显影盒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5884075发布日期:2018-11-09 18:30阅读:203来源:国知局
显影盒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涉及一种显影盒。

背景技术

以往,已知一种具有显影辊的显影盒。显影盒能够安装到图像形成设备和从图像形成设备卸下。

例如,显影盒具有用于将电力供给到显影辊的电极。电极具有轴,轴能够与图像形成设备的电力供给部接触。显影盒包括能够关于轴旋转的齿轮和设在齿轮的突起。突起能够与齿轮一起旋转,与图像形成设备的杆接触。杆通过与突起的接触而移动。图像形成设备通过检测杆的移动来判断显影盒的规格(参照专利文献1)。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13-54053号公报



技术实现要素:

存在由单个构件来实现上述齿轮的功能和电极的功能的需求。

有鉴于此,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显影盒,能够利用电极来检测显影盒的规格。

(1)本发明的显影盒,包括:壳体,能够容纳显影剂;显影辊,能够关于在第一方向上延伸的第一轴线旋转;轴,位于壳体的在第一方向上的一侧,在第一方向上延伸;以及电极,能够关于轴旋转,用于将电力供给到显影辊。电极包括第一突起,第一突起能够与电极一起旋转,沿着轴的周面的一部分延伸。

(2)电极包括第二突起,第二突起沿着轴的周面的一部分延伸,位于在电极的旋转方向上从第一突起离开的位置。

(3)第一突起在旋转方向上的第一长度与第二突起在旋转方向上的第二长度彼此不同。

(4)第二突起具有沿着旋转方向延伸的第二圆弧面,第二圆弧面的中心角的角度为10°以上并且250°以下。

(5)第一突起在第一方向上延伸,第二突起在第一方向上延伸。

(6)第一突起具有沿着电极的旋转方向延伸的第一圆弧面,第一圆弧面的中心角的角度为10°以上并且320°以下。

(7)第一突起在第一方向上延伸。

(8)显影辊包括在第一方向上延伸的显影辊轴,显影辊轴与电极电连接。

(9)显影盒还包括:轴承构件,显影辊轴插入轴承构件,轴承构件与显影辊轴电连接;以及中继电极,中继电极使轴承构件和电极电连接。

(10)显影盒还包括轴承构件,显影辊轴插入轴承构件,轴承构件与显影辊轴电连接,轴承构件与电极接触。

(11)显影盒还包括施压构件,施压构件向着轴承构件对电极施压。

(12)施压构件是弹簧。

(13)显影盒还包括盖,盖覆盖电极的至少一部分,施压构件在第一方向上配置在盖与电极之间,施压构件的在第一方向上的一端部与盖接触,施压构件的在第一方向上的另一端部与电极接触。

(14)显影盒还包括轴承构件,显影辊轴插入轴承构件,轴承构件与显影辊轴电连接,轴承构件与轴电连接,轴与电极接触。

(15)电极还包括多个齿轮齿,多个齿轮齿沿着电极的旋转方向而设置,设置在电极的周围的一部分。

(16)显影盒还包括:搅拌器,能够搅拌显影剂,能够关于在第一方向上延伸的第二轴线旋转;以及第一搅拌器齿轮,位于搅拌器的在第一方向上的一侧,能够与搅拌器一起旋转,与多个齿轮齿中的至少一个齿轮齿啮合。

(17)显影盒还包括:第二搅拌器齿轮,位于搅拌器的在第一方向上的另一侧,能够与搅拌器一起旋转;惰轮,与第二搅拌器齿轮啮合;以及联结部,具有与惰轮啮合的联结部齿轮,能够关于在第一方向上延伸的第三轴线旋转。

(18)显影盒还包括显影辊齿轮,显影辊齿轮位于显影辊的在第一方向上的另一侧,能够与显影辊一起旋转,与联结部齿轮啮合。

(19)联结部能够接收驱动力,并且能够根据驱动力而关于第三轴线旋转。

本发明的显影盒,能够利用电极来检测显影盒的规格。

附图说明

图1是示出第一实施方式的显影盒1的立体图。

图2是设置在第二外表面3b的结构的分解立体图。

图3是设置在第一外表面3a的结构的分解立体图。

图4是图3所示轴承构件12和中继电极13安装在壳体3的状态的立体图。

图5是图3所示电极23的立体图。

图6是图3所示轴承构件12、中继电极13和电极23安装在壳体3的状态的概要结构图。

图7是用于说明图1所示显影盒1的检测的说明图,示出第一突起25与本体电极41接触的状态。

图8示出在图7之后电极23旋转并且第一突起25从本体电极41离开的状态。

图9示出在图8之后电极23旋转并且第一突起25与本体电极41再次接触的状态。

图10是第二实施方式的显影盒45所具有的电极46的立体图。

图11是用于说明显影盒45的检测的说明图,示出第一突起25与本体电极41接触的状态。

图12示出在图11之后电极46旋转并且第一突起25从本体电极41离开的状态。

图13示出在图12之后电极46旋转并且第二突起47与本体电极41接触的状态。

图14示出在图13之后电极46旋转并且第二突起47从本体电极41离开的状态。

图15示出在图14之后电极46旋转并且第一突起25与本体电极41接触的状态。

图16是第三实施方式的显影盒50的概要结构图。

图17是第四实施方式的显影盒60的概要结构图。

图18是第五实施方式的显影盒70的概要结构图。

图19是第六实施方式的显影盒80的概要结构图。

具体实施方式

1、显影盒

1.1、显影盒的概要

参照图1来说明显影盒1的概要。如图1所示,显影盒1包括显影辊2和壳体3。

显影辊2能够承载显影剂。显影辊2在第一方向上延伸。显影辊2能够关于在第一方向上延伸的第一轴线a1旋转。显影辊2包括显影辊轴2a。显影辊轴2a在第一方向上延伸。显影辊轴2a的材料例如是不锈钢或铁等金属。壳体3能够在壳体3的内侧容纳显影剂。显影剂例如是粉状的调色剂。壳体3呈棱柱筒形状。壳体3包括第一外表面3a和第二外表面3b。第一外表面3a是壳体3的在第一方向上的一侧的外表面。第二外表面3b是壳体3的在第一方向上的另一侧的外表面。第二外表面3b位于在第一方向上与第一外表面3a隔着间隔的位置。

如图1所示,显影盒1还包括联结部6、电极23和盖31。电极23位于第一外表面3a。而且,电极23能够关于轴11旋转。盖31安装在第一外表面3a。盖31覆盖电极23的至少一部分。更具体地,如图1所示,电极23包括第一突起25。此外,盖31具有开口31a。开口31a贯穿盖31。第一突起25通过开口31a露出。盖31在第一方向上相对于壳体3位于联结部6的相反侧。此外,联结部6位于第二外表面3b。

以下使用图2来详细说明联结部6。

1.2、联结部6

如图2所示,联结部6能够从图像形成设备接受驱动力。联结部6能够关于在第一方向上延伸的第三轴线a3旋转。具体而言,根据从图像形成设备的驱动输入部输入的驱动力,联结部6能够关于第三轴线a3旋转。

如图2所示,联结部6包括接头9和联结部齿轮10。

联结部齿轮10在第一方向上位于联结部6的一端部。接头9在第一方向上位于联结部6的另一端部。接头9能够与图像形成设备的驱动输入部相配合。通过接头9与驱动输入部之间的配合,联结部6能够从驱动输入部接受驱动力。基于所接受的驱动力,接头9能够关于第三轴线a3旋转。此外,联结部齿轮10能够关于第三轴线a3与接头9一起旋转。联结部齿轮10与接头9一体制成。联结部齿轮10具有多个齿轮齿。多个齿轮齿沿着联结部齿轮10的旋转方向设置在联结部齿轮10的周面。

1.3、显影辊齿轮8

显影盒1还包括显影辊齿轮8。显影辊齿轮8位于第二外表面3b。显影辊齿轮8具有多个齿轮齿。多个齿轮齿沿着显影辊齿轮8的旋转方向设置在显影辊齿轮8的周面。显影辊齿轮8与联结部齿轮10啮合。具体而言,显影辊齿轮8的多个齿轮齿中的至少一个齿与联结部齿轮10的多个齿轮齿中的至少一个齿啮合。

显影辊齿轮8能够与显影辊2一起旋转。即,显影辊齿轮8能够与显影辊轴2a一起旋转。更具体地,如图2和图3所示,显影辊轴2a具有一端部2b和在第一方向上与一端部2b的离开的另一端部2c。一端部2b是显影辊2的在第一方向上的一端部。另一端部2c是显影辊2的在第一方向上的另一端部。一端部2b贯穿第一外表面3a,露出在壳体3的外侧。另一端部2c贯穿第二外表面3b,露出在壳体3的外侧。如图2所示,显影辊齿轮8安装在另一端部2c,显影辊齿轮8能够与显影辊轴2a一起旋转。即,显影辊齿轮8位于显影辊2的在第一方向上的另一侧。

1.4、惰轮7

显影盒1还包括惰轮7。惰轮7位于第二外表面3b。惰轮7包括第一齿轮7a和第二齿轮7b。第一齿轮7a在第一方向上位于惰轮7的一端部。第二齿轮7b在第一方向上位于惰轮7的另一端部。第二齿轮7b比第一齿轮7a的直径大。第一齿轮7a具有多个齿轮齿。多个齿轮齿沿着惰轮7的旋转方向设置在第一齿轮7a的周面。第二齿轮7b具有多个齿轮齿。多个齿轮齿沿着惰轮7的旋转方向设置在第二齿轮7b的周面。惰轮7与联结部齿轮10啮合。具体而言,第二齿轮7b的多个齿轮齿中的至少一个齿与联结部齿轮10的多个齿轮齿中的至少一个齿啮合。惰轮7能够关于位于第二外表面3b的凸台16旋转。

1.5、搅拌器4

如图7所示,显影盒1还包括搅拌器4。搅拌器4能够搅拌壳体3内的显影剂。如图2和图7所示,搅拌器4能够关于在第一方向上延伸的第二轴线a2旋转。

搅拌器4包括搅拌器轴4a和叶片4b。搅拌器轴4a在第一方向上延伸。搅拌器轴4a位于与显影辊轴2a隔着间隔的位置。叶片4b位于壳体3的内侧。换句话说,叶片4b在第一方向上位于第一外表面3a与第二外表面3b之间。叶片4b能够与搅拌器轴4a一起关于第二轴线a2旋转。

如图2和图3所示,搅拌器轴4a包括一端部4c和与一端部4c在第一方向上离开的另一端部4d。一端部4c是搅拌器4的在第一方向上的一端部。另一端部4d是搅拌器4的在第一方向上的另一端部。一端部4c贯穿第一外表面3a,露出在壳体3的外侧。另一端部4d贯穿第二外表面3b,露出在壳体3的外侧。

1.6、第一搅拌器齿轮19和第二搅拌器齿轮20

如图2和图3所示,显影盒1包括第一搅拌器齿轮19,显影盒1还包括第二搅拌器齿轮20。

第二搅拌器齿轮20位于第二外表面3b。第二搅拌器齿轮20能够与搅拌器4一起旋转。第二搅拌器齿轮20安装在另一端部4d,能够与搅拌器轴4a一起旋转。如图2所示,第二搅拌器齿轮20具有多个齿轮齿。多个齿轮齿沿着第二搅拌器齿轮20的旋转方向设置在第二搅拌器齿轮20的周面。第二搅拌器齿轮20与惰轮7啮合。具体而言,第一齿轮7a的多个齿轮齿中的至少一个齿与第二搅拌器齿轮20的多个齿轮齿中的至少一个齿啮合。由此,搅拌器4能够根据联结部齿轮10的旋转而关于第二轴线a2旋转。

如图3和图4所示,第一搅拌器齿轮19位于第一外表面3a。第一搅拌器齿轮19在第一方向上相对于壳体3位于联结部6的相反侧。第一搅拌器齿轮19在第一方向上相对于壳体3位于第二搅拌器齿轮20的相反侧。第一搅拌器齿轮19能够与搅拌器4一起旋转。第一搅拌器齿轮19安装在一端部4c,能够与搅拌器轴4a一起旋转。换句话说,第一搅拌器齿轮19在第一方向上位于搅拌器4的一侧。第二搅拌器齿轮20在第一方向上位于搅拌器4的另一侧。

第一搅拌器齿轮19具有多个齿轮齿。多个齿轮齿沿着第一搅拌器齿轮19的旋转方向设置在第一搅拌器齿轮19的周面。

以下参照图3~图5来详细说明轴11和电极23。

1.7、轴11

显影盒1还包括轴11。轴11在第一方向上延伸。轴11位于第一外表面3a。轴11在第一方向上位于壳体3的一侧。轴11呈圆筒形状。轴11从第一外表面3a在第一方向上延伸。轴11在第一方向上相对于壳体3位于联结部6的相反侧。轴11在第一方向上相对于壳体3位于第二搅拌器齿轮20的相反侧。轴11在第一方向上相对于壳体3位于第一搅拌器齿轮19的相同侧。

轴11在第二方向上位于显影辊轴2a与搅拌器轴4a之间。第二方向通过连接轴11和显影辊轴2a而定义。第二方向与第一方向垂直。

1.8、电极23

电极23是用于对显影辊2供给电力的电极。具体地,电极23是用于从图像形成设备接受电力的电极。电极23包括第一突起25。电极23能够关于轴11旋转。电极23具有插穿孔23c。插穿孔23c在第一方向上贯穿电极23。轴11插穿插穿孔23c。

如图3所示,电极23在第一方向上相对于壳体3位于联结部6的相反侧。电极23在第一方向上相对于壳体3位于第二搅拌器齿轮20的相反侧。电极23在第二方向上位于显影辊轴2a与搅拌器轴4a之间。

电极23包括一端部23a和与一端部23a在第一方向上离开的另一端部23b。一端部23a在第一方向上比另一端部23b距离第一外表面3a更远。电极23的材料是导电性的树脂。导电性的树脂是例如pom(聚缩醛树脂)。

电极23能够接受从第一搅拌器齿轮19传递的驱动力。如图3至图5所示,电极23包括多个齿轮齿24。多个齿轮齿24设置在电极23的周围的一部分。多个齿轮齿24沿着电极23的旋转方向设置。如图3和图7所示,多个齿轮齿24在另一端部23b的周围的一部分沿着电极23的旋转方向而设置。多个齿轮齿24中的至少一个齿轮齿24与第一搅拌器齿轮19啮合。具体地,多个齿轮齿24中的至少一个齿轮齿24与第一搅拌器齿轮19的多个齿轮齿中的至少一个齿啮合。由此,电极23能够根据联结部齿轮10的旋转关于轴11旋转。

电极23因为旋转而与第一搅拌器齿轮19的啮合被解除。如上所述,多个齿轮齿24设置在电极23的周围的一部分。也就是说,电极23具有未设置多个齿轮齿24的缺齿部。缺齿部在另一端部23b在电极23的旋转方向上与多个齿轮齿24排列。

由于电极23具有缺齿部,因此,在电极23的多个齿轮齿24与第一搅拌器齿轮19之间的啮合被解除之后,电极23停止旋转。

如图3至图5所示,电极23包括第一突起25。第一突起25位于一端部23a。第一突起25能够与电极23一起旋转。更具体地,第一突起25从一端部23a在第一方向上延伸。第一突起25的材料是上述导电性的树脂。第一突起25与电极23一体制成。第一突起25也可以安装在一端部23a。

如图3至图5所示,第一突起25位于插穿孔23c周围。如图1所示,第一突起25位于轴11的头端部11a的周围。更具体地,如图7所示,第一突起25沿着轴11的周面11c的一部分延伸。换句话说,第一突起25沿着电极23的旋转方向延伸。第一突起25包括第一圆弧面25a。第一圆弧面25a是沿着电极23的旋转方向的第一突起25的外周面。第一圆弧面25a沿着轴11的周面11c的一部分延伸。换句话说,第一圆弧面25a沿着电极23的旋转方向延伸。第一圆弧面25a的中心角的角度θ1为10度以上并且320度以下。第一圆弧面25a的中心角是连接轴11的轴线a4和第一圆弧面25a在电极23旋转方向上的一端部的虚拟线段s1与连接轴线a4和第一圆弧面25a在电极23旋转方向上的另一端部的虚拟线段s2所夹的角。线段s1和线段s2与轴线a4垂直。如图1所示,第一圆弧面25a与第一突起25类似,也经由开口31a从盖31露出。

1.9、轴承构件12

如图3和图4所示,显影盒1还包括轴承构件12。轴承构件12是接受显影辊轴2a的构件。轴承构件12与显影辊轴2a电连接。轴承构件12的材料例如是上述导电性的树脂。轴承构件12位于第一外表面3a。更具体地,轴承构件12在第一方向上位于第一外表面3a与电极23之间。显影辊轴2a插入轴承构件12中。轴承构件12具有孔12a。孔12a在第一方向上贯穿轴承构件12。一端部2b插入孔12a中。轴承构件12与一端部2b接触。具体地,孔12a的内周面与一端部2b的外周面接触。轴承构件12还具有开口12b。开口12b位于在第二方向上与孔12a隔着间隔的位置。开口12b在第一方向上贯穿轴承构件12。轴11插穿开口12b。

1.10、中继电极13

如图3和图4所示,显影盒1还包括中继电极13。中继电极13是用于使轴承构件12和电极23电连接的构件。因此,电极23从图像形成设备接受电力,并且能够经由中继电极13将所接受的电力供给到轴承构件12。由此,显影辊轴2a能够经由轴承构件12接受电力。更具体地,如图3和图4所示,中继电极13位于第一外表面3a。中继电极13在第一方向上位于第一外表面3a与电极23之间。中继电极13在第二方向上位于显影辊轴2a与搅拌器轴4a之间。如图4所示,中继电极13具有开口14a。开口14a在第一方向上贯穿中继电极13。轴11插穿开口114a。

如图6所示,中继电极13使轴承构件12和电极23电连接。中继电极13的材料例如是不锈钢等金属。更具体地,中继电极13与轴承构件12接触。中继电极13与电极23接触。中继电极13包括第一接点14和第二接点15。第一接点14和第二接点15在第一方向上彼此离开。如图4所示,第二接点15位于在轴11的周围与轴11隔着间隔的位置。如图6所示,第一接点14与轴承构件12接触。第一接点14在第一方向上夹在第一外表面3a与轴承构件12之间。第二接点15通过开口12b与电极23的另一端部23b接触。

此外,中继电极13由单个金属板弯折而成。即,中继电极13是板簧。中继电极13能够对电极23沿着从壳体3离开的方向施压。通过第二接点15接触电极23的另一端部23b,中继电极13在第一方向上变形,使得第二接点15靠近第一接点14。中继电极13因为变形而积蓄弹性能量,通过该弹性能量来对电极23施压。具体地,第二接点15因为弹性能量而对电极23的另一端部23b施压。因此,中继电极13稳定地与电极23接触。

通过上述结构,显影辊轴2a和电极23电连接。具体地,电极23经由中继电极13和轴承构件12与显影辊轴2a电连接。如上所述,电极23的材料是导电性的树脂。中继电极13的材料例如是金属。电极23的另一端部23b与中继电极13的第二接点15接触。因此,电极23与中继电极13电连接。

2、显影盒1的检测

参照图7至图9来说明显影盒1的检测。

显影盒1能够由图像形成设备来检测。此外,显影盒1能够安装到图像形成设备和从图像形成设备卸下。如图7所示,图像形成设备包括杆40、本体电极41和图未示的检测部。图像形成设备还包括图未示的驱动输入部。杆40能够通过与第一突起25接触而移动。具体地,杆40能够关于在第一方向上延伸的轴线摆动。本体电极41设置在杆40。

当将显影盒1安装到图像形成设备时,如图7所示,本体电极41与第一突起25的第一圆弧面25a接触。于是,杆40位于第一位置。检测部检测到杆40位于第一位置。此外,在本体电极41与第一圆弧面25a接触的状态下,当本体电极41开始电力供给时,电极23能够经由中继电极13和轴承构件12将电力供给到显影辊轴2a。

在显影盒1安装在了图像形成设备的状态下,当驱动输入部开始将驱动力输入联结部6时,如上所述,电极23关于轴11旋转。于是,第一突起25与电极23一起旋转。如图8所示,第一突起25的第一圆弧面25a从本体电极41离开。换句话说,第一圆弧面25a不与本体电极41接触。因此,本体电极41和电极23之间的电连接被解除,停止向显影辊轴2a的电力供给。如图8所示,杆40从第一位置移动到第二位置。在第二位置,杆40接触轴11的头端部11a。检测部检测到杆40位于第二位置。

然后,如图9所示,第一突起25与电极23一起进一步旋转,第一圆弧面25a再次与本体电极41接触。此时,如图9所示,杆40从第二位置移动到第一位置。

然后,多个齿轮齿24与第一搅拌器齿轮19的啮合解除。也就是说,电极23的缺齿部面对第一搅拌器齿轮19。因此,电极23的旋转停止。其结果是,电极23在第一圆弧面25a与本体电极41接触的状态下停止旋转。

由此,电极23能够经由中继电极13和轴承构件12再次将电力供给到显影辊轴2a。此外,杆40维持在第一位置。检测部检测到杆40位于第一位置。在检测部在预定时间内检测到杆40从第一位置移动到第二位置进而从第二位置移动到第一位置的情况下,图像形成设备能够基于杆40的位置的变化来判断显影盒1的规格。显影盒1的规格例如是显影盒1是否是新的显影盒。此外,显影盒1的规格例如是显影盒1所能打印的可打印张数。此外,图像形成设备能够从电极23对杆40的位置的推移来确定显影盒1的具体的可打印张数。

此外,在检测部在预定时间检测到杆40持续位于第一位置的情况下,图像形成设备能够判断为安装了旧的显影盒1。当未安装显影盒1时,杆40位于第二位置。由此,图像形成设备能够利用电极23来判断显影盒1的规格。

3、作用效果

如图7所示,显影盒1具有能够关于轴11旋转,用于将电力供给到显影辊2的电极23。通过电极23与本体电极41接触,电极23能够将电力供给到显影辊2。此外,电极23包括能够与电极23一起旋转的第一突起25。第一突起25通过与电极23一起旋转来使杆40移动。图像形成设备能够基于杆40的位置的变化来判断显影盒1的规格。因此,能够通过单个电极23来实现使杆40移动的功能和将电力供给到显影辊2的功能。其结果是,能够提供利用电极23来检测显影盒的规格的显影盒1。

如图3所示,显影盒1还包括轴承构件12和中继电极13。轴承构件12被显影辊轴2a插入,与显影辊轴2a电连接。中继电极13将轴承构件12和电极23电连接。因此,电极23能够经由中继电极13和轴承构件12确实将电力供给到显影辊2。

4、第二实施方式

参照图10至图15来说明第二实施方式的显影盒45。在显影盒45中,对于与第一实施方式的显影盒1相同的零部件赋予相同的附图标记,并且省略其说明。

4.1、显影盒45的概要

第一实施方式的显影盒1和第二实施方式的显影盒45在可打印张数方面彼此不同。也就是说,容纳在显影盒45的壳体3中的显影剂的量不同于容纳在显影盒1的壳体3中的显影剂的量。如图10和图11所示,在第二实施方式中,显影盒45包括电极46。电极46包括第一突起25。电极46还包括第二突起47。除了具有第二突起47以外,电极46的结构与第一实施方式的电极23的结构相同。

4.2、第二突起47

第二突起47位于一端部23a。第二突起47能够与电极46一起旋转。更具体地,第二突起47从一端部23a在第一方向上延伸。第二突起47的材料是上述导电性的树脂。第二突起47与电极46一体制成。第二突起47也可以安装在一端部23a。

如图10所示,第二突起47位于插穿孔23c的周围。如图11所示,第二突起47位于轴11的头端部11a的周围。更具体地,第二突起47沿着轴11的周面11c的一部分延伸。换句话说,第二突起47沿着电极46的旋转方向延伸。第二突起47包括第二圆弧面47a。第二圆弧面47a是沿着电极46的旋转方向的第二突起47的外周面。第二圆弧面47a沿着轴11的周面11c的一部分延伸。第二圆弧面47a沿着电极46的旋转方向延伸。第二圆弧面47a的中心角的角度θ2为10度以上并且250度以下。第二圆弧面47a的中心角是连接轴11的轴线a4和第二圆弧面47a在电极46旋转方向上的一端部的虚拟线段s3与连接轴线a4和第二圆弧面47a在电极46旋转方向上的另一端部的虚拟线段s4所夹的角。线段s3和线段s4与轴线a4垂直。第一圆弧面25a的曲率半径和第二圆弧面47a的曲率半径彼此相同。第一圆弧面25a的曲率半径由与轴11的轴线a4垂直并且连接轴线a4和第一圆弧面25a的线段的长度来定义。第一圆弧面25a的曲率半径与线段s1的长度相同。第二圆弧面47a的曲率半径由与轴线a4垂直并且连接轴线a4和第二圆弧面47a的线段的长度来定义。第二圆弧面47a的曲率半径与线段s3的长度相同。此外,线段s1的长度、线段s2的长度、线段s3的长度和线段s4的长度彼此相同。第一圆弧面25a的中心角的角度θ1大于第二圆弧面47a的中心角的角度θ2。第一圆弧面25a在电极46旋转方向上的长度大于第二圆弧面47a在电极46旋转方向上的长度。

如图12所示,第一突起25在电极46旋转方向上的第一长度l1和第二突起47在电极46旋转方向上的第二长度l2彼此不同。第一突起25的第一长度l1大于第二突起47的第二长度l2。第一长度l1是第一突起25在电极46旋转方向上的一端部与另一端部之间的长度。具体地,如图10所示,第一突起25还包括第一倾斜面35和第二倾斜面36。第一倾斜面35在电极46的旋转方向上位于第一突起25的一端部。第二倾斜面36在电极46的旋转方向上位于第一突起25的另一端部。如图12所示,第一倾斜面35在电极46安装在了轴11的状态下与第一圆弧面25a在电极46旋转方向上的一端部连续,向着轴11延伸。第一倾斜面35包括一端部35a和在电极46的旋转方向上与一端部35a离开的另一端部35b。另一端部35b在电极46的旋转方向上比一端部35a距离第一圆弧面25a更远。第二倾斜面36在电极46安装在了轴11的状态下与第一圆弧面25a在电极46旋转方向上的另一端部连续,向着轴11延伸。第二倾斜面36包括一端部36a和在电极46的旋转方向上与一端部36a离开的另一端部36b。另一端部36b在电极46的旋转方向上比一端部36a距离第一圆弧面25a更远。第一长度l1是在电极46的旋转方向上第一倾斜面35的另一端部35b与第二倾斜面36的另一端部36b之间的长度。

第二长度l2是第二突起47在电极46旋转方向上的一端部与另一端部之间的长度。具体地,如图10所示,第二突起47还包括第一倾斜面48和第二倾斜面49。第一倾斜面48在电极46的旋转方向上位于第二突起47的一端部。第二倾斜面49在电极46的旋转方向上位于第二突起47的另一端部。如图12所示,第一倾斜面48在电极46安装在了轴11的状态下与第二圆弧面47a在电极46旋转方向上的一端部连续,向着轴11延伸。第一倾斜面48包括一端部48a和在电极46的旋转方向上与一端部48a离开的另一端部48b。另一端部48b在电极46的旋转方向上比一端部48a距离第二圆弧面47a更远。第二倾斜面49在电极46安装在了轴11的状态下与第二圆弧面47a在电极46旋转方向上的另一端部连续,向着轴11延伸。第二倾斜面49包括一端部49a和在电极46的旋转方向上与一端部49a离开的另一端部49b。另一端部49b在电极46的旋转方向上比一端部49a距离第二圆弧面47a更远。第二长度l2是在电极46的旋转方向上第一倾斜面48的另一端部48b与第二倾斜面49的另一端部49b之间的长度。

第二突起47在电极46的旋转方向上位于从第一突起25离开的位置。第二倾斜面49在电极46的旋转方向上位于与第一倾斜面35隔着间隔l3的位置。间隔l3是在电极46的旋转方向上第一倾斜面35的另一端部35b与第二倾斜面49的另一端部49b之间的长度。第一倾斜面48在电极46的旋转方向上位于与第二倾斜面36隔着间隔l4的位置。间隔l4是在电极46的旋转方向上第一倾斜面48的另一端部48b与第二倾斜面36的另一端部36b之间的长度。

4.3、显影盒45的检测

参照图11至图15来说明显影盒45的检测操作。

当将显影盒45安装到图像形成设备时,如图11所示,本体电极41接触第一突起25的第一圆弧面25a。于是,杆40位于第一位置。检测部检测到杆40位于第一位置。此外,在本体电极41与第一圆弧面25a接触的状态下,当本体电极41开始电力供给时,电极46能够经由中继电极13和轴承构件12将电力供给到显影辊轴2a。

在显影盒45安装在了图像形成设备的状态下,当驱动输入部开始将驱动力输入联结部6时,如上所述,电极46关于轴11旋转。由此,第一突起25和第二突起47与电极46一起旋转。

如图12所示,第一突起25的第一圆弧面25a从本体电极41离开。于是,如图12所示,杆40从第一位置移动到第二位置。在第二位置,杆40在第一突起25与第二突起47之间与轴11的头端部11a接触。检测部检测到杆40位于第二位置。

然后,如图13所示,第二突起47与电极46一起进一步旋转,第二圆弧面47a与本体电极41接触。此时,杆40从第二位置移动到第一位置。

接下来,如图14所示,第二突起47的第二圆弧面47a从本体电极41离开。于是,杆40从第一位置移动到第二位置。在第二位置,杆40接触轴11的头端部11a。检测部检测到杆40位于第二位置。

然后,如图15所示,第一突起25与电极46一起旋转,第一圆弧面25a与本体电极41接触。此时,杆40从第二位置移动到第一位置。多个齿轮齿24与第一搅拌器齿轮19的啮合解除。也就是说,电极46的缺齿部面对第一搅拌器齿轮19。因此,电极46在第一圆弧面25a与本体电极41接触的状态下停止旋转。

由此,电极46能够经由中继电极13和轴承构件12将电力供给到显影辊轴2a。此外,杆40维持在第一位置。检测部检测到杆40位于第一位置。在检测部在预定时间内检测到杆40从第一位置移动到第二位置、从第二位置移动到第一位置、进一步从第二位置移动到第一位置的情况下,图像形成设备能够基于杆40的位置的变化来判断显影盒45的规格。显影盒45的规格例如是显影盒45是否是新的显影盒。此外,显影盒45的规格例如是显影盒45所能打印的可打印张数。

此外,电极46对杆40的位置的推移与电极23对杆40的位置的推移不同。因此,图像形成设备能够判断出显影盒1的可打印张数与显影盒45的可打印张数不同。此外,图像形成设备能够从电极46对杆40的位置的推移来确定显影盒45的具体的可打印张数。

4.4、第二实施方式的作用效果

如图11所示,电极46包括第一突起25和第二突起47。因此,类似于第一实施方式,能够通单个电极46来实现移动杆40的功能和将电力供给到显影辊2的功能。

此外,电极46设有两个突起。因此,与设置有一个突起的电极23相比,电极46能够增加杆40的位置移动的次数。其结果是,能够使电极46对杆40的位置的推移与设置有一个突起的电极23对杆40的位置的推移不同。检测部能够检测到杆40的位置的推移的不同。由此,图像形成设备能够判断为具有设置有两个突起的电极46的显影盒45的规格与具有设置有一个突起的电极23的显影盒1的规格不同。

5、第三实施方式

参照图16来说明第三实施方式的显影盒50。在显影盒50中,对于与第一实施方式的显影盒1相同的零部件赋予相同的附图标记,并且省略其说明。

在第三实施方式的显影盒50中,电极23位于在第二方向上与轴承构件12隔着间隔的位置。显影盒50包括用于使电极23和轴承构件12电连接的中继电极51。

电极23位于第一外表面3a。中继电极51与轴承构件12接触。中继电极51与电极23接触。中继电极51在第二方向上延伸。

更具体地,中继电极51包括第一接点51a和第二接点51b。第一接点51a在第二方向上位于中继电极51的一端部。第二接点51b在第二方向上位于中继电极51的另一端部。第一接点51a与轴承构件12接触。第二接点51b在第一方向上夹在第一外表面3a与电极23之间。第二接点51b与另一端部23b接触。

第二接点51b由单个金属板弯折而成。中继电极51能够对电极23沿着从壳体3离开的方向施压。通过第二接点51b接触电极23的另一端部23b,中继电极51在第一方向上变形,使得第二接点51b靠近第一外表面3a。中继电极51因为变形而积蓄弹性能量,通过该弹性能量来对电极23施压。具体地,第二接点51b因为弹性能量而对电极23的另一端部23b施压。因此,中继电极51稳定地与电极23接触。

在第三实施方式中,中继电极51使电极23和轴承构件12电连接。因此,电极23经由中继电极51和轴承构件12与显影辊轴2a电连接。根据上述第三实施方式,也具有与第一实施方式相同的作用效果。

6、第四实施方式

参照图17来说明第四实施方式的显影盒60。在显影盒60中,对于与第三实施方式的显影盒50相同的零部件赋予相同的附图标记,并且省略其说明。

第四实施方式的显影盒60不包括中继电极。电极23与轴承构件12电连接。电极23和轴承构件12接触。电极23的另一端部23b与轴承构件12直接接触。由此,电极23经由轴承构件12与显影辊轴2a电连接。因此,根据上述第四实施方式,也具有与第一实施方式相同的作用效果。

7、第五实施方式

参照图18来说明第五实施方式的显影盒70。在显影盒70中,对于与第四实施方式的显影盒60相同的零部件赋予相同的附图标记,并且省略其说明。

显影盒70还包括施压构件71。施压构件71对电极23向着轴承构件12施压。施压构件71是弹簧,具体来说是螺旋弹簧。施压构件71位于头端部11a的周围。施压构件71在第一方向上位于盖31与电极23之间。施压构件71的在第一方向上的一端部与盖31接触。施压构件71的在第一方向上的另一端部与电极23接触。具体地,盖31具有壁52。壁52在第一方向上相对于电极23位于轴承构件12的相反侧。施压构件71在第一方向上位于壁52与一端部23a之间。施压构件71的在第一方向上的一端部与壁52接触。施压构件71的在第一方向上的另一端部与一端部23a接触。由此,壁52受到施压构件71的反力。由此,施压构件71在第一方向上对电极23向着轴承构件12施压。

根据第五实施方式,施压构件71对电极23向着轴承构件12施压。因此,能够确实使电极23与轴承构件12接触。其结果是,电极23确实经由轴承构件12与显影辊轴2a电连接。根据上述第五实施方式,也具有与第一实施方式相同的作用效果。此外,施压构件71也可以由橡胶制成。

8、第六实施方式

参照图19来说明第六实施方式的显影盒80。在显影盒80中,对于与第一实施方式的显影盒1相同的零部件赋予相同的附图标记,并且省略其说明。

在显影盒80中,轴承构件12与轴11电连接。轴11从轴承构件12在第一方向上延伸。也就是说,轴11与轴承构件12一体制成。轴11的材料是上述导电性的树脂。

电极23当电极23与本体电极41接触时与轴11接触。也就是说,电极23和轴11接触。由此,电极23经由轴11和轴承构件12电连接到显影辊轴2a。因此,根据上述第六实施方式,也具有与第一实施方式相同的作用效果。

轴11也可以是与轴承构件12分开的构件。在轴11是与轴承构件12分开的构件的情况下,轴11与轴承构件12接触。

9、变形例

(1)上述第一突起25与电极23一体设置,但是,只要突起能够与电极23一起旋转,是否一体设置均可。可以是与电极23分开的突起安装在电极。此外,与电极23分开的突起的数量没有限制。可以是与电极23分开的两个突起安装在电极。

(2)在上述第二实施方式中,在电极46的旋转方向上第一圆弧面25a的长度比在电极46的旋转方向上第二圆弧面47a的长度大,但是,也可以在电极46的旋转方向上第一圆弧面25a的长度与在电极46的旋转方向上第二圆弧面47a的长度相同。此外,也可以在电极46的旋转方向上第二圆弧面47a的长度比在电极46的旋转方向上第一圆弧面25a的长度大。

(3)在上述第一实施方式中,通过多个齿轮齿24与第一搅拌器齿轮19之间的啮合,电极23被传递来自联结部6的驱动力。然后,通过多个齿轮齿24与第一搅拌器齿轮19之间的啮合的解除,解除对电极23来自联结部6的驱动力的传递。

上述解除对电极23的驱动力的传递的结构没有特别限制。例如,显影盒可以在第一搅拌器齿轮19和电极23之间具有中间齿轮。中间齿轮在中间齿轮的周围的一部分设置有多个齿轮齿。也就是说,中间齿轮包括多个齿轮齿和缺齿部。因此,中间齿轮能够通过旋转来解除与齿轮的啮合。

此外,中间齿轮也可以被构成为随着旋转而在第一方向上移动。在这种情况下,中间齿轮可以在整个圆周上具有多个齿轮齿,也可以在圆周的一部分具有齿轮齿。通过中间齿轮随着旋转而在第一方向上移动,来解除与齿轮的啮合。由此,可以解除向电极23的驱动力的传递。在这些情况下,电极23可以在整个圆周具有多个齿轮齿,也可以在圆周的一部分具有齿轮齿。

(4)上述电极23具有多个齿轮齿24,但是,代替多个齿轮齿25,电极23可以具有橡胶等摩擦构件。此外,代替多个齿轮齿24,电极46可以具有橡胶等摩擦构件。此外,代替多个齿轮齿,中间齿轮可以具有橡胶等摩擦构件。

附图标记说明

1显影盒

2显影辊

2a显影辊轴

3壳体

4搅拌器

6联结部

7惰轮

8显影辊齿轮

10联结部

11轴

11c周面

12轴承构件

13中继电极

19第一搅拌器齿轮

20第二搅拌器齿轮

23电极

25第一突起

25a第一圆弧面

31盖

45显影盒

46电极

47第二突起

50显影盒

51中继电极

60显影盒

70显影盒

71施压构件

80显影盒

a1第一轴线

a2第二轴线

a3第三轴线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