防眩光导光板及侧光式面板灯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5378994发布日期:2018-09-07 23:47阅读:232来源:国知局

本实用新型属于照明灯具技术领域,更具体地说,是涉及一种防眩光导光板及侧光式面板灯。



背景技术:

目前,面板灯主要分为直下式和侧光式两种。相比于直下式面板灯,侧光式面板灯具有厚度小、光线柔和均匀等优点。通常侧光式面板灯包括依次安装的导光板、反射片、扩散片和LED光源。其中,反射片连接于导光板的底面,扩散片连接于导光板的出光面,LED光源位于导光板的入光面的一侧。反射片的作用是将导光板底面露出的光反射到导光板中,提高光照度;导光板的作用是接收LED光源发出的光,将线光源转化为面光源;扩散片的作用是将来自导光板的光均匀扩散。而为了降低UGR(统一眩光值),有些导光板会在扩散片外设置防眩光板。

UGR是用于度量室内视觉环境中的照明装置发出的光对人眼造成不舒适感主观反应的心理参量,可分为28、25、22、19、16、13和10七挡。28为不可忍受临界值,25为不舒适感值,22为不舒适感临界值,19为感觉舒适与不舒适的界限值,16为可接受临界值,13为眩光感临界值,10为无眩光感临界值。

请参阅图6,β1>β2,则a1>a2,即人眼与侧光式面板灯的距离一定时,侧光式面板灯的出射光线的角度越大,越容易射入人眼,UGR也越大。而传统导光板具有出射光线角度大、UGR大的缺点,有待改进。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防眩光导光板,以解决现有技术中传统导光板存在的UGR大的技术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是:提供一种防眩光导光板,包括导光板本体,所述导光板本体设有出光面,所述出光面设置多个微结构,所述微结构的形状为凸出于所述出光面的局部球体或局部椭球体,所述微结构在所述出光面上的横截面为圆形;底面,所述底面与所述出光面相对;至少一个入光面,所述入光面连接于所述出光面和所述底面的相对侧边之间。

进一步地,所述微结构在所述出光面上均匀排布。

进一步地,所述微结构的高度为0.5~1.0mm。

进一步地,所述微结构的高度为0.7mm。

进一步地,所述微结构在所述出光面上的投影圆的直径为3mm。

进一步地,相邻的两个所述微结构的顶点间距为3mm。

进一步地,所述局部球体的体积小于或等于对应半球体的体积,所述椭球体的体积小于或等于对应半椭球体的体积。

进一步地,所述底面设有网点。

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了一种侧光式面板灯,其包括上述的防眩光导光板;至少一个LED光源,所述LED光源设于所述入光面的一侧且朝向所述入光面发光;反射片,所述反射片连接于所述底面。

进一步地,所述LED光源包括多个沿所述入光面均匀布置的LED发光元件。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导光板的有益效果在于:与传统导光板相比,本实用新型提供的防眩光导光板在出光面上设置多个具体为局部球体或局部椭球体的微结构,能抑制大角度出射光线,从而降低UGR值,进而降低光线射入人眼的概率,达到更佳的防眩光效果。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性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现有技术中采用普通导光板的侧光式面板灯的正视图;

图2为现有技术中普通导光板的光线方向俯视图;

图3为现有技术中采用微结构导光板的侧光式面板灯的正视图;

图4为现有技术中采用微结构导光板的侧光式面板灯的侧视图;

图5为采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防眩光导光板的侧光式面板灯的正视图;

图6为UGR与光线出射角度的关系说明图;

图7为普通导光板的立体图;

图8为普通导光板的俯视图;

图9为沿图8中A-A线的剖视图;

图10为微结构导光板的立体图;

图11为微结构导光板的俯视图;

图12为沿图11中B-B线的剖视图;

图13为防眩光导光板的立体图;

图14为防眩光导光板的俯视图;

图15为沿图14中C-C线的剖视图。

其中,图中各附图标记:

1a-普通导光板;1b-微结构导光板;1c-防眩光导光板;2-反射片;3-扩散片;4-LED光源;5-防眩光板;10c-导光板本体;11a-普通导光板的出光面;11b-微结构导光板的出光面;11c-防眩光导光板的出光面;12a-普通导光板的底面;12b-微结构导光板的底面;12c-防眩光导光板的底面;13a-普通导光板的入光面;13b-微结构导光板的入光面;13c-防眩光导光板的入光面;111b-微结构导光板的微结构;111c-防眩光导光板的微结构。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技术方案及有益效果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

需要说明的是,当元件被称为“固定于”或“设置于”另一个元件,它可以直接或者接在该另一个元件上。当一个元件被称为是“连接于”另一个元件,它可以是直接或间接连接至该另一个元件上。

需要理解的是,术语“顶”、“底”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

请一并参阅图13至图15,现对本实用新型提供的防眩光导光板1c进行说明。防眩光导光板1c,包括导光板本体10c,该导光板本体10c可以是板状结构,导光板本体10c设有出光面11c,出光面11c设置多个微结构111c,微结构111c的形状为凸出于所述出光面的局部球体或局部椭球体,微结构111c在出光面11c上的横截面为圆形;底面12c,底面12c与出光面11c相对设置于防眩光导光板1c的两面;至少一个入光面13c,入光面13c连接于出光面11c和底面12c的相对侧边之间。

优选地,防眩光导光板1c的材料为PC(聚碳酸酯)、PMMA(聚甲基丙烯酸甲酯)、styrene-methyl methacrylate copolymers(苯乙烯/甲基丙烯酸甲酯共聚物)或PS(聚苯乙烯)等。

优选地,微结构111c的形状为凸出于所述出光面的局部椭球体。椭球体相比于球体,防炫目效果更佳。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防眩光导光板1c,与传统导光板相比,在出光面11c上设置多个具体为局部球体或局部椭球体的微结构111c,能抑制大角度出射光线,从而降低UGR,进而降低光线射入人眼的概率,达到更佳的防眩光效果。

进一步地,请参阅图13至图15,微结构111c在出光面11c上均匀排布,使防眩光导光板1c接收到的光线在离开防眩光导光板1c时,尽可能穿过微结构111c后再射出,而不是直接从出光面11c离开防眩光导光板1c,从而使防眩光导光板1c出光均匀。

优选地,请参阅图15,局部球体的体积小于或等于对应半球体的体积,椭球体的体积小于或等于对应半椭球体的体积,使大部分从微结构111c导出的光线不反射回防眩光导光板1c内,提高光通量。

优选地,微结构111c的高度为0.5~1.0mm,优选为0.7mm;微结构111c在出光面11c上的投影圆的直径为2~5mm,优选为3mm;相邻的两个微结构111c的顶点间距为2~5mm,优选为3mm。如此,各个微结构111c相切,排列紧密,提高光通量。

进一步地,底面12c初始为光滑面,而后通过丝网印刷、热压成型或激光打点等方式在底面12c上形成网点(图中未示出)。当防眩光导光板1c接收到光时,光线会在防眩光导光板1c内部发生全反射,光线无法从出光面11c导出。在底面12c设置网点后,对光线进行散射,使光线能够从出光面11c导出。

请参阅图5,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一种侧光式面板灯,侧光式面板灯包括上述的防眩光导光板1c;至少一个LED光源4,LED光源4设于入光面13c的一侧且朝向入光面13c发光;反射片2,反射片2连接于底面12c。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侧光式面板灯,采用了新型的防眩光导光板1c,能抑制大角度出射光线,从而降低UGR,进而降低光线射入人眼的概率,达到更佳的防眩光效果;并且,相比于现有技术中的防眩光侧光式面板灯,去除了防眩光板5和扩散片3,节约了材料,降低生产成本,灯的整体厚度下降,最终提高本产品的市场竞争力。

进一步地,LED光源4包括多个沿入光面13c方向均匀布置的LED发光元件(图中未示出),LED发光元件朝入光面13c出射光线,使防眩光导光板1c能够接收足够多的光且收光均匀。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导光板由于采用上述微结构,使之较其它类型导光板具有明显的防眩功能。例如,请参阅图1、图2及图7至图9,该导光板1a两侧表面均为光滑面,后期在底面12a上加工形成网点。侧光式面板灯采用导光板1a时,LED光源4发出的光线经过侧光式面板灯后,在出光面11a上朝各个方向发射光线,出光角度较大,出射光线比较容易射入人眼,UGR相比于本实施例提供的防眩光导光板1c较大。

请参阅图3及图10至图12,微结构导光板1b的底面为光滑面,出光面11b上设置多个均匀布置的微结构111b,微结构111b为长条状且剖面形状为三角形,后期在底面12b上加工形成网点。由于微结构111b的设置,微结构导光板1b的出光效率比导光板1a的高,能提高2%~10%的光通量。

请参阅图3,当侧光式面板灯采用微结构导光板1b时,若入射光线垂直于三棱柱,则出光方向会向内偏转,出射光线相对不容易射入人眼,出射光线的角度会较小,UGR较小;但是,请参阅图4,若入射光线平行于三棱柱时,出光效果和侧光式面板灯采用导光板1a时相近,出光方向会向外偏转,出射光线的角度会较大,UGR相比于本实施例提供的防眩光导光板1c较大。

本实用新型还对分别采用导光板1a、微结构导光板1b和防眩光导光板1c的三种侧光式平板灯在TracePro及DiaLux软件上进行模拟计算。三种侧光式平板灯的相同初始值为:LED光源4的总输入功率为35W,导光板的材料为PMMA,导光板的折射率为1.49。模拟结果是采用导光板1a的侧光式平板灯的光通量为2825.78,UGR为19;采用微结构导光板1b的侧光式平板灯的光通量为3070.08,UGR为17.5;采用防眩光导光板1c的侧光式平板灯的光通量为2909.27,UGR为16。可见,采用防眩光导光板1c的侧光式平板灯的UGR最低,且UGR为16,符合建筑照明设计标准中可接受临界值。

以上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实用新型,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和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