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于光缆尾纤的线号管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3172434阅读:338来源:国知局
用于光缆尾纤的线号管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用于光缆尾纤的线号管。



背景技术:

线号管,简称套管,是用于电缆配线标识的套管,材质一般为PVC(聚氯乙烯)。线号管上印有标识的字体,并且线号管内壁设有内齿,可以牢固的套在线缆上,可适用于0.5到6.0平方毫米的电缆配线上。常用的是白色PVC内齿圆套管,规格与电缆规格相匹配。

随着智能变电站在电网中的大规模推广和应用,信号传输逐渐采用光纤通信,电缆用量大幅度减少,光缆用量增加。光缆尾纤(optical fiber pigtail)是指用于连接光纤和光纤耦合器的类似一半跳线的接头,它包括一个跳线接头和一段光纤。目前智能变电站的光缆尾纤标识多采用标签打印的方式,标签主要采用不干胶标签,背面涂有粘合剂,将打印有标识的标签的一端粘于光缆尾纤上。而在变电站这种恶劣的环境中,不干胶标签的使用周期不长,容易脱落,给运行维护带来了不便。并且当屏柜内光纤数量较多是,标签标识的美观度也不高。如果采用现有电缆的PVC线号管对光缆尾纤进行标识,目前的线号管是适用于直径固定均匀的电缆的,而光纤连接器的外形不规则,并且一个光纤连接器的轴向前后直径差异也很大,无法满足智能变电站现场光缆尾纤的标识。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用于光缆尾纤的线号管,在不改变现有线号机的前提下,使线号管适用于智能变电站的光缆标识,提高光缆标识的便利性、稳固性和美观性。

本实用新型的用于光缆尾纤的线号管,具有PVC结构的管状主体,所述的管状主体具有轴向延伸的开口,管状主体中与开口对应的两相对侧面为固定或可重复对接结构。将线号管设为可轴向分开和闭合的结构,便可以方便的适应不同直径的光缆尾纤,以及前后直径不同的光缆尾纤。并且能够保持光缆尾纤标识的整洁规范。在管状主体的内侧还可以设有内齿,以使线号管更牢固的设于光缆尾纤上。

一种可选的结构为,所述的两相对侧面为相互粘接的固定结构。粘接结构可以采用不干胶涂层形式,其工艺简单,固定可靠,但在使用过程中不太适合反复粘合。除不干胶涂层形式外,还可以采用魔术贴等其他粘接结构。

优选的,所述的两相对侧面具有搭接面,并通过所述的搭接面粘接固定。通过搭接面粘接,不但可以增加粘接面积,有利于更稳固的固定,同时还可以一个线号管在轴向上适应不同的直径,并实现开口的良好闭合。

除此之外,所述的两相对侧面还可以为通过具有相配合的卡齿和卡孔的卡扣单元形成的可重复对接结构。卡扣单元的工艺比粘接结构要复杂,但是耐用性更强,具有更长的使用周期,并且可以反复使用,提高了线号管的复用性。

优选的,所述的卡齿为纺锤形,这样能够更稳固的固定在卡孔中。

用于上述本实用新型的线号管的光缆尾纤的标识方法,是将所述的线号管的管状主体沿轴向断开形成所述的开口,并在管状主体的断开处设有使所述开口可闭合的固定结构或可重复对接结构,在管状主体上设有光缆尾纤的标识。

可选的,所述开口通过粘接闭合,例如在开口出设有不干胶涂层等。

进一步的,在管状主体的断开处设有搭接面,所述开口通过搭接面粘接闭合,以提高粘接稳固性。

可选的,还可以是在管状主体的断开处设有卡扣单元,开口通过卡扣单元中的相配合的卡齿和卡孔进行可重复对接。

进一步的,所述的卡齿为纺锤形。

本实用新型的用于光缆尾纤的线号管,能够在不改变现有线号机的结构和使用方式的前提下,使线号管能够适用于对智能变电站的光缆标识,并且有效提高了光缆标识的便利性和稳固性,同时也保证了光缆尾纤的美观性。

以下结合实施例的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的上述内容再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但不应将此理解为本实用新型上述主题的范围仅限于以下的实例。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上述技术思想情况下,根据本领域普通技术知识和惯用手段做出的各种替换或变更,均应包括在本实用新型的范围内。

附图说明

图1为实施例1的本实用新型用于光缆尾纤的线号管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的端面示意图。

图3为实施例2的本实用新型用于光缆尾纤的线号管的端面示意图。

图4为图3展开后的平面视图。

图5为图4的A向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例1:

如图1所示本实用新型用于光缆尾纤的线号管,具有PVC结构的管状主体,在管状主体1上设有光缆尾纤的标识,管状主体的内侧设有内齿,以使线号管更牢固的设于光缆尾纤上。管状主体具有轴向延伸的开口1,并且管状主体中与开口1对应的两相对侧面设有可相互搭界的搭接面11,搭接面11的周向长度越3毫米,在搭接面11上设有不干胶图层,使所述开口1可相互粘接闭合。

实施例2:

如图2至图5所示,在实施例1的基础上,所述的开口1的两相对侧面为通过具有相配合的卡齿122和卡孔121的卡扣单元12形成的可重复对接结构,并且卡齿122为纺锤形。沿开口的两相对侧面轴向依次设置多个对应的卡齿122和卡孔121,以使开口1能够更牢固的闭合。其中卡齿122的高度约为1.2毫米,最大直径约1毫米,卡孔121的孔径约1毫米。各相邻的卡齿122,以及各相邻的卡孔121分别以间隔2毫米的间距沿所述两相对侧面的轴向设置。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