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致变色透镜及聚合性组合物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7582529发布日期:2019-05-03 21:03阅读:402来源:国知局
光致变色透镜及聚合性组合物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涉及辨认性(对比度性)优异的光致变色透镜及聚合性组合物。



背景技术:

塑料透镜与无机透镜相比,轻质且不易破裂,因而已在眼镜透镜、照相机透镜等光学元件中快速普及。近年来,具有光致变色性能的塑料透镜的开发已有进展。

专利文献1中,公开了通过利用铸塑成型聚合法使包含光致变色化合物和特定的结构的(甲基)丙烯酸酯及二乙烯基苯的聚合性组合物进行自由基聚合,从而可提供折射率高、光致变色特性优异的眼镜用光致变色透镜。

专利文献2中,公开了通过利用铸塑成型聚合法使包含光致变色化合物和具有二(甲基)丙烯酰基的聚合性单体的组合物进行自由基聚合,从而可提供不仅具有光响应性快的光致变色性、而且具有低比重、耐冲击性等各物性的光致变色光学材料。

另外,近年来,对于眼镜透镜这样的光学材料,为了使物体的轮廓、色彩清晰,减轻视觉疲劳等,期望改善透过该透镜辨认的物体的对比度。

专利文献3中,公开了通过向由热固性树脂或热塑性树脂形成的塑料透镜中添加四氮杂卟啉化合物,从而能赋予防炫目性能和对比度性。需要说明的是,实施例中,公开了得到的塑料眼镜透镜的透过率谱图(图8等)。然而,专利文献3中,未公开光致变色化合物,该文献的透镜是以通过添加色素来抑制因可见光而导致的炫目为目的的透镜,因此,未公开因有无光的照射而导致透过率谱图发生变化。

专利文献4中,公开了包含螺吡喃系化合物等光致变色剂、和四氮杂卟啉系化合物等特定波长吸收剂的、由功能性树脂层形成的光致变色透镜。

专利文献5中,公开了由包含特定的有机色素化合物的偏光膜、和被层叠在该偏光膜的两面的树脂层形成的偏光透镜。记载了可以在前述树脂层上设置包含光致变色染料等的涂覆层。

专利文献6中,公开了由包含以特定的化学式表示的光致变色聚合物、和选自聚甲基丙烯酸酯等中的聚合性基体材料的组合物形成的光致变色透镜。

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国际公开第2012/141306号

专利文献2:日本特开2004-078052号公报

专利文献3:日本特开2008-134618号公报

专利文献4:日本特开2014-156067号公报

专利文献5:国际公开第2012/020570号

专利文献6:国际公开第2012/149599号



技术实现要素:

发明所要解决的课题

光致变色透镜由于在太阳光下显色,因而透过率下降,能抑制炫目。然而,若透过率过度下降,则物体的轮廓、色彩变得不清晰,有时反而引起视觉疲劳。

因此,本申请的发明人将专利文献3中记载的四氮杂卟啉化合物添加至光致变色材料中,结果确认了在显色浓度低的区域,对比度性优异。另一方面,为了抑制炫目,优选显色浓度高、波长550nm的透过率为25%以下。然而,在透过率为25%以下的显色浓度浓的区域,未得到显著的效果。

需要说明的是,专利文献4~6中,未公开特定的成分的组合与透过率的关系。

因此,本申请的发明人进行了深入研究,结果发现,575nm~600nm之间的最小透过率比550nm处的透过率低5%以上时,即使在显色浓度浓的区域,也能呈现显著的对比度性。

用于解决课题的手段

本发明可如下所示。

[1]光致变色透镜,使用氙灯,以50000勒克斯的照度照射15分钟后的23℃时的透过率满足以下的条件。

(1)550nm处的透过率为25%以下。

(2)550nm处的透过率a大于575nm~600nm之间的最小透过率b,透过率a与透过率b之差为5%以上。

(3)在550nm~600nm的透过率曲线中,具有1个以上拐点。

[2]如[1]所述的光致变色透镜,消色时的光透过率为70%以上。

[3]如[1]或[2]所述的光致变色透镜,其包含下述通式(1)表示的四氮杂卟啉化合物。

[化学式1]

(通式(1)中,a1~a8各自独立地表示氢原子、卤素原子、硝基、氰基、羟基、氨基、羧基、磺酸基、碳原子数为1~20的直链、支链或环状的烷基、碳原子数为1~20的烷氧基、碳原子数为6~20的芳基氧基、碳原子数为1~20的单烷基氨基、碳原子数为2~20的二烷基氨基、碳原子数为7~20的二烷基氨基、碳原子数为7~20的芳烷基、碳原子数为6~20的芳基、杂芳基、碳原子数为6~20的烷基硫基、碳原子数为6~20的芳基硫基,可以介由连接基团形成除芳香族环以外的环,m表示2个氢原子、可以被取代的金属原子、或氧基金属原子。)

[4]如[3]所述的光致变色透镜,其中,前述四氮杂卟啉化合物中,m为铜原子、镍原子、或钴原子。

[5]如[3]或[4]所述的光致变色透镜,其中,前述四氮杂卟啉化合物由下述通式(1a)表示。

[化学式2]

(式(1a)中,cu表示2价的铜,t-c4h9表示叔丁基,其4个取代基的取代位置为通式(1)中的a1或a2中的任一个、a3或a4中的任一个、a5或a6中的任一个、a7或a8中的任一个。)

[6]如[1]~[5]中任一项所述的光致变色透镜,其包含下述通式(5)表示的调光色素。

[化学式3]

(式中,r1及r2可以相同也可以不同,独立地表示:

氢;

碳原子数为1~12的直链或支链烷基;

碳原子数为3~12的环烷基;

取代或未取代的、碳原子数为6~24的芳基或碳原子数为4~24的杂芳基(作为取代基,具有选自卤素原子、羟基、碳原子数为1~12的直链或支链的烷基、碳原子数为1~12的直链或支链的烷氧基、被至少1个卤素原子取代的碳原子数为1~12的直链或支链的卤代烷基、被至少1个卤素原子取代的碳原子数为1~12的直链或支链的卤代烷氧基、被至少一个碳原子数为1~12的直链或支链的烷基或烷氧基取代的苯氧基或萘氧基、碳原子数为2~12的直链或支链的链烯基、-nh2基、-nhr基、-n(r)2基(r为碳原子数为1~6的直链或支链的烷基。r存在2个时,2个r可以相同也可以不同。)、及甲基丙烯酰基或丙烯酰基中的至少1个取代基。);

芳烷基或杂芳烷基(碳原子数为1~4的直链或支链烷基被前述的芳基或杂芳基取代。)

r3可以相同也可以不同,独立地表示:

卤素原子;

碳原子数为1~12的直链或支链烷基;

碳原子数为3~12的环烷基;

碳原子数为1~12的直链或支链烷氧基;

被至少1个卤素原子取代的碳原子数为1~12的直链或支链的卤代烷基、被至少1个卤素原子取代的碳原子数为3~12的卤代环烷基、被至少1个卤素原子取代的碳原子数为1~12的直链或支链卤代烷氧基;

取代或未取代的、碳原子数为6~24的芳基或碳原子数为4~24的杂芳基(作为取代基,具有选自卤素原子、羟基、碳原子数为1~12的直链或支链的烷基、碳原子数为1~12的直链或支链的烷氧基、被至少1个卤素原子取代的碳原子数为1~12的直链或支链的卤代烷基、被至少1个卤素原子取代的碳原子数为1~12的直链或支链的卤代烷氧基、被至少一个碳原子数为1~12的直链或支链的烷基或烷氧基取代的苯氧基或萘氧基、碳原子数为2~12的直链或支链的链烯基、及氨基中的至少1个取代基。);

芳烷基或杂芳烷基(碳原子数为1~4的直链或支链烷基被前述的芳基或杂芳基取代。);

取代或未取代的苯氧基或萘氧基(作为取代基,具有选自碳原子数为1~6的直链或支链烷基或烷氧基中的至少1个取代基。);

-nh2、-nhr、-conh2、或-conhr

(r为碳原子数为1~6的直链或支链的烷基。);

-ocor8或-coor8,此处,r8为碳原子数为1~6的直链或支链的烷基、或碳原子数为3~6的环烷基、或被r1、r2中的取代芳基或取代杂芳基的取代基中的至少1个取代的苯基或未取代的苯基。);

m为0~4的整数;

a表示下述式(a2)或式(a4)的并环化环,

[化学式4]

这些并环化环中,

虚线表示通式(5)的萘并吡喃环的碳c5碳c6键;

并环化环(a4)的α键可键合于通式(5)的萘并吡喃环的碳c5或碳c6;

r4相同或不同,独立地表示oh、碳原子数为1~6的直链或支链的烷基或烷氧基,或2个r4形成羰基(co);

r5表示:

卤素;

碳原子数为1~12的直链或支链的烷基;

被至少1个卤素原子取代的、碳原子数为1~6的直链或支链的卤代烷基;

碳原子数为3~12的环烷基;

碳原子数为1~6的直链或支链的烷氧基;

取代或未取代的苯基或苄基(作为取代基,具有通式(5)的r1、r2基独立地对应于芳基或杂芳基时在r1、r2基的定义中在上文所述的取代基中的至少1个。);

-nh2、-nhr

(此处,r为碳原子数为1~6的直链或支链的烷基。);

取代或未取代的苯氧基或萘氧基(作为取代基,至少具有碳原子数为1~6的直链或支链的烷基或烷氧基。);

-cor9、-coor9或-conhr9基(此处,r9为碳原子数为1~6的直链或支链的烷基、或碳原子数为3~6的环烷基、或取代或未取代的苯基或苄基(作为取代基,具有通式(5)的r1、r2基独立地对应于芳基或杂芳基时在r1、r2基的定义中在上文所述的取代基中的至少1个。));

a表示(a4)时,n为0~2的整数,p为0~4的整数,a表示(a2)时,n为0~2的整数。)

[7]如[1]~[5]中任一项所述的光致变色透镜,其包含下述通式(a)或下述通式(b)表示的调光色素。

pc-l-chain(a)

pc-l-chain-l’-pc’(b)

(pc和pc’表示通式(c)~(f)中的任一式。pc与pc’可以相同也可以不同。)

[化学式5]

(r1~r18表示氢、卤素原子、羧基、乙酰基、甲酰基、可以被取代的c1~c20的脂肪族基团、可以被取代的c3~c20的脂环族基、或可以被取代的c6~c20的芳香族有机基团,分别可以相同也可以不同。这些脂肪族基团、脂环族基或芳香族有机基团可以包含氧原子、氮原子。通式(c)~(f)表示的化合物中包含的任一个基团与作为2价的有机基团的l或l’键合。l和l’表示包含选自氧乙烯链、氧丙烯链、(硫代)酯基、(硫代)酰胺基中的1种以上的2价的有机基团。chain表示包含选自聚硅氧烷链、聚氧亚烷基链中的1种以上的1价或2价的有机基团。)

[8]如[1]~[7]中任一项所述的光致变色透镜,其包含选自聚(甲基)丙烯酸酯、聚碳酸烯丙酯、及聚(硫)氨酯中的至少一种。

[9]如[8]所述的光致变色透镜,其中,前述聚(甲基)丙烯酸酯包含由选自下述通式(i)、通式(ii)、通式(iii)及式(iv)表示的化合物中的至少2种衍生的结构单元。

[化学式6]

(式中,r表示氢原子或甲基,存在有多个的r可以相同也可以不同。m、n表示0~20的整数,可以相同也可以不同。)

[化学式7]

(式中,r表示氢原子或甲基,存在有多个的r可以相同也可以不同。p表示0~20的整数。)

[化学式8]

(式中,r表示氢原子或甲基,q表示0~20的整数。)

[化学式9]

[10]如[8]所述的光致变色透镜,其中,光致变色透镜包含由前述聚碳酸烯丙酯和前述聚(甲基)丙烯酸酯形成的混合物,该混合物包含由通式(11)表示的包含2个以上烯丙基氧基羰基的烯丙基碳酸酯化合物(a)衍生的结构单元(a)、和由通式(12)表示的包含2个以上(甲基)丙烯酰基的(甲基)丙烯酸酯化合物(b)衍生的结构单元(b),

相对于结构单元(a)和结构单元(b)合计100重量%而言,包含5重量%~30重量%结构单元(a)、70重量%~95重量%结构单元(b)。

[化学式10]

(r1表示来自可以包含杂原子的链状或支链的c3~c35的脂肪族多元醇的2~20价的基团或来自可以包含杂原子的c5~c40的环状脂肪族多元醇的2~20价的基团。m表示2~10的整数。需要说明的是,r1不包含烯丙基氧基羰基。)

[化学式11]

(r2表示可以包含杂原子或芳香族基团的碳原子数为1~30的2~4价的有机基团。r3表示氢原子或甲基。n表示2~4的整数。)

[11]如[10]所述的光致变色透镜,其中,化合物(a)为选自下述化合物中的至少一种:

选自二乙二醇、二丙二醇、三乙二醇、四乙二醇、1,3-丙二醇、1,4-丁二醇、1,5-戊二醇、1,6-己二醇、新戊二醇、3-甲基-1,5-戊二醇、2-甲基-2-乙基-1,3-丙二醇、2,2-二乙基-1,3-丙二醇、2,2,4-三甲基-1,3-戊二醇、1,4-二羟甲基环己烷及4,8-双(羟基甲基)-[5.2.1.02.6]三环癸烷中的至少1种二醇的双(烯丙基碳酸酯)化合物,

选自甘油、三羟甲基丙烷及三(羟基乙基)异氰脲酸酯中的至少1种三醇的三(烯丙基碳酸酯)化合物,

选自季戊四醇、二甘油及双三羟甲基丙烷中的至少1种四醇的四(烯丙基碳酸酯)化合物,

二季戊四醇的六(烯丙基碳酸酯)化合物,和

选自前述二醇、前述三醇、前述四醇及前述二季戊四醇中的至少2种化合物的混合多(烯丙基碳酸酯)化合物。

[12]如[10]或[11]所述的光致变色透镜,其中,化合物(a)为选自下述混合物中的至少一种:

(i)二乙二醇的双(烯丙基碳酸酯)化合物及其低聚物的混合物,

(ii)二乙二醇和新戊二醇的混合物的双(烯丙基碳酸酯)化合物及其低聚物的混合物,

(iii)二乙二醇和三(羟基乙基)异氰脲酸酯的混合物的多(烯丙基碳酸酯)化合物及其低聚物的混合物,

(iv)二乙二醇和三羟甲基丙烷的混合物的多(烯丙基碳酸酯)化合物及其低聚物的混合物,

(v)二乙二醇和季戊四醇的混合物的多(烯丙基碳酸酯)化合物及其低聚物的混合物,

(vi)二乙二醇和新戊二醇和季戊四醇的混合物的多(烯丙基碳酸酯)化合物及其低聚物的混合物,和

(vii)包含二乙二醇和新戊二醇和季戊四醇的混合物的多(烯丙基碳酸酯)化合物及其低聚物的混合物、和二乙二醇的双(烯丙基碳酸酯)化合物及其低聚物的混合物的多(烯丙基碳酸酯)混合物。

[13]如[10]~[12]中任一项所述的光致变色透镜,其中,化合物(b)为选自通式(16)、通式(17)表示的化合物中的至少一种。

[化学式12]

(p表示1~100的数值,r3表示氢原子或甲基,可以各自不同。)

[化学式13]

(q分别表示1以上的数值,2个q的总和表示2~100的数值。r3表示氢原子或甲基,可以各自不同。x表示取代或未取代的2价的芳香族基团、取代或未取代的碳原子数为1~20的可以包含芳香族基团的2价的脂肪族基团。)

[14]如[13]所述的光致变色透镜,其中,化合物(b)选自p为2~4的通式(16)表示的化合物。

[15]如[14]所述的光致变色透镜,其中,化合物(b)为选自二乙二醇二甲基丙烯酸酯、三乙二醇二甲基丙烯酸酯、二乙二醇二丙烯酸酯、及三乙二醇二丙烯酸酯中的至少一种。

[16]如[8]所述的光致变色透镜,其中,前述聚(硫)氨酯包含由(a)多异氰酸酯化合物衍生的结构单元、由(b)数均分子量为100以上的多元醇化合物衍生的结构单元、和由(c)二官能以上的活性氢化合物(其中,不包括前述化合物(b))衍生的结构单元。

[17]如[16]所述的光致变色透镜,其中,多异氰酸酯化合物(a)为选自由1,6-己二异氰酸酯、1,5-戊二异氰酸酯、苯二甲撑二异氰酸酯、异佛尔酮二异氰酸酯、双(异氰酸酯基甲基)环己烷、二环己基甲烷二异氰酸酯、2,5-双(异氰酸酯基甲基)双环-[2.2.1]-庚烷、2,6-双(异氰酸酯基甲基)双环-[2.2.1]-庚烷、甲苯二异氰酸酯、苯二异氰酸酯、及二苯基甲烷二异氰酸酯组成的组中的至少1种。

[18]如[16]或[17]所述的光致变色透镜,其中,多元醇化合物(b)为聚乙二醇或聚丙二醇的二醇型或三醇型。

[19]如[18]所述的光致变色透镜,其中,多元醇化合物(b)的数均分子量为200~4000。

[20]如[18]所述的光致变色透镜,其中,多元醇化合物(b)的数均分子量为400~2000。

[21]如[18]所述的光致变色透镜,其中,多元醇化合物(b)的数均分子量为600~1500。

[22]如[16]~[21]中任一项所述的光致变色透镜,其中,活性氢化合物(c)为选自由多元醇化合物、多硫醇化合物及具有羟基的硫醇化合物组成的组中的至少1种。

[23]如[16]~[22]中任一项所述的光致变色透镜,其中,活性氢化合物(c)为三官能以上的活性氢化合物。

[24]如[16]~[23]中任一项所述的光致变色透镜,其中,活性氢化合物(c)为选自由甘油、季戊四醇四(2-巯基乙酸酯)、季戊四醇四(3-巯基丙酸酯)、4-巯基甲基-1,8-二巯基-3,6-二硫杂辛烷、5,7-二巯基甲基-1,11-二巯基-3,6,9-三硫杂十一烷、4,7-二巯基甲基-1,11-二巯基-3,6,9-三硫杂十一烷、4,8-二巯基甲基-1,11-二巯基-3,6,9-三硫杂十一烷、1,1,3,3-四(巯基甲基硫基)丙烷、及三羟甲基丙烷三(3-巯基丙酸酯)组成的组中的至少1种。

[25]聚合性组合物,其包含:

下述通式(1)表示的四氮杂卟啉化合物,

选自下述通式(5)、通式(a)及通式(b)表示的调光色素中的至少一种,和

聚合性化合物。

[化学式14]

(通式(1)中,a1~a8各自独立地表示氢原子、卤素原子、硝基、氰基、羟基、氨基、羧基、磺酸基、碳原子数为1~20的直链、支链或环状的烷基、碳原子数为1~20的烷氧基、碳原子数为6~20的芳基氧基、碳原子数为1~20的单烷基氨基、碳原子数为2~20的二烷基氨基、碳原子数为7~20的二烷基氨基、碳原子数为7~20的芳烷基、碳原子数为6~20的芳基、杂芳基、碳原子数为6~20的烷基硫基、碳原子数为6~20的芳基硫基,可以介由连接基团形成除芳香族环以外的环,m表示2个氢原子、可以被取代的金属原子、或氧基金属原子。)

[化学式15]

(式中,r1及r2可以相同也可以不同,独立地表示:

氢;

碳原子数为1~12的直链或支链烷基;

碳原子数为3~12的环烷基;

取代或未取代的、碳原子数为6~24的芳基或碳原子数为4~24的杂芳基(作为取代基,具有选自卤素原子、羟基、碳原子数为1~12的直链或支链的烷基、碳原子数为1~12的直链或支链的烷氧基、被至少1个卤素原子取代的碳原子数为1~12的直链或支链的卤代烷基、被至少1个卤素原子取代的碳原子数为1~12的直链或支链的卤代烷氧基、被至少一个碳原子数为1~12的直链或支链的烷基或烷氧基取代的苯氧基或萘氧基、碳原子数为2~12的直链或支链的链烯基、-nh2基、-nhr基、-n(r)2基(r为碳原子数为1~6的直链或支链的烷基。r存在2个时,2个r可以相同也可以不同。)、及甲基丙烯酰基或丙烯酰基中的至少1个取代基。);

芳烷基或杂芳烷基(碳原子数为1~4的直链或支链烷基被前述的芳基或杂芳基取代。)

r3可以相同也可以不同,独立地表示:

卤素原子;

碳原子数为1~12的直链或支链烷基;

碳原子数为3~12的环烷基;

碳原子数为1~12的直链或支链烷氧基;

被至少1个卤素原子取代的碳原子数为1~12的直链或支链的卤代烷基、被至少1个卤素原子取代的碳原子数为3~12的卤代环烷基、被至少1个卤素原子取代的碳原子数为1~12的直链或支链卤代烷氧基;

取代或未取代的、碳原子数为6~24的芳基或碳原子数为4~24的杂芳基(作为取代基,具有选自卤素原子、羟基、碳原子数为1~12的直链或支链的烷基、碳原子数为1~12的直链或支链的烷氧基、被至少1个卤素原子取代的碳原子数为1~12的直链或支链的卤代烷基、被至少1个卤素原子取代的碳原子数为1~12的直链或支链的卤代烷氧基、被至少一个碳原子数为1~12的直链或支链的烷基或烷氧基取代的苯氧基或萘氧基、碳原子数为2~12的直链或支链的链烯基、及氨基中的至少1个取代基。);

芳烷基或杂芳烷基(碳原子数为1~4的直链或支链烷基被前述的芳基或杂芳基取代。);

取代或未取代的苯氧基或萘氧基(作为取代基,具有选自碳原子数为1~6的直链或支链烷基或烷氧基中的至少1个取代基。);

-nh2、-nhr、-conh2、或-conhr

(r为碳原子数为1~6的直链或支链的烷基。);

-ocor8或-coor8(此处,r8为碳原子数为1~6的直链或支链的烷基、或碳原子数为3~6的环烷基、或被r1、r2中的取代芳基或取代杂芳基的取代基中的至少1个取代的苯基或未取代的苯基。);

m为0~4的整数;

a表示下述式(a2)或式(a4)的并环化环,

[化学式16]

这些并环化环中,

虚线表示通式(5)的萘并吡喃环的碳c5碳c6键;

并环化环(a4)的α键可键合于通式(5)的萘并吡喃环的碳c5或碳c6;

r4相同或不同,独立地表示oh、碳原子数为1~6的直链或支链的烷基或烷氧基,或2个r4形成羰基(co);

r5表示:

卤素;

碳原子数为1~12的直链或支链的烷基;

被至少1个卤素原子取代的、碳原子数为1~6的直链或支链的卤代烷基;

碳原子数为3~12的环烷基;

碳原子数为1~6的直链或支链的烷氧基;

取代或未取代的苯基或苄基(作为取代基,具有通式(5)的r1、r2基独立地对应于芳基或杂芳基时在r1、r2基的定义中在上文所述的取代基中的至少1个。);

-nh2、-nhr

(此处,r为碳原子数为1~6的直链或支链的烷基。);

取代或未取代的苯氧基或萘氧基(作为取代基,至少具有碳原子数为1~6的直链或支链的烷基或烷氧基。);

-cor9、-coor9或-conhr9基(此处,r9为碳原子数为1~6的直链或支链的烷基、或碳原子数为3~6的环烷基、或取代或未取代的苯基或苄基(作为取代基,具有通式(5)的r1、r2基独立地对应于芳基或杂芳基时在r1、r2基的定义中在上文所述的取代基中的至少1个。));

a表示(a4)时,n为0~2的整数,p为0~4的整数,a表示(a2)时,n为0~2的整数。)

pc-l-chain(a)

pc-l-chain-l’-pc’(b)

(pc和pc’表示通式(c)~(f)中的任一式。pc与pc’可以相同也可以不同。)

[化学式17]

(r1~r18表示氢、卤素原子、羧基、乙酰基、甲酰基、可以被取代的c1~c20的脂肪族基团、可以被取代的c3~c20的脂环族基、或可以被取代的c6~c20的芳香族有机基团,分别可以相同也可以不同。这些脂肪族基团、脂环族基或芳香族有机基团可以包含氧原子、氮原子。通式(c)~(f)表示的化合物中包含的任一个基团与作为2价的有机基团的l或l’键合。l和l’表示包含选自氧乙烯链、氧丙烯链、(硫代)酯基、(硫代)酰胺基中的1种以上的2价的有机基团。chain表示包含选自聚硅氧烷链、聚氧亚烷基链中的1种以上的1价或2价的有机基团。)

[26]如[25]所述的聚合性组合物,其中,前述聚合性化合物包含选自下述通式(i)、通式(ii)、通式(iii)及式(iv)表示的化合物中的至少2种。

[化学式18]

(式中,r表示氢原子或甲基,存在有多个的r可以相同也可以不同。m、n表示0~20的整数,可以相同也可以不同。)

[化学式19]

(式中,r表示氢原子或甲基,存在有多个的r可以相同也可以不同。p表示0~20的整数。)

[化学式20]

(式中,r表示氢原子或甲基,q表示0~20的整数。)

[化学式21]

[27]如[25]所述的聚合性组合物,其中,前述聚合性化合物包含下述通式(11)表示的包含2个以上烯丙基氧基羰基的烯丙基碳酸酯化合物(a)、及下述通式(12)表示的包含2个以上(甲基)丙烯酰基的(甲基)丙烯酸酯化合物(b),

在化合物(a)和化合物(b)合计100重量%中,以5重量%~30重量%的量包含化合物(a),以70重量%~95重量%的量包含化合物(b)。

[化学式22]

(r1表示来自可以包含杂原子的链状或支链的c3~c35的脂肪族多元醇的2~20价的基团或来自可以包含杂原子的c5~c40的环状脂肪族多元醇的2~20价的基团。m表示2~10的整数。需要说明的是,r1不包含烯丙基氧基羰基。)

[化学式23]

(r2表示可以包含杂原子或芳香族基团的碳原子数为1~30的2~4价的有机基团。r3表示氢原子或甲基。n表示2~4的整数。)

[28]如[25]所述的聚合性组合物,其中,前述聚合性化合物包含(a)多异氰酸酯化合物、(b)数均分子量为100以上的多元醇化合物、和(c)二官能以上的活性氢化合物(其中,不包括前述化合物(b))。

[29]光致变色透镜,其是使[25]~[28]中任一项所述的聚合性组合物固化而得到的。

[30]塑料偏光透镜,其具备:

偏光膜,和

在前述偏光膜的至少对物面侧的面上形成的、由[25]~[28]中任一项所述的聚合性组合物形成的基材层。

需要说明的是,本发明中,例如,所谓“二醇的双(烯丙基碳酸酯)化合物”,是指具有二醇的2个羟基被烯丙基碳酸酯基取代而得到的结构的化合物。二醇可以为1种或者可以将2种以上组合。

本发明中,例如,所谓“二乙二醇和新戊二醇的混合物的双(烯丙基碳酸酯)化合物”,表示:

(1)具有二乙二醇的2个羟基被烯丙基碳酸酯基取代而得到的结构的化合物,

(2)具有新戊二醇的2个羟基被烯丙基碳酸酯基取代而得到的结构的化合物。

另外,本发明中,例如,所谓“二乙二醇和新戊二醇的混合物的双(烯丙基碳酸酯)化合物的低聚物”,表示:

下述(3)、(4)、或(5)中的任一种、或从它们中选择的2种以上的混合物。

(3)二乙二醇的双(烯丙基碳酸酯)化合物的低聚物

具有2分子以上的二乙二醇经由碳酸酯键发生低聚物化、末端的羟基被烯丙基碳酸酯基取代而得到的结构的化合物。

(4)新戊二醇的双(烯丙基碳酸酯)化合物的低聚物

具有2分子以上的新戊二醇经由碳酸酯键发生低聚物化、末端的羟基被烯丙基碳酸酯基取代而得到的结构的化合物。

(5)二乙二醇和新戊二醇的双(烯丙基碳酸酯)化合物的低聚物

具有将1分子以上的二乙二醇和1分子以上的新戊二醇经由碳酸酯键以随机的组合在同一分子内低聚物化、末端的羟基被烯丙基碳酸酯基取代而得到的结构的化合物。

“3官能以上的多元醇的双(烯丙基碳酸酯)化合物”、“使用了2种以上二醇和3官能以上的多元醇的双(烯丙基碳酸酯)化合物”的情况下也同样。

“3官能以上的多元醇的双(烯丙基碳酸酯)化合物的低聚物”、“使用了2种以上二醇和3官能以上的多元醇的双(烯丙基碳酸酯)化合物的低聚物”的情况下,包含末端的全部羟基被烯丙基氧基碳酸酯基取代而得到的结构、末端的一部分羟基被烯丙基氧基碳酸酯基取代而得到的结构。

本发明中,例如“1~10”,是指“1以上、且10以下”。

本发明中,所谓杂原子,是指c、h以外的原子。

本发明中,所谓“消色时”,是指利用按照iso/dis8980-3(jist7333)的方法,将试样在65℃暗处下保存2小时,然后在23℃暗处下保存至少12小时的状态。

发明的效果

通过本发明的成型体,可提供不仅在保持高显色浓度的同时防炫目性优异、而且对比度性优异的光致变色透镜。

附图说明

通过以下所述的具体实施方式、及其附带的以下的附图进一步明确上述的目的、及其他目的、特征及优点。

[图1]为表示实施例1中得到的树脂平板的透过率曲线的图。

[图2]为表示实施例2中得到的树脂平板的透过率曲线的图。

[图3]为表示实施例3中得到的树脂平板的透过率曲线的图。

[图4]为表示实施例4中得到的树脂平板的透过率曲线的图。

[图5]为表示实施例5中得到的树脂平板的透过率曲线的图。

[图6]为表示实施例6中得到的树脂平板的透过率曲线的图。

[图7]为表示实施例7中得到的树脂平板的透过率曲线的图。

[图8]为表示实施例8中得到的树脂平板的透过率曲线的图。

[图9]为表示实施例9中得到的树脂平板的透过率曲线的图。

[图10]为表示比较例1中得到的树脂平板的透过率曲线的图。

[图11]为表示比较例2中得到的树脂平板的透过率曲线的图。

[图12]为表示比较例3中得到的树脂平板的透过率曲线的图。

[图13]为表示比较例4中得到的树脂平板的透过率曲线的图。

[图14]为表示比较例5中得到的树脂平板的透过率曲线的图。

[图15]为表示比较例6中得到的树脂平板的透过率曲线的图。

[图16]为表示比较例7中得到的树脂平板的透过率曲线的图。

[图17]为表示比较例8中得到的树脂平板的透过率曲线的图。

具体实施方式

首先,基于以下的实施方式来说明本发明的成型体。

对于本实施方式的光致变色透镜而言,使用氙灯,以50000勒克斯的照度照射15分钟后的23℃时的透过率满足以下的条件。

(1)550nm处的透过率为25%以下,优选为23%以下,更优选为21%以下。

(2)550nm处的透过率a大于575nm~600nm之间的最小透过率b,透过率a与透过率b之差(a-b)为5%以上,优选为7%以上,更优选为9%以上。

(3)在550nm~600nm的透过率曲线中,具有1个以上拐点。

需要说明的是,关于使用氙灯,以50000勒克斯的照度进行照射的条件,是按照iso8980-3的条件。

通过使光致变色透镜满足上述的条件,从而不仅显色浓度高、防炫目性优异,而且即使为显色浓度浓的区域,也能呈现显著的对比度性。

此外,对于本实施方式的光致变色透镜,可使消色时的光透过率为70%以上,优选为72%以上,更优选为75%以上。

由此,对于本实施方式的光致变色透镜而言,不仅能发挥光致变色性能,而且在光致变色透镜显色时及消色时的任意状态下均能呈现优异的辨认性(对比度性)。

本实施方式的光致变色透镜包含四氮杂卟啉化合物、调光色素、及树脂。

以下,对各成分进行说明。

[四氮杂卟啉化合物]

作为本实施方式的四氮杂卟啉化合物,例如可使用下述化合物:在用氯仿或甲苯溶液测得的可见光吸收光谱中,在565nm~605nm之间具有主吸收峰(p),该峰(p)的峰顶点(pmax:在峰中显示最大吸光系数的点)的吸光系数(ml/g·cm)为0.5×105以上,该峰(p)的(pmax)的吸光度的1/4的吸光度处的峰宽为50nm以下,并且该峰(p)的(pmax)的吸光度的1/2的吸光度处的峰宽为30nm以下,并且该峰(p)的(pmax)的吸光度的2/3的吸光度处的峰宽为20nm以下的范围。

前述主吸收峰(p)的峰顶点(pmax)可以在580nm~590nm之间。另外,可以是前述主吸收峰(p)的峰顶点(pmax)的吸光度的1/4的吸光度处的峰宽为40nm以下,并且前述主吸收峰(p)的峰顶点(pmax)的吸光度的1/2的吸光度处的峰宽为25nm以下,并且前述主吸收峰(p)的峰顶点(pmax)的吸光度的2/3的吸光度处的峰冤为20nm以下。

作为四氮杂卟啉化合物,优选使用下述通式(1)表示的化合物。

[化学式24]

通式(1)中,a1~a8各自独立地表示氢原子、卤素原子、硝基、氰基、羟基、氨基、羧基、磺酸基、碳原子数为1~20的直链、支链或环状的烷基、碳原子数为1~20的烷氧基、碳原子数为6~20的芳基氧基、碳原子数为1~20的单烷基氨基、碳原子数为2~20的二烷基氨基、碳原子数为7~20的二烷基氨基、碳原子数为7~20的芳烷基、碳原子数为6~20的芳基、杂芳基、碳原子数为6~20的烷基硫基、碳原子数为6~20的芳基硫基,可以介由连接基团形成除芳香族环以外的环,m表示2个氢原子、可以被取代的金属原子、或氧基金属原子。作为金属原子,可举出铜原子、镍原子、钴原子。作为商品名,可举出例如山田化成工业公司制的fdg-004、fdg-005、fdg-006、fdg-007。

关于通式(1)表示的四氮杂卟啉化合物,通式(1)中,m更优选为2价的铜。作为具体例,可举出以下的式(1a)表示的四叔丁基四氮杂卟啉·铜络合物,其相当于pd-311s(三井化学(株)制)的型号名。

[化学式25]

式(1a)中,cu表示2价的铜,t-c4h9表示叔丁基,其4个取代基的取代位置为通式(1)中的a1或a2中的任一个、a3或a4中的任一个、a5或a6中的任一个、a7或a8中的任一个。

关于本实施方式的光致变色透镜,相对于树脂100重量%而言,可包含1~15ppm、优选5~15ppm四氮杂卟啉化合物。关于添加量,由于性能随着四氮杂卟啉化合物的种类的不同而不同,因而不能一概限定,可根据四氮杂卟啉化合物的性能、作为光致变色化合物的萘并吡喃系化合物、通式(a)或通式(b)表示的光致变色化合物的种类、添加量适当选择。

[调光色素]

本实施方式中,作为调光色素(光致变色化合物),没有特别限制,可以从可用于光致变色透镜的现有已知的化合物中适当地选择任意的光致变色化合物而使用。例如,可根据所期望的着色使用从螺吡喃系化合物、螺噁嗪系化合物、俘精酸酐系化合物、萘并吡喃系化合物、双咪唑化合物中选择的1种或2种以上,也可使用选自后述的通式(a)及通式(b)中的至少1种。

作为前述螺吡喃系化合物的例子,可举出吲哚啉并(indolino)螺苯并吡喃的吲哚环及苯环被卤素、甲基、乙基、亚甲基、亚乙基、羟基等取代的各取代物、吲哚啉并螺萘并吡喃的吲哚环及萘环被卤素、甲基、乙基、亚甲基、亚乙基、羟基等取代的各取代物、吲哚啉并螺喹啉并吡喃的吲哚环被卤素、甲基、乙基、亚甲基、亚乙基、羟基等取代的各取代物、吲哚啉并螺吡啶并吡喃的吲哚环被卤素、甲基、乙基、亚甲基、亚乙基、羟基等取代的各取代物等等。

作为前述螺噁嗪系化合物的例子,可举出吲哚啉并螺苯并噁嗪的吲哚环及苯环被卤素、甲基、乙基、亚甲基、亚乙基、羟基等取代的各取代物、吲哚啉并螺萘并噁嗪的吲哚环及萘环被卤素、甲基、乙基、亚甲基、亚乙基、羟基等取代的各取代物、吲哚啉并螺菲并噁嗪的吲哚环被卤素、甲基、乙基、亚甲基、亚乙基、羟基等取代的各取代物、吲哚啉并螺喹啉并噁嗪的吲哚环被卤素、甲基、乙基、亚甲基、亚乙基、羟基等取代的各取代物、哌啶并螺萘并噁嗪的哌啶环及萘环被卤素、甲基、乙基、亚甲基、亚乙基、羟基等取代的各取代物等等。

作为前述俘精酸酐系化合物的例子,可举出n-氰基甲基-6,7-二氢-4-甲基-2-苯基螺(5,6-苯并〔b〕噻吩二甲酰亚胺-7,2’-三环〔3.3.1.13,7〕癸烷〕、n-氰基甲基-6,7-二氢-2-(对甲氧基苯基)-4-甲基螺(5,6-苯并〔b〕噻吩二甲酰亚胺-7,2’-三环〔3.3.1.13,7〕癸烷)、6,7-二氢-n-甲氧基羰基甲基-4-甲基-2-苯基螺(5,6-苯并〔b〕噻吩二甲酰亚胺-7,2’-三环〔3.3.1.13,7〕癸烷)、6,7-二氢-4-甲基-2-(对甲基苯基)-n-硝基甲基螺(5,6-苯并〔b〕噻吩二甲酰亚胺-7,2’-三环〔3.3.1.13,7〕癸烷)、n-氰基甲基-6,7-二氢-4-环丙基-3-甲基螺(5,6-苯并〔b〕噻吩二甲酰亚胺-7,2’-三环〔3.3.1.13,7〕癸烷)、n-氰基甲基-6,7-二氢-4-环丙基螺(5,6-苯并〔b〕噻吩二甲酰亚胺-7,2’-三环〔3.3.1.13,7〕癸烷)、n-氰基甲基-6,7-二氢-2-(对甲氧基苯基)-4-环丙基螺(5,6-苯并〔b〕噻吩二甲酰亚胺-7,2’-三环〔3.3.1.13,7〕癸烷)等等。

作为前述萘并吡喃系化合物的例子,可举出螺〔降冰片烷-2,2’-〔2h〕苯并〔h〕苯并吡喃〕、螺〔双环〔3.3.1〕壬烷-9,2’-〔2h〕苯并〔h〕苯并吡喃〕、7’-甲氧基螺〔双环〔3.3.1〕壬烷-9,2’-〔2h〕苯并〔h〕苯并吡喃〕、7’-甲氧基螺〔降冰片烷-2,2’-〔2h〕苯并〔f〕苯并吡喃〕、2,2-二甲基-7-辛氧基〔2h〕苯并〔h〕苯并吡喃、螺〔2-双环〔3.3.1〕壬烯-9,2’-〔2h〕苯并〔h〕苯并吡喃〕、螺〔2-双环〔3.3.1〕壬烯-9,2’-〔2h〕苯并〔f〕苯并吡喃〕、6-吗啉代(morpholino)-3,3-双(3-氟-4-甲氧基苯基)-3h-苯并(f)苯并吡喃、5-异丙基-2,2-二苯基-2h-苯并(h)苯并吡喃等下述的通式(3)表示的化合物、下述通式(4)表示的化合物。

[化学式26]

[化学式27]

通式(3)及通式(4)中,r1及r2可以相同也可以不同,独立地表示:

氢;

碳原子数为1~12的直链或支链烷基;

碳原子数为3~12的环烷基;

取代或未取代的、碳原子数为6~24的芳基或碳原子数为4~24的杂芳基;

芳烷基或杂芳烷基(碳原子数为1~4的直链或支链烷基被前述的芳基或杂芳基取代。)。

关于经取代的碳原子数为6~24的芳基或经取代的碳原子数为4~24的杂芳基的取代基,可从卤素原子、羟基、碳原子数为1~12的直链或支链的烷基、碳原子数为1~12的直链或支链的烷氧基、被至少1个卤素原子取代的碳原子数为1~12的直链或支链的卤代烷基、被至少1个卤素原子取代的碳原子数为1~12的直链或支链的卤代烷氧基、被至少一个碳原子数为1~12的直链或支链的烷基或烷氧基取代的苯氧基或萘氧基、碳原子数为2~12的直链或支链的链烯基、-nh2基、-nhr基、-n(r)2基(r为碳原子数为1~6的直链或支链的烷基。r存在2个时,2个r可以相同也可以不同。)、及甲基丙烯酰基或丙烯酰基中选择至少1种。

r3可以相同也可以不同,独立地表示:

卤素原子;

碳原子数为1~12的直链或支链烷基;

碳原子数为3~12的环烷基;

碳原子数为1~12的直链或支链烷氧基;

被至少1个卤素原子取代的碳原子数为1~12的直链或支链的卤代烷基、被至少1个卤素原子取代的碳原子数为3~12的卤代环烷基、被至少1个卤素原子取代的碳原子数为1~12的直链或支链卤代烷氧基;

取代或未取代的、碳原子数为6~24的芳基或碳原子数为4~24的杂芳基(作为取代基,具有选自卤素原子、羟基、碳原子数为1~12的直链或支链的烷基、碳原子数为1~12的直链或支链的烷氧基、被至少1个卤素原子取代的碳原子数为1~12的直链或支链的卤代烷基、被至少1个卤素原子取代的碳原子数为1~12的直链或支链的卤代烷氧基、被至少一个碳原子数为1~12的直链或支链的烷基或烷氧基取代的苯氧基或萘氧基、碳原子数为2~12的直链或支链的链烯基、及氨基中的至少1种取代基。);

芳烷基或杂芳烷基(碳原子数为1~4的直链或支链烷基被前述的芳基或杂芳基取代。);

取代或未取代的苯氧基或萘氧基(作为取代基,具有选自碳原子数为1~6的直链或支链烷基或烷氧基中的至少1种取代基。);

-nh2、-nhr、-conh2、或-conhr

(r为碳原子数为1~6的直链或支链的烷基。);

-ocor8或-coor8(此处,r8为碳原子数为1~6的直链或支链的烷基、或碳原子数为3~6的环烷基、或被r1、r2中的取代芳基或取代杂芳基的取代基中的至少1个取代的苯基或未取代的苯基。)。

至少2个相邻的r3彼此可以键合,包含r3键合的碳原子在内,形成1个以上的芳香环基或非芳香环基。芳香环基或非芳香环基包含可以包含选自由氧、硫、及氮组成的组中的杂原子的1个环或2个并环化而成的环。

1为0~2的整数。m为0~4的整数。

另外,除此之外,作为萘并吡喃系化合物,可举出在wo2013/78086公报、wo2012/149599公报、wo2010/020770公报、wo2009/146509公报中记载的聚硅氧烷低聚物、聚环氧烷、聚烷基酯各自的至少1个末端加成调光染料分子而得到的化合物、上述记载的通式(3)或通式(4)表示的结构被连接基团连接、在1分子中包含2个以上萘并吡喃环的化合物等。

通式(3)表示的萘并吡喃系化合物中,可举出下述通式(5)表示的化合物(以下,也表示为化合物(5)。)作为优选例。

[化学式28]

r1、r2、r3、m与上述相同,a表示下述式(a1)~(a5)的并环化环。

[化学式29]

这些并环化环(a1)~(a5)中,虚线表示通式(5)的萘并吡喃环的碳c5碳c6键。并环化环(a4)或(a5)的α键可键合于通式(5)的萘并吡喃环的碳c5或碳c6。

r4相同或不同,独立地表示oh、碳原子数为1~6的直链或支链的烷基或烷氧基,或2个r4形成羰基(co)。

r5、r6及r7独立地表示:

卤素原子(优选氟、氯或溴);

碳原子数为1~12的直链或支链的烷基(优选碳原子数为1~6的直链或支链的烷基);

被至少1个卤素原子取代的、碳原子数为1~6的直链或支链的卤代烷基(优选氟烷基);

碳原子数为3~12的环烷基;

碳原子数为1~6的直链或支链的烷氧基;

取代或未取代的苯基或苄基(作为取代基,具有通式(5)的r1、r2基独立地对应于芳基或杂芳基时在r1、r2基的定义中在上文所述的取代基中的至少1个。);

-nh2、-nhr

(此处,r为碳原子数为1~6的直链或支链的烷基。);

取代或未取代的苯氧基或萘氧基(作为取代基,至少具有碳原子数为1~6的直链或支链的烷基或烷氧基。);

-cor9、-coor9或-conhr9基(此处,r9表示碳原子数为1~6的直链或支链的烷基、或碳原子数为3~6的环烷基、或取代或未取代的苯基或苄基(作为取代基,具有通式(5)的r1、r2基独立地对应于芳基或杂芳基时在r1、r2基的定义中在上文所述的取代基中的至少1个)。)。

n为0~6的整数,o为0~2的整数,p为0~4的整数,q为0~3的整数。

需要说明的是,a表示(a4)时,n为0~2的整数,p为0~4的整数,a表示(a2)时,n为0~2的整数。

通式(5)的光致变色化合物可与适用于所要求的用途的变色反应速度组合,即使在40℃也具有高着色适应性。能容易达成的颜色涵盖橙色至蓝色。

需要说明的是,本实施方式中,还包含选自由a=(a1)的化合物(5)、a=(a2)的化合物(5)、a=(a3)的化合物(5)、a=(a4)的化合物(5)、及a=(a5)的化合物(5)组成的组中的至少1种的属于不同种类的化合物(5)的混合物。

本实施方式中,作为化合物(5),可优选使用下述通式(6)表示的化合物。

[化学式30]

ar1、ar2为芳香族基团,它们可以相同也可以不同,表示可以被取代的苯环或噻吩环。作为苯环或噻吩环的取代基,可举出碳原子数为1~10的直链或支链的烷基、碳原子数为1~10的直链或支链的烷氧基、碳原子数为1~6的直链或支链的烷基单(或二)取代氨基。r3、r4、r5、m、n、p与上文所述含义相同。

作为化合物(5),可进一步优选使用下述通式(7)表示的化合物。

[化学式31]

式(7)中,r10、r11相互可以相同也可以不同,表示碳原子数为1~10的直链或支链的烷基、碳原子数为1~10的直链或支链的烷氧基、碳原子数为1~6的直链或支链的烷基单(或二)取代氨基。m为2时,相邻的r3彼此可以键合,包含r3键合的碳原子在内,形成环结构。r、s为0~4的整数。上述环结构为取代或未取代的碳原子数为6~24的芳基或碳原子数为3~24的杂芳基。

r3、r4、r5、m、n、p与上文所述含义相同。

作为通式(7)表示的化合物的具体例,可举出下述式(8)或下述式(9)表示的化合物。本实施方式中,优选式(8)及式(9)表示的化合物。

[化学式32]

[化学式33]

作为光致变色化合物的通式(5)表示的化合物可利用已知的方法合成。例如,也可利用日本特表2004-500319号中记载的方法合成。

另外,此外,作为通式(3)表示的萘并吡喃系化合物的具体例,可举出下述式(10)表示的化合物作为优选例。

[化学式34]

作为萘并吡喃系化合物,可使用选自上述记载的化合物中的1种或2种以上的化合物。

相对于树脂100重量%而言,本实施方式的光致变色透镜可包含100~3000ppm、优选100~2000ppm萘并吡喃系化合物。对于添加量,由于性能随着萘并吡喃系化合物的种类的不同而不同,因而不能一概限定,可根据萘并吡喃系化合物的性能、四氮杂卟啉化合物的种类、添加量适当选择。

作为本实施方式中的光致变色化合物,也可使用选自通式(a)及通式(b)中的至少1种。

pc-l-chain(a)

pc-l-chain-l’-pc’(b)

pc和pc’表示由通式(c)~(f)的化合物衍生的1价的基团。pc与pc’可以相同也可以不同。

[化学式35]

式(c)~(f)中,r1~r18表示氢、卤素原子、羧基、乙酰基、甲酰基、可以被取代的c1~c20的脂肪族基、可以被取代的c3~c20的脂环族基、或可以被取代的c6~c20的芳香族有机基团,分别可以相同也可以不同。这些脂肪族基、脂环族基或芳香族有机基团可以包含氧原子、氮原子。通式(c)~(f)表示的化合物中包含的任一个基团与作为2价的有机基团的l或l’键合。

作为可以被取代的c1~c20的脂肪族基,可举出直链或支链状的c1~c10烷基、直链或支链状的c1~c10烷氧基、直链或支链状的c2~c10链烯基、c1~c10羟基烷基、c1~c10羟基烷氧基、被c1~c10烷氧基取代的c1~c10烷基、被c1~c10烷氧基取代的c1~c10烷氧基、c1~c5卤代烷基、c1~c5二卤代烷基、c1~c5三卤代烷基、c1~c10烷基氨基、c1~c10氨基烷基、直链或支链状的c1~c20烷氧基羰基等。

作为可以被取代的c3~c20的脂环族基,可举出c3~c20的环烷基、c6~c20的联环烷基等。

作为可以被取代的c6~c20的芳香族有机基团,可举出苯基、c7~c16烷氧基苯基、芳基氨基、二芳基氨基、芳基c1~c5烷基氨基、环状氨基、芳基羰基、芳酰基等。

作为r1与r2,优选可举出:

氢原子;卤素原子;

直链或支链状的c1~c10烷基、直链或支链状的c1~c10烷氧基、c1~c10羟基烷氧基、被c1~c10烷氧基取代的c1~c10烷氧基、c1~c5卤代烷基、c1~c5二卤代烷基、c1~c5三卤代烷基、c1~c5烷基氨基等可以被取代的c1~c20的脂肪族基;

苯基、c7~c16烷氧基苯基、c1~c5二烷基氨基、芳基氨基、二芳基氨基、芳基c1~c5烷基氨基、环状氨基等可以被取代的c6~c20的芳香族有机基团;等等。r1与r2分别可以相同也可以不同。

作为r3,优选可举出:

氢原子;卤素原子;羧基;乙酰基;

直链或支链状的c1~c10烷基、直链或支链状的c2~c10链烯基、直链或支链状的c1~c10烷氧基、c1~c10羟基烷基、被c1~c10烷氧基取代的c1~c10烷基、c1~c10氨基烷基、直链或支链状的c1~c20烷氧基羰基等可以被取代的c1~c20的脂肪族基;

c3~c20的环烷基、c6~c20的联环烷基等可以被取代的c3~c20的脂环族基;

芳基羰基、甲酰基、芳酰基等可以被取代的c6~c20的芳香族有机基团;等等。

作为r4,优选可举出:

氢原子;卤素原子;羧基;乙酰基;甲酰基;

直链或支链状的c1~c10烷基、直链或支链状的c2~c10链烯基、直链或支链状的c1~c10烷氧基、c1~c10羟基烷基、被c1~c10烷氧基取代的c1~c10烷基、c1~c10氨基烷基、直链或支链状的c1~c20烷氧基羰基等可以被取代的c1~c20的脂肪族基;

c3~c20的环烷基、c6~c20的联环烷基等可以被取代的c3~c20的脂环族基;

芳基羰基、芳酰基、苯基、c7~c16烷氧基苯基、c1~c10二烷氧基苯基、c1~c10烷基苯基、c1~c10二烷基苯基等可以被取代的c6~c20的芳香族有机基团;等等。

r3与r4可以相互键合。r3与r4相互键合而形成环结构时,可举出通式(g)或(h)。虚线部分表示r3键合的碳原子与r4键合的碳原子之间的键。

[化学式36]

r5、r6、r7、r8、r9、r10、r14、r15、r16表示与r1、r2同样的官能团。存在有多个的r5~r7可以相同也可以不同。

作为r11,优选可举出:

氢原子;卤素原子;

直链或支链状的c1~c20烷基、c1~c5卤代烷基、c1~c5二卤代烷基、c1~c5三卤代烷基等可以被取代的c1~c20的脂肪族基;

c3~c20的环烷基、c6~c20的联环烷基、被c1~c5烷基取代的c3~c20的环烷基、被c1~c5烷基取代的c6~c20的联环烷基等可以被取代的c3~c20的脂环族基;

被c1~c5烷基取代的芳基等可以被取代的c6~c20的芳香族有机基团;等等。

作为r12与r13,优选表示:

氢原子;卤素原子;

c1~c10烷基、c1~c5烷基烷氧基羰基等可以被取代的c1~c20的脂肪族基;c5~c7的环烷基等可以被取代的c3~c20的脂环族基;等等。

作为r17与r18,优选表示:

氢原子;卤素原子;

直链或支链状的c1~c10烷基、c1~c10羟基烷基等可以被取代的c1~c20的脂肪族基;c5~c7的环烷基等可以被取代的c3~c20的脂环族基;等等。

通式(a)或(b)的l和l’表示包含选自氧乙烯链、氧丙烯链、(硫代)酯基、(硫代)酰胺基中的至少1种基团的2价的有机基团。

具体而言,l和l’由通式(i)~(o)表示。l与l’可以相同也可以不同。

[化学式37]

式(i)~(o)中,

y表示氧、硫。

r19表示氢、直链或支链状的c1~c10烷基。

r20表示直链或支链状的c1~c10烷基。

p表示0~15的整数,r表示0~10的整数。

q表示由直链或支链状的c1~c10亚烷基、c1~c10亚烯基(alkenylenegroup)基、1,2-、1,3-、1,4-位的取代芳基衍生的2价的基团、由取代杂芳基衍生的2价的基团等。

*1、*2表示化学键,*1与“chain”表示的1价或2价的有机基团键合,*2与pc或pc’表示的1价的有机基团键合。

通式(a)或(b)的“chain”表示包含选自聚硅氧烷链、聚氧亚烷基链中的1种以上的1价或2价的有机基团。

作为聚硅氧烷链,可举出聚二甲基硅氧烷链、聚甲基苯基硅氧烷链、聚甲基氢硅氧烷链等。

作为聚氧亚烷基链,可举出聚氧乙烯链、聚氧丙烯链、聚氧六亚甲基链等。

具体而言,

光致变色化合物为通式(a)的情况下,“chain”表示通式(p)或(q)的1价的有机基团。

[化学式38]

光致变色化合物为通式(b)的情况下,“chain”表示通式(r)或(s)的2价的有机基团。

[化学式39]

式(p)~(s)中,

r21表示直链或支链状的c1~c10烷基。

r22表示直链或支链状的c1~c10烷基。

r23表示氢、甲基、乙基。

n表示4~75的整数,m表示1~50的整数。

q表示1~3的整数。

*3、*4表示化学键,*3与l表示的2价的有机基团键合,*4与l’表示的2价的有机基团键合。

本实施方式的光致变色透镜(100重量%)可包含100~3000ppm、优选100~2000ppm通式(a)或通式(b)表示的光致变色化合物。关于添加量,由于性能随着通式(a)或通式(b)表示的光致变色化合物的种类的不同而不同,因而不能一概限定,可根据通式(a)或通式(b)表示的光致变色化合物的性能、四氮杂卟啉化合物的种类、添加量适当选择。

本实施方式的光致变色化合物可利用wo2009/146509公报、wo2010/20770公报、wo2012/149599公报、wo2012/162725公报中记载的方法得到。

作为本实施方式中的光致变色化合物,可举出vivimed公司的reversacolhumberblue(聚二甲基硅氧烷链,萘并吡喃系显色团(通式(c))、reversacolcalderblue(聚二甲基硅氧烷链,萘并吡喃系显色团(通式(c))、reversacoltrentblue(聚二甲基硅氧烷链,萘并吡喃系显色团(通式(c))、reversacolpenninegreen(聚二甲基硅氧烷链,萘并吡喃系显色团(通式(c))、reversacolheathgreen(聚氧亚烷基链,萘并吡喃系显色团(通式(c))、reversacolchillired(聚二甲基硅氧烷链,萘并吡喃系显色团(通式(c))、reversacolwembleygrey(聚氧亚烷基链,萘并吡喃系显色团(通式(c))、reversacolcayennered(聚氧亚烷基链,萘并吡喃系显色团(通式(c)))、reversacolwilsonblue(聚氧亚烷基链,萘并吡喃系显色团(通式(c))等。

对于本实施方式的光致变色透镜而言,通过组合地包含特定的四氮杂卟啉化合物和特定的调光色素,从而即使在显色时,也能呈现更优异的辨认性。

[树脂]

作为构成光致变色透镜(基材)的树脂,为选自聚(甲基)丙烯酸酯、聚碳酸烯丙酯、聚(硫)氨酯中的至少1种。

(聚(甲基)丙烯酸酯)

聚(甲基)丙烯酸酯例如包含由选自通式(i)、通式(ii)、通式(iii)及式(iv)表示的化合物中的至少2种聚合性单体衍生的结构单元。

[化学式40]

式中,r表示氢原子或甲基,存在有多个的r可以相同也可以不同。m、n表示0~20的整数,可以相同也可以不同。

[化学式41]

式中,r表示氢原子或甲基,存在有多个的r可以相同也可以不同。p表示0~20的整数。

[化学式42]

式中,r表示氢原子或甲基,q表示0~20的整数。

[化学式43]

作为通式(i)表示的具有(甲基)丙烯酰基的聚合性单体,可举出双酚a二甲基丙烯酸酯、亚甲基-双(4,1-亚苯基)-双(2-甲基丙烯酸酯)、双酚a二丙烯酸酯、亚甲基-双(4,1-亚苯基)-双(2-丙烯酸酯)、2,2-双(4-甲基丙烯酰基氧基苯基)丙烷、2,2-双(4-丙烯酰基氧基苯基)丙烷、2-(4-甲基丙烯酰基氧基苯基)-2-(4-甲基丙烯酰基氧基乙氧基苯基)丙烷、2-(4-丙烯酰基氧基苯基)-2-(4-丙烯酰基氧基乙氧基苯基)丙烷、2,2-双(4-甲基丙烯酰基氧基乙氧基苯基)丙烷、2,2-双(4-丙烯酰基氧基乙氧基苯基)丙烷、2-(4-甲基丙烯酰基氧基乙氧基苯基)-2-(4-(甲基丙烯酰基氧基乙氧基)乙氧基苯基)丙烷、2-(4-丙烯酰基氧基乙氧基苯基)-2-(4-(丙烯酰基氧基乙氧基)乙氧基苯基)丙烷、2,2-双(4-(甲基丙烯酰基氧基乙氧基)乙氧基苯基)丙烷、2,2-双(4-(丙烯酰基氧基乙氧基)乙氧基苯基)丙烷等。

作为通式(ii)表示的具有(甲基)丙烯酰基的聚合性单体,可举出乙二醇二甲基丙烯酸酯、二乙二醇二甲基丙烯酸酯、三乙二醇二甲基丙烯酸酯、四乙二醇二甲基丙烯酸酯、乙二醇二丙烯酸酯、二乙二醇二丙烯酸酯、三乙二醇二丙烯酸酯、四乙二醇二丙烯酸酯等。

作为通式(iii)表示的具有(甲基)丙烯酰基的聚合性单体,可举出甲基丙烯酸、丙烯酸、甲基丙烯酸2-羟基乙酯、丙烯酸2-羟基乙酯、甲基丙烯酸2-(2-羟基乙氧基)乙酯、丙烯酸2-(2-羟基乙氧基)乙酯等。

作为上述以外的具有(甲基)丙烯酰基的聚合性单体,可举出选自由丁二醇二甲基丙烯酸酯、六亚甲基二甲基丙烯酸酯、2,2-双(4-甲基丙烯酰基氧基乙氧基-3,5-二溴苯基)丙烷、2,2-双(4-甲基丙烯酰基氧基五乙氧基苯基)丙烷、季戊四醇三丙烯酸酯、季戊四醇四丙烯酸酯、三羟甲基丙烷三丙烯酸酯、二季戊四醇六丙烯酸酯、双酚a-二缩水甘油基醚二丙烯酸酯系、双酚a-二缩水甘油基醚二甲基丙烯酸酯系、四溴双酚a-二缩水甘油基醚二丙烯酸酯系、四溴双酚a-二缩水甘油基醚二甲基丙烯酸酯等构成的组中的1种或2种以上的化合物。

作为具有(甲基)丙烯酰基的聚合性单体以外的单体(不包括式(iv)表示的化合物),可使用选自由苯乙烯、α甲基苯乙烯、α甲基苯乙烯二聚物、甲基丙烯酸苄酯、氯苯乙烯、溴苯乙烯、甲氧基苯乙烯、苹果酸单苄酯、苹果酸二苄酯、富马酸单苄酯、富马酸二苄酯、苹果酸甲基苄基酯、苹果酸二甲酯、苹果酸二乙酯、苹果酸二丁酯、富马酸二丁酯、苹果酸单丁酯、苹果酸单戊酯、苹果酸二戊酯、富马酸单戊酯、富马酸二戊酯、二乙二醇双芳基碳酸酯构成的组中的1种或2种以上的化合物。

聚(甲基)丙烯酸酯100重量%中,可包含20~70重量%、优选30~60重量%由通式(i)表示的聚合性单体衍生的结构单元,

可包含10~60重量%、优选20~50重量%由通式(ii)表示的聚合性单体衍生的结构单元,

可包含2~20重量%、优选5~15重量%由通式(iii)表示的聚合性单体衍生的结构单元,

可包含1重量%~20重量%、优选3重量%~15重量%、进一步优选5重量%~10重量%由式(iv)表示的化合物衍生的结构单元。

需要说明的是,本实施方式的聚合性组合物可以以上述的量包含这些聚合性单体。

作为聚(甲基)丙烯酸酯,可举出例如sunsensors-55单体作为商品名。

(由聚碳酸烯丙酯和聚(甲基)丙烯酸酯形成的混合物)

作为构成光致变色透镜(基材)的树脂的由聚碳酸烯丙酯和聚(甲基)丙烯酸酯形成的混合物包含下述由通式(11)表示的包含2个以上烯丙基氧基羰基的烯丙基碳酸酯化合物(a)衍生的结构单元(a)、和由通式(12)表示的包含2个以上(甲基)丙烯酰基的(甲基)丙烯酸酯化合物(b)衍生的结构单元(b),相对于结构单元(a)和结构单元(b)合计100重量%而言,包含5重量%~30重量%结构单元(a)、70重量%~95重量%结构单元(b)。

需要说明的是,本实施方式的聚合性组合物可以以上述的量包含这些聚合性单体。

[化学式44]

r1表示来自可以包含杂原子的链状或支链的c3~c35的脂肪族多元醇的2~20价的基团或来自可以包含杂原子的c5~c40的环状脂肪族多元醇的2~20价的基团。m表示2~10的整数。需要说明的是,r1不包含烯丙基氧基羰基。

[化学式45]

r2表示可以包含杂原子或芳香族基团的碳原子数为1~30的2~4价的有机基团。r3表示氢原子或甲基。n表示2~4的整数。

烯丙基碳酸酯化合物(a)可包含其低聚物。低聚物为通过在制造工序中生成的烯丙基碳酸酯和多元醇的酯交换反应而生成的经由碳酸酯键连接有2分子以上的多元醇的多(烯丙基碳酸酯)。该烯丙基碳酸酯化合物为具有3~12个碳原子的链状或支链状的脂肪族多元醇的多(烯丙基碳酸酯)。在分子中具有5~16个碳原子的环状脂肪族多元醇的多(烯丙基碳酸酯)也适于该目的。这些多元醇通常可在分子中具有2~6个、优选2~4个羟基。也可使用混合多(烯丙基碳酸酯)、即来自2种以上的多元醇、可通过单一的多元醇的多(烯丙基碳酸酯)的机械混合而得到的物质、或从多元醇的混合物和碳酸二烯丙酯起始、可通过化学反应直接得到的物质。最后,上述的所有多(烯丙基碳酸酯)可以是单体或单体与低聚物的混合物的形态。

关于构成通式(11)的r1的多元醇,作为具体例,可举出二乙二醇、二丙二醇、三乙二醇、四乙二醇、1,3-丙二醇、1,4-丁二醇、1,5-戊二醇、1,6-己二醇、新戊二醇、3-甲基-1,5-戊二醇、2-甲基-2-乙基-1,3-丙二醇、2,2-二乙基-1,3-丙二醇、2,2,4-三甲基-1,3-戊二醇、1,4-二羟甲基环己烷、4,8-双(羟基甲基)-[5.2.1.02,6]三环癸烷、甘油、三羟甲基丙烷、三(羟基乙基)异氰脲酸酯、季戊四醇、二甘油、二三羟甲基丙烷、二季戊四醇等。

因此,烯丙基碳酸酯化合物(a)的例子例如包含选自下述化合物中的至少1种:选自二乙二醇、二丙二醇、三乙二醇、四乙二醇、1,3-丙二醇、1,4-丁二醇、1,5-戊二醇、1,6-己二醇、新戊二醇、3-甲基-1,5-戊二醇、2-甲基-2-乙基-1,3-丙二醇、2,2-二乙基-1,3-丙二醇、2,2,4-三甲基-1,3-戊二醇、1,4-二羟甲基环己烷及4,8-双(羟基甲基)-[5.2.1.02,6]三环癸烷中的至少1种二醇的双(烯丙基碳酸酯)化合物,

选自甘油、三羟甲基丙烷及三(羟基乙基)异氰脲酸酯中的至少1种三醇的三(烯丙基碳酸酯)化合物,

选自季戊四醇、二甘油及双三羟甲基丙烷中的至少1种四醇的四(烯丙基碳酸酯)化合物,

二季戊四醇的六(烯丙基碳酸酯)化合物,和

选自前述二醇、前述三醇、前述四醇及前述二季戊四醇中的至少2种化合物的混合多(烯丙基碳酸酯)化合物。

下述的物质为适于本发明的目的的烯丙基碳酸酯聚合性化合物的优选例。

(i)二乙二醇的双(烯丙基碳酸酯)化合物及其低聚物的混合物

二乙二醇双(烯丙基碳酸酯)可由式(13)定义。

[化学式46]

另外,二乙二醇双(烯丙基碳酸酯)的低聚物可由式(14)定义。

[化学式47]

式中,r为2以上。

对于化合物(13)而言,例如如“化学技术的百科辞典”,kirk-othmer,第1ii版,第2卷,111~112页中记载的那样,可通过使二乙二醇双(氯甲酸酯)与烯丙基醇反应来制造。对于二乙二醇双(烯丙基碳酸酯)(式(13))和其低聚物(式(14))的混合物而言,例如如欧洲专利第35,304号说明书中记载那样,可以在碱性催化剂的存在下进行操作,通过二烯丙基碳酸酯与二乙二醇的酯交换而简便地制造。上述混合物通常包含约80重量%以下的低聚物。

(ii)二乙二醇和新戊二醇的混合物的双(烯丙基碳酸酯)化合物及其低聚物的混合物

对于该双(烯丙基碳酸酯)化合物而言,除了用二乙二醇和新戊二醇的混合物替换二乙二醇之外,与前述的项(i)的双(烯丙基碳酸酯)同样。

(iii)二乙二醇和三(羟基乙基)异氰脲酸酯的混合物的多(烯丙基碳酸酯)化合物及其低聚物的混合物

对于该多(烯丙基碳酸酯)化合物而言,例如如美国专利第4,812,545号中记载的那样,可通过二乙二醇与三(羟基乙基)异氰脲酸酯的混合物的二烯丙基碳酸酯的酯交换而得到。

(iv)二乙二醇和三羟甲基丙烷的混合物的多(烯丙基碳酸酯)化合物及其低聚物的混合物

对于该多(烯丙基碳酸酯)化合物而言,除了用三羟甲基丙烷替换三(羟基乙基)异氰脲酸酯之外,与前述的项(iii)的多(烯丙基碳酸酯)同样。

(v)二乙二醇和季戊四醇的混合物的多(烯丙基碳酸酯)化合物及其低聚物的混合物

对于该多(烯丙基碳酸酯)化合物而言,除了用季戊四醇替换三(羟基乙基)异氰脲酸酯之外,与前述的项(iii)的多(烯丙基碳酸酯)化合物同样。

(vi)二乙二醇、新戊二醇和季戊四醇的混合物的多(烯丙基碳酸酯)化合物及其低聚物的混合物

对于该多(烯丙基碳酸酯)化合物而言,除了用二乙二醇和新戊二醇这2种二醇替换二乙二醇之外,与前述的项(v)的多(烯丙基碳酸酯)同样。

(vii)包含二乙二醇、新戊二醇和季戊四醇的混合物的多(烯丙基碳酸酯)化合物及其低聚物的混合物、和二乙二醇的双(烯丙基碳酸酯)化合物及其低聚物的混合物的多(烯丙基碳酸酯)混合物

(甲基)丙烯酸酯化合物(b)可由下式表示。

[化学式48]

r2表示可以包含杂原子或芳香族基团的碳原子数为1~30的2~4价的有机基团。r3表示氢原子或甲基。n表示2~4的整数。)

另外,关于(甲基)丙烯酸酯化合物(b),可举出通式(16)、通式(17)表示的化合物。

[化学式49]

p表示1~100的数值,r3表示氢原子或甲基,可以各自不同。n优选为1~50的数值,更优选为1~20的数值,进一步优选为2~10的数值,特别优选为2~4的数值。

关于通式(16)表示的(甲基)丙烯酸酯化合物,可举出选自乙二醇二甲基丙烯酸酯、二乙二醇二甲基丙烯酸酯、三乙二醇二甲基丙烯酸酯、四乙二醇二甲基丙烯酸酯、乙二醇二丙烯酸酯、二乙二醇二丙烯酸酯、三乙二醇二丙烯酸酯、四乙二醇二丙烯酸酯、丙二醇二甲基丙烯酸酯、二丙二醇二甲基丙烯酸酯、三丙二醇二甲基丙烯酸酯、四丙二醇二甲基丙烯酸酯、丙二醇二丙烯酸酯、二丙二醇二丙烯酸酯、三丙二醇二丙烯酸酯、四丙二醇二丙烯酸酯中的至少一种。

[化学式50]

q分别表示1以上的数值,2个q的总和表示2~100的数值。r3表示氢原子或甲基,可以各自不同。x表示取代或未取代的2价的芳香族基团、取代或未取代的碳原子数为1~20的可以包含芳香族基团的2价的脂肪族基团。

作为通式(17)表示的(甲基)丙烯酸酯化合物,可举出选自双酚a二甲基丙烯酸酯、亚甲基-双(4,1-亚苯基)-双(2-甲基丙烯酸酯)、双酚a二丙烯酸酯、亚甲基-双(4,1-亚苯基)-双(2-丙烯酸酯)、2,2-双(4-甲基丙烯酰基氧基苯基)丙烷、2,2-双(4-丙烯酰基氧基苯基)丙烷、2-(4-甲基丙烯酰基氧基苯基)-2-(4-甲基丙烯酰基氧基乙氧基苯基)丙烷、2-(4-丙烯酰基氧基苯基)-2-(4-丙烯酰基氧基乙氧基苯基)丙烷、2,2-双(4-甲基丙烯酰基氧基乙氧基苯基)丙烷、2,2-双(4-丙烯酰基氧基乙氧基苯基)丙烷、2-(4-甲基丙烯酰基氧基乙氧基苯基)-2-(4-(甲基丙烯酰基氧基乙氧基)乙氧基苯基)丙烷、2-(4-丙烯酰基氧基乙氧基苯基)-2-(4-(丙烯酰基氧基乙氧基)乙氧基苯基)丙烷、2,2-双(4-(甲基丙烯酰基氧基乙氧基)乙氧基苯基)丙烷、2,2-双(4-(丙烯酰基氧基乙氧基)乙氧基苯基)丙烷中的至少一种。

作为上述以外的(甲基)丙烯酸酯化合物,可举出选自由丁二醇二甲基丙烯酸酯、六亚甲基二甲基丙烯酸酯、2,2-双(4-甲基丙烯酰基氧基乙氧基-3,5-二溴苯基)丙烷、2,2-双(4-甲基丙烯酰基氧基五乙氧基苯基)丙烷、季戊四醇三丙烯酸酯、季戊四醇四丙烯酸酯、三羟甲基丙烷三丙烯酸酯、二季戊四醇六丙烯酸酯、双酚a-二缩水甘油基醚二丙烯酸酯系、双酚a-二缩水甘油基醚二甲基丙烯酸酯系、四溴双酚a-二缩水甘油基醚二丙烯酸酯系、四溴双酚a-二缩水甘油基醚二甲基丙烯酸酯等构成的组中的至少一种。

在这些示例化合物中,优选选自二乙二醇二甲基丙烯酸酯、三乙二醇二甲基丙烯酸酯、二乙二醇二丙烯酸酯、三乙二醇二丙烯酸酯、二丙二醇二甲基丙烯酸酯、三丙二醇二甲基丙烯酸酯、二丙二醇二丙烯酸酯、三丙二醇二丙烯酸酯中的至少一种,更优选选自二乙二醇二甲基丙烯酸酯、三乙二醇二甲基丙烯酸酯、二乙二醇二丙烯酸酯、及三乙二醇二丙烯酸酯中的至少一种,特别优选选自二乙二醇二甲基丙烯酸酯、三乙二醇二甲基丙烯酸酯中的至少一种。

后述的聚合性组合物中,包含5重量%~30重量%、优选5重量%~28重量%、更优选5重量%~25重量%的烯丙基碳酸酯化合物(a)。

(聚(硫)氨酯)

作为构成本实施方式的光致变色透镜(基材)的树脂的聚(硫)氨酯包含由(a)多异氰酸酯化合物衍生的结构单元、由(b)数均分子量为100以上的多元醇化合物衍生的结构单元、和由(c)二官能以上的活性氢化合物(其中,不包括前述化合物(b))衍生的结构单元。

作为多异氰酸酯化合物(a),可举出1,6-己二异氰酸酯、1,5-戊二异氰酸酯、2,2,4-三甲基己烷二异氰酸酯、2,4,4-三甲基-1,6-己二异氰酸酯、赖氨酸甲酯二异氰酸酯、赖氨酸三异氰酸酯、间苯二甲撑二异氰酸酯、邻苯二甲撑二异氰酸酯、对苯二甲撑二异氰酸酯、苯二甲撑二异氰酸酯、α,α,α’,α’-四甲基苯二甲撑二异氰酸酯、双(异氰酸酯基甲基)萘、1,3,5-三(异氰酸酯基甲基)苯、双(异氰酸酯基甲基)硫醚、双(异氰酸酯基乙基)硫醚、双(异氰酸酯基甲基)二硫醚、双(异氰酸酯基乙基)二硫醚、双(异氰酸酯基甲基硫基)甲烷、双(异氰酸酯基乙基硫基)甲烷、双(异氰酸酯基乙基硫基)乙烷、双(异氰酸酯基甲基硫基)乙烷等脂肪族多异氰酸酯化合物;异佛尔酮二异氰酸酯、双(异氰酸酯基甲基)环己烷、1,2-双(异氰酸酯基甲基)环己烷、1,3-双(异氰酸酯基甲基)环己烷、1,4-双(异氰酸酯基甲基)环己烷、二环己基甲烷二异氰酸酯、二环己基甲烷-4,4’-二异氰酸酯、二环己基甲烷-2,4’-二异氰酸酯、环己烷二异氰酸酯、甲基环己烷二异氰酸酯、二环己基二甲基甲烷异氰酸酯、2,5-双(异氰酸酯基甲基)双环-[2.2.1]-庚烷、2,6-双(异氰酸酯基甲基)双环-[2.2.1]-庚烷、3,8-双(异氰酸酯基甲基)三环癸烷、3,9-双(异氰酸酯基甲基)三环癸烷、4,8-双(异氰酸酯基甲基)三环癸烷、4,9-双(异氰酸酯基甲基)三环癸烷等脂环族多异氰酸酯化合物;二苯基硫醚-4,4-二异氰酸酯、甲苯二异氰酸酯、苯二异氰酸酯、1,3-苯二异氰酸酯、1,4-苯二异氰酸酯、二苯基甲烷二异氰酸酯等芳香族多异氰酸酯化合物;2,5-二异氰酸酯基噻吩、2,5-双(异氰酸酯基甲基)噻吩、2,5-二异氰酸酯基四氢噻吩、2,5-双(异氰酸酯基甲基)四氢噻吩、3,4-双(异氰酸酯基甲基)四氢噻吩、2,5-二异氰酸酯基-1,4-二噻烷、2,5-双(异氰酸酯基甲基)-1,4-二噻烷、4,5-二异氰酸酯基-1,3-二硫杂环戊烷、4,5-双(异氰酸酯基甲基)-1,3-二硫杂环戊烷等杂环多异氰酸酯化合物等。作为多异氰酸酯化合物(a),可使用从它们中选择的至少1种。

作为多异氰酸酯化合物(a),除了单体以外,还包括改性物及/或与改性物的混合物的情况,作为异氰酸酯的改性物,可举出例如多聚物、缩二脲改性物、脲基甲酸酯改性物、噁二嗪三酮改性物、多元醇改性物等。作为多聚物,可举出例如脲二酮、脲酮亚胺、碳二亚胺等二聚物、异氰脲酸酯、亚氨基噁二嗪二酮等三聚物以上的多聚物。

作为多异氰酸酯化合物(a),优选1,6-己二异氰酸酯、1,5-戊二异氰酸酯、间苯二甲撑二异氰酸酯、异佛尔酮二异氰酸酯、双(异氰酸酯基甲基)环己烷、二环己基甲烷二异氰酸酯、2,5-双(异氰酸酯基甲基)双环-[2.2.1]-庚烷、2,6-双(异氰酸酯基甲基)双环-[2.2.1]-庚烷、甲苯二异氰酸酯、苯二异氰酸酯、二苯基甲烷二异氰酸酯,更优选异佛尔酮二异氰酸酯、间苯二甲撑二异氰酸酯、双(异氰酸酯基甲基)环己烷、二环己基甲烷二异氰酸酯、2,5-双(异氰酸酯基甲基)双环-[2.2.1]-庚烷、2,6-双(异氰酸酯基甲基)双环-[2.2.1]-庚烷。这些多异氰酸酯化合物可以单独使用,也可以以2种以上的混合物的形式使用。

作为多元醇化合物(b),可使用选自数均分子量为100以上的化合物中的至少1种化合物。

作为多元醇化合物(b),可举出聚乙二醇、聚丙二醇,它们可包含乙二醇、二乙二醇、三乙二醇等低分子低聚物,另外,可以单独使用,也可以以2种以上的混合物的形式使用。另外,本实施方式中,聚乙二醇或聚丙二醇包含它们的二醇型或三醇型。

另外,作为多元醇化合物(b),可以是使3官能以上的醇与环氧乙烷、环氧丙烷、ε-己内酯加成而得到的化合物。可举出例如甘油的环氧乙烷加成物、三羟甲基丙烷的环氧乙烷加成物、季戊四醇的环氧乙烷加成物、甘油的环氧丙烷加成物、三羟甲基丙烷的环氧丙烷加成物、季戊四醇的环氧丙烷加成物、己内酯改性甘油、己内酯改性三羟甲基丙烷、己内酯改性季戊四醇等。

多元醇化合物(b)的数均分子量的下限为100以上,优选为200以上,更优选为300以上,进一步优选为400以上,特别优选为600以上,上限为4000以下,更优选为3000以下,进一步优选为2000以下,特别优选为1500以下。上限与下限可以适当组合。

通过使多元醇化合物(b)的数均分子量在上述的范围内,能在不损害聚(硫)氨酯树脂的机械强度等优异的特性的情况下,有效地呈现光致变色性能。

例如,多元醇化合物(b)为聚乙二醇时,数均分子量为400~2000时,能进一步改善显色性能,能进一步抑制树脂成型体的白浊。

另外,多元醇化合物(b)为聚丙二醇时,数均分子量为400~2000时,能进一步改善显色性能,能进一步抑制树脂成型体的白浊。

另外,由聚丙二醇得到的树脂成型体与由聚乙二醇得到的树脂成型体相比,能发挥更高的耐热性、刚性。因此,在用于眼镜用透镜这样的在各种环境、条件下使用的用途时,与聚乙二醇相比,有时更优选为聚丙二醇。

作为多元醇化合物(b),可举出1,4-丁二醇、3-甲基-1,5-戊二醇、1,9-壬二醇、1,4-双(羟基乙氧基)苯、1,3-双(m-羟基乙氧基)苯、2,2-[(1,1-联苯)-4,4-二基双(氧基)]双乙醇等聚乙二醇加成物或聚丙二醇加成物等,它们可以单独使用,也可以以2种以上的混合物的形式使用。

对于这些化合物的数均分子量而言,下限为200以上,优选为300以上,更优选为400以上,进一步优选为500以上,特别优选为600以上,上限为4000以下,优选为3000以下,更优选为2000以下,进一步优选为1500以下,特别优选为1000以下。上限与下限可以适当组合。通过使数均分子量在上述的范围内,能在不损害聚(硫)氨酯树脂的机械强度等优异的特性的情况下,有效地呈现光致变色性能。

作为多元醇化合物(b),可举出双酚a的聚乙二醇加成物、双酚a的聚丙二醇加成物等,它们可以单独使用,也可以以2种以上的混合物的形式使用。

对于这些化合物的数均分子量而言,下限为200以上,优选为300以上,更优选为400以上,进一步优选为500以上,特别优选为600以上,上限为4000以下,优选为3000以下,更优选为2000以下,进一步优选为1500以下。上限与下限可以适当组合。通过使数均分子量在上述的范围内,能在不损害聚(硫)氨酯树脂的机械强度等优异的特性的情况下,有效地呈现光致变色性能。

作为多元醇化合物(b),可举出由二醇化合物和二羧酸形成的聚酯化合物。

作为构成聚酯化合物的二醇化合物,没有特别限制,可以合适地使用主链的碳原子数为2~12的脂肪族二醇,作为它们的例子,可举出乙二醇、丙二醇、1,4-丁二醇、3-甲基-1,5-戊二醇、1,9-壬二醇等。

另外,作为构成聚酯化合物的二羧酸,也没有特别限制,可以合适地使用主链的碳原子数为2~12的脂肪族二羧酸、芳香族二羧酸,作为它们的例子,可举出琥珀酸、己二酸、癸二酸、间苯二甲酸、对苯二甲酸等。

关于聚酯化合物,可将这些二醇化合物中的1种或2种以上、和二羧酸中的1种或2种以上适当组合使用。

另外,将内酯开环聚合而得到的聚酯化合物也可用于本实施方式。作为内酯化合物的例子,可举出α-乙内酯、β-丙内酯、γ-丁内酯、δ-戊内酯等。对于这些化合物的数均分子量而言,下限为600以上,优选为800以上,进一步优选为1000以上,上限为4000以下,更优选为3000以下,进一步优选为2000以下,特别优选为1500以下。上限与下限可以适当组合。通过使数均分子量在上述的范围内,能在不损害聚(硫)氨酯树脂的机械强度等优异的特性的情况下,有效地呈现光致变色性能。

作为多元醇化合物(b),可使用通式(i)表示的化合物。

[化学式51]

通式(i)中,r1及r2表示氢原子、甲基、乙基,至少任一方为氢原子。r1及r2可以相同也可以不同。n表示30以上且500以下的整数。

具体而言,可使用通式(ii)表示的化合物。

[化学式52]

通式(ii)中,r3及r4表示氢原子、甲基、乙基,至少任一方为氢原子。r3及r4可以相同也可以不同。a+c为2以上且400以下的整数,b表示1以上且100以下的整数。

通式(i)及通式(ii)表示的化合物的数均分子量为1000~15000,优选为1500~7500。

作为通式(i)及通式(ii)表示的化合物,可举出adekacorporation制的adekapluronic系列、basf公司制的pluronic系列等。

作为通式(i)及通式(ii)表示的化合物,优选adekacorporation制的adekapluronicl-44、l-62、l-64、l-72、p-84、p-85、basf公司制的pluronicl-43、l-44、l-62、l-64、l-72、p-65、p-84、p-85、f-68、f-77,更优选

adekacorporation制的adekapluronicl-62、l-64、p-84、p-85、basf公司制的pluronicl-62、l-64、l-72、p-65、p-84、p-85、f-77。这些化合物可以单独使用,也可以以2种以上的混合物的形式使用。

通过使用由上述这样的化合物形成的多元醇化合物(b),能有效地呈现光致变色性能。

作为多元醇化合物(b),可使用选自上述的示例化合物中的至少1种的化合物。本实施方式中,优选使用聚乙二醇或聚丙二醇的二醇型或三醇型、通式(i)表示的化合物、通式(ii)表示的化合物,更优选使用聚丙二醇的二醇型或三醇型、通式(ii)表示的化合物。

聚合性组合物中,相对于二官能以上的活性氢化合物(c)的重量而言,可以在0.05重量倍~10重量倍的范围内包含多元醇化合物(b)。本实施方式中,为了在维持高的光致变色性能的状态下,获得根据用途而要求的树脂性能,可在上述范围内使用。优选为0.1重量倍~5重量倍的范围。

通过使相对于活性氢化合物(c)而言的多元醇化合物(b)的重量倍在上述的范围内,能合适地发挥高的调光性能、即浓的显色浓度和快的浓度变化。此外,由于交联密度成为最合适的范围,因而能得到刚性、表面硬度、耐热性等更优异的光学材料。

作为二官能以上的活性氢化合物(c)(以下,简称为“活性氢化合物(c)”),没有特别限制,可举出多元醇化合物、多硫醇化合物、羟基。需要说明的是,活性氢化合物(c)不包含前述多元醇化合物(b)。

作为多元醇化合物,可举出例如乙二醇、二乙二醇、丙二醇、二丙二醇、三丙二醇、丁二醇、新戊二醇、甘油、三羟甲基乙烷、三羟甲基丙烷、二三羟甲基丙烷、丁三醇、1,2-甲基葡糖苷、季戊四醇、二季戊四醇、三季戊四醇、山梨糖醇、赤藓糖醇、苏糖醇、核糖醇、阿拉伯糖醇、木糖醇、蒜糖醇、甘露糖醇、半乳糖醇、艾杜糖醇、乙二醇(glycol)、肌醇、己三醇、三甘油(triglycerose)、双甘油、三乙二醇、聚乙二醇、三(2-羟基乙基)异氰脲酸酯、环丁二醇、环戊二醇、环己二醇、环庚二醇、环辛二醇、环己烷二甲醇、羟基丙基环己醇、三环[5.2.1.02,6]癸烷-二甲醇、双环[4.3.0]-壬二醇、二环己二醇、三环[5.3.1.1]十二烷二醇、双环[4.3.0]壬烷二甲醇、三环[5.3.1.1]十二烷-二乙醇、羟基丙基三环[5.3.1.1]十二烷醇、螺[3.4]辛二醇、丁基环己二醇、1,1’-联环己基二醇(1,1’-bicyclohexylidenediol)、环己烷三醇、麦芽糖醇、乳糖等脂肪族多元醇;二羟基萘、三羟基萘、四羟基萘、二羟基苯、苯三醇、联苯四醇、连苯三酚、(羟基萘基)连苯三酚、三羟基菲、双酚a、双酚f、苯二甲醇、二(2-羟基乙氧基)苯、双酚a-双(2-羟基乙基醚)、四溴双酚a、四溴双酚a-双(2-羟基乙基醚)等芳香族多元醇;二溴新戊二醇等卤代多元醇;甘油的环氧乙烷加成物、三羟甲基丙烷的环氧乙烷加成物、季戊四醇的环氧乙烷加成物、甘油的环氧丙烷加成物、三羟甲基丙烷的环氧丙烷加成物、季戊四醇的环氧丙烷加成物、己内酯改性甘油、己内酯改性三羟甲基丙烷、己内酯改性季戊四醇等使3官能以上的醇与环氧乙烷、环氧丙烷、ε-己内酯加成而得到的化合物;

环氧树脂等高分子多元醇。本实施方式中,可将从它们中选择的至少1种组合使用。

另外,作为多元醇化合物,还可举出草酸、谷氨酸、己二酸、乙酸、丙酸、环己烷甲酸、β-氧代环己烷丙酸、二聚酸、邻苯二甲酸、间苯二甲酸、水杨酸、3-溴丙酸、2-溴二醇、二羧基环己烷、均苯四甲酸、丁烷四甲酸、溴邻苯二甲酸等有机酸与上述多元醇的缩合反应产物;上述多元醇与环氧乙烷、环氧丙烷等环氧烷的加成反应产物;亚烷基多胺与环氧乙烷、环氧丙烷等环氧烷的加成反应产物;以及双[4-(羟基乙氧基)苯基]硫醚、双[4-(2-羟基丙氧基)苯基]硫醚、双[4-(2,3-二羟基丙氧基)苯基]硫醚、双[4-(4-羟基环己氧基)苯基]硫醚、双[2-甲基-4-(羟基乙氧基)-6-丁基苯基]硫醚及将这些化合物与每个羟基平均3分子以下的环氧乙烷及/或环氧丙烷加成而得到的化合物;二-(2-羟基乙基)硫醚、1,2-双(2-羟基乙基巯基)乙烷、双(2-羟基乙基)二硫醚、1,4-二噻烷-2,5-二醇、双(2,3-二羟基丙基)硫醚、四(4-羟基-2-硫杂丁基)甲烷、双(4-羟基苯基)砜(商品名双酚s)、四溴双酚s、四甲基双酚s、4,4’-硫代双(6-叔丁基-3-甲基苯酚)、1,3-双(2-羟基乙基硫基乙基)-环己烷等含有硫原子的多元醇等。本实施方式中,可将从它们中选择的至少1种组合使用。

作为多硫醇化合物,可举出例如甲二硫醇、1,2-乙二硫醇、1,2,3-丙三硫醇、1,2-环己烷二硫醇、双(2-巯基乙基)醚、四(巯基甲基)甲烷、二乙二醇双(2-巯基乙酸酯)、二乙二醇双(3-巯基丙酸酯)、乙二醇双(2-巯基乙酸酯)、乙二醇双(3-巯基丙酸酯)、三羟甲基丙烷三(2-巯基乙酸酯)、三羟甲基丙烷三(3-巯基丙酸酯)、三羟甲基乙烷三(2-巯基乙酸酯)、三羟甲基乙烷三(3-巯基丙酸酯)、季戊四醇四(2-巯基乙酸酯)、季戊四醇四(3-巯基丙酸酯)、双(巯基甲基)硫醚、双(巯基甲基)二硫醚、双(巯基乙基)硫醚、双(巯基乙基)二硫醚、双(巯基丙基)硫醚、双(巯基甲基硫基)甲烷、双(2-巯基乙基硫基)甲烷、双(3-巯基丙基硫基)甲烷、1,2-双(巯基甲基硫基)乙烷、1,2-双(2-巯基乙基硫基)乙烷、1,2-双(3-巯基丙基硫基)乙烷、1,2,3-三(巯基甲基硫基)丙烷、1,2,3-三(2-巯基乙基硫基)丙烷、1,2,3-三(3-巯基丙基硫基)丙烷、4-巯基甲基-1,8-二巯基-3,6-二硫杂辛烷、5,7-二巯基甲基-1,11-二巯基-3,6,9-三硫杂十一烷、4,7-二巯基甲基-1,11-二巯基-3,6,9-三硫杂十一烷、4,8-二巯基甲基-1,11-二巯基-3,6,9-三硫杂十一烷、四(巯基甲基硫基甲基)甲烷、四(2-巯基乙基硫基甲基)甲烷、四(3-巯基丙基硫基甲基)甲烷、双(2,3-二巯基丙基)硫醚、2,5-二巯基甲基-1,4-二噻烷、2,5-二巯基-1,4-二噻烷、2,5-二巯基甲基-2,5-二甲基-1,4-二噻烷、及它们的巯基乙酸及巯基丙酸的酯、羟基甲基硫醚双(2-巯基乙酸酯)、羟基甲基硫醚双(3-巯基丙酸酯)、羟基乙基硫醚双(2-巯基乙酸酯)、羟基乙基硫醚双(3-巯基丙酸酯)、羟基甲基二硫醚双(2-巯基乙酸酯)、羟基甲基二硫醚双(3-巯基丙酸酯)、羟基乙基二硫醚双(2-巯基乙酸酯)、羟基乙基二硫醚双(3-巯基丙酸酯)、2-巯基乙基醚双(2-巯基乙酸酯)、2-巯基乙基醚双(3-巯基丙酸酯)、亚硫基二乙酸双(2-巯基乙酯)、亚硫基二丙酸双(2-巯基乙酯)、亚二硫基二乙酸双(2-巯基乙酯)、亚二硫基二丙酸双(2-巯基乙酯)、1,1,3,3-四(巯基甲基硫基)丙烷、1,1,2,2-四(巯基甲基硫基)乙烷、4,6-双(巯基甲基硫基)-1,3-二噻烷、三(巯基甲基硫基)甲烷、三(巯基乙基硫基)甲烷等脂肪族多硫醇化合物;1,2-二巯基苯、1,3-二巯基苯、1,4-二巯基苯、1,2-双(巯基甲基)苯、1,3-双(巯基甲基)苯、1,4-双(巯基甲基)苯、1,2-双(巯基乙基)苯、1,3-双(巯基乙基)苯、1,4-双(巯基乙基)苯、1,3,5-三巯基苯、1,3,5-三(巯基甲基)苯、1,3,5-三(巯基亚甲基氧基)苯、1,3,5-三(巯基亚乙基氧基)苯、2,5-甲苯二硫醇、3,4-甲苯二硫醇、1,5-萘二硫醇、2,6-萘二硫醇等芳香族多硫醇化合物;2-甲基氨基-4,6-二硫醇均三嗪、3,4-噻吩二硫醇、2,5-二巯基-1,3,4-噻二唑(bismuthiol)、4,6-双(巯基甲基硫基)-1,3-二噻烷、2-(2,2-双(巯基甲基硫基)乙基)-1,3-二硫杂环丁烷等杂环多硫醇化合物;下述通式(18)表示的化合物等,不限于这些示例化合物。本实施方式中,可将从它们中选择的至少1种组合使用。

[化学式53]

式中,a、b独立地表示1~4的整数,c表示1~3的整数。z为氢或甲基,z存在有多个的情况下,分别可以相同也可以不同。

作为具有羟基的硫醇化合物,可举出例如2-巯基乙醇、3-巯基-1,2-丙二醇、甘油双(巯基乙酸酯)、4-巯基苯酚、2,3-二巯基-1-丙醇、季戊四醇三(3-巯基丙酸酯)、季戊四醇三(巯基乙酸酯)等,但不限于这些示例化合物。

此外,可使用这些活性氢化合物的低聚物、氯取代物、溴取代物等卤素取代物。这些活性氢化合物可以单独使用,也可混合2种以上而使用。

从得到的成型体的机械强度等物性的观点考虑,作为活性氢化合物(c),优选使用三官能以上的活性氢化合物。

具体而言,可优选使用选自甘油、季戊四醇四(2-巯基乙酸酯)、季戊四醇四(3-巯基丙酸酯)、4-巯基甲基-1,8-二巯基-3,6-二硫杂辛烷、5,7-二巯基甲基-1,11-二巯基-3,6,9-三硫杂十一烷、4,7-二巯基甲基-1,11-二巯基-3,6,9-三硫杂十一烷、4,8-二巯基甲基-1,11-二巯基-3,6,9-三硫杂十一烷、1,1,3,3-四(巯基甲基硫基)丙烷、三羟甲基丙烷三(3-巯基丙酸酯)中的至少1种。

另外,作为多元醇化合物(b)与活性氢化合物(c)的优选组合,可举出:

聚乙二醇、与选自甘油、季戊四醇四(2-巯基乙酸酯)、及4-巯基甲基-1,8-二巯基-3,6-二硫杂辛烷中的至少1种的组合,

聚丙二醇、与选自季戊四醇四(2-巯基乙酸酯)及4-巯基甲基-1,8-二巯基-3,6-二硫杂辛烷中的至少1种的组合,

双酚a的聚丙二醇加成物、与4-巯基甲基-1,8-二巯基-3,6-二硫杂辛烷的组合,

选自由3-甲基-1,5-戊二醇、己二酸、间苯二甲酸形成的聚酯化合物中的至少1种、与4-巯基甲基-1,8-二巯基-3,6-二硫杂辛烷的组合,

聚丙二醇的三醇型、与包含5,7-二巯基甲基-1,11-二巯基-3,6,9-三硫杂十一烷、4,7-二巯基甲基-1,11-二巯基-3,6,9-三硫杂十一烷、4,8-二巯基甲基-1,11-二巯基-3,6,9-三硫杂十一烷的组合物的组合,

聚丙二醇的二醇型、与包含5,7-二巯基甲基-1,11-二巯基-3,6,9-三硫杂十一烷、4,7-二巯基甲基-1,11-二巯基-3,6,9-三硫杂十一烷、4,8-二巯基甲基-1,11-二巯基-3,6,9-三硫杂十一烷的组合物的组合,

聚丙二醇的二醇型、与4-巯基甲基-1,8-二巯基-3,6-二硫杂辛烷的组合,

通式(ii)表示的化合物、与选自季戊四醇四(2-巯基乙酸酯)及4-巯基甲基-1,8-二巯基-3,6-二硫杂辛烷中的至少1种的组合,

通式(ii)表示的化合物、与包含5,7-二巯基甲基-1,11-二巯基-3,6,9-三硫杂十一烷、4,7-二巯基甲基-1,11-二巯基-3,6,9-三硫杂十一烷、4,8-二巯基甲基-1,11-二巯基-3,6,9-三硫杂十一烷的组合物的组合,等等,

但不限于这些组合。

聚合性组合物中,对于相对于多异氰酸酯化合物(a)而言的多元醇化合物(b)的官能团当量比(b/a)而言,下限为0.001以上,优选为0.010以上,更优选为0.015以上,进一步优选为0.018以上,特别优选为0.020以上,上限为0.060以下,优选为0.050以下,更优选为0.040以下,进一步优选为0.030以下。上限与下限可以适当组合。

聚合性组合物中,对于相对于多异氰酸酯化合物(a)而言的活性氢化合物(c)的官能团当量比(c/a)而言,下限为0.30以上,优选为0.40以上,更优选为0.50以上,进一步优选为0.60以上,上限为0.99以下,优选为0.98以下,更优选为0.90以下,进一步优选为0.80以下。上限与下限可以适当组合。

聚合性组合物中,相对于活性氢化合物(c)及多元醇化合物(b)中包含的oh基及sh基的总和而言的、多异氰酸酯化合物(a)中包含的nco基的摩尔比(nco基/(oh基+sh基))通常在0.8~1.2的范围内,优选在0.85~1.15的范围内,进一步优选在0.9~1.1的范围内。

nco基/(oh基+sh基)的摩尔比为0.8以上时,不残留未反应的oh基、sh基,组合物充分固化,可得到耐热性、耐湿性、耐光性优异的树脂,nco基/(oh基+sh基)的比率为1.2以下时,不残留未反应的nco基,可得到耐热性、耐湿性、耐光性优异的树脂,也不需要为了减少未反应的nco基而提高反应温度,观察不到着色等缺点,作为树脂材料是优选的。

(其他成分)

本实施方式中,可以进一步包含聚合催化剂、紫外线吸收剂、树脂改性剂、内部脱模剂等。

作为聚合催化剂,在聚(硫)氨酯的情况下,可举出叔胺化合物及其无机酸盐或有机酸盐、金属化合物、季铵盐、或有机磺酸等。

在聚(甲基)丙烯酸酯、聚碳酸烯丙酯的情况下,作为自由基聚合引发剂,可举出过氧酯系自由基聚合引发剂、过氧缩酮系自由基聚合引发剂、过氧单碳酸酯系自由基聚合引发剂或偶氮系自由基聚合引发剂。

作为过氧酯系自由基聚合引发剂,可举出例如过氧新癸酸叔己酯、过氧新癸酸1,1,3,3-四甲基丁酯、过氧-2-乙基己酸叔己酯、过氧新癸酸1-环己基-1-甲基乙酯、过氧新癸酸枯基酯、过氧-2-乙基己酸叔丁酯、过氧特戊酸叔丁酯、过氧特戊酸叔己酯、过氧新癸酸叔丁酯、过氧月桂酸叔丁酯、过氧壬酸叔丁酯、过氧异丁酸叔丁酯、过氧-3,3,5-三甲基己酸叔丁酯、过氧乙酸叔丁酯、过氧异壬酸叔丁酯、过氧苯甲酸叔丁酯、过氧-2-乙基己酸叔戊酯、过氧正辛酸叔戊酯、过氧乙酸叔戊酯、过氧异壬酸叔戊酯、过氧苯甲酸叔戊酯、过氧苯甲酸叔己酯、过氧-2-乙基己酸1,1,3,3-四甲基丁基酯等。

作为过氧缩酮系自由基聚合引发剂,可举出1,1-双(叔己基过氧)环己烷、1,1-双(叔丁基过氧)环己烷、1,1-双(叔丁基过氧)3,3,5-三甲基环己烷、1,1-双(叔丁基过氧)-3,3,5-三甲基环己烷、1,1-双(叔己基过氧)-3,3,5-三甲基环己烷、2,2-双(叔丁基过氧)丁烷、4,4-双(叔丁基过氧)戊酸正丁酯、3,3-双(叔丁基过氧)戊酸乙酯、1,1-双(叔丁基过氧)环己烷、1,1-双(叔丁基过氧)-2-甲基环己烷、1,1-双(叔戊基过氧)环己烷、1,1-双(叔己基过氧)-3,3,5-三甲基环己烷、2,2-双[4,4-(二叔丁基过氧)环己基]丙烷等。

作为过氧单碳酸酯系自由基聚合引发剂,可举出o,o-(叔丁基)-o-异丙基单过氧碳酸酯、o,o-(叔戊基)-o-异丙基单过氧碳酸酯、o,o-(叔丁基)-o-(2-乙基己基)单过氧碳酸酯、o,o-(叔戊基)-o-(2-乙基己基)单过氧碳酸酯等。

作为偶氮系自由基聚合引发剂,可举出例如偶氮双异丁腈、偶氮双二甲基戊腈等。

可使用它们中1种或混合使用2种以上。另外,进而,根据需要,可以并用其他自由基聚合引发剂。

关于自由基聚合引发剂的添加量,相对于聚合性组合物100重量份而言,为0.01~10重量份,优选为0.1~5重量份的范围。不足0.01重量份时,固化变得不充分,超过10重量份时,存在成型体发生变形的倾向。

作为紫外线吸收剂,可举出苯并三唑系紫外线吸收剂、三嗪系紫外线吸收剂、二苯甲酮系紫外线吸收剂、氰基丙烯酸酯系紫外吸收剂、二苯基丙烯酸酯系紫外线吸收剂、苯酚系紫外线吸收剂、草酰替苯胺系紫外线吸收剂、及丙二酸酯系紫外线吸收剂。

关于紫外线吸收剂的添加量,由于发生吸收的紫外线区域随着紫外线吸收剂的种类的不同而不同,因而不能一概限定,相对于聚合性组合物100重量份而言,为0.01~5重量份,优选为0.02~2重量份的范围。

作为树脂改性剂,在不损害本发明的效果的范围内,可举出上述记载以外的环硫化物化合物、醇化合物、胺化合物、环氧化合物、有机酸及其酐、包含(甲基)丙烯酸酯化合物等在内的烯烃化合物等。

<聚合性组合物及树脂成型体的制造方法>

本实施方式的聚合性组合物包含通式(1)表示的前述四氮杂卟啉化合物、选自通式(5)、通式(a)及通式(b)表示的前述调光色素中的至少一种、和构成前述树脂的前述聚合性化合物。进而,可包含上述的其他成分。聚合性组合物可通过将这些成分一并混合或将这些成分分别混合后最终混合在一起来制备。

关于本实施方式的聚合性组合物,相对于前述聚合性化合物的合计100重量%而言,可包含1~15ppm、优选5~15ppm的四氮杂卟啉化合物。可包含100~3000ppm、优选10~2000ppm的作为光致变色化合物的萘并吡喃系化合物,可包含100~3000ppm、优选100~2000ppm的通式(a)或通式(b)表示的光致变色化合物。关于四氮杂卟啉化合物、作为光致变色化合物的萘并吡喃系化合物、通式(a)或通式(b)表示的光致变色化合物的添加量,由于性能随着种类的不同而不同,因而不能一概限定,可根据各自的种类、添加量适当选择。

关于进行混合的温度,通常可于25℃以下进行。从聚合性组合物的贮存期的观点考虑,有时优选设定为更低温度。但是,催化剂、添加剂在单体中的溶解性不良时,也可预先加温,从而使其溶解于单体、树脂改性剂。

本实施方式中,树脂成型体的制造方法没有特别限制,作为优选的制造方法,可举出铸塑成型聚合。首先,向用衬垫或胶带等保持的成型模具间注入聚合性组合物。此时,根据得到的塑料透镜所要求的物性,根据需要,常常优选进行减压下的脱泡处理、加压、减压等的过滤处理等。

关于聚合条件,根据聚合性组合物的组成、催化剂的种类和使用量、模具的形状等,条件有较大不同,因而不作限定,通常于-50~150℃的温度经1~50小时而进行。根据情况,优选于10~150℃的温度范围保持或缓缓升温,于1~48小时进行固化。

对于树脂成型体,根据需要,可进行退火等处理。关于处理温度,通常可于50~150℃之间进行,优选于90~140℃进行,更优选于100~130℃进行。

本实施方式中,将树脂成型时,除了上述“其他成分”之外,根据目的,可与已知的成型法同样地,添加扩链剂、交联剂、光稳定剂、抗氧化剂、上蓝剂、油溶染料、填充剂、密合性提高剂等各种添加剂。

<用途>

通过改变铸塑成型聚合时的模具的种类,本实施方式的树脂成型体可形成为各种形状。

对于由本实施方式的光学材料用聚合性组合物得到的成型体而言,由于能得到在不损害透明性的情况下、兼具优异的表面硬度、调光性能的材料,因而可用于塑料透镜等各种光学材料。尤其是,可作为光致变色透镜、塑料偏光透镜而合适地使用。

[光致变色透镜]

对于使用了由本实施方式的成型体形成的透镜基材的光致变色透镜而言,根据需要,可以在一面或两面施以涂覆层而使用。

本实施方式的光致变色透镜包含由上述的聚合性组合物形成的透镜基材和涂覆层。

作为涂覆层,具体而言,可举出底漆层、硬涂层、防反射层、防雾涂层、防污染层、疏水层等。这些涂覆层可以分别单独使用,也可将多种涂覆层多层化而使用。向两面施以涂覆层时,可以在各个面上施以同样的涂覆层,也可施以不同的涂覆层。

对于这些涂覆层而言,分别地,可以并用出于保护眼睛免受红外线侵害的目的的红外线吸收剂、出于提高透镜的耐气候性的目的的光稳定剂、抗氧化剂、出于提高透镜的时尚性的目的的染料、颜料、防静电剂、以及用于提高透镜的性能的已知的添加剂。

关于进行基于涂布的涂覆的层,可使用以改善涂布性为目的的各种流平剂。

底漆层通常在后述的硬涂层与透镜基材之间形成。底漆层是以提高在其上形成的硬涂层与透镜基材的密合性为目的的涂覆层,根据情况,也可提高耐冲击性。作为底漆层,可使用任意材料,只要是相对于得到的透镜的密合性高的材料即可,通常,可使用以聚氨酯系树脂、环氧系树脂、聚酯系树脂、三聚氰胺系树脂、聚乙烯醇缩醛为主成分的底漆组合物等。对于底漆组合物而言,出于调节组合物的粘度的目的,可使用不对透镜造成影响的适当的溶剂。当然,也可在无溶剂的情况下使用。

底漆层可利用涂布法、干式法中的任意方法形成。利用涂布法的情况下,利用旋涂、浸渍涂布等已知的涂布方法将底漆组合物涂布于透镜,然后进行固化,由此可形成底漆层。利用干式法进行的情况下,可利用cvd法、真空蒸镀法等已知的干式法形成。形成底漆层时,出于提高密合性的目的,根据需要,可以对透镜的表面进行碱处理、等离子体处理、紫外线处理等前处理。

硬涂层是以向透镜表面赋予耐擦伤性、耐磨耗性、耐湿性、耐热水性、耐热性、耐气候性等功能为目的的涂覆层。

关于硬涂层,通常可使用包含具有固化性的有机硅化合物、和选自si、al、sn、sb、ta、ce、la、fe、zn、w、zr、in及ti的元素组中的元素的氧化物微粒的1种以上及/或由选自上述元素组中的2种以上元素的复合氧化物构成的微粒的1种以上的硬涂组合物。

硬涂组合物中,除了上述成分以外,优选包含胺类、氨基酸类、金属乙酰丙酮络合物、有机酸金属盐、高氯酸类、高氯酸类的盐、酸类、金属氯化物及多官能性环氧化合物中的至少任一种。硬涂组合物中,可使用不对透镜造成影响的适当的溶剂,也可在无溶剂的情况下使用。

硬涂层通常可通过利用旋涂、浸渍涂布等已知的涂布方法涂布硬涂组合物,然后进行固化而形成。作为固化方法,可举出热固化、基于紫外线、可见光线等能量射线照射的固化方法等。为了抑制干涉条纹的发生,硬涂层的折射率与透镜的折射率之差优选在±0.1的范围内。

通常,根据需要可在前述硬涂层上形成防反射层。防反射层包括无机系及有机系,在无机系的情况下,可使用sio2、tio2等无机氧化物,利用真空蒸镀法、溅射法、离子镀法、离子束辅助法、cvd法等干式法形成。在有机系的情况下,可使用包含有机硅化合物、和具有内部孔洞的二氧化硅系微粒的组合物,利用湿式法形成。

防反射层包括单层及多层,在以单层使用的情况下,优选折射率比硬涂层的折射率至少低0.1以上。为了有效地呈现防反射功能,优选形成为多层膜防反射膜,这种情况下,交替层叠低折射率膜和高折射率膜。这种情况下,低折射率膜与高折射率膜的折射率差也优选为0.1以上。作为高折射率膜,有zno、tio2、ceo2、sb2o5、sno2、zro2、ta2o5等膜,作为低折射率膜,可举出sio2膜等。

根据需要,可在防反射层上形成防雾层、防污染层、疏水层。作为形成防雾层、防污染层、疏水层的方法,只要不给防反射功能带来不良影响即可,对其处理方法、处理材料等没有特别限制,可使用已知的防雾处理方法、防污染处理方法、疏水处理方法、材料。例如,在防雾处理方法、防污染处理方法中,可举出用表面活性剂被覆表面的方法、在表面附加亲水性的膜而成为吸水性的方法、用微细的凹凸覆盖表面而提高吸水性的方法、利用光催化活性而成为吸水性的方法、实施超疏水性处理而防止水滴附着的方法等。另外,疏水处理方法中,可举出通过蒸镀、溅射含氟硅烷化合物等从而形成疏水处理层的方法、将含氟硅烷化合物溶解于溶剂中、然后进行涂覆而形成疏水处理层的方法等。

[塑料偏光透镜]

本实施方式的塑料偏光透镜具备偏光膜、和在前述偏光膜的至少一个面上形成的、由使本实施方式的聚合性组合物固化而得到的成型体形成的基材层。

本实施方式中的偏光膜可由热塑性树脂构成。作为热塑性树脂,可举出聚酯树脂、聚碳酸酯树脂、聚烯烃树脂、聚酰亚胺树脂、聚乙烯醇树脂、聚氯乙烯树脂等。从耐水性、耐热性及成型加工性的观点考虑,优选聚酯树脂、聚碳酸酯树脂,更优选聚酯树脂。

作为聚酯树脂,可举出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聚萘二甲酸乙二醇酯、及聚对苯二甲酸丁二醇酯等,从耐水性、耐热性及成型加工性的观点考虑,优选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

作为偏光膜,具体而言,可举出含有二色性染料的聚酯偏光膜、含有碘的聚乙烯醇偏光膜、含有二色性染料的聚乙烯醇偏光膜等。

对于偏光膜而言,为了干燥、稳定化,可在实施加热处理后使用。

此外,对于偏光膜而言,为了提高与丙烯酸系树脂的密合性,可在进行选自底漆涂覆处理、药品处理(气体或碱等的药液处理)、电晕放电处理、等离子体处理、紫外线照射处理、电子束照射处理、粗面化处理、火焰处理等中的1种或2种以上前处理后使用。在这样的前处理中,特别优选选自底漆涂覆处理、药品处理、电晕放电处理、等离子体处理中的1种或2种以上。

对于本实施方式的塑料偏光透镜而言,在这样的偏光膜的对物面侧的面或靠近眼睛的面侧的面中的一个面上、或对物面侧的面及靠近眼睛的面侧的面这两个面上,层叠有使本实施方式的光学材料用聚合性组合物固化而得到的基材层。

从调光性能方面考虑,优选在偏光膜的至少对物面侧的面上,层叠有使本实施方式的光学材料用聚合性组合物固化而得到的基材层。本实施方式中的基材层仅形成在偏光膜的对物面侧的面上时,在偏光膜的另一面上形成的基材层可由不包含四氮杂卟啉化合物及调光色素的本实施方式的聚合性组合物形成,也可由丙烯酸树脂、碳酸烯丙酯树脂、聚碳酸酯树脂、聚氨酯树脂、聚硫氨酯树脂、聚硫醚树脂等塑料材料形成。

本实施方式的塑料偏光透镜没有特别限制,可举出在偏光膜的两面贴合透镜基材的方法、将聚合性组合物在偏光膜的两面铸塑成型聚合的方法等。本实施方式中,通过利用铸塑成型聚合法形成的例子进行说明。

本实施方式的塑料偏光透镜的制造方法例如可包括下述工序:

在模具内,在偏光膜的对物面侧的面上形成第1聚合性组合物层,在偏光膜的另一面上形成第2聚合性组合物层的工序,和

使前述聚合性组合物层聚合固化,在前述偏光膜的两面层叠基材层的工序。

第1聚合性组合物层由本实施方式的聚合性组合物形成。第1聚合性组合物的层与第2聚合性组合物的层为相同的树脂组成的情况下,聚合工序的温度管理等变得容易,因此,第2聚合性组合物的层可由不包含四氮杂卟啉化合物及调光色素的本实施方式的光学材料用聚合性组合物形成。

透镜铸塑成型用铸模通常由用衬垫保持的2个近圆盘状的玻璃制的模具构成。以与膜面相对的前侧的模具内面平行的方式,将偏光膜设置在该透镜铸塑成型用铸模的空间内。在偏光膜与模具之间形成空隙部。需要说明的是,偏光膜可以预先被赋形。

而后,可以向模具与偏光膜的对物面侧的面之间注入第1聚合性组合物,形成第1聚合性组合物的层,接下来,向偏光膜的靠近眼睛的面侧的面与模具的间隙注入第2聚合性组合物,形成第2聚合性组合物的层。

另外,该工序也可通过以下方式进行:将第1聚合性组合物放置于模具的用于形成透镜的对物面的形成面,用偏光膜遍及该形成面的整面地铺展第1聚合性组合物,介由形成的第1聚合性组合物的层,使模具与偏光膜的对物面侧的面隔开规定距离,接下来,向偏光膜与模具的用于形成透镜的靠近眼睛的面的形成面的间隙注入第2聚合性组合物,形成第2聚合性组合物的层。

对于聚合性组合物的聚合条件而言,根据聚合性组合物的组成、催化剂的种类和使用量、模具的形状等的不同,条件有所不同,可于5~140℃的温度经1~50小时而进行。根据情况,优选在5~130℃的温度范围内保持或缓缓升温,于1~25小时使其固化。

将通过聚合而发生了固化的层叠体从铸模脱模,能得到本实施方式的塑料偏光透镜。

本实施方式中,根据需要,可以对聚合·脱模后的层叠体进行退火等加热处理。关于处理温度,从本发明的效果的观点考虑,可于90~150℃之间进行,优选于110~130℃进行,更优选于115~125℃进行。关于处理时间,从本发明的效果的观点考虑,为1~10小时,优选为2~5小时的范围。

需要说明的是,可以在得到的基材层的表面形成与塑料眼镜透镜同样的前述涂覆层。

实施例

接下来,通过实施例进一步详细地说明本发明,但本发明不受这些例子的任何限制。需要说明的是,实施例及比较例中,评价中使用的方法和使用的装置如下所述。

·消色时的光透过率:使用大冢电子制瞬时多测光系统mspd-7700,于23℃的温度,对已加工成2mm厚的成型体样品的光谱透过率进行测定,基于iso8980-3,算出消色时的光透过率(%t)。消色时的光透过率为70%t以上时,判断为透明性高。

·显色时的光透过率:使用具备ushioinc.制的激发光源氙灯ms-35aaa/fb2000-o的大冢电子制瞬时多测光系统mspd-7700,在温度为23℃、照度为50000勒克斯的条件下,向已加工成2mm厚的成型体样品照射激发光15分钟,然后测定光谱透过率,基于iso8980-3,算出显色时的光透过率(%t)。显色时的光透过率为25%t以下时,判断为显色性能高。

·辨认性:如上所述测定成型体样品显色时的550nm、575nm~600nm之间的最小透过率(585nm处的透过率),求出其差值。该差值为5%t以上时,可判断为辨认性高。

另外,实际上,透过得到的透镜观察晴天时的户外,将树木的小树枝等物体的轮廓清晰,并且,绿、黄、红的对比度高,能清晰地辨认物体的情况评价为“良好”,将不能清晰地辨认物体的情况评价为“不良”(野外测试)。

(使用原料)

光致变色化合物:

·reversacolwembleygrey(聚氧亚烷基链,萘并吡喃系显色团(通式(c)))

·reversacolheathgreen(聚氧亚烷基链,萘并吡喃系显色团(通式(c)))

·reversacolchillired(聚氧亚烷基链,萘并吡喃系显色团(通式(c)))

·reversacolcayennered(聚氧亚烷基链,萘并吡喃系显色团(通式(c)))

单体:

·sunsensors-55单体(三井化学公司制):

以通式(i)的二甲基丙烯酸酯44重量%、通式(ii)的二丙烯酸酯18重量%、通式(ii)的二甲基丙烯酸酯15重量%、通式(iii)的甲基丙烯酸酯9重量%、通式(iv)的二乙烯基苯4.5重量%为主成分的聚合性组合物

·sunsensors-50单体(三井化学公司制):

以通式(11)的聚碳酸烯丙酯12重量%、通式(12)的(甲基)丙烯酸酯86重量%为主成分的聚合性组合物

[实施例1]

向制品名sunsensors-55单体(三井化学公司制)100.0重量份中,添加作为光致变色化合物的制品名reversacolheathgreen(vivimed公司制)0.0215重量份、reversacolwembleygrey(vivimed公司制)0.0540重量份、作为四氮杂卟啉化合物的制品名pd-311s(三井化学公司制)0.0010重量份,然后,添加2,2’-偶氮双[2,4-二甲基戊腈]0.25重量份、1,1-双(叔丁基过氧)环己烷0.03重量份,进行混合搅拌,使其溶解。在5mmhg下进行60分钟脱气。用1μmptfe制过滤器进行过滤,注入至由玻璃模具和胶带形成的铸型中。将该铸型投入至烘箱中,然后经23小时从35℃缓缓升温至95℃,进行聚合。聚合结束后,从烘箱中取出铸型,进行脱模,得到2mm厚树脂平板。针对得到的树脂平板,进一步于110℃进行1小时退火。将得到的评价结果示于表-1。此外,将得到的树脂平板的透过率曲线示于图1。

[实施例2]

作为光致变色化合物,变更为制品名reversacolheathgreen(vivimed公司制)0.0900重量份、reversacolchillired(vivimed公司制)0.0400重量份,除此之外,与实施例1同样地进行。将得到的评价结果示于表-1。此外,将得到的树脂平板的透过率曲线示于图2。

[实施例3]

作为光致变色化合物,变更为制品名reversacolheathgreen(vivimed公司制)0.0900重量份、reversacolcayennered(vivimed公司制)0.0400重量份,除此之外,与实施例1同样地进行。将得到的评价结果示于表-1。此外,将得到的树脂平板的透过率曲线示于图3。

[实施例4]

向制品名sunsensors-50单体(三井化学公司制)100.0重量份中,添加作为光致变色化合物的制品名reversacolheathgreen(vivimed公司制)0.0285重量份、reversacolwembleygrey(vivimed公司制)0.0530重量份、作为四氮杂卟啉化合物的制品名pd-311s(三井化学公司制)0.0010重量份,然后,添加过氧新癸酸叔丁酯0.55重量份、过氧己酸1,1,3,3-四甲基丁基-2-乙酯0.15重量份,进行混合搅拌,使其溶解。在5mmhg下进行60分钟脱气。用1μmptfe制过滤器进行过滤,注入至由玻璃模具和胶带形成的铸型中。将该铸型投入至烘箱中,然后,经23小时从30℃缓缓升温至85℃,进行聚合。聚合结束后,从烘箱中取出铸型,进行脱模,得到2mm厚树脂平板。针对得到的树脂平板,进一步于110℃进行1小时退火。将得到的评价结果示于表-1。此外,将得到的树脂平板的透过率曲线示于图4。

[实施例5]

作为光致变色化合物,变更为制品名reversacolheathgreen(vivimed公司制)0.0900重量份、reversacolcayennered(vivimed公司制)0.0400重量份,除此之外,与实施例4同样地进行。将得到的评价结果示于表-1。此外,将得到的树脂平板的透过率曲线示于图5。

[实施例6]

向2,5-双(异氰酸酯基甲基)-双环[2.2.1]庚烷和2,6-双(异氰酸酯基甲基)-双环[2.2.1]庚烷的混合物49.6重量份中,添加作为四氮杂卟啉化合物的制品名pd-311s(三井化学公司制)0.0010重量份、作为酸性磷酸酯的城北化学工业公司制jp-506h0.30重量份、adekacorporation制adekapluronicl-642.0重量份、作为光致变色化合物的reversacolwembleygrey(vivimed公司制)0.0745重量份、reversacolheathgreen(vivimed公司制)0.0610重量份、作为紫外线吸收剂的hostavinpr-250.075重量份,进行搅拌从而使其溶解。向该混合液中添加季戊四醇四(3-巯基丙酸酯)23.4重量份、4-巯基甲基-1,8-二巯基-3,6-二硫杂辛烷25.0重量份,进行搅拌,然后添加二甲基二氯化锡0.040重量份,进行均匀溶解。在5mmhg下进行60分钟脱气。用1μmptfe制过滤器进行过滤,注入至由玻璃模具和胶带形成的铸型中。将该铸型投入至烘箱中,然后,经23小时从30℃缓缓升温至120℃,进行聚合。聚合结束后,从烘箱中取出铸型,进行脱模,得到2mm厚树脂平板。针对得到的树脂平板,进一步于120℃进行1小时退火。将得到的评价结果示于表-1。此外,将得到的树脂平板的透过率曲线示于图6。

[实施例7]

作为光致变色化合物,变更为制品名reversacolheathgreen(vivimed公司制)0.1285重量份、reversacolcayennered(vivimed公司制)0.0855重量份,除此之外,与实施例6同样地进行。将得到的评价结果示于表-1。此外,将得到的树脂平板的透过率曲线示于图7。

[实施例8]

向1,3-苯二甲撑二异氰酸酯49.7重量份中,添加作为四氮杂卟啉化合物的制品名pd-311s(三井化学公司制)0.0010重量份、亚磷酸三苯酯0.10重量份、作为酸性磷酸酯的城北化学工业公司制jp-506h0.30重量份、adekacorporation制adekapluronicl-642.0重量份、作为光致变色化合物的reversacolwembleygrey(vivimed公司制)0.0745重量份、reversacolheathgreen(vivimed公司制)0.0610重量份、作为紫外线吸收剂的hostavinpr-250.10重量份,进行搅拌从而使其溶解。向该混合液中添加包含5,7-二巯基甲基-1,11-二巯基-3,6,9-三硫杂十一烷、4,7-二巯基甲基-1,11-二巯基-3,6,9-三硫杂十一烷、4,8-二巯基甲基-1,11-二巯基-3,6,9-三硫杂十一烷的组合物48.3重量份,进行搅拌,然后添加二甲基二氯化锡0.008重量份,进行均匀溶解。在5mmhg下进行60分钟脱气。用1μmptfe制过滤器进行过滤,注入至由玻璃模具和胶带形成的铸型中。将该铸型投入至烘箱中,然后,经23小时从30℃缓缓升温至120℃,进行聚合。聚合结束后,从烘箱中取出铸型,进行脱模,得到2mm厚树脂平板。针对得到的树脂平板,进一步于120℃进行1小时退火。将得到的评价结果示于表-1。此外,将得到的树脂平板的透过率曲线示于图8。

[实施例9]

作为光致变色化合物,变更为制品名reversacolheathgreen(vivimed公司制)0.1285重量份、reversacolcayennered(vivimed公司制)0.0855重量份,除此之外,与实施例8同样地进行。将得到的评价结果示于表-1。此外,将得到的树脂平板的透过率曲线示于图9。

[比较例1~8]

除了未添加四氮杂卟啉化合物之外,与实施例1、3~9同样地进行。将得到的评价结果示于表-1。将得到的树脂平板的透过率曲线示于图10~17。

表-1中记载的成分如下所示。

色素a:reversacolwembleygrey(vivimed公司制)

色素b:reversacolheathgreen(vivimed公司制)

色素c:reversacolchillired(vivimed公司制)

色素d:reversacolcayennered(vivimed公司制)

a1:2,5-双(异氰酸酯基甲基)-双环[2.2.1]庚烷和2,6-双(异氰酸酯基甲基)-双环[2.2.1]庚烷的混合物

a2:1,3-苯二甲撑二异氰酸酯

b1:季戊四醇四(3-巯基丙酸酯)

b2:4-巯基甲基-1,8-二巯基-3,6-二硫杂辛烷

b3:包含5,7-二巯基甲基-1,11-二巯基-3,6,9-三硫杂十一烷、4,7-二巯基甲基-1,11-二巯基-3,6,9-三硫杂十一烷、4,8-二巯基甲基-1,11-二巯基-3,6,9-三硫杂十一烷的组合物

c1:adekacorporation制adekapluronicl-64

实施例1~9中,消色时的光透过率为70%t以上,显示高透明性,并且,显色时的光透过率为25%t以下,呈现高显色性能,并且,550nm与585nm的透过率之差为5%以上,因此,确认了保持了高对比度性能。

本申请主张以于2016年9月30日提出申请的日本申请特愿2016-194499号及于2017年8月17日提出申请的日本申请特愿2017-157506号为基础的优先权,将其全部公开内容并入本文。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