阵列基板和液晶显示装置及驱动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13281029阅读:111来源:国知局
阵列基板和液晶显示装置及驱动方法与流程

本发明涉及液晶显示的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阵列基板和液晶显示装置及驱动方法。



背景技术:

液晶显示装置(liquidcrystaldisplay,lcd)具有画质好、体积小、重量轻、低驱动电压、低功耗、无辐射和制造成本相对较低的优点,在平板显示领域占主导地位。

随着液晶显示技术的不断进步,显示器的可视角度已经由原来的120°左右拓宽到160°以上,人们在享受大视角带来视觉体验的同时,也希望有效保护商业机密和个人隐私,以避免屏幕信息外泄而造成的商业损失或尴尬。因此除了宽视角之外,还需要显示装置可以切换至窄视角。

目前的宽视角与窄视角的切换,一般是通过百叶窗的遮挡功能来实现的,这就需要在显示器件外,额外准备一个遮挡膜,使用起来很不方便。

近来,业界也开始提出利用彩色滤光片基板(cf)一侧的视角控制电极给液晶分子施加一个垂直电场,来实现宽窄视角切换。请参图1与图2,该液晶显示装置包括上基板11、下基板12和位于上基板11与下基板12之间的液晶层13,上基板11设有视角控制电极111,下基板12设有公共电极121和像素电极122。如图1所示,在宽视角显示时,上基板11的视角控制电极111不给电压,液晶显示装置实现宽视角显示。如图2所示,当需要窄视角显示时,上基板11的视角控制电极111给较大幅值的电压,液晶层13中的液晶分子会因为垂直方向电场e(如图中箭头所示)而翘起,液晶显示装置因为漏光而对比度降低,最终实现窄视角。

为了防止液晶分子出现极化,在窄视角显示时,视角控制电极111上所加的电压一般为交流电压。视角控制电极111为整面的平面电极,即视角控制电极111整面覆盖所有的像素单元,而对于液晶显示装置,每个时刻只有一行像素单元在充电,其余未充电的像素单元处于电荷保持的悬空状态,视角控制电极111上的电压变化会通过电容耦合使得电荷处于悬空状态下的像素电极的电压发生改变,像素电极122分别与公共电极121及视角控制电极111的压差发生变化,使液晶分子排布状态改变,即使得发生电容耦合的像素单元的穿透率相应改变。另外,如图3所示,为了实现极性反转显示,相邻两个像素单元p1、p2施加的数据电压(vdata)的极性不同,但是在窄视角显示下,由于视角控制电极111为整面的平面电极,相邻两个像素单元的像素电极122与视角控制电极111之间的电压差在同一时间也不同,使正负不同极性的相邻两个像素单元p1、p2产生的垂直电场压差不同,容易导致相邻两个像素单元p1、p2亮度不一致,如图4所示,左侧的像素单元比右侧的像素单元偏暗。因此,在同一时间,不同位置的像素单元穿透率的差异会导致显示面板亮度不均;在不同时间,同一个像素单元穿透率的差异会导致显示面板闪烁,穿透率差异在空间和时间的叠加导致面板画质下降,使显示面板容易发生显示不均和闪烁等问题。

为了解决该问题,现有技术通过对施加在视角控制电极111上的交流电压的驱动波形和驱动电压进行优化来降低所造成的显示不均的影响,但是改善画质的效果有限;或者,通过将液晶显示装置的帧频增大一倍(即从60hz提高到120hz),来减轻画面的闪烁,但是这样逻辑功耗会增加,而且每条扫描线打开的时间减半,会降低像素的充电时间,对像素的充电效果造成影响。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阵列基板和液晶显示装置及驱动方法,可实现不同场合的宽窄视角切换,并改善画面显示不均和闪烁的问题。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阵列基板,该阵列基板上设有多条扫描线、多条数据线和呈阵列排布的多个像素单元,其特征在于,该阵列基板上还设有第一电压线、第二电压线、多个公共电极条和多个控制开关,每个公共电极条沿着扫描线方向延伸,该多个公共电极条包括多个第一公共电极条和多个第二公共电极条,该多个第一公共电极条和该多个第二公共电极条在数据线方向上相互间隔设置,该多个控制开关包括多个第一控制开关和多个第二控制开关,每个第一公共电极条通过一个第一控制开关与该第一电压线和一条对应的扫描线连接,每个第二公共电极条通过一个第二控制开关与该第二电压线和一条对应的扫描线连接。

本发明实施例还提供一种液晶显示装置,包括阵列基板、与该阵列基板相对设置的彩膜基板以及位于该阵列基板与该彩膜基板之间的液晶层,该阵列基板为上述的阵列基板,该彩膜基板设有整面的上电极。

本发明实施例还提供一种用于驱动上述的液晶显示装置的驱动方法,包括:

在第一种视角模式下,向该上电极施加基准电压,通过该第一电压线和该第一控制开关向每个第一公共电极条施加相对该基准电压具有较小幅值的第一公共电压,通过该第二电压线和该第二控制开关向每个第二公共电极条施加相对该基准电压具有较小幅值的第二公共电压,使所有公共电极条与该上电极之间的电压差小于第一预设值;

在第二种视角模式下,向该上电极施加基准电压,通过该第一电压线和该第一控制开关向每个第一公共电极条施加相对该基准电压具有较大幅值的第一公共电压,通过该第二电压线和该第二控制开关向每个第二公共电极条施加相对该基准电压具有较大幅值的第二公共电压,使所有公共电极条与该上电极之间的电压差大于第二预设值;其中,所述第二预设值大于或等于所述第一预设值。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阵列基板和液晶显示装置及驱动方法,通过将操控宽窄视角切换的电压从彩膜基板侧的视角控制电极转到阵列基板侧的公共电极条来实现,阵列基板上的公共电极分割为多个相互独立的公共电极条,每个公共电极条通过一个控制开关与一条扫描线对应连接,通过控制开关控制公共电极条打开与否,当每一行扫描线打开时,与该扫描线相连的控制开关也同时打开,每一行像素单元和覆盖该行像素单元的公共电极条被充电,实现了公共电极条在像素扫描时被独立地赋予电压信号,每一行已经充电好的公共电极条与待充电的公共电极条之间互不影响,每一行公共电极条被赋予的电压信号不受相邻行公共电极条充电的影响,从而改善由于耦合效应引起的显示面板内显示不均和闪烁的问题,提高显示画质。

附图说明

图1为现有一种液晶显示装置在宽视角下的局部截面示意图。

图2为图1中液晶显示装置在窄视角下的局部截面示意图。

图3为图1中液晶显示装置的两个像素单元在窄视角下的电压示意图。

图4为图1中液晶显示装置的两个像素单元在窄视角下的显示效果图。

图5为本发明第一实施例中液晶显示装置的电路结构示意图。

图6为图5中液晶显示装置上的公共电极条的平面结构示意图。

图7为图5中液晶显示装置沿着vii-vii线的局部截面示意图。

图8为图7中液晶显示装置在窄视角时的示意图。

图9为图7中液晶显示装置在窄视角时的驱动波形示意图。

图10为图7中液晶显示装置的两个像素单元在窄视角下的电压示意图。

图11为图7中液晶显示装置的两个像素单元在窄视角下的显示效果图。

图12a与图12b为图7中液晶显示装置的平面示意框图。

图13为本发明第二实施例中液晶显示装置的电路结构示意图。

图14为本发明第三实施例中液晶显示装置的电路结构示意图。

图15为本发明第四实施例中液晶显示装置的电路结构示意图。

图16为本发明第五实施例中液晶显示装置的电路结构示意图。

图17为本发明第六实施例中液晶显示装置的电路结构示意图。

图18为图17中液晶显示装置上的公共电极条的平面结构示意图。

图19为本发明第七实施例中液晶显示装置的局部截面示意图。

图20为图19中液晶显示装置在宽视角时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更进一步阐述本发明为达成预定发明目的所采取的技术方式及功效,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结构、特征及其功效,详细说明如后。

[第一实施例]

请参图5至图7,本发明第一实施例提供的液晶显示装置包括显示面板50,该显示面板50包括阵列基板20、与阵列基板20相对设置的彩膜基板30及位于阵列基板20与彩膜基板30之间的液晶层40。

阵列基板20上设有多条扫描线21和多条数据线22。该多条扫描线21与该多条数据线22绝缘交叉限定形成呈阵列排布的多个像素单元。每个像素单元内设有一个像素电极23和一个薄膜晶体管26,像素电极23通过薄膜晶体管26与临近该薄膜晶体管26的扫描线21和数据线22连接。具体地,薄膜晶体管26包括栅极、源极及漏极,其中栅极电连接对应的扫描线21,栅极可以独立设置或者可以为扫描线21的一部分,源极电连接对应的数据线22,漏极电连接对应的像素电极23。

阵列基板20上还设有平行间隔排列的多个公共电极条24,每个公共电极条24沿着扫描线21方向延伸,本实施例中,每个公共电极条24对应覆盖一整行像素单元。该多个公共电极条24包括多个第一公共电极条24a和多个第二公共电极条24b,该多个第一公共电极条24a和该多个第二公共电极条24b在数据线22方向上相互间隔设置。本实施例中,在数据线22方向上,每个第一公共电极条24a和每个第二公共电极条24b相互交替设置,其中该多个第一公共电极条24a对应覆盖位于奇数行(即第1、3、5、…行)的像素单元,该多个第二公共电极条24b对应覆盖位于偶数行(即第2、4、6、…行)的像素单元。

如图7所示,在阵列基板20上,像素电极23和公共电极条24可以位于不同层且两者之间夹设有绝缘层29,像素电极23可位于公共电极条24上方,使该液晶显示装置形成边缘电场切换型(fringefieldswitching,ffs)的架构。该液晶显示装置在正常显示时,公共电极条24和像素电极23之间产生边缘电场,使液晶分子在与基板大致平行的平面内旋转以获得较广的视角。

彩膜基板30上设有色阻层31、黑矩阵(bm)32和上电极33。色阻层31例如为r、g、b色阻。上电极33为整面的平面电极,即上电极33整面覆盖显示区。色阻层31和黑矩阵32设置在彩膜基板30朝向液晶层40一侧的表面上,其他膜层结构设置在色阻层31和黑矩阵32上。彩膜基板30上还可以设有至少一绝缘层或平坦层。本实施例中,彩膜基板30上还设有平坦层35,平坦层35覆盖色阻层32和黑矩阵31,上电极33形成在平坦层35上。

如图5所示,阵列基板20上还设有第一电压线201、第二电压线202和多个控制开关25,该多个控制开关25包括多个第一控制开关25a和多个第二控制开关25b,每个第一公共电极条24a通过一个第一控制开关25a与第一电压线201和一条对应的扫描线21连接,每个第二公共电极条24b通过一个第二控制开关25b与第二电压线202和一条对应的扫描线21连接。第一电压线201、第二电压线202和该多个控制开关25a、25b均设置在显示面板50的非显示区。本实施例中,第一电压线201、第二电压线202和该多个控制开关25a、25b均设置在显示面板50的同一侧。

每个控制开关25a、25b包括控制端、第一通路端和第二通路端,每个第一控制开关25a的控制端与对应的扫描线21连接,每个第一控制开关25a的第一通路端与第一电压线201连接,每个第一控制开关25a的第二通路端与对应的第一公共电极条24a连接,每个第二控制开关25b的控制端与对应的扫描线21连接,每个第二控制开关25b的第一通路端与第二电压线202连接,每个第二控制开关25b的第二通路端与对应的第二公共电极条24b连接。该多个控制开关25a、25b可以为薄膜晶体管,该控制端为栅极,该第一通路端和该第二通路端的其中之一为源极,另一为漏极。

本实施例中,每一行中的各个像素单元分别连接至该行像素单元上下两侧的两条扫描线21上,每一行的公共电极条24通过对应的控制开关25与该行像素单元上侧或者下侧的扫描线21连接。本实施例中,每一行的公共电极条24通过对应的控制开关25与该行像素单元下侧的扫描线21连接,如图5所示,但不限于此,在其他实施例中,每一行的公共电极条24也可以通过对应的控制开关25与该行像素单元上侧的扫描线21连接(图未示)。

本实施例中,每一行中的各个像素单元交替地连接至位于该行像素单元上下两侧的两条扫描线21上,每一列的各个像素单元交替地连接至位于该列像素单元左右两侧的两条数据线22上。例如,针对第一行像素单元,位于奇数位的各像素单元与位于上侧的扫描线gate0连接,位于偶数位的各像素单元与位于下侧的扫描线gate1连接;针对第二行像素单元,位于奇数位的各像素单元与位于上侧的扫描线gate1连接,位于偶数位的各像素单元与位于下侧的扫描线gate2连接;后续每两行重复上述排列。针对第一列像素单元,位于奇数位的各像素单元与位于左侧的数据线data1连接,位于偶数位的各像素单元与位于右侧的数据线data2连接;针对第二列像素单元,位于奇数位的各像素单元与位于右侧的数据线data3连接,位于偶数位的各像素单元与位于左侧的数据线data2连接;后续每两列重复上述排列。

而且,每一行中的各个像素单元仅通过奇数列或仅通过偶数列的数据线22进行充电。例如,第一行中的各个像素单元仅与奇数位的数据线22(data1、data3、data5等)连接,因此第一行中的各个像素单元仅通过奇数列的数据线22进行充电,而且其余奇数行的像素单元也是仅通过奇数列的数据线22进行充电;第二行中的各个像素单元仅与偶数位的数据线22(data2、data4、data6等)连接,因此第二行中的各个像素单元仅通过偶数列的数据线22进行充电,而且其余偶数行的像素单元也是仅通过偶数列的数据线22进行充电。这样,每条数据线22上施加的数据电压(vdata)的极性在同一帧画面可以维持不变,例如在同一帧画面中,通过data1施加负极性的数据电压(vdata-),通过data2施加正极性的数据电压(vdata+),从而能够以数据线列驱动的方式来实现行反转显示,可以节省功耗。

在一帧画面中,当所有扫描线21先后依次打开对各行像素单元充电时,由于每个第一公共电极条24a均通过一个第一控制开关25a与第一电压线201连接,每个第一公共电极条24a在其对应覆盖的一行像素单元的充电时间段将被充入第一公共电压;由于每个第二公共电极条24b均通过一个第二控制开关25b与第二电压线202连接,每个第二公共电极条24b在其对应覆盖的一行像素单元的充电时间段将被充入第二公共电压。

例如,当扫描线gate0、gate1先后打开为第一行中的各个像素单元进行充电时,与扫描线gate1连接的第一控制开关25a也打开,由第一电压线201通过打开的第一控制开关25a为覆盖第一行像素单元的第一公共电极条24a进行充电并充入第一公共电压。在扫描线gate1关闭时,与扫描线gate1连接的第一控制开关25a也关闭,充入第一行的第一公共电极条24a中的第一公共电压处于电荷保持状态,直至下一帧画面扫描线gate1被再次打开为止。当扫描线gate1、gate2先后打开为第二行中的各个像素单元进行充电时,与扫描线gate2连接的第二控制开关25b也打开,由第二电压线202通过打开的第二控制开关25b为覆盖第二行像素单元的第二公共电极条24b进行充电并充入第二公共电压。在扫描线gate2关闭时,与扫描线gate2连接的第二控制开关25b也关闭,充入第二行的第二公共电极条24b中的第二公共电压处于电荷保持状态,直至下一帧画面扫描线gate2被再次打开为止。

本实施例中,液晶层40中的液晶分子为正性液晶分子,正性液晶分子具备响应快的优点。如图7,在初始状态(即液晶显示装置未施加任何电压的情形)下,液晶层40内的正性液晶分子呈现与基板20、30基本平行的平躺姿态,即正性液晶分子的长轴方向与基板20、30的表面基本平行。但在实际应用中,液晶层40内的正性液晶分子与基板20、30之间可以具有较小的初始预倾角,该初始预倾角的范围可为小于或等于10度,即:0°≦θ≦10°。

本实施例通过控制施加在彩膜基板30的上电极33和阵列基板20的公共电极条24上的电压信号,可以使该液晶显示装置在宽视角模式与窄视角模式之间实现切换。

宽视角模式:请参图5与图7,本实施例在宽视角模式下,向彩膜基板30的上电极33施加基准电压,通过第一电压线201和第一控制开关25a向阵列基板20上的每个第一公共电极条24a施加相对该基准电压具有较小幅值的第一公共电压,通过第二电压线202和第二控制开关25b向阵列基板20上的每个第二公共电极条24b施加相对该基准电压具有较小幅值的第二公共电压,使所有公共电极条24与上电极33之间的电压差小于第一预设值(如小于1v)。此时,由于所有公共电极条24与上电极33之间的电压差较小,液晶层40中液晶分子的倾斜角度几乎不发生变化,仍保持为平躺姿态,因此该液晶显示装置实现正常的宽视角显示。

具体地,在宽视角模式下,上电极33施加的基准电压可以为恒定的0v,第一电压线201和第二电压线202上施加的电压也可以为恒定的0v,这样每个第一公共电极条24a上施加的第一公共电压和每个第二公共电极条24b上施加的第二公共电压均与该基准电压相同,即均为0v,使得各个公共电极条24与上电极33之间的电压差为零,可以实现较好的宽视角效果。但是,本实施例不限于此,在宽视角模式下,第一电压线201和第二电压线202上施加的电压可以为不是0v的直流电压或交流电压,只要使得每个第一公共电极条24a与上电极33之间的电压差以及每个第二公共电极条24b与上电极33之间的电压差小于第一预设值即可。

窄视角模式:请参图5与图8,本实施例在窄视角模式下,向彩膜基板30的上电极33施加基准电压,通过第一电压线201和第一控制开关25a向阵列基板20上的每个第一公共电极条24a施加相对该基准电压具有较大幅值的第一公共电压,通过第二电压线202和第二控制开关25b向阵列基板20上的每个第二公共电极条24b施加相对该基准电压具有较大幅值的第二公共电压,使所有公共电极条24与上电极33之间的电压差大于第二预设值(如大于2v),其中,所述第二预设值大于或等于上述第一预设值。此时,由于所有公共电极条24与上电极33之间的电压差较大,在液晶盒中于阵列基板20与彩膜基板30之间会产生较强的垂直电场e(如图8中箭头所示),由于正性液晶分子在电场作用下将沿着平行于电场线的方向旋转,因此正性液晶分子在该垂直电场e作用下将发生偏转,使液晶分子与基板20、30之间的倾斜角度增大而翘起,液晶分子从平躺姿态变换为倾斜姿态,使液晶显示装置出现大角度观察漏光,在斜视方向对比度降低且视角变窄,该液晶显示装置最终实现窄视角显示。

请结合图5与图9,具体地,在窄视角模式下,上电极33施加的基准电压可以为恒定的0v,第一电压线201上施加第一交流控制电压v1,第二电压线202上施加第二交流控制电压v2。在图9中,gate(2n-1)代表奇数位的扫描线21,gate(2n)代表偶数位的扫描线21,v1代表施加在第一电压线201上的第一交流控制电压,v2代表施加在第二电压线202上的第二交流控制电压,vcom1_(2n-1)代表充入每个第一公共电极条24a上的第一公共电压波形,vcom2_(2n)代表充入每个第二公共电极条24b上的第二公共电压波形。

如图9所示,本实施例中,该第一交流控制电压v1和该第二交流控制电压v2呈反相互补关系,其中低电位为vcom-,高电位为vcom+。当该多条扫描线21分别施加扫描信号时,通过该多个第一控制开关25a分别向该多个第一公共电极条24a输出第一公共电压,通过该多个第二控制开关25b分别向该多个第二公共电极条24b输出第二公共电压,且该第一公共电压和该第二公共电压的极性相反。例如,在第n帧画面,每个第一公共电极条24a被充入的第一公共电压为vcom-,每个第二公共电极条24b被充入的第一公共电压为vcom+,两者极性相反。

而且,该第一交流控制电压v1和该第二交流控制电压v2的极性在vcom-与vcom+之间每一帧画面反转一次。因此在第n+1帧画面,每个第一公共电极条24a被充入的第一公共电压变换为vcom+,每个第二公共电极条24b被充入的第一公共电压变换为vcom-,两者极性也相反。第n+2帧画面再重复第n帧画面的过程,如此循环。

具体地,在窄视角模式下,施加在每个第一公共电极条24a上的第一公共电压和施加在每个第二公共电极条24b上的第二公共电压的幅值可以选择大于3v(即|vcom-|≥3v,|vcom+|≥3v),例如,vcom-等于-3.6v,vcom+等于+3.6v,这样使得各个公共电极条24与上电极33之间的电压差大于3v,可以实现较好的窄视角效果。

如图5与图9所示,该液晶显示装置在显示时采取行反转(rowinversion),且每个第一公共电极条24a所覆盖的一行像素单元被施加的数据电压的极性与第一公共电极条24a上被充入的第一公共电压的极性相同,每个第二公共电极条24b所覆盖的一行像素单元被充电的数据电压的极性与第二公共电极条24b上被充入的第二公共电压的极性相同。具体地,在第n帧画面,每个第一公共电极条24a充入负极性的第一公共电压即vcom-时,通过数据线22也给位于奇数行的各个像素单元施加负极性的数据电压,每个第二公共电极条24b充入正极性的第二公共电压即vcom+时,通过数据线22也给位于偶数行的各个像素单元施加正极性的数据电压;在第n+1帧画面,每个第一公共电极条24a充入正极性的第一公共电压即vcom+时,通过数据线22也给位于奇数行的各个像素单元施加正极性的数据电压,每个第二公共电极条24b充入负极性的第二公共电压即vcom-时,通过数据线22也给位于偶数行的各个像素单元施加负极性的数据电压。第n+2帧画面再重复第n帧画面的过程,如此循环。

如图10所示,本实施例由沿着行方向排列的各个公共电极条24搭配使用行反转进行显示,每个公共电极条24上施加的公共电压的极性与该公共电极条24对应覆盖的一行像素单元施加的数据电压的极性相同,这样使得上下两行中,正负不同极性的相邻两个像素单元内的像素电极23与公共电极条24之间的电压差相同,从而改善相邻两个像素单元亮度不一致的问题。如图11所示,正负不同极性的相邻两个像素单元的显示亮度比较均匀。

如图7和图8所示,该液晶显示装置还包括驱动电路60,由驱动电路60分别向彩膜基板30的上电极33和阵列基板20的各个公共电极条24施加所需的电压信号。为了给彩膜基板30的上电极33施加电压信号,可以在显示面板50的周边非显示区,通过导电胶70将阵列基板20导通至彩膜基板30,由驱动电路60提供电压信号至阵列基板20,再由阵列基板20通过导电胶70将电压信号分别施加给彩膜基板30的上电极33。

如图12a和图12b所示,该液晶显示装置进一步还设有视角切换按键80,用于切换该液晶显示装置的不同视角模式。视角切换按键80可以为机械按键(如图12a),也可以为虚拟按键(如图12b,通过软件控制或者应用程序来设定)。当用户需要切换宽窄视角时,可通过操作该视角切换按键80向液晶显示装置发出视角切换请求,最终由驱动电路60控制施加在彩膜基板30的上电极33和阵列基板20的各个公共电极条24上的电压信号,实现宽窄视角的切换,使用户可以根据的不同防窥需求,自由选择切换宽窄视角,因此本发明实施例的液晶显示装置具有较强的操作灵活性和方便性,提供集娱乐视频与隐私保密于一体的多功能液晶显示装置。

本实施例中,通过将操控宽窄视角切换的电压从彩膜基板侧的视角控制电极转到阵列基板侧的公共电极条24来实现,阵列基板20上的公共电极分割为多个相互独立的公共电极条24,每个公共电极条24通过一个控制开关25a、25b与一条扫描线21对应连接,通过控制开关25a、25b控制公共电极条24打开与否,当每一行扫描线21打开时,与该扫描线21相连的控制开关25a、25b也同时打开,每一行像素单元和覆盖该行像素单元的公共电极条24被充电,实现了公共电极条24在像素扫描时被独立地赋予电压信号,每一行已经充电好的公共电极条24与待充电的公共电极条24之间互不影响,每一行公共电极条24被赋予的电压信号不受相邻行公共电极条24充电的影响,从而改善由于耦合效应引起的显示面板内显示不均和闪烁的问题,提高显示画质。

本实施例中,各个第一公共电极条24a上充入的第一公共电压的极性与各个第二公共电极条24b上充入的第二公共电压的极性相反,而且每个公共电极条24施加的公共电压的极性与该公共电极条24覆盖的一行像素单元施加的数据电压(vdata)的极性相同,这样在搭配使用行反转进行显示时,可以使正负不同极性的相邻两个像素单元内的像素电极23与公共电极条24之间的电压差相同,从而改善相邻两个像素单元亮度不一致的问题。

[第二实施例]

请参图13,本实施例提供的液晶显示装置与上述第一实施例的区别在于,在本实施例中,该多个第一公共电极条24a和该多个第二公共电极条24b在数据线22方向上相互间隔设置的方式为:在数据线22方向上,每两个第一公共电极条24a与每两个第二公共电极条24b相互交替设置,即第1、2行的像素单元均由第一公共电极条24a覆盖,第3、4行的像素单元均由第二公共电极条24b覆盖,依此类推,后续每四行重复上述排列。

本实施例的其他结构可以参见上述第一实施例,在此不再赘述。

[第三实施例]

请参图14,本实施例提供的液晶显示装置与上述第一实施例的区别在于,在本实施例中,每一行中的各个像素单元均连接至同一条扫描线21上并由该同一条扫描线21控制,每一行的公共电极条24通过对应的控制开关25与控制该行像素单元的扫描线21连接。例如,第一行中的各个像素单元均连接至位于该行像素单元上侧的扫描线gate0上,位于第一行的公共电极条24a通过控制开关25a与控制该行像素单元的扫描线gate0连接;第二行中的各个像素单元均连接至位于该行像素单元上侧的扫描线gate1上,位于第二行的公共电极条24b通过控制开关25b与控制该行像素单元的扫描线gate1连接;其余各行像素单元的连接方式类似。

本实施例的其他结构可以参见上述第一实施例,在此不再赘述。

[第四实施例]

请参图15,本实施例提供的液晶显示装置与上述第一实施例的区别在于,在本实施例中,第一电压线201和该多个第一控制开关25a设置在显示面板50的其中一侧,第二电压线202和该多个第二控制开关25b设置在显示面板50的相对另一侧,例如第一电压线201和该多个第一控制开关25a设置在显示面板50的左侧,第二电压线202和该多个第二控制开关25b设置在显示面板50的右侧。将电压线和控制开关这样分开设置,可以使显示面板50的两侧边框设计更合理。

本实施例的其他结构可以参见上述第一实施例,在此不再赘述。

[第五实施例]

请参图16,本实施例提供的液晶显示装置与上述第一实施例的区别在于,位于第n行的公共电极条24通过对应的控制开关25与第n-x条扫描线21连接,其中n为大于或等于1的整数,n>x,x取值可以为1,2,3。在本实施例中,以x取值为1进行举例说明,即每个控制开关25的控制端与前一级的扫描线也就是gn-1相连(最前面一行的控制开关25可以用stv信号控制)。这样,在扫描线gn-1为高电平的时候,与扫描线gn-1连接的控制开关25打开,第n行的公共电极条24被充入公共电压,扫描线gn-1为低电平的时候,与扫描线gn-1连接的控制开关25关闭,第n行的公共电极条24被充入的公共电压维持不变。在第n行的各个像素单元充电之前,采用第gn-1条扫描线来控制使第n行的公共电极条24提前充入公共电压,可以避免在第n行像素单元充电之后,再对第n行的公共电极条24充入公共电压时造成对第n行像素单元的充电电压产生耦合影响。

也就是说,本发明可以选择在第n行的像素单元充电时,同步完成对第n行的公共电极条24充入公共电压(如图5、图13-15所示),或者在第n行的像素单元充电之前,提前完成对第n行的公共电极条24充入公共电压(如图16所示),这样可以避免在第n行的像素单元充电之后,再对第n行的公共电极条24充入公共电压时对第n行像素单元的充电电压产生耦合影响。

本实施例的其他结构可以参见上述第一实施例,在此不再赘述。

[第六实施例]

请参图17,本实施例提供的液晶显示装置与上述第一实施例的区别在于,在本实施例中,第一公共电极条24a对应覆盖一行中位于偶数位的像素单元,第二公共电极条24b对应覆盖一行中位于奇数位的像素单元;或者,第一公共电极条24a对应覆盖一行中位于奇数位的像素单元,第二公共电极条24b对应覆盖一行中位于偶数位的像素单元。即,由一个第一公共电极条24a和一个第二公共电极条24b共同覆盖一整行的各个像素单元。例如,针对第一行像素单元,第一公共电极条24a对应覆盖第一行中位于偶数位的像素单元,第二公共电极条24b对应覆盖第一行中位于奇数位的像素单元;针对第二行像素单元,第一公共电极条24a对应覆盖第二行中位于奇数位的像素单元,第二公共电极条24b对应覆盖第二行中位于偶数位的像素单元;依此类推,后续每两行重复上述排列。

具体地,请参图18,每个第一公共电极条24a和每个第二公共电极条24b均由相互间隔的多个电极块240串联组成,每个第一公共电极条24a或每个第二公共电极条24b的相邻两个电极块240之间间隔一个像素单元的宽度,每个电极块240对应覆盖一个像素单元。

本实施例中,利用第一公共电极条24a和第二公共电极条24b充入极性相反的公共电压,可以实现像素单元的点反转驱动,从而更好地提升了显示画质。

本实施例的其他结构可以参见上述第一实施例,在此不再赘述。

[第七实施例]

请参图19与图20,本实施例提供的液晶显示装置与上述第一实施例的区别在于,本实施例中的液晶层40采用负性液晶分子。随着技术进步,负性液晶的性能得到显著提高,应用也越发广泛。本实施例中,如图19所示,在初始状态(即液晶显示装置未施加任何电压的情形)下,液晶层40内的负性液晶分子相对于基板20、30具有较大的初始预倾角,即负性液晶分子在初始状态相对于基板20、30呈倾斜姿态。

窄视角模式:请参图19,本实施例在窄视角模式下,向彩膜基板30的上电极33施加基准电压,通过第一电压线201和第一控制开关25a向阵列基板20上的每个第一公共电极条24a施加相对该基准电压具有较小幅值的第一公共电压,通过第二电压线202和第二控制开关25b向阵列基板20上的每个第二公共电极条24b施加相对该基准电压具有较小幅值的第二公共电压,使所有公共电极条24与上电极33之间的电压差小于第一预设值(如小于1v)。此时,由于所有公共电极条24与上电极33之间的电压差较小,液晶层40中液晶分子的倾斜角度几乎不发生变化,仍保持为倾斜姿态,使液晶显示装置出现大角度观察漏光,在斜视方向对比度降低且视角变窄,此时该液晶显示装置实现窄视角显示。

具体地,在窄视角模式下,上电极33施加的基准电压可以为恒定的0v,每个第一公共电极条24a上施加的第一公共电压和每个第二公共电极条24b上施加的第二公共电压可以均与该基准电压相同,即均为0v,这样各个公共电极条24与上电极33之间的电压差为零,可以实现较好的窄视角效果。

宽视角模式:请参图20,本实施例在宽视角模式下,向彩膜基板30的上电极33施加基准电压,通过第一电压线201和第一控制开关25a向阵列基板20上的每个第一公共电极条24a施加相对该基准电压具有较大幅值的第一公共电压,通过第二电压线202和第二控制开关25b向阵列基板20上的每个第二公共电极条24b施加相对该基准电压具有较大幅值的第二公共电压,使所有公共电极条24与上电极33之间的电压差大于第二预设值(如大于2v),其中,所述第二预设值大于或等于上述第一预设值。此时,由于所有公共电极条24与上电极33之间的电压差较大,在液晶盒中于阵列基板20与彩膜基板30之间会产生较强的垂直电场e(如图20中箭头所示),由于负性液晶分子在电场作用下将沿着垂直于电场线的方向偏转,因此负性液晶分子在该垂直电场e作用下发生偏转,使液晶分子与基板20、30之间的倾斜角度减小,该液晶显示装置出现大角度漏光现象会相应减少,在斜视方向对比度提高且视角增大,该液晶显示装置最终实现宽视角显示。

具体地,在宽视角模式下,上电极33施加的基准电压可以为恒定的0v,第一电压线201上可以施加上述第一交流控制电压v1,第二电压线202上可以施加上述第二交流控制电压v2,而施加在每个第一公共电极条24a上的第一公共电压和施加在每个第二公共电极条24b上的第二公共电压的幅值可以选择大于3v(即|vcom-|≥3v,|vcom+|≥3v),例如,vcom-等于-3.6v,vcom+等于+3.6v,这样使得各个公共电极条24与上电极33之间的电压差大于3v,可以实现较好的宽视角效果。

本实施例的其他结构可以参见上述第一实施例,在此不再赘述。

以上所述,仅是本发明的阵列基板、液晶显示装置及驱动方法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非对本发明作任何形式上的限制,虽然本发明已以较佳实施例揭露如上,然而并非用以限定本发明,任何熟悉本专业的技术人员,在不脱离本发明技术方案范围内,当可利用上述揭示的技术内容作出些许更动或修饰为等同变化的等效实施例,但凡是未脱离本发明技术方案内容,依据本发明的技术实质对以上实施例所作的任何简单修改、等同变化与修饰,均仍属于本发明技术方案的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