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背光模组、显示模组、显示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7438804发布日期:2019-04-17 04:28阅读:150来源:国知局
一种背光模组、显示模组、显示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申请涉及显示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背光模组、显示模组、显示装置。



背景技术:

目前笔记本(notebook,nb)市场针对超窄边框的需求日趋激烈,而针对超窄边框的背光模组设计,通常是通过不断的减小背光内部零件的厚度来实现的。

但是,本申请的发明人发现,目前这种方式,局限于零部件的加工厚度极限,背光模组的边框设计无法进一步缩减,尤其是显示面板显示区至印刷电路板外边缘的距离,更是难以减小;且目前的这种设计方式由于不断较薄的零部件厚度,背光模组的整体强度也会随之下降,在做整机系统测试时难免会出现破片、异音、画异等各种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有鉴于此,本申请的目的旨在提供一种背光模组、显示模组、显示装置,用以实现背光模组的窄边框,并增强背光模组整体强度,防止破片、异音、画异等问题。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申请提供以下技术方案:

第一方面,提供一种背光模组,包括背板和导光板,还包括发光灯条和印刷电路板;

所述背板包括底板、侧板和顶板;

所述侧板介于所述底板和所述顶板之间,所述顶板用以承载显示面板;

所述印刷电路板与显示面板连接,且设置在所述顶板、所述侧板和所述底板形成的容纳空间中;

所述发光灯条设置在所述容纳空间中,且嵌入到所述印刷电路板面向所述导光板的一侧。

可选地,所述印刷电路板面向所述导光板的一侧设置有l型台阶槽,所述发光灯条嵌入到所述l型台阶槽内;或,

所述印刷电路板面向所述导光板的一侧设置有贯通的u型槽,所述发光灯条嵌入到所述u型槽内。

可选地,所述发光灯条的发光面与所述印刷电路板面向所述导光板的侧边平齐;或,所述发光灯条的发光面突出于所述印刷电路板面向所述导光板的侧边。

可选地,所述发光灯条的发光面与所述导光板接触设置;或,所述发光灯条的发光面和所述印刷电路板面向所述导光板的侧边均与所述导光板接触设置。

可选地,背光模组还包括第一柔性电路板,所述底板设置有第一开孔;

所述第一柔性电路板的一端与系统连接器连接,另一端穿过所述第一开孔与所述印刷电路板连接。

可选地,背光模组还包括第二柔性电路板,所述顶板设置有第二开孔;

所述第二柔性电路板的一端绑定在所述显示面板包括的阵列基板上,另一端穿过所述第二开孔与所述印刷电路板连接。

可选地,背光模组还包括上绝缘胶带和/或下绝缘胶带;

所述上绝缘胶带设置在所述顶板朝向所述底板的一侧,所述下绝缘胶带设置在所述底板朝向所述顶板的一侧。

可选地,所述上绝缘胶带和所述下绝缘胶带的材料相同,且厚度相同。

可选地,所述印刷电路板设置有所述发光灯条的串联或并联走线。

可选地,所述发光灯条包括若干串联或并联设置的有机发光二极管。

第二方面,提供一种显示模组,包括第一方面提供的背光模组。

第三方面,提供一种显示装置,包括第二方面提供的显示模组。

相比于现有技术,本申请的方案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背光模组包括的印刷电路板设置在顶板、侧板和底板形成的容纳空间中,与现有技术相比,不再需要采用从背板伸出来的支架支撑,也不再需要在背板底部挖供支架伸出的孔,因此可提升模组整体强度,避免系统压力测试时出现的变形及碎片情况,且将印刷电路板设置在顶板、侧板和底板形成的容纳空间中的设置方式,不再需要设置支架,因此在进行整机开合实验时,不存在支架的变形问题,能够避免现有技术出现的异音、画异问题。

另外,本申请实施例中将发光灯条嵌入到印刷电路板面向导光板的一侧,如果要保证画面质量,本申请实施例必须将印刷电路板做到与导光板一样长或者大于导光板的长度,这样才能使光全部进入导光板的有效发光面,因此本申请实施例能够增大印刷电路板长度方向尺寸,从而有效减小印刷电路板宽度方向尺寸和厚度方向尺寸,可进一步缩小背光模组边框的宽度,及减小背光模组的厚度。

本申请附加的方面和优点将在下面的描述中部分给出,这些将从下面的描述中变得明显,或通过本申请的实践了解到。

附图说明

本申请上述的和/或附加的方面和优点从下面结合附图对实施例的描述中将变得明显和容易理解,其中:

图1是相关技术的显示模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申请提供的一种显示模组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申请提供的显示模组包括的印刷电路板与显示模组外部的系统连接器连接的结构示意图;

图4是本申请提供的显示模组包括的印刷电路板与阵列基板绑定的柔性电路板连接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说明:

1-反射片;2-导光板;3-下扩散片;4-下棱镜片;5-上棱镜片;6-上扩散片;7-阵列基板;8-彩膜基板;9-胶框;10-发光灯条;11-印刷电路板;12-上绝缘胶带;13-背板;14-下绝缘胶带;15-第一柔性电路板;16-第二柔性电路板;17-系统连接器;18-支架;

21-显示面板;131-底板;132-侧板;133-顶板;31-有机发光二级管;41-第二开孔。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详细描述本申请的实施例,所述实施例的示例在附图中示出,其中自始至终相同或类似的标号表示相同或类似的元件或具有相同或类似功能的元件。下面通过参考附图描述的实施例是示例性的,仅用于解释本申请,而不能解释为对本申请的限制。

本技术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理解,除非特意声明,这里使用的单数形式“一”、“一个”、“所述”和“该”也可包括复数形式。应该进一步理解的是,本申请的说明书中使用的措辞“包括”是指存在所述特征、整数、步骤、操作、元件和/或组件,但是并不排除存在或添加一个或多个其他特征、整数、步骤、操作、元件、组件和/或它们的组。应该理解,当我们称元件被“连接”到另一元件时,它可以直接连接到其他元件,或者也可以存在中间元件。此外,这里使用的“连接”可以包括无线连接。这里使用的措辞“和/或”包括一个或更多个相关联的列出项的全部或任一单元和全部组合。

本技术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理解,除非另外定义,这里使用的所有术语(包括技术术语和科学术语),具有与本申请所属领域中的普通技术人员的一般理解相同的意义。还应该理解的是,诸如通用字典中定义的那些术语,应该被理解为具有与现有技术的上下文中的意义一致的意义,并且除非像这里一样被特定定义,否则不会用理想化或过于正式的含义来解释。

目前显示模组的结构如图1所示,从图1可知,目前的显示模组印刷电路板11位于背光模组的外侧,从而导致背光模组垂直方向(即图1中的水平方向)尺寸无法进一步缩小,影响窄边框设计。

另外,本申请的发明人发现,如图1所示,现有技术中的印刷电路板11位于背板13外部,是通过从背板13伸出来的支架18支撑,并通过螺丝进行固定,由于支架18(通常为两个)需要从背板13伸出,因此需要在背板13底部挖孔以使得支架18能够从背板13伸出,这样会导致背板13整体强度下降,且印刷电路板11通过两个支架18固定也经常导致支架18变形,容易导致在进行整机开合实验时,出现异音、画异等问题。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新的背光模组结构。

下面结合附图介绍本申请实施例的具体技术方案。

如图2所示,该背光模组包括背板13、导光板2、发光灯条10和印刷电路板11;背板13包括底板131、侧板132和顶板133;侧板132介于底板131和顶板133之间,顶板133用以承载显示面板21;印刷电路板11与显示面板21连接(图2中未示出具体的连接,该连接关系在后面进行介绍),且印刷电路板11和发光灯条10均设置在顶板133、侧板132和底板131形成的容纳空间中,其中发光灯条10被嵌入到印刷电路板11面向导光板2的一侧。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背光模组包括的印刷电路板11被设置在顶板133、侧板132和底板131形成的容纳空间中,顶板133、侧板132和底板131一体成型,且形成的容纳空间为u型空间,即印刷电路板11设置在背板的u型空间内部,与现有技术相比,不再需要采用从背板13伸出来的支架18支撑,也不再需要在背板13底部挖供支架18伸出的孔,因此可提升模组整体强度,避免系统压力测试时出现的变形及碎片情况,且将印刷电路板11设置在背板的u型空间内的设置方式,不再需要设置支架18,因此在进行整机开合实验时,不存在支架18的变形问题,从而能够避免现有技术出现的异音、画异问题。

另外,由于现有技术印刷电路板11位于背板13的外部,现有技术的设置方式受限于客户系统,印刷电路板11不可能做到与导光板2一样长,本申请实施例将发光灯条10嵌入到印刷电路板11面向导光板2的一侧,如果要保证画面质量,本申请实施例必须将印刷电路板11做到与导光板2一样长或者大于导光板2的长度,如图3所示,这样才能使光全部进入导光板2的有效发光面,因此本申请实施例能够增大印刷电路板11长度方向(图3中的水平方向)尺寸,印刷电路板11长度方向的尺寸增大后,在长度方向上有足够的空间布置更多的元器件,可以减少印刷电路板11宽度方向上元器件的布置,同时也可以减少印刷电路板11的层数,从而有效减小印刷电路板11宽度方向(图3中竖直方向)尺寸和厚度方向(图3中垂直纸张方向)尺寸,可进一步缩小背光模组边框的宽度,及减小背光模组的厚度。

具体地,本申请实施例中印刷电路板11设置有发光灯条10的串联或并联走线,由于本申请实施例印刷电路板内部设置有发光灯条10的串联或并联走线,发光灯条10可以通过印刷电路板11直接控制发光,与现有技术发光灯条10需要包括有机发光二极管、位于有机发光二极管下方用于给有机发光二极管供电的柔性电路板、以及与柔性电路板连接的金手指相比,本申请实施例可省去发光灯条10自身的柔性电路板和金手指的设置,能够最大范围增大印刷电路板长度方向(图3中的水平方向)尺寸,从而有效减小宽度方向(图3中竖直方向)尺寸和厚度方向(图3中垂直纸张方向)尺寸,可进一步缩小背光模组边框的宽度,及减小背光模组的厚度。

具体地,本申请实施例中的发光灯条10包括若干串联或并联设置的有机发光二极管,这种设计方式目前比较成熟,生成成本较低,且制作的发光灯条的发光效果较好。

在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中,本申请实施例中的印刷电路板11面向导光板2的一侧设置有l型台阶槽,如图2所示,发光灯条10嵌入到l型台阶槽内。

在另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中,本申请实施例中的印刷电路板11面向导光板2的一侧设置有在印刷电路板11厚度方向上贯通的u型槽,发光灯条10嵌入到u型槽内。

当然,在实际设计时,还可以通过其它方式的设计将发光灯条10嵌入到印刷电路板11内,发光灯条10嵌入印刷电路板11侧边的方式,根据发光灯条10的厚度及印刷电路板11厚度决定,具体地,当印刷电路板11厚度大于发光灯条10厚度时,可以选择在印刷电路板11厚度方向上不挖通的l型台阶槽,固定较稳当;当印刷电路板11厚度小于发光灯条10厚度时,可以选择在印刷电路板11厚度方向上挖通的u型槽。

发光灯条10嵌入印刷电路板11一侧后,具体地,本申请实施例中发光灯条10的发光面与印刷电路板11面向导光板2的侧边平齐,如图2所示,当然,在实际设计时,发光灯条10的发光面还可以突出于印刷电路板11面向导光板2的侧边。

为了进一步提高背光源的发光效果,本申请实施例中的发光灯条10的发光面与导光板2接触设置;或,发光灯条10的发光面和印刷电路板11面向导光板2的侧边均与导光板2接触设置。

在一种具体的实施方式中,本申请实施例中的背光模组包括上绝缘胶带12和/或下绝缘胶带14,如图2所示,图2中示出了背光模组包括上绝缘胶带12和下绝缘胶带14;上绝缘胶带12设置在顶板133朝向底板131的一侧,下绝缘胶带14设置在底板131朝向顶板133的一侧;上绝缘胶带12和下绝缘胶带14的设置能够有效的防止背板与印刷电路板11表面元器件接触发生短路。

具体实施时,通常本申请实施例背板包括的底板131、侧板132和顶板133组成的u形结构存在工艺圆角,组装时,印刷电路板11的侧边不会与侧板132完全接触,在实际设计时,只需在侧板132朝向印刷电路板11的侧壁涂覆绝缘材料即可。

具体地,本申请实施例上绝缘胶带12和下绝缘胶带14的材料相同,且厚度相同,这样能够节省选材成本,且可以通过相同的方法设计上绝缘胶带12和下绝缘胶带14,提高生产效率,节约生产成本。

如图3所示,在一种具体的实施方式中,本申请实施例中的背光模组还包括第一柔性电路板15,底板131设置有第一开孔(图中未示出),第一柔性电路板15的一端与系统连接器17连接,另一端穿过第一开孔与印刷电路板11连接。

如图3所示,本申请实施例通过第一柔性电路板15将设置在顶板133、侧板132和底板131形成的容纳空间中的印刷电路板11与位于背光模组外部的系统连接器17进行连接,即本申请实施例采用软硬结合板的方式实现与客户系统的交互功能,第一柔性电路板15位置灵活,可以满足印刷电路板11与位于不同位置处的系统连接器17的连接,可以使系统连接器17摆脱印刷电路板11固定位置的束缚,与客户系统交互空间上更为方便,系统连接器17的具体设置位置根据客户需求设置。

具体地,系统连接器17通常是焊接在印刷电路板11上的,本申请实施例印刷电路板11设置在背板的u型空间内,若继续采用焊接方式,系统连接器17会与背板产生干涉,且会影响整个背光模组的厚度,即使采用背板挖孔的方式避免干涉,系统连接器17也会与客户系统产生干涉的风险,本申请实施例采用第一柔性电路板15与印刷电路板11的结合方式,可以将系统连接器17设置在背板的外部,进而能够很好的避免干涉的产生,同时也更方便系统连接器17与客户系统交互时位置的调节。

如图4所示,在一种具体的实施方式中,本申请实施例中的背光模组还包括第二柔性电路板16,顶板133设置有第二开孔41;第二柔性电路板16的一端绑定在显示面板包括的阵列基板7上,另一端穿过第二开孔41与印刷电路板11连接。

基于同一发明构思,本申请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显示模组,包括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上述背光模组。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显示模组的有益效果与上述背光模组产生的有益效果相同,这里不再赘述。

基于同一发明构思,本申请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显示装置,包括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上述显示模组。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显示装置的有益效果与上述显示模组产生的有益效果相同,这里不再赘述。

综上所述,本申请提供的一种背光模组,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第一、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背光模组由于印刷电路板设置在顶板、侧板和底板形成的容纳空间中,与现有技术相比,不再需要采用从背板伸出来的支架支撑,也不再需要在背板底部挖供支架伸出的孔,因此可提升模组整体强度,避免系统压力测试时出现的变形及碎片情况,且将印刷电路板设置在顶板、侧板和底板形成的容纳空间中的设置方式,不再需要设置支架,因此在进行整机开合实验时,不存在支架的变形问题,能够避免现有技术出现的异音、画异问题。

第二、本申请实施例将发光灯条嵌入到印刷电路板面向导光板的一侧,如果要保证画面质量,本申请实施例必须将印刷电路板做到与导光板一样长或者大于导光板的长度,这样才能使光全部进入导光板的有效发光面,因此本申请实施例能够增大印刷电路板长度方向尺寸,从而有效减小印刷电路板宽度方向尺寸和厚度方向尺寸,可进一步缩小背光模组边框的宽度,及减小背光模组的厚度。

第三、本申请实施例印刷电路板设置有发光灯条的串联或并联走线,与现有技术发光灯条需要包括有机发光二极管、用于给有机发光二极管供电的柔性电路板、以及与柔性电路板连接的金手指相比,本申请实施例可省去发光灯条自身的柔性电路板和金手指的设置,能够最大范围增大印刷电路板长度方向尺寸,从而有效减小宽度方向尺寸和厚度方向尺寸,可进一步缩小背光模组边框的宽度,及减小背光模组的厚度。

第四、本申请实施例通过第一柔性电路板将设置在顶板、侧板和底板形成的容纳空间中的印刷电路板与位于显示模组外部的系统连接器进行连接,即本申请实施例采用软硬结合板的方式实现与客户系统的交互功能,第一柔性电路板位置灵活,可以满足印刷电路板与位于不同位置处的系统连接器的连接,可以使系统连接器摆脱印刷电路板固定位置的束缚,与客户系统交互空间上更为方便,且能很好的避免系统连接器与背板产生的干涉。

以上所述仅是本申请的部分实施方式,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申请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改进和润饰,这些改进和润饰也应视为本申请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