焦距为16mm的光学镜头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4473630阅读:279来源:国知局

本实用新型属于一种光路,尤其是涉及一种焦距为16mm的光学镜头。



背景技术:

随着科技的发展,人们对各种产品的要求逐渐多样化。在各项检测设备中以及相机中均有用到不同像素要求的光路,但是检测设备中的光路与相机中的光路大多不能通用,增加了光学镜片的生产难度。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焦距为16mm的光学镜头,能够解决上述问题中的至少一个。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方面,提供了一种焦距为16mm的光学镜头,包括从左到右依次排列,且中心线在同一直线上的发散组、聚光组和像面,发散组与聚光组的距离为11.91mm。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通过反散组,可以使得外界的光线经过发散组后进行相应的发散,然后再作用在聚光组上,经过聚光组的聚光作用将光线汇聚到像面上,各个角度的光线汇聚到像面不同的位置;同时,焦距为16mm,可以将该焦距为16mm的光学镜头运用到检测设备或拍照用相机上,满足光线使用要求,提高适用性。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发散组包括从左到右依次排列的第一镜片、第二镜片、第三镜片、第四镜片、第五镜片和第六镜片,第一镜片、第二镜片、第三镜片、第四镜片、第五镜片和第六镜片的中心厚度分别为5.56mm、1.5mm、1.44mm、5.3mm、7.52mm和6.03mm,第一镜片、第二镜片、第三镜片、第四镜片、第五镜片和第六镜片相邻镜片的中心线上的距离依次为0.3mm、7.52mm、5.4mm、1.55mm和0.2mm,第一镜片、第二镜片和第三镜片的左侧镜面均向左侧凸起,半径分别为45.4mm、29.18mm和173.39mm,第一镜片、第二镜片和第三镜片的右侧镜面均向左侧凸起,半径分别为123.19mm、13.63mm和14.96mm,第四镜片的左右两侧镜面均向右凸起,半径分别为33.94mm和27.22mm,第五镜片的左右两侧镜面均向右凸起,半径分别为21.48mm和43.8mm,第六镜片为凸透镜,左右两侧镜面的半径均为36.87mm。由此,经过各镜片的发散作用,使得经过发散组的光线较入射光线更为分散,提高光线的作用范围。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聚光组包括从左到右依次排列的第七镜片、第八镜片、第九镜片和第十镜片,第七镜片、第八镜片、第九镜片和第十镜片的中心厚度依次为4.6mm、8.02mm、5.91mm和3.97mm,第七镜片、第八镜片、第九镜片和第十镜片相邻镜片的中心线上的距离依次为1.26mm、0.7mm和0.2mm,第七镜片的左右两侧镜面均向左侧凸起,半径分别为15.64mm和15.09mm,第八镜片为凸透镜,左右两侧镜面的半径分别为33.9mm和29.81mm,第九镜片的左右两侧镜面均向右凸起,镜面半径分别为16.15mm和18.95mm,第十镜片为凸透镜,左右两侧镜面半径为44.12mm和70.1mm。由此,经过聚光组后的光线,可以将各角度的光线汇聚到像面的不同位置,满足使用光线、像素要求。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焦距为16mm的光学镜头,其像素为1000万。由此,可以满足相应的像素要求。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焦距为16mm的光学镜头的光路原理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

参照图1:焦距为16mm的光学镜头,包括从左到右依次排列,且中心线在同一直线上的发散组1、聚光组2和像面3,发散组1与聚光组2的距离为11.91mm,可调焦距为16mm,满足不同距离物品的检测或拍摄。如图1所示,图中虚线上箭头方向为光线传递方向示意图。

发散组1包括从左到右依次排列的第一镜片11、第二镜片12、第三镜片13、第四镜片14、第五镜片15和第六镜片16,第一镜片11、第二镜片12、第三镜片13、第四镜片14、第五镜片15和第六镜片16的中心厚度分别为5.56mm、1.5mm、1.44mm、5.3mm、7.52mm和6.03mm,第一镜片11、第二镜片12、第三镜片13、第四镜片14、第五镜片15和第六镜片16相邻镜片的中心线上的距离依次为0.3mm、7.52mm、5.4mm、1.55mm和0.2mm,第一镜片11、第二镜片12和第三镜片13的左侧镜面均向左侧凸起,半径分别为45.4mm、29.18mm和173.39mm,第一镜片11、第二镜片12和第三镜片13的右侧镜面均向左侧凸起,半径分别为123.19mm、13.63mm和14.96mm,第四镜片14的左右两侧镜面均向右凸起,半径分别为33.94mm和27.22mm,第五镜片15的左右两侧镜面均向右凸起,半径分别为21.48mm和43.8mm,第六镜片16为凸透镜,左右两侧镜面的半径均为36.87mm。

由此,光线经过第一镜片11后,第二镜片12、第三镜片13、第四镜片14和第五镜片15对光线进行进一步的发散,最后经过第六镜片16进行较小程度的聚光,使得最终经过第六镜片16的光线较经过第一镜片11的光线发散,而后作用在聚光组2上。

聚光组2包括从左到右依次排列的第七镜片21、第八镜片22、第九镜片23和第十镜片24,第七镜片21、第八镜片22、第九镜片23和第十镜片24的中心厚度依次为4.6mm、8.02mm、5.91mm和3.97mm,第七镜片21、第八镜片22、第九镜片23和第十镜片24相邻镜片的中心线上的距离依次为1.26mm、0.7mm和0.2mm,第七镜片21的左右两侧镜面均向左侧凸起,半径分别为15.64mm和15.09mm,第八镜片22为凸透镜,左右两侧镜面的半径分别为33.9mm和29.81mm,第九镜片23的左右两侧镜面均向右凸起,镜面半径分别为16.15mm和18.95mm,第十镜片24为凸透镜,左右两侧镜面半径为44.12mm和70.1mm。

由此,经由发散组1后的光线作用在第七镜片21上实现聚光,然后第八镜片22对光线进行进一步的汇聚;而后经过第九镜片23进行发散,最后经第十镜片24进行汇聚,作用在像面3上。

焦距为16mm的光学镜头,其像素为1000万,该光路结构可以运用在检测仪或相机上,增加适用范围。

以上所述的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应当指出,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创造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都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