显示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8590493发布日期:2022-01-19 20:24阅读:70来源:国知局
显示装置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涉及显示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显示装置。


背景技术:

2.mini led是指封装大小在0.1-0.2mm的led,又称为次毫米发光二极管,由于mini led的尺寸在百微米级别,无需克服巨量转移的技术问题,其量产具有可行性,故广泛应用于大尺寸显示屏的背光。现有的mini led背光一般包括基板以及阵列排布在基板上的mini led,目前主流的控制mini led阵列发光的方法包括以下两种:1、采用pcb(线路板)搭配mos管作为基板,利用mos管驱动mini led阵列的发光;2、采用tft阵列基板作为基板,利用tft驱动mini led阵列的发光。由于目前tft阵列基板的生产尺寸较大,其相较于pcb的单位面积成本更低,同时采用tft阵列基板的方法可以省去mos管的器件成本,故tft阵列基板的驱动方法相较于pcb搭配mos管的驱动方法成本更低。同时,由于tft阵列基板的驱动方法不需要将mos管与led灯封装在一起,器件的尺寸也可以缩小,在实现更小的像素间距方面更有优势。因此,采用tft阵列基板驱动mini led的拼接屏具有更大的优势。
3.图1为现有技术中lcd显示装置的侧视结构示意图,图2为图1中lcd显示装置未安装电连接件时的另一侧视结构示意图,如图1及图2所示,现有的以mini led为背光的lcd显示装置包括从上至下依次设置的彩膜基板93(cf)、tft阵列基板91和mini led基板92,彩膜基板93与tft阵列基板91之间设有液晶层(图未示),彩膜基板93与tft阵列基板91之间、tft阵列基板91与mini led基板92之间均通过密封框胶98密封连接。tft阵列基板91和mini led基板92上均设有用于与外部电路连接的电连接部(图未示)。该lcd显示装置还包括pcb 94(线路板,一般为软板或软硬结合板),pcb 94通过异方性导电胶97(acf)同时与tft阵列基板91上的电连接部和mini led基板92上的电连接部电性连接,从而为tft阵列基板91和mini led基板92提供驱动信号。上述的lcd显示装置由于tft阵列基板91上的电连接部和mini led基板92上的电连接部分别设置于tft阵列基板91的正面和mini led基板92的正面,导致lcd显示装置的边框(border)较大,不利于显示装置的窄边框设计。


技术实现要素:

4.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显示装置,旨在解决上述背景技术存在的不足,通过将第一电连接部和第二电连接部分别设置于第一基板和第二基板的侧面或背面,从而减小显示装置的边框尺寸,不仅能够实现显示装置的窄边框设计,而且有利于提升显示品质。
5.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显示装置,包括第一基板、第二基板和电连接件,所述第一基板的正面设有第一tft阵列,所述第一基板的侧面或背面设有第一电连接部,所述第一电连接部与所述第一tft阵列电性连接;所述第二基板的正面设有第二tft阵列,所述第二基板的侧面或背面设有第二电连接部,所述第二电连接部与所述第二tft阵列电性连接,所述电连接件同时与所述第一电连接部和所述第二电连接部电性连接。
6.进一步地,所述第一基板的正面设有第一源极驱动器、第一栅极驱动器和第一信
号走线,所述第一源极驱动器和所述第一栅极驱动器均通过所述第一信号走线与所述第一电连接部相连;所述第二基板的正面设有第二源极驱动器、第二栅极驱动器和第二信号走线,所述第二源极驱动器和所述第二栅极驱动器均通过所述第二信号走线与所述第二电连接部相连。
7.进一步地,所述第一电连接部设置于所述第一基板的背面,所述第一信号走线由所述第一基板的正面延伸至所述第一基板的侧面后再与所述第一电连接部连接;所述第二电连接部设置于所述第二基板的背面,所述第二信号走线由所述第二基板的正面延伸至所述第二基板的侧面后再与所述第二电连接部连接。
8.进一步地,所述第一电连接部和所述第二电连接部位于所述显示装置的同一侧。
9.进一步地,所述第一基板和所述第二基板均采用gia设计,所述第一电连接部包括第一gia电路连接部,所述第一gia电路连接部设置于所述第一基板的侧面或背面;所述第二电连接部包括第二gia电路连接部,所述第二gia电路连接部设置于所述第二基板的侧面或背面,所述电连接件同时与所述第一gia电路连接部和所述第二gia电路连接部电性连接。
10.进一步地,所述第一gia电路连接部设置于所述第一基板的背面,所述第一基板的正面设有与所述第一tft阵列相连的第一栅极扇出线,所述第一栅极扇出线由所述第一基板的正面延伸至所述第一基板的侧面后与所述第一gia电路连接部连接;所述第二gia电路连接部设置于所述第二基板的背面,所述第二基板的正面设有与所述第二tft阵列相连的第二栅极扇出线,所述第二栅极扇出线由所述第二基板的正面延伸至所述第二基板的侧面后与所述第二gia电路连接部连接。
11.进一步地,所述第一基板和所述第二基板均采用cof设计,所述第一电连接部包括第一覆晶薄膜,所述第一覆晶薄膜设置于所述第一基板的背面;所述第二电连接部包括第二覆晶薄膜,所述第二覆晶薄膜设置于所述第二基板的背面,所述电连接件同时与所述第一覆晶薄膜和所述第二覆晶薄膜电性连接。
12.进一步地,所述第一基板的正面设有与所述第一tft阵列相连的第一源极扇出线,所述第一源极扇出线由所述第一基板的正面延伸至所述第一基板的侧面后与所述第一覆晶薄膜连接;所述第二基板的正面设有与所述第二tft阵列相连的第二源极扇出线,所述第二源极扇出线由所述第二基板的正面延伸至所述第二基板的侧面后与所述第二覆晶薄膜连接。
13.进一步地,所述电连接件与所述第一电连接部和所述第二电连接部之间通过异方性导电胶连接。
14.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一种显示装置,包括第一基板和电连接件,所述第一基板的正面设有第一tft阵列,所述第一基板的背面设有第二tft阵列,所述第一基板的侧面设有第一电连接部和第二电连接部,所述第一电连接部与所述第一tft阵列电性连接,所述第二电连接部与所述第二tft阵列电性连接;所述第一电连接部和所述第二电连接部位于所述显示装置的同一侧,所述电连接件同时与所述第一电连接部和所述第二电连接部电性连接。
15.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显示装置,通过将第一电连接部设置于第一基板的侧面或背面,第二电连接部设置于第二基板的侧面或背面,电连接件同时与第一电连接部和第二电连接部电性连接,从而减小显示装置的边框尺寸,不仅能够实现显示装置的窄边框设计,而
且有利于提升显示品质。
附图说明
16.图1为现有技术中lcd显示装置的侧视结构示意图;
17.图2为图1中lcd显示装置未安装电连接件时的另一侧视结构示意图;
18.图3为本实用新型第一实施例中显示装置的侧视结构示意图;
19.图4为图3中显示装置未安装电连接件时的另一侧视结构示意图;
20.图5为图3中第一基板的平面展开结构示意图;
21.图6为图3中第二基板的平面展开结构示意图;
22.图7为图3中显示装置的制造流程示意图;
23.图8为本实用新型第二实施例中显示装置的侧视结构示意图;
24.图9为图8中显示装置未安装电连接件时的另一侧视结构示意图;
25.图10为图8中第一基板的平面展开结构示意图;
26.图11为图8中第二基板的平面展开结构示意图;
27.图12为本实用新型第三实施例中显示装置的侧视结构示意图;
28.图13为图12中显示装置未安装电连接件时的另一侧视结构示意图;
29.图14为图12中第一基板的平面展开结构示意图;
30.图15为图12中第二基板的平面展开结构示意图;
31.图16为本实用新型第四实施例中显示装置的侧视结构示意图;
32.图17为图16中显示装置未安装电连接件时的另一侧视结构示意图;
33.图18为图16中第一基板的平面展开结构示意图;
34.图19为图16中第二基板的平面展开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35.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作进一步详细描述。以下实施例用于说明本实用新型,但不用来限制本实用新型的范围。
36.本实用新型的说明书和权利要求书中的术语“第一”、“第二”、“第三”、“第四”等(如果存在)是用于区别类似的对象,而不必用于描述特定的顺序或先后次序。
37.本实用新型的说明书和权利要求书中所涉及的上、下、左、右、前、后、顶、底等(如果存在)方位词是以附图中的结构位于图中的位置以及结构相互之间的位置来定义的,只是为了表达技术方案的清楚及方便。应当理解,方位词的使用不应限制本技术请求保护的范围。
38.第一实施例
39.图3为本实用新型第一实施例中显示装置的侧视结构示意图,图4为图3中显示装置未安装电连接件时的另一侧视结构示意图,图5为图3中第一基板的平面展开结构示意图,图6为图3中第二基板的平面展开结构示意图,图7为图3中显示装置的制造流程示意图,如图3至图6所示,本实用新型第一实施例提供的显示装置,包括第一基板1、第二基板2和电连接件4,第一基板1和第二基板2从上至下依次设置。第一基板1的正面设有第一tft阵列5,第一基板1的侧面或背面设有第一电连接部51,第一电连接部51与第一tft阵列5电性连接。
第二基板2的正面设有第二tft阵列6,第二基板2的侧面或背面设有第二电连接部61,第二电连接部61与第二tft阵列6电性连接,电连接件4同时与第一电连接部51和第二电连接部61电性连接。
40.需要说明的是,第一基板1的正面和第二基板2的正面即为显示装置的正面(靠近用户的一侧),从图3及图4中看即为第一基板1和第二基板2的上表面。同时,为了方便理解,图5将第一基板1的侧面与其正面展开至同一平面,图6将第二基板2的侧面与其正面展开至同一平面。
41.具体地,在本实施例中,第一基板1为tft阵列基板,第二基板2为mini led基板,电连接件4为pcb板,电连接件4优选为柔性电路板(fpc)或软硬结合板。
42.进一步地,如图3及图4所示,在本实施例中,该显示装置还包括彩膜基板3(cf),彩膜基板3设置于第一基板1的上方,彩膜基板3与第一基板1之间设有液晶层(图未示)。
43.具体地,如图5所示,第一基板1包括第一显示区11和第一绑定区12(即非显示区或电连接区),第一tft阵列5设置于第一显示区11内。第一tft阵列5包括多根绝缘交叉的第一扫描线53和第一数据线54,第一tft阵列5还包括多个第一tft 55和像素电极52,多个像素电极52呈阵列分布,每个像素电极52通过一个第一tft 55与对应的第一扫描线53和第一数据线54相连。
44.具体地,如图6所示,第二基板2用于提供背光(光源),第二基板2包括第二显示区21和第二绑定区22,第二tft阵列6设置于第二显示区21内。第二tft阵列6包括多根绝缘交叉的第二扫描线63和第二数据线64,第二tft阵列6还包括多个第二tft 65和mini led 62,多个mini led 62呈阵列分布,每个mini led 62通过一个第二tft 65与对应的第二扫描线63和第二数据线64相连,即通过第二tft 65来控制mini led 62的开关。
45.进一步地,如图5所示,在本实施例中,第一基板1的正面设有第一源极驱动器13、第一栅极驱动器14、多根第一栅极扇出线15、多根第一源极扇出线16和第一信号走线17,第一源极驱动器13、第一栅极驱动器14、第一栅极扇出线15、第一源极扇出线16和第一信号走线17均位于第一绑定区12内。多根第一栅极扇出线15的一端分别与多根第一扫描线53一一对应连接,多根第一栅极扇出线15的另一端同时与第一栅极驱动器14相连。多根第一源极扇出线16的一端分别与多根第一数据线54一一对应连接,多根第一源极扇出线16的另一端同时与第一源极驱动器13相连。在本实施例中,第一电连接部51设置于第一基板1的侧面,第一源极驱动器13和第一栅极驱动器14均通过第一信号走线17与第一电连接部51相连。
46.具体地,如图5所示,在本实施例中,第一信号走线17的数量为多条,第一电连接部51的数量为多个,多条第一信号走线17与多个第一电连接部51数量相同且一一对应连接。其中一部分第一信号走线17同时与第一源极驱动器13连接,另外一部分第一信号走线17同时与第一栅极驱动器14连接。第一电连接部51可以为金属引线,即第一电连接部51与第一信号走线17为一体结构,第一电连接部51为第一信号走线17的线路末端。当然,第一电连接部51还可以为金手指等其它电连接结构。
47.进一步地,如图6所示,在本实施例中,第二基板2的正面设有第二源极驱动器23、第二栅极驱动器24、多根第二栅极扇出线25、多根第二源极扇出线26和第二信号走线27,第二源极驱动器23、第二栅极驱动器24、第二栅极扇出线25、第二源极扇出线26和第二信号走线27均位于第二绑定区22内。多根第二栅极扇出线25的一端分别与多根第二扫描线63一一
对应连接,多根第二栅极扇出线25的另一端同时与第二栅极驱动器24相连。多根第二源极扇出线26的一端分别与多根第二数据线64一一对应连接,多根第二源极扇出线26的另一端同时与第二源极驱动器23相连。在本实施例中,第二电连接部61设置于第二基板2的侧面,第二源极驱动器23和第二栅极驱动器24均通过第二信号走线27与第二电连接部61相连。
48.具体地,如图5所示,在本实施例中,第二信号走线27的数量为多条,第二电连接部61的数量为多个,多条第二信号走线27与多个第二电连接部61数量相同且一一对应连接。其中一部分第二信号走线27同时与第二源极驱动器23连接,另外一部分第二信号走线27同时与第二栅极驱动器24连接。第二电连接部61可以为金属引线,即第二电连接部61与第二信号走线27为一体结构,第二电连接部61为第二信号走线27的线路末端。当然,第二电连接部61还可以为金手指等其它电连接结构。
49.进一步地,如图4至图6所示,在本实施例中,第一电连接部51和第二电连接部61位于显示装置的同一侧,从而方便电连接件4与第一电连接部51和第二电连接部61的电性连接。
50.进一步地,如图3所示,在本实施例中,电连接件4与第一电连接部51和第二电连接部61之间通过异方性导电胶7(acf)连接。
51.具体地,由于电连接件4需要上下跨接第一基板1和第二基板2,而第一基板1和第二基板2之间存在一定间隙,故电连接件4于第一基板1和第二基板2之间的间隙处易发生断裂。通过在电连接件4与第一基板1和第二基板2之间设置异方性导电胶7,不仅能够防止电连接件4断裂,而且能够保证电连接件4与第一基板1和第二基板2之间的信号导通。
52.进一步地,如图3及图4所示,在本实施例中,第一基板1和第二基板2之间以及第一基板1和彩膜基板3之间均设有密封框胶8。
53.具体地,如图7所示,在本实施例中,为了简化第一基板1和第二基板2的制造工艺,可以同时制作第一基板1和第二基板2,具体可以包括以下步骤:1、在同一基板上同时制作第一tft 55和第二tft 65(第一tft 55和第二tft 65可共用同一套光罩),制作完成后通过切割分别形成第一基板1和第二基板2;2、在第一基板1上制作像素电极52,在第二基板2上制作mini led 62;3、利用密封框胶8封装第一基板1和第二基板2。
54.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显示装置通过将第一电连接部51设置于第一基板1的侧面,第二电连接部61设置于第二基板2的侧面,电连接件4同时与第一电连接部51和第二电连接部61电性连接,即将第一绑定区12和第二绑定区22分别延伸至第一基板1的侧面和第二基板2的侧面,从而减小显示装置的下边框尺寸,不仅能够实现显示装置的窄边框设计,而且有利于提升显示品质。
55.第二实施例
56.图8为本实用新型第二实施例中显示装置的侧视结构示意图,图9为图8中显示装置未安装电连接件时的另一侧视结构示意图,图10为图8中第一基板的平面展开结构示意图,图11为图8中第二基板的平面展开结构示意图,如图8至图11所示,本实用新型第二实施例提供的显示装置与第一实施例大致相同,不同点在于第一电连接部51和第二电连接部61设置的位置不同。
57.具体地,在本实施例中,第一电连接部51设置于第一基板1的背面,第一信号走线17由第一基板1的正面延伸至第一基板1的侧面后再与第一电连接部51连接。第二电连接部
61设置于第二基板2的背面,第二信号走线27由第二基板2的正面延伸至第二基板2的侧面后再与第二电连接部61连接。本实施例的其它结构及功能与第一实施例相同,在此不赘述。
58.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显示装置通过将第一电连接部51设置于第一基板1的背面,第二电连接部61设置于第二基板2的背面,电连接件4同时与第一电连接部51和第二电连接部61电性连接,即将第一绑定区12和第二绑定区22分别延伸至第一基板1的背面和第二基板2的背面,从而进一步地减小显示装置的下边框尺寸,不仅能够实现显示装置的窄边框设计,而且有利于提升显示品质。
59.第三实施例
60.图12为本实用新型第三实施例中显示装置的侧视结构示意图,图13为图12中显示装置未安装电连接件时的另一侧视结构示意图,图14为图12中第一基板的平面展开结构示意图,图15为图12中第二基板的平面展开结构示意图,如图12至图15所示,本实用新型第三实施例提供的显示装置与第一实施例大致相同,不同点在于第一电连接部51和第二电连接部61的结构及位置不同。
61.具体地,在本实施例中,第一基板1和第二基板2均采用gia(gate driver in array,栅极驱动集成于阵列电路)设计,即相较于第一实施例省去了第一栅极驱动器14和第二栅极驱动器24。第一电连接部51包括第一gia电路连接部511,第一gia电路连接部511设置于第一基板1的侧面或背面。第二电连接部61包括第二gia电路连接部611,第二gia电路连接部611设置于第二基板2的侧面或背面,电连接件4同时与第一gia电路连接部511和第二gia电路连接部611电性连接。
62.具体地,在本实施例中,第一gia电路连接部511设置于第一基板1的背面,第一基板1的正面设有与第一tft阵列5相连的第一栅极扇出线15,第一栅极扇出线15由第一基板1的正面延伸至第一基板1的侧面后与第一gia电路连接部511连接。第二gia电路连接部611设置于第二基板2的背面,第二基板2的正面设有与第二tft阵列6相连的第二栅极扇出线25,第二栅极扇出线25由第二基板2的正面延伸至第二基板2的侧面后与第二gia电路连接部611连接。
63.进一步地,在本实施例中,第一基板1和第二基板2均采用cof(chip on flex,常称为覆晶薄膜,即将集成电路(ic)固定在柔性线路板上的晶粒软膜构装技术)设计,即相较于第一实施例省去了第一源极驱动器13和第二源极驱动器23。第一电连接部51还包括第一覆晶薄膜512,第一覆晶薄膜512设置于第一基板1的背面。第二电连接部61还包括第二覆晶薄膜612,第二覆晶薄膜612设置于第二基板2的背面,电连接件4同时与第一覆晶薄膜512和第二覆晶薄膜612电性连接。
64.进一步地,在本实施例中,第一基板1的正面设有与第一tft阵列5相连的第一源极扇出线16,第一源极扇出线16由第一基板1的正面延伸至第一基板1的侧面后与第一覆晶薄膜512连接。第二基板2的正面设有与第二tft阵列6相连的第二源极扇出线26,第二源极扇出线26由第二基板2的正面延伸至第二基板2的侧面后与第二覆晶薄膜612连接。本实施例的其它结构及功能与第一实施例相同,在此不赘述。
65.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显示装置通过将第一电连接部51设置于第一基板1的背面,第二电连接部61设置于第二基板2的背面,电连接件4同时与第一电连接部51和第二电连接部61电性连接,即将第一绑定区12和第二绑定区22分别延伸至第一基板1的背面和第
二基板2的背面,同时第一基板1和第二基板2均采用gia设计和cof设计,从而最大幅度地减小显示装置的下边框及左右边框的尺寸,不仅能够实现显示装置的窄边框设计,而且有利于提升显示品质。
66.第四实施例
67.图16为本实用新型第四实施例中显示装置的侧视结构示意图,图17为图16中显示装置未安装电连接件时的另一侧视结构示意图,图18为图16中第一基板的平面展开结构示意图,图19为图16中第二基板的平面展开结构示意图,如图16至图19所示,本实用新型第四实施例提供的显示装置与第一实施例大致相同,不同点在于第一tft阵列5和第二tft阵列6的位置不同。
68.具体地,在本实施例中,该显示装置包括第一基板1和电连接件4,第一基板1的正面设有第一tft阵列5,第一基板1的背面设有第二tft阵列6,即本实施例将第一tft阵列5和第二tft阵列6集成于同一个基板(第一基板1)上,相较于第一实施例省去了第二基板2。第一基板1的侧面设有第一电连接部51和第二电连接部61,第一电连接部51和第二电连接部61位于第一基板1的同一侧。第一电连接部51与第一tft阵列5电性连接,第二电连接部61与第二tft阵列6电性连接。第一电连接部51和第二电连接部61位于显示装置的同一侧,电连接件4同时与第一电连接部51和第二电连接部61电性连接。本实施例的其它结构及功能与第一实施例相同,在此不赘述。
69.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显示装置通过将第一电连接部51和第二电连接部61均设置于第一基板1的侧面,电连接件4同时与第一电连接部51和第二电连接部61电性连接,即将第一绑定区12和第二绑定区22均延伸至第一基板1的侧面,从而减小显示装置的下边框尺寸,实现显示装置的窄边框设计。同时,由于本实施例将第一tft阵列5和第二tft阵列6集成于同一个基板(第一基板1)上,能够减小显示装置的厚度,有利于提升显示品质。
70.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实用新型揭露的技术范围内,可轻易想到变化或替换,都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因此,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应以所述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为准。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