液晶显示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8897967发布日期:2019-10-18 21:32阅读:125来源:国知局
液晶显示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涉及液晶显示装置。



背景技术:

液晶显示装置包括液晶面板和向该液晶面板的显示区域出射光的照明装置。该照明装置例如构成为,包括光源、导光板、对从该导光板出射的出射光赋予光学作用的光学片层、收容该光源、导光板及光学片层的托盘状的边框。并且,液晶显示装置通常将液晶面板粘接在照明装置的边框侧壁顶端,从而进行该液晶面板和照明装置的组装。另外,为了防止位置偏移而使光学片层也与液晶面板一起粘接于边框侧壁顶端的情况很多。

与此相对,下述专利文献1中记载的液晶显示装置构成为,构成光学片层的多个膜材中的配置于最前面的膜材,在该膜材的各边的端部具有长度到达边框(后底盘)背面的多个卡合片,这些卡合片的顶端部粘接在边框的背面。根据这种构成,下述专利文献1中记载了,通过将卡合片粘接于边框的背面,能够防止光学片层的偏移,因此不需要利用双面胶进行与液晶面板的粘接。并且,下述专利文献1记载的液晶显示装置的目的在于,液晶面板的端部未被双面胶遮光,在液晶面板的端部不产生非发光区域或发光不均,能够实现窄边框化。

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16-21356号公报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

上述专利文献1记载的液晶显示装置由于构成为照明装置(背光源单元)将光学片层粘接在边框的背面,因此存在照明装置的厚度增大、进而液晶显示装置的厚度增大的问题。另外,上述专利文献1记载的液晶显示装置在照明装置的制造过程中,由于需要将作业对象物的表背调换而进行作业,或从作业对象物的背面作业,因此存在其作业繁杂的问题。

另外,光学片层由于温度变化或湿度变化,与液晶面板或边框相比容易膨胀/收缩,若与边框侧壁顶端粘接,则由于该光学片层的膨胀/收缩,存在在显示区域中光学片层变形而液晶面板的图像显示产生显示不均或显示不良的可能。但是,上述专利文献1中未记载组装液晶面板和照明装置的方法,未记载针对上述光学片层变形的对策。

本发明是鉴于上述情况提出的,其课题为,例如提供能够抑制与光学片层的变形相伴的液晶面板显示不均等的实用的液晶显示装置。

解决问题的手段

为了解决上述课题,本发明的液晶显示装置包括照明装置和液晶面板,其中,该照明装置包括:

光源;导光板,其供该光源的光入射,使光从作为一对板面中的某一方的光出射面出射;光学片层,其由以相对于该导光板与所述光出射面一侧重叠的方式配置的多个膜材构成,对来自所述光出射面的出射光赋予光学作用;以及托盘状的边框,其收容上述光源、导光板及光学片层,

该液晶面板利用从该照明装置照射的光来显示图像,

该液晶显示装置的特征在于,

所述光学片层的所述多个膜材中的靠所述液晶面板的一侧的构成即面板侧膜材,被设为向所述边框的外周侧延伸并覆盖所述边框的形状,

所述面板侧膜材在延伸至所述边框的外周侧的部分的至少一部分粘接于所述边框的外周面,并且,在靠所述液晶面板的一侧的表面粘接于所述液晶面板,从而完成了所述液晶面板与所述照明装置的组装。

如前述液晶显示装置所示,在将液晶面板粘接于边框侧壁顶端的情况下,为了确保与液晶面板的粘接面积,需要使边框的侧壁具有厚度。对此,按照上述方式构成的液晶显示装置由于与面板侧膜材的表面粘接,因此不需要使边框的侧壁很厚,能够实现窄边框化。另外,上述构成的液晶显示装置由于面板侧膜材粘接在边框外周侧的侧面,因此与导光板的光出射面平行延伸的平面状部分容许相对于边框膨胀。由此,能够抑制面板侧膜材在液晶面板的显示区域中的变形,能够抑制液晶面板的显示不均。

发明效果

根据本发明,能够提供一种实用的液晶显示装置,例如其能够实现窄边框化,能够抑制与光学片层变形相伴的液晶面板的显示不均。

附图说明

图1是搭载本发明第一实施例的液晶显示装置的电视接收装置的分解立体图。

图2是本发明第一实施例的液晶显示装置的y轴方向上的剖视图。

图3是本发明第一实施例的液晶显示装置的z轴方向上的剖视图。

图4是表示在本发明第一实施例的液晶显示装置中光学片层膨胀的状态的剖视图。

图5是本发明第二实施例的液晶显示装置的z轴方向上的剖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作为用于实施本发明的方式,参照附图说明本发明的几个实施例。并且,本发明不限定于下述的实施例,能够以基于本领域技术人员的知识实施了多种变更、改良的多种方式实施。

[第一实施例]

图1示出搭载第一实施例的液晶显示装置10的电视接收装置12。电视接收装置12构成为,包括:本液晶显示装置10;表侧机壳14a及背侧机壳14b,其将本液晶显示装置10以夹入的方式收容;电源16;以及调谐器18。并且,在各附图的局部示出x轴、y轴及z轴,以各轴方向在各附图中成为共通方向的方式绘制。另外,只要没有特别声明,关于上下的记载以铅直方向为基准,在图2中,将上侧称为液晶显示装置10的表侧,将下侧称为液晶显示装置10的背侧。

本液晶显示装置10作为整体呈横长的方形,如图2所示,将能够显示图像的液晶面板20和作为向液晶面板20照射图像显示用光的照明装置的背光源装置22构成为主体,本液晶显示装置10为上述部件组装而成。并且,本液晶显示装置10以使显示液晶面板20的能够显示图像的显示面朝向表侧的姿态搭载。

液晶面板20具有大致透明且具有优异透光性的一对基板30a、30b。一对基板30a、30b中的上侧(表侧)为cf基板30a,下侧(背侧)为阵列基板30b。在一对基板30a、30b的外面侧贴附有一对偏光板32a、32b。另外,液晶面板20使一对基板30a、30b以隔开规定间隔的状态贴合,包括液晶层和密封部(均省略图示),该液晶层夹持在该一对基板30a、30b之间,包含作为伴随电场施加而光学特性变化的物质的液晶分子,密封部包围液晶层并密封液晶层。

对液晶面板20的内部构造进行简单说明,但省略关于内部构造的各种构造部件的图示。在阵列基板30b的内面侧以矩阵状(行列状)排列设置多个作为开关元件的tft(thinfilmtransistor)及像素电极。在阵列基板30b的内面侧,形成为格子状的栅极布线及源极布线以包围在ft及像素电极周围的方式配置。分别向栅极布线及源极布线传送与图像有关的信号。另一方面,在cf基板30a的内面侧,在与各像素电极对应的位置设有大量滤色器。滤色器为使r、g、b三色交替排列的配置。在cf基板30a的内面侧,为了防止相邻的滤色器间的混色等而设有遮光部(黑色矩阵)34。遮光部34省略详细图示,但在液晶面板20的中央部分的显示区域aa,以使相邻的滤色器间分隔开的方式形成为格子状。与此相对,液晶面板20的外周部分的非显示区域naa形成为隔垫状。

背光源装置22构成为配置在液晶面板20的背侧,包括:光源40;方形板状的导光板42,其对来自该光源40的光进行导光;光学片层44,其配置在导光板42的表侧;光反射片层46,其配置在导光板42的背侧;以及边框48,其收容该光源40、导光板42、光学片层44及光反射片层46。背光源装置22为使光源40的光相对于导光板42仅从一侧入射的单侧入光式的边光型。光源40配置在背光源装置22的一对长边侧中的一侧。

如图3所示,光源40构成为包括多个led40a(lightemittingdiode:发光二极管)和安装该多个led40a的led基板40b。各led40a通过利用封固材料封固led芯片而构成。各led40a形成为,led芯片发出例如蓝色光的单色光,通过在封固材料中分散配合荧光体(黄色荧光体、绿色荧光体、红色荧光体等),作为整体发出白色光。并且,led40a的构成不限定于此,能够适当变更。led基板40b为绝缘材料制,形成为具有可挠性的膜状(片层状),多个led40a以空开间隔排列的方式安装在led基板40b上。多个led40a例如以等间隔排列,但不限定于此。

导光板42采用大致透明的合成树脂材料(例如pmma等的丙烯酸树脂或聚碳酸酯等),折射率远高于空气。如图2所示,导光板42的四边外周端面中的一个面,形成为与光源40对置配置的光源对置面42a。光源对置面42a沿着多个led40a的排列方向而以直线状延伸(参照图3)。并且,从光源40出射的光被从光源对置面42a的局部导入导光板42内部。另一方面,导光板42的一对板面中的朝向表侧(液晶面板20侧)的板面成为光出射面42b,导入至导光板42的光在内部传播后,从光出射面42b朝向光学片层44侧出射。

光学片层44以夹设在液晶面板20与导光板42之间的方式配置,对来自导光板42的出射光赋予规定的光学作用并朝向液晶面板20出射。光学片层44为多个膜材重叠而配置。具体来说,在本实施例中,光学片层44如图2所示,从背侧起由第一扩散膜材50、第一棱镜膜材52、第二棱镜膜材54、第二扩散膜材56这四片依次构成。第一扩散膜材50及第二扩散膜材56构成为,在大致透明的合成树脂制基材内大量分散设有扩散粒子,具有使透过的光扩散的功能。第一棱镜膜材52及第二棱镜膜材54均构成为,在大致透明的合成树脂制基材的板面上大量排列设有沿一个方向延伸的棱镜(未图示),在棱镜的排列方向上选择性地发挥聚光作用。第一棱镜膜材52及第二棱镜膜材54以彼此的棱镜正交的方式配置。并且,构成光学片层44的各膜材的种类和片数能够适当变更。

光反射片层46的光反射性优异,具有使从导光板42的与光出射面42b相反侧(背侧)的板面漏出的光朝向表侧反射的功能。另外,边框48为金属制(例如铝),形成为不具有光透过性的托盘状。并且,液晶面板20构成为,能够使用从光学片层44出射的光来显示图像。

如前所述,本液晶显示装置10由上述的液晶面板20和背光源装置22组装而成。以下对组装该液晶面板20和背光源装置22的构造进行详细说明。首先,背光源装置22如图2所示,光学片层44的多个膜材中的配置在最表侧(液晶面板20侧)的作为面板侧膜材的第二扩散膜材56(以下的说明中有时称为“面板侧膜材56”),延伸至边框48的外周侧。更详细来说,面板侧膜材56的形状为,包括:膜材主体部56a,其与导光板42的光出射面42b平行扩张;以及直立设置部56b,其以从该膜材主体部56a的外缘直立设置的方式设置,该面板侧膜材56d成为包覆于边框48的盖子状。并且,面板侧膜材56在直立设置部56b处利用双面胶60(例如pet胶带)粘结于边框48的外周面。并且,在本实施例中,如图3所示,面板侧膜材56与边框48在大致全周范围内粘接。由此,背光源装置22被单元化。

按照上述方式单元化的背光源装置22粘接于液晶面板20。更详细来说,在背光源装置22的面板侧膜材56的表面即膜材主体部56a处,利用具有弹力性的缓冲带62(例如使用了发泡聚苯乙烯的材料)粘贴于液晶面板20的背面侧。更详细来说,在液晶面板20的非显示区域naa中,沿膜材主体部56a的外缘配置有缓冲带62,如图3所示,面板侧膜材56与液晶面板20在大致全周范围内粘接。也就是说,该缓冲带62作为弹性部件发挥作用,夹设在面板侧膜材56与液晶面板20之间,能够利用弹性变形容许该面板侧膜材56的粘贴有缓冲带62的面与液晶面板20的粘贴有缓冲带62的面的相对移动,更详细来说,与这些面平行方向上的相对移动。

根据上述构造,液晶面板20与背光源装置22被组装而一体化。如上所述,通过使光学片层44的面板侧膜材56延伸至边框48的外周侧并粘接于该边框48的外周面,从而能够容易地在面板侧膜材56的表面确保使背光源装置22粘接于液晶面板20所需的面积。也就是说,在以往的液晶显示装置中,在边框侧壁顶端确保上述所需的面积。例如,在以往的液晶显示装置中,由托盘状的金属制部件和沿该金属制部件的内周面配置的框状的合成树脂制(例如聚碳酸酯制)部件构成边框,通过使合成树脂制部件的厚度很大,确保粘接于液晶面板20所需的面积。也就是说,根据本液晶显示装置10,能够摒弃上述合成树脂制部件。另外,即使在合成树脂制部件的表面呈白色而具有使从导光板42的外周漏出的光反射的功能的情况下,也能够减小其厚度。因此,根据本液晶显示装置10,能够减小背光源装置22的尺寸,实现窄边框化。

另外,如图2所示,面板侧膜材56在直立设置部56b的顶端侧,利用双面胶60粘接于边框48的外周面。与此相对,直立设置部56b的基端侧(膜材主体部56a侧)未利用双面胶60粘接于边框48。由此,即使在高温或高湿环境中,本液晶显示装置10的各部件膨胀,膨胀率高的光学片层44与液晶面板20或边框48相比膨胀的情况下,如图4所示,也由于直立设置部56b的未粘接于边框48的部分变形,而容许膜材主体部56a的膨胀。另一方面,面板侧膜材56利用缓冲带62粘接于液晶面板20,因此也容许面板侧膜材56相对于液晶面板20的膨胀。因此,根据本液晶显示装置10,能够防止膜材主体部56a在显示区域aa内变形,能够防止光学片层44在显示区域aa中变形而使液晶面板20的图像显示产生显示不均或显示不良。

[第二实施例]

第二实施例的液晶显示装置80为与上述第一实施例的液晶显示装置10大致相同的构成,但光学片层44的面板侧膜材56相对于边框48及液晶面板20的粘接范围,与第一实施例的液晶显示装置10不同。以下参照图5的俯视剖视图对第二实施例的液晶显示装置80进行详细说明。并且,在第二实施例的液晶显示装置80的说明中,对于与第一实施例的液晶显示装置10相同的构成要素标注相同的附图标记,省略或简单说明。

在上述第一实施例的液晶显示装置10中,光学片层44的面板侧膜材56在全周范围内粘接于边框48的外周面,并且,沿其外周在全周范围内粘接于液晶面板20。与此相对,如图5所示,第二实施例的液晶显示装置80将面板侧膜材56与边框48粘接的双面胶82和将面板侧膜材56与液晶面板20粘接的缓冲带(弹性部件)84,以相对于显示区域aa在该显示区域aa的外缘的法线方向上不重叠的方式配置。也就是说,面板侧膜材56中的与边框48粘接的部分即边框侧粘接部,和面板侧膜材56中的与液晶面板20粘接的部分即面板侧粘接部,以相对于显示区域aa在该显示区域aa的外缘的法线方向上不重叠的方式设置。

更详细来说,首先,在显示区域aa的外缘四边的垂线方向上,仅配置有缓冲带84。也就是说,在该显示区域aa的外缘四边的垂线方向上,仅进行面板侧膜材56与液晶面板20的粘接,面板侧膜材56与边框48不粘接。另一方面,在显示区域aa的外缘四边的除了垂线方向以外的部分,换言之,面板侧膜材56的四角仅配置有双面胶82。也就是说,面板侧膜材56与边框48仅在其四角的角部处粘接。

本实施例的液晶显示装置80与第一实施例的液晶显示装置10相同,能够防止面板侧膜材56的膜材主体部56a在显示区域aa内变形,能够防止光学片层44在显示区域aa中变形而在液晶面板20的图像显示中产生显示不均或显示不良。进一步而言,本实施例的液晶显示装置80在面板侧膜材56的膨胀时,在该面板侧膜材56中,由粘接于边框48引起的变形和粘接于液晶面板20引起的变形不重合,能够有效抑制由面板侧膜材56的变形引起的对显示区域aa的影响。

<变形例>

此外,能够与上述第二实施例相反,在显示区域aa的外缘四边的垂线方向上,仅设置面板侧膜材56与边框48的粘接部,在除此以外的部分,仅设置面板侧膜材56与液晶面板20的粘接部。其中,优选将更容易容许面板侧膜材56膨胀的部分,设置在显示区域aa的外缘四边的垂线方向上。

另外,在上述两个实施例中,液晶面板20为方形状(显示区域aa为方形状),但能够采用任意形状。并且,即使在液晶面板的显示区域aa非方形状的情况下,也能够将面板侧膜材56的面板侧粘接部与边框侧粘接部以在其显示区域的外缘的法线方向上不重叠的方式设置,从而有效抑制由面板侧膜材变形引起的对显示区域aa的影响。

附图标记说明

10…液晶显示装置[第一实施例]、20…液晶面板、aa…显示区域、naa…非显示区域、22…背光源装置〔照明装置〕、40…光源、42…导光板、42b…光出射面、44…光学片层、50…第一扩散膜材、52…第一棱镜膜材、54…第二棱镜膜材、56…第二扩散膜材〔面板侧膜材〕、56a…膜材主体部、56b…直立设置部、48…边框、60…双面胶、62…缓冲带〔弹性部件〕、80…液晶显示装置[第二实施例]、82…双面胶、84…缓冲带〔弹性部件〕。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