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连接用构件、光连接器及附有光连接器的光纤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5738362发布日期:2018-10-23 21:52阅读:141来源:国知局
光连接用构件、光连接器及附有光连接器的光纤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总体地涉及一种光连接用构件、光连接器及附有连接器的光纤。

本申请要求2016年3月3日提交的日本专利申请No.2016-041022的优先权,并且该日本申请的全部内容通过引用并入本文。



背景技术:

光纤由于帮助以至少每秒1千兆位(即“Gbps”或“G”)的速率传输数据,故而用于各种类型的通信网络中。传统的1G网络及10G网络中,数据分别以1Gbps及10Gbps的速率传输,这些网络基于12芯数(“12ct”)光纤及/或利用12ct光纤基准的结构化布线系统(SCS,Structured Cabling System)。即,传统网络的包括缆线、带状缆线、干线缆线、连接器、转换器、转接器、插线等在内的网络硬件的基础单元为12ct光纤。在专利文献1及非专利文献1中记载有包含12ct基准的连接器的一例。

[引用文献列表]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美国专利申请公开No.2015/0162982

[非专利文献]

[非专利文献1]日本工业标准C 5982F13型多芯光纤连接器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的光连接用构件用于多根光纤的光连接,且所述光连接用构件包括:端面,其在进行所述光连接时与另一光连接用构件对向;以及保持部,其保持所述多根光纤;其中,所述保持部设置有多个保持孔,所述多个保持孔在所述端面开口,自所述端面沿与所述端面交叉的第一方向延伸并且保持所述多根光纤,所述端面包含沿着与所述第一方向交叉的第二方向依次排列的第一区域、第二区域及第三区域,所述多个保持孔的开口在所述第一区域及所述第三区域中沿所述第二方向排列成一行,且隔着所述第二区域相互相邻的开口之间的中心间隔比在所述第一区域及所述第三区域中相互相邻的开口之间的中心间隔大。

附图说明

图1示出传统的光纤网络中利用的传统的多光纤推接(MPO)连接器器件,通常表示为MPO。

图2A是示出若干实施例的用于帮助以10G的信号传输数据的并行光学件的示意图。

图2B是示出若干实施例的用于帮助以40G的信号传输数据的并行光学件的示意图。

图2C是示出若干实施例的用于帮助以100G或超过100G的信号传输数据的并行光学件的示意图。

图3是示出实施例的附有连接器的光纤的一例的立体图。

图4A是图3所示的插芯的俯视图。

图4B是图3所示的插芯的侧视图。

图5A是图3所示的插芯的立体图。

图5B是示出图3所示的插芯的端面的一例的示意图。

图6A是沿着图4B的VIa-VIa线截取的剖视图。

图6B是图6A的区域R的放大图。

图7A是变化例的插芯的俯视图。

图7B是变化例的插芯的侧视图。

图8是沿着图7B的VIII-VIII线截取的剖视图。

图9A是示出光纤的突出量的偏差为零的状态(理想状态)的示意图。

图9B是示出理想状态下的光纤的光连接的情况的示意图。

图10A是示出作为比较例的传统的12ct光纤的插芯的端面的示意图。

图10B是示出比较例的光纤的光连接的情况的示意图。

图11A是示出本实施例的插芯的端面的示意图。

图11B是示出本实施例的光纤的光连接的情况的示意图。

图12A是示出比较例的光纤的突出量的曲线图。

图12B是示出本实施例中的光纤的突出量的曲线图。

具体实施方式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问题]

对更高速(例如以40G、100G、400G等速率)的数据传输的要求不断提高,一部分是因为智能技术的到来,该技术利用光纤网络及/或其组件以访问(即发送/接收)来自网络载体/提供者、媒体业务、云端、数据应用、社交媒体应用等的数据。网络提供者利用数据中心来收容用于支持1G/10G/40G/100G网络的包括服务器、收发器、接收器、通信模块、转换器、连接器、板、插线、机架、路由器、开关、端口等在内的网络硬件或组件。传统的网络及网络数据中心利用基于传统12ct光纤的硬件作为光纤基准。

在如40G网络及100G网络等的更高速的网络中,通常,12根光纤中仅8根用于帮助数据传输。因此,传统的网络具有大量的未使用(例如浪费)的光纤。这是昂贵的,制造及维持的费用高。而且,必须使用价格高的转换器或转换模块,以将较低速(即1G、10G)的网络转换、升级及/或以其他方式按比例调整为更高速(即40G、100G等)的网络。

图1示出传统光纤网络中利用的传统的多光纤推接(MPO)连接器器件,通常表示为MPO。MPO连接器1M包含12ct基准。如上所述,于40G网络及100G网络中,12根光纤中仅8根(例如,4根TX及4根RX)可用于帮助数据传输。通常表示为FM的中央的4根光纤存在于MPO连接器1M的中央插芯位置,但未使用且可称为“暗区”。通常表示为FO的外侧光纤配置于MPO连接器1M的最外侧位置,且用于通信网络中的数据发送/接收。

于使用12ct SCS的传统规范的传统网络中,大约1/3的光纤未使用,因此,中央的4根光纤FM导致约33%的光纤浪费。尤其是对于利用根据ISO 11801所描述及/或TIA-492-AAAD中所定义的光多模(OM)光纤的网络而言,这是浪费的、价格高且效率低的。33%的光纤浪费在费用、材料、资源及空间方面成为极大浪费,尤其对于使用具有数百个端口的数据中心的大型网络而言这是无法接受的。因此,期望的是抑制光纤的浪费。

另外,当对插芯的端面进行研磨时,存在沿着端面排列的光纤的端面的突出量产生偏差的情形。本发明的发明人发现存在如下倾向:光纤的排列数越多则突出量的偏差越大。光纤的突出量的此种偏差造成光连接的稳定性降低。即,在利用MPO连接器1M进行光连接时,对自2个MPO连接器1M的插芯的各自端面突出的光纤施加按压力以相互抵接。此时,若光纤的突出量产生如上所述的偏差,则按压力亦产生偏差,光连接变得不稳定。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可抑制光纤的浪费并且可提升光连接的稳定性的光连接用构件、光连接器、及附有连接器的光纤。

[本发明的效果]

根据本发明,能够提供一种可抑制光纤的浪费并且可提升光连接的稳定性的光连接用构件、光连接器、及附有连接器的光纤。

[实施例的说明]

首先,对本发明的光连接用构件、光连接器、及附有连接器的光纤的实施例进行说明。

根据实施例的光连接用构件用于多根光纤的光连接,所述光连接用构件包括:端面,其在进行所述光连接时与另一光连接用构件对向;以及保持部,其保持所述多根光纤;其中,所述保持部设置有多个保持孔,所述多个保持孔在所述端面开口,自所述端面沿与所述端面交叉的第一方向延伸并且保持所述多根光纤,所述端面包含沿着与所述第一方向交叉的第二方向依次排列的第一区域、第二区域及第三区域,所述多个保持孔的开口在所述第一区域及所述第三区域中沿所述第二方向排列成一行,且隔着所述第二区域相互相邻的开口之间的中心间隔比在所述第一区域及所述第三区域中相互相邻的开口之间的中心间隔大。

该光连接用构件包括在进行光连接时与另一光连接用构件对向的端面及将光纤保持在保持孔处的保持部。端面包含第一区域、第二区域及第三区域。保持孔的开口在第一区域及第三区域中排列成一行。隔着第二区域相互相邻的开口之间的中心间隔比在第一区域及第三区域中相互相邻的开口之间的中心间隔大。即,多根光纤分为保持于在第一区域开口的保持孔中的组、及保持于在第三区域开口的保持孔中的组。因此,与形成了在第二区域开口的保持孔而进一步保持光纤的情形相比,光纤的数量减少。由此,可抑制光纤的浪费。

进而,如上所述,多根光纤分成2组。即,与将多根光纤的全部作为1组排列成一行的情形相比,每1组的光纤的排列数减少。因此,光纤自端面的突出量的偏差减少。因此,可抑制光纤彼此的按压力产生偏差而提升光连接的稳定性。

在一实施例的光连接用构件中,在所述第一区域及所述第三区域中相互相邻的所述开口之间的中心间隔可以分别是恒定的。在该情形下,可于第一区域及第三区域的各个区域中以恒定间隔保持光纤。

在一实施例的光连接用构件中,所述保持部可以设置有8个保持孔。在该情形下,可保持用于在40G网络及100G网络中帮助数据传输的8根(例如,4根TX及4根RX)光纤。

在一实施例的光连接用构件中,在所述第一区域及所述第三区域中相互相邻的所述开口之间的中心间隔可以为100μm至300μm。或者,在第一区域及所述第三区域中相互相邻的开口之间的中心间隔亦可为245μm至255μm。在该情形下,可将相邻的光纤彼此以120μm至130μm的间隔保持。

一实施例的光连接器可包括所述光连接用构件、及将光连接用构件保持于内部的壳体。该光连接器包括所述光连接用构件。因此,可抑制光纤的浪费,并且可提升光连接的稳定性。

一实施例的附有连接器的光纤可包括所述光连接器、及附接于光连接器的多根光纤,且多根光纤的一侧端部可被保持于保持部中的保持孔中。该附有连接器的光纤包括所述光连接器。因此,可抑制光纤的浪费,并且可提升光连接的稳定性。

在一实施例的附有连接器的光纤中,所述多根光纤的位于所述光连接用构件的外部的部分可被去除了覆盖物。在一实施例的附有连接器的光纤中,所述多根光纤可在所述光连接用构件的外部成一体。在一实施例的附有连接器的光纤,所述多根光纤可在所述光连接用构件的内部被分成2个部分。在一实施例的附有连接器的光纤中,所述多根光纤的另一侧端部可附接于另一光连接器。在一实施例的附有连接器的光纤中,所述另一光连接器可具有与所述光连接器相同的构造。

[实施例的细节]

以下,参照图式对本发明的光连接用构件、光连接器、及附有连接器的光纤的实施例进行详细说明。在图式的说明中,对相同的要素或相当的要素用相同的符号标注,并省略重复说明。应注意,本发明并不限定于这些示例,而由权利要求书的范围表示,且包含与权利要求书等同的意义及范围内的所有变更。

一实施例的附有连接器的光纤利用并行光学件以在网络及各数据中心内在多根光纤上同时发送及接收数据。例如,如图2A所示,1个10G通道可由同时传发送/接收通信信号的2根并行光纤构成。一光纤以10G发送数据,另一光纤同时以10G接收数据。如本文所使用的,首字母缩写词或省略形的“TX”表示发射、发送及/或传送或发出数据或信息。首字母缩写词的“RX”表示接收、接受及/或接纳数据或信息。因此,2根并行光纤(例如,1根TX、及1根RX)为10G/40G/100G/400G网络中的1个10G通道或端口所必需的。

为了提供更高速的数据传输,1个40G通道可包含合计8根光纤、例如4根TX及4根RX。如图2B所示,1个40G通道仅由用于发送数据的4根光纤(即,各者以10G)及用于接收数据的4根光纤(即,各者以10G)构成。因此,可仅将8根并行光纤用于1个40G信道或端口,其中各光纤构成为以10G进行TX/RX。

图2C示出利用并行光学件的1个100G信道或端口,其中各光纤上的信号并非10G而为25G。1个100G通道可包含合计8根光纤、例如4根TX及4根RX。如图2C所示,1个100G通道可由用于发送数据的4根光纤(即,各者以25G)及用于接收数据的4根光纤(即,各者以25G)构成。因此,可仅将8根并行光纤用于1个100G信道或端口,其中各光纤构成为以25G进行TX/RX。图2B及图2C包括将4个单独的通道用于发送(TX)及接收(RX)数据的“4路的”并行光学件。

可注意到,本实施例的附有连接器的光纤有利地允许在被动式网络内实现100%的端对端光纤利用率,藉此,可利用8ct光纤基准的全部8根光纤,至少光纤的浪费成为大致0%。就网络的设计、管理、构筑、及网络的整体的经济性而言,可利用8ct光纤作为用于本实施例的附有连接器的光纤的基本光纤构造。

图3是示出本实施例的附有连接器的光纤的一例的立体图。附有连接器的光纤100用于以至少40G、例如100G进行通信的网络中。在其他实施例中,附有连接器的光纤100用于以超过100G、例如400G进行通信的网络中。根据一些实施例,附有连接器的光纤100基于减少的光纤芯数、例如8ct光纤。

附有连接器的光纤100包括光连接器1及附接于光连接器1的多根光纤2(参照图4A)。光连接器1为例如多光纤推接(MPO)连接器。光连接器1经由光转接器(未图示)连接于另一MPO连接器(未图示)。光连接器1包括插芯(光连接用构件)3、壳体4、固定构件5及尾套(boot)6。

插芯3用于多根光纤2的光连接。关于插芯3的细节,将于下文进行叙述。壳体4将插芯3保持于内部。在壳体4中,可沿壳体4的前后方向移动地附接有用于将光连接器1自光转接器拔出的联轴器7。固定构件5呈筒状。固定构件5连接于壳体4的后端部。固定构件5将多根光纤2夹住并加以固定。尾套6附接于固定构件5的后侧部分。尾套6保护光纤2。

其次,对插芯3进行详细说明。图4A是图3所示的插芯的俯视图。图4B是图3所示的插芯的侧视图。图5A是图3所示的插芯的立体图。图5B是示出图3所示的插芯的端面的一例的示意图。图6A是沿着图4B的VIa-VIa线截取的剖视图。图6B是图6A的区域R的放大图。在各图中,为了使理解容易而示出正交坐标系S。

在插芯3中配置有多根光纤2。另外,在插芯3的后侧部分附接有尾套8。多根光纤2经由尾套8配置于插芯3的内部。

插芯3包括沿着第一方向(例如正交坐标系S的X轴方向)排列的第一端面(端面)11s及第二端面12s。插芯3包括保持部13与框部14。保持部13以被框部14包围的方式与框部14形成一体。保持部13及框部14在一端构成第一端面11s。框部14在另一端构成第二端面12s。保持部13保持多根光纤2。

第一端面11s是在进行光连接时与另一插芯的端面对向的面。第一端面11s包含沿着与第一方向交叉的第二方向(例如正交坐标系S中的Y轴方向)依次排列的第一区域A1、第二区域A2、及第三区域A3。

第一区域A1、第二区域A2、及第三区域A3以自第一方向观察时被第一端面11s中的对应于框部14的部分包围的方式设置于第一端面11s内。作为一例,第一区域A1、第二区域A2、及第三区域A3是第一端面11s中的对应于保持部13的部分。第一区域A1、第二区域A2、及第三区域A3在第一端面11s上位于下文要描述的一对导销插入孔14h之间。第一区域A1及第三区域A3的在第一方向上的长度是例如相同的。

保持部13形成有用于保持多根光纤2的多个保持孔13h。保持孔13h沿着第一方向自第一端面11s朝向第二端面12s延伸。即,保持孔13h沿与第一端面11s交叉的方向延伸。保持孔13h沿着与第一方向交叉的第二方向(例如正交坐标系S中的Y轴方向)排列成一行。保持孔13h的数量为例如4个以上,作为一例,为8个。

保持孔13h在插芯3的第一端面11s开口。多个保持孔13h的开口13a在第一区域A1及第三区域A3中沿着第二方向排列成一行。光纤2在保持于各保持孔13h的状态下,经由开口13a从第一端面11s露出。因此,多根光纤2分为保持于在第一区域A1开口的保持孔13h中的组G1、及保持于在第三区域A3开口的保持孔13h中的组G3。在第二区域A2未设置保持孔13h。换言之,保持部13的自第二区域A2沿第二方向延伸的部分为实心的。

第一区域A1及第三区域A3的各自的开口13a的数量(即,保持孔13h的数量、光纤2的数量)为例如2个以上,作为一例,各为4个。第一区域A1及第三区域A3的各自的开口13a的数量可设为彼此相同。第一区域A1及第三区域A3的在第二方向上的尺寸例如彼此相同,且为可将4个开口13a等间隔地排列的尺寸。第二区域A2的在第二方向上的尺寸例如与第一区域A1及第三区域A3的尺寸相同,且为可排列4个开口(即光纤2)的尺寸。

在第一区域A1及第三区域A3中相互相邻的开口13a之间的中心间隔例如是恒定的。开口13a之间的中心间隔是指开口13a的中心之间在第二方向上的距离。在第一区域A1及第三区域A3中相互相邻的开口13a之间的中心间隔为例如100μm至300μm。又,隔着第二区域A2相互相邻的开口13a之间的中心间隔比在第一区域A1及第三区域A3中相互相邻的开口13a之间的中心间隔至少大相当于第二区域A2的尺寸。隔着第二区域A2相互相邻的开口13a之间的中心间隔例如为900μm至1100μm。

此处,多个保持孔13h相互平行地延伸。因此,开口13a之间的中心间隔为保持孔13h之间的中心间隔。

在保持部13中形成有可配置光纤2的多个光纤配置槽13g。光纤配置槽13g自保持孔13h的第一端面11s侧的端部沿着第一方向朝向第二端面12s延伸,且到达保持部13的第二端面12s侧的端部。光纤配置槽13g经由自第二端面12s朝向第一端面11s逐渐缩小的渐缩部13t而连接于保持孔13h。因此,光纤配置槽13g的数量与保持孔13h的数量相同。由此,在保持部13中的自第二区域A2沿第一方向延伸的部分中未形成光纤配置槽13g。但是,光纤配置槽13g可形成在该对应部分。光纤配置槽13g沿着第二方向排列成一行。

框部14构成插芯3的外形。框部14为例如长方体状。在框部14中形成有在第二端面12s开口的空间14s。保持孔13h及光纤配置槽13g面向空间14s,且在空间14s中开口。自与第一方向及第二方向交叉的第三方向(例如正交坐标系S的Z轴方向)观察时,在框部14的与空间14s对应的部分形成有窗部14w。因此,空间14s亦在窗部14w处开口。

此外,在框部14中,形成有用于将光连接器1连接于另一光连接器等的一对导销插入孔14h。导销插入孔14h以自第一端面11s到达至第二端面12s的方式沿着第一方向延伸。导销插入孔14h以从第二方向的两侧将保持孔13h置于其间的方式配置。

光纤2附接于光连接器1(尤其是插芯3)。光纤2的数量与保持孔13h的数量相同。作为一例,光纤2的数量为8根。在该情形下,光纤2例如包含4根TX光纤与4根RX光纤。每根光纤2包含一侧端部21、另一侧端部22、及位于一侧端部21与另一侧端部22之间的中间部23。一侧端部21位于插芯3的内部。一侧端部21在插入至保持孔13h中且配置于光纤配置槽13g内的状态下由保持部13保持。

另一侧端部22位于插芯3的外部。即,光纤2超出第二端面12s延伸至插芯3的外部。在光纤2的另一侧端部22附接有另一插芯(光连接器(未图示))。该另一插芯可为常规的插芯,可为具有与插芯3相同的构造的插芯。

多根光纤2通过在中间部23中例如排列成一行的状态下一起被覆盖带覆盖而一体化。另一方面,多根光纤2至少在一侧端部21与另一侧端部22中未被覆盖带覆盖而未一体化。更具体而言,各光纤2包含玻璃纤维、及覆盖玻璃纤维的光纤覆盖物。在光纤2中,通过去除另一侧端部22处的覆盖带及光纤覆盖物而使玻璃纤维露出。即,在光纤2中,去除位于插芯3外部的部分中的覆盖物。

此外,在光纤2中,在一侧端部21中的中间部23侧的一部分去除覆盖带且保留光纤覆盖物。此外,在光纤2中,在一侧端部21中的与中间部23相反的一侧(前端侧)的一部分去除覆盖带及光纤覆盖物而使玻璃纤维露出。例如光纤2的一侧端部21的露出玻璃纤维的部分配置于光纤配置槽13g中且插入至保持孔13h中。

尾套8形成为例如矩形。尾套8的一部分自框部14的位于第二端面12s中的开口14a插入至插芯3的内部(空间14s)。尾套8的其余部分自第二端面12s突出至插芯3的外部。在尾套8中形成有单一的贯通孔8h。在贯通孔8h中一起插有多根光纤2。

此处,光纤2的中间部23的一部分配置于贯通孔8h内。因此,多根光纤2借助尾套8配置于插芯3的内部且延伸至插芯3的外部。尾套8例如藉由树脂粘接剂粘合于插芯3。粘接剂自框部14的窗部14w供给至空间14s内,将光纤2粘合于保持孔13h及光纤配置槽13g,并且将尾套8粘合于框部14。

图7A是变化例的附有连接器的光纤的俯视图。图7B是变化例的附有连接器的光纤的侧视图。图8是沿着图7B的VIII-VIII线截取的剖视图。变化例的附有连接器的光纤100A与附有连接器的光纤100的不同之处在于设置光纤2A来代替光纤2及将尾套8A代替尾套8附接至插芯3。

光纤2A附接于光连接器(尤其是插芯3)。光纤2A的数量与保持孔13h的数量相同。作为一例,光纤2A的数量为8根。光纤2A例如包含4根TX光纤与4根RX光纤。每个光纤2A包含一侧端部21、延伸部24、及位于一侧端部21与延伸部24之间的中间部23。一侧端部21位于插芯3的内部。延伸部24位于插芯3的外部。即,光纤2A超出第二端面12s延伸至插芯3的外部。

多根光纤2A通过在延伸部24中用覆盖带一起覆盖而一体化。即,多根光纤2A在插芯3的外部一体化。此外,多根光纤2A通过将中间部23中覆盖带分割而分为2组(即,分成2个部分)。作为一例,在存在8根光纤2A的情形下,将8根光纤2A在中间部23处分为各4根光纤的两组。各中间部23的至少一部分与尾套8A一同配置在插芯3的内部。因此,多根光纤2A在插芯3的内部被分成2个部分。

多根光纤2A通过在中间部23处使每一组由覆盖带覆盖而一体化。此外,多根光纤2A至少在一侧端部21处未由覆盖带覆盖而未一体化。更具体而言,各光纤2A包含玻璃纤维、及覆盖玻璃纤维的光纤覆盖物。在光纤2A中,在一侧端部21中的中间部23侧的一部分去除覆盖带而保留光纤覆盖物。此外,在光纤2A中,在一侧端部21中的与中间部23相反的一侧(前端侧)的一部分处去除覆盖带及光纤覆盖物而使玻璃纤维露出。例如光纤2A的一侧端部21的露出玻璃纤维的部分配置于光纤配置槽13g中且插入至保持孔13h中。

例如,在中间部23与延伸部24之间的交界的部分P(即,覆盖带的分割起点的部分P)配置有例如粘接剂,并且加强该部分P使得该分割不会非有意地进展至延伸部24侧。

尾套8A形成为例如矩形。尾套8A的一部分自框部14的位于第二端面12s中的开口14a插入至插芯3的内部(空间14s)。尾套8A的其余部分自第二端面12s突出至插芯3的外部。在尾套8A中形成有一对贯通孔8h。多根光纤2A每组一起插在各贯通孔8h中。

此处,光纤2A的中间部23的一部分配置于贯通孔8h的内部。多根光纤2A借助尾套8A配置于插芯3的内部且延伸至插芯3的外部。尾套8A例如利用树脂粘接剂粘合于插芯3。

如上所述,插芯3包括在进行光连接时与另一插芯(光连接用构件)对向的第一端面11s、及将光纤2保持在保持孔13h中的保持部13。第一端面11s包含第一区域A1、第二区域A2、及第三区域A3。保持孔13h的开口13a在第一区域A1及第三区域A3中排列成一行。隔着第二区域A2相互相邻的开口13a之间的中心间隔大于在第一区域A1及第三区域A3中相互相邻的开口13a之间的中心间隔。即,多根光纤2分为保持于在第一区域A1开口的保持孔13h中的组G1、及保持于在第三区域A3开口的保持孔13h中的组G3。因此,与形成了在第二区域A2开口的保持孔13h而进一步保持光纤2的情形相比,光纤2的数量减少。由此,可抑制光纤2的浪费。

在插芯3中,在第二区域A2未设置开口13a。因此,根据插芯3,在实现光纤2的数量的减少的同时,可抑制研磨第一端面11s时研磨剂自开口13a渗入。

进而,如上所述,多根光纤2分为2个组G1、G3。即,与将多根光纤2的全部作为1组排列成一行的情形相比,每1组排列的光纤2的数量减少。因此,光纤2自第一端面11s的突出量的偏差降低。因此,可抑制光纤2之间按压力产生偏差而提升光连接的稳定性。对该方面将进行详细说明。

当将保持有光纤的插芯用于光连接时,存在对插芯的端面(例如第一端面11s)进行研磨的情况。在对插芯的端面进行研磨时,存在光纤自端面的突出量产生偏差的情况。该突出量的偏差可能使光连接的稳定性降低。图9A是示出光纤的突出量的偏差为零的状态(理想状态)的示意图。图9B是示出理想状态下的光纤的光连接的情况的示意图。

如图9A所示,此处,多根光纤2自插芯3B的第一端面11s的突出量彼此相同。因此,如图9B所示,在光纤2的光连接时,在自1个插芯3B的第一端面11s突出的多根光纤2抵接自另一插芯3B的第一端面11s突出的多根光纤2的情况下,对各光纤2均等地施加按压力(例如0.8N)。因此,可稳定地进行光连接。

图10A是示出作为比较例的传统的12ct光纤的插芯的端面的示意图。图10B是示出比较例中的光纤的光连接的情况的示意图。如图10A所示,在该情形下,由于插芯3C的第一端面11s的研磨,而使光纤2的突出量在第一端面11s的中央部最高,且朝向第一端面11s的两端部减小。即,光纤2的突出量产生偏差。此处,光纤2的突出量的偏差的最大值d为自中央的光纤2的突出量减去端部的光纤2的突出量所得的值。该最大值d随着光纤2的排列数变大而变大。

如图10B所示,在此种状况下进行光连接时,虽然中央部的光纤2彼此充分接触,但端部侧的光纤2彼此隔开最大值d的两倍的距离2d。因此,中央部的光纤2受到充分的按压力,但存在如下情形,端部侧的光纤2未受到充分的按压力。即,存在如下可能性:光纤2之间的按压力产生偏差而光纤2之间的光连接将变得不稳定。

图11A是示出本实施例的插芯的端面的示意图。图11B是示出本实施例的光纤的光连接的情况的示意图。如上所述,在插芯3中,多根光纤2分成2个组G1、G3,且分别排列在第一端面11s的第一区域A1及第三区域A3中。因此,各组内的光纤2的排列数例如为4个,与所述传统的插芯3C的情形相比更少。因此,如图11A所示,在组G1、G3的各组中,光纤2自第一端面11s的突出量产生偏差,但由于各组中的光纤2的排列数降低,最大值d亦降低。其结果,如图11B所示,各组中的端部侧的光纤2之间的距离2d亦变小。因此,可抑制光纤2之间的按压力产生偏差,而光连接的稳定性得到提升。

继而,参照各例对光纤的突出量的一例进行说明。图12A是示出比较例中的光纤的突出量的曲线图。比较例是传统的12ct光纤的插芯及光纤。图12B是示出本实施例的实例中的光纤的突出量的曲线图。图12A及图12B中的光纤高度是光纤自插芯的端面的突出量。此外,在图12A的实例中光纤配置于FH1~FH12的各光纤位置,在图12B的实例中光纤配置于FH1至FH4、及FH9至FH12的各光纤位置。

在图12A所示的实例中,光纤的突出量的偏差的最大值d的测量结果(样品数为6)如下。在图12A所示的实例中,将中央部的4根光纤(图12A中的由虚线包围的部分)除外而计算出各值。

6个样品的最大值d的平均值:99nm。

6个样品的最大值d的标准偏差σ:20.2nm。

6个样品中的最大值d的最大值:124nm。

6个样品中的最大值d的最小值:68nm。

另一方面,在图12B所示的实例中,光纤的突出量的偏差的最大值d的测量结果(样品数为6)如下。

6个样品的最大值d的平均值:61nm。

6个样品的最大值d的标准偏差σ:12.8nm。

6个样品中的最大值d的最大值:78nm。

6个样品中的最大值d的最小值:45nm。

根据以上情况,确认到如下内容,即,图12B的实例与图12A的实例相比,将光纤的排列数自12减至4,因此,可将光纤的突出量的平均值及标准偏差σ降低至2/3左右。

在以上实施例中,对本发明的光连接用构件、光连接器、及附有连接器的光纤的实例进行了说明。因此,本发明的光连接用构件、光连接器、及附有连接器的光纤并不限于以上描述的内容。本发明的光连接用构件、光连接器、及附有连接器的光纤可在不脱离各权利要求的主旨的范围内如上所述对本发明进行任意变更。

【符号说明】

1 光连接器

1M MPO 连接器

2,2A 光纤

2d 距离

21 一侧端部

22 另一侧端部

3,3B,3C 插芯(光连接用构件)

4 壳体

5 固定构件

6 尾套

7 联轴器

8,8A 尾套

8h 贯通孔

11s 第一端面(端面)

12s 第二端面

13 保持部

13a 开口

13h 保持孔

13g 光纤配置槽

13t 渐缩部

14 框部

14h 导销插入孔

14s 空间

14w 窗部

21 一侧端部

22 另一侧端部

23 中间部

24 延伸部

100,100A 附有连接器的光纤

A1 第一区域

A2 第二区域

A3 第三区域

G1,G3 组

P 部分

R 区域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