定影装置及具备该定影装置的图像形成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3703067阅读:109来源:国知局
技术领域本发明涉及定影装置及具备该定影装置的图像形成装置。

背景技术:
以往已知有一种定影装置,其作为搭载于电子照相方式的图像形成装置的定影装置,具备环形的定影带、加热体和加压辊。加热体抵接在定影带的内周面,加压辊抵接在定影带的外周面。加压辊用来相对于加热体夹持并压接定影带。并且,在此状态下通过电机驱动加压辊以使定影带旋转。定影装置使纸张通过定影带与加压辊之间,从而使调色剂像定影在该纸张上。根据此构成,由于使碳粉定影于纸张上的定影部件是由厚度薄的带部件构成,因此能够提高定影部件的散热性,防止碳粉的蹭脏(offset)现象。这种定影装置中,有时会因定影带相对于加压辊打滑,造成定影带的转速下降或定影带停止。其结果可能产生定影带的规定部位被加热体局部加热进而损坏定影带之类的问题。对此,提出了一种定影装置,该定影装置通过热敏电阻检测定影带的温度,在该检测出的带温度相对于时间经过的变化率超过规定阈值时,判定为打滑异常。

技术实现要素:
在此,即使定影带打滑,只要定影带仍进行某程度的旋转,定影带的温度并不会太过急剧上升。因此,如所述专利文献2所示那样在根据定影带的温度进行打滑判断的方法中,存在有虽能检测定影带完全停止之类的大动作的打滑,但仍难以检测像定影带持续进行某程度旋转那样的小幅打滑的问题。本发明是鉴于所述问题点而完成,其目的在于,能在定影带完全停止而将要被来自加热部的热损坏之前,不错过定影带的任何些微的打滑,确实地进行检测。本发明的一种方式的定影装置,其具备加热部、定影带、抵接部件和加压辊。定影带由该加热部加热。抵接部件抵接在该定影带的内周面。加压辊用来相对于抵接部件夹持并压接定影带。加压辊在该压接的状态下被旋转驱动,从而旋转驱动所述定影带。并且,所述定影装置使纸张通过所述定影带与所述加压辊之间,从而使调色剂像定影在该纸张上。并且,所述加压辊的周面具有一对驱动传递表面部及通纸表面部。一对驱动传递表面部分别形成在该加压辊的轴向的两端部,对所述定影带传递该加压辊的旋转驱动力。通纸表面部位于该一对驱动传递表面部之间。通纸表面部相对于定影带的动摩擦因数,比该一对驱动传递表面部相对于所述定影带的动摩擦因数低。并且,所述定影装置更具备第一温度传感器、第二温度传感器和打滑判断部。第一温度传感器与所述驱动传递表面部对置配置,用来检测该驱动传递表面部的温度。第二温度传感器与所述通纸表面部对置配置,用来检测该通纸表面部的温度。打滑判断部根据所述第一及第二温度传感器的检测温度的温度差,判断所述定影带是否对所述加压辊产生打滑。附图说明图1是表示具备实施方式的定影装置的图像形成装置的内部结构的概图;图2是表示定影装置的内部结构的概图;图3是从表示定影带及加压辊的上侧观察的概图;图4是放大表示加压辊的轴向的一端部的放大立体图;图5是用于说明控制器的打滑判断控制的说明图;图6是表示实施方式2的相当于图4的图;图7是用于说明位置切换机构的动作的说明图;和图8是表示其他实施方式的相当于图2的图。具体实施方式以下,参照附图对本发明的实施方式详细地进行说明。再者,本发明不限以下的实施方式。《实施方式》图1显示本实施方式的图像形成装置1。本实施方式中,图像形成装置1是由单色的激光打印机构成。以下的说明中,“前侧”、“后侧”表示图像形成装置1的前侧、后侧(图1的纸面垂直方向的外侧、内侧),左侧、右侧表示从前侧观察图像形成装置1时的“左侧”、“右侧”。图像形成装置1具有供纸部10、成像部20、定影部(定影装置)40、排纸部50和箱体60。在从供纸部10至排纸部50的纸张搬送路径T上配置有夹持纸张P进行搬送的多个搬送辊对11~13。所述供纸部10配置在箱体60内的下部。供纸部10具有收容片状的纸张P的供纸盒10a、和用于取出该供纸盒10a内的纸张P而输送到该盒外的搓纸辊10b。从供纸盒10a送出至盒外的纸张P,经由搬送辊对11被供给至成像部20。成像部20具有感光体鼓21、带电器23、曝光装置25、显影装置27、转印器29、和调色剂容器(省略图示)。成像部20中,在通过带电器23使感光体鼓21的周面带电后,通过曝光装置25向感光体鼓21的表面照射基于原稿图像数据(例如,从外部终端接收的原稿图像的图像数据)的激光光而形成静电潜像。形成(担持)在感光体鼓21的表面的静电潜像,通过显影装置27被显影作为调色剂像。经显影装置27显影后的调色剂像,通过转印器29对从给纸部10供给的纸张P进行转印。该转印后的纸张P通过转印器29的转印辊29a及感光体鼓21被供给于定影部40。定影部40通过在定影带42与加压辊43之间对从所述成像部20供给的纸张P进行加压及加热,使调色剂像定影在该纸张P上。然后,被定影部40定影了调色剂像的纸张P,伴随定影带42及加压辊43的旋转被朝下游侧送出。此送出的纸张P通过多个搬送辊对12、13被向形成于箱体60的上表面的排纸部50排出。如图2及图3所示,定影部40具有定影带42、加压辊43和收容这些部件的外壳44。定影带42形成为前后方向长的大致圆筒状。定影带42具有可挠性,且在周向形成为环形。定影带42的前后方向的两端部由插入支撑部41支撑。从前后方向观察,插入支撑部41被形成为圆弧状(向右C字状)。插入支撑部41从侧板49(参照图3)突出,且经由该侧板49被固定在外壳44上。在定影带42的径向内侧设置有一对加热器(加热部)45、反射板46、支撑部件47及抵接部件48。所述一对加热器45由卤素加热器构成。所述反射板46配置在加热器45的右侧。反射板46形成为向右侧开放的截面コ字状,且被安装在支撑部件47上。反射板46将从加热器45放射的辐射热向定影带42的内周面反射。来自加热器45的热从定影带42的内周面被传递至外周面。由此,定影带42的外周面被加热。加热器45是由后述的控制器100(参照图4)控制。控制器(打滑判断部)100根据来自配置在定影带42附近的带温度检测传感器(省略图示)的温度信息,控制向加热器45供给的电力,从而将定影带42的外周面的温度控制为目标温度。所述支撑部件47通过组合一对金属板47a、47b而形成,该一对金属板47a、47b向前后方向延伸且形成为截面コ字状。所述抵接部件48安装在与支撑部件47的安装有反射板46的一侧相反的一侧。抵接部件48形成为前后方向长的平板状。抵接部件48的右侧面的上端部,也可形成为从下侧向上侧且向右侧(从纸张搬送方向的上流侧向下游侧且加压辊43的一侧)弯曲的R曲面状。所述定影带42夹在抵接部件48与加压辊43之间且被变形。由此,定影带42的内周面接触在抵接部件48的右侧面的大致整体。加压辊43形成为前后方向延伸的圆柱状,经由与该辊43同轴配置的支撑轴52被支撑在外壳44。加压辊43的外周面抵接在定影带42的外周面。加压辊43相对于抵接部件48夹持并压接定影带42。加压辊43是通过未图示的电机旋转驱动的驱动辊。定影带42随加压辊43的旋转而旋转。并且,使从成像部20搬送来的纸张P通过形成于定影带42与加压辊43之间的輥夹压部(nip),从而将调色剂像定影在该纸张上。如图3所示,所述加压辊43的外周面具有一对驱动传递表面部43a和通纸表面部43b。一对驱动传递表面部43a具有对该定影带42传递加压辊43的旋转驱动力的功能。一对驱动传递表面部43a分别形成在加压辊43的轴向的两端部。各驱动传递表面部43a例如由氨甲酸乙酯或硅橡胶等的弹性部件构成。由此,能够充分地提高驱动传递表面部43a的动摩擦因数,确实地将加压辊43的旋转驱动力传递给定影带42。通纸表面部43b是供纸张P通过的表面部,形成在加压辊43的外周面的所述一对驱动传递表面部43a之间。通纸表面部43b相对于定影带42的动摩擦因数,远比驱动传递表面部43a相对于定影带42的动摩擦因数小。由此,能提高纸张P的离脱性。通纸表面部43b例如由PFA管构成。如图4所示,在所述加压辊43的周面附近,第一及第二温度传感器61、62在加压辊43的轴向上互相邻接配置。第一及第二温度传感器61、62例如由非接触式的热敏电阻构成,且经由端子箱71、72与控制器100连接。第一温度传感器61与加压辊43的轴向的一端侧的驱动传递表面部43a对置配置。第一温度传感器61检测该驱动传递表面部43a的温度且将此检测温度信号输出给控制器100。第二温度传感器62与通纸表面部43b的邻接在所述驱动传递表面部43a的部分对置配置。第二温度传感器62检测通纸表面部43b的温度且将此检测温度信号输出给控制器100。控制器100是由具有CPU、ROM及RAM等的微机构成。控制器100计算出第一及第二温度传感器61、62的检测温度的差,且基于该算出的检测温度差,判断定影带42是否相对于加压辊43打滑。在控制器100判断为定影带42有打滑的情况,对警示部101进行警示指令。警示部101接受来自控制器100的指令,对使用者警示此信息(总之,定影带42相对于加压辊43打滑的信息)。警示部101例如由发出警告音的扬声器或使警告灯点亮的点亮装置构成。其次,一边参照图5一边对控制器100的打滑判断方法进行说明。图5是示意显示第一及第二温度传感器61,62的检测温度的差的时间变化的曲线图。在定影带42相对于加压辊43不打滑的状态下,即使检测温度差略有变动仍维持大致一定。若定影带42开始相对于加压辊43打滑,则加压辊43的周面的温度因摩擦而开始上升。在此,由于驱动传递表面部43a的动摩擦因数比通纸表面部43b的动摩擦因数高,因此,驱动传递表面部43a比起通纸表面部43b,产生打滑时的摩擦热更多,该2个表面部43a、43b的温度差随时间的经过逐渐变大。本实施方式中,正是着眼于此点,在控制器100中,判断第一及第二温度传感器61、62检测温度的差(驱动传递表面部43a及通纸表面部43b的温度差)是否超过规定阈值Ta,在判断为超过的情况下,判断为产生所述打滑,相反,在判断为所述检测温度差是规定阈值Ta以下的情况下,判定为没产生所述打滑。再者,此规定阈值Ta是与预测为产生所述打滑开始时的第一及第二温度传感器61、62的检测温度差相同或比其略大的温度,且预先通过实验等被设定。根据此构成,能连定影带42因打滑而完全停止前的些微的打滑也不错过,确实地进行检测。由此,使用者例如在通过控制器100判定为产生所述打滑的情况下将卤素加热器42a的电源切断等,就能防止定影带42的破损。在此,也可考虑仅根据驱动传递表面部43a及通纸表面部43b的一方的温度进行打滑判断,但此情况下,存在有即使在仅仅是卤素加热器42a的加热温度上升时也被误判为产生打滑的可能。对此,所述实施方式中,由于构成为根据驱动传递表面部43a与通纸表面部43b的温度差进行打滑判断,因此能防止这样的误判。亦即,在仅仅是卤素加热器42a的加热温度上升的情况下,驱动传递表面部43a与通纸表面部43b双方的温度同样地上升,第一及第二温度传感器61、62的检测温度差不变化。如本实施方式,只要根据第一及第二温度传感器61、62的检测温度差进行打滑判断,就不会将所述状况(仅仅是卤素加热器42a的加热温度上升的状况)误判为产生打滑。另外,在所述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一及第二温度传感器61、62互相邻接配置,因此,能够通过控制器100精度很好地检测因定影带42的打滑而产生的驱动传递表面部43a与通纸表面部43b的温度差。亦即,例如,若第二温度传感器62远离第一温度传感器61配置,存在于各温度传感器61、62周围的热源类也变得不同,因此变得不能区别两温度传感器61、62的温度差究竟是起因于定影带42的打滑还是起因于周围的热源类的影响。因此,造成控制器100的打滑判断精度下降。对此,所述实施方式中,通过将第一及第二温度传感器61、62互相邻接配置,使得两温度传感器61、62周围的热源环境相同,从而能防止所述打滑判断精度的降低。另外,所述实施方式中,驱动传递表面部43a是由硅橡胶或氨甲酸乙酯构成,通纸表面部43b是由PFA管构成。根据此构成,通过驱动传递表面部43a及通纸表面部43b能够使动摩擦因数产生大的差异。由此,在产生定影带42的打滑时,容易产生驱动传递表面部43a与通纸表面部43b之间的温度差,从而能够进一步提高控制器100的打滑判断精度。另外,所述实施方式中,若通过控制器100判断为定影带42打滑,则利用警示部101对使用者警示此信息。因此,使用者能够根据来自警示部101的警示信息认识到定影带42已打滑并采取相应的措施。并且,所述图像形成装置1具备所述定影部40,因此能极力避免定影带42的打滑,防止起因于定影带42的打滑的图像品质的降低、及定影带42的破损引起的图像形成装置1的故障。《实施方式2》图6表示实施方式2。此实施方式在以1个温度传感器63检测驱动传递表面部43a及通纸表面部43b的温度的方面与所述实施方式1不同。再者,对与图4同样的构成要素赋予相同的符号并省略详细的说明。即,本实施方式中,仅在驱动传递表面部43a与通纸表面部43b的边界部设置1个温度传感器63。温度传感器63经由端子箱73连接于控制器100。在端子箱73的上表面的中央部垂直地固定有旋转轴73a。旋转轴73a相对于未图示的固定架能转动地被支撑。在端子箱73的侧面安装有大致扇型状的齿轮板74。在齿轮板的周面形成有涡轮部。本实施方式的定影部40具备位置切换机构90,该位置切换机构90以规定时间间隔将温度传感器63切换至与驱动传递表面部43a对置的第一位置、及与通纸表面部43b对置的第二位置。位置切换机构90具备传感器驱动电机80、和固定在该电机80的输出轴并与所述齿轮板74的涡轮部啮合的小齿轮81。若通过传感器驱动电机80旋转驱动小齿轮81,齿轮板74以旋转轴73a作为支点进行转动。其结果,端子箱73与温度传感器63一起以旋转轴73a为支点进行转动,温度传感器63的位置变化(参照图7)。传感器驱动电机80接受来自控制器100的指令,通过以规定时间间隔切换小齿轮81的旋转方向,从而依规定时间间隔将温度传感器63的位置切换为第一位置及第二位置。然后,在控制器100中,根据温度传感器63的第一位置的检测温度与第二位置的检测温度的温度差,判断定影带42是否相对于加压辊43打滑。此判断方法与所述实施方式1同样,因此省略说明。如以上说明,所述实施方式2中,不是像实施方式1那样使用2个温度传感器61、62,而是设定为使用1个温度传感器63且通过位置切换机构90将传感器位置切换为一位置及二位置。由此,不需要用以使2个温度传感器61、62的检测精度一致的校正作业等,因而能提高保养性。《其他实施方式》所述实施方式中,抵接部件48是由平板状的固定部件构成,但不限于此,例如如图8所示,也可设定为由旋转自如的支撑辊32构成抵接部件48。此图8的例子中,定影带42卷绕在支撑辊32与设置在该支撑辊32的左侧的加热辊33上。加热辊33内置有加热器45。定影带42的外周面,被从加热器45经由加热辊33传递的热加热。本发明也能适用于这样的定影装置40。所述各实施方式中,驱动传递表面部43a是由弹性部件构成,但不限于此,只要其具有比通纸表面部43b高的动摩擦因数,也可为任何形状或材质。所述各实施方式中,对图像形成装置1为打印机的例子进行了说明,但不限于此,图像形成装置1也可为复印机或复合机等。另外,本发明不限于所述各实施方式,本发明还包括适宜地组合各实施方式的构成。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