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2640685阅读:383来源:国知局
一种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涉及液晶显示技术,尤其涉及一种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背景技术:

随着显示技术的发展,液晶显示面板的显示效果不断地得到改善,从而使液晶显示面板的应用越来越广泛。

液晶显示面板包括相对设置的第一基板和第二基板,以及设置在两基板之间的液晶层。为了维持液晶层的厚度,一般在两个基板之间设置有间隔物。然而,每一像素单元的像素电极通过一过孔与薄膜晶体管连接,现有技术的设置方法间隔物容易滑入过孔中,导致显示面板厚度异常或出现挤压色偏。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以避免显示面板厚度异常或出现挤压色偏。

第一方面,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显示面板,所述显示面板包括:

相对设置的第一基板和第二基板,以及位于所述第一基板和所述第二基板之间的液晶层、多个间隔物和多个凸起物;

所述第一基板包括多条扫描线和多条数据线,所述多条扫描线和所述多条数据线绝缘交叉限定多个像素单元;所述像素单元包括像素电极,每一所述像素单元的所述像素电极通过一过孔与一薄膜晶体管连接;

所述第二基板包括多个彩色滤光单元,相邻的两列沿所述数据线延伸方向排列的所述彩色滤光单元之间设置有第一黑矩阵,相邻的两列沿所述扫描线延伸方向排列的所述彩色滤光单元之间设置有第二黑矩阵;每一所述像素单元对应一所述彩色滤光单元;

所述间隔物在所述第二基板的垂直投影位于所述第二黑矩阵内;所述凸起物在所述第二基板的垂直投影位于所述第一黑矩阵内;所述凸起物与所述间隔物相对设置,所述间隔物在所述第一基板的垂直投影与所述凸起物在所述第一基板的垂直投影相互交叉;

所述间隔物沿所述扫描线的延伸方向的长度大于沿所述数据线延伸方向的长度;所述间隔物沿所述扫描线的延伸方向的长度大于所述过孔沿所述扫描线的延伸方向的长度。

第二方面,本实用新型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显示装置,所述显示装置包括本实用新型任意实施例所述的显示面板。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通过将间隔物和凸起物相对设置,间隔物在第一基板的垂直投影与凸起物在第一基板的垂直投影相互交叉,间隔物沿所述扫描线的延伸方向的长度大于沿所述数据线延伸方向的长度,并且间隔物沿扫描线的延伸方向的长度大于过孔沿扫描线的延伸方向的长度,使得按压显示面板时,间隔物和凸起物的顶面相互接触,间隔物不会落入间过孔中,避免了盒厚异常导致挤压色偏,并且避免了挤压时间隔物划伤显示面板的透光区域导致漏光。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一种显示面板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凸起物和间隔物在第一基板的投影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凸起物和间隔物在第二基板的投影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又一种凸起物和间隔物在第二基板的投影示意图;

图5a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间隔物和凸起物为多边形的结构示意图;

图5b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间隔物和凸起物为半椭圆形的结构示意图;

图5c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间隔物和凸起物为组合形状的结构示意图;

图6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一种第一基板的剖面示意图;

图7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又一种显示面板的结构示意图;

图8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一种第二基板的剖面示意图;

图9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又一种显示面板的结构示意图;

图10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一种显示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可以理解的是,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而非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定。另外还需要说明的是,为了便于描述,附图中仅示出了与本实用新型相关的部分而非全部结构。

图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一种显示面板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凸起物和间隔物在第一基板的投影示意图,图3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凸起物和间隔物在第二基板的投影示意图。参考图1,所述显示面板包括相对设置的第一基板10和第二基板20,以及位于第一基板10和第二基板20之间的液晶层30、多个间隔物40和多个凸起物50。

参考图2,第一基10板包括多条扫描线110和多条数据线120,多条扫描线110和多条数据线120绝缘交叉限定多个像素单元130。像素单元130包括像素电极131,每一像素单元130的像素电极131通过一过孔132与一薄膜晶体管133连接。

参考图2和图3,第二基板20包括多个彩色滤光单元210,相邻的两列沿数据线120延伸方向y排列的彩色滤光单元210之间设置有第一黑矩阵220,相邻的两列沿扫描线110延伸方向x排列的彩色滤光单元210之间设置有第二黑矩阵230;每一像素单元130对应一彩色滤光单元210。

间隔物40在第二基板20的垂直投影位于第二黑矩阵内230;凸起物50在第二基板20的垂直投影位于第一黑矩阵220内;凸起物50与间隔物40相对设置,间隔物40在第一基板10的垂直投影与凸起物50在第一基板10的垂直投影相互交叉。

间隔物40沿扫描线110的延伸方向x的长度大于沿数据线120延伸方向y的长度;间隔物40沿扫描线110的延伸方向x的长度大于过孔132沿扫描线110的延伸方向x的长度。

具体的,第一基板10可以为阵列基板,第二基板20可以为彩膜基板。间隔物40和凸起物50相对设置,间隔物40的顶面与凸起物50的顶面可以相互接触也可以不接触,间隔物40在第一基板10(或第二基板20)的垂直投影与凸起物50在第一基板10(或第二基板20)的垂直投影相互交叉,在按压显示面板时,间隔物40和凸起物50的顶面相互接触,起支撑显示面板的作用,其中,间隔物40的顶面即间隔物40临近凸起物50的面,凸起物50的顶面即凸起物50临近间隔物40的面。

本实施例中,间隔物40在第一基板10(或第二基板20)的垂直投影与凸起物50在第一基板10(或第二基板20)的垂直投影相互交叉,在按压显示面板时,间隔物40和凸起物50的顶面相互接触,间隔物40沿扫描线110的延伸方向的长度大于过孔132沿扫描线110的延伸方向的长度,使得按压显示面板时,间隔物40不会落入间过孔中,避免了盒厚异常导致挤压色偏,并且避免了间隔物40的顶面直接与显示面板接触,在挤压时划伤显示面板的透光区域导致漏光。

可选的,参考图1,在垂直于显示面板的方向,间隔物40的高度h1大于凸起物50的高度h2。

具体的,间隔物40的横截面积和高度h1较大,起主要支撑作用,凸起物50的横截面积和高度h2较小,主要用于支撑间隔物40,避免间隔物40滑落到显示面板,从而避免间隔物40落入过孔132或落入透光区域而划伤透光区域导致漏光。

可选的,参考图3,凸起物50沿数据线120延伸方向y的长度m大于间隔物40沿数据线120延伸方向y的长度n。这样设置,使得在显示面板受到垂直显示面板盒厚方向的剪切力时,间隔物40不会从凸起物50的顶面滑落,进一步避免了显示面板的盒厚异常导致挤压色偏,并且进一步避免了间隔物40滑落到显示面板的透光区域而划伤透光区域导致漏光。

可选的,参考图2,沿扫描线110的延伸方向,相邻的两个过孔132的中心的距离为a,过孔的长度为b,间隔物40的长度为L,a≤L≤2a+b。

具体的,间隔物40的长度L大于或等于两个过孔132的中心距离a,保证了间隔物具有较大的横截面积,提高显示面板的抗压强度,并且进一步保证了显示面板受外力时,间隔物40不会滑入过孔132中,从而避免了显示面板厚度异常和挤压色偏。间隔物40的长度L小于或等于2a+b,在保证间隔物40具有较大的长度和横截面积的情况下,可以避免了间隔物40尺寸过大,而造成液晶分子在间隔物40侧面堆积,使显示面板出现气泡。

图4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又一种凸起物和间隔物在第二基板的投影示意图。可选的,参考图4,凸起物50的第一延伸方向x1与扫描线110延伸方向x之间具有第一夹角β,第一夹角β大于或等于45度,且小于或等于135度。这样设置,使得凸起物50可以更好的适应间隔物40的形状尺寸变化以及像素之间的布局等,对间隔物40起更好的支撑作用。具体的,凸起物50的第一延伸方向x1可以根据第一黑矩阵220的宽度,像素单元130及像素电极131的倾斜设置情况以及间隔物40的形状和尺寸等进行选择,并不做具体限定。

可选的,沿第一延伸方向x1,凸起物50的长度s1为10-15微米。

这样设置,保证了凸起物50具有足够的长度,当显示面板受挤压时,间隔物40不会从凸起物50顶面滑落,进一步避免了显示面板的厚度异常和挤压色偏,并进一步避免了间隔物40滑落到显示面板的透光区域而划伤透光区域导致漏光;此外,可以避免凸起物50尺寸过大,而造成液晶分子在凸起物50侧面堆积,使显示面板出现气泡。

可选的,沿凸起物50的第二延伸y1方向,凸起物50的长度s2为3-5.5微米,其中,第二延伸方向y1与第一延伸方向x1垂直。

这样设置,一方面保证凸起物50具有较大的截面面积,可以增大与间隔物40之间的接触面积,从而更好的支撑间隔物40;另一方面,保证了凸起物50在第二基板20的垂直投影位于第一黑矩阵220内,使得第一黑矩阵220的宽度无需过大,从而提高了显示面板的开口率。

图5a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间隔物和凸起物为多边形的结构示意图,图5b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间隔物和凸起物为半椭圆形的结构示意图,图5c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间隔物和凸起物为组合形状的结构示意图。可选的,参考图4-图5c,凸起物50俯视时形成为n边形、半椭圆形或椭圆形,或者形成为n边形、半椭圆形和椭圆形中多个形状组合的形状,其中,n为大于或等于3的正整数。

可选的,图4-图5c,间隔物40在俯视时形成为n边形、半椭圆形或椭圆形,或者形成为n边形、半椭圆形和椭圆形中多个形状组合的形状,其中,n为大于或等于3的正整数。

需要说明的是,图5a仅示例性的示出了间隔物40和凸起物50为梯形的情况,间隔物40和凸起物50还可以为其他n边形,并不做具体限定。图5c仅示出了间隔物40和凸起物50为椭圆形组合的情况,在其他实施方式中还可以为其他形状组合,并不做具体限定。并且图4-图5c仅示例性的示出了间隔物40和凸起物50采用相同形状的情况,并非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定,在其他实施方式中还可以采用不同的形状。

可选的,参考图1,凸起物50可以形成于第一基板10上,间隔物40可以形成于第二基板20上。

具体的,第一基板10上形成有像素电极131、公共电极、薄膜晶体管131、扫描线110以及数据线120等器件及线路,而第二基板20上形成较少的器件,由于间隔物40长度较大,将间隔物40形成于第二基板20上,不仅可以合理利用第二基板20的空间,而且可以避免间隔物40对第一基板10的器件及线路等造成影响。

图6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一种第一基板的剖面示意图。可选的,参考图6,凸起物50可以与第一基板10的平坦化层140采用半色调掩膜版在同一工艺中形成。凸起物50可以与第一基板10的平坦化层140采用相同的材料,节省了工艺步骤和生产成本。需要说明的是,在形成平坦化层140之后,还可以在平坦化层140上方制作电极层和钝化层等膜层,在制作过程中可以去除覆盖于凸起物50表面的电极层等以裸露出凸起物50。另外,本实施例并不限于采用上述方式形成凸起物50,在其他实现方式中,凸起物50也可以与第一基板10上的外敷(over coating,OC)层或者光间隔物等膜层同时形成,也可以是采用与第一基板10上的膜层不同的材料单独制作而成。

图7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又一种显示面板的结构示意图。可选的,参考图7,凸起物50可以形成于第二基板20上,间隔物40可以形成于第一基板10上。

图8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一种第二基板的剖面示意图。可选的,参考图8,凸起物50与第二基板20表面的OC层240采用半色调掩膜版在同一工艺中形成。在液晶显示面板中,OC层是彩色滤光片形成后全面涂布的一层保护膜,用以保护彩色滤光片,OC层可以是采用具有光感功能的材料制作。具体的,凸起物50可以与第二基板20表面的OC层240采用同一材料形成,节省了工艺步骤和生产成本。需要说明的是,在其他实现方式中,凸起物50也可以是采用与第二基板20上的膜层不同的材料单独制作而成,并不做具体限定。

图9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又一种显示面板的结构示意图,可选的,参考图9,第一基板10和第二基板20上设置有配向膜60,配向膜60通过光配向方法进行配向。

具体的,可以采用摩擦配向或光配向方法进行配向。其中,光配向方法是利用光照射在配向膜60上,使得配向膜60具有配向能力,从而能够使液晶分子沿某一方向排列。若液晶层30中的液晶分子为负性液晶,采用光配向方法和摩擦配向方法均可实现配向。若液晶层30中液晶分子为正性液晶分子,由于采用摩擦配向需要对配向膜60进行摩擦,对于正性液晶分子,配向膜60的摩擦方向为沿数据线120延伸方向y或大致沿数据线120延伸方向y,由于台阶效应,在间隔物40的侧面会存在摩擦不到的区域,从而导致该区域存在漏光。因此对于正性液晶分子优选采用光配向方法进行配向,以避免摩擦配向带来的漏光,即避免液晶显示面板的暗态漏光现象。并且采用光配向方法可避免玻璃基板表面的污染,利用入射光的角度与照射时间的长短,可以控制液晶分子的参数,如预倾角、表面定向强度等。

在上述实施例的基础上,本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显示装置。图10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一种显示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参考图10,显示装置100包括本实用新型任意实施例所述的显示面板200。

注意,上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及所运用技术原理。本领域技术人员会理解,本实用新型不限于这里所述的特定实施例,对本领域技术人员来说能够进行各种明显的变化、重新调整和替代而不会脱离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因此,虽然通过以上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较为详细的说明,但是本实用新型不仅仅限于以上实施例,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构思的情况下,还可以包括更多其他等效实施例,而本实用新型的范围由所附的权利要求范围决定。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