调光玻璃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3068332发布日期:2020-11-25 17:55阅读:165来源:国知局
调光玻璃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属于显示车窗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调光玻璃。



背景技术:

目前,调光玻璃在建筑、交通领域的应用越来越广泛,现已有汽车、高铁、客机等客户对染料液晶调光玻璃感兴趣。现有智能玻璃市场中有pdlc智能玻璃、电致变色智能玻璃等产品。pdlc智能玻璃只能实现透明与雾度切换,不遮光、不隔热;电致变色智能玻璃存在膜层工艺复杂、响应时间慢(8~20s)、暗态颜色偏蓝等问题。染料液晶调光玻璃利用液晶中二向色性染料分子对光的选择性吸收,实现亮态与暗态的切换,相较现有pdlc、电致变色智能玻璃,在黑态纯度、响应时间等光学性能上有大幅提升。但现有染料液晶调光玻璃只能实现黑态、亮态及灰阶状态的调节,即只能调节玻璃对可见光的透过率,并无法满足用户更多的需求。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旨在至少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技术问题之一,提供一种调光玻璃。

解决本发明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调光玻璃,包括:叠层设置的基础调光结构和功能调光结构;其中,

所述基础调光结构,用于调节照至其上的光线的透过率;

所述功能调光结构,用于将照射至其上的特定波段的光线进行反射。

优选的是,所述功能调光结构包括:相对设置的第一基板和第二基板,以及夹设在所述第一基板和所述第二基板之间的第一液晶层;其中,

所述第一液晶层,用于在所述第一基板和所述第二基板之间所产生的电场的作用下,对特定波段的光线进行反射。

优选的是,所述第一液晶层包括双稳态液晶层。

优选的是,所述第一基板包括第一基底,以及设置在所述第一基底靠近所述双稳态液晶层所在侧面上的第一电极;

所述第二基板包括:第二基底,以及设置在所述第二基底靠近所述双稳态液晶层所在侧面上的第二电极;其中,

所述第一电极和所述第二电极均为板状电极。

优选的是,所述第一基板包括第一基底,以及设置在所述第一基底靠近所述第一液晶层所在侧面上的第一电极;

所述第二基板包括:第二基底,以及设置在所述第二基底靠近所述双稳态液晶层所在侧面上的第二电极;其中,

所述第一电极和所述第二电极均为狭缝电极,且交叉设置。

优选的是,所述第一基板包括第一基底,以及设置在所述第一基底靠近所述双稳态液晶层所在侧面上的第一电极;

所述第二基板包括:第二基底,以及设置在所述第二基底靠近所述双稳态液晶层所在侧面上的第二电极;其中,

所述第一基底和所述第二基底中至少靠近所述基础调光结构的一者为柔性基底。

优选的是,所述基础调光结构包括:第三基板、第四基板,以及夹设在所述第三基板和所述第四基板之间的第二液晶层;其中,

所述第二液晶层包括基础液晶分子和二向色性染料分子,用于在所述第三基板和所述第四基板之间所产生的电场的控制下进行翻转,以控制光线的透过率。

优选的是,所述第二液晶层中具有手性添加剂。

优选的是,所述第三基板包括第三基底,以及设置在所述第三基底靠近所述液晶层所在侧面上的第三电极;

所述第四基板包括:第四基底,以及设置在所述第四基底靠近所述第二液晶层所在侧面上的第四电极;其中,

所述第三电极和所述第四电极均为板状电极。

优选的是,所述基础调光结构包括:第三基板、第四基板,以及夹设在所述第三基板和所述第四基板之间的电致变色层;其中,

所述电致变色层在所述第三基板和所述第四基板之间所产生的电场的控制下控制光线是否能够通过。

优选的是,所述功能调光结构包括:相对设置的第一基底和第二基底,设置在第一基底靠近所述第二基底侧面上的第一电极,设置在第二基底靠近所述第一基底侧面上的第二电极,以及设置在第一电极和第二电极之间的第一液晶层;

所述基础调光结构,包括相对设置的第三基底和第四基底,设置在所述第三基底靠近所述第四基底侧面上的第三电极,设置在所述第四基底靠近所述第三基底侧面上的第四电极,以及设置在第三电极和所述第四电极之间的第二液晶层;其中,

所述第二基底和所述第三基底共用。

优选的是,所述功能调光结构包括:相对设置的第一基底和第二基底,设置在第一基底靠近所述第二基底侧面上的第一电极,设置在第二基底靠近所述第一基底侧面上的第二电极,以及设置在第一电极和第二电极之间的第一液晶层;

所述基础调光结构,包括相对设置的第三基底和第四基底,设置在所述第三基底靠近所述第四基底侧面上的第三电极,设置在所述第四基底靠近所述第三基底侧面上的第四电极,以及设置在第三电极和所述第四电极之间的电致变色层;其中,

所述第二基底和所述第三基底共用。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的实施例2的调光玻璃中基础调光结构呈亮态,双稳态液晶呈p态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的实施例2的调光玻璃中基础调光结构呈亮态,双稳态液晶呈h态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的实施例2的调光玻璃中基础调光结构呈暗态,双稳态液晶呈h态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发明的实施例2的调光玻璃中基础调光结构呈暗态,双稳态液晶呈fc态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发明的实施例3的调光玻璃中基础调光结构呈亮态,双稳态液晶呈p态的结构示意图;

图6为本发明的实施例3的调光玻璃中基础调光结构呈暗态,双稳态液晶呈p态的结构示意图;

图7为本发明的实施例3的调光玻璃中基础调光结构呈亮态,双稳态液晶呈h态的结构示意图;

图8为本发明的实施例3的调光玻璃中基础调光结构呈暗态,双稳态液晶呈h态的结构示意图;

图9为本发明的实施例3的调光玻璃中基础调光结构呈暗态,双稳态液晶呈fc态的结构示意图;

图10为本发明的实施例3或4的功能调光结构中的第一电极和第二电极的结构示意图;

图11为本发明的实施例5的调光玻璃的结构示意图。

其中附图标记为:10、功能调光结构;20、基础调光结构;30、粘结层;11、第一基底;12、第二基底;13、第一电极;14、第二电极;15、第一取向层;16、第二取向层;17、第一液晶层;21、第三基底;22、第四基底;23、第三电极;24、第四电极;25、第三取向层;26、第四取向层;27、第二液晶层。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领域技术人员更好地理解本发明的技术方案,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详细描述。

除非另外定义,本公开使用的技术术语或者科学术语应当为本公开所属领域内具有一般技能的人士所理解的通常意义。本公开中使用的“第一”、“第二”以及类似的词语并不表示任何顺序、数量或者重要性,而只是用来区分不同的组成部分。同样,“一个”、“一”或者“该”等类似词语也不表示数量限制,而是表示存在至少一个。“包括”或者“包含”等类似的词语意指出现该词前面的元件或者物件涵盖出现在该词后面列举的元件或者物件及其等同,而不排除其他元件或者物件。“连接”或者“相连”等类似的词语并非限定于物理的或者机械的连接,而是可以包括电性的连接,不管是直接的还是间接的。“上”、“下”、“左”、“右”等仅用于表示相对位置关系,当被描述对象的绝对位置改变后,则该相对位置关系也可能相应地改变。

下述实施例中的所谓的双稳态液晶在电场的作用下,可以呈现p态(平面态)、h态(各向同性态)、fc态(焦锥态)。

其中,对p态双稳态液晶施加一定强度的电场,则双稳态液晶可以从p态转换为fc态,其螺旋轴分布杂乱无章,基本取向与基板平行。当此电场变为零时,fc态在一定条件下构成了另一个零场稳定态。处于fc态的双稳态液晶螺旋结构的周期性不复存在,呈现多畴状态,但每个畴内的螺旋结构仍存在,因此它对入射光产生散射。如果对液晶施加足够高的电场,液晶将变化到h态,此状态分子都沿电场方向排列,液晶是透明的。对处于h态的双稳态液晶,当电压迅速降到零时,液晶分子回到p态;当电压缓慢降低时,液晶分子则转变为fc态。

实施例1:

本实施例提供一种调光玻璃,包括叠层设置的基础调光结构和功能调光结构;其中,基础调光结构用于调节照至其上的光线的透过率;功能调光结构用于将照射至其上的特定波段的光线进行反射。

在现有技术中调光玻璃通常仅包括一个调光结构,用以对经过其上的光线透过率进行调整;而本实施例中的调光玻璃由基础调光结构和功能调光结构构成,其中的基础调光结构可以调节照射至其上的光线透过率,述功能调光结构可以将照射至其上的特定波段的光线进行反射,因此通过这两个调光结构的配合不仅可以对光线透过率进行调整,而且还能够选择部分光线透过,以提高用户的体验。

对于本实施例中的调光玻璃的具体结构,以及调光玻璃所能够实现的功能,结合下述实施例进行具体说明。

实施例2:

结合图1-4所示,本实施例提供一种防红外智能调光玻璃,包括叠层设置的基础调光结构20和功能调光结构10;其中,基础调光结构20和功能调光结构10之间可以采用粘结层30连接在一起。基础调光结构20能够控制经由其上的光线透过率;功能调光结构10在特定情况下对红外光进行反射。

以下给出一种具体的防红外智能调光玻璃的结构,其中,基础调光结构20和功能调光结构10均可以采用液晶盒结构。

具体的,功能调光结构10可以包括相对设置的第一基板和第二基板,以及夹设在第一基板和第二基板之间的第一液晶层17;该第一液晶层17可以采用可以反射红外光的双稳态液晶。在第一基板和第二基板之间的电场的作用下,可以使得双稳态液晶呈p态、h态、fc态。

为了更清楚上述的功能调光结构10,以下给出一种具体的功能调光结构10。功能调光结构10的第一基板包括第一基底11,依次设置在第一基底11上第一电极13和第一取向层15;功能调光结构10的第二基板与第一基板相对设置,其第二基板包括第二基底12,以及在第二基底12靠近第一基底11一侧依次设置的第二电极14和第二取向层16;在第一取向层15和第二取向层16之间填充第一液晶层17;其中,第一液晶层17具体可以包括反射红外光的双稳态液晶。

当该双稳态液晶呈p态时,可见光可正常通过功能调光结构10,而红外光则被双稳态液晶反射;当该双稳态液晶呈h态时,可见光和红外光均能够透过通过功能调光结构10;当该双稳态液晶呈fc态时,对可见光和红外光进行散射。

其中,第一电极13和第二电极14均可以采用板状电极。

具体的,基础调光结构20包括:相对设置的第三基板和第四基板,以及夹设在第三基板和第四基板的第二液晶层27;其中,第二液晶层27用于在第三基板和第四基板之间所产生的电场的控制下发生偏转,控制经过第二液晶层27的光线透过率。

为了更清楚上述的基础调光结构20,以下给出一种具体的基础调光结构20。基础调光结构20的第三基板包括第三基底21,依次设置在第三基底21上的第三电极23和第三取向层25;基础调光结构20的第四基板包括与第三基底21相对设置的第四基底22,以及依次设置在第四基底22靠近第三基底21一侧的第四电极24和第四取向层26;第二液晶层27填充在第三取向层25和第四取向层26之间;其中,第二液晶层27包括染料液晶,也即在液晶分子中掺杂二向色性染料分子。其中,第三电极23和第四电极24均采用板状电极,也即基础调光结构20为一va型液晶盒。第三取向层25和第四取向层26的预倾角相互垂直。在未给第三电极23和第四电极24加电时,第二液晶层27中的液晶分子和二向色性染料分子都垂直于第三基板和第四基板排列,可以使入射光通过,基础调光结构20呈亮态,在给第三电极23和第四电极24加电,且使得第三电极23和第四电极24之间所产生的电场,控制液晶分子和二向色性染料分子都平行于第三基板和第四基板排列,将入射的沿二向色性染料分子长轴方向的光吸收,以使基础调光结构20呈暗态,当然,在给在给第三电极23和第四电极24加电,且使得第三电极23和第四电极24之间所产生的电场,控制液晶分子和二向色性染料分子都相较第三基板和第四基板倾斜排列,此时部分光线可以通过基础调光结构20,从而使得基础调光结构20呈灰阶态。

其中,为了降低基础调光结构20的暗态透过率,增加对比度,优选的在第二液晶层27中增加手性添加剂。

作为本实施例中的第一种情况,如图1所示,当基础调光结构20呈亮态,功能调光结构10中的双稳态液晶呈p态时,可见光可以正常通过调光玻璃,而红外光被双稳态液晶反射,防红外智能调光玻璃处于防红外模式,从而起到防红外的效果。此种调光玻璃可以应用于建筑、车窗等领域,当夏天较热时,开启透光的同时,可以开启防红外模式,阻止红外光进入室内或车窗内,降低室内温度,减小室内或车内空调的能耗,达到节能效果。

作为本实施例中的第二种情况,如图2所示,当基础调光结构20呈亮态,功能调光结构10中的双稳态液晶呈h态时,可见光和红外光都可以通过调光玻璃。当冬天较冷时,以使调光玻璃处于该状态,此时红外线照射至室内或者车室内,提高室内温度,可以减少室内的空调能耗,达到节能效果。

作为本实施例中的第三种情况,如图3所示,当基础调光结构20呈暗态,功能调光结构10中的双稳态液晶呈h态时,仅红外光可以通过调光玻璃。

作为本实施例中的第四种情况,如图4所示,当基础调光结构20呈暗态,功能调光结构10中的双稳态液晶呈fc态时,调光玻璃为散射暗态,实际上也是暗态。

作为本实施例中的第五种情况,与上述第一种情况类似,故图中未示当基础调光结构20呈暗态,功能调光结构10中的双稳态液晶呈p态时,调光玻璃此时为暗态,同时还可以防红外光。

作为本实施例中的第六种情况,当基础调光结构20呈灰阶态,功能调光结构10中的双稳态液晶呈h态或者fc态时,调光玻璃此时为灰阶态。

相应的,本实施例提供可一种上述调光玻璃的制备方法,其包括:形成基础调光结构20、功能调光结构10的步骤,以及将基础调光结构20和粘结在一起的步骤。

在一些实施例中,对于基础调光结构20制备方法具体包括如下步骤:

1、在第三基底21和第四基底22上分别形成整面的电极,也即在第三基底21上形成第三电极23,在第四基底22上形成第四电极24。

2、依次在形成第三电极23的第三基底21和形成第四电极24的第四基底22上,pi液的涂覆、摩擦(rubbing)工艺,以形成第三取向层25和第四取向层26;其中,第三取向层25和第四取向层26在摩擦方向反向平行;其中,所采用的pi液为va型pi液se-5661。

3、将封框胶(seal胶)涂覆于形成第四取向层26的第四基底22上,将液晶分子与二向色性染料分子混合,形成黑色染料液晶,并滴在形成第三取向层25的第三基底21上;之后将第三基底21和第四基底22相对盒,并通过紫外光和热固化使得seal胶固化,制成基础调光结构20;其中,seal胶为swb101,液晶分子为mda-18-2030,基础调光结构20的液晶盒的盒厚为3.5μm。

对于功能调光结构10的制备方法具体包括如下步骤:

1、在第一基底11和第二基底12上分别形成整面的电极,也即在第一基底11上形成第一电极13,在第二基底12上形成第二电极14。

2、依次在形成第一电极13的第一基底11和形成第二电极14的第二基底12上,pi液的涂覆、摩擦(rubbing)工艺,以形成第一取向层15和第二取向层16;其中,第三取向层25和第四取向层26在摩擦方向反向平行;所采用的pi液为va型pi液se-5661。

3、将封框胶(seal胶)涂覆于形成第二取向层16的第二基底1212上,将可反射红外光的双稳态液晶滴在形成第三取向层25的第三基底21上;之后将第一基底11和第二基底12相对盒,并通过紫外光和热固化使得seal胶固化,制成基础调光结构20;其中,seal胶为swb101,液晶分子为htw137500-100-01,功能调光结构101的液晶盒的盒厚为6μm。

将基础调光结构20和功能调光结构10连接在一起的步骤包括:

上述所形成基础调光结构20的第三基底21和上述所形成的功能调光结构10的第二基底12,采用贴合总成工艺,制成具有防红外光功能的调光玻璃。

实施例3:

结合图5-9所示,本实施例提供一种可智能显示的调光玻璃,该结构与实施例2中的反射红外光的调光玻璃结构大致相同,区别在于,该调光玻璃的功能调光结构10中所采用的双稳态液晶为可反射可见光的双稳态液晶分子。而且为了能够实现智能显示,如图10所示,功能调光玻璃中的第一基底11上的第一电极13和第二基底12上的第二电极14优选均采用狭缝电极,且在空间上二者交叉设置,也即在第一电极13和第二电极14的交叉位置处限定出一个像素单元。

在此需要说明的是,本实施例中的双稳态液晶可以反射可见光是指,只能够反射可见光中特定波长的光,也即,当可将光为白光时,根据所选取的双稳态液晶可以反射白光中的红光、绿光、蓝光中的一种。

其中,对于基础调光结构20可以采用与实施例2中相同的结构,故在此对其结构、显示状态均不再一一说明。对于功能调光结构10除上述区别外,其余结构也是与实施例2中的结构、双稳态液晶所能够呈现的形态相同,因此同样不再一一进行说明。

以下给出几种调光玻璃的显示模式。

第一种显示模式,也即双面显示模式,如图5所示,控制基础调光结构20为亮态,功能调光结构10的双稳态液晶呈p态,此时调光玻璃呈现双稳态液晶所反射的可见光的颜色(单一颜色的光,例如绿光),且在调光玻璃的两个侧面均可以看到所显示的信息。应当理解,本实施例中的调光玻璃能够实现单一颜色的显示。

第二种显示模式,也即黑底显示模式,,如图6所示,控制基础调光结构20为暗态,功能调光结构10的双稳态液晶呈p态,此时基础调光结构20则为非显示区域,仅功能调光结构10为显示区域显示双稳态液晶所反射的可见光的颜色(例如绿光),并仅能够在基础调光结构20侧看到所显示的信息。

第三种显示模式,也即亮态显示,,如图7所示,控制基础调光结构20呈亮态,功能调光结构10的双稳态液晶呈h态,此时调光玻璃呈亮态。

第四种显示模式,也即暗态显示,如图8和9所示,控制控制基础调光结构20为暗态,功能调光结构10的双稳态液晶呈fc态或者h态,此时调光玻璃均呈暗态。

第五种显示模式,也即暗态显示,控制控制基础调光结构20为灰阶态,功能调光结构10的双稳态液晶呈fc态或者h态,此时调光玻璃均呈灰阶态。

相应的,本实施例中还提供一种上述调光玻璃的制备方法,其包括:形成基础调光结构20、功能调光结构10的步骤,以及将基础调光结构20和粘结在一起的步骤。

在一些实施例中,对于基础调光结构20制备方法具体包括如下步骤:

1、在第三基底21和第四基底22上分别形成整面的电极,也即在第三基底21上形成第三电极23,在第四基底22上形成第四电极24。

2、依次在形成第三电极23的第三基底21和形成第四电极24的第四基底22上,pi液的涂覆、摩擦(rubbing)工艺,以形成第三取向层25和第四取向层26;其中,第三取向层25和第四取向层26在摩擦方向反向平行;其中,所采用的pi液为va型pi液se-4804。

3、将封框胶(seal胶)涂覆于形成第四取向层26的第四基底22上,将液晶分子与二向色性染料分子混合,形成黑色染料液晶,并滴在形成第三取向层25的第三基底21上;之后将第三基底21和第四基底22相对盒,并通过紫外光和热固化使得seal胶固化,制成基础调光结构20;其中,seal胶为swb73,液晶分子为boe-841036,基础调光结构20的液晶盒的盒厚为9μm。

对于功能调光结构10的制备方法具体包括如下步骤:

1、在第一基底11和第二基底12上分别形成整面的电极,也即在第一基底11上形成第一电极13,在第二基底12上形成第二电极14。

2、依次在形成第一电极13的第一基底11和形成第二电极14的第二基底12上,pi液的涂覆、摩擦(rubbing)工艺,以形成第一取向层15和第二取向层16;其中,第三取向层25和第四取向层26在摩擦方向反向平行;所采用的pi液为va型pi液se-4804。

3、将封框胶(seal胶)涂覆于形成第二取向层16的第二基底1212上,将可反射红光的双稳态液晶滴在形成第三取向层25的第三基底21上;之后将第一基底11和第二基底12相对盒,并通过紫外光和热固化使得seal胶固化,制成基础调光结构20;其中,seal胶为swb73,液晶分子为htw137500-100-02,功能调光结构101的液晶盒的盒厚为4μm。

将基础调光结构20和功能调光结构10连接在一起的步骤包括:

上述所形成基础调光结构20的第三基底21和上述所形成的功能调光结构10的第二基底12,采用贴合总成工艺,制成具有显示功能的调光玻璃。

在一些实施例中,对于基础调光结构20制备方法具体包括如下步骤:

1、在第三基底21和第四基底22上分别形成整面的电极,也即在第三基底21上形成第三电极23,在第四基底22上形成第四电极24。

2、依次在形成第三电极23的第三基底21和形成第四电极24的第四基底22上,pi液的涂覆、摩擦(rubbing)工艺,以形成第三取向层25和第四取向层26;其中,第三取向层25和第四取向层26在摩擦方向反向平行;其中,所采用的pi液为va型pi液dl-4018。

3、将封框胶(seal胶)涂覆于形成第四取向层26的第四基底22上,将液晶分子与二向色性染料分子混合,形成黑色染料液晶,并滴在形成第三取向层25的第三基底21上;之后将第三基底21和第四基底22相对盒,并通过紫外光和热固化使得seal胶固化,制成基础调光结构20;其中,seal胶为swb73,液晶分子为boe-841036,基础调光结构20的液晶盒的盒厚为6μm。

对于功能调光结构10的制备方法具体包括如下步骤:

1、在第一基底11和第二基底12上分别形成整面的电极,也即在第一基底11上形成第一电极13,在第二基底12上形成第二电极14。

2、依次在形成第一电极13的第一基底11和形成第二电极14的第二基底12上,pi液的涂覆、摩擦(rubbing)工艺,以形成第一取向层15和第二取向层16;其中,第三取向层25和第四取向层26在摩擦方向反向平行;所采用的pi液为va型pi液se-4804。

3、将封框胶(seal胶)涂覆于形成第二取向层16的第二基底1212上,将可反射绿光的双稳态液晶滴在形成第三取向层25的第三基底21上;之后将第一基底11和第二基底12相对盒,并通过紫外光和热固化使得seal胶固化,制成基础调光结构20;其中,seal胶为swb73,液晶分子为htw137500-100-03,功能调光结构101的液晶盒的盒厚为5μm。

将基础调光结构20和功能调光结构10连接在一起的步骤包括:

上述所形成基础调光结构20的第三基底21和上述所形成的功能调光结构10的第二基底12,采用贴合总成工艺,制成具有显示功能的调光玻璃。

实施例4

本实施例中提供一种可书写的调光玻璃,该调光玻璃与实施例3中的调光玻璃大致相同,区别在于,本实施例中的功能调光结构10至少远离基础调光玻璃的基底采用柔性基底。也就是说,功能调光结构10中的第一基底11为柔性基底,或者第一基底11和第二基底12均为基底。这样一来,当用户通过触控笔在第一基底11上进行书写时,通过触控笔施加的压力,或触控笔提供的电压使得双稳态液晶由fc态转化为p态,从而实现调光玻璃的可书写功能。

本实施例中的调光玻璃的其余结构和制备方法均与实施例3中调光玻璃相同,故在此不再一一赘述。

实施例5

如图11所示,本实施例中提供了一种调光玻璃,该调光玻璃与实施例2和3中的调光玻璃的结构大致相似,调光玻璃的功能调光结构10和基础调光结构20均采用液晶盒结构。也即,功能调光结构10包括:相对设置的第一基底11和第二基底12,设置在第一基底11靠近所述第二基底12侧面上的第一电极13,设置在第二基底12靠近所述第一基底11侧面上的第二电极14,以及设置在第一电极13和第二电极14之间的第一液晶层17;基础调光结构20包括相对设置的第三基底21和第四基底22,设置在所述第三基底21靠近第四基底22侧面上的第三电极23,设置在所述第四基底22靠近第三基底21侧面上的第四电极24,以及设置在第三电极23和第四电极24之间的第二液晶层27。区别在于,在本实施例中功能调光结构中的第二基底12和基础调光结构中的第三基底21共用。也就是说本实施例中的调光玻璃采用三个玻璃基底即可,同时无需粘结层30。该种结构调光玻璃结构简单,可以有效减小调光玻璃的厚度。

在此需要说明的是,本实施例的调光玻璃的其他结构可以采用实施例1-3中相同的结构故在此不在详细描述。

实施例6

本实施例中提供一种调光玻璃,该调光玻璃包括叠层设置的基础调光结构20和功能调光结构10;其中,功能调光结构10可以采用实施例1-4中的任意一种。基础调光结构20采用电致变色结构。

具体的,基础调光玻璃包括第三基板、第四基板,以及夹设在所述第三基板和所述第四基板之间的电致变色层;其中,电致变色层在第三基板和第四基板之间所产生的电场的控制下控制光线是否能够通过。

本实施例中所提供的调光玻璃可以与上述实施例1-4中的调光玻璃达到相同的效果,在此不再详细说明。

与实施例5相类似的是,本实施例中的功能调光结构包括:相对设置的第一基底和第二基底,设置在第一基底靠近第二基底侧面上的第一电极,设置在第二基底靠近第一基底侧面上的第二电极,以及设置在第一电极和第二电极之间的第一液晶层;基础调光结构,包括相对设置的第三基底和第四基底,设置在第三基底靠近第四基底侧面上的第三电极,设置在第四基底靠近第三基底侧面上的第四电极,以及设置在第三电极和第四电极之间的电致变色层;其中,第二基底和第三基底共用。也就是说本实施例中的调光玻璃采用三个玻璃基底即可,同时无需粘结层。该种结构调光玻璃结构简单,可以有效减小调光玻璃的厚度。

在此需要说明的是,上述实施例1-6中均是以功能调光结构中的第一电极和第二电极为板状电极,基础调光结构中的第三电极和第四电极为板状电极为例进行说明的,但在实际应用中,当然,在液晶分子选用正性液晶分子时,此时第一电极和第二电极在被施加电压后可以形成tn型电场;第一电极和第二电极也可以均设置在第一基底上,此时,第一电极和第二电极沿背离第一基底方向依次设置,第一电极可以采用板状电极,第二电极为狭缝电极,在第一电极和第二电极被施加电压时,可以形成ffs型电场(或者ads型);或者第一电极和第二电极采用狭缝电极,交替的设置在第一基底上,在第一电极和第二电极被施加电压时,可以形成ips型电场。

相应的,对于基础调光结构中的第三电极和第四电极也可以采用与功能调光结构中第一电极和第二电极相同的电场模式,在此不再一一列举说明。

可以理解的是,以上实施方式仅仅是为了说明本发明的原理而采用的示例性实施方式,然而本发明并不局限于此。对于本领域内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在不脱离本发明的精神和实质的情况下,可以做出各种变型和改进,这些变型和改进也视为本发明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