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R头戴显示设备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8196937发布日期:2019-07-17 05:55阅读:349来源:国知局
AR头戴显示设备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属于AR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AR头戴显示设备。



背景技术:

目前,AR产品作为一种新兴电子产品越来越多的出现在日常生活中,因此在机电专业的教学中需要将AR产品给学生作展示,使学生了解这些新兴的电子产品。

AR头戴显示设备能够将透过视窗看见外界环境与显示屏上的图像进行虚实结合,授课时的教室内外界光线过强时,由于存在亮度差异造成看到的虚拟图像比较的模糊。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能够根据光线的强弱方便调节透过率的AR头戴显示设备,避免光线过强时看不清楚虚拟图像。

本实用新型是这样实现的,一种AR头戴显示设备,所述AR头戴显示设备包括主机以及绑带,所述主机包括底板、设置在所述底板侧边处的外侧壁、与所述外侧壁间隔设置的内侧壁、以及与所述底板的形状相适配并且扣在所述外侧壁、所述内侧壁远离所述底板一侧上的顶板,在所述底板、所述顶板以及所述内侧壁所围成区域内设有AR模组,在所述外侧壁、所述内侧壁上对应所述AR模组分别设有透明的外侧视窗、内侧视窗;所述绑带包括呈槽状的带体、以及扣合在所述带体的槽口上的扣盖,所述绑带的两端部从所述外侧壁与所述内侧壁形成的滑道对应侧的端口插入,所述外侧壁与所述内侧壁形成的滑道、以及所述带体上的槽连通形成环槽;还包括设置在所述环槽内的内透光带、以及安装在所述绑带上用于驱动所述透光带转动的驱动结构,所述透光带包括多段不同透光率的分透光带、以及连接在两相邻所述透光带之间的松紧带,所述驱动结构包括转动设置在所述带体与所述扣盖所围成空间内并且位于所述透光带两侧的驱动轴与从动轴、设置在所述带体与所述扣盖所围成空间的外侧与所述驱动轴固定连接的旋钮。

作为一种改进,在所述滑道内位于所述外侧视窗、所述内侧视窗的两端部处分别设有转轴,所述透光带绕在两所述转轴上。

作为一种改进,所述驱动轴的外径大于所述从动轴的外径。

作为一种改进,在所述带体的外侧槽壁上设有槽壁突出部,对应的所述驱动轴安装在所述槽壁突出部所围成的区域内。

作为一种改进,所述分透光带设置有四段,对应的所述松紧带也设置有四段。

作为一种改进,四段所述分透光带的透光率分别为100%、75%、50%以及0%。

由于采用了上述技术方案,本实用新型的AR头戴显示设备包括主机以及绑带,主机包括底板、设置在底板侧边处的外侧壁、与外侧壁间隔设置的内侧壁、以及与底板的形状相适配并且扣在外侧壁、内侧壁远离底板一侧上的顶板,在底板、顶板以及内侧壁所围成区域内设有AR模组,在外侧壁、内侧壁上对应AR模组分别设有透明的外侧视窗、内侧视窗;绑带包括呈槽状的带体、以及扣合在带体的槽口上的扣盖,绑带的两端部从外侧壁与内侧壁形成的滑道对应侧的端口插入,外侧壁与内侧壁形成的滑道、以及带体上的槽连通形成环槽;还包括设置在环槽内的内透光带、以及安装在绑带上用于驱动透光带转动的驱动结构,透光带包括多段不同透光率的分透光带、以及连接在两相邻透光带之间的松紧带,驱动结构包括转动设置在带体与扣盖所围成空间内并且位于透光带两侧的驱动轴与从动轴、设置在带体与扣盖所围成空间的外侧与驱动轴固定连接的旋钮。

当外界光线过强时,通过转动旋钮带动与其连接的驱动轴转动,并通过与从动轴的配合带动透光带在环槽内转动,使不同透光率的分透光带位于外侧视窗与内侧视窗之间,这样就可以通过分透光带对光线进行阻挡;而且由于在两相邻透光带之间的松紧带,调节绑带的长度时,可以对松紧带进行拉伸,使绑带适用于不同的用户;透光带上不同透光率的分透光带能够调节外界光线与显示屏的虚拟图像之间的亮度差异,避免光线过强时看不清楚虚拟图像。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AR头戴显示设备的俯视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AR头戴显示设备的剖视结构示意图;

其中,11、底板,12、外侧壁,13、内侧壁,14、顶板,15、AR模组,16、外侧视窗,17、内侧视窗,18a、转轴,18b、转轴,21、带体,22、扣盖,23、槽壁突出部,31a、分透光带,31b、分透光带,31c、分透光带,31d、分透光带,32、松紧带,41a、驱动轴,41b、从动轴,42、旋钮。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

由图1和图2可知,该AR头戴显示设备包括主机以及绑带,该主机包括底板11、设置在底板11侧边处的外侧壁12、与外侧壁12间隔设置的内侧壁13、以及与底板11的形状相适配并且扣在外侧壁12、内侧壁13远离底板11一侧上的顶板14,在底板11、顶板14以及内侧壁13所围成区域内设有AR模组15,在外侧壁12、内侧壁13上对应AR模组15分别设有透明的外侧视窗16、内侧视窗17;绑带包括呈槽状的带体21、以及扣合在带体21的槽口上的扣盖22,绑带的两端部从外侧壁12与内侧壁13形成的滑道对应侧的端口插入,外侧壁12与内侧壁13形成的滑道、以及带体21上的槽连通形成环槽;还包括设置在环槽内的内透光带、以及安装在绑带上用于驱动透光带转动的驱动结构,该透光带包括多段不同透光率的分透光带、以及连接在两相邻透光带之间的松紧带32,驱动结构包括转动设置在带体21与扣盖22所围成空间内并且位于透光带两侧的驱动轴41a与从动轴41b、设置在带体21与扣盖22所围成空间的外侧与驱动轴41a固定连接的旋钮42。

当外界光线过强时,通过转动旋钮42带动与其连接的驱动轴41a转动,并通过与从动轴41b的配合带动透光带在环槽内转动,使不同透光率的分透光带位于外侧视窗16与内侧视窗17之间,这样就可以通过分透光带对光线进行阻挡;而且由于在两相邻透光带之间的松紧带32,调节绑带的长度时,可以对松紧带32进行拉伸,使绑带适用于不同的用户;透光带上不同透光率的分透光带能够调节外界光线与显示屏的虚拟图像之间的亮度差异,避免光线过强时看不清楚虚拟图像。

在本实施例中,为了便于透光带在环槽内的转动,在外侧壁12与内侧壁13之间位于外侧视窗16、内侧视窗17的两端部处分别设有转轴18a、转轴18b,透光带绕在转轴18a、转轴18b上,这样透光带在转轴18a、转轴18b处是滚动连接,可以避免将内侧视窗17、及分透光带磨损,影响透光。

在本实施例中,驱动轴41a的外径大于从动轴41b的外径,便于将透光带夹紧,能够更加容易的驱动透光带转动。

为了便于驱动轴41a的安装,在带体21的外侧槽壁上设有槽壁突出部23,对应的驱动轴41a安装在槽壁突出部23所围成的区域内。

在本实施例中,分透光带通常设置有四段,分别是透光率为100%的分透光带31a、透光率为75%的分透光带31b、透光率为50%的分透光带31c、以及透光率为0%的分透光带31d,对应的松紧带32也设置有四段。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实用新型,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和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