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阵列基板及其断线修复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17532711发布日期:2019-04-29 13:39阅读:158来源:国知局
一种阵列基板及其断线修复方法与流程

本发明涉及显示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阵列基板及其断线修复方法。



背景技术:

tft-lcd因其物美价廉、质量轻、携带方便、使用寿命长、画面清晰、可靠度高等优点,备受人们欢迎。tft-lcd产品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随处可见,大至商业广告,小至智能手表。因其可靠度高,也大量用于军工行业,例如航天航空等。尽管现在新兴了很多先进的显示模式,例如oled、qd、led、micro-led、墨水屏等,因成本、寿命、可靠度、材料、技术障碍等各种原因,均未能取代tft-lcd的地位。tft-lcd仍是当下的主力军。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日益提高以及科技的日新月异,人们对显示屏提出了越来越高的要求,不仅要求性能优异,而且要求美观。tft-lcd要求大概经历了以下四个过程:单纯显示用;高响应速度、高色域、高解析度;轻薄、窄边框、低功耗;更轻薄、可挠、高屏幕占比、抗摔、寿命高、超窄边框或无边框等。高性价比的产品才能赢得消费者的青睐,为此面板厂在不断提高产品质量的同时还不断降低产品成本,降低产品成本最直接的方法就是良率的提升,在tft-lcd制程中断线不良是非常普遍的缺陷,断线缺陷在柔性lcd中尤为突出,严重影响产品的良率,因此断线修复非常重要。常见的断线修复方法有以下三种:

1、在像素区域内设计断线修补金属块,当发现断线时,通过激光切断及熔接,实现对断线的修补;

2、在面板外围多设计几组金属修补线,当发现断线时,通过激光切断及熔接,实现对断线的修补;

3、在像素区域内直接多增加一条备用数据或信号线,通过激光熔接,实现对断线的修补。

上述方案1与3的缺点就是会严重降低像素区域的透过率,方案2的缺点就是能修复断线的数量少,且面板尺寸会有所增大。

综上所述,现有技术的阵列基板,由于采用传统的断线修复方法,导致产品像素区域的透过率严重降低或者产品的面板尺寸有所增大,影响产品品质,影响产品良率,造成产品竞争力不足。故,有必要提供一种新的阵列基板及其断线修复方法来改善这一缺陷。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阵列基板,用于解决现有技术的阵列基板由于采用传统的断线修复方法,导致产品像素区域的透过率严重降低或者产品的面板尺寸有所增大,影响产品品质,影响产品良率,造成产品竞争力不足的技术问题。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阵列基板,所述阵列基板包括对应于显示面板的显示区的第一区域、以及对应于非显示区的位于所述第一区域外侧的第二区域和位于所述第二区域外侧的第三区域;

所述第一区域和所述第二区域设置有至少两条相互平行设置的数据线、以及至少两条与所述数据线相互垂直的扫描线;所述第三区域设置有扇出走线、以及至少一条适配线;

所述扇出走线对应连接所述第一区域的所述数据线或所述扫描线;

所述适配线与所述扇出走线异面相交,所述适配线一端连接所述第二区域的所述数据线或所述扫描线,所述适配线另一端形成断点;

其中,所述适配线与连接于所述第一区域的断线的一所述扇出走线导通,且所述第二区域相应的所述数据线与所述扫描线的交点导通可形成修复线,所述修复线的两端与所述断线的两端对应连接以实现所述断线的数据信号或扫描信号复通。

根据本发明一优选实施例,所述第二区域为虚拟像素区域。

根据本发明一优选实施例,所述第二区域内的所述数据线的分布密度大于所述第一区域的所述数据线的分布密度。

根据本发明一优选实施例,所述第二区域内的所述扫描线的分布密度大于所述第一区域的所述扫描线的分布密度。

根据本发明一优选实施例,所述第三区域设置有数据信号驱动芯片和栅极信号驱动芯片,所述数据信号驱动芯片位于所述数据线的指向端,所述栅极信号驱动芯片位于所述扫描线的指向端。

根据本发明一优选实施例,所述第三区域包括第一扇出区和第二扇出区,所述第一扇出区内设置有第一扇出走线组,所述第二扇出区内设置有第二扇出走线组。

根据本发明一优选实施例,所述第一扇出走线组的输入端连接所述数据信号驱动芯片,所述第一扇出走线组的输出端对应连接所述第一区域的所述数据线;所述第二扇出走线组的输入端连接所述栅极信号驱动芯片,所述第二扇出走线组的输出端对应连接所述第一区域的所述扫描线。

根据本发明一优选实施例,所述适配线包括与所述数据线或所述扫描线平行的第一子适配线、以及第二子适配线;所述第一子适配线一端形成断点,另一端与所述第二子适配线相连,所述第二子适配线另一端与所述第二区域内的所述数据线或所述扫描线相连。

本发明实施例还提供一种上述阵列基板的断线修复方法,所述修复方法包括:

s10、查找第一区域内发生断线的点,确定断线;

s20、将第三区域内与所述断线相连的所述扇出走线,与任一所述适配线相交的点熔接;

s30、当所述断线为数据线,所述第二区域内的第一数据线一端与所述适配线相连,将与所述第一数据线另一端相交的任一所述扫描线的交点熔接,将所述扫描线与所述断线相交的点熔接,即信号复通。

根据本发明一优选实施例,在s30中,当所述断线为扫描线,所述第二区域内的第一扫描线一端与所述适配线相连,将与所述第一扫描线另一端相交的任一所述数据线的交点熔接,将所述数据线与所述断线相交的点熔接,即信号复通。

有益效果: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阵列基板,利用显示区域外的虚拟像素区域的数据线和扫描线的配合形成修复线,当发现断线时,通过激光将纵横不同层的金属线熔接在一起,实现对断线的修补,既不降低像素区域的透过率也不增加面板尺寸的大小,就能实现对阵列基板中任意数据线或扫描线的修补,从而达到提高产品良率的技术效果。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阵列基板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阵列基板的断线修复方法流程图;

图3为本发明第一实施例提供的阵列基板的断线修复示意图;

图4为本发明第二实施例提供的阵列基板的断线修复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现有技术的阵列基板,由于采用传统的断线修复方法,导致产品像素区域的透过率严重降低或者产品的面板尺寸有所增大,影响产品品质,影响产品良率,造成产品竞争力不足,本实施例能够解决该缺陷。

如图1所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阵列基板的结构示意图,从图中可以很直观地看到本发明的各组成部分,以及各组成部分之间的相对位置关系,所述阵列基板包括对应于显示面板的显示区的第一区域101、以及对应于非显示区的位于所述第一区域101外侧的第二区域102和位于所述第二区域102外侧的第三区域103;所述第一区域101和所述第二区域102设置有至少两条相互平行设置的数据线104、以及至少两条与所述数据线104相互垂直的扫描线105;所述第三区域103设置有扇出走线、以及至少一条适配线;所述扇出走线对应连接所述第一区域的所述数据线或所述扫描线;所述适配线与所述扇出走线异面相交(即所述适配线与所述扇出走线不是属于同一层制备),所述适配线一端连接所述第二区域的所述数据线或所述扫描线,所述适配线另一端形成断点;其中,所述适配线与连接于所述第一区域的断线的一所述扇出走线导通,且所述第二区域相应的所述数据线与所述扫描线的交点导通可形成修复线,所述修复线的两端与所述断线的两端对应连接以实现所述断线的数据信号或扫描信号复通。

其中,所述第二区域102为虚拟像素区域;所述第一区域101的面积大于所述第二区域102,为了对更多的断线进行修复,所述第二区域102必须设置尽量多的数据线和扫描线,即所述第二区域内的所述数据线的分布密度大于所述第一区域的所述数据线的分布密度,所述第二区域内的所述扫描线的分布密度大于所述第一区域的所述扫描线的分布密度,所述第二区域102对应的分布密度大,可以提高空间利用率,可以设置尽量多的数据线和扫描线,用于修复尽可能多的断线,即修复率大大提升;所述第三区域设置有数据信号驱动芯片110和栅极信号驱动芯片111,所述数据信号驱动芯片110位于所述数据线104的指向端(即信号通过所述数据信号驱动芯片发出,通过所述数据线进行传送),所述栅极信号驱动芯片111位于所述扫描线105的指向端(即信号通过所述栅极信号驱动芯片发出,通过所述扫描线进行传送);所述第三区域包括第一扇出区112和第二扇出区113,所述第一扇出区112内设置有第一扇出走线组106,所述第二扇出区113内设置有第二扇出走线组107;所述第一扇出走线组106的输入端连接所述数据信号驱动芯片110,所述第一扇出走线组106的输出端对应连接所述第一区域的所述数据线104;所述第二扇出走线组107的输入端连接所述栅极信号驱动芯片111,所述第二扇出走线组107的输出端对应连接所述第一区域的所述扫描线105;所述适配线包括与所述数据线或所述扫描线平行的第一子适配线108、以及第二子适配线109;所述第一子适配线108一端形成断点,另一端与所述第二子适配线109相连,所述第二子适配线109另一端与所述第二区域内的所述数据线或所述扫描线相连。

如图2所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阵列基板的断线修复方法流程图,所述修复方法包括:

s201、查找第一区域内发生断线的点,确定断线;

s202、将第三区域内与所述断线相连的所述扇出走线,与任一所述适配线相交的点熔接;

s203、当所述断线为数据线,所述第二区域内的第一数据线一端与所述适配线相连,将与所述第一数据线另一端相交的任一所述扫描线的交点熔接,将所述扫描线与所述断线相交的点熔接,即信号复通。

相应的,在s203中,当所述断线为扫描线,所述第二区域内的第一扫描线一端与所述适配线相连,将与所述第一扫描线另一端相交的任一所述数据线的交点熔接,将所述数据线与所述断线相交的点熔接,即信号复通。

如图3所示,本发明第一实施例提供的阵列基板的断线修复示意图,所述阵列基板包括对应于显示面板的显示区的第一区域301、以及对应于非显示区的位于所述第一区域301外侧的第二区域302和位于所述第二区域302外侧的第三区域303;所述第一区域301和所述第二区域302设置有至少两条相互平行设置的数据线304、以及至少两条与所述数据线304相互垂直的扫描线305;所述第三区域303设置有扇出走线、以及至少一条适配线;所述扇出走线对应连接所述第一区域的所述数据线或所述扫描线;所述适配线与所述扇出走线异面相交,所述适配线一端连接所述第二区域的所述数据线或所述扫描线,所述适配线另一端形成断点。

其中,所述第二区域302为虚拟像素区域;所述第三区域设置有数据信号驱动芯片310和栅极信号驱动芯片311,所述数据信号驱动芯片310位于所述数据线304的指向端(即信号通过所述数据信号驱动芯片发出,通过所述数据线进行传送),所述栅极信号驱动芯片311位于所述扫描线305的指向端(即信号通过所述栅极信号驱动芯片发出,通过所述扫描线进行传送);所述第三区域包括第一扇出区312和第二扇出区313,所述第一扇出区312内设置有第一扇出走线组306,所述第二扇出区313内设置有第二扇出走线组307;所述第一扇出走线组306的输入端连接所述数据信号驱动芯片310,所述第一扇出走线组306的输出端对应连接所述第一区域的所述数据线304;所述第二扇出走线组307的输入端连接所述栅极信号驱动芯片311,所述第二扇出走线组307的输出端对应连接所述第一区域的所述扫描线305;所述适配线包括与所述扫描线平行的第一子适配线308、以及第二子适配线309;所述第一子适配线308一端形成断点,另一端与所述第二子适配线309相连,所述第二子适配线309另一端与所述第二区域内的所述数据线相连。

在此较佳实施例中,查找所述第一区域301内发生断线的断点314,确定对应的断线为数据线304,首先将第三区域303内与所述断线304相连的所述扇出走线306,与任一所述第一子适配线308相交的点315熔接,即信号从所述数据信号驱动芯片310发出,经过相交点315,由与所述第二子适配线309相连的第一数据线进行传送;然后将与所述第一数据线另一端相交的任一所述扫描线的交点316熔接,即信号经过所述第一数据线,传送至所述扫描线;最后将所述扫描线与所述断线304相交的点317熔接,即信号导通。

如图4所示,本发明第二实施例提供的阵列基板的断线修复示意图,所述阵列基板包括对应于显示面板的显示区的第一区域401、以及对应于非显示区的位于所述第一区域401外侧的第二区域402和位于所述第二区域402外侧的第三区域403;所述第一区域401和所述第二区域402设置有至少两条相互平行设置的数据线404、以及至少两条与所述数据线404相互垂直的扫描线405;所述第三区域403设置有扇出走线、以及至少一条适配线;所述扇出走线对应连接所述第一区域的所述数据线或所述扫描线;所述适配线与所述扇出走线异面相交,所述适配线一端连接所述第二区域的所述数据线或所述扫描线,所述适配线另一端形成断点。

其中,所述第二区域402为虚拟像素区域;所述第三区域设置有数据信号驱动芯片410和栅极信号驱动芯片411,所述数据信号驱动芯片410位于所述数据线404的指向端(即信号通过所述数据信号驱动芯片发出,通过所述数据线进行传送),所述栅极信号驱动芯片411位于所述扫描线405的指向端(即信号通过所述栅极信号驱动芯片发出,通过所述扫描线进行传送);所述第三区域包括第一扇出区412和第二扇出区413,所述第一扇出区412内设置有第一扇出走线组406,所述第二扇出区413内设置有第二扇出走线组407;所述第一扇出走线组406的输入端连接所述数据信号驱动芯片410,所述第一扇出走线组406的输出端对应连接所述第一区域的所述数据线404;所述第二扇出走线组407的输入端连接所述栅极信号驱动芯片411,所述第二扇出走线组407的输出端对应连接所述第一区域的所述扫描线405;所述适配线包括与所述数据线平行的第一子适配线408、以及第二子适配线409;所述第一子适配线408一端形成断点,另一端与所述第二子适配线409相连,所述第二子适配线409另一端与所述第二区域内的所述扫描线相连。

在此较佳实施例中,查找所述第一区域401内发生断线的断点414,确定对应的断线为扫描线405,首先将第三区域303内与所述断线405相连的所述扇出走线407,与任一所述第一子适配线408相交的点415熔接,即信号从所述栅极信号驱动芯片411发出,经过相交点415,由与所述第二子适配线409相连的第一扫描线进行传送;然后将与所述第一扫描线另一端相交的任一所述数据线的交点416熔接,即信号经过所述第一扫描线,传送至所述数据线;最后将所述数据线与所述断线405相交的点417熔接,即信号导通。

优选的,上述断线可以是第一区域的任一数据线或者任一扫描线,即上述修复方法可以实现对面板中任意数据线或者扫描线的修补,从而提高产品的良率。

综上所述,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阵列基板,利用显示区域外的虚拟像素区域的数据线和扫描线的配合形成修复线,当发现断线时,通过激光将纵横不同层的金属线熔接在一起,实现对断线的修补,既不降低像素区域的透过率也不增加面板尺寸的大小,就能实现对阵列基板中任意数据线或扫描线的修补,从而达到提高产品良率的技术效果,解决了现有技术的阵列基板由于采用传统的断线修复方法,导致产品像素区域的透过率严重降低或者产品的面板尺寸有所增大,影响产品品质,影响产品良率,造成产品竞争力不足的技术问题。

以上对本发明实施例所提供的一种阵列基板及其断线修复方法进行了详细介绍。应理解,本文所述的示例性实施方式应仅被认为是描述性的,用于帮助理解本发明的方法及其核心思想,而并不用于限制本发明。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