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光纤适配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7619747发布日期:2019-05-07 22:04阅读:414来源:国知局
一种光纤适配器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连接器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光纤适配器。



背景技术:

相关技术中,用于和光纤连接器接头相配合的光纤适配器大多采用一体成型设置,且光纤适配器的端口处为防止与其相对的一端插入光纤连接器接头时,高强度的红外光束从端口处射出误伤人眼,大多采用防尘帽进行遮蔽,以此方式设计,很容易造成防尘膜遗失,且防尘帽的插拔也会带来诸多麻烦。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光纤适配器,该光纤适配器方便遮蔽门的安装,能够起到较好的遮光防尘效果。

为达此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一种光纤适配器,包括第一适配器本体、弹性铰接于所述第一适配器本体下端口的遮蔽门、以及下端部插设于所述第一适配器本体的腔体内的第二适配器本体;所述第二适配器本体的下端部的端面向下延伸有延伸柱和卡接臂,所述延伸柱压设于所述遮蔽门的铰接轴的两端,所述卡接臂外露于所述遮蔽门与插设于所述第一适配器本体下端的光纤连接器接头相卡接。

其中,所述第一适配器本体的腔体的相对两侧壁沿所述腔体的深度方向开设有长槽,所述铰接轴的端部收纳于所述长槽的底部,所述延伸柱插设于所述长槽与所述铰接轴相抵触。

其中,所述延伸柱的横截面呈L型设置,所述延伸柱均布于所述第二适配器本体的下端部的端面的四角。

其中,所述第一适配器本体的下端口的两侧分别弹性铰接有所述遮蔽门,相邻所述遮蔽门远离所述铰接轴的一侧壁均呈圆角设置,且相邻所述遮蔽门远离所述铰接轴的一侧壁均相互搭接。

其中,位于所述遮蔽门两端的所述第一适配器本体的腔体的相对两侧壁的中部沿腔体深度方向贯穿开设有插槽,所述卡接臂插设于所述插槽且下端外露于所述遮蔽门的下底面。

其中,所述卡接臂的内侧壁设置有凸台,所述遮蔽门的端部搭设与所述凸台。

其中,与所述卡接臂相邻的所述遮蔽门的下底面凸设有导向凸起,所述导向凸起与光纤连接器接头相配合。

其中,所述第一适配器本体上端口的侧壁周向设置有卡位,所述卡位与周向凸设于所述第二适配器本体外围的卡勾相卡合。

其中,所述第一适配器本体的上端口的相对两侧壁向外延伸设置有定位凸台。

其中,所述第二适配器本体上端口的相对两侧壁设置有定位弹片。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光纤适配器,包括第一适配器本体、弹性铰接于所述第一适配器本体下端口的遮蔽门、以及下端部插设于所述第一适配器本体的腔体内的第二适配器本体;所述第二适配器本体的下端部的端面向下延伸有延伸柱和卡接臂,所述延伸柱压设于所述遮蔽门的铰接轴的两端,所述卡接臂外露于所述遮蔽门与插设于所述第一适配器本体下端的光纤连接器接头相卡接。以此结构设计,能够方便遮蔽门的安装固定,继而起到较好的遮光防尘效果。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一种光纤适配器的分解图。

图2是图1中第一适配器本体的轴测图。

图3是图1中第一适配器本体下端口的轴测图。

图4是图1中遮蔽门的轴测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并通过具体实施方式来进一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

结合图1至图4所示,本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光纤适配器,包括第一适配器本体3、弹性铰接于所述第一适配器本体3下端口的遮蔽门2、以及下端部插设于所述第一适配器本体3的腔体内的第二适配器本体1;所述第二适配器本体1的下端部的端面向下延伸有延伸柱11和卡接臂12,所述延伸柱11压设于所述遮蔽门2的铰接轴4的两端,所述卡接臂12外露于所述遮蔽门2与插设于所述第一适配器本体3下端的光纤连接器接头相卡接。

具体的,本实施例中,所述第一适配器本体3的腔体的相对两侧壁沿所述腔体的深度方向开设有长槽31,所述铰接轴4的端部收纳于所述长槽31的底部,所述延伸柱11插设于所述长槽31与所述铰接轴4相抵触。为了便于和铰接轴4的端部配合,长槽31的底部呈U型设置。

本实施例中,为了更加稳定可靠的将压紧铰接轴端部,所述延伸柱11的横截面呈L型设置,当延伸柱11插入长槽31后,能够稳定可靠的与长槽配合,继而将铰接轴牢牢压紧。

本实施例中,所述延伸柱11均布于所述第二适配器本体1的下端部的端面的四角,即两两一对的分别压设于铰接轴的两端。

本实施例中采用上述安装方式在所述第一适配器本体3的下端口的两侧分别弹性铰接有所述遮蔽门2,相邻所述遮蔽门2远离所述铰接轴4的一侧壁均呈圆角设置,且相邻所述遮蔽门2远离所述铰接轴4的一侧壁均相互搭接。以此结构设计,能够使得两扇遮蔽门能够充分闭合,避免漏光。

此外,为了增加第一适配器本体和第二适配器本体之间的连接强度,且便于光纤连接器接头的安装固定,在位于所述遮蔽门2两端的所述第一适配器本体3的腔体的相对两侧壁的中部沿腔体深度方向贯穿开设有插槽32,所述卡接臂12插设于所述插槽32且下端外露于所述遮蔽门2的下底面,所述第一适配器本体3上端口的侧壁周向设置有卡位33,所述卡位33与周向凸设于所述第二适配器本体1外围的卡勾13相卡合。此外,为了使得光纤连接器接头在插入过程中,能够驱动两扇遮蔽门顺畅的打开,并对光纤连接器接头起到较好的导向作用,本实施例在靠近所述遮蔽门2的下底面靠近卡接臂12处凸设有导向凸起21,所述导向凸起21与光纤连接器接头相配合。

为了防止卡接臂12外露于遮蔽门2下底面后与遮蔽门因缝隙产生漏光,本实施例中,所述卡接臂12的内侧壁设置有凸台121,所述遮蔽门2的端部搭设与所述凸台121。以此在光纤连接器接头未插入之前,通过两扇密闭的遮蔽门2与卡接臂12之间的配合,在遮蔽门上方的光纤接入侧形成一个避免漏光的腔体,继而有效防止第二适配器本体的上端口插入光纤时,光线从第一适配器本体的下端口射出,以此起到较好的遮光防尘效果。

进一步的,本实施例中,所述第一适配器本体3的上端口的相对两侧壁向外延伸设置有定位凸台34,所述第二适配器本体1上端口的相对两侧壁设置有定位弹片14。以此结构能够方便的将此光纤适配器卡接与安装体的安装壁上,即安装壁套设于第二适配器本体上端并卡接于定位凸台34和定位弹片14之间。

采用上述方案设计的光纤适配器,通过第一适配器本体3和第二适配器本体1的相互配合,能够方便的将两扇遮蔽门弹性铰接于第一适配器本体3下端口的腔体内,并通过两扇遮蔽门与卡接臂12的配合,使得两扇遮蔽门在未打开前在遮蔽门上方的光纤接入侧形成一个避免漏光的腔体,继而有效防止第二适配器本体1的上端口插入光纤时,光线从第一适配器本体3的下端口射出,以此起到较好的遮光防尘效果。

以上结合具体实施例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技术原理。这些描述只是为了解释本实用新型的原理,而不能以任何方式解释为对本实用新型保护范围的限制。基于此处的解释,本领域的技术人员不需要付出创造性的劳动即可联想到本实用新型的其它具体实施方式,这些方式都将落入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