具有光谱选择性的光控膜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8092471发布日期:2019-07-06 10:50阅读:162来源:国知局
具有光谱选择性的光控膜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整体涉及光控膜,并且更具体地涉及用于各种光学应用(诸如具有光源、光学构造和/或检测器系统的光学通信系统)的具有光谱选择性和角度选择性的光控膜。



背景技术:

百叶窗结构在应用于例如建筑、房屋等的显示装置或窗户应用的保密膜领域中是已知的。在保密膜的情况下,当用户不想其他人看到电子显示装置的屏幕的内容时,用户可对屏幕物理地施加保密膜,使得可选择性地观察图像。通常,仅当观察者被定位在被称为“视度”的角度范围内时,才可通过保密膜观察正在屏幕上显示的图像。通常,视角是以垂直于保密膜表面的轴为中心的一些角度范围。当观察者的位置改变使得观察者定位在视角之外时,所显示的图像更少或不再可观察。

就窗户应用而言,百叶窗结构通常为具有水平板条的遮光帘或遮光板,该遮光帘或遮光板被成角度为允许背景光进入但不让直接阳光进入。可通过百叶窗结构的光的量取决于板条的角度(或百叶窗取向)。



技术实现要素:

一般来讲,本发明涉及光控膜。本发明还涉及对不同波长范围具有不同视角的光控膜。

在本发明的一个实施方案中,光控膜包括多个间隔开的第一区域,其中每个第一区域在约300nm至约400nm的第一波长范围、约400nm至约700nm的第二波长范围和从约700nm至约1200nm的第三波长范围中的一个或两个中具有实质上低的透射,并且在剩余的波长范围中具有实质上高的透射。光控膜沿预定的第一方向具有小于约70度的第一视角。在一些情况下,光控膜沿与第一视角不同的正交的预定的第二方向具有小于约70度的第二视角。在一些情况下,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光控膜包括具有多个交替的肋部和通道的微结构化第一主表面,其中每个通道至少部分地填充有第一材料以在多个间隔开的第一区域中的形成第一区域中的一个。在一些情况下,光控膜还包括多个第二区域,该多个第二区域与多个第一区域交替。在此类情况下,每个第二区域在其中第一区域具有实质上低的透射的每个波长范围内可具有实质上高的透射。

在另一个实施方案中,光控膜包括微结构化第一主表面,该微结构化第一主表面具有多个交替的肋部和通道。每个通道至少部分地填充有第一材料。每个通道具有宽度w和高度h,其中h/w≥1。每个肋部包含第二材料,其中第一材料和第二材料中至少一种的吸收率作为在约300nm至约1200的范围内的波长的函数变化。在一些情况下,第一材料和第二材料中的每种的吸收率作为在约400nm至约1200的范围内的波长的函数变化。

在另一个实施方案中,光控膜包括多个间隔开的第一区域和第二区域。每个第一区域在约700nm至约1200nm的第一波长范围内具有实质上低的透射,并且第二区域在从约300nm至约400nm的第二波长范围内具有实质上低的透射。

在另一个实施方案中,光控膜包括多个间隔开的第一区域和第二区域。每个第一区域在约300nm至约400nm的第一波长范围、约400nm至约700nm的第二波长范围和从约700nm至约1200nm的第三波长范围中的至少一个内具有实质上低的透射。第二区域在其中每个第一区域具有实质上低的透射的三个波长范围中的至少一个中的至少一个中具有实质上低的透射。在一些情况下,每个第一区域和第二区域在三个波长范围的相同两个中具有实质上低的透射。

在另一个实施方案中,光控膜包括多个间隔开的第一区域和第二区域。每个第一区域在约300nm至约400nm的第一波长范围内具有实质上高的透射,并且在从约400nm至约700nm的第二波长范围内具有实质上低的透射。第二区域在第一波长区域和第二波长区域中的每个中具有实质上高的透射。

在一些实施方案中,检测器系统包括对检测波长范围内的波长敏感的检测器。检测器系统还包括光控膜,该光控膜设置在检测器上,并且包括多个交替的第一区域和第二区域,其中每个第一区域具有宽度w和高度h,h/w≥1。每个第一区域在检测波长范围的第一部分内具有实质上低的透射,并且在检测波长范围的其余部分内具有实质上高的透射。每个第二区域在检测波长范围内具有实质上高的透射。在一些情况下,检测波长范围为约800nm至约1600nm,并且检测波长范围的第一部分为约900nm至约1100nm。

在一些实施方案中,光控膜包括多个间隔开的第一区域和第二区域,其中每个第一区域具有宽度w和高度h,h/w≥1。每个第一区域在不重叠的预定的第一波长范围和第二波长范围中的每个内具有实质上低的透射。第二区域在预定的第二波长范围内具有实质上低的透射。在一些情况下,预定的第一波长范围包括较短波长,并且预定的第二波长范围包括较长的波长。

在一些实施方案中,光控膜包括多个间隔开的第一区域和第二区域。每个第一区域具有宽度w和高度h,h/w≥1,并且在不重叠的预定的第一波长范围和第二波长范围中的每个内具有实质上低的透射。第二区域在预定的第二波长范围内具有实质上高的透射。

在一些实施方案中,光控膜包括多个间隔开的第一区域和第二区域。每个第一区域具有宽度w和高度h,h/w≥1,并且在预定的第一波长范围内具有实质上高的透射,并且在预定的不重叠的第二波长范围内具有实质上低的透射。第二区域在预定的第一波长范围和第二波长范围中的每个内具有实质上高的透射。

在一些实施方案中,光控膜包括多个间隔开的第一区域和第二区域,其中每个第一区域具有宽度w和高度h,h/w≥1,并且在预定的第一波长范围内具有实质上低的透射,并且在预定的不重叠的第二波长范围内具有实质上高的透射。每个第二区域在预定的第一波长范围和第二波长范围中的每个内具有实质上低的透射。

在一些实施方案中,光控膜包括多个间隔开的第一区域和第二区域。每个第一区域具有宽度w和高度h,h/w≥1,并且在预定的第一波长范围内具有实质上高的透射,并且在预定的不重叠的第二波长范围内具有实质上低的透射。第二区域在预定的第一波长范围和第二波长范围中的每个内具有实质上低的透射。

在一些实施方案中,光控膜包括多个间隔开的第一区域和第二区域,其中每个第一区域具有宽度w和高度h,并且h/w≥1,并且在预定的第一波长范围内具有实质上低的透射,并且在预定的不重叠的第二波长范围内具有实质上高的透射。第二区域在预定的第一波长范围和第二波长范围中的每个内具有实质上高的透射。

在一些实施方案中,光控膜被配置为阻挡预定波长范围内的光,并且包括多个间隔开的第一区域。每个第一区域具有宽度w和高度h,h/w≥1,并且在预定的第一波长范围内具有实质上高的透射,在预定的第二波长范围内具有实质上低的透射,并且在预定的第三波长范围内具有实质上高的波长范围。第二波长范围设置在第一波长范围和第三波长范围之间

在一些实施方案中,光控膜包括多个间隔开的第一区域和第二区域,使得对于垂直入射到光控膜的平面的光,光控膜的平均光学透射率在具有较短波长的预定的第一波长范围内小于约10%,并且在具有较长的波长的预定的第二波长范围内,光控膜的平均光学透射率大于约50%。此外,对于从光控膜的平面以约30度或大于约30度入射的光,光控膜在预定的第一波长范围和第二波长范围中的每个内的平均光学透射率小于约20%。

在一些实施方案中,光控膜包括多个间隔开的第一区域和第二区域,使得当入射在光控膜上的光的入射角相对于光控膜的平面从约90度变化至约60度时,光控膜的平均光学透射率在具有较短波长的预定的第一波长范围内变化小于约10%,在具有较长的波长的预定的第二波长范围内变化大于约40%。

在一些实施方案中,光控膜包括微结构化第一主表面,该微结构化第一主表面包括多个交替的肋部和通道。每个通道至少部分地填充有第一材料以形成第一区域。光控制件还包括邻近至少一个第一区域的至少一部分定位的第二区域。第二区域包含第二材料。第一材料和第二材料中的每种吸收约300nm至约400nm的第一波长范围、约400nm至约700nm的第二波长范围和约700nm至约1200nm的第三波长范围中的一者或两者内的光。每个通道包括宽度w和高度h,其中h/w≥1。

在一些实施方案中,光源系统包括光源,该光源被配置成发射具有沿第一方向的第一光谱分布和沿不同的第二方向的第二光谱分布的光。光源系统还包括光控膜,该光控膜设置在光源上,以用于接收和透射由光源发射的光。光控膜包括多个间隔开的第一区域。每个第一区域具有宽度w和高度h,其中h/w≥1。第一区域相对于第一方向和第二方向取向,并且具有这样的光谱吸光度分布,该光谱吸收度分布使得当由光源发射的光被光控膜透射时,透射光具有沿第一方向的第三光谱分布和沿第二方向的第四光谱分布,其中第三光谱分布和第四光谱分布之间的差小于第一光谱分布和第二光谱分布之间的差。

在一些实施方案中,后向反射系统包括用于使光后向反射的后向反射片材和设置在后向反射片材上的光控膜。对于第一波长,在第一入射角和第二入射角中的每个处入射在光控膜上的光被后向反射,并且对于第二波长,在第一入射角而不是第二入射角处入射在光控膜上的光被后向反射。在一些情况下,光控膜对于第一波长具有较大的第一视角,并且对于第二波长具有较小视角。

附图说明

考虑到结合以下附图的以下具体实施方式,可以更加全面地理解本发明。所述附图未必按比例绘制。图中使用的相似数字指代相似的部件。然而,应当理解,在给定图中使用数字指代部件不旨在限制另一图中用相同数字标记的部件。

图1、图1a、图1b、图1c、图1d、图1e、图1f和1g为示例性的光控膜的示意性剖视图;

图2为示例性光通信系统的示意性剖视图;

图2a和图2b为示例性光控膜的示意性透视图;

图3为一种示例性光控膜的示意性剖视图;

图4为另一种示例性光控膜的示意性剖视图;

图5为检测器灵敏度对波长的示意性曲线图;

图6为施加到封闭体(诸如建筑、房屋或车辆)的窗户的示例性光控膜的示意性剖视图;

图7为光控膜的透射对波长的示意性曲线图;

图8为将光控膜施加到飞机或航空器的示例性应用的示意图;

图9为示例性光控膜的透射对波长的曲线图;

图10为包括光控膜和光源的示例性光通信系统的示意图;

图10a为图10的光源沿不同方向发射的光的光谱分布的示意性曲线图;

图10b为图10的光控制件沿不同方向透射的光的光谱分布的示意性曲线图;

图10c为图10的光控膜的部分的吸光度的示意性曲线图;

图11为示例性光通信系统的示意性剖视图,该光通信系统包括与后向反射器组合的光控膜;以及

图12为示例性可穿戴光通信系统的示意性剖视图,该示例性可穿戴光通信系统包括光控膜和具有脉冲传感器的腕表。

具体实施方式

在以下说明书中参考附图,该附图形成说明书的一部分并且其中以举例说明的方式示出各种实施方案。应当理解,在不脱离本公开的范围或实质的情况下,能够设想并作出其他实施方案。因而,以下详细描述不被视为具有限制意义。

百叶窗结构被已知为具有角度选择性,使得在隐私应用中(诸如当将百叶窗结构放置在显示器前方时),仅当观察者处于百叶窗结构的视角内时观察者可看到显示的图像,并且在窗户应用中(诸如当将百叶窗结构放置在例如建筑窗户上时),仅对于处于百叶窗的视角内的光线而言,太阳光可经过窗户。“视角”在本文中相对于结构平面的法线定义为百叶窗结构大体上透射的角度范围。例如,光控膜的视角可被定义为光控膜的透射在峰值透射的60%内、或50%内、或40%内的角度范围。保密膜中的一种类型的百叶窗结构,该百叶窗结构通常包括设置在聚合物基材上的大体上透明的百叶窗膜,其中百叶窗包含吸光材料,从而产生交替的透明区域和光吸收区域。光吸收区域相对地定位以提供受限制的视角。示例性百叶窗结构描述于美国专利6,398,370b1(chiu等人)、美国专利8,213,082b2(gaides等人)和美国专利9,229,253b2(schwartz等人)中。

本文所公开的百叶窗结构可应用于各种光学应用,诸如具有光源、光学构造和/或检测器系统的光通信系统,其中光学构造包括光控膜以使光通信系统具有角度选择性和/或光谱选择性。在一些情况下,除了一个或多个百叶窗结构之外,光通信系统还可具有其他膜或结构以提供附加的或增强的角度选择性。百叶窗结构以及其他膜或结构可具有2维或3维结构。可包括在光通信系统中的示例性附加结构包括光学漫射体、增亮膜和反射型偏振器。在一些实施方案中,所公开的光控膜包括光吸收或反射区域,该光吸收或反射区域包含使区域具有波长选择性(光谱选择性)的光吸收或反射材料。在一些实施方案中,光控膜具有至少两种不同类型的材料,并且每种材料在紫外波长范围、可见波长范围和红外波长范围中的至少一者的至少一部分内可不同地吸收或反射光。利用百叶窗结构和光吸收或反射材料之中的各种组合,光控膜可具有各种角度选择性和波长选择性(光谱选择性),使得光控膜可应用于许多应用中以用于各种目的。

图1和图1a-1g示出了可用于形成光控膜(lcf)的示例性光学膜的示意性剖视图。lcf100包括光学膜150,并且光学膜150具有第一主表面110和与第一主表面110相对的第二主表面120。光学膜150包括至少一个微结构化表面。例如,第一表面110或第二表面120或两者可为微结构化的。例如,图1a、图1d、图1f和图1g示出第一表面110为微结构化的,并且图1b示出第二表面120为微结构化的,并且图1c示出了主表面110和主表面120两者均为微结构化的。虽然为了参考的目的,主表面110和主表面120被称为相应的第一表面和第二表面,但应当认识到,在使用中,第一表面可面向观察者或光源,第二表面可面向观察者或光源,或者第一表面或第二表面可面向观察者和光源两者。微结构通常为制品的表面中的突出、突起和/或凹痕,其从通过微结构绘制的平均中心线偏离轮廓。例如,如图1所示,第一表面110具有在光学膜150的第一表面110上延伸的多个交替肋部180和通道130。每个通道130至少部分地填充有第一材料132以形成第一区域。在一些情况下,诸如在例如图1a和图1b中示意性地示出的lcf100的情况下,通道130不在光学膜150的整个厚度上延伸,从而在通道130的基部与光学膜150的第二表面120之间产生连续的基体(land)131。在一些情况下,例如在图1d中示意性地示出的lcf100的情况下,通道130中的至少一些一直延伸穿过光学膜150的厚度,从而导致不存在基体131或基体131不连续。在一些情况下,通道130可通过用第一材料132至少部分地填充每个通道而变为第一区域。如图1c所示,通道或第一区域130可形成在光学膜150的第一表面110和第二表面120两者上。在一些情况下,光学膜150还包括第二区域140,该第二区域140邻近至少一个第一区域的至少一部分,并且包含第二材料142。在图1a、图1b、图1c、图1f和图1g中所示的示例性实施方案中,第二区域140形成在第一表面110和第二表面120中的至少一者上。这些实施方案中的第二区域140可在第一表面110和第二表面120中的至少一个上涂覆、印模或层压有第二材料142。作为另一个示例,在图1d中,第二区域140形成于第一区域130之间和/或下方的光学膜150的内部。一般来讲,在交替的第一区域和第二区域的情况下,第二区域可具有例如以基体部分的形式的连接部分,从而将第二区域连接在第一主表面和第二主表面中的至少一个附近,其中连接部分或基体部分可或可不为连续的。例如,第二区域140由不连续地基体131连接。作为另一个示例,在图1e中,第二区域140通过连续的基体部分131在主表面中的每个附近彼此连接。另外,在一些情况下,诸如在图1e中所示的示例性光控膜100,第二区域140包括与多个第一区域130交替的多个第二区域区段。在一些情况下,第二区域140形成在第一表面110和/或第二表面120的至少一部分或多个部分上。例如,第二区域140形成在第一表面110的部分或间隔开的多个部分上,如图1f和图1g所示,其中在图1g中所示的示例性实施方案中,第二区域140设置于肋部180的至少部分上。如图1f所示,第二区域140形成于第一表面110的间隔开的多个部分上,从而产生具有与第一区域130交替的多个第二区域区段140的不连续第二区域。在图1d和图1g中所示的示例性实施方案中的每个中,第一区域和第二区域交替,并且每个第二区域具有宽度w和高度h。在图1d中,h/w通常大于1或大于2或大于5,并且在图1g中,w/h通常大于1或大于2或大于5。此外,如图1g所示,第二区域140设置在肋部180的至少部分上。一般来讲,第一区域130和第二区域140可形成于lcf100的同一层或不同层中。例如,在图1a、图1b、图1f和图1g中,第一区域130和第二区域140形成于lcf100的两个相邻层中。作为另一个示例,在图1d和图1e中,第一区域130和第二区域140均形成在同一光学膜150中。此外,第一材料132和第二材料142中的每个吸收和/或反射约300nm至约400nm的第一紫外波长范围、约400nm至约700nm的第二可见波长范围和约700nm至约1200nm的第三近红外波长范围中的一者或两者内的光。在一些情况下,诸如在图1所示的示例性实施方案中,每个通道130和每个肋部180具有高度h。另外,每个通道130具有宽度w,并且每个肋部180具有宽度y,并且节距p指示通道130和肋部180的间距。肋部的宽度y为p-w。基体131具有高度l,使得膜150的厚度为h+l。膜150的通道高宽比被定义为h/w,并且肋部高宽比为h/y。在一些情况下,h/w≥1,或h/w≥2,或h/w≥5,或h/w≥10或h/w≥20。在一些实施方案中,肋部高宽比h/w大于约0.1、或0.5、或1或1.5、或大于约2.0、或大于约3.0。在一些情况下,一旦通道130填充有第一材料132诸如光吸收体或反射体而足够厚以支撑大量肋部180,则基体131的高度(l)通常被最小化,以优化光吸收。图1中的示例性肋部180具有大体上彼此平行的侧面或壁105,但一般来讲,壁105可为成角度的,并且具有在应用中可期望的任何形状,诸如例如美国专利9,229,261(schwartz等人)的图4中所示。lcf材料的参数“h”、“w”、“p”、“y”、“l”和折射率可具有任何合适的值,只要lcf100按需要起作用即可。

图2示出了可用于形成光控膜(lcf)的另一种示例性光学膜的局部示意性剖视图。lcf200包括光学膜250,并且光学膜250具有微结构化第一主表面210和与第一表面210表面相对的第二主表面220。微结构化第一表面210具有在光学膜250的第一表面210上延伸的多个交替的肋部280和通道230。每个通道230至少部分地填充有第一材料232,以在多个间隔开的第一区域230中形成第一区域230中的至少一个。肋部280中的至少一个第二材料242形成第二区域240。连续基体231可存在于通道230的基部和第二表面220之间。每个通道230和肋部280具有高度h。每个通道230具有宽度w,并且每个肋部280具有宽度y,并且节距p指示通道230和肋部280的间距。肋的宽度y为p-w。基体231具有高度l,使得膜250的厚度为h+l。通道230和/或肋部280的间距和形状决定视角2θv,其中2θv为限制光线202和限制光线204之间的角度,该限制光线202和限制光线204通过通道230透射而不从壁205反射。一般来讲,通道/肋的参数/尺寸被选择为使得由lcf200来提供期望的视角2θv。在一个方面,视角2θv在10度至80度、或约10度至约70度的范围内。在一些情况下,视角小于约80度、或小于约75度、或小于约70度、或小于约65度、或小于约60度、或小于约55度、或小于约50度、或小于约45度、或小于约40度、或小于约35度、或小于约30度、或小于约25度、或小于约20度、或小于约15度、或小于约10度、或小于约5度。一般来讲,期望的是lcf参数被选择为使得足够数量的光可穿过光学膜250。在一些情况下,较窄的通道宽度w和较大的节距p可导致增大的视角2θv,并且可增加穿过lcf200的光的量。在一些情况下,增加通道高宽比(h/w)并减小节距“p”可减小视角2θv。在一些情况下,lcf200包括多个间隔开的第一区域230。每个第一区域230在约300nm至约400nm的第一波长范围、约400nm至约700nm的第二波长范围、约700nm至约1200nm的第三波长范围中的一者或两者内具有实质上低的透射,并且在剩余的波长范围内具有实质上高的透射。在一些实施方案中,lcf200沿预定的第一方向a包括小于约70度的第一视角2θv。

在一些实施方案中,lcf200包括多个间隔开的平行的第一区域230。lcf200还包括光学膜250,该光学膜250具有第一主表面210和相对的第二主表面220。多个第一区域230形成于第一主表面210中,并且延伸到光学膜250中,并且可到达或可不到达第二主表面第220。在图2a所示的示例性lcf200中,第一区域230通常可被称为二维区域或结构,这意味着每个区域230的宽度w和高度h远小于第一区域230的长度l。因此,可认为每个第一区域230沿两个维度(宽度w和高度h)具有有限的范围,同时沿第三维度(长度l)无限延伸。如图2a所示,第一区域230沿着第一方向“a”延伸,并且lcf200具有沿第一方向“a”的第一视角2θv。在一些情况下,沿预定的第一方向a的第一视角2θv可小于约70度、或小于约60度、或小于约50度、或小于约40度、或小于约30度。在一些实施方案中,lcf200可具有三维第一区域230,该三维第一区域230沿三个相互正交的方向具有有限的范围。例如,图2b示出了另一个lcf200,该另一个lcf200包括从第一表面210朝向第二表面220延伸到光学膜250中的多个三维第一区域230。如图2b所示,第一区域230沿第一方向“a”延伸,并且还沿第二方向“b”延伸。lcf200具有沿第一方向“a”的第一视角2θv和沿正交的预定的第二方向“b”的第二视角,其中第二视角可等于或不同于第一视角2θv。在一些情况下,沿预定的第一方向“a”的第一视角2θv可小于约70度、或小于约60度、或小于约50度、或小于约40度、或小于约30度。在一些实施方案中,沿预定的第二方向“b”的第二视角可小于约70度、或小于约60度、或小于约50度、或小于约40度、或小于约30度。垂直于厚度方向的第一区域230的剖视图可为正方形、矩形、三角形、圆形、椭圆形、或它们的任何组合、或在应用中可期望的任何形状。通常,lcf可包括与其他膜(诸如在例如全文并入本文中的美国专利6,398,370中描述的那些)组合的本文所公开的光学膜中的一种或多种。在一些情况下,图2b中的第一区域230可为柱、棱锥、锥体、截锥体、截棱锥、半球、或在应用中可期望的任何形状。此外,第一区域230可为不对称结构、对称结构、倾斜结构、空间变体结构、以及在应用中可期望的任何其他结构,诸如包括角依赖性光透射或光阻挡能力的任何结构。在一些实施方案中,在第一区域230具有实质上低的透射的每个波长范围内每个肋部280具有实质上高的透射。在其他实施方案中,在第一区域230具有实质上高的透射的至少一个波长范围内每个肋部280具有实质上低的透射。在一些情况下,lcf200包括与多个第一区域230交替的多个第二区域240,每个第二区域240在其中第一区域230具有实质上低的透射的每个波长范围内具有实质上高的透射。在一些实施方案中,lcf200包括与多个第一区域230交替的多个第二区域240,每个第二区域240在其中第一区域230具有实质上高的透射的至少一个波长范围内具有实质上低的透射。在一些示例中,lcf200可包括第二区域240,该第二区域240在图1a、图1b、图1f和图1g所示的第一区域230中的至少一些上延伸并覆盖第一区域230中的至少一些。第二区域240在其中第一区域230具有实质上高的透射的至多一个而并非全部波长区域内具有实质上低的透射。在一些实施方案中,第一波长范围为约350nm至约400nm、或约350nm至约380nm。在一些实施方案中,第二波长范围为约400nm至约460nm、或约470nm至约550nm。在一些实施方案中,第三波长范围为约800nm至约1000nm、或约820nm至约1200nm、或约885nm至约1200nm、或约920nm至约1200nm。

在一些情况下,例如如图2所示,lcf200可包括微结构化第一主表面210,该微结构化第一主表面210具有多个交替的肋部280和通道230。每个通道230至少部分地填充有第一材料232。光学膜250的通道高宽比被定义为h/w。在一些情况下,高宽比h/w为至少1(h/w≥1),或者h/w≥2,或者h/w≥5,或者h/w≥10,或者h/w≥20。每个肋部280包含第二材料242。在一些情况下,第一材料232和第二材料242中的至少一种的吸收率作为在约400nm至约1200的范围内的波长的函数变化。在其他情况下,第一材料232和第二材料242中的每种的吸收率作为在约400nm至约1200的范围内的波长的函数变化。

图3示出了可用于形成光控膜(lcf)的示例性光学膜的示意性剖视图。如图3所示,光学膜350包括第一主表面310和多个间隔开的大体上平行的第一区域330,该第一区域330形成于第一主表面内并从第一主表面朝向相对的第二主表面320延伸,以及第二区域区域340,该第二区域340设置在第一主表面310上,并且在多个第一区域330上延伸并覆盖多个第一区域330。第一区域330可至少部分地填充有第一材料332,并且第二区域340可包含第二材料342。在一些情况下,第一材料332和第二材料342吸收、反射或阻挡光,以在约300nm至约400nm的第一波长范围、约400nm至约700nm的第二波长范围和约700nm至约1200nm的第三波长范围中的一者或两种内具有实质上低的透射,并且在剩余的波长范围内具有实质上高的透射。在一些情况下,第二区域340可在第一表面310和第二表面320中的至少一者上涂覆、印模或层压有第二材料342。在一些实施方案中,第一材料332或第二材料342可包括颜料、染料、黑色着色剂诸如炭黑、或它们的组合,使得第一材料332和第二材料342可吸收或反射光。在所公开的lcf中可使用各种光吸收体或光反射体。例如,可包含可用于所公开的lcf中的作为薄膜和纳米颗粒粉末和分散体两者的视觉透明的红外吸收透明导电氧化物(tco)的若干组合物。示例性的tco包括氧化铟锡(ito)、氧化锑锡(ato)、氧化镓锡(gto)、氧化锑锌(azo)、铝/铟掺杂的氧化锌、掺杂氧化钨如氧化铯钨和蓝色氧化钨。其他视觉透明的红外吸收体包括金属硼化物如六硼化镧,和导电聚合物纳米颗粒如pedot-pss。金属硫属化物如金属硫化物和硒化物也吸收红外光,包括例如硫化铜和硒化铜纳米颗粒、二硫化钨和二硫化钼。另一类视觉透明的可调谐红外线吸收体为金属等质纳米颗粒,诸如由金、银铜等制成的那些。此外,近红外染料和颜料可应用于所公开的lcf。这些染料具有低的可见吸收,但具有强的窄带红外吸收。这些染料和颜料中的许多在本质上是有机/有机金属或金属有机的。染料/颜料的主要类别中的一些包括酞菁、氰化物、过渡金属二硫碱(transitionalmetaldithioline)、方形酸(squarilium)、克酮酸(croconium)、醌、蒽醌、亚胺、吡咯(pyriliu)、噻喃、甘菊环(azulenium)、偶氮、苝和吲哚苯胺。这些染料和颜料中的许多也可表现出可见光吸收和/或红外光吸收两者。此外,许多不同类型的可见染料和着色剂可与所公开的lcf一起使用,并且它们属于一个或多个类别,如酸性染料、偶氮着色物质、偶合组分、重氮组分。碱性染料包括显色剂、直接染料、分散染料、荧光增白剂、食物染料、显色染料、皮革染料、媒染料、天然染料和颜料、氧化碱、颜料、活性染料、还原剂、溶剂染料、硫染料、缩合硫染料、还原染料。有机颜料中的一些可属于酸性染料和双偶氮、萘酚、芳基化合物、二芳基化物、吡唑啉酮、乙酰芳基化合物、萘酰苯胺、酞菁、蒽醌、二萘嵌苯、黄士酮、三蒽嗪、金属络合物、喹吖啶酮、聚吡咯并吡咯(polypryrrolopyrrole)等的一种或多种单偶氮、偶氮缩合不溶性金属盐。此外,金属氧化物颜料可用于所公开的lcf中。例如,金属铬酸盐、钼酸盐、钛酸盐、钨酸盐、铝酸盐、铁氧体是常见颜料中的一些。许多包含过渡金属,如铁、锰、镍、钛、钒、锑、钴、铅、镉、铬等。钒酸铋是非镉黄。这些颜料可被研磨以产生纳米颗粒,该纳米颗粒在期望透明和低散射的情况下可为可用的。在一些示例中,第一材料332或第二材料342可为具有小于10微米、或1微米、或更小的平均粒度的颗粒材料。在一些实施方案中,第一材料332或第二材料342可具有小于1微米的平均粒度。在一些实施方案中,第一材料332或第二材料342可分散在合适的粘结剂中。在一些实施方案中,并非以颗粒的形式,第一材料332或第二材料342可为光吸收树脂,诸如至少部分地形成光吸收区域330和340的光吸收聚合物。在一些情况下,第一区域330可包括颗粒或散射元件,该颗粒或散射元件可用于阻挡光透射通过第一区域330。在一些情况下,第一材料332和第二材料342中的至少一者可选自在紫外光范围、可见光范围和红外光范围中的至少一者的至少一部分内具有光谱选择性的材料。在一些情况下,第一材料332和第二材料342中的两者可选自在紫外光范围、可见光范围和红外光范围中的至少一者的至少一部分内具有光谱选择性的材料,使得穿过lcf300的光的透射在紫外光范围、可见光范围和红外光范围中的至少两者内具有光谱选择性。换句话说,第一材料332和第二材料342在紫外光范围、可见光范围和红外光范围中的至少一部分内具有光谱选择性,以便使透射作为光的波长的函数而变化。如图3所示,“光b”沿着与lcf300的平面垂直的轴线传播。如本文所述,与lcf“垂直”是指垂直于lcf的平面,从而不考虑lcf的光滑度的任何局部变化,其中该变化可例如为在lcf的主表面上形成的一般表面粗糙度或规则微结构。出于本公开的目的,入射光线“b”和lcf的法线之间的角度称为“入射角θi”。例如,光b的入射角为零。一般来讲,入射角度的范围可从0度(即垂直于膜)到90度(即平行于膜)。因此,“垂直入射角”可表示垂直于膜的入射,从而不考虑lcf中的任何局部变化。在一些实施方案中,在观察者正通过lcf300在垂直于膜表面的方向上观察图像的情况下在垂直入射角处,图像是可观察的和最亮的,并且穿过lcf300的光的透射可为最大的。在一些实施方案中,诸如当通道或第一区域330对称并垂直于lcf300取向时,随着入射角增大,透射通过lcf300的光的量减少,直到入射角达到视角2θv为止,从该角度开始,大体上所有光被第一材料332阻挡,如图3中“光a”所示,并且图像不再为可观察的。在一些实施方案中,穿过第二区域340并且至少部分地被第二材料342吸收的光的透射对于至少一个入射角为大体上均匀的。例如,穿过第二区域340并部分地被第二材料342吸收并退出lcf300(而不经过第一区域330或被第一材料332吸收)的如图3所示的“光c”的透射为大体上均匀的。在一些实施方案中,第二区域340吸收预定波长范围内的一些光,并且在一些情况下,吸收具有预定波长范围内的波长的大体上所有入射光。在一些情况下,具有在预定波长范围内的波长并穿过第二区域340的光c的光学透射可小于约10%,其中在一些情况下,该透射可大体上独立于光c的入射角。在一些情况下,为了实现具有在预定波长范围内的波长并穿过第二区域340的光的透射小于约10%,可增加第二材料342的厚度或大小,或者第二区域340可包括第二材料342的多层,或者第二材料342的多层可设置在第一表面310和第二表面320中的至少一者上,或者第一表面310和第二表面320中的任一者可包括第二材料342的多层,或者可增加第二材料342的浓度。在一些情况下,具有在预定波长范围内的波长的光的透射可通过在光学膜350之中和/或之上提供散射颗粒而小于10%。

在一些实施方案中,本发明中描述的光学膜350还可包括基部基材层(未示出),该基部基材层可与光学膜350整体形成或独立地添加到光学膜350(无论是通过挤出、浇注并固化,或是通过可适用于所需应用中的任何其他已知方法)。基部材料的化学成分和厚度可取决于待构造的产物的要求。也就是说,平衡对于强度、透明度、光学延迟、耐温性、表面能、对其他层的粘附性等的需要,如例如全文并入本文的美国专利8,213,082(gaides等人)中具体描述的。在一些实施方案中,光学膜350可与覆盖层组合,该覆盖层可提供例如抗眩光涂层、抗反射涂层、抗污涂层、或它们的一些组合。用于基部基材层或覆盖层的材料可包括例如聚碳酸酯。可选择特定的聚碳酸酯材料以便提供糙面精整或光面精整。覆盖层和基部基材层中的每一者或两者可为粗糙的或/和光泽的。覆盖层可以用粘合剂粘结到光学膜350的第二区域340或第一主表面310。该粘合剂可为任何光学透明的粘合剂,例如可uv固化的丙烯酸酯粘合剂、转移粘合剂等等。此外,lcf300可包括任何数量的其他膜或层,包括例如偏振膜、波长选择性干涉滤光层、棱柱膜,以形成多层结构。

在一些实施方案中,所公开的光控膜或光学膜(诸如光学膜350)可通过模塑和紫外线固化聚碳酸酯基材上的可聚合树脂来制备。此类处理当前用于制备已知的光学膜,该光学膜可以商品名得自明尼苏达州圣保罗市的3m公司(3mcompany,st.paul,minn.)。用于已知光学膜的示例性制造方法和合适的组合物描述于美国专利8,213,082(gaides等人)。

参见图4,光控膜(lcf)400包括多个间隔开的第一区域430。每个第一区域430包含第一材料432。如图4所示,第一区域430可具有各种各样的形状,并且可从第一表面410和/或第二表面420中的任一者/两者延伸,或者可形成于光学膜450的中部。第一材料432大体上吸收或/和反射第一波长范围内的光,并且大体上透射不同的第二波长范围内的光。例如,在一些情况下,第一材料432吸收或/和反射第一波长范围内的光的至少70%、或至少80%、或至少90%、或至少95%,并且透射第二波长范围内的光的至少70%、或至少80%、或至少90%、或至少95%。在一些情况下,第一波长范围是红外光范围,并且第二波长范围是可见光范围。例如,在一些情况下,第一波长范围可为约700nm至约1200nm,并且第二波长范围可为约400nm至约700nm。lcf400还包括邻近至少一个第一区域430的至少一部分设置的第二区域440。在一些情况下,诸如在图4所示的lcf400的示例性实施方案中,第二区域440在第一区域430的大部分但并非全部上延伸。在一些情况下,第二区域440可在所有第一区域430上延伸。第二区域440包含第二材料442,该第二材料442大体上吸收或/和反射第三波长范围内的光,并且大体上透射不同于第三波长范围的第四波长范围内的光。例如,在一些情况下,第二材料442吸收或/和反射第三波长范围内的光的至少70%、或至少80%、或至少90%、或至少95%,并且透射第四波长范围内的光的至少70%、或至少80%、或至少90%、或至少95%。在一些情况下,第三波长范围是紫外光范围,并且第四波长范围是可见光范围。例如,在一些情况下,第三波长范围可为约350nm至约400nm,并且第四波长范围可为约400nm至约700nm。穿过lcf400的光490的透射作为入射角(θi)(入射光490和lcf的法线495之间的角度)和光的波长的函数而变化。例如,透射为:(1)在大体上独立于入射角的紫外光范围内不超过入射光的约10%;(2)对于大体上独立于入射角的可见光范围内的光大于约40%;(3)对于视角(2θv,参考图2)内的入射角,对于在红外光范围内的光大于约40%,以及(4)对于视角之外的入射角,对于在红外光范围内的光小于约10%。

在一些实施方案中,如图1所示,lcf100包括多个间隔开的第一区域130和第二区域140。每个第一区域130可在约700nm至约1200nm的第一近红外波长范围内具有实质上低的透射,并且第二区域140可在约300nm至约400nm的第二紫外波长范围内具有实质上低的透射。第二区域140邻近至少一个第一区域130的至少一部分。在图1a、图1b、图1f和图1g所示的示例性实施方案中,第二区域140形成于相应的第一表面110和第二表面120中的至少一个上。作为另一个示例,在图1d中,第二区域140形成于第一区域130之间和/或下方的光学膜150中。在一些实施方案中,当第一区域130中的至少一些可一直延伸穿过光学膜150的厚度时,第二区域140形成于通道130之间,从而产生经由基体131互连的多个间隔开的第二区域141,在一些情况下,该第二区域141可为连续的,并且在一些其他情况下可为不连续的。此外,在一些情况下,如图1e所示,第二区域140包括与多个第一区域130交替的多个区段。在一些情况下,第二区域140设置在肋部180的至少部分中。在一些实施方案中,第二区域140形成于第一表面110中的至少一个上。如图1f至图1g所示,第二区域140部分地形成于第一表面110和/或第二表面120上。如图1f所示,第二区域140可部分地形成于与第一区域130交替的第一表面110上。此外,如图1g所示,第二区域140设置在肋部180的至少部分上。

在一些实施方案中,如图1所示,lcf100包括多个间隔开的第一区域130和第二区域140。每个第一区域130可在从约300nm至约400nm的第一波长范围和从约400nm至约700nm的第二波长范围和从约700nm至约1200nm的第三波长范围中的至少一个内具有实质上低的透射。第二区域140可在其中每个第一区域具有实质上低的透射的三个波长范围中的至少一个的至少一个内具有实质上低的透射。在一些情况下,每个第一区域130和第二区域140可在三个波长范围中的相同的两个内具有实质上低的透射。lcf100包括微结构化第一主表面110,该结构化第一主表面110包括多个交替的肋部180和通道130,其中每个通道至少部分地填充有第一材料132,以在多个间隔开的第一区域中形成第一区域130中的一个。在一些情况下,第二区域140包括多个第二区域区段,并且每个肋部包括第二区域区段中的一个。在一些情况下,第二区域140设置在光控膜的主表面110上,其中,在一些情况下,第二区域在第一区域130中的至少一些上延伸并覆盖第一区域130中的至少一些。

在一些实施方案中,如图1所示,lcf100包括多个间隔开的第一区域130和第二区域140。每个第一区域130可在约300nm至约400nm的第一波长范围内具有实质上高的透射,并且在约400nm至约700nm的第二波长范围内具有实质上低的透射。第二区域140可在第一波长区域和第二波长区域中的每个内具有实质上高的透射。在一些情况下,每个第一区域130和第二区域140可在约700nm至约1200nm的第三波长范围内具有实质上高的透射。在一些示例中,每个第一区域130可在约700nm至约1200nm的第三波长范围内具有实质上低的透射区域,并且第二区域在第三波长范围内具有实质上高的透射区域。

在一些示例中,本文所公开的光控膜(lcf)可为光通信系统的一部分。如本文所用,“光通信系统”是用于将光从光源通过所公开的lcf通信一段距离至目标的系统,其中目标可包括检测器或人眼,并且光源可包括环境光。一般来讲,光源可为应用中所需的任何光源。示例性光源包括发光二极管(led)、激光光源、卤素光源、金属卤化物光源、钨光源、汞蒸气光源、短弧氙气光源、或太阳。在一些情况下,本文所公开的lcf可为具有检测器系统的光通信系统的一部分。在一些情况下,当接收穿过光通信系统的lcf的光时,检测器系统可提供各种类型的输出,诸如电子信号。在如图2所示的示例性示例中,检测器系统包括对检测波长范围内的波长敏感的检测器290和设置在检测器290上的lcf200。lcf200包括多个交替的第一区域230和第二区域240。每个第一区域230具有宽度w和高度h以及高宽比h/w。在一些情况下,高宽比h/w为至少1(h/w≥1),或者h/w≥2,或者h/w≥5,或者h/w≥10,或者h/w≥20。图5示意性地示出检测器灵敏度和波长之间的关系,示出检测器对检测波长范围572内的波长敏感。每个第一区域230在检测波长范围572的第一部分574内具有实质上低的透射,并且在检测波长范围的其余部分576内具有实质上高的透射。每个第二区域在检测波长范围572内具有实质上高的透射。在一些情况下,检测波长范围572为约800nm至约1600nm,并且检测波长范围572的第一部分574为约900nm至约1100nm。在一些示例中,lcf在检测波长范围572的第一部分574内的视角2θv沿第一方向“a”(参见图2、图2a或图2b)小于约70度。在一些情况下,检测器为或包括光伏装置。在一些情况下,检测器被配置成检测太阳辐射,例如以为电池充电。在此类情况下,检测器为或可包括太阳能电池组、太阳能电池或太阳能检测器。在一些情况下,检测器可为用于检测和/或记录图像的照相机中的检测器。在一些情况下,检测器可为处于照相机或照相机系统中的。在一些情况下,照相机可包括图2的检测器系统。

在一些情况下,如图2所示,lcf200包括多个间隔开的第一区域230和第二区域240。每个第一区域230具有宽度w和高度h和高宽比h/w,该高宽比h/w为至少1(h/w≥1)或者h/w≥2,或者h/w≥5,或者h/w≥10,或者h/w≥20。每个第一区域230在不重叠的预定的第一波长范围和第二波长范围中的每个内具有实质上低的透射,并且第二区域240在预定的第二波长范围内具有实质上低的透射。具体地,预定的第一波长范围可包括较短波长,并且预定的第二波长范围可包括较长的波长。在一些情况下,预定的第一波长范围可为约400nm至约700nm,并且预定的第二波长范围可为约700nm至约1200nm。在一些情况下,每个第一区域230在预定的第一波长范围内的平均光学透射率可小于约25%、或15%、或10%、或5%、或1%、或0.1%、或0.01%、或0.001%、或0.0001%。在一些情况下,每个第一区域230在预定的第二波长范围内的平均光学透射率可小于约25%、或15%、或10%、或5%、或1%、或0.1%、或0.01%、或0.001%、或0.0001%。在一些情况下,第二区域240在预定的第二波长范围内的平均光学透射率可小于约25%、或15%、或10%、或5%、或1%、或0.1%、或0.01%、或0.001%、或0.0001%。每个第一区域230可在预定的第一波长范围内具有实质上高的吸收率。例如,每个第一区域230在预定的第二波长范围内的平均光吸收率可大于约70%、或80%、或90%、或95%、或99%。每个第一区域在预定的第一波长范围内可具有实质上高的反射率。例如,每个第一区域230在预定的第二波长范围内的平均光反射率可大于约70%、或80%、或90%、或95%、或99%。一般来讲,每个第一区域230可具有第一折射率,并且第二区域可具有第二折射率。在一些实施方案中,可期望大体上匹配第一区域与第一区域之间的区域和/或第一区域与第二区域之间的折射率。在一些情况下,第一折射率和第二折射率之间的差可小于约0.01。在一些情况下,第二区域240可在预定的第一波长范围内具有实质上低的透射。在此类情况下,第二区域240在预定的第二波长范围内的平均光学透射率可小于约10%。在一些实施方案中,第二区域240可在预定的第一波长范围内具有实质上高的透射。在此类情况下,第二区域240在预定的第一波长范围内的平均光学透射率可大于约70%。第二区域140可包括如例如图1e所示的与多个第一区域130交替的多个区段。在一些情况下,第二区域140可在例如图1、图1a、图1b、图1f和图1g所示的第一区域130中的至少一些上延伸并且覆盖第一区域130中的至少一些。此外,在一些情况下,第二区域140可如例如图1e和图1f所示为不连续的。

在一些实施方案中,如图2所示,lcf200包括多个间隔开的第一区域230和第二区域240。每个第一区域230可具有宽度w和高度h和高宽比h/w,该高宽比h/w为至少1(h/w≥1)或h/w≥2,或者h/w≥5,或h/w≥10,或h/w≥20。每个第一区域可在不重叠的预定第一波长范围和第二波长范围中的每个内具有实质上低的透射,并且第二区域240可在预定的第二波长范围内具有实质上高的透射。在示例性实施方案中,预定的第一波长范围可包括较短波长,并且预定的第二波长范围可包括较长的波长。在一些情况下,预定的第一波长范围可为约400nm至约700nm,并且预定的第二波长范围可为约700nm至约1200nm。在一些情况下,每个第一区域230在预定的第一波长范围内的平均光学透射率可小于约10%。在一些情况下,每个第一区域在预定的第二波长范围内的平均光学透射率可小于约10%。在一些情况下,第二区域在预定的第二波长范围内的平均光学透射率可大于约70%。在一些实施方案中,第二区域可在预定的第一波长范围内具有实质上低的透射。例如,第二区域240在预定的第一波长范围内的平均光学透射率可小于约10%。在一些情况下,第二区域240可在预定的第一波长范围内具有实质上高的透射。例如,第二区域在预定的第一波长范围内的平均光学透射率可大于约70%。

在一些情况下,如图2所示,lcf200包括多个间隔开的第一区域230和第二区域240。每个第一区域230可具有宽度w和高度h和高宽比h/w,该高宽比h/w为至少1(h/w≥1)或h/w≥2,或者h/w≥5,或h/w≥10,或h/w≥20。每个第一区域230可在预定的第一波长范围内具有实质上高的透射,并且在预定的不重叠的第二波长范围内具有实质上低的透射。第二区域240可在预定的第一波长范围和第二波长范围中的每个内具有实质上高的透射。

在一些情况下,本文所公开的光控膜(lcf)可为光通信系统的一部分,该光通信系统包括与例如如图6所示的窗户组合的光学构造。在该示例中,lcf600为具有自然光源诸如太阳光690的光学构造601的一部分。特别地,图6示出了施加到封闭体(诸如建筑、房屋或车辆)的窗户的所公开的lcf的示例性应用。lcf600可设置在建筑、房屋、汽车或任何封闭体670的窗户基材675上。lcf600包括光学膜650,该光学膜650包括多个间隔开的第一区域630和邻近至少一个第一区域630的至少一部分的第二区域640。第一区域630可至少部分地填充有第一材料632,并且第二区域640可包含第二材料642。第一材料632和第一区域630可为任何合适的材料和形状,使得每个第一区域630在约400nm至约700nm的第一波长范围内具有大于约50%、或60%、或70%、或80%、或90%的平均光学透射率,并且在约700nm至约1200nm的不重叠的第二波长范围内具有小于约10%的平均光学透射率。第二材料642和第二区域640可为任何合适的材料和形状,使得第二区域540在预定的第一波长范围和第二波长范围中的每个内具有大于约30%、或40%、或50%、或60%、或70%、或80%、或90%的平均光学透射率。此外,第二区域640可在约350nm至400nm的波长范围内具有小于约10%的平均光学透射率。在一些情况下,不重叠的第一波长范围和第二波长范围之间的波长分隔距离可为至少5nm、或至少10nm、或至少15nm、或至少20nm。在一些情况下,对于第二波长范围内的至少一个波长,lcf600具有小于约40度的视角2θv。在该示例中,当太阳光690入射到lcf600的前表面上时,第二区域640的第二材料642吸收和/或反射在大体上独立于光690的入射角的具有约350nm至400nm的范围(紫外光范围)内的波长而入射的光的至少一部分。第二区域640充分吸收和/或反射光,使得穿过第二区域640并退出lcf600的紫外光的透射为均匀的,并且有利地小于约10%并大体上独立于光的入射角。在一些情况下,为了实现穿过第二区域640并且退出lcf600的紫外光的透射小于约10%,可增加第二材料642的厚度或大小,或者第二区域640可包括第二材料642的多层,或者第二材料642的多层可设置在第一表面610和第二表面620中的至少一个上,或者第一表面610或第二表面620可包括第二材料642的多层,或者可增加第二材料642的浓度。在一些情况下,通过在光学膜650之中和/或之上提供散射颗粒,在紫外光范围内的透射可小于10%。同时,第二区域640在约400nm至约700nm的范围和约700nm至约1200nm的范围中的每个内具有大于约30%、或40%、或50%、或60%、或70%、或80%、或90%的平均光学透射率。通过第一区域630的红外光(约700nm至约1200nm)的透射作为光的入射角的函数而变化。具体地,当太阳光690垂直于lcf600入射时,红外光和可见光两者均可通过光学膜650透射。然而,随着来自太阳690的光的入射角增大,通过lcf600透射的红外光的量减小,直到入射角达到视角2θv为止,从该视角开始大体上所有红外光被第一材料632阻挡。同时,第一区域630大体上透射可见光范围内的所有光。因此,在图6的示例性光通信系统中,大体上所有可见光可被lcf600透射,但紫外光范围可不被lcf600透射,或仅有限量的紫外光范围(有利地小于紫外波长范围的约10%)可被lcf600透射。并且关于太阳光690的红外光范围,穿过lcf600的红外光的透射是入射角的函数。即,在早晨期间,当太阳光690的红外部分相对较小并且太阳光690以垂直入射角入射在窗户上时,大部分红外光可被lcf600透射。另一方面,在接近正午时,当太阳光690的红外部分相对较大并且太阳光690的入射角增大接近或超过lcf600的视角2θv时,非常少的入射红外光被lcf600透射并且最终被阻挡,使得建筑或房屋670内部的观察者或居民677可不暴露于热红外光。另外,无论入射角如何,lcf600可防止家庭物品由于暴露于太阳光690的紫外光而受损,同时,观察者或居民677可不会因暴露于红外光而变热,而可见光可通过lcf600透射,使得太阳光690可有效地用于向封闭体670提供照明。

在一些实施方案中,如图2所示,lcf200包括多个间隔开的第一区域230和第二区域240。每个第一区域230可具有宽度w和高度h和高宽比h/w,该高宽比h/w为至少1(h/w≥1)或h/w≥2,或者h/w≥5,或h/w≥10,或h/w≥20。每个第一区域230可在预定的第一波长范围内具有实质上低的透射,并且在预定的不重叠的第二波长范围内具有实质上高的透射。每个第二区域240可在预定的第一波长范围和第二波长范围中的每个内具有实质上低的透射。

在其他情况下,如图2所示,lcf200包括多个间隔开的第一区域230和第二区域240。每个第一区域230可具有宽度w和高度h和高宽比h/w,该高宽比h/w为至少1(h/w≥1)或h/w≥2,或者h/w≥5,或h/w≥10,或h/w≥20。每个第一区域230可在预定的第一波长范围内具有实质上高的透射,并且在预定的不重叠的第二波长范围内具有实质上低的透射。第二区域240可在预定的第一波长范围和第二波长范围中的每个内具有实质上低的透射。

在一些情况下,如图2所示,lcf200包括多个间隔开的第一区域230和第二区域240。每个第一区域230可具有宽度w和高度h和高宽比h/w,该高宽比h/w为至少1(h/w≥1)或h/w≥2,或者h/w≥5,或h/w≥10,或h/w≥20。每个第一区域230可在预定的第一波长范围内具有实质上低的透射,并且在预定的不重叠的第二波长范围内具有实质上高的透射。第二区域240可在预定的第一波长范围和第二波长范围中的每个内具有实质上高的透射。

在如图7所示的另外的示例中,所公开的lcf的每个第一区域可分别在预定的第一波长范围“a”内具有实质上高的透射,在预定的第二波长范围“b”内具有实质上低的透射,并且在预定的第三波长范围“c”内具有实质上高的透射,其中第二波长范围b设置在第一波长范围a和第三波长范围c之间。在一些情况下,第二波长范围b为从第一波长712至第二波长714并以激光可见发射波长为中心的约20nm宽,第一波长范围a为约400nm至约第一波长712,并且第三波长范围c为约第二波长714至约1400nm。激光可见发射波长可为442nm、458nm、488nm、514nm、632.8nm、980nm、1047nm、1064nm和1152nm中的至少一者。在其他示例中,激光可见发射波长在约416nm至约1360nm的范围内。在另外的示例中,lcf还可包括与多个第一区域交替的多个间隔开的第二区域,并且每个第二区域可在预定的第一波长范围、第二波长范围和第三波长范围中的每个内具有实质上高的透射。在其他示例中,每个第二区域可在预定的第一波长范围和/或第三波长范围中的任一者/两种内具有在实质上低的透射。在一些情况下,lcf在预定的第二波长范围内具有小于约60度、或50度、或40度、或30度或20度的视角2θv。

在另一个示例性应用中,本文所公开的lcf可为具有单独光源诸如如图8所示的激光光源的光通信系统的一部分。具体地,图8示出了一种示例性应用,其中lcf被施加到飞机或航空器激光撞击防御系统以阻挡预定波长范围内的进入(incoming)光或入射光。lcf800可附接到例如飞机、飞行器或航空器870等,并且有利地附接到飞机、飞行器或航空器870的表面(诸如窗户)。lcf800包括光学膜850,该光学膜850包括多个间隔开的第一区域830和邻近第一区域830中的至少一个的至少一部分的第二区域840。第一区域830可至少部分地填充有第一材料832,并且第二区域840包含第二材料842。第一材料832或第二材料842可为任何合适材料,使得第一材料832在包括激光891的可见光范围的至少一部分内吸收或/和反射,并且第二材料842在包括激光891的紫外光范围和红外光范围中的至少一者的至少一部分内吸收或/和反射。更有利的是,在该示例中,第二材料842可在紫外波长范围和红外波长范围二者内吸收或/和反射。当激光891入射到lcf800上时,第二区域840的第二材料842吸收或/和反射紫外光和红外波长范围的至少一部分,而与光891的入射角无关。此外,第二区域840在包括激光891波长的可见波长的范围内透射,但可见光通过第一区域830的透射作为光的入射角的函数而变化。当光垂直于lcf800的表面入射时,可通过光学膜850透射可见光。然而,在视角2θv(参见图2)之外,可见光被第一区域830中的第一材料832阻挡。因此,当在飞机或航空器870上使用lcf800时,来自激光891的视角2θv内的可见光可被lcf800透射,但来自激光891的紫外光和红外光可不被lcf800透射,或者仅有限量的紫外光和红外光(有力地小于约10%紫外光和红外光)分别可被lcf800透射。并且对于可见光,其可被lcf800作为光的入射角和波长的函数而被透射。激光打击器878可例如使用绿色激光器890攻击飞机或航空器870,以便阻挡飞行员877的视野。通常,绿色的波长为约495nm至570nm。因此,lcf800具有第一材料832,该第一材料832吸收或/和反射光的495nm至570nm的波长的范围,使得飞机或航空器870上的飞行员877不受来自地面上的激光打击器878的绿色激光攻击。

图9为可用于形成光控膜的示例性的所公开的光学膜的透射对波长的曲线图。在一些实施方案中,lcf包括多个第一区域和第二区域,使得对于垂直入射到lcf的平面的光,在具有较短波长的预定的第一波长范围内,lcf的平均光学透射率可小于约10%,并且在具有较长的波长的预定的第二波长范围内,lcf的平均光学透射率可大于约50%。并且对于从lcf的平面以30度或大于约30度入射的光,在预定的第一波长范围和第二波长范围中的每个中,lcf的平均光学透射率可小于约20%。在示例性情况下,预定的第一波长范围可为约400nm至约650nm,并且预定的第二波长范围可为约750nm至约1500nm。在一些情况下,第二区域包括与多个第一区域交替的多个间隔开的第二区域区段。在一些情况下,光控膜包括微结构化第一主表面,该微结构化第一主表面具有多个交替的肋部和通道,其中每个通道至少部分地填充有第一材料以在多个间隔开的第一区域中形成第一区域中的一个。在一些情况下,第二区域包括多个第二区域区段,并且每个肋部包括区域区段中的一个。在一些情况下,第二区域设置在光控膜的主表面上,并且在第一区域中的至少一些上延伸并覆盖第一区域中的至少一些。在一些情况下,第一区域在预定的第二波长范围内的平均光学透射率小于约20%、或小于约15%、或小于约10%、或小于约5%、或小于约1%。在一些情况下,第二区域在预定的第一波长范围内的平均光学透射率小于约20%、或小于约15%、或小于约10%、或小于约5%、或小于约1%。在一些情况下,第二区域在预定的第二波长范围内的平均光学透射率大于约40%、或大于约50%、或大于约60%、或大于约70%、或大于约80%、或90%。在一些情况下,对于垂直入射到光控膜的平面的光,光控膜在预定的第一波长范围内的平均光学透射率小于约5%、或小于约1%。在一些情况下,对于垂直入射到光控膜的平面的光,光控膜在预定的第二波长范围内的平均光学透射率大于约55%或60%。

此外,如图9所示,lcf包括多个第一区域和第二区域,使得曲线图910为针对垂直入射光的lcf的光学透射,曲线图920为针对30度入射的光的lcf的光学透射,并且曲线图930为针对60度入射的光的lcf的光学透射,其中所有三个曲线图被示出为入射光的波长的函数。因此,对于约400nm至约620nm、或约610nm、或600nm的波长,lcf对于所有入射角的平均光学透射小于约10%、或小于约7%、或小于约5%。此外,对于约700nm、或约710nm、或约720nm至约1500nm的波长范围,当入射角从零度变化至约30度时,lcf的平均光学透射从约60%变化至约5%,并且当入射角从零度变化至约60度时,lcf的平均光学透射从约60%变化至约2%、或约1%。因此,当入射在lcf上的光相对于lcf的平面的入射角从约90度变化至约60度(或者距垂直于lcf的线从约0度变化至30度)时,lcf的平均光学透射率可在具有较短波长的预定的第一波长范围内变化小于约10%,并且在具有较长波长的预定的第二波长范围内变化大于约40%。在一些情况下,第一区域在预定的第二波长范围内的平均光学透射率小于约20%、或小于约15%、或小于约10%、或小于约5%、或小于约1%。在一些情况下,第二区域在预定的第一波长范围内的平均光学透射率小于约20%、或小于约15%、或小于约10%、或小于约5%、或小于约1%。在一些情况下,第二区域在预定的第二波长范围内的平均光学透射率大于约40%、或大于约50%、或大于约60%、或大于约70%、或大于约80%、或大于约90%。在一些情况下,当入射在光控膜上的光相对于光控膜的平面的入射角从约90度变化至约60度时,光控膜在预定的第一波长范围内的平均光学透射率的变化小于约5%。在一些情况下,当入射在光控膜上的光相对于光控膜的平面的入射角从约90度变化至约60度化时,光控膜在预定的第一波长范围内的平均光学透射率的变化小于约1%。在一些情况下,当入射在光控膜上的光相对于光控膜的平面的入射角从约90度变化至约60度时,光控膜在预定的第二波长范围内的平均光学透射率的变化大于约55%、或60%。所公开的光控膜(lcf)可有益地用于各种应用中。例如,在一些情况下,所公开的lcf可改善光源的光谱分布的角均匀度。例如,图10示出了用于改善光源沿不同发射方向的发射光谱分布的光源系统1001。具体地,图10示出了被配置为发射沿不同方向具有不同光谱分布的光的光源1200。例如,参见图10a、图10b和图10c,光源1200发射沿第一方向1220具有第一光谱分布1210并且沿不同的第二方向1240具有第二光谱分布1230的光。在示例性光源系统1001中,第一方向1220垂直于光源的平面。通常,第一方向和第二方向可为发射光可沿其具有不同光谱分布的任何两个方向。光源系统1001还包括设置在光源1200上的lcf(lcf)1000,用于改善光源的角度光谱分布均匀度。lcf1000接收由光源1200发射的光并透射所接收的光。lcf1000可为本文所公开的任何lcf。例如,lcf1000包括多个间隔开的第一区域1030。每个第一区域具有宽度w和高度h,其中,在一些情况下,h/w≥1、或h/w≥2、或h/w≥5、或h/w≥10、或h/w≥20。一般来讲,第一区域1030的取向和吸收特性为改善被lcf1000透射的光的角度光谱分布均匀度的因素中的至少一些。其他因素可以包括例如lcf的视角2θv,该视角2θv可取决于例如第一区域1030的节距和比率h/w。在一些情况下,第一区域1030相对于第一方向1220和第二方向1240取向,并且第一区域1030的光谱吸收度分布1320(参见图10c)使得当通过光源1200发射的光通过lcf1000透射时,透射光沿第一方向1220具有第三光谱分布1260,并且沿第二方向1240具有第四光谱分布1270,其中第三光谱分布1260和第四光谱分布1270之间的差小于第一光谱分布1210和第二光谱分布1230之间的差。例如,在一些情况下,第三光谱分布1260和第四光谱分布1270之间的差比第一光谱分布1210和第二光谱分布1230之间的差小至少5%、或至少10%、或至少15%、或至少20%、或至少30%、或至少40%、或至少50%。在一些情况下,诸如当第一方向1220垂直于光源1200的平面时,沿第一方向1220入射在lcf1000上的光的光谱分布可在通过lcf透射时保持不变。在此类情况下,第一光谱分布1210可大体上等于第三光谱分布1260。此外,第一区域1030可选择性地吸收沿第二方向1240传播的光,使得光谱分布1230在透射时变化至更紧密地匹配第三光谱1260的光谱1270。在一些情况下,lcf1000通过每个第一区域1030选择性地吸收第一光谱分布1210和第二光谱分布1230中的每个内的光来改善光源1200的角度光谱分布均匀度。例如,在第一方向1220和第二方向1240都不垂直于光源1200或lcf1000的平面的情况下,每个第一区域1030可选择性地吸收第一光谱分布1210和第二光谱分布1230中的每个内的光。在一些情况下,第二方向1240与垂直于光源1200的平面的线1222成角度α。在一些情况下,角度α大于θv,其中2θv为lcf1000的视角。在此类情况下,光源1200沿第一方向1220发射的光线中的至少大部分穿过第一区域1030,并且因此可被选择性地吸收。此类选择性吸收可改善光源1200的角度颜色均匀度。在一些情况下,从光源1200发射并沿第一方向1220传播的光具有第一组颜色坐标,并且从光源1200发射并沿第二方向1240传播的光具有第二组颜色坐标,其中通过lcf1000透射并沿第一方向1220传播的光具有第三组颜色坐标,并且通过lcf1000透射并沿第二方向1240传播的光具有第四组颜色坐标,其中第三组颜色坐标和第四组颜色坐标之间的差小于第一组颜色坐标和第二组颜色坐标之间的差。例如,在一些情况下,第一组颜色坐标为u1’和v1’,第二组颜色坐标为u2’和v2’,第三组颜色坐标为u3’和v3’,并且第四组颜色坐标为u4’和v4’。在此类情况下,(u4’-u3’)和(v4’-v3’)中的每个的绝对值可比对应的(u1’-u2’)和(v1’-v2’)中的每个的绝对值小5%、或小10%、或小15%、或小20%、或小30%、或小40%、或小50%。

在一些情况下,所公开的光控膜(lcf)可与后向反射器组合使用。例如,图11示出了后向反射系统1101,该后向反射系统1101包括用于使光后向反射的后向反射片材1190和设置在后向反射片材1190上的lcf1100。一般来讲,后向反射片材1190被配置为使一定范围内的入射波长和角度的光后向反射。例如,后向反射片材1190可被配置为使不同入射波长λ1和λ2以及不同入射角α和α'的光后向反射。添加lcf1100导致系统1101具有改进的后向反射特性。例如,对于较大角度α和较小角度α',lcf1100的视角2θv可使得对于较小入射角α',lcf1100大体上透射波长λ1和λ2处的光,但是对于较大入射角α,lcf大体上透射具有波长λ1的光并大体上吸收具有波长λ2的光。例如,在一些情况下,lcf1100的视角2θv可大于α’且小于α。又如,后向反射系统1101被如此配置使得对于第一波长λ1,以相应的第一入射角α’和第二入射角α入射在lcf1100上的光810和810’均被后向反射为相应的后向反射光812和812'。此外,对于第二波长λ2,以第一入射角α’入射在lcf上的光820被后向反射在后向反射光822处,但是以第二入射角α入射在lcf上的光820’未被后向反射。在此类情况下,光820'在第一次入射到lcf1100上时被lcf吸收,并且在一些情况下,在其被lcf部分透射并且被后向反射片材后向反射之后被lcf1100吸收。在一些情况下,lcf1100包括针对第一波长的较大的第一视角和针对第二波长的较小的视角。在一些情况下,相对于垂直于lcf1100的平面的线801的第一入射角α’大体上等于零。在一些情况下,后向反射片材1190包括用于使光后向反射的微球珠610。在一些情况下,后向反射片材1190包括用于使光后向反射的三直角锥(cornercubes)620。在一些情况下,lcf1100包括多个间隔开的第一区域1130,其中每个第一区域1130在第二波长λ2而不在第一波长λ1内具有实质上低的透射。

在一些情况下,光控膜(lcf)可用作具有传感器(更具体地,ir传感器)的光通信系统的一部分,以便改善信噪比性能并实现改善的定向感测。在该示例中,第一材料在红外光范围的至少一部分内具有光谱选择性,并且在一些情况下,第二材料可在紫外光范围和可见光范围中的至少一者的至少一部分内具有光谱选择性。更有利的是,第二材料在r紫外光范围和可见光范围两者内具有光谱选择性。当使用lcf时,来自ir传感器的噪音诸如紫外光和可见光通过第二材料吸收,而与光的入射角无关。来自光源的穿过第二区域的紫外光和可见光的透射是均匀的,并且有利地小于约10%,而与光的入射角无关。然而,第二区域可透射一定范围的来自光源的红外光,但是红外光通过第一区域的透射作为光的入射角的函数而变化。当光垂直于lcf的表面入射时,红外光可通过光学膜透射。然而,在视角2θv之外,红外光被第一区域中的第一材料阻挡。因此,所公开的系统为ir传感器提供大体上减少的噪音和大体上改善的定向感测。

在另一种情况下,光控膜可以用于具有传感器(更具体地,施加到如图12所示的腕表的脉搏传感器)的光通信系统的一部分。具体地,图12示出施加到具有脉搏传感器的腕表的lcf的示例性应用。lcf1200可附接到可穿戴腕表1280或任何可穿戴装置,并且有利地附接到可穿戴手表1280的表面。lcf1200包括光学膜1250,该光学膜1250包括多个第一区域1230和邻近至少一个第一区域1230的至少一部分的第二区域1240。第一区域1230可至少部分地填充有第一材料1232,并且第二区域1240可包含第二材料1242。第一材料1232或第二材料1242可为任何合适的材料,使得第一材料1232在来自光源(例如,led1290)的可见光范围的至少一部分内具有光谱选择性,并且第二材料1242在来自led1209的紫外光和红外光范围中的至少一者的至少一部分内具有光谱选择性。更有利的是,第二材料1242在紫外光范围和红外光范围两者内具有光谱选择性。当使用lcf1200时,来自脉冲传感器1285的角度的噪音诸如紫外光和红外光通过第二材料1242被吸收,而与来自光源诸如太阳光1295或led1290的光的入射角无关。来自光源的穿过第二区域1240的紫外光和红外光的透射为均匀的,并且有利地小于约10%,而与光的入射角无关。然而,第二区域1240透射一定范围的来自led1290的可见光,但是通过第一区域1230的可见光的透射作为光的入射角的函数而变化。当来自led1290的光垂直入射在lcf1200的表面上时,可通过光学膜1250透射可见光。然而,第一材料1232可阻挡或减小以与穿戴该装置的人员的手腕777成相对高的入射角入射的太阳光1295或来自其他光源的环境可见光,使得lcf1200可改善信号(主要为在视角内入射的来自led的可见光)与噪音(例如,来自例如阳光、在视角之外入射的其他环境光源的紫外光或红外光或环境可见光)的比率。在一些情况下,传感器可以是照相机或照相机系统中的传感器。在一些情况下,照相机包括该传感器。

以下为本说明书的示例性实施方案的列表。

实施方案1为一种光控膜,所述光控膜包括多个间隔开的第一区域,每个第一区域在约300nm至约400nm的第一波长、400nm至约700nm的第二波长和约700nm至约1200nm的第三波长范围中的一者或两者内具有实质上低的透射,并且在剩余的波长范围内具有实质上高的透射,其中所述光控膜沿预定的第一方向包括小于约70度的第一视角。

实施方案2为根据实施方案1所述的光控膜,所述光控膜具有不同于所述第一视角的沿正交的预定的第二方向的小于约70度的第二视角。

实施方案3为根据实施方案1所述的光控膜,所述光控膜包括微结构化第一主表面,所述微结构化第一主表面具有多个交替的肋部和通道,每个通道至少部分地填充有第一材料以在所述多个间隔开的第一区域中形成所述第一区域中的一个。

实施方案4为根据实施方案3所述的光控膜,其中在所述第一区域具有实质上低的透射的每个波长范围内每个肋部具有实质上高的透射。

实施方案5为根据实施方案3所述的光控膜,其中在所述第一区域具有实质上高的透射的至少一个波长范围内每个肋部具有实质上低的透射。

实施方案6为根据实施方案1所述的光控膜,还包括多个第二区域,所述多个第二区域与所述多个第一区域交替,每个第二区域在其中所述第一区域具有实质上低的透射的每个波长范围内具有实质上高的透射。

实施方案7为根据实施方案1所述的光控膜,还包括多个第二区域,所述多个第二区域与所述多个第一区域交替,每个第二区域在其中所述第一区域具有实质上高的透射的至少一个波长范围内具有实质上低的透射。

实施方案8为根据实施方案6或7所述的光控膜,其中每个第二区域设置在所述光控膜的主表面上。

实施方案9为根据实施方案1所述的光控膜,还包括第二区域,所述第二区域在所述第一区域中的至少一些上延伸并覆盖所述第一区域中的至少一些,所述第二区域在其中所述第一区域具有实质上高的透射的至多一个但并非全部波长区域内具有实质上低的透射。

实施方案10为根据实施方案1所述的光控膜,其中所述第一波长范围为约350nm至约400nm。

实施方案11为根据实施方案1所述的光控膜,其中所述第一波长范围为约350nm至约380nm。

实施方案12为根据实施方案1所述的光控膜,其中所述第二波长范围为约400nm至约460nm。

实施方案13为根据实施方案1所述的光控膜,其中所述第二波长范围为约470nm至约550nm。

实施方案14为根据实施方案1所述的光控膜,其中所述第三波长范围为约800nm至约1000nm。

实施方案15为根据实施方案1所述的光控膜,其中所述第三波长范围为约820nm至约1200nm。

实施方案16为根据实施方案1所述的光控膜,其中所述第三波长范围为约885nm至约1200nm。

实施方案17为根据实施方案1所述的光控膜,其中所述第三波长范围为约920nm至约1200nm。

实施方案18为一种光控膜,所述光控膜包括微结构化第一主表面,所述微结构化第一主表面具有多个交替的肋部和通道,每个通道至少部分地填充有第一材料,每个通道包括宽度w和高度h,h/w≥1,每个肋部具有第二材料,其中所述第一材料和所述第二材料中的至少一者的吸收率作为在约300nm至约1200nm的范围内的波长的函数而变化。

实施方案19为根据实施方案18所述的光控膜,其中所述第一材料和所述第二材料中的每种的吸收率作为在约400nm至约1200的范围内的波长的函数而变化。

实施方案20为一种光控膜,所述光控膜包括多个间隔开的第一区域和第二区域,每个第一区域在约700nm至约1200nm的第一波长范围内具有实质上低的透射,所述第二区域在约300nm至约400nm的第二波长范围内具有实质上低的透射。

实施方案21为根据实施方案20所述的光控膜,所述光控膜包括微结构化第一主表面,所述微结构化第一主表面具有多个交替的肋部和通道,每个通道至少部分地填充有第一材料,以在所述多个间隔开的第一区域中形成所述第一区域中的一个。

实施方案22为根据实施方案21所述的光控膜,其中所述第二区域包括多个第二区域区段,每个肋部包括所述第二区域区段中的一个。

实施方案23为根据实施方案20所述的光控膜,其中所述第二区域设置在所述光控膜的主表面上。

实施方案24为根据实施方案20所述的光控膜,其中所述第二区域在所述第一区域中的至少一些上延伸并且覆盖所述第一区域中的至少一些。

实施方案25为一种光控膜,所述光控膜包括多个间隔开的第一区域和第二区域,每个第一区域在约300nm至约400nm的第一波长范围,从约400nm至约700nm的第二波长范围和约700nm至约1200nm的第三波长范围中的至少一者内具有实质上低的透射,所述第二区域在其中每个第一区域具有实质上低的透射的所述三个波长范围中的所述至少一个的至少一个内具有实质上低的透射。

实施方案26为根据实施方案25所述的光控膜,其中每个第一区域和所述第二区域在所述三个波长范围的相同两个内具有实质上低的透射。

实施方案27为根据实施方案25所述的光控膜,所述光控膜包括微结构化第一主表面,所述微结构化第一主表面具有多个交替的肋部和通道,每个通道至少部分地填充有第一材料,以在所述多个间隔开的第一区域中形成所述第一区域中的一个。

实施方案28为根据实施方案27所述的光控膜,其中所述第二区域包括多个第二区域区段,每个肋部包括所述第二区域区段中的一个。

实施方案29为根据实施方案25所述的光控膜,其中所述第二区域设置在所述光控膜的主表面上。

实施方案30为实施方案25所述的光控膜,其中所述第二区域在所述第一区域中的至少一些上延伸并且覆盖所述第一区域中的至少一些。

实施方案31为一种光控膜,所述光控膜包括多个间隔开的第一区域和第二区域,每个第一区域在约300nm至约400nm的第一波长范围内具有实质上高的透射,并且在约400nm至约700nm的第二波长范围内具有实质上低的透射,所述第二区域在所述第一波长范围和所述第二波长范围中的每个内具有实质上高的透射。

实施方案32为根据实施方案31所述的光控膜,所述光控膜包括微结构化第一主表面,所述微结构化第一主表面具有多个交替的肋部和通道,每个通道至少部分地填充有第一材料,以在所述多个间隔开的第一区域中形成所述第一区域中的一个。

实施方案33为根据实施方案32所述的光控膜,其中所述第二区域包括多个第二区域区段,每个肋部包括所述第二区域区段中的一个。

实施方案34为根据实施方案31所述的光控膜,其中所述第二区域设置在所述光控膜的主表面上。

实施方案35为根据实施方案31所述的光控膜,其中所述第二区域在所述第一区域中的至少一些上延伸并且覆盖所述第一区域中的至少一些。

实施方案36为根据实施方案31所述的光控膜,其中每个第一区域和第二区域在约700nm至约1200nm的第三波长范围内具有实质上高的透射。

实施方案37为根据实施方案31所述的光控膜,其中每个第一区域在约700nm至约1200nm的第三波长范围内具有实质上低的透射区域,并且第二区域在所述第三波长范围内具有实质上高的透射区域。

实施方案38为一种检测器系统,所述检测器系统包括:

检测器,所述检测器对检测波长范围内的波长敏感;以及

光控膜,所述光控膜设置在所述检测器上并且包括多个交替的第

一区域和第二区域,每个第一区域具有宽度w和高度h,h/w≥1,

每个第一区域在所述检测波长范围的第一部分内具有实质上低的透射

并且在所述检测波长范围的其余部分内具有实质上高的透射,每个第

二区域在所述检测波长范围内具有实质上高的透射。

实施方案39为根据实施方案38所述的检测器系统,其中所述检测波长范围为约800至约1600,并且所述检测波长范围的所述第一部分为约900nm至约1100nm。

实施方案40为根据实施方案38所述的检测器系统,其中所述光控膜在所述检测波长范围的所述第一部分内沿第一方向的视角小于约70度。

实施方案41为根据实施方案38所述的检测器系统,其中所述光控膜包括微结构化第一主表面,所述微结构化第一主表面具有多个交替的肋部和通道,每个通道至少部分地填充有第一材料以形成所述第一区域中的一个,每个肋部包含第二材料并且形成所述第二区域中的一个。

实施方案42为根据实施方案38所述的检测器系统,其中h/w≥5。

实施方案43为根据实施方案38所述的检测器系统,其中h/w≥10。

实施方案44为一种光控膜,所述光控膜包括多个间隔开的第一区域和第二区域,每个第一区域具有宽度w和高度h,h/w≥1,每个第一区域在不重叠的预定的第一波长范围和第二波长范围中的每个内具有实质上低的透射,所述第二区域在所述预定的第二波长范围内具有实质上低的透射。

实施方案45为根据实施方案44所述的光控膜,其中所述预定的第一波长范围包括较短波长,并且所述预定的第二波长范围包括较长的波长。

实施方案46为根据实施方案44所述的光控膜,其中所述预定的第一波长范围为约400nm至约700nm。

实施方案47为根据实施方案44所述的光控膜,其中所述预定的第二波长范围为约700nm至约1200nm。

实施方案48为根据实施方案44所述的光控膜,其中每个第一区域在所述预定的第一波长范围内的平均光学透射率小于约25%、或15%、或10%、或5%、或1%、或0.1%、或0.01%、或0.001%、或0.0001%。

实施方案49为根据实施方案44所述的光控膜,其中每个第一区域在所述预定的第二波长范围内的平均光学透射率小于约25%、或15%、或10%、或5%、或1%、或0.1%、或0.01%、或0.001%、或0.0001%。

实施方案50为根据实施方案44所述的光控膜,其中所述第二区域在所述预定的第二波长范围内的平均光学透射率小于约25%、或15%、或10%、或5%、或1%、或0.1%、或0.01%、或0.001%、或0.0001%。

实施方案51为根据实施方案44所述的光控膜,其中每个第一区域在所述预定的第一波长范围内具有实质上高的吸收率。

实施方案52为根据实施方案44所述的光控膜,其中每个第一区域在所述预定的第二波长范围内的平均光学吸收率大于约70%、或80%、或90%、或95%、或99%。

实施方案53为根据实施方案44所述的光控膜,其中每个第一区域在所述预定的第一波长范围内具有实质上高的反射率。

实施方案54为根据实施方案44所述的光控膜,其中每个第一区域在所述预定的第二波长范围内的平均光学反射率大于约70%、或80%、或90%、或95%、或99%。

实施方案55为根据实施方案44所述的光控膜,其中每个第一区域具有第一折射率,并且所述第二区域具有第二折射率,所述第一折射率和所述第二折射率之间的差小于约0.01。

实施方案56为根据实施方案44所述的光控膜,其中所述第二区域在所述预定的第一波长范围内具有实质上低的透射。

实施方案57为根据实施方案44所述的光控膜,其中所述第二区域在所述预定的第二波长范围内的平均光学透射率小于约10%。

实施方案58为根据实施方案44所述的光控膜,其中所述第二区域在所述预定的第一波长范围内具有实质上高的透射。

实施方案59为根据实施方案44所述的光控膜,其中所述第二区域在所述预定的第一波长范围内的平均光学透射率大于约70%。

实施方案60为根据实施方案44所述的光控膜,其中所述第二区域包括多个区段,所述多个区段与所述多个第一区域交替。

实施方案61为根据实施方案44所述的光控膜,其中所述第二区域在所述第一区域中的至少一些上延伸并且覆盖所述第一区域中的至少一些。

实施方案62为根据实施方案44所述的光控膜,其中所述第二区域不连续。

实施方案63为根据实施方案44所述的光控膜,所述光控膜包括微结构化第一主表面,所述微结构化第一主表面具有多个交替的肋部和通道,每个通道至少部分地填充有第一材料,以在所述多个间隔开的第一区域中形成所述第一区域中的一个。

实施方案64为根据实施方案63所述的光控膜,其中所述第二区域包括多个第二区域区段,每个肋部包括所述第二区域区段中的一个。

实施方案65为根据实施方案44所述的光控膜,其中所述第二区域设置在所述光控膜的主表面上。

实施方案66为根据实施方案44所述的光控膜,其中所述第二区域在所述第一区域中的至少一些上延伸并且覆盖所述第一区域中的至少一些。

实施方案67为一种光控膜,所述光控膜包括多个间隔开的第一区域和第二区域,每个第一区域具有宽度w和高度h,h/w≥1,每个第一区域在不重叠的预定的第一波长范围和第二波长范围中的每个内具有实质上低的透射,所述第二区域在所述预定的第二波长范围内具有实质上高的透射。

实施方案68为根据实施方案67所述的光控膜,其中所述预定的第一波长范围包括较短波长,并且所述预定的第二波长范围包括较长的波长。

实施方案69为根据实施方案67所述的光控膜,其中所述预定的第一波长范围为约400nm至约700nm。

实施方案70为根据实施方案67所述的光控膜,其中所述预定的第二波长范围为约700nm至约1200nm。

实施方案71为根据实施方案67所述的光控膜,其中每个第一区域在所述预定的第一波长范围内的平均光学透射率小于约10%。

实施方案72为根据实施方案67所述的光控膜,其中每个第一区域在所述预定的第二波长范围内的平均光学透射率小于约10%。

实施方案73为根据实施方案67所述的光控膜,其中所述第二区域在所述预定的第二波长范围内的平均光学透射率大于约70%。

实施方案74为根据实施方案67所述的光控膜,其中所述第二区域在所述预定的第一波长范围内具有实质上低的透射。

实施方案75为根据实施方案67所述的光控膜,其中所述第二区域在所述预定的第一波长范围内的平均光学透射率小于约10%。

实施方案76为根据实施方案67所述的光控膜,其中所述第二区域在所述预定的第一波长范围内具有实质上高的透射。

实施方案77为根据实施方案67所述的光控膜,其中所述第二区域在所述预定的第一波长范围内的平均光学透射率大于约70%。

实施方案78为根据实施方案67所述的光控膜,所述光控膜包括微结构化第一主表面,所述微结构化第一主表面具有多个交替的肋部和通道,每个通道至少部分地填充有第一材料,以在所述多个间隔开的第一区域中形成所述第一区域中的一个。

实施方案79为根据实施方案78所述的光控膜,其中所述第二区域包括多个第二区域区段,每个肋部包括所述第二区域区段中的一个。

实施方案80为根据实施方案67所述的光控膜,其中所述第二区域设置在所述光控膜的主表面上。

实施方案81为根据实施方案67所述的光控膜,其中所述第二区域在所述第一区域中的至少一些上延伸并且覆盖所述第一区域中的至少一些。

实施方案82为一种光控膜,所述光控膜包括多个间隔开的第一区域和第二区域,每个第一区域具有宽度w和高度h,h/w≥1,每个第一区域在预定的第一波长范围内具有实质上高的透射并且在预定的不重叠的第二波长范围内具有实质上低的透射,所述第二区域在所述预定的第一波长范围和所述预定的第二波长范围中的每个内具有实质上高的透射。

实施方案83为根据实施方案82所述的光控膜,所述光控膜包括微结构化第一主表面,所述微结构化第一主表面具有多个交替的肋部和通道,每个通道至少部分地填充有第一材料,以在所述多个间隔开的第一区域中形成所述第一区域中的一个。

实施方案84为根据实施方案83所述的光控膜,其中所述第二区域包括多个第二区域区段,每个肋部包括所述第二区域区段中的一个。

实施方案85为根据实施方案82所述的光控膜,其中所述第二区域设置在所述光控膜的主表面上。

实施方案86为根据实施方案82所述的光控膜,其中所述第二区域在所述第一区域中的至少一些上延伸并且覆盖所述第一区域中的至少一些。

实施方案87为根据实施方案82所述的光控膜,其中所述第一波长范围为约400nm至约700nm。

实施方案88为根据实施方案82所述的光控膜,其中所述第一波长范围为约400nm至约460nm。

实施方案89为根据实施方案82所述的光控膜,其中所述第一波长范围为约600nm至约650nm。

实施方案90为根据实施方案82所述的光控膜,其中所述第一波长范围为约470nm至约550nm。

实施方案91为根据实施方案82所述的光控膜,其中所述不重叠的第一波长范围和第二波长范围之间的波长分隔距离为至少5nm、或至少10nm、或至少15nm、或至少20nm。

实施方案92为一种光学构造,所述光学构造包括根据实施方案82所述的光控膜,所述光控膜设置在窗户基材上,每个第一区域在约400nm至约700nm第一波长范围内具有大于约50%、或60%、或70%、或80%、或90%的平均光学透射率,并且在约700nm至约1200nm的不重叠的第二波长范围内具有小于约10%的平均光学透射率,所述第二区域在所述预定的第一波长范围和所述预定的第二波长范围中的每个内具有大于约30%、或40%、或50%、或60%、或70%、或80%、或90%的平均光学透射率,其中所述光控膜针对所述第二波长范围内的至少一个波长具有小于约40度的视角。

实施方案93为根据实施方案92所述的光学构造,其中所述窗户基材在所述预定的第一波长范围和所述第二波长范围内具有大于约50%、或60%、或70%、或80%、或90%的平均光学透射率。

实施方案94为一种光控膜,所述光控膜包括多个间隔开的第一区域和第二区域,每个第一区域具有宽度w和高度h,h/w≥1,每个第一区域在预定的第一波长范围内具有实质上低的透射并且在预定的不重叠的第二波长范围内具有实质上高的透射,每个第二区域在所述预定的第一波长范围和所述预定的第二波长范围中的每个内具有实质上低的透射。

实施方案95为根据实施方案94所述的光控膜,所述光控膜包括微结构化第一主表面,所述微结构化第一主表面具有多个交替的肋部和通道,每个通道至少部分地填充有第一材料,以在所述多个间隔开的第一区域中形成所述第一区域中的一个。

实施方案96为根据实施方案95所述的光控膜,其中所述第二区域包括多个第二区域区段,每个肋部包括所述第二区域区段中的一个。

实施方案97为根据实施方案94所述的光控膜,其中所述第二区域设置在所述光控膜的主表面上。

实施方案98为根据实施方案94所述的光控膜,其中所述第二区域在所述第一区域中的至少一些上延伸并且覆盖所述第一区域中的至少一些。

实施方案99为一种光控膜,所述光控膜包括多个间隔开的第一区域和第二区域,每个第一区域具有宽度w和高度h,h/w≥1,每个第一区域在预定的第一波长范围内具有实质上高的透射并且在预定的不重叠的第二波长范围内具有实质上低的透射,所述第二区域在所述预定的第一波长范围和所述预定的第二波长范围中的每个内具有实质上低的透射。

实施方案100为根据实施方案99所述的光控膜,所述光控膜包括微结构化第一主表面,所述微结构化第一主表面具有多个交替的肋部和通道,每个通道至少部分地填充有第一材料,以在所述多个间隔开的第一区域中形成所述第一区域中的一个。

实施方案101为根据实施方案100所述的光控膜,其中所述第二区域包括多个第二区域区段,每个肋部包括所述第二区域区段中的一个。

实施方案102为根据实施方案99所述的光控膜,其中所述第二区域设置在所述光控膜的主表面上。

实施方案103为根据实施方案99所述的光控膜,其中所述第二区域在所述第一区域中的至少一些上延伸并且覆盖所述第一区域中的至少一些。

实施方案104为一种光控膜,所述光控膜包括多个间隔开的第一区域和第二区域,每个第一区域具有宽度w和高度h,h/w≥1,每个第一区域在预定的第一波长范围内具有实质上低的透射并且在预定的不重叠的第二波长范围内具有实质上高的透射,所述第二区域在所述预定的第一波长范围和所述预定的第二波长范围中的每个内具有实质上高的透射。

实施方案105为根据实施方案104所述的光控膜,所述光控膜包括微结构化第一主表面,所述微结构化第一主表面具有多个交替的肋部和通道,每个通道至少部分地填充有第一材料,以在所述多个间隔开的第一区域中形成所述第一区域中的一个。

实施方案106为根据实施方案105所述的光控膜,其中所述第二区域包括多个第二区域区段,每个肋部包括所述第二区域区段中的一个。

实施方案107为根据实施方案104所述的光控膜,其中所述第二区域设置在所述光控膜的主表面上。

实施方案108为根据实施方案104所述的光控膜,其中所述第二区域在所述第一区域中的至少一些上延伸并且覆盖所述第一区域中的至少一些。

实施方案109为一种光控膜,所述光控膜被配置为阻挡在预定的波长范围内的光,所述光控膜包括多个间隔开的第一区域,每个第一区域具有宽度w和高度h,h/w≥1,每个第一区域在预定的第一波长范围内具有实质上高的透射,在预定的第二波长范围内具有实质上低的透射,并且在预定的第三波长范围内具有实质上高的透射,所述第二波长范围设置在所述第一波长范围和所述第三波长范围之间。

实施方案110为根据实施方案109所述的光控膜,其中所述第二波长范围为从第一波长至第二波长并且以激光可见发射波长为中心的约20nm宽,所述第一波长范围为约400nm至约所述第一波长,并且第三波长范围为约所述第二波长至约1400nm。

实施方案111为根据实施方案110所述的光控膜,其中所述激光可见发射波长为442nm、458nm、488nm、514nm、632.8nm、980nm、1047nm、1064nm和1152nm中的至少一者。

实施方案112为根据实施方案110所述的光控膜,其中所述激光可见发射波长处于约416nm至约1360nm的范围内。

实施方案113为根据实施方案109所述的光控膜,还包括多个间隔开的第二区域,所述多个间隔开的第二区域与所述多个第一区域交替,每个第二区域在所述预定的第一波长范围、所述预定的第二波长范围和所述预定的第三波长范围中的每个内具有实质上高的透射。

实施方案114为根据实施方案109所述的光控膜,所述光控膜在所述预定的第二波长范围内具有小于约60度、或50度、或40度、或30度、或20度的视角。

实施方案115为一种光控膜,所述光控膜包括多个间隔开的第一区域和第二区域,使得对于垂直入射到所述光控膜的平面上的光:

所述光控膜在具有较短波长的预定的第一波长范围内的平均光学

透射率小于约10%;以及

所述光控膜在具有较长的波长的预定的第二波长范围内的平均光

学透射率大于约50%;以及

对于从所述光控膜的所述平面以约30度或大于约30度入射的光:

所述光控膜在所述预定的第一波长范围和所述预定的第二波长范

围中的每个内的平均光学透射率小于约20%。

实施方案116为根据实施方案115所述的光控膜,其中所述预定的第一波长范围为约400nm至约650nm,并且所述预定的第二波长范围为约750nm至约1500nm。

实施方案117为根据实施方案115所述的光控膜,其中第二区域包括多个间隔开的第二区域区段,所述多个间隔开的第二区域区段与所述多个第一区域交替。

实施方案118为根据实施方案115所述的光控膜,所述光控膜包括微结构化第一主表面,所述微结构化第一主表面具有多个交替的肋部和通道,每个通道至少部分地填充有第一材料,以在所述多个间隔开的第一区域中形成所述第一区域中的一个。

实施方案119为根据实施方案118所述的光控膜,其中所述第二区域包括多个第二区域区段,每个肋部包括所述第二区域区段中的一个。

实施方案120为根据实施方案115所述的光控膜,其中所述第二区域设置在所述光控膜的主表面上。

实施方案121为根据实施方案115所述的光控膜,其中所述第二区域在所述第一区域中的至少一些上延伸并且覆盖所述第一区域中的至少一些。

实施方案122为根据实施方案115所述的光控膜,其中所述第一区域在所述预定的第二波长范围内的平均光学透射率小于约20%、或小于约15%、或小于约10%、或小于约5%、或小于约1%。

实施方案123为根据实施方案115所述的光控膜,其中所述第二区域在所述预定的第一波长范围内的平均光学透射率小于约20%、或小于约15%、或小于约10%、或小于约5%、或小于约1%。

实施方案124为根据实施方案115所述的光控膜,其中所述第二区域在所述预定的第二波长范围内的平均光学透射率大于约40%、或大于约50%、或大于约60%、或大于约70%、或大于约80%、或大于约90%。

实施方案125为根据实施方案115所述的光控膜,其中对于垂直入射到所述光控膜的所述平面的光,所述光控膜在所述预定的第一波长范围内的平均光学透射率小于约5%。

实施方案126为根据实施方案115所述的光控膜,其中对于垂直入射到所述光控膜的所述平面的光,所述光控膜在所述预定的第一波长范围内的平均光学透射率小于约1%。

实施方案127为根据实施方案115所述的光控膜,其中对于垂直入射到所述光控膜的所述平面的光,所述光控膜在所述预定的第二波长范围内的平均光学透射率大于约55%。

实施方案128为根据实施方案115所述的光控膜,其中对于垂直入射到所述光控膜的所述平面的光,所述光控膜在所述预定的第二波长范围内的平均光学透射率大于约60%。

实施方案129为一种光控制膜,所述光控膜包括多个间隔开的第一区域和第二区域,使得当入射在所述光控膜上的光的入射角相对于所述光控膜的平面从约90度变化至约60度时,所述光控膜的平均光学透射率的变化:

在具有较短波长的预定的第一波长范围内小于约10%;以及

在具有较长的波长的预定的第二波长范围内大于约40%。

实施方案130为根据实施方案129所述的光控膜,其中所述预定的第一波长范围为约400nm至约650nm,并且所述预定的第二波长范围为约750nm至约1500nm。

实施方案131为根据实施方案129所述的光控膜,其中所述第二区域包括多个间隔开的第二区域区段,所述多个间隔开的第二区域区段与所述多个第一区域交替。

实施方案132为根据实施方案129所述的光控膜,所述光控膜包括微结构化第一主表面,所述微结构化第一主表面具有多个交替的肋部和通道,每个通道至少部分地填充有第一材料,以在所述多个间隔开的第一区域中形成所述第一区域中的一个。

实施方案133为根据实施方案132所述的光控膜,其中所述第二区域包括多个第二区域区段,每个肋部包括所述第二区域区段中的一个。

实施方案134为根据实施方案129所述的光控膜,其中所述第二区域设置在所述光控膜的主表面上。

实施方案135为根据实施方案129所述的光控膜,其中所述第二区域在所述第一区域中的至少一些上延伸并且覆盖所述第一区域中的至少一些。

实施方案136为根据实施方案129所述的光控膜,其中所述第一区域在所述预定的第二波长范围内的平均光学透射率小于约20%、或小于约15%、或小于约10%、或小于约5%、或小于约1%。

实施方案137为根据实施方案129所述的光控膜,所述第二区域在所述预定的第一波长范围内的平均光学透射率小于约20%、或小于约15%、或小于约10%、或小于约5%、或小于约1%。

实施方案138为根据实施方案129所述的光控膜,其中所述第二区域在所述预定的第二波长范围内的平均光学透射率大于约40%、或大于约50%、或大于约60%、或大于约70%、或大于约80%、或大于约90%。

实施方案139为根据实施方案129所述的光控膜,其中当入射在所述光控膜上的光的所述入射角相对于所述光控膜的所述平面从约90度变化至约60度时,所述光控膜在所述预定的第一波长范围内的平均光学透射率的变化小于约5%。

实施方案140为根据实施方案129所述的光控膜,其中当入射在所述光控膜上的光的所述入射角相对于所述光控膜的所述平面从约90度变化至约60度时,所述光控膜在所述预定的第一波长范围内的平均光学透射率的变化小于约1%。

实施方案141为根据实施方案129所述的光控膜,其中当入射在所述光控膜上的光的所述入射角相对于所述光控膜的所述平面从约90度变化至约60度时,所述光控膜在所述预定的第二波长范围内的平均光学透射率的变化大于约55%。

实施方案142为根据实施方案129所述的光控膜,其中当入射在所述光控膜上的光的所述入射角相对于所述光控膜的所述平面从约90度变化至约60度时,所述光控膜在所述预定的第二波长范围内的平均光学透射率的变化大于约60%。

实施方案143为一种光控膜,包括:

微结构化第一主表面,所述微结构化第一主表面具有多个交替的肋部和通道,每个通道至少部分地填充有第一材料以形成第一区域;以及

第二区域,所述第二区域邻近至少一个第一区域的至少一部分并且包含第二材料;

其中所述第一材料和所述第二材料中的每种吸收约300nm至约400nm的第一波长范围、约400nm至约700nm的第二波长范围和约700nm至约1200nm的第三波长范围中的一者或两者内的光,并且其中每个通道包括宽度w和高度h,h/w≥1。

实施方案144为根据实施方案143所述的光控膜,其中所述第二区域设置在所述肋部的至少一部分之中或之上。

实施方案145为根据实施方案143所述的光控膜,其中所述第二区域包括多个第二区域区段,每个肋部包括所述第二区域区段中的一个。

实施方案146为根据实施方案143所述的光控膜,其中所述第二区域设置在所述光控膜的主表面上。

实施方案147为根据实施方案143所述的光控膜,其中所述第二区域在所述第一区域中的至少一些上延伸并且覆盖所述第一区域中的至少一些。

实施方案148为一种光源系统,包括:

光源,所述光源被配置为发射沿第一方向具有第一光谱分布并且沿不同的第二方向具有第二光谱分布的光;以及

光控膜,所述光控膜设置在所述光源上,用于接收和透射由所述光源发射的光,所述光控膜包括多个间隔开的第一区域,每个第一区域具有宽度w和高度h,h/w≥1,所述第一区域相对于所述第一方向和所述第二方向取向并具有光谱吸光度分布,使得当由所述光源发射的光被所述光控膜透射时,所述透射光沿所述第一方向具有第三光谱分布并且沿第二方向具有第四光谱分布,所述第三光谱分布和所述第四光谱分布之间的差小于所述第一光谱分布和所述第二光谱分布之间的差。

实施方案149为根据实施方案的148所述的光源系统,其中所述第一方向大体上垂直于所述光控膜的平面。

实施方案150为根据实施方案148所述的光源系统,其中每个第一区域选择性地吸收所述第一光谱分布和所述第二光谱分布中的每个内的光。

实施方案151为根据实施方案148所述的光源系统,其中从所述光源发射的沿所述第一方向传播的光具有第一组颜色坐标,并且从所述光源发射的沿所述第二方向传播的光具有第二组颜色坐标,其中被所述光控膜透射的沿第一方向传播的光具有第三组颜色坐标,并且被所述光控膜透射的沿第二方向传播的光具有第四组颜色坐标,所述第三组颜色坐标和所述第四组颜色坐标之间的差小于所述第一组颜色坐标和所述第二组颜色坐标之间的差。

实施方案152为一种后向反射系统,包括:

后向反射片材,所述后向反射片材用于使光后向反射;以及

光控膜,所述光控膜设置在所述后向反射片材上,使得对于第一波长,以第一入射角和第二入射角中的每个入射在所述光控膜上的光被后向反射,并且对于第二波长,以第一入射角而不是第二入射角入射在所述光控膜上的光被后向反射。

实施方案153为根据实施方案152所述的后向反射系统,其中所述光控膜包括针对第一波长的较大的第一视角和针对第二波长的较小的第二视角。

实施方案154为根据实施方案152所述的后向反射系统,其中相对于垂直于所述光控膜的平面的线,所述第一入射角大体上等于零。

实施方案155为根据实施方案152所述的后向反射系统,其中所述后向反射片材包括微球珠和三直角锥中的至少一者。

实施方案156为根据实施方案152所述的后向反射系统,其中所述光控膜包括多个间隔开的第一区域,每个第一区域在所述第二波长而不是所述第一波长处具有实质上低的透射。

实施方案157为根据实施方案38所述的检测器系统,其中所述检测器包括光伏装置。

实施例158为根据实施方案38所述的检测器系统,其中所述检测器包括太阳能电池组、太阳能电池或太阳能检测器。

实施方案159为根据实施方案38所述的检测器系统,其中所述检测器为照相机中的检测器。

实施方案160为一种照相机,所述照相机包括根据实施方案38所述的检测器系统。

实施方案161为根据实施方案148所述的光源系统,其中所述光源包括发光二极管(led)、激光光源、卤素光源、金属卤化物光源、钨光源、汞蒸气光源、短弧氙气光源、或太阳。

除非另外指明,否则说明书和权利要求中所使用的表达特征尺寸、量和物理特性的所有数字均应被理解为由术语“约”来修饰。因此,除非有相反的说明,否则在上述说明书和所附权利要求书中列出的数值参数均为近似值,这些近似值可根据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利用本文所公开的教导内容来寻求获得的期望性质而变化。

虽然本文已经例示并描述了具体实施方案,但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将会知道,在不脱离本公开范围的情况下,可用多种另选的和/或等同形式的具体实施来代替所示出和所描述的具体实施方案。本申请旨在涵盖本文所讨论的具体实施方案的任何改型或变型。因此,本公开旨在仅受权利要求及其等同形式的限制。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