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于组装的背光板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9620647发布日期:2020-01-07 08:50阅读:316来源:国知局
易于组装的背光板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背光板的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易于组装的背光板。



背景技术:

背光板是用来确保液晶显示屏背后发出光亮的光源装置,为了实现均匀发光,其一般采用侧发光结构。具体结构为一个槽体,槽体上开设有底槽,底槽上安装有光源板和导光板,光源板安装在底槽的一个内侧壁,导光板的侧面抵接该光源板的发光面设置。由于背光板的尺寸一般比较小,且光源板是竖直插接于底槽上,采用一般的机械固定结构(如螺接固定等)不便操作,为了便于生产,一般采用在光源板的背后涂覆一层胶水,从而令光源板粘结在底槽的侧壁上,实现光源板的固定。

上述中的现有技术方案存在以下缺陷:由于需要粘结固定,因此生产过程中需要进行刷胶操作,增加了工序,导致生产效率下降。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易于组装的背光板,其具有提高生产效率的优点。

本实用新型的上述实用新型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得以实现的:

一种易于组装的背光板,底槽的一竖直壁上开设有凹槽,凹槽的两竖直壁上相对设置有背向底槽倾斜的弹性板;光源板的背后通过连接杆连接有与光源板平行的安装板;朝向凹槽移动安装板,对弹性板进行挤压,直至安装板抵接于凹槽远离底槽的内壁上,弹性板恢复自由,使安装板卡接于弹性板背向底槽的一侧与凹槽内壁之间,导光板卡接于光源板背向安装板的一侧与底槽之间。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当对光源板进行固定时,首先,朝向凹槽移动安装板,安装板伸入凹槽后对弹性板进行挤压,直至安装板抵接在凹槽远离底槽的内壁上,弹性板在自身回弹力的作用下恢复自由,使得安装板卡接在弹性板背向底槽的一侧与凹槽远离底槽的内壁之间,此时弹性板自由,因为光源板通过连接杆与安装板之间相连,进而实现对光源板进行固定,最终再将导光板卡接在光源板背向安装板的一侧与底槽之间即可;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中,通过上述的设定,工作过程中无需刷胶,仅需将安装板插接在凹槽与弹性板之间,便于光源板进行固定,从而达到了提高生产效率的目的。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安装板朝向光源板一侧的两端相对设置有斜块,斜块朝向弹性板的一侧开设有与弹性板相平行的斜面;安装板卡接于弹性板与凹槽之间时,斜面贴合于弹性板背向底槽的一侧。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安装板卡接在弹性板背向底槽的一侧与凹槽远离底槽的内壁之间时,斜面完全贴合在自由的弹性板背向底槽的一侧,进而提高弹性板与安装板之间的接触面积,从而提高安装板卡接时的稳定性。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安装板卡接于弹性板背向底槽的一侧与凹槽内壁之间时,光源板朝向安装板的一侧抵接于底槽开设有凹槽的内壁上。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使得导光板卡接在光源板与底槽内壁之间时,光源板能够较多的与导光板接触,利于导光板的导光,提高导光板的亮度。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安装板卡接于弹性板背向底槽的一侧与凹槽内壁之间时,光源板卡接于凹槽内,光源板背向安装板的一侧与底槽开设有凹槽的内壁相平齐。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使得光源板卡接在凹槽内,提高光源板的固定强度,同时能够使得导光板与光源板之间的接触得到保证。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弹性板朝向凹槽内壁的一侧设有水平截面呈l形的固定板,槽体上竖向开设有与l形板相卡接适配的卡槽,卡槽朝向底槽开口的一侧完全贯穿;凹槽朝向底槽开口的内壁上开设有供自由的弹性板穿过的通孔,通孔与卡槽连通,固定板远离凹槽的一侧与底槽开口的一侧相平齐。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将安装板从凹槽中拆除时,将固定板从卡槽中抽离出,进而带动自由的弹性板从通孔中抽离出,之后,将导光板从底槽中抽离出,再将安装板从凹槽中抽离出即可。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固定板与底槽开口相平齐的一侧铰接有u形的拉环,槽体上底槽开口的一侧开设有供拉环放置的容置槽。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便于将固定板从卡槽中抽离出;抽出固定板时,将拉环从容置槽中抠出,再手持拉环将固定板从卡槽中抽离出即可。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导光板朝向凹槽一侧的两端呈锯齿状,底槽开设有凹槽的内壁上与导光板相适配设置。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提高导光板与凹槽竖直壁之间的卡接强度,同时不干涉导光板插入底槽或从底槽中国抽离出。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弹性板与凹槽的竖直壁之间的夹角为30度、45度或60度。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一方面,便于弹性板的安装,另一方面,便于使弹性板进行弹性形变。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技术效果为:

通过凹槽、弹性板、连接杆以及安装板的设定,达到了便于光源板进行固定的目的。

附图说明

图1是实施例一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2是实施例一的爆炸结构示意图。

图3是图2中a部分的放大结构示意图。

图4是实施例二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中,1、槽体;2、底槽;3、光源板;4、导光板;51、凹槽;52、弹性板;53、连接杆;54、安装板;6、斜面;71、固定板;72、卡槽;73、通孔;81、拉环;82、容置槽。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参照图2,为本实用新型公开的一种易于组装的背光板。

为了易于背光板的组装,本实用新型中设置有:凹槽51、弹性板52、连接杆53以及安装板54。

凹槽51开设在底槽2的竖直壁上;弹性板52在凹槽51的两竖直壁上相对安装,弹性板52背向底槽2倾斜;光源板3呈矩形体状,连接杆53垂直于光源板3,连接杆53的一端安装在光源板3背后的中心处;安装板54呈矩形体状,安装板54的中心处安装在连接杆53远离导光板4的一侧,安装板54与光源板3相平行。

朝向凹槽51移动安装板54,对弹性板52进行挤压,直至安装板54抵接在凹槽51远离底槽2的内壁上,弹性板52恢复自由,使安装板54卡接在弹性板52背向底槽2的一侧与凹槽51内壁之间,导光板4卡接于光源板3背向安装板54的一侧与底槽2之间。

参照图2,优选地,安装板54卡接在弹性板52背向底槽2的一侧与凹槽51远离底槽2的内壁之间时,光源板3卡接在凹槽51内,光源板3背向安装板54的一侧与底槽2开设有凹槽51的内壁相平齐。

参照图2,为了提高导光板4与底槽2之间的连接强度,本实用新型中,导光板4朝向凹槽51一侧的两端呈锯齿状,底槽2开设有凹槽51的内壁上与导光板4相适配设置。

优选地,弹性板52与凹槽51的竖直壁之间的夹角为30度;在其他实施例中,弹性板52与凹槽51的竖直壁之间的夹角还可以设置为45度或60度。(注:此段中凹槽51的竖直壁为凹槽51供弹性板52安装的内壁。)

为了提高光源板3与弹性板52之间的卡接强度,本实用新型中设置有:斜块。

斜块在安装板54朝向光源板3一侧的两端相对称设置,斜块背向安装板54的一侧开设有与弹性板52相平行的斜面6。安装板54卡接在弹性板52与凹槽51远离底槽2的内壁之间时,斜面6贴合在弹性板52背向底槽2的一侧。

为了便于将弹性板52从凹槽51中拆出,本实用新型中设置有:固定板71、卡槽72以及通孔73。

固定板71的水平截面呈l形,固定板71安装在弹性板52朝向凹槽51内壁的一侧,固定板71远离凹槽51的一侧与底槽2开口的一侧相平齐;卡槽72竖向开设在槽体1上,卡槽72与固定板71相卡接适配,卡槽72朝向底槽2开口的一侧完全贯穿;通孔73竖直开设在凹槽51朝向底槽2开口的内壁上,通孔73与卡槽72连通,通孔73供自由的弹性板52穿过,通孔73位于弹性板52的正上方。

为了便于将固定板71从卡槽72中抽离出,本实用新型中设置有:拉环81以及容置槽82。拉环81呈u形,拉环81铰接安装在固定板71远离凹槽51的一侧,容置槽82开设在槽体1上底槽2开口的一侧,拉环81放置在容置槽82内。

本实施例的实施原理为:

对背光板进行安装时:

朝向凹槽51移动安装板54,对弹性板52进行挤压,直至安装板54抵接在凹槽51远离底槽2的内壁上,弹性板52恢复自由,使安装板54卡接在弹性板52背向底槽2的一侧与凹槽51内壁之间,斜面6贴合在弹性板52背向底槽2的一侧;最后,将导光板4卡接于光源板3背向安装板54的一侧与底槽2之间。

对背光板进行拆卸时:

将拉环81从容置槽82中抠出,手持拉环81,将固定板71从卡槽72中抽离出,进而调动弹性板52从通孔73中抽离出;将导光板4从底槽2中抠出;最终,将背向凹槽51移动光源板3,进而通过连接杆53将安装板54从凹槽51中抽离出。

实施例二:

与实施例一的不同之处在于,安装板54卡接在弹性板52背向底槽2的一侧与凹槽51远离底槽2的内壁之间时,光源板3朝向安装板54的一侧抵接在底槽2开设有凹槽51的内壁上。

本具体实施方式的实施例均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并非依此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故:凡依本实用新型的结构、形状、原理所做的等效变化,均应涵盖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