玻璃体切除患者用康复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5201700发布日期:2018-08-19 12:58阅读:169来源:国知局

本发明属于医用康复装置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用于玻璃体切除术后患者使用的康复装置。



背景技术:

玻璃体切除术后需要保持面朝下的体位状态,以依靠硅油或气体的上浮作用力支撑和顶压脱离的视网膜,使视网膜复位和封闭裂孔。如果病人没有严格保持体位和头位,不仅不利于脱离的视网膜复位,还可能引起白内障和继发性青光眼等并发症。针对该问题,现有技术提出一种用于玻璃体切除术后患者使用的康复装置,可自动行走,且可对前进景像进行360度成像,使患者可安全独立行走或外出,在一定程度上可以提高患者的自理能力和运动能力,使其心情愉悦,从而可加速患者的快速康复。但仍存不足:通过移动座的移动实现患者的行走,无法通过较高的障碍物,如楼梯、门槛等,限止了患者的行走路径和活动区域;移动座的移动需要电动实现,因此,装置的体积较大、重量较重,携带非常不方便。



技术实现要素:

有鉴于此,本发明针对现有技术的上述缺陷提供一种玻璃体切除患者用康复装置,该装置不限制患者的行走路径,患者可自由行走,且结构简单,体积小、重量轻,易于携带,以解决使用现有技术时患者活动受限及携带不方便的问题。

本发明的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

玻璃体切除患者用康复装置,包括:

摄像头,用于患者面朝下行走时实时拍摄前方周围的景像,

显示屏,与摄像头电性连接,用于实时显示摄像头成像的视频,

固定装置,用于与摄像头、显示屏及患者头部的固定,以方便患者面朝下行走时观察显示屏,

所述固定装置包括眼罩和眼罩固定带,所述眼罩为一端开口一封闭的方形薄壳空腔结构,开口端可伸缩地设置有显示屏固定架,所述显示屏可拆卸地设置在显示屏固定架内,封闭端设置有两个眼部观察孔,患者通过眼部观察孔对显示屏进行观察,

所述摄像头相对于显示屏固定架的轴线方向可旋转地固定在眼罩上或显示屏固定架上,

所述眼罩固定带包括设置在眼罩左右两侧的左固定带和右固定带,左固定带和右固定带可相互粘贴固定。

进一步,所述显示屏固定架与眼罩之间设置有伸缩机构。

进一步,所述伸缩机构包括设置在显示屏固定架上的齿条和设置在眼罩上与齿条啮合传动的齿轮,所述齿轮可旋转固定在眼罩内腔。

进一步,所述伸缩机构还包括驱动结构,所述驱动结构包括驱动手柄、驱动轴、驱动轮、中间轴、中间轮、输入轴及输入轮,所述驱动轴、中间轴及输入轴均通过轴承座可旋转地设置在眼罩内腔,驱动轴的一端与驱动轮固定,一端延伸出眼罩外与驱动手柄固定;输入轴一端与输入轮固定,一端与齿轮固定;中间轮与中间轴固定,并分别与驱动轮及输入轮啮合。

进一步,所述驱动手柄设置在眼罩的一个长度侧面上,所述驱动轴、驱动轮、中间轴、中间轮及输入轮设置在驱动手柄同侧的眼罩内腔。

进一步,所述驱动轴、中间轴及输入轴沿眼罩的长度方向相互平行设置、且沿眼罩的宽度方向与内壁之间的距离由远及近依次排列,所述输入轮固定在输入轴的近端,齿轮固定在输入轴的远端。

进一步,所述齿轮设置在眼罩内腔靠边壁的中部区域。

进一步,所述伸缩机构还包括导向结构,所述导向结构包括设置在眼罩内腔与齿条异侧的导向槽和对应设置在显示屏固定架上与导向槽滑动配合的的导向杆。

进一步,还包括摄像头旋转机构,所述摄像头旋转机构包括固定座、旋转轴、旋转座及连接臂,所述固定座固定在眼罩或显示器固定架上,所述旋转轴可旋转地固定在固定座上,所述连接臂分别与旋转座及旋转轴固定,所述摄像头固定在旋转座上。

进一步,所述旋转轴的端部设置有旋转钮。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

本发明通过摄像头及显示屏对患者面朝下行走时前进景像的及时显示,使患者可安全自由行走,不受行走路径的限制;本发明结构简单、重量轻,且通过固定于人头部的方式进行使用,使携带与使用同时进行,不需要额外的携带操作,使患者轻松得像正常人一样自由行走。

本发明的其他优点、目标和特征在某种程度上将在随后的说明书中进行阐述,并且在某种程度上,基于对下文的考察研究对本领域技术人员而言将是显而易见的,或者可以从本发明的实践中得到教导。本发明的目标和其他优点可以通过下面的说明书来实现和获得。

附图说明

为了使本发明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发明作进一步的详细描述,其中:

图1为本发明第一实施例的三维示意图;

图2为眼罩的主视图;

图3为图2的俯视图;

图4为图2的右视图;

图5为图2的仰视图;

图6为显示屏的主视图;

图7为图6的左视图;

图8为摄像头旋转机构的主视图;

图9为图8的左视图。

图10为本发明第二实施例的三维示意图。

附图标记说明:

1-摄像头;2-显示屏;3-固定装置;4-眼罩;5-眼罩固定带;6-显示屏固定架;7-眼部观察孔;8-摄像头旋转机构;9-旋转轴;10-旋转座;11-连接臂;12-旋转钮;13-伸缩机构;14-齿条;15-齿轮;16-驱动手柄;17-驱动轴;18-驱动轮;19-中间轴;20-中间轮;21-输入轴;22-输入轮;23-导向槽;24-导向杆;25-固定座;26-开关按键。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将参照附图,对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进行详细的描述。应当理解,优选实施例仅为了说明本发明,而不是为了限制本发明的保护范围。

第一实施例

如图1至图9所示,本发明提供的一种玻璃体切除患者用康复装置,包括:

摄像头1,用于患者面朝下行走时实时拍摄前方周围的景像;显示屏2,与摄像头电性连接,用于实时显示摄像头成像的视频;固定装置3,用于与摄像头、显示屏及患者头部的固定,以方便患者面朝下行走时观察显示屏;本实施例的固定装置包括眼罩4和眼罩固定带5,眼罩为一端开口一封闭的方形薄壳空腔结构,开口端可伸缩地设置有显示屏固定架6,显示屏可拆卸地设置在显示屏固定架内,封闭端设置有两个眼部观察孔7,患者通过眼部观察孔对显示屏进行观察;摄像头固定在显示屏固定架上,且可相对于显示屏固定架的轴线方向旋转,在使用时可以调节摄像头摄影方向,使对前进景像有更好的显示和利于人眼对显示屏有更好的观察,最终达到更佳的引路和指路效果,提高患者的安全性,为实现更好调节,本实施例还通过摄像头旋转机构对摄像头进行旋转操作,具体的,摄像头旋转机构8包括固定座25、旋转轴9、旋转座10及连接臂11,固定座固定在显示器固定架上,旋转轴可旋转地固定在固定座上,连接臂分别与旋转座及旋转轴固定,摄像头固定在旋转座上,旋转轴的端部设置有旋转钮12,通过旋转钮的旋转操作带动旋转轴转动,并通过连接臂带动旋转座和摄像头旋转,实现对摄像头的精确控制,本实施例中,为提高运动的平稳性和姿态的稳定性,连接臂平行设置两个,并在固定座上对应设置连接臂槽;眼罩固定带包括设置在眼罩左右两侧的左固定带和右固定带,左固定带和右固定带通过魔术贴相互粘贴固定,当然左固定带和右固定带也可以是一个整体的弹性带。

本实施例通过摄像头及显示屏对患者面朝下行走时前进景像的及时显示,使患者可安全自由行走,不受行走路径的限制;本实施例的结构简单、重量轻,且通过固定于人头部的方式进行使用,使携带与使用同时进行,不需要额外的携带操作,使患者轻松得像正常人一样自由行走。

作为本实施例改进,显示屏固定架与眼罩之间设置有伸缩机构13,通过伸缩机构可以调整显示屏与人眼之间的距离,以适应不同的患者使用,具体的,伸缩机构包括设置在显示屏固定架上的齿条14、固定在眼罩上与齿条啮合传动的齿轮15和驱动结构,驱动结构包括驱动手柄16、驱动轴17、驱动轮18、中间轴19、中间轮20、输入轴21及输入轮22,驱动轴、中间轴及输入轴均通过轴承座可旋转地设置在眼罩内腔,驱动轴的一端与驱动轮固定,一端延伸出眼罩外与驱动手柄固定;输入轴一端与输入轮固定,一端与齿轮固定;中间轮与中间轴固定,并分别与驱动轮及输入轮啮合。使用时,通过驱动手柄转动驱动轴,带动驱动轮转,通过驱动轮带动中间轮转,通过中间轮带动输入轮转,通过输入轮带动输入轴转,最终带动齿轮旋转,与齿条啮合后,由旋转运动改变为直线运动,实现显示屏的伸缩。

作为本实施例改进,驱动手柄设置在眼罩的一个长度侧面上,驱动轴、驱动轮、中间轴、中间轮及输入轮设置在驱动手柄同侧的眼罩内腔,在长度侧进行旋转操作,使用更方便。

由于眼罩内腔存在视线区,因此,需要进行特殊的设计,以防止视线被遮挡。由于驱动手柄设置在一个侧面上,显示屏的升降作用点最好是眼罩中部区域,可保持受力平衡,因此,输入轴需要一定的长度,同时,为保持美观,驱动手柄不能靠近眼罩边缘,因此,需要中间过渡结构,最终本实施例将驱动轴、中间轴及输入轴沿眼罩的长度方向相互平行设置,同时沿眼罩的宽度方向与内壁之间的距离由远及近依次排列,这样,可将驱动轴设置在眼罩长度侧的中部,输入轴设置在长度侧的边缘,靠近眼罩内壁,并将输入轮固定在输入轴的近端,齿轮固定在输入轴的远端,一方面实现旋转驱动,一方面实现平移驱动,最优的,齿轮设置在眼罩内腔靠边壁的中部区域,这样,使受力均匀,运动平稳。

作为本实施例改进,伸缩机构还包括导向结构,导向结构包括设置在眼罩内腔与齿条异侧的导向槽23和对应设置在显示屏固定架上与导向槽滑动配合的的导向杆24。通过导向杆与导向槽的滑动配合,使显示屏的伸缩运动更稳定,成像效果更佳。

作为本实施例改进,眼罩封闭端具有与人脸相适应的弧面,以提高使用舒适性。

作为本实施例改进,眼罩上还设置有用于打开或关闭显示屏的开关按键。

第二实施例

如图10所示,本实施例与第一实施例的不同在于:摄像头固定在眼罩上。可避免显示屏升降时,带动摄像头跟着移动影响拍摄效果。

最后说明的是,以上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而非限制,尽管参照较佳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了详细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可以对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等同替换,而不脱离本技术方案的宗旨和范围,其均应涵盖在本发明的权利要求范围当中。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