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光纤毛细管的对外连接结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5840429发布日期:2021-07-13 15:23阅读:106来源:国知局
一种光纤毛细管的对外连接结构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光纤领域,尤其是一种光纤毛细管的对外连接结构。



背景技术:

随着光纤网络的应用越来越普及,准直器也较为普遍的进入人们的生活中,准直器属于光纤通信光器件的用于输入输出的一个光学元件,其结构很简单,光纤传出的发散光通过前置的类似凸透镜变成平行光(高斯光束),它的作用是使光最大效率的耦合进入所需的器件中或易如接受光信号最大效率的接受。

准直器与光器件的安装固定尤为重要,现有的准直器与光器件的安装大多是通过光器件旋进准直器内,再通过螺丝旋紧。大多数情况下,光器件安装到准直器上位置不稳固,光器件的内部并没有与准直器内部是相互平行的。而且,取下光器件后,准直器内的光纤就一直曝光,没有得到保护,进而导致准直器内的光纤极易在后续安装中被磨损坏。



技术实现要素: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提出一种光纤毛细管的对外连接结构。

本实用新型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

本实用新型提出一种光纤毛细管的对外连接结构,包括固定部件、阻挡部件,所述阻挡部件活动安装在所述固定部件内,所述阻挡部件包括第一弹性元件、底座、弹片,所述第一弹性元件一端与所述弹片活动连接,所述第一弹性元件另一端与所述底座活动连接。

进一步地,所述固定部件包括活动腔和滑动腔,所述活动腔与所述滑动腔相通,所述固定部件内安装有第二弹性元件,接口部件插进所述活动腔并压制所述第二弹性元件,所述接口部件抵压所述弹片时,所述弹片被压进所述滑动腔内,所述第一弹性元件被所述弹片压缩。

进一步地,所述弹片设有斜面,所述接口部件下压所述斜面,以将所述弹片压进所述滑动腔内。

进一步地,所述弹片底部设有收容部,所述底座设有压槽,所述第一弹性元件一端安装在所述收容部中,所述第一弹性元件的另一端安装在所述压槽中。

进一步地,所述固定部件包括定位槽和卡槽,所述底座包括卡钩部,所述卡钩部设有钩部,所述钩部卡进所述卡槽内,所述卡钩部安装在所述定位槽内。

进一步地,所述固定部件设有进入通道,所述进入通道与所述活动腔相通。

进一步地,所述光纤毛细管的对外连接结构还包括别耳部件,所述别耳部件固定安装在所述固定部件的两侧。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本实用新型的光纤毛细管的对外连接结构,包括固定部件、阻挡部件,所述阻挡部件活动安装在所述固定部件内,所述阻挡部件包括第一弹性元件、底座、弹片,所述第一弹性元件一端与所述弹片活动连接,所述第一弹性元件另一端与所述底座活动连接;所述固定部件包括活动腔和滑动腔,所述活动腔与所述滑动腔相通,所述固定部件内安装有第二弹性元件。将接口部件插进所述活动腔并压制所述第二弹性元件,所述接口部件抵压所述弹片时,所述弹片被压进所述滑动腔内,所述第一弹性元件被所述弹片压缩,因固定部件与所述接口部件的阻尼作用,所述接口部件安装到所述固定部件内,最后再将光纤插进所述固定部件内即可,操作简单。将所述接口部件从所述活动腔中拔出,所述第一弹性元件回弹,进而将所述弹片顶回原始位置,所述弹片保护安装在固定部件内的光纤不被磨损。

附图说明

图1为所述光纤毛细管的对外连接结构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2为所述光纤毛细管的对外连接结构的剖视图;

图3为所述光纤毛细管的对外连接结构的分解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更加清楚、完整的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

请参考图1—图3,本实用新型提出一种光纤毛细管的对外连接结构,包括固定部件10、阻挡部件20,所述阻挡部件20活动安装在所述固定部件10内,所述阻挡部件20包括第一弹性元件200、底座202、弹片205,所述第一弹性元件200一端与所述弹片205活动连接,所述第一弹性元件200另一端与所述底座202活动连接。

进一步地,所述固定部件10包括活动腔101和滑动腔102,所述活动腔101与所述滑动腔102相通,所述固定部件10内安装有第二弹性元件105,接口部件40插进所述活动腔101并压制所述第二弹性元件105,所述接口部件40抵压所述弹片205时,所述弹片205被压进所述滑动腔102内,所述第一弹性元件200被所述弹片205压缩。

在本实施例中,所述接口部件40设有插槽400,所述接口部件40插进所述活动腔101后,所述第二弹性元件105插进所述插槽400,以对所述接口部件40限位。

请参考图1—图3,所述弹片205设有斜面206,所述接口部件40下压所述斜面206,以将所述弹片205压进所述滑动腔102内。

安装所述接口部件40到所述光纤毛细管的对外连接结构上时,将所述接口部件40插进所述活动腔101,所述接口部件40压制到所述第二弹性元件105时,继续给所述接口部件40施加外力,以使所述接口部件40下压到所述弹片205并将所述弹片205被压进所述滑动腔102内,所述第一弹性元件200被所述弹片205压缩,因所述固定部件10与所述接口部件40的阻尼作用,所述接口部件40安装到所述固定部件10内,最后再将光纤插进所述固定部件10内即可,操作简单。

需要取下所述接口部件40时,可以稍微用力将所述接口部件40从所述活动腔101中拔出,所述第一弹性元件200往上回弹,进而将所述弹片205顶回原始位置,所述弹片205保护安装在固定部件10内的光纤不被磨损。

进一步地,所述弹片205底部设有收容部207,所述底座202设有压槽201,所述第一弹性元件200一端安装在所述收容部207中,所述第一弹性元件200的另一端安装在所述压槽201中。

请参考图1—图3,所述固定部件10包括定位槽103和卡槽104,所述底座202包括卡钩部203,所述卡钩部203设有钩部204,所述钩部204卡进所述卡槽104内,所述卡钩部203安装在所述定位槽103内。

进一步地,所述固定部件10设有进入通道100,所述进入通道100与所述活动腔101相通。

在本实施例中,光纤插进所述进入通道100内。

在本实施例中,所述底座202安装到所述定位槽103内,所述第一弹性元件200一端连接所述底座202,另一端连接所述弹片205。所述弹片205被所述接口部件40下压时,所述第一弹性元件200在所述滑动腔102内处于压缩状态。所述接口部件40拔走后,所述第一弹性元件200回弹,进而将所述弹片205回弹复位。

所述弹片205的侧壁封堵了所述固定部件10的进入通道100。

进一步地,所述光纤毛细管的对外连接结构还包括别耳部件30,所述别耳部件30固定安装在所述固定部件10的两侧。

若担心所述接口部件40安装到所述光纤毛细管的对外连接结构内不稳固,可在所述接口部件外侧设计卡位结构,以使所述别耳部件30与所述接口部件40卡接。

当然,本实用新型还可有其它多种实施方式,基于本实施方式,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任何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所获得其他实施方式,都属于本实用新型所保护的范围。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