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显示设备的前框组装结构及显示设备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6398679发布日期:2018-12-25 20:00阅读:156来源:国知局
一种显示设备的前框组装结构及显示设备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显示设备结构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显示设备的前框组装结构及显示设备。



背景技术:

随着电子技术的发展,诸如液晶电视、手机、计算机显示器之类的显示设备已广泛地应用于生活和工作中。显示设备(例如液晶电视)一般由前框(前壳)、背板以及后壳等部件组成,在组装时,是将前框固定在背板上,然后再将后壳固定在背板上。其中,前框是显示设备的重要的结构部件,其结构设计的是否合理,直接影响着显示设备的装配过程。

现有的一种显示设备,如图1所示,包括前框01和背板02,前框01包括上前框011、下前框012、左前框013以及右前框014,如图2所示,上前框011、下前框012、左前框013、右前框014均与背板02的边缘相卡接,并且上前框011、下前框012、左前框013、右前框014的后壁均通过螺钉03与背板02固定连接。

现有的这种显示设备,如图2所示,由于上前框011、下前框012、左前框013、右前框014均是通过螺钉03与背板02相固定,在装配时,操作者需要将连接上前框011、下前框012、左前框013、右前框014与背板02之间的所有螺钉03拧紧才能完成前框01与背板02之间的装配,这样不但需要浪费大量的时间,降低了该显示设备的装配效率,而且还浪费了大量的人力成本,不利于降低显示设备的总成本;另外,为了实现与上前框011、下前框012、左前框013、右前框014实现螺钉03连接,背板02表面需要设有向背板02内部延伸的螺纹柱021以与螺钉03螺纹配合,然而螺纹柱021需要占用背板02内部的一定空间,挤压了背板02内部光学组件04(例如螺纹柱021挤压了用于承载液晶玻璃041的胶框042的空间)的设置空间,影响背板02内部部件的优化布置。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提供一种显示设备的前框组装结构及显示设备,用于解决现有的显示设备在装配前框与背板时存在的装配效率低以、人力成本较高的问题。

为达到上述目的,第一方面,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显示设备的前框组装结构,包括前框和背板,所述前框包括四个子前框,四个所述子前框分别为沿第一方向排布的第一子前框和第二子前框、两个沿第二方向排布的第三子前框,所述第二方向垂直于所述第一方向,所述第一子前框以及两个所述第三子前框均具有凹槽,所述背板的边缘卡入所述第一子前框的凹槽以及两个所述第三子前框的凹槽中;所述第二子前框与所述背板固定连接;相邻的两个所述子前框通过第一卡接结构相卡接,所述第一卡接结构用于限制相邻的两个所述子前框在所述第二方向上发生相对移动;所述第一子前框与所述背板通过第二卡接结构相卡接,所述第二卡接结构用于限制所述第一子前框与所述背板在所述第一方向上发生相对移动;所述第三子前框的两端均与所述第一子前框、所述第二子前框相抵接,以限制所述第三子前框在所述第一方向上相对所述第一子前框和所述第二子前框移动。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卡接结构包括设置于相邻两个所述子前框其中一个上的第一卡爪以及开设于相邻两个所述子前框其中另一个上的第一卡槽,所述第一卡爪伸入到所述第一卡槽中,并且所述第一卡槽沿所述第二方向的两侧槽壁均与所述第一卡爪相抵接。

更进一步地,针对所述第一子前框和所述第三子前框,所述第一卡爪设置于相邻两个所述子前框其中一个的后壁上,所述第一卡槽开设于相邻两个所述子前框其中另一个的后壁上。

进一步地,所述第二卡接结构包括设置于所述背板的后侧表面上的第一限位凸起以及开设于所述第一子前框的后壁上的第一限位槽;或者,所述第二卡接结构包括开设于所述背板的后侧表面上的第一限位槽以及设置于所述第一子前框的后壁上的第一限位凸起;在所述背板的边缘卡入所述第一子前框的凹槽中的情况下,所述第一限位凸起伸入到所述第一限位槽中,并且所述第一限位槽沿所述第一方向的两侧的槽壁均与所述第一限位凸起相抵接。

更进一步地,所述第一限位槽包括第一限位槽段和第一导向槽段,所述第一限位槽段沿所述第二方向延伸,所述第一导向槽段的第一端与所述第一限位槽段的一端相连接;在所述第一限位槽开设于所述第一子前框的后壁上的情况下,所述第一导向槽段的第二端延伸至所述第一子前框的后壁的第一边沿,所述第一边沿为所述第一子前框的后壁靠近所述第一子前框的凹槽槽口的一侧边沿;在所述第一限位槽开设于所述背板后侧表面上的情况下,所述第一导向槽段的第二端延伸至所述背板的后侧表面的边沿。

进一步地,所述第三子前框的中部与所述背板通过第三卡接结构相卡接,所述第三卡接结构用于限制所述第三子前框的中部与所述背板在所述第二方向上发生相对移动。

更进一步地,所述第三卡接结构包括设置于所述背板后侧表面上的第二限位凸起以及开设于所述第三子前框的后壁上的第二限位槽;或者,所述第三卡接结构包括开设于所述背板后侧表面上的第二限位槽以及设置于所述第三子前框的后壁上的第二限位凸起;在所述背板的边缘卡入所述第三子前框的凹槽中的情况下,所述第二限位凸起伸入到所述第二限位槽中,并且所述第二限位槽沿所述第二方向的两侧的槽壁均与所述第二限位凸起相抵接。

更进一步地,所述第二限位槽包括第二限位槽段和第二导向槽段,所述第二限位槽段沿所述第一方向延伸;在所述第二限位槽开设于所述第三子前框的后壁上的情况下,所述第二导向槽段的第一端与所述第二限位槽段靠近所述第一子前框的一端相连接,所述第二导向槽段的第二端延伸至所述第三子前框的后壁的第二边沿,所述第二边沿为所述第三子前框的后壁靠近所述第三子前框的凹槽槽口的一侧边沿;在所述第二限位槽开设于所述背板后侧表面上的情况下,所述第二导向槽段的第一端与所述第二限位槽段远离所述第一子前框的一端相连接,所述第二导向槽段的第二端延伸至所述背板的后侧表面的边沿。

进一步地,所述第二前框包括安装板,所述安装板通过螺纹紧固件与所述背板沿所述第一方向的一侧表面固定连接。

第二方面,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显示设备,包括第一方面中所述的显示设备的前框组装结构。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显示设备的前框组装结构及显示设备,第一子前框、两个第三子前框均是通过卡接或者抵接的方式实现与背板的相对固定,这样在装配时,第一子前框、两个第三子前框与背板的连接就无需使用螺钉,直接通过简单的卡接或抵接就可以完成装配,无需操作者一个一个地去拧紧螺钉,这样节省了大量的装配时间和人力,有利于提高了装配效率,降低人力成本;另外,由于第一子前框、两个第三子前框与背板的连接没有采用螺钉,这样背板内部就无需设置螺纹柱,从而可以大大减小对背板内部空间的占用,可以方便背板内部部件的优化布置;同时,由于第一子前框、两个第三子前框与背板的连接没有采用螺钉,这样也增加了该显示设备外观上的美感。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现有的显示设备的前框组装结构的示意图;

图2为现有的显示设备的前框与背板相卡接的剖面视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前框与背板组装后的正面视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显示设备的前框与背板相卡接的剖面视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第一子前框与第三子前框相卡接的示意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第二子前框与第三子前框相卡接的示意图;

图7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第二子前框、背板和第三子前框的爆炸图;

图8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第一子前框的结构视图;

图9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第二子前框、背板的爆炸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一个或者更多个该特征。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除非另有说明,“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

第一方面,如图3所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显示设备的前框组装结构,包括前框1和背板2,前框1包括四个子前框,四个子前框分别为沿第一方向(例如图中所示的Y方向)排布的第一子前框11和第二子前框12、两个沿第二方向(例如图中所示的X方向)排布的第三子前框13,第二方向垂直于第一方向,如图4所示,第一子前框11以及两个第三子前框13均具有凹槽10,背板2的边缘卡入第一子前框11的凹槽10以及两个第三子前框13的凹槽10中;第二子前框12与背板2固定连接;如图5和图6所示,相邻的两个子前框通过第一卡接结构3相卡接,第一卡接结构3用于限制相邻的两个子前框在第二方向上发生相对移动;如图7所示,第一子前框11与背板2通过第二卡接结构4相卡接,第二卡接结构4用于限制第一子前框11与背板2在第一方向上发生相对移动;如图3所示,第三子前框13的两端均与第一子前框11、第二子前框12相抵接,以限制第三子前框13在第一方向上相对第一子前框11和第二子前框12移动。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显示设备的前框组装结构,如图4所示,由于背板2的边缘卡入第一子前框11的凹槽10以及两个第三子前框13的凹槽10中,这样实现了第一子前框11以及两个第三子前框13在背板2厚度方向(例如图4所示的Z方向)的限位;如图3所示,由于第二子前框12与背板2固定连接,这样实现了第二子前框12在背板2厚度方向、第一方向以及第二方向三个方向上的限位;如图5和图6所示,由于相邻的两个子前框之间通过第一卡接结构3卡接,第一卡接结构3用于限制相邻的两个子前框之间在第二方向上发生相对移动,并且第二子前框12已固定与背板2上,这样与第二子前框12相邻的两个第三子前框13实现了在第二方向与背板2相对固定,也就是两个第三子前框13实现了在第二方向上的限位,那么与两个第三子前框13相邻的第一子前框11同样实现了在第二方向上的限位;如图7所示,由于第一子前框11与背板2之间设有第二卡接结构4,第二卡接结构4用于限制第一子前框11与背板2之间在第一方向上发生相对移动,这样通过第二卡接结构4就可以实现第一子前框11在第一方向上的限位;如图3所示,由于第三子前框13的两端均与第一子前框11、第二子前框12相抵接,以限制第三子前框13在第一方向上相对第一子前框11或第二子前框12移动,这样通过第三子前框13的两端均与第一子前框11、第二子前框12相抵接实现了两个第三子前框13在第一方向上的限位。由此,通过以上结构设计实现了四个子前框在背板2厚度方向、第一方向以及第二方向三个方向上的限位,从而使四个子前框与背板2牢固地连接在一起。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显示设备的前框组装结构,第一子前框11、两个第三子前框13均是通过卡接或者抵接的方式实现与背板2的相对固定,这样在装配时,第一子前框11、两个第三子前框13与背板2的连接就无需使用螺钉,直接通过简单的卡接或抵接就可以完成装配,无需操作者一个一个地去拧紧螺钉,这样节省了大量的装配时间和人力,有利于提高了装配效率,降低人力成本;另外,由于第一子前框11、两个第三子前框13与背板2的连接没有采用螺钉,这样背板2内部就无需设置螺纹柱,从而可以大大减小对背板2内部空间的占用,可以方便背板2内部部件的优化布置;同时,由于第一子前框11、两个第三子前框13与背板2的连接没有采用螺钉,这样也增加了该显示设备外观上的美感。

在上述实施例中,第一卡接结构3并不唯一,比如,如图5所示,在第一子前框11和第三子前框13之间,第一卡接结构3包括设置于第一子前框11上的第一卡爪31以及开设于第三子前框13上的第一卡槽32,第一卡爪31伸入到第一卡槽32中,并且第一卡槽32沿第二方向的两侧槽壁均与第一卡爪31相抵接;由于第一卡槽32沿第二方向的两侧槽壁均与第一卡爪31相抵接,这样限制了第一子前框11和第三子前框13在第二方向发生相对移动;如图6所示,在第二子前框12和第三子前框13之间,第一卡接结构3包括设置于第三子前框13上的第一卡爪31以及开设于第二子前框12上的第一卡槽32,第一卡爪31伸入到第一卡槽32中,并且第一卡槽32沿第二方向的两侧槽壁均与第一卡爪31相抵接。由于第一卡槽32沿第二方向的两侧槽壁均与第一卡爪31相抵接,这样限制了第二子前框12和第三子前框13在第二方向发生相对移动;

在图5所示的实施例中,第一卡爪31与第一卡槽32的位置也可以对调,也就是第一卡爪31设置于第三子前框13上,第一卡槽32开设于第一子前框11上,这样同样可以达到限制第一子前框11和第三子前框13在第二方向发生相对移动的效果;在图6所示的实施例中,第一卡爪31与第一卡槽32的位置同样也可以对调,也就是第一卡爪31设置于第二子前框12上,第一卡槽32开设于第三子前框13上,这样同样可以达到限制第二子前框12和第三子前框13在第二方向发生相对移动的效果。

在第一子前框11和第三子前框13之间,第一卡爪31、第一卡槽32的设置位置并不唯一,比如,第一卡爪31可以设置于第一子前框11和第三子前框13其中一个的后壁上,第一卡槽32开设于第一子前框11和第三子前框13其中另一个的后壁上;例如图5所示,第一卡爪31设置于第一子前框11的后壁上,第一卡槽32可以开设于第三子前框13的后壁上。另外,第一卡爪31也可以设置于第一子前框11和第三子前框13其中一个的前壁上,第一卡槽32也可以开设于第一子前框11和第三子前框13其中另一个的前壁上。相比第一卡爪31、第一卡槽32设置于前壁上,当第一卡爪31、第一卡槽32设置于后壁上时,可以使显示设备在可视面没有卡接缝隙,从而使显示设备外观更加美观。

需要说明的是:第一子前框11的前壁是指在背板2的边缘卡入第一子前框11的凹槽10的情况下,第一子前框11中位于背板2前侧的侧壁,例如图4中所示的侧壁a;第一子前框11的后壁是指在背板2的边缘卡入第一子前框11的凹槽10的情况下,第一子前框11中位于背板2后侧的侧壁,例如图4中所示的侧壁b;第三子前框13的前壁是指在背板2的边缘卡入第三子前框13的凹槽10的情况下,第三子前框13中位于背板2前侧的侧壁,例如图4中所示的侧壁a;第三子前框13的后壁是指在背板2的边缘卡入第三子前框13的凹槽10的情况下,第三子前框13中位于背板2后侧的侧壁,例如图4中所示的侧壁b;其中,背板2的前侧是指背板2靠近显示设备的显示画面的一侧;背板2的后侧是指背板2远离显示设备的显示画面的一侧。

在第二子前框12和第三子前框13之间,第一卡爪31、第一卡槽32的设置位置也不唯一,比如,如图6所示,第一卡爪31可以设置于第一子前框11的后壁上,第一卡槽32开设于第二子前框12上可以与第一卡爪31相卡接的位置上;另外,第一卡爪31也可以设置于第一子前框11的前壁上,第一卡槽32开设于第二子前框12上可以与第一卡爪31相卡接的位置上。相比第一卡爪31设置于第一子前框11的前壁上,当第一卡爪31设置于第一子前框11的后壁上时,可以使显示设备在可视面没有卡接缝隙,从而使显示设备外观更加美观。

第二卡接结构4也不唯一,比如,如图7所示,第二卡接结构4包括设置于背板2的后侧表面上的第一限位凸起41以及开设于第一子前框11的后壁上的第一限位槽42;在背板2的边缘卡入第一子前框11的凹槽10中的情况下,第一限位凸起41伸入到第一限位槽42中,并且第一限位槽42沿第一方向的两侧的槽壁均与第一限位凸起41相抵接。由于第一限位槽42沿第一方向的两侧的槽壁均与第一限位凸起41相抵接,这样限制了第一子前框11与背板2之间在第一方向上的相对移动,也就是实现了第一子前框11在第一方向上的限位。

当然,第一限位凸起41、第一限位槽42的位置也可以相互对调,也就是第一限位槽42开设于背板2的后侧表面上,第一限位凸起41设置于第一子前框11的后壁上,在背板2的边缘卡入第一子前框11的凹槽10中的情况下,第一限位凸起41伸入到第一限位槽42中,并且第一限位槽42沿第一方向的两侧的槽壁均与第一限位凸起41相抵接。这样同样可以达到限制第一子前框11与背板2之间在第一方向上的相对移动的效果。

在第一限位槽42开设于第一子前框11的后壁上,第一限位凸起41设置在背板2的后侧表面上的实施例中,为了方便在背板2的边缘卡入第一子前框11的凹槽10的过程中实现第一限位凸起41与第一限位槽42卡接,如图7和图8所示,第一限位槽42包括第一限位槽段421和第一导向槽段422,第一限位槽段421沿第二方向延伸,第一导向槽段422的第一端与第一限位槽段421的一端相连接,第一导向槽段422的第二端延伸至第一子前框11的后壁的第一边沿111,第一边沿111为第一子前框11的后壁靠近第一子前框11的凹槽10槽口的一侧边沿。由于第一导向槽段422的第二端延伸至第一子前框11的后壁的第一边沿111,这样在背板2的边缘卡入第一子前框11的凹槽10的过程中,设置在背板2后侧表面上的第一限位凸起41就可以在第一子前框11的后壁的第一边沿111处沿着第一导向槽段422滑入至第一限位槽段421中,然后在沿第二方向推动第一子前框11,使第一限位凸起41与第一限位槽段421的另一端(例如图7中的c端)相抵接,最终实现第一子前框11在第一方向的限位。通过设置第一限位槽段421和第一导向槽段422,这样避免了在第一子前框11与背板2的装配过程中第一限位凸起41与背板2的边沿相干涉,从而使第一子前框11与背板2的装配更加方便顺利。

在第一限位槽42开设于背板2后侧表面上,第一限位凸起41设置在第一子前框11的后壁上的实施例中,为了方便在背板2的边缘卡入第一子前框11的凹槽10的过程中实现第一限位凸起41与第一限位槽42卡接,第一限位槽42包括第一限位槽段421和第一导向槽段422,第一限位槽段421沿第二方向延伸,第一导向槽段422的第一端与第一限位槽段421的一端相连接,第一导向槽段422的第二端延伸至背板2的后侧表面的边沿。在该实施例中,设置第一限位槽段421和第一导向槽段422所取得的有益效果与第一限位槽42开设于第一子前框11的后壁上的实施例中相同,在此不再赘述。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显示设备的前框组装结构中,如图5和图6所示,第三子前框13是通过第一卡接结构3与相邻的第一子前框11、第二子前框12实现卡接,从而实现了第三子前框13在第二方向上的限位。第一卡接结构3是在两端对第三子前框13在第二方向上进行限位的,然而对于大屏幕的显示设备来说,前框1的尺寸通常也比较大,第三子前框13的长度通常比较长,如果只通过第一卡接结构3在两端对第三子前框13进行限位,那么第三子前框13的中间的部分很容易发生变形,而第三子前框13的中间的部分的变形容易对背板2内光学组件的固定造成了一定的影响,例如图4所示,第三子前框13的前壁是对显示设备的液晶玻璃屏进行卡接固定,如果第三子前框13中间部位变形会造成液晶玻璃屏的固定不牢,从而不利于提高显示设备的品质。为了解决第三子前框13中间部位容易产生变形的问题,如图7所示,第三子前框13的中部与背板2通过第三卡接结构5相卡接,第三卡接结构5用于限制第三子前框13的中部与背板2在第二方向上发生相对移动。其中,第三子前框13的中部是指除去第三子前框13两端之外的区域。通过设置第三卡接结构5,可以限制第三子前框13的中部与背板2在第二方向上发生相对移动,也就是实现的第三子前框13的中部的限位,从而避免第三子前框13的中部产生变形,避免了第三子前框13的中部的变形对背板2内光学组件的固定所造成的影响,从而有利于提高显示设备的品质。

与第二卡接结构4相类似,第三卡接结构5也不唯一,比如,如图7所示,第三卡接结构5包括设置于背板2后侧表面上的第二限位凸起51以及开设于第三子前框13的后壁上的第二限位槽52;在背板2的边缘卡入第三子前框13的凹槽10中的情况下,第二限位凸起51伸入到第二限位槽52中,并且第二限位槽52沿第二方向的两侧的槽壁均与第二限位凸起51相抵接。由于第二限位槽52沿第二方向的两侧的槽壁均与第二限位凸起51相抵接,这样限制了第三子前框13与背板2之间在第二方向上的相对移动,也就是实现了第三子前框13在第二方向上的限位。

当然,第二限位凸起51、第二限位槽52的位置也可以相互对调,也就是第二限位槽52开设于背板2的后侧表面上,第二限位凸起51设置于第三子前框13的后壁上,在背板2的边缘卡入第三子前框13的凹槽10中的情况下,第二限位凸起51伸入到第二限位槽52中,并且第二限位槽52沿第二方向的两侧的槽壁均与第二限位凸起51相抵接。这样同样可以达到限制第三子前框13与背板2之间在第二方向上的相对移动的效果。

在第二限位槽52开设于第三子前框13的后壁上,第二限位凸起51设置在背板2的后侧表面上的实施例中,为了方便在背板2的边缘卡入第三子前框13的凹槽10的过程中实现第二限位凸起51与第二限位槽52卡接,如图7所示,第二限位槽52包括第二限位槽段521和第二导向槽段522,第二限位槽段521沿第一方向延伸,第二导向槽段522的第一端与第二限位槽段521靠近第一子前框11的一端相连接,第二导向槽段522的第二端延伸至第三子前框13的后壁的第二边沿131,第二边沿131为第三子前框13的后壁靠近第三子前框13的凹槽10槽口的一侧边沿。由于第二导向槽段522的第二端延伸至第三子前框13的后壁的第二边沿131,这样在背板2的边缘卡入第三子前框13的凹槽10的过程中,设置在背板2后侧表面上的第二限位凸起51就可以在第三子前框13的后壁的第二边沿131处沿着第二导向槽段522滑入至第二限位槽段521中,然后在沿第一方向,并且向靠近第一子前框11的方向推动第三子前框13,使第二限位凸起51与第二限位槽段521远离第一子前框11的一端相抵接,最终实现第三子前框13的中部在第二方向的限位。通过设置第二限位槽段521和第二导向槽段522,这样避免了在第三子前框13与背板2的装配过程中第二限位凸起51与背板2的边沿相干涉,从而使第二子前框12与背板2的装配更加方便顺利。

需要说明的是:如图7所示,第二导向槽段522的第一端之所以与第二限位槽段521靠近第一子前框11的一端相连接,这是由于在第三子前框13在与背板2的装配过程中,第三子前框13的一端需要与第一子前框11的相抵接,为了实现相抵接,第三子前框13需要向靠近第一子前框11的方向相对背板2运动,而第二导向槽段522的第一端与第二限位槽段521靠近第一子前框11的一端相连接正是为了能够使第三子前框13能够沿第二限位槽段521向靠近第一子前框11的方向运动。

在第二限位槽52开设于背板2后侧表面上,第二限位凸起51设置在第三子前框13的后壁上的实施例中,为了方便在背板2的边缘卡入第三子前框13的凹槽10的过程中实现第二限位凸起51与第二限位槽52卡接,第二限位槽52包括第二限位槽段521和第二导向槽段522,第二限位槽段521沿第一方向延伸,第二导向槽段522的第一端与第二限位槽段521远离第一子前框11的一端相连接,第二导向槽段522的第二端延伸至背板2的后侧表面的边沿。在该实施例中,设置第二限位槽段521和第二导向槽段522所取得的有益效果与第二限位槽52开设于第三子前框13的后壁上的实施例中相同,在此不再赘述。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显示设备中,第二子前框12与背板2的固定方式并不唯一,比如第二子前框12可以为以下固定方式:如图9所示,第二子前框12包括安装板121,安装板121通过螺纹紧固件(例如常见的螺钉)与背板2沿第一方向的一侧表面(例如图9中的m面)固定连接。另外,第二子前框12也可以为以下固定方式:第二子前框12具有一凹槽10,背板2的边缘卡入第二子前框12的凹槽10中,第二子前框12的后壁通过螺纹紧固件与背板2固定连接。相比第二子前框12的后壁通过螺纹紧固件与背板2固定连接的固定方式,图9中所示的固定方式,安装板121是通过螺纹紧固件与背板2沿第一方向的一侧表面(也就是背板2的侧面)固定连接,操作者直接可以通过螺纹紧固件将第二子前框12与背板2连接,而无需对显示设备进行180度翻转,这样就可以避免背板2内部的光学组件在翻转过程中发生错位,从而可以保证显示设备的装配质量,进而有利于提高显示设备的品质。

需要说明的是:在显示设备的装配过程中,通常是将显示设备的显示屏朝上进行放置,如果前框1的后壁需要通过螺钉与背板2连接,由于前框1的后壁是位于下方,这样安装螺钉会很不方便,此时是通过将显示设备进行180度翻转,使前框1的后壁位于上方,然而显示设备翻转180度会带来部件错位的风险。

第二方面,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显示设备,包括第一方面中所述的前框组装结构。

其中,显示设备可以为液晶电视、计算机显示器、手机等具有前框与背板结构的设备。

由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显示设备中所包括的前框组装结构与第一方面中所述的前框组装结构相同,所以也解决了相同的技术问题,达到了同样的技术效果。

至于显示设备的其它结构,已为本领域技术人员所公知,在此不再赘述。

以上,仅为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实用新型揭露的技术范围内,可轻易想到变化或替换,都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因此,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应以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为准。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