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粉筒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8685543发布日期:2019-09-17 19:41阅读:347来源:国知局
一种粉筒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粉筒。



背景技术:

目前,图像形成装置通常内部设置有粉筒,粉筒可拆卸的安装在图像装置,图像形成装置在感光元件上形成静电潜像,显影剂附着在静电潜像,使静电潜像可视,粉筒为图像形成装置提供成像的显影剂或碳粉。

如图1和图2所示,粉筒1包括粉筒主体10和端盖11,粉筒主体10内部容纳显影剂,粉筒主体10包括定位部12、齿轮14和传送部15;传送部15为沿粉筒主体的轴向环绕粉筒主体形成的螺旋沟槽,粉筒主体旋转的过程中,显影剂沿螺旋沟槽轴向传送;齿轮14位于粉筒主体10含有出粉开口的一端,齿轮14接收图像形成装置的驱动力,使粉筒主体10随齿轮14一起旋转;定位部12位于粉筒主体10的另一端,定位部12与图像形成装置抵接,从而轴向定位粉筒1。端盖11安装在粉筒主体10的一端,覆盖齿轮14,端盖11底部设置有导引部13,导引部13导引粉筒安装到图像形成装置。导引部13位形成在端盖11底部的沟槽。

粉筒在图像形成装置中工作时,粉筒旋转,从而定位部12相对图像形成装置也旋转;定位部12的旋转会加速定位部与图像形成装置抵接处的磨损,进而影响图像形成装置对粉筒的轴向定位,使粉筒有轴向窜动的风险。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粉筒,以解决现有粉筒中轴向定位不可靠的问题。

一种粉筒,可拆卸的安装在图像形成装置,包括粉筒主体和端盖,粉筒主体内容纳显影剂,端盖安装在粉筒主体的一端,端盖设置有导引部,导引部导引粉筒安装到图像形成装置,其特征是,在粉筒主体的轴向上导引部的顶端设置定位部。

所述定位部为悬臂的倒扣。

所述导引部和定位部一体制成。

端盖的底部设置导引部和定位部。

端盖的底部相对的设置有两个导引部和两个定位部。

导引部为形成在端盖底部的沟槽,定位部形成在沟槽顶端。

在轴向上定位部的前后均设置有导引斜面。

端盖的圆周面有一对相对设置的开口,开口用于避让图像形成装置中突出部。

在采用了上述技术方案后,粉筒安装到图像形成装置后,粉筒的定位部不相对图像形成装置的抵接处旋转,定位部与所述地接触静止接触,从而降低定位部与所述抵接处的磨损,使定位部与所述抵接处的定位稳定可靠,同时也简化了图像形成装置中与定位部匹配的结构。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性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它的附图。

图1为现有技术中粉筒的示意图;

图2为现有技术中粉筒主体和端盖的安装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中粉筒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中端盖的结构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中端盖的主视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中图5中端盖A-A的剖视图;

图7为本实用新型中粉筒安装到图像形成装置的主视图;

图8为本实用新型中粉筒安装到图像形成装置的侧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更好的理解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进行详细描述。

应当明确,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它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本实用新型中,图像形成装置与背景技术中相同,粉筒除特别说明的结构外,其余结构均与背景技术中相同。

如图3所示,粉筒2包括粉筒主体20和端盖21,粉筒主体20内部容纳显影剂,粉筒主体20包括齿轮(图中未显示)和传送部25;传送部25为沿粉筒主体的轴向环绕粉筒主体20形成的螺旋沟槽,粉筒主体20旋转的过程中,显影剂沿螺旋沟槽轴向传送。端盖21安装在粉筒主体20的一端,端盖21底部设置有导引部23和定位部22,导引部23导引粉筒安装到图像形成装置。导引部23为形成在端盖21底部的沟槽。定位部22位于导引部23的顶端,定位部22形成在所述沟槽的顶端。

如图4-图6所示,定位部22为悬臂的倒扣,端盖21底部相对的设置有两个导引部23,在轴向上导引部23的顶端设置定位部22。导引部23和定位部22一体制成,导引部23和定位部22由ABS塑料制成。定位部22与端盖21的圆周面形成悬臂,即悬臂的顶端设置倒扣,定位部22与端盖21的圆周面之间形成间隙G。端盖21的圆周面有一对相对设置的开口24,开口用于避让图像形成装置中突出部。开口24从端盖的边缘沿轴向延伸。

定位部22从导引部23沿轴向伸出,在垂直与轴向的方向上,定位部22可弹性变形,导引部23与端盖21的圆周面相连,定位部22与端盖21的圆周面之间有间隙G,间隙G用于避让定位部22弹性变形。在轴向上定位部22的前后均设置有导引斜面22a和22b,从而在粉筒安装到图像形成装置或从图像形成装置拆卸的过程中与图像形成装置的定位部分接触,进而定位部分挤压定位部22,使定位部22弹性避让。在轴向上定位部22与导引部23齐平,定位部22从所述沟槽底部延伸与所述沟槽的两边的一边齐平。

如图7和图8所示,图像形成装置的导引部分3与粉筒2的导引部23接合,导引粉筒2安装。粉筒2安装时,定位部22前端的导引斜面22a与导引部3抵接,定位部22弹性避让导引部分3。当粉筒安装到图像形成装置后,定位部22的导引斜面22a与导引部分3脱离接触,使定位部22弹性恢复,此时在轴向上定位部22与导引部分3的端面接触,从而定位部22与导引部分3卡接。

导引部23与端盖21的圆周面之间形成沟槽,沟槽远离圆周面的边缘可与导引部分3中凹部匹配,导引部分3的凹部边缘与所述沟槽匹配。

当粉筒从图像形成装置中拆卸时,定位部22后端的导引斜面22b与导引部分3抵接,定位部22弹性避让导引部分3,从而粉筒2可顺利从图像形成装置中拆卸。

图像形成装置中的导引部3为图像形成装置中与定位部匹配的定位部分,从而大大简化了图像形成装置中的定位部分的结构,实现了图像形成装置中的导引部同时实现导引与定位的功能。

本实用新型中通过定位端盖来定位粉筒,从而大大降低图像形成装置对粉筒主体抵接定位的需求,即粉筒主体与图像形成装置抵接辅助定位或不抵接,进而大大降低图像形成装置与粉筒主体之间的压力,有效解决磨损定位部而致使轴向窜动的问题。

本实施中定位部也可以位于端盖其他部位,如位于端盖的顶部或顶部与底部之间的区域;导引部也可以为突起,定位部位于所述突起顶端的悬臂的倒扣。定位部也不局限在导引部,端盖其他可与图像形成装置卡接的部位也可以用来设置定位部,具体位置根据图像形成装置内部结构而改变。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实用新型,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做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