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显示模组及显示设备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4920864发布日期:2018-07-11 03:47阅读:175来源:国知局

本实用新型涉及显示设备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显示模组及显示设备。



背景技术:

显示设备是一种可以输出图像或感触信息的设备,包括电视机、显示器及广告机等。显示模组作为显示设备的主要组成部分,一般包括背光模组、主板、电源板和显示面板,其中背光模组包含模组背板、反射片、导光板、膜片、LED灯条、中框和前框等,背光模组根据入光面的设置可以分为侧入式背光模组和直下式背光模组。

如图1所示,在传统的侧入式显示模组中,背光模组与主板、电源板是分开独立的个体,而背光模组中LED灯条侧贴附在散热铝条16'上,散热铝条16'通过螺钉锁附在背板11',反射片13'、导光板12'和光学膜片14'依次直接平放在背板11'上,LED灯条发出线性光源,线性光源经过导光板12'的内部全反射及网点设计形成面光源,最后通过中框3'固定显示面板4'形成传统的侧入式显示模组。

现有的侧入式显示模组中,背光模组以及主板和电源板2'之间是各自独立,通过线材进行连接,LED灯15'条是通过导热胶贴附在铝条上进行散热,涉及物料较多,不便装配。生产时,由于主板和电源板2'均是最后进行装配,因此,在装配过程中,对背光模组进行上电检测需要提前准备相应工装板,影响生产效率。由于主板和电源2'是通过背板11'凸设的凸包锁附在模组背板11'上,加大了侧入式显示模组整体厚度,不利于实现显示设备的轻薄化。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一个目的在于提出一种显示模组,该显示模组的零件较少,简化了生产组装步骤,且减少了显示模组内部的走线,提高了产品的可靠性,有利于减小显示模组的厚度。

为达此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一种显示模组,包括:

背光模组,包括背板以及设置在所述背板正面上的导光板,所述导光板的侧面为入光面;

电路板,设置于所述背板的背面,所述电路板设置有主板区、电源板区及灯条区,所述主板区用于液晶驱动电路布线及焊接,所述电源板区用于电源供电电路布线及焊接,所述灯条区设置有LED灯,所述LED灯的侧面为发光面;

所述LED灯凸出所述背板的正面,使所述LED灯的发光面与所述导光板的入光面相对。

其中,所述电路板整体呈T型,所述灯条区为长条形并沿所述导光板的入光面的长度方向设置,所述主板区和所述电源板区均与所述灯条区连接。

其中,所述灯条区的长度与所述导光板的入光面的长度相适配,所述灯条区沿长度方向设置有多个所述LED灯。

其中,所述背板在所述LED灯对应位置设置有通孔,所述LED灯穿过所述通孔。

其中,所述背板设置有多个所述通孔,一个所述通孔对应一个所述LED灯。

其中,所述通孔为沿所述导光板的入光面的长度方向设置的长条孔,所述长条孔对应多个所述LED灯。

其中,所述电路板与所述背板通过螺纹连接固定。

其中,所述背光模组还包括:

反射片,设置于所述背板与所述导光板之间;

光学膜片,设置于所述导光板的正面。

其中,所述背板边缘向上弯折形成弯折边,所述弯折边围成所述LED灯、所述导光板的容置空间。

其中,所述背光模组还包括:

中框,所述中框包括环绕所述光学膜片的边缘设置的第一连接壁以及与所述第一连接壁垂直的第二连接壁,所述第一连接壁与所述光学膜片的正面抵接,第二连接壁与所述弯折边连接;

显示面板,其边缘与所述第一连接壁的正面连接。

本实用新型的另一个目的在于提出一种显示设备,该显示设备简化了生产组装步骤,且减少了内部的走线,有利于减小显示设备的厚度。

为达此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一种显示设备,包括上述的显示模组。

有益效果: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显示模组及显示设备。显示模组包括背光模组及电路板,所述背光模组包括背板以及设置在所述背板正面上的导光板,所述导光板的侧面为入光面;电路板设置于所述背板的背面,所述电路板包括一体成型的主板区、电源板区及灯条区,所述主板区用于液晶驱动电路布线及焊接,所述电源板区用于电源供电电路布线及焊接,所述灯条区设置有LED灯,所述LED灯的侧面为发光面;所述LED灯凸出所述背板的正面,使所述LED灯的发光面与所述导光板的入光面相对。该显示模组中,电路板集成了主板、电源板及灯条,减少了显示模组内的零件个数,简化了生产组装步骤,有利于提高生产效率,且有利于减小显示模组的厚度;液晶驱动电路、电源供电电路以及LED灯通过电路板内部走线,简化了显示模组内部的排线,使得显示模组更加简洁,提高了显示模组的可靠性。

附图说明

图1是现有技术中的显示模组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显示模组的剖视图;

图3是图2中B处的局部放大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提供的背板与电路板的装配图一;

图5是图3中A处的局部放大图;

图6是本实用新型提供的背板与电路板的装配图二;

图7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电路板的正面的结构示意图;

图8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电路板的背面的结构示意图。

其中:

1、背光模组;11、背板;111、通孔;112、弯折边;12、导光板;13、反射片;14、光学膜片;15、LED灯;

2、电路板;21、主板区;22、电源板区;23、灯条区;

3、中框;31、第一连接壁;32、第二连接壁;

4、显示面板;

11'、背板;12'、导光板;13'、反射片;14'、光学膜片;15'、LED灯;16'、散热铝条;2'、主板和电源板;3'、中框;4'、显示面板。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实用新型解决的技术问题、采用的技术方案和达到的技术效果更加清楚,下面结合附图并通过具体实施方式来进一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

本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显示设备,可以为电视、广告机等。显示设备包括显示模组,如图3-图8所示,显示模组包括侧入式的背光模组1、电路板2、中框3和显示面板4。

如图2所示,背光模组1包括背板11以及依次设置在背板11正面上的反射片13、导光板12和光学膜片14,导光板12的侧面为入光面,导光板12的正面为出光面;电路板2设置在背板11的背面,电路板2设置有主板区21、电源板区22及灯条区23,主板区21用于液晶驱动电路布线及焊接,其中液晶驱动电路可以为控制芯片,电源板区22用于电源供电电路布线及焊接,其中,电源供电电路可以为驱动芯片,灯条区23设置有LED灯15,LED灯15的侧面为发光面;LED灯凸出背板的正面,使LED灯15的发光面与导光板12的入光面相对。LED灯发出的线性光源经导光板12的内部全反射以及导光板12正面设置的网点形成面光源,并通过光学膜片14的扩散形成均匀的面光源,并在显示面板4上显示。为了提高光线的利用率,提高显示模组的光线亮度,导光板12的背面设置有反射片13,由导光板12的背面射出的光线可以在反射片13的反射作用下进入导光板12内,并通过导光板12的出光面传出。

本实施例中,电路板2集成了现有技术中显示模组的主板、电源板及灯条,减少了显示模组内部的零件个数,不仅简化了显示模组的生产组装步骤,从而提高了显示模组的生产效率,还减小了显示模组的厚度,有利于实现显示设备的轻薄化。

此外,液晶驱动电路、电源供电电路及LED灯15均通过电路板2内部走线,可以简化显示模组内部的排线,使得显示模组内部结构更加简洁,提高了显示模组的可靠性。

如图4-图6所示,电路板2可以通过螺纹连接固定在背板11的背面,固定方式简单、可靠,便于安装及拆卸。电路板2可以整体呈T型,灯条区23为长条形并沿导光板12的入光面的长度方向设置,主板区21和电源板区22均与灯条区23连接。

为提高显示模组的光线亮度,灯条区23的长度可以与导光板12的入光面的长度相适配,灯条区23上可以沿长度方向均匀间隔设置有多个LED灯15,使得导光板12的入光面可以均匀地接收LED灯15的光照,从而提高导光板12的出光面光线的均匀度。本实施例中的显示模组可以应用于任何一款以侧入式灯条作为入光方式的电视机或显示器等显示设备中,以49寸的显示设备为例,对应的电路板2上的主板区21的长和宽可以分别为200mm和100mm,电源板区域的长和宽可以分别为200mm和100mm,灯条区23的长和宽可以分别为5400mm和20mm,该电路板2的尺寸可以满足线路的排布,并与49寸显示设备中的背板及导光板配合。

如图3所示,为了方便导光板12、反射片13及光学膜片14的定位及固定,背板11的边缘可以向上弯折形成弯折边112,弯折边112围成容置空间,反射片13、导光板12和光学膜片14依次放置在容置空间内,LED灯15沿一侧的弯折边112设置,可以使背光模组1的结构更加紧凑,各部件定位准确。

为了实现显示模组的模块化,显示模组还包括中框3,中框3包括环绕光学膜片14的边缘设置的第一连接壁31以及与第一连接壁31垂直的第二连接壁32,第一连接壁31与光学膜片14的正面抵接,第二连接壁32与弯折边112连接,第一连接壁31和背板11的正面之间夹持反射片13、导光板12和光学膜片14,显示面板4的边缘通过胶粘结与第一连接壁31的正面固定,从而使得显示模组形成一个模块,便于显示设备生产过程中移动和装配。

由于弯折边112的设置,为使LED灯15能够穿过背板11与导光板12的入光面相对设置,背板11在LED灯15对应的位置可以设置有通孔111,如图5所示,本实施例中,通孔111可以设置多个,且数量与LED灯15的数量相同,使得每一个LED灯15均可以通过对应的一个通孔111凸出背板11的正面,从而使LED灯15的出光面与导光板12的入光面相对。

在其他实施例中,背板11上的一个通孔111可以对应多个LED灯15,此时通孔111可以为长条孔,长条孔沿导光板12的入光面的长度方向设置,灯条区23上的多个LED灯15可以通过长条孔凸出背板11外,长条孔可以为一个,也可以为多个,均可以保证LED灯15的出光面与导光板12的入光面相对。

以上内容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依据本实用新型的思想,在具体实施方式及应用范围上均会有改变之处,本说明书内容不应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