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贴合于导光板上的防刮扩散膜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7965061发布日期:2019-06-19 02:20阅读:259来源:国知局
一种贴合于导光板上的防刮扩散膜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光学膜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贴合于导光板上的防刮扩散膜。



背景技术:

随着模组显示器的轻薄化以及功能多样化,模组中材料要求也更加复杂化及多样化,但是光学扩散膜的背涂摩擦导光板的现象一直存在,造成产品组装后产品的良率偏低,尤其是目前MS材质的导光板的导入,扩散膜组装后会造成很严重的刮伤,本实用新型由此而来。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一个目的提供一种贴合于导光板上的防刮扩散膜,解决了扩散膜贴合于导光板上容易刮伤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具体的技术方案为:

一种贴合于导光板上的防刮扩散膜,其特征在于,包括依次层叠设置的耐磨层、入光层、基材层、出光层和扩散层,所述耐磨层贴合于导光板上,所述耐磨层为凸起结构,包括三角凸起和圆形凸起,所述三角凸起与圆形凸起间隔排列,所述三角凸起的高度大于圆形凸起的高度。

进一步的,所述三角凸起与圆形凸起的数量比为(1:3)~(1:5)。

进一步的,所述三角凸起与圆形凸起的高度差为0.5~2μm。

进一步的,所述相邻两个三角凸起之间设有四个圆形凸起,

进一步的,所述基材层为PET层,所述基材层(1)的厚度为50~250μm。

进一步的,所述耐磨层包含出光树脂和耐刮粒子。出光树脂与耐刮粒子混合,再加入一些粒子分散助剂,为了使粒子更好的分散,在高速分散机高速搅拌,形成分散均匀的耐刮液,通过表面带有三角凸起与圆形凸起的微结构模具,经过高压灯,形成如上所述结构的耐磨层。

进一步的,所述耐刮粒子为尼龙粒子或表面带弹性的有机硅粒子,所述耐刮粒子的粒径为2~5μm。尼龙粒子或表面带弹性的有机硅粒子的材质均比较软,在于导光板的接触中可以进一步缓冲,减少摩擦。

有益效果:

本实用新型通过两种方式,增加了扩散膜摩擦导光板的耐磨性能,一种方式是采用三角形凸起与圆形凸起高度不同的微结构,减少入光层与导光板的接触面积;另一种是通过添加软粒子,较少与导光板的摩擦,通过这两种方式的结合,进一步增加了扩散膜与导光板的耐磨性能。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结构示意图及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说明。

图1示出了本实用新型所述贴合于导光板上的防刮扩散膜的结构示意图;

其中,1、导光板,2、耐磨层,3、入光层,4、基材层,5、出光层,6、扩散层。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实用新型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

实施例

如图1所示:贴合于导光板上的防刮扩散膜,包括依次层叠设置的耐磨层2、入光层3、基材层4、出光层5和扩散层6,所述耐磨层2贴合于导光板1上,所述耐磨层2为凸起结构,包括三角凸起和圆形凸起,所述三角凸起与圆形凸起间隔排列,所述三角凸起的高度大于圆形凸起的高度。

本实用新型的一优选实施例中,所述两个相邻的三角凸起之间设有四个圆形凸起,所述三角凸起与圆形凸起的高度差为2μm。所述基材层1为PET层,所述基材层1的厚度为200μm。所述耐磨层2包含出光树脂和耐刮粒子,其中所述出光树脂的质量百分比为80%~90%,所述耐刮粒子的质量百分比为10%~20%。所述扩散层6含有扩散粒子,所述扩散粒子的重量占所述扩散层6 总重量的1.2%~2.2%。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出光树脂的质量百分比为80%,所述耐刮粒子的质量百分比为20%。

所述耐刮粒子为尼龙粒子或表面带弹性的有机硅粒子,所述耐刮粒子的粒径为2~5μm。

下表通过对比例和实施例来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

对比例1采用2-5μm硬粒子,模具表面无进行微结构处理,耐磨导光板情况严重,对比例2采用2-5μm软粒子,模具表面无进行微结构处理,摩擦导光板有刮伤,同样对比例3模具表面有进行微结构处理,粒子采用硬粒子,摩擦导光板有刮伤,实例1-2模具表面有进行微结构处理以及采用软粒子,摩擦导光板性能最好,通过对比,采用这两种方式结合,可以提高扩散膜的耐磨导光板的耐刮性能。

以上所述仅为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并不限制本实用新型,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修改、等同替换和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企图据以对本实用新型作任何形式上之限制,是以,凡有在相同之实用新型精神下所作有关本实用新型之任何修饰或变更,皆仍应包括在本实用新型意图保护之范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