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光模块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1627339发布日期:2022-09-24 00:58阅读:66来源:国知局
一种光模块的制作方法

1.本技术涉及通信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光模块。


背景技术:

2.emi(电磁干扰,electromagnetic interference)是电磁波和电子原件作用后而产生的干扰现象,其发射的电磁波会影响其他系统或者本系统内其他自系统的正常工作。
3.系统在工作时,既不希望受外界电磁波的干扰,也不希望自身辐射出的电磁波干扰其他设备,以及对人体产生辐射危害。
4.由于解锁部件是可以在光模块外壳上顺畅解锁及活动,因此,光模块的外壳与解锁部件之间是有活动间隙的。当光模块插入笼子使用时,笼子内侧的簧片压紧光模块,此时笼子的簧片压紧的只是光模块的外表面,解锁部件并没有压紧到光模块外壳上,此时,解锁部件内侧与光模块外壳之间的间隙就成为信号辐射的泄漏路径。


技术实现要素:

5.本技术提供了一种光模块,以提高光模块电磁屏蔽效果。
6.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实施例公开了如下技术方案:
7.本技术实施例公开了一种光模块,包括:
8.上壳体;
9.底板与设置于所述底板的两侧的第一下侧板、第二下侧板形成的下壳体;
10.所述上壳体与所述下壳体盖合形成壳体;
11.解锁部件,包括:
12.第一解锁部,位于所述第一下侧板的外侧,
13.第二解锁部,位于所述第二下侧板的外侧;
14.第一簧片,设置于所述第一解锁部的内壁,一端与所述第一解锁部固定连接,另一端不与所述第一解锁部固定;
15.所述第一簧片的中心区域向所述第一下侧板方向凸起,且所述第一簧片的宽度不大于所述第一解锁部的宽度;
16.第二簧片,设置于所述第二解锁部的内壁,一端与所述第二解锁部固定连接,另一端不与所述第二解锁部固定;
17.所述第二簧片的中心区域向所述第二下侧板方向凸起,且所述第二簧片的宽度不大于所述第一解锁部的宽度。
18.有益效果:
19.本技术公开了一种光模块,包括上壳体与下壳体盖合形成的壳体,和设置于壳体外部的解锁部件。其中,下壳体包括:底板与设置于所述底板的两侧的第一下侧板、第二下侧板。解锁部件包括:第一解锁部,位于所述第一下侧板的外侧。第二解锁部,位于所述第二下侧板的外侧;第一簧片,设置于所述第一解锁部的内壁,一端与所述第一解锁部固定连
接,另一端不与所述第一解锁部固定;所述第一簧片的中心区域向所述第一下侧板方向凸起,且所述第一簧片的宽度不大于所述第一解锁部的宽度;第二簧片,设置于所述第二解锁部的内壁,一端与所述第二解锁部固定连接,另一端不与所述第二解锁部固定;所述第二簧片的中心区域向所述第二下侧板方向凸起,且所述第二簧片的宽度不大于所述第二解锁部的宽度。在拉动解锁部件时,解锁部件受到笼子内卡子的压力,第一簧片与第二簧片向未固定的一端延伸,释放压力,减少了解锁部件与下壳体之间的摩擦力。安装完成后,第一簧片位于第一解锁部与第一下侧板之间的缝隙内,第二簧片位于第二解锁器与第二下侧板之间的缝隙内,有利于避免光模块电磁泄露,提高光模块的电磁屏蔽效果。
附图说明
20.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公开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本公开一些实施例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公开的一些实施例的附图,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此外,以下描述中的附图可以视作示意图,并非对本公开实施例所涉及的产品的实际尺寸、方法的实际流程、信号的实际时序等的限制。
21.图1为根据一些实施例的一种光通信系统的连接关系图;
22.图2为根据一些实施例的一种光网络终端的结构图;
23.图3为根据一些实施例的一种光模块的结构图;
24.图4为根据一些实施例的一种光模块的分解图;
25.图5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一种下壳体的结构示意图一;
26.图6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一种下壳体的结构示意图二;
27.图7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一种解锁部件的第一角度结构图;
28.图8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一种解锁部件的第二角度结构示意图;
29.图9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第一簧片的第一角度的结构示意图;
30.图10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一种解锁部件的第二角度结构图;
31.图11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一种解锁部件与下壳体的第一角度结构图;
32.图12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一种解锁部件与下壳体的第二角度结构示意图;
33.图13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一种上壳体的结构图一;
34.图14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一种上壳体的结构图二。
具体实施方式
35.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公开一些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公开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公开所提供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公开保护的范围。
36.光通信系统中,使用光信号携带待传输的信息,并使携带有信息的光信号通过光纤或光波导等信息传输设备传输至计算机等信息处理设备,以完成信息的传输。由于光通过光纤或光波导传输时具有无源传输特性,因此可以实现低成本、低损耗的信息传输。此外,光纤或光波导等信息传输设备传输的信号是光信号,而计算机等信息处理设备能够识别和处理的信号是电信号,因此为了在光纤或光波导等信息传输设备与计算机等信息处理
设备之间建立信息连接,需要实现电信号与光信号的相互转换。
37.光模块在光通信技术领域中实现上述光信号与电信号的相互转换功能。光模块包括光口和电口,光模块通过光口实现与光纤或光波导等信息传输设备的光通信,通过电口实现与光网络终端(例如,光猫)之间的电连接,电连接主要用于供电、i2c信号传输、数据信息传输以及接地等;光网络终端通过网线或无线保真技术(wi-fi)将电信号传输给计算机等信息处理设备。
38.图1为光通信系统的连接关系图。如图1所示,光通信系统包括远端服务器1000、本地信息处理设备2000、光网络终端100、光模块200、光纤101及网线103。
39.光纤101的一端连接远端服务器1000,另一端通过光模块200与光网络终端100连接。光纤本身可支持远距离信号传输,例如数千米(6千米至8千米)的信号传输,在此基础上如果使用中继器,则理论上可以实现无限距离传输。因此在通常的光通信系统中,远端服务器1000与光网络终端100之间的距离通常可达到数千米、数十千米或数百千米。
40.网线103的一端连接本地信息处理设备2000,另一端连接光网络终端100。本地信息处理设备2000可以为以下设备中的任一种或几种:路由器、交换机、计算机、手机、平板电脑、电视机等。
41.远端服务器1000与光网络终端100之间的物理距离大于本地信息处理设备2000与光网络终端100之间的物理距离。本地信息处理设备2000与远端服务器1000之间的连接由光纤101与网线103完成;而光纤101与网线103之间的连接由光模块200和光网络终端100完成。
42.光模块200包括光口和电口,光口被配置为接入光纤101,从而使得光模块200与光纤101建立双向的光信号连接;电口被配置为接入光网络终端100中,从而使得光模块200与光网络终端100建立双向的电信号连接。光模块200实现光信号与电信号的相互转换,从而使得光纤101与光网络终端100之间建立信息连接。示例地,来自光纤101的光信号由光模块200转换为电信号后输入至光网络终端100中,来自光网络终端100的电信号由光模块200转换为光信号输入至光纤101中。由于光模块200是实现光信号与电信号相互转换的工具,不具有处理数据的功能,在上述光电转换过程中,信息并未发生变化。
43.光网络终端100包括大致呈长方体的壳体(housing),以及设置在壳体上的光模块接口102和网线接口104。光模块接口102被配置为接入光模块200,从而使得光网络终端100与光模块200建立双向的电信号连接;网线接口104被配置为接入网线103,从而使得光网络终端100与网线103建立双向的电信号连接。光模块200与网线103之间通过光网络终端100建立连接。示例地,光网络终端100将来自光模块200的电信号传递给网线103,将来自网线103的电信号传递给光模块200,因此光网络终端100作为光模块200的上位机,可以监控光模块200的工作。光模块200的上位机除光网络终端100之外还可以包括光线路终端(optical line terminal,olt)等。
44.远端服务器1000通过光纤101、光模块200、光网络终端100及网线103,与本地信息处理设备2000之间建立了双向的信号传递通道。
45.图2为光网络终端的结构图,为了清楚地显示光模块200与光网络终端100的连接关系,图2仅示出了光网络终端100的与光模块200相关的结构。如图2所示,光网络终端100还包括设置于壳体内的电路板105,设置在电路板105表面的笼子106,设置在笼子106上的
transistor,mosfet)。芯片例如包括微控制单元(microcontroller unit,mcu)、激光驱动芯片、限幅放大器(limiting amplifier)、时钟数据恢复(clock and data recovery,cdr)芯片、电源管理芯片、数字信号处理(digital signal processing,dsp)芯片。
57.电路板201一般为硬性电路板,硬性电路板由于其相对坚硬的材质,还可以实现承载作用,如硬性电路板可以平稳地承载上述电子元件和芯片;当光收发组件位于电路板上时,硬性电路板也可以提供平稳地承载;硬性电路板还可以插入上位机笼子中的电连接器中。
58.电路板201还包括形成在其端部表面的金手指,金手指由相互独立的多个引脚组成。电路板201插入笼子106中,由金手指与笼子106内的电连接器导通连接。金手指可以仅设置在电路板201一侧的表面(例如图4所示的上表面),也可以设置在电路板201上下两侧的表面,以适应引脚数量需求大的场合。金手指被配置为与上位机建立电连接,以实现供电、接地、i2c信号传递、数据信号传递等。
59.当然,部分光模块中也会使用柔性电路板。柔性电路板一般与硬性电路板配合使用,以作为硬性电路板的补充。例如,硬性电路板与光收发组件之间可以采用柔性电路板连接。
60.光收发组件500包括光发射器件及光接收器件,光发射器件被配置为实现光信号的发射,光接收器件被配置为实现光信号的接收。示例地,光发射器件及光接收器件结合在一起,形成一体地光收发组件。
61.图5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一种下壳体的结构示意图一;图6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一种下壳体的结构示意图二。
62.如图5和6所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下壳体400包括底板410、第一下侧板420和第二下侧板430,第一下侧板420位于底板410长度方向的一侧,第二下侧板430位于底板410长度方向的另一侧。第一下侧板420的头部和第二下侧板430的头部相向的向光模块内部凹陷,进而下壳体400头部宽度相较其他部位稍窄。
63.如图5所示,第一下侧板420的头部设置有第一弹簧槽,第一弹簧槽内设置第一弹簧,第一下侧板420的中部设置有第一凹槽422和第一锁止槽423。第一弹簧槽、第一凹槽422和第一锁止槽423的设置为了便于解锁部件500的安装。第一凹槽422用于配合连接解锁部件500的尾部,光模块解锁过程中解锁部件500的尾部可在第一凹槽422移动;第一锁止槽423用于接解锁部件500的尾部的限位,防止光模块解锁以及锁止过程中解锁部件500移位超限。第一下侧板420的头部靠近光模块的光口,尾部远离光模块的光口。
64.第一凹槽与第一锁止槽之间设有第一凸起部,第一凸起部向第一下侧板的外侧凸起。第一凹槽的另一侧设有第一限位凸起,第一限位凸起向第一下侧板的外侧凸起。
65.如图6所示,第二下侧板430的头部设置有第二弹簧槽,第二弹簧槽内设置第二弹簧,第二下侧板430的中部设置有第二凹槽432和第二锁止槽433。第二弹簧槽、第二凹槽432和第二锁止槽433的设置为了更加便于解锁部件500的安装。第二凹槽432用于配合连接解锁部件500的尾部,光模块解锁过程中解锁部件500的尾部可在第二凹槽432移动;第二锁止槽433用于接解锁部件500的尾部的限位,防止光模块解锁以及锁止过程中解锁部件500移位超限。第二凹槽432配合第一凹槽422以及第二锁止槽433配合第一锁止槽423,使解锁部件500的使用更加可靠。
66.第二凹槽与第二锁止槽之间设有第二凸起,第二凸起向第二下侧板的外侧凸起。第二凹槽的另一侧设有第二限位凸起,第二限位凸起向第二下侧板的外侧凸起。
67.为更加方便本技术实施例提供光模块的安装以及使用可靠性,本技术实施例提供了一种解锁部件。图7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一种解锁部件的第一角度结构图。图8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一种解锁部件的第二角度结构示意图。图7和图8示出了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一种解锁部件的详细结构。
68.如图7和图8所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解锁部件500包括手柄510和解锁组件520,解锁组件520连接下壳体400,手柄510的一端连接解锁组件520的一端。手柄510用于方便解锁部件500的拖动,拖动手柄510带动解锁组件520移动。为方便拖动手柄510连接解锁组件520,手柄510上设置有第一连接部511,手柄510通过第一连接部511连接解锁组件520。解锁组件520的另一端设置有锁止卡勾,锁止卡勾用于实现光模块与笼子的机械连接,实现光模块与笼子的锁止。
69.本技术实施例提供中,解锁组件520包括第一解锁部521和第二解锁部522。第一解锁部521的一端连接手柄510,第一解锁部521的另一端用于配合连接第一下侧板420;拖动手柄510,第一解锁部521可沿第一下侧板420延伸方向移动。第二解锁部522的一端连接手柄,第二解锁部522的另一端用于配合连接第二下侧板430;拖动手柄510,第二解锁部522可沿第一下侧板420延伸方向移动。可选的,第一解锁部521的一端和第二解锁部522的一端分别连接第一连接部511,进而拖动手柄510,手柄510通过第一连接部511带动第一解锁部521在第一下侧板420上移动以及带动第二解锁部522在第二下侧板430上移动。
70.在本技术实施例中,第一解锁部521的另一端设置第一锁止卡勾524,第一锁止卡勾524用于第一解锁部521与笼子锁止;第二解锁部522的一端也设置第二锁止卡勾525,第二锁止卡勾525用于第二解锁部522与笼子锁止。第一解锁部521上的第一锁止卡勾524与第二解锁部522上的第二锁止卡勾525结合实现光模块与笼子的锁止,保证光模块与笼子的锁止牢固性,同时在进行光模块与笼子解锁过程中,使解锁部件500受力均衡,便于保证解锁部件500的使用寿命。
71.第一解锁部521设有与第一限位凸起424匹配的第一限位孔528,第一限位凸起424位于第一限位孔528内部,且第一限位孔528的开孔面积大于第一限位凸起424的横截面积。具体的,第一限位凸起424的横截面可以是圆形结构,也可以是椭圆形、长方形。
72.第二解锁部522设有与第二限位凸起434匹配的第二限位孔529,第二限位凸起434位于第二限位孔529内部,且第二限位孔529的开孔面积大于第二限位凸起434的横截面积。
73.第一限位孔528对第一限位凸起424形成位置限定,第一限位凸起424在第一限位孔528范围内进行滑动。第二限位孔529对第二限位凸起434形成位置限定,第二限位凸起434在第二限位孔529范围内进行滑动。
74.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解锁部件500还包括桥接部523,桥接部523的一端连接第一解锁部521的一端、另一端连接第二解锁部522的一端。桥接部523有助于提升手柄510与第一解锁部521以及第二解锁部522的连接牢固性。优选的,第一连接部511连接桥接部523。
75.在本技术实施例中,手柄510可为注塑成型件,解锁组件520可为钣金件,桥接部523可与第一解锁部521和第二解锁部522一体成型。为方便手柄510连接桥接部523连接以及保证手柄510与桥接部523连接的牢固性,第一连接部511注塑包裹桥接部523。进一步,在
第一解锁部521和第二解锁部522头部还包括若干通孔,便于手柄510注塑成型过程中紧密连接第一解锁部521和第二解锁部522。
76.为了方便解锁部件在光模块外壳上解锁活动,光模块的外壳与解锁部件内壁之间存在一定的缝隙。光模块插入笼子使用时,笼子内侧的簧片压紧光模块,此时笼子的簧片压紧的只是光模块的外表面,解锁部件并没有压紧到光模块外壳上,此时,解锁部件内侧与光模块外壳之间的间隙就成为信号辐射的泄漏路径。
77.为了减少信号泄露,在解锁部件的内设设置簧片,位于解锁部件与光模块壳体之间。第一解锁部521设有第一簧片600,位于第一解锁部521的内壁,且第一簧片600呈弧形,弧形簧片的中心区域向第一解锁部521的内壁凸起。具体的,第一限位孔528的一侧设有锁止卡勾,另一侧设置第一簧片600。第一簧片600的顶端与第一解锁部的内壁的距离为0.3mm-1.5mm。如果第一簧片600的顶端到第一解锁部的内壁的距离小于0.3mm,则解锁器与光模块外壳之间接触不紧密;如果第一簧片600的顶端到第一解锁部的内壁的距离大于1.5mm,则导致组装后第一解锁部的外壁凸出于光模块的外壳,导致装配不良、解锁不畅、解锁部件回弹卡顿或解锁部件不能自动归位。
78.第一解锁部521的一端设有第一解锁止回部5211,位于第一锁止卡勾524的左侧,第一解锁止回部的宽度大于第一解锁部的宽度。第一锁止槽的宽度小于第一凹槽的宽度,因此在。第一锁止槽与第一凹槽之间设有第一台阶面,第一解锁止回部的端部为第一簧片600基准面,抵靠于第一台阶面处,实现第一解锁部与第一下侧板的限位。
79.第一簧片600为金属导电材质,可以是sus301高回弹不锈钢,厚度为0.03~0.07mm。第一簧片600厚度为0.05mm。第一簧片600还可以是玻铜或电镀镍材质,以避免因外部环境腐蚀生锈。
80.第一簧片600的凸起最高处于第一解锁部件的基准面之间的长度为8.9mm~12.7mm之间,使得弧形区域与光模块外部的笼子密切接触,以防止emc泄露,提高光模块的电磁屏蔽效果。
81.第一簧片600的宽度等于或小于第一解锁部的宽度,使得弧形区域与光模块外部的笼子的节后密切接触,以防止emc泄露,提高光模块的电磁屏蔽效果。
82.图9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第一簧片的第一角度的结构示意图。图10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一种解锁部件的第二角度结构图。图11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一种解锁部件与下壳体的第一角度结构图。图12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一种解锁部件与下壳体的第二角度结构示意图。结合图9、图10、图11和图12所示,第一簧片600包括第一导向部601、第一凸起部602和第二导向部603,第一导向部601抵靠于第一下侧板的内壁,且与第一下侧板内壁焊接,第二导向部抵靠于第一下侧板的内壁,且与第一下侧板内壁焊接。第一凸起部设置于第一导向部与第二导向部之间,呈弧形向对侧凸起。第一导向部的端部与第一下侧板的内壁焊接,第二导向部不与第一下侧板焊接。第一簧片600的单端与第一下侧板焊接,另一端不固定,使得在装配使用过程中,第一簧片600受到压力时,未固定的一端向固定侧的对端移动,释放压力。
83.第一导向部的面积大于第三导向部的面积,增加第一簧片与第一解锁部521的连接面积,避免因第一解锁部与第一下侧板之间的摩擦力过大,而导致第一簧片与第一解锁部脱离。
84.由第一导向部向第一凸起部,第一簧片逐步向凸出于第一解锁部内壁的方向凸起,第一凸起部的长度中心位置为第一凸起部距离第一解锁部内壁最大的部位,也是解锁部件与下壳体组装后第一凸起部距离第一下侧板最近的位置。由第二导向部向第一凸起部,第一簧片逐步向凸出于第一解锁部内壁的方向凸起,第一凸起部的长度中心位置为第一凸起部距离第一解锁部内壁最大的部位,也是解锁部件与下壳体组装后第一凸起部距离第一下侧板最近的位置。
85.第二导向部的一侧抵靠于第一解锁部的内部,但不与第一解锁部固定。当解锁部件与下壳体连接时,第一簧片填充于第一解锁部与第一下侧板之间,第一簧片受到压力,第一凸起部的凸起距离变小,第一凸起部受挤压向第二导向部的方向延伸。
86.第二导向部的一侧抵靠于第一解锁部的内壁,使得在解锁部件与下壳体发生相对运动时,第一凸起部沿靠近第一解锁部的位置进行延伸。
87.为了进一步释放压力,减少第一解锁部与第一下侧板之间的摩擦,第一凸起部设有开口槽,使得第一凸起部在受力时易于变形释放压力。开口槽的开口延伸方向为光模块的长度方向,开口槽的开口延伸方向与解锁部件在壳体的滑动方向一致。开口槽的设置使得第一凸起部的刚性减弱,使得第一凸起部在受到压力的情况下便于发生形变,使其填充于第一解锁部与第一下侧板之间的缝隙内,而避免第一解锁部向外部凸起而发生形变。
88.第一凸起部可设有一个开口槽6021,也可设置2个开口槽或多个开口槽。
89.为减少第一凸起部受到压力后对第一解锁部的压力,第一导向部与第一凸起部之间设置第一过渡部604,第一过渡部倾斜于第一解锁部设置。第一过渡部的一端与第一导向部连接,另一端与第一凸起部连接,且第一过渡部沿第一导向部向第一凸起部方向逐步远离第一解锁部的内壁设置。第一过渡部倾斜于第一解锁部设置,将第一凸起部受到的挤压力分解为垂直于第一解锁部方向和平行于第一解锁部方向的两个分量,减少第一导向部受到的压力,同时减少了第一导向部与第一解锁部之间的摩擦力,能够有效避免第一解锁部与第一下侧板之间的连接脱落。
90.同样的,为减少第一凸起部受到压力后对第一解锁部的压力,第二导向部与第一凸起部之间设置第二过渡部605,第二过渡部倾斜于第一解锁部设置。第二过渡部的一端与第二导向部连接,另一端与第一凸起部连接,且第一过渡部沿第二导向部向第一凸起部方向逐步远离第一解锁部的内壁设置。第二过渡部倾斜于第一解锁部设置,将第一凸起部受到的挤压力分解为垂直于第一解锁部方向和平行于第一解锁部方向的两个分量,减少第一导向部受到的压力,同时减少了第一导向部与第一解锁部之间的摩擦力,能够有效避免第一解锁部与第一下侧板之间的连接脱落。
91.开口槽可设置为贯穿第一凸起部,也可设置为贯穿第一过渡部、第一凸起部和第二过渡部,使得第一凸起部的刚性减弱,使得第一凸起部在受到压力的情况下便于发生形变,使其填充于第一解锁部与第一下侧板之间的缝隙内,而避免第一解锁部向外部凸起而发生形变。
92.第一簧片600的中心的距离第一簧片600基准面的长度为8.9mm-12.7mm,第一簧片600的中心为第一凸起部的中心。可选的,第一簧片600的中心的距离第一簧片600基准面的长度为10.9mm。
93.第二解锁部设有第二簧片700,位于第二解锁部的内壁,且第二簧片呈弧形,弧形
簧片的中心区域向第二解锁部的内壁凸起。具体的,第二限位孔529的一侧设有锁止卡勾,另一侧设置第二簧片。第二簧片的顶端与第二解锁部的内壁的距离为0.3mm-1.5mm。如果第二簧片的顶端到第二解锁部的内壁的距离小于0.3mm,则解锁器与光模块外壳之间接触不紧密;如果第二簧片的顶端到第二解锁部的内壁的距离大于1.5mm,则导致组装后第二解锁部的外壁凸出于光模块的外壳,导致装配不良、解锁不畅、解锁部件回弹卡顿或解锁部件不能自动归位。
94.第二解锁部的一端设有第二解锁止回部,位于第二锁止卡勾的左侧,第二解锁止回部的宽度大于第二解锁部的宽度。第二锁止槽的宽度小于第一凹槽的宽度,因此在。第二锁止槽与第二凹槽之间设有第二台阶面,第二解锁止回部的端部为第二簧片基准面,抵靠于第二台阶面处,实现第二解锁部与第二下侧板的限位。
95.第二簧片为金属导电材质,可以是sus301高回弹不锈钢,厚度为0.03-0.07mm。第二簧片厚度为0.05mm。第二簧片还可以是玻铜或电镀镍材质,以避免因外部环境腐蚀生锈。
96.第二簧片的凸起最高处于第二解锁部件的基准面之间的长度为8.9mm——12.7mm之间,使得弧形区域与光模块外部的笼子密切接触,以防止emc泄露,提高光模块的电磁屏蔽效果。
97.第二簧片的宽度等于或小于第二解锁部的宽度,使得弧形区域与光模块外部的笼子的节后密切接触,以防止emc泄露,提高光模块的电磁屏蔽效果。
98.第二簧片包括第三导向部、第二凸起部和第四导向部,第三导向部抵靠于第二下侧板的内壁,且与第二下侧板内壁焊接,第四导向部抵靠于第二下侧板的内壁,且与第二下侧板内壁焊接。第二凸起部设置于第三导向部与第四导向部之间,呈弧形向对侧凸起。第三导向部的端部与第二下侧板的内壁焊接,第四导向部不与第二下侧板焊接。第二簧片的单端与第二下侧板焊接,另一端不固定,使得在装配使用过程中,第二簧片受到压力时,未固定的一端向固定侧的对端移动,释放压力。
99.第三导向部的面积大于第四导向部的面积,增加第二簧片与第二解锁部的连接面积,避免因第二解锁部与第二下侧板之间的摩擦力过大,而导致第二簧片与第二解锁部脱离。
100.由第三导向部向第二凸起部,第二簧片逐步向凸出于第二解锁部内壁的方向凸起,第二凸起部的长度中心位置为第二凸起部距离第二解锁部内壁最大的部位,也是解锁部件与下壳体组装后第二凸起部距离第二下侧板最近的位置。由第四导向部向第二凸起部,第二簧片逐步向凸出于第二解锁部内壁的方向凸起,第二凸起部的长度中心位置为第二凸起部距离第二解锁部内壁最大的部位,也是解锁部件与下壳体组装后第二凸起部距离第二下侧板最近的位置。
101.第四导向部的一侧抵靠于第二解锁部的内部,但不与第二解锁部固定。当解锁部件与下壳体连接时,第二簧片填充于第二解锁部与第二下侧板之间,第二簧片受到压力,第二凸起部的凸起距离变小,第二凸起部受挤压向第四导向部的方向延伸。
102.第二簧片的开口槽的开口延伸方向为光模块的长度方向,开口槽的开口延伸方向与解锁部件在壳体的滑动方向一致。
103.第二凸起部可设有一个开口槽,也可设置2个开口槽或多个开口槽。第二簧片的中心的距离第二簧片基准面的长度为8.9mm-12.7mm,第二簧片的中心为第二凸起部的中心。
可选的,第二簧片的中心的距离第二簧片基准面的长度为10.9mm。
104.在本技术中,第一簧片600与第二簧片对称设置于下壳体的两侧,可保证解锁部件受力均匀,避免解锁部件因受力不均衡产生形变,造成解锁部件不能自动归位。
105.在拉动解锁部件时,解锁部件受到笼子内卡子的压力,第一簧片600与第二簧片向未固定的一端延伸,释放压力,减少了解锁部件与下壳体之间的摩擦力。安装完成后,第一簧片600位于第一解锁部与第一下侧板之间的缝隙内,第二簧片位于第二解锁器与第二下侧板之间的缝隙内,有利于避免光模块电磁泄露,提高光模块的电磁屏蔽效果。
106.图13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一种上壳体的结构图一,图14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一种上壳体的结构图二,图13和图14示出了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一种上壳体的基本结构。
107.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上壳体300包括盖板310、第一上侧板320和第二上侧板330。在本实施例中,为避免解锁过程中弹簧受力由弹簧槽内弹出,第一上侧板头部设置第一镶嵌凸起,第一镶嵌凸起与第一缺口位置对应。第二上侧板的头部设置第二镶嵌凸起,第二镶嵌凸起与第二缺口位置对应。当将上壳体300与下壳体400装配时,第一镶嵌凸起嵌入第一缺口,第二镶嵌凸起嵌入第二缺口,进而将第一弹簧421-1与第二弹簧431-1分别密封于第一弹簧槽与第二弹簧槽内部,避免弹簧受力由弹簧槽内弹出。
108.当上壳体、下壳体装配后,第一镶嵌凸起嵌入第一缺口,第二镶嵌凸起嵌入第二缺口,进而将第一弹簧421-1与第二弹簧431-1分别密封于第一弹簧槽与第二弹簧槽内部,避免弹簧受力由弹簧槽内弹出。
109.进一步,本技术实施例中第一解锁部521的上侧边高出第一下侧板420的侧边,第二解锁部522的上侧边缘高出第二下侧板430的侧边。第一上侧板还设置有有第三凹槽322和第三锁止槽323,第二上侧板还设置有第四凹槽332和第四锁止槽333。第三凹槽322、第四凹槽332用于配合连接解锁部件500,光模块解锁过程中解锁部件500的尾部可在第三凹槽322、第四凹槽332移动;第三锁止槽323、第四锁止槽333用于接解锁部件500的限位,防止光模块解锁以及锁止过程中解锁部件500移位超限。
110.为方便解锁部件与壳体之间的滑动,第一解锁部的宽度小于或等于第一凹槽与第三凹槽的宽度之和。第二解锁部的宽度小于或等于第二凹槽与第四凹槽的宽度之和。
111.由于以上实施方式均是在其他方式之上引用结合进行说明,不同实施例之间均具有相同的部分,本说明书中各个实施例之间相同、相似的部分互相参见即可。在此不再详细阐述。
112.需要说明的是,在本说明书中,诸如“第一”和“第二”等之类的关系术语仅仅用来将一个实体或者操作与另一个实体或操作区分开来,而不一定要求或暗示这些实体或操作之间存在任何这种实际的关系或顺序。而且,术语“包括”、“包含”或者其任何其他变体意在涵盖非排他性的包含,从而使得包括一系列要素的电路结构、物品或者设备不仅包括那些要素,而且还包括没有明确列出的其他要素,或者是还包括为这种电路结构、物品或者设备所固有的要素。在没有更多限制的情况下,有语句“包括一个
……”
限定的要素,并不排除在包括所述要素的电路结构、物品或者设备中还存在另外的相同要素。
113.本领域技术人员在考虑说明书及实践本技术的公开后,将容易想到本技术的其他实施方案。本技术旨在涵盖本技术的任何变型、用途或者适应性变化,这些变型、用途或者适应性变化遵循本技术的一般性原理并包括本技术未公开的本技术领域中的公知常识或
惯用技术手段。说明书和实施例仅被视为示例性的,本技术的真正范围和精神由权利要求的内容指出。
114.以上所述的本技术实施方式并不构成对本技术保护范围的限定。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