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学成像系统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1132521阅读:来源:国知局

技术特征:

1.一种光学成像系统,其特征在于,由物侧至像侧依次包括:

第一透镜,具有屈光力;

第二透镜,具有屈光力;

第三透镜,具有屈光力;

第四透镜,具有屈光力;

第五透镜,具有屈光力;

第六透镜,具有屈光力;以及

成像面,其中所述光学成像系统具有屈光力的透镜为六枚,所述光学成像系统在所述成像面上垂直于光轴具有最大成像高度HOI,所述第一透镜至所述第六透镜中至少一个透镜具有正屈光力,所述光学成像系统的焦距为f,所述光学成像系统的入射瞳直径为HEP,所述第一透镜物侧面至所述成像面于光轴上具有距离HOS,所述第一透镜物侧面至所述第六透镜像侧面在光轴上具有距离InTL,所述第一透镜至所述第六透镜中任一透镜的任一表面与光轴的交点为起点,延着所述表面的轮廓直到所述表面上距离光轴1/2入射瞳直径的垂直高度处的坐标点为止,前述两点间的轮廓曲线长度为ARE,其满足下列条件:1.2≤f/HEP≤6.0;0<InTL/HOS<0.9;以及0.9≤2(ARE/HEP)≤1.5。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光学成像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光学成像系统在结像时的TV畸变为TDT,所述光学成像系统在所述成像面上垂直于光轴具有最大成像高度HOI,所述光学成像系统的正向子午面光扇的可见光最长工作波长通过所述入射瞳边缘并入射在所述成像面上0.7HOI处的横向像差以PLTA表示,其正向子午面光扇的可见光最短工作波长通过所述入射瞳边缘并入射在所述成像面上0.7HOI处的横向像差以PSTA表示,负向子午面光扇的可见光最长工作波长通过所述入射瞳边缘并入射在所述成像面上0.7HOI处的横向像差以NLTA表示,负向子午面光扇的可见光最短工作波长通过所述入射瞳边缘并入射在所述成像面上0.7HOI处的横向像差以NSTA表示,弧矢面光扇的可见光最长工作波长通过所述入射瞳边缘并入射在所述成像面上0.7HOI处的横向像差以SLTA表示,弧矢面光扇的可见光最短工作波长通过所述入射瞳边缘并入射在所述成像面上0.7HOI处的横向像差以SSTA表示,其满足下列条件:PLTA≤100微米;PSTA≤100微米;NLTA≤100微米;NSTA≤100微米;SLTA≤100微米;以及SSTA≤100微米;│TDT│<250%。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光学成像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透镜至所述第六透镜中任一透镜的任一表面的最大有效半径以EHD表示,所述第一透镜至所述第六透镜中任一透镜的任一表面与光轴的交点为起点,延着所述表面的轮廓直到所述表面的最大有效半径处为终点,前述两点间的轮廓曲线长度为ARS,其满足下列公式:0.9≤ARS/EHD≤2.0。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光学成像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光学成像系统满足下列公式:0mm<HOS≤30mm。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光学成像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光学成像系统的可视角度的一半为HAF,其满足下列公式:0deg<HAF≤100deg。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光学成像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六透镜的物侧表面在光轴上的交点为起点,延着所述表面的轮廓直到所述表面上距离光轴1/2入射瞳直径的垂直高度处的坐标点为止,前述两点间的轮廓曲线长度为ARE61,所述第六透镜的像侧表面在光轴上的交点为起点,延着所述表面的轮廓直到所述表面上距离光轴1/2入射瞳直径的垂直高度处的坐标点为止,前述两点间的轮廓曲线长度为ARE62,第六透镜在光轴上的厚度为TP6,其满足下列条件:0.05≤ARE61/TP6≤15;以及0.05≤ARE62/TP6≤15。

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光学成像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五透镜的物侧表面在光轴上的交点为起点,延着所述表面的轮廓直到所述表面上距离光轴1/2入射瞳直径的垂直高度处的坐标点为止,前述两点间的轮廓曲线长度为为ARE51,所述第五透镜的像侧表面在光轴上的交点为起点,延着所述表面的轮廓直到所述表面上距离光轴1/2入射瞳直径的垂直高度处的坐标点为止,前述两点间的轮廓曲线长度为ARE52,所述第五透镜在光轴上的厚度为TP5,其满足下列条件:0.05≤ARE51/TP5≤15;以及0.05≤ARE52/TP5≤15。

8.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光学成像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透镜为负屈光力以及任一透镜的材质为塑胶。

9.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光学成像系统,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光圈,并且在所述光圈至所述成像面于光轴上具有距离InS,其满足下列公式:0.1≤InS/HOS≤1.1。

10.一种光学成像系统,其特征在于,由物侧至像侧依次包括:

第一透镜,具有负屈光力;

第二透镜,具有屈光力;

第三透镜,具有屈光力;

第四透镜,具有屈光力;

第五透镜,具有屈光力;

第六透镜,具有屈光力;以及

成像面,其中所述光学成像系统具有屈光力的透镜为六枚,所述光学成像系统在所述成像面上垂直于光轴具有最大成像高度HOI,且所述第一透镜至所述第六透镜中任一透镜的材质为塑胶,所述第二透镜至所述第六透镜中至少一个透镜具有正屈光力,所述光学成像系统的焦距为f,所述光学成像系统的入射瞳直径为HEP,所述第一透镜物侧面至所述成像面于光轴上具有距离HOS,所述第一透镜物侧面至所述第六透镜像侧面在光轴上具有距离InTL,所述第一透镜至所述第六透镜中任一透镜的任一表面与光轴的交点为起点,延着所述表面的轮廓直到所述表面上距离光轴1/2入射瞳直径的垂直高度处的坐标点为止,前述两点间的轮廓曲线长度为ARE,其满足下列条件:1.2≤f/HEP≤6.0;0<InTL/HOS<0.9;以及0.9≤2(ARE/HEP)≤1.5。

11.如权利要求10所述的光学成像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透镜至所述第六透镜中任一透镜的任一表面的最大有效半径以EHD表示,所述第一透镜至所述第六透镜中任一透镜的任一表面与光轴的交点为起点,延着所述表面的轮廓直到所述表面的最大有效半径处为终点,前述两点间的轮廓曲线长度为ARS,其满足下列公式:0.9≤ARS/EHD≤2.0。

12.如权利要求10所述的光学成像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透镜至所述第六透镜中至少一个透镜中的每个透镜的至少一个表面具有至少一个反曲点。

13.如权利要求10所述的光学成像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光学成像系统在所述成像面上垂直于光轴具有最大成像高度HOI,所述光学成像系统的正向子午面光扇的可见光最长工作波长通过所述入射瞳边缘并入射在所述成像面上0.7HOI处的横向像差以PLTA表示,其正向子午面光扇的可见光最短工作波长通过所述入射瞳边缘并入射在所述成像面上0.7HOI处的横向像差以PSTA表示,负向子午面光扇的可见光最长工作波长通过所述入射瞳边缘并入射在所述成像面上0.7HOI处的横向像差以NLTA表示,负向子午面光扇的可见光最短工作波长通过所述入射瞳边缘并入射在所述成像面上0.7HOI处的横向像差以NSTA表示,弧矢面光扇的可见光最长工作波长通过所述入射瞳边缘并入射在所述成像面上0.7HOI处的横向像差以SLTA表示,弧矢面光扇的可见光最短工作波长通过所述入射瞳边缘并入射在所述成像面上0.7HOI处的横向像差以SSTA表示,其满足下列条件:PLTA≤100微米;PSTA≤100微米;NLTA≤100微米;NSTA≤100微米;SLTA≤100微米;SSTA≤100微米以及;HOI>1.0mm。

14.如权利要求10所述的光学成像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透镜、所述第二透镜、所述第三透镜、所述第四透镜、第五透镜及所述第六透镜中至少一个透镜为波长小于500nm的光线滤除元件。

15.如权利要求10所述的光学成像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透镜与所述第二透镜之间在光轴上的距离为IN12,且满足下列公式:0<IN12/f≤60.0。

16.如权利要求10所述的光学成像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五透镜与所述第六透镜之间在光轴上的距离为IN56,且满足下列公式:0<IN56/f≤3.0。

17.如权利要求10所述的光学成像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五透镜与所述第六透镜之间在光轴上的距离为IN56,所述第五透镜与第六透镜在光轴上的厚度分别为TP5以及TP6,其满足下列条件:0.1≤(TP6+IN56)/TP5≤15。

18.如权利要求10所述的光学成像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透镜与所述第二透镜之间在光轴上的距离为IN12,所述第一透镜与第二透镜在光轴上的厚度分别为TP1以及TP2,其满足下列条件:0.1≤(TP1+IN12)/TP2≤10。

19.如权利要求10所述的光学成像系统,其特征在于,在所述光轴上,所述第三透镜与所述第四透镜之间在光轴上的距离为IN34,所述第四透镜与所述第五透镜之间在光轴上的距离为IN45,所述第四透镜在光轴上的厚度为TP4,其满足下列条件:0<TP4/(IN34+TP4+IN45)<1。

20.一种光学成像系统,其特征在于,由物侧至像侧依次包括:

第一透镜,具有负屈光力;

第二透镜,具有屈光力;

第三透镜,具有屈光力;

第四透镜,具有正屈光力;

第五透镜,具有屈光力;

第六透镜,具有屈光力;以及

成像面,其中所述光学成像系统具有屈光力的透镜为六枚,所述光学成像系统在所述成像面上垂直于光轴具有最大成像高度HOI,且所述第一透镜至所述第六透镜中任一透镜的材质为塑胶,至少一个透镜的物侧面及像侧面均为非球面,所述光学成像系统的焦距为f,所述光学成像系统的入射瞳直径为HEP,所述光学成像系统的最大视角的一半为HAF,所述第一透镜物侧面至所述成像面于光轴上具有距离HOS,所述第一透镜物侧面至所述第六透镜像侧面在光轴上具有距离InTL,所述第一透镜至所述第六透镜中任一透镜的任一表面与光轴的交点为起点,延着所述表面的轮廓直到所述表面上距离光轴1/2入射瞳直径的垂直高度处的坐标点为止,前述两点间的轮廓曲线长度为ARE,其满足下列条件:1.2≤f/HEP≤3.5;0.4≤∣tan(HAF)│≤1.5;0<InTL/HOS<0.9;HOI>1.0mm;以及0.9≤2(ARE/HEP)≤1.5。

21.如权利要求20所述的光学成像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透镜至所述第六透镜中任一透镜的任一表面的最大有效半径以EHD表示,所述第一透镜至所述第六透镜中任一透镜的任一表面与光轴的交点为起点,延着所述表面的轮廓直到所述表面的最大有效半径处为终点,前述两点间的轮廓曲线长度为ARS,其满足下列公式:0.9≤ARS/EHD≤2.0。

22.如权利要求20所述的光学成像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光学成像系统满足下列公式:0mm<HOS≤30mm。

23.如权利要求20所述的光学成像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六透镜的物侧表面在光轴上的交点为起点,延着所述表面的轮廓直到所述表面上距离光轴1/2入射瞳直径的垂直高度处的坐标点为止,前述两点间的轮廓曲线长度为ARE61,所述第六透镜的像侧表面在光轴上的交点为起点,延着所述表面的轮廓直到所述表面上距离光轴1/2入射瞳直径的垂直高度处的坐标点为止,前述两点间的轮廓曲线长度为ARE62,第六透镜在光轴上的厚度为TP6,其满足下列条件:0.05≤ARE61/TP6≤15;以及0.05≤ARE62/TP6≤15。

24.如权利要求20所述的光学成像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五透镜的物侧表面在光轴上的交点为起点,延着所述表面的轮廓直到所述表面上距离光轴1/2入射瞳直径的垂直高度处的坐标点为止,前述两点间的轮廓曲线长度为为ARE51,所述第五透镜的像侧表面在光轴上的交点为起点,延着所述表面的轮廓直到所述表面上距离光轴1/2入射瞳直径的垂直高度处的坐标点为止,前述两点间的轮廓曲线长度为ARE52,所述第五透镜在光轴上的厚度为TP5,其满足下列条件:0.05≤ARE51/TP5≤15;以及0.05≤ARE52/TP5≤15。

25.如权利要求20所述的光学成像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光学成像系统还包括光圈、图像感测元件以及驱动模块,所述图像感测元件设置在所述成像面,并且在所述光圈至所述成像面于光轴上具有距离InS,所述驱动模块可与所述第一透镜至所述第六透镜相耦合并使所述第一透镜至所述第六透镜产生位移,其满足下列公式:0.1≤InS/HOS≤1.1。

当前第2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