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3680317发布日期:2021-01-23 07:40阅读:64来源:国知局
一种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的制作方法

[0001]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涉及显示技术,尤其涉及一种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背景技术:

[0002]
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液晶显示领域得到了快速发展,其中液晶模组行业也在蓬勃壮大。
[0003]
人们的审美标准和追求也越来越高,相对窄边框甚至无边框成为一种新的审美趋势。之前的液晶显示模组,模组的边框到显示区的距离一般为1.4mm~2.0mm,背光模组的遮光胶一般按照比胶框单边内缩0.1mm~0.15mm进行设计,下偏光片比液晶显示模组外形内缩0.1mm~0.3mm进行设计。但随着液晶显示模组的边框到显示区的距离越来越窄,目前已出现0.8mm~1.0mm的窄边框,原有的设计方案会造成遮光胶宽度太窄难以加工及遮光胶与液晶显示模组的粘贴面积太小,导致粘贴强度不够造成整机机械实验(例如跌落、滚筒等)出现液晶显示模组与背光模组分离的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0004]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该显示面板可以解决目前窄边框液晶显示面板遮光胶宽度太窄难以加工及遮光胶与液晶显示模组的粘贴面积太小,导致粘贴强度不够造成整机机械实验(例如跌落、滚筒等)出现液晶显示模组与背光模组分离的问题,而且遮光胶宽度及遮光胶和液晶显示模组的粘贴宽度均可增加,降低了遮光胶的加工难度,提高显示面板的可靠性。
[0005]
第一方面,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一种显示面板,包括液晶显示模组和背光模组;
[0006]
所述液晶显示模组设置于所述背光模组的出光侧,所述液晶显示模组包括沿第一方向依次层叠的第一偏光片、第一基板、液晶层、第二基板以及第二偏光片,所述第一方向为沿所述背光模组指向所述液晶显示模组的方向;
[0007]
所述第一偏光片的面积大于或等于所述第一基板的面积,且所述第一基板在所述第一偏光片所在平面的投影位于所述第一偏光片边缘围成的区域内;
[0008]
所述背光模组包括胶框和遮光胶,所述第一偏光片与所述胶框通过所述遮光胶粘接,且所述第一偏光片与所述遮光胶的接触面宽度大于0.55mm。
[0009]
可选的,所述第一偏光片的边缘与所述第一基板的边缘的距离大于或等于0.05mm,且小于或等于0.1mm。
[0010]
可选的,所述第一偏光片的边缘与所述显示面板对应边缘的距离为d1,同一位置处所述遮光胶靠近所述显示面板边缘的一侧与所述显示面板边缘的距离为d2,d1≥d2。
[0011]
可选的,所述遮光胶的边缘与所述胶框的外边缘平齐或超出所述胶框的外边缘预设长度。
[0012]
可选的,所述预设长度小于或等于0.05mm。
[0013]
可选的,所述显示面板包括上边框、下边框、左边框以及右边框;
[0014]
所述上边框、所述左边框和所述右边框分别包括两个遮光胶去除区,所述遮光胶去除区作为组装时对比标记。
[0015]
可选的,所述遮光胶去除区在所述胶框上的投影为矩形或梯形。
[0016]
可选的,所述遮光胶去除区的宽度为0.12mm~0.15mm,长度为5mm~15mm。
[0017]
可选的,所述背光模组还包括铁框、光源以及导光板;
[0018]
所述胶框围绕所述铁框设置,所述胶框和所述铁框形成第一凹槽;
[0019]
所述导光板设置于所述第一凹槽内;
[0020]
所述光源设置于所述第一凹槽的至少一个边缘,且所述光源的出光面朝向所述导光板的侧壁面。
[0021]
第二方面,本实用新型实施例还提供一种显示装置,包括上述任一所述的显示面板。
[0022]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显示面板,包括液晶显示模组和背光模组;液晶显示模组设置于背光模组的出光侧,液晶显示模组包括沿第一方向依次层叠的第一偏光片、第一基板、液晶层、第二基板以及第二偏光片,第一方向为沿背光模组指向液晶显示模组的方向;第一偏光片的面积大于或等于第一基板的面积,且第一基板在第一偏光片所在平面的投影位于第一偏光片边缘围成的区域内;背光模组包括胶框和遮光胶,第一偏光片与胶框通过遮光胶粘接,且第一偏光片与遮光胶的接触面宽度大于0.55mm。通过设置第一偏光片的面积大于或等于第一基板的面积,以使第一偏光片与遮光胶的接触面宽度大于0.55mm;解决目前窄边框液晶显示面板遮光胶宽度太窄难以加工及遮光胶与液晶显示模组的粘贴面积太小,导致粘贴强度不够造成整机机械实验(例如跌落、滚筒等)出现液晶显示模组与背光模组分离的问题,而且遮光胶宽度及遮光胶和液晶显示模组的粘贴宽度均可增加,降低了遮光胶的加工难度,提高显示面板的可靠性。
附图说明
[0023]
图1是现有技术中的一种显示面板的结构示意图;
[0024]
图2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显示面板的结构示意图;
[0025]
图3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显示面板的结构示意图;
[0026]
图4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显示面板的俯视结构示意图;
[0027]
图5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一种背光模组的结构示意图;
[0028]
图6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显示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29]
下面详细描述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实施例的示例在附图中示出,其中自始至终相同或类似的标号表示相同或类似的元件或具有相同或类似功能的元件。下面通过参考附图描述的实施例是示例性的,旨在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而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0030]
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使用的术语是仅仅出于描述特定实施例的目的,而非旨在限制本实用新型。需要注意的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描述的“上”、“下”、“左”、“右”等方位词是以附图所示的角度来进行描述的,不应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限定。此外在上
下文中,还需要理解的是,当提到一个元件被形成在另一个元件“上”或“下”时,其不仅能够直接形成在另一个元件“上”或者“下”,也可以通过中间元件间接形成在另一元件“上”或者“下”。术语“第一”、“第二”等仅用于描述目的,并不表示任何顺序、数量或者重要性,而只是用来区分不同的组成部分。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0031]
图1所示为现有技术中的一种显示面板的结构示意图。参考图1,该显示面板包括液晶显示模组100和背光模组200,其中液晶显示模组100包括下偏光片110、液晶盒120和上偏光片130,其中液晶盒120的非显示区的宽度a为0.95mm,下偏光片110相对于液晶盒120内缩0.1mm~0.3mm,背光模组200包括胶框210和遮光胶220,其中遮光胶220外边缘与胶框210外边缘的距离b为0.15mm,遮光胶220内边缘与显示区边缘的距离c为0.3mm,遮光胶220的宽度d为0.7mm,遮光胶220与下偏光片110的粘贴宽度为0.55mm。这种设计方案会造成遮光胶宽度太窄难以加工及遮光胶与液晶显示模组的粘贴面积太小,导致粘贴强度不够造成整机机械实验(例如跌落、滚筒等)出现液晶显示模组与背光模组分离的问题。
[0032]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一种显示面板。图2所示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显示面板的结构示意图。参考图2,本实施例提供的显示面板包括液晶显示模组10和背光模组20;液晶显示模组10设置于背光模组20的出光侧,液晶显示模组10包括沿第一方向x依次层叠的第一偏光片11、第一基板12、液晶层13、第二基板14以及第二偏光片15,第一方向x为沿背光模组20指向液晶显示模组10的方向;第一偏光片11的面积大于或等于第一基板12的面积,且第一基板12在第一偏光片11所在平面的投影位于第一偏光片11边缘围成的区域内;背光模组20包括胶框21和遮光胶22,第一偏光片11与胶框21通过遮光胶22粘接,且第一偏光片11与遮光胶22的接触面宽度大于0.55mm。
[0033]
其中,液晶显示模组10中的第一基板12可以为阵列基板,第二基板14可以为彩膜基板,阵列基板和彩膜基板都可以选用玻璃基板。示例性的,本实施例中第一偏光片11的边缘超出第一基板12的边缘,从而使第一偏光片11与遮光胶22的接触面宽度大于0.55mm,增大第一偏光片11和遮光胶22的接触面积。可选的,第一偏光片11的边缘与第一基板12的边缘的距离大于或等于0.05mm,且小于或等于0.1mm。在其他实施例中,也可以设计第一偏光片11的边缘与第一基板12平齐,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对此不作限定。
[0034]
本实施例的技术方案,通过设置第一偏光片的面积大于或等于第一基板的面积,以使第一偏光片与遮光胶的接触面宽度大于0.55mm;解决目前窄边框液晶显示面板遮光胶宽度太窄难以加工及遮光胶与液晶显示模组的粘贴面积太小,导致粘贴强度不够造成整机机械实验(例如跌落、滚筒等)出现液晶显示模组与背光模组分离的问题,而且遮光胶宽度及遮光胶和液晶显示模组的粘贴宽度均可增加,降低了遮光胶的加工难度,提高显示面板的可靠性。
[0035]
在上述实施例的基础上,继续参考图2,可选的,第一偏光片11的边缘与显示面板对应边缘的距离为d1,同一位置处遮光胶22靠近显示面板边缘的一侧与显示面板边缘的距离为d2,d1≥d2。
[0036]
通过设置d1≥d2,可以使遮光胶22覆盖第一偏光片11的边缘,从而有利于增大粘贴面积,示例性的,在某一实施例中,第一偏光片11和遮光胶22的接触面宽度可以达到0.75mm,与现有技术相比,可以明显提升液晶显示模组和背光模组的粘贴性能。
[0037]
可选的,遮光胶的边缘与胶框的外边缘平齐或超出胶框的外边缘预设长度。
[0038]
示例性的,图3所示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显示面板的结构示意图。参考图3,遮光胶22的边缘超出胶框21预设长度e,以避免加工时遮光胶22由于回缩等原因导致粘贴面积减小,确保遮光胶有足够的宽度满足加工工艺要求。可选的,预设长度e小于或等于0.05mm,具体实施时可以根据实际情况设计。
[0039]
图4所示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显示面板的俯视结构示意图。参考图4,可选的,显示面板包括上边框101、下边框102、左边框103以及右边框104;上边框101、左边框103和右边框104分别包括两个遮光胶去除区221,遮光胶去除区221作为组装时对比标记。通过在上边框101、左边框103和右边框104的设置遮光胶去除区221,可以确保背光模组四角对应位置的胶框边源露出,方便组装机台ccd抓取背光的边进行对位。
[0040]
可选的,遮光胶去除区221在胶框上的投影为矩形或梯形。可选的,遮光胶去除区221的宽度为0.12mm~0.15mm,长度为5mm~15mm。图4中示例性的示出遮光胶去除区221为矩形,在其他实施例中,还可以设置为梯形、三角形等形状,具体实施时根据实际工艺条件选择。
[0041]
图5所示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一种背光模组的结构示意图。参考图5,可选的,背光模组还包括铁框23、光源24以及导光板25;胶框21围绕铁框23设置,胶框21和铁框23形成第一凹槽;导光板25设置于第一凹槽内;光源24设置于第一凹槽的至少一个边缘,且光源24的出光面朝向导光板25的侧壁面。
[0042]
其中,铁框23形成背光模组的底面,胶框21形成背光模组的侧壁,为了实现背光模组的轻薄化,可选的,铁框23可以包括一层0.1mm厚的不锈钢层。在其他实施例中,铁框23也可以为其他厚度,例如0.15mm或者0.2mm,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不作限定。光源24可以为发光二极管led,导光板25用于接收光源24出射的光线,并将光线向各个角度发散,实现匀光输出。在其他实施例中,背光模组还可以包括设置于铁框23和导光板25之间的反射膜、导光板25出光侧的扩散膜和增光片等,具体实施时可以根据实际需求设计。
[0043]
图6所示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显示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参考图6,本实施例提供的显示装置1包括上述实施例提供的任意一种显示面板2。该显示装置1具体可以为手机、电脑以及智能可穿戴设备等。
[0044]
显然,本实用新型的上述实施例仅仅是为了清楚说明本实用新型所作的举例,而并非是对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的限定。对于所属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上述说明的基础上还可以做出其它不同形式的变化或变动。这里无需也无法对所有的实施方式予以穷举。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和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