一种防弹防破坏的监控镜头和监控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1063077阅读:292来源:国知局
一种防弹防破坏的监控镜头和监控装置的制造方法

本发明涉及监控技术领域,更具体地说,它涉及一种防弹防破坏的监控镜头和监控装置。



背景技术:

光学监控设备是利用光学探测器和成像物镜接受被测目标的光学辐射能量分布获得图像。在军事领域中,光学监控设备的应用尤其广泛,像坦克、侦察车、舰艇等军事设备,都配备了光学监控设备。如图1所示,目前,无论用在何处的光学监控设备,其镜头都是与光学监控设备的主体一体设置的,并且基本保持在同一水平位置。那么在实际的军事活动中,敌方为了破坏己方的侦察能力,通常会直接将光学监控设备的镜头打破,而子弹穿过镜头后,会沿直线继续穿入到光学监控设备的主体中,破坏其内部的焦平面探测器以及主要的控制电路等电路模块,造成光学监控设备整体损坏,无法继续使用,结果导致己方的侦察能力丧失,而且后期需要将损坏的光学监控设备整体替换,造成经费成本的提高。



技术实现要素:

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本实用提供以下方案:

一种防弹防破坏的监控镜头,包括由防弹材料制成的镜筒主体,镜筒主体的前端为入光口,所述镜筒主体的侧壁设有一出光口;所述镜筒主体的内部设有反射组件,从入光口进入的光线经所述反射组件反射后,从所述出光口射出。

进一步的,所述反射组件包括反射膜卷筒、已损坏反射膜卷筒以及驱动已损坏反射膜卷筒转动的驱动机构;所述反射膜卷筒上卷绕有用于反射光线的反射膜,其自由端固定于已损坏反射膜卷筒上。

进一步的,所述镜筒主体的内壁上设有放置反射膜卷筒和已损坏反射膜卷筒的容置腔,所述容置腔具有供反射膜通过的开口。

进一步的,光线在反射组件上的入射角小于45度;所述出光口位于子弹以最大偏角从入光口远离出光口的一侧射入的运动路径偏向入光口的一侧。

进一步的,所述镜筒主体整体呈向下弯曲或倾斜设置。

进一步的,所述反射膜的宽度大于或等于镜筒主体的入光口的宽度;反射膜的两侧粘贴有高韧性塑料膜或高强度膜。

进一步的,所述驱动机构包括手轮以及皮带;所述镜筒主体的底壁设有供皮带穿过的开口;所述手轮位于镜筒主体外部,并通过皮带与反射膜卷筒传动连接。

进一步的,所述镜筒主体的前端安装有一防风组件;所述防风组件包括固定在镜筒主体前端的组件本体,所述组件本体的前端的设有至少一个进风口和至少一个出风口;所述进风口大于出风口;所述组件本体内部设有连通进风口与出风口的风道,所述风道的内径自进风口向出风口逐渐减小;所述出风口向镜筒主体的入光口的中轴线倾斜。

进一步的,还包括转接镜筒,其内部呈中空设置,前端具有入光口,后端具有出光口;所述转接镜筒的入光口与镜筒主体的出光口对应设置,以使从镜筒主体的出光口射出的光线进入转接镜筒的入光口。

本发明还提供一种监控装置,包括装置本体,还包括防弹防破坏的监控镜头,所述装置本体的入光口与防弹防破坏的监控镜头的出光口对应;防弹防破坏的监控镜头,包括由防弹材料制成的镜筒主体,镜筒主体的前端为入光口,所述镜筒主体的侧壁设有一出光口;所述镜筒主体的内部设有反射组件,从入光口进入的光线经所述反射组件反射后,从所述出光口射出。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优点是:摒弃了现有技术中,将监控装置(如热成像仪)的主体部分和镜头部分设置在一条直线上的理念,进而通过以上方案,实现了监控装置的主体部分与镜头呈交错设置,从而能够有效地保护主体部分不受损坏。

附图说明

图1为现有技术中热成像仪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中镜筒主体采用弯曲结构的示意图;

图3为防风组件一种实施例的示意图;

图4为本发明中采用一种转接镜头的示意图;

图5为本发明中采用另一种转接镜头的示意图;

图6为本发明中反射膜的工作示意图;

图7为本发明中反射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8为防风组件另一实施例示意图。

附图标记:1、镜筒主体,11、容置腔,12、入光口,13、出光口,14、开口,2、转接镜头,31、反射膜卷筒,32、已损坏反射膜卷筒,33、手轮,34、皮带,35、反射膜,36、高韧性膜,4、反射板,5、法兰,6、集弹槽,7、窗口玻璃,8、防风组件,81、环形本体,82、环形进风口,83、环形出风口,84、风道,85、进风口,86、出风口。

具体实施方式

参照图1至图8对本发明的实施例做进一步说明,本发明中所指的“上”、“下”、“左”、“右”等方位描述词只是为了方便对附图说明而采取的具体描述方式,并不限定于实际意义上的方位。

一种防弹防破坏的监控镜头,包括内部为中空的镜筒主体1,镜筒主体1的前端为入光口12,镜筒主体1的侧壁设有一出光口13;镜筒主体1的内部设有反射组件,从入光口12进入的光线经反射组件反射后,从出光口13射出。在一个实施例中,该反射组件包括反射膜卷筒31、已损坏反射膜卷筒32以及驱动已损坏反射膜卷筒32转动的驱动机构;反射膜卷筒31上卷绕有用于反射光线的反射膜35,其自由端固定于已损坏反射膜卷筒32上在本实施例中,该反射膜35可以是一种金属箔,用于反射红外光,比如铝箔等,那监控装置也可以是热成像仪;也可以是镜面膜,用于反射可见光,那监控装置也可以是摄像机。

通过以上方案,便可以将监控装置的入光口与镜筒主体1的出光口13对应设置,由于本发明所提供的防弹防破坏的监控镜头实现了将光线的传播路径经反射组件进行一次反射后,再进入监控装置内部的图像传感器上,从而避免了子弹沿着光线的入射方向直接从将监控装置内部的关键器件击毁。上述提到的“对应设置”,是将监控装置的前端用法兰5直接对接在镜筒主体1的出光口处,再在监控装置外包覆一层防弹外壳,当然,为了达到一体化的美观性,可以将防弹外壳与镜筒主体1的壁体制成一体,此时监控装置等同于是位于镜筒主体1内部,具体可参考图2。在图2中,包覆在监控装置外的防弹外壳,向前凸起,呈半球状或近似于半球状,这样能够减小从下方射入的子弹的最大偏角。

值得说明的是,对于镜筒主体1与监控装置的摆放位置可以有两种形式,其中,一种是竖直放置,即将镜筒主体1安装在监控装置的上方,此时上述的镜筒主体1的出光口13则设置在镜筒主体1的正下方;另外一种是水平放置,即将镜筒主体1与监控装置放置在同一水平位置,此时,镜筒主体1的出光口设置在镜筒主体1的左/右侧壁上。

另外,为了防止子弹以一定倾斜角度进入镜筒主体1后,直接射入镜筒主体1的出光口13,在本实施例中,参照图2,对反射组件的反射角度进行相应地调整,出光口13设置在子弹以最大偏角从入光口12远离出光口13的一侧射入的运动路径偏向入光口12的一侧。

参照图2,更进一步地,为了防止子弹在镜筒主体1内任意反弹后从出光口13射出,可以将镜筒主体1设置为整体呈向下弯曲或倾斜的结构形式,使得镜筒主体1的内壁形成向下弯曲或倾斜的导向面,这样一来,子弹在以一定的倾斜角度射入到镜筒主体1内后中,被镜筒主体1的内壁反弹,反弹的方向也是总体朝向镜筒主体1的末端,并不会再向镜筒主体1的前端反弹,当子弹停止反弹后,也会因为重力的原因,滑落到镜筒主体1的末端,从而避免子弹从出光口13射出。另外,为了方便收集子弹,在镜筒主体1的末端设置有集弹槽6,从图2中可以看到,设置了集弹槽6后,子弹一旦进入集弹槽6,便很难再回弹到镜筒主体1外面去。另外,在集弹槽6上设有可打开的门板(图中未示出)。

另外,为了防止反射膜卷筒31和已损坏反射膜卷筒32直接被从镜筒主体1的入光口12射入的子弹击毁,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镜筒主体1的内壁上设有放置反射膜卷筒31和已损坏反射膜卷筒32的容置腔11,具体可以参照图2(其它附图省略表示),所述容置腔11具有供反射膜35通过的开口14(口径小于子弹),这样一来,子弹便无法对反射膜卷筒31和已损坏反射膜卷筒32造成破坏。

另外,由于需要对从镜筒主体1的入光口12射入的光线进行反射,那么反射膜35无可避免的就会被子弹射中。因此,为了避免反射膜35断裂,影响反射膜35的连续更换,对反射膜35进行结构进行相应地改进,具体是,如图4所示将反射膜35的宽度设置为大于镜筒主体1的入光口12的左、右宽度,或者稍大于亦可;同时,在反射膜35的两侧粘贴有高韧性塑料膜或高强度膜36,比如PE膜,这样一来,即使反射膜35被打穿了,或者断裂,但是由于该高韧性塑料膜仍完好,那么当已损坏反射膜卷筒32转动时,被击穿的反射膜35能够继续被卷绕到已损坏反射膜卷筒32上,而反射膜卷筒31上卷绕的新的反射膜35又能够重新进入到预定的工作位置,即反射位置。

参照图6,该驱动机构包括手轮33以及皮带34;镜筒主体1的底壁设有供皮带34穿过的开口14,该开口14的具体位置由镜筒主体1与监控装置的相对位置来决定,即水平或竖直;手轮33位于镜筒主体1外部,并通过皮带34与已损坏反射膜卷筒32传动连接。为了方便安装,镜筒主体1可以是分体式结构,即可以由多个部分组合而成,多个部分之间可拆卸连接,具体结构在附图中不再表述,本领域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因此,通过以上方案,通过手轮33就可以带动已损坏反射膜卷筒32转动,从而实现新的反射膜35的更换。在实际使用时,可以将手轮33安装在载体的内部,比如装甲车、坦克、舰艇等,然后由载体内部的操作人员来完成操作。

对于驱动机构的另一个实施例,具体是,驱动机构包括步进电机和控制器,其中,步进电机与已损坏反射膜卷筒32的转轴固定连接,控制器可以设置在载体的内部,载体内的操作人员即可通过控制器远程控制电机转动,从而驱动已损坏反射膜卷筒32转动。另外,为了实现电机的自动转动,还可以在镜筒主体1内安装相应的传感器,比如说光线传感器。该光线传感器被反射膜35遮挡,一旦反射膜35被击穿,光线透过反射膜35照到光线传感器上,产生相应的光感信号,将传输至控制器,此时控制器再控制步进电机转动。

由于镜筒主体1的入光口12一般都会有一个窗口玻璃7,那么为了防止窗口玻璃7在载体快速移动时被灰尘弄脏,本发明还在镜筒主体1的前端安装有防风组件8,防风组件8包括固定在镜筒主体1前端的组件本体,组件本体的前端的设有进风口85和出风口86;进风口85大于出风口86;组件本体内部设有连通进风口85与出风口86的风道84,风道84的内径自进风口85向出风口86逐渐减小;出风口86向镜筒主体1的入光口12的中轴线倾斜。通过以上设置,在载体高速移动时,高速的气流从进风口85进入风道84内,由于风道84的宽度是逐渐变小的,那么气流会速度会越来越高,并向出风口86流动,由于此时的气流速度大于外界的气流速度,那么风道84内的气流会从出风口86以较高的速度喷出,阻挡杂物。

在图2的基础上,示出了对于防风组件8的一种实施方式,具体结构参照图3。

在图4和图5的基础上,示出了防风组件的另一种实施方式,具体结构可参照如图8,该防风组件具体地包括套设在镜筒主体1前端的环形本体81,该环形本体81的前端设置有环形进风口82和环形出风口83,环形出风口83向入光口的中心倾斜,且环形进风口82的直径大于环形出风口83;另外,环形进风口82与环形出风口83在环形本体81内相互连通以形成风道84,该风道84的宽度自环形进风口82向环形出风口83逐渐变小;通过以上设置,在载体高速移动时,高速的气流从环形进风口82进入风道84内,由于风道84的宽度是逐渐变小的,那么气流会速度会越来越高,并向环形出风口83流动,由于此时的气流速度大于外界的气流速度,那么风道84内的气流会从环形出风口83以较高的速度喷出,在与外界的气流进行对流并被抵消一部分后,形成如图所示的一个圆锥形的静态区域,那么外界气流中的一些灰尘等杂物,就会绕开该静态区域,不会直接落到窗口玻璃7上,从而保证了窗口玻璃7表面的清洁。

需要说明的是,图4、图5中的镜筒主体1所示的结构,是为了方便对转接镜头2的示意,而采用的一种一般形式,即未满足图2中所示的镜筒主体1的条件,并不能认为图4、图5中所示出的结构与图2中的镜筒主体1实质上存在不同。

另外,为了防止在载体的移动速度不高时,所形成的气流太弱,还可以附加的配置一个增压装置,该增压装置可以是气泵或风机等,通过气管风道84连通。

另外,为了增加镜头的安装距离,还可以在镜头上安装一个转接镜头2,该转接镜头2还包括转接镜筒,其内部呈中空设置,前端具有入光口,后端具有出光口;所述转接镜筒的入光口与镜筒主体1的出光口13对应设置,以使从镜筒主体1的出光口13射出的光线进入转接镜筒的入光口。转接镜筒与镜筒主体1的具体的对应方式可以是通过光路等非接触式的配合方式,也可以是通过接触式的连接方式,例如用螺纹连接或用法兰5连接等,在实际制造时可自由选择。对于转接镜头2的具体结构,可以是采用如图4所示的一种直线型的结构,其内部未安装任何反射机构,只是对光线的传播起到一个保护的作用;也可以是采用如图5所示的一种弯折型的结构,在其内部的弯折处安装有反射机构(图中所示的是一块反射板4),使得光线再经过一次反射;另外的话,转接镜头2的具体结构还可以更多,光线在其内部的反射次数也不作限定,有必要的话,转接镜头2也可以用防弹材料制成。综上,转接镜头2的主要目的则是要保护光线的传播,避免干扰,以及增加镜筒主体1的安装距离。

以上所述仅是本发明的优选实施方式,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并不仅局限于上述实施例,凡属于本发明思路下的技术方案均属于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发明原理前提下的若干改进和润饰,这些改进和润饰也应视为本发明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