背光模组和显示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1349945发布日期:2022-08-31 12:31阅读:63来源:国知局
背光模组和显示装置的制作方法

1.本技术涉及显示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背光模组和显示装置。


背景技术:

2.近年来随着mini led(mini light emitting diode ,发光二极管,简称mini led)显示技术的发展与成熟,采用mini led背光的显示器(tv、mnt、nb等)逐渐走入了大众用户家庭,其在显示画质方面拥有优越表现,如高亮度、高色域、高对比度等,给用户带来了新的视觉体验。
3.但现有技术中,由于mini led灯板上的灯珠数量多,发热量高,灯板的散热就成了一大难题,如处理不好,led长期在高温下工作,将极大减少led寿命。而现在mini led背光模组灯板散热设计均采用被动式散热方案:即将mini led灯板贴合在金属背板上,利用金属背板进行散热,此方案导热均匀性差且散热效率低,若led设计电流高,发热量大,长时间使用很有可能会造成led烧毁。因此,如何将mini led的灯板的热量均匀的导出进行散热,成为一个急待解决的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4.本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能够主动导热,散热效果好的背光模组和显示装置。
5.本技术公开了一种背光模组,包括背板、灯板和多个灯珠,所述灯板与所述背板相对设置,多个所述灯珠设置在所述灯板背离所述背板的一侧;所述背板包括背板本体、至少一个沉槽、和导热胶,所述背板本体与所述灯板相对且间隔设置,所述沉槽设置在所述背板本体与所述灯板相对的一侧,所述导热胶设置在所述沉槽内,所述导热胶与所述灯板之间设有气道;所述背板上设有至少一个与所述沉槽相连通的凹槽,所述凹槽的两端分别设有进气口和出气口。
6.可选的,所述凹槽设置在所述背板本体上,所述进气口与所述出气口分别为贯穿所述背板本体形成的孔状结构,且不与所述导热胶重叠;所述导热胶朝向所述灯板的一侧形成锯齿结构,所述锯齿结构包括多个间隔设置的齿牙。
7.可选的,所述背板本体上的所有所述进气口都位于所述背板本体上的同一侧,所述背板本体上的所有出气口也都位于所述背板本体上的同一侧,且所述进气口和所述出气口分别位于所述背板本体上相对的两侧。
8.可选的,所述导热胶的齿牙的端部与所述灯板抵接,相邻所述齿牙之间与所述灯板形成所述气道。
9.可选的,在所述背光模组使用时,所述出气口与地面的间距大于所述进气口与地面的间距;靠近所述出气口的所述沉槽的宽度大于靠近所述进气口的所述沉槽的宽度,和/或,所述导热胶内,靠近所述出气口的相邻的所述齿牙之间的所述气道的横截面积,小于靠近所述进气口的相邻的所述齿牙之间的所述气道的横截面积。
10.可选的,沿所述沉槽的宽度方向,所述沉槽的截面为三角形结构。
11.可选的,所述沉槽包括多条并列设置的子沉槽,所述凹槽包括多条并列设置的子凹槽,且多条所述子沉槽与多条所述子凹槽垂直交错设置;每条所述子凹槽的两端分别设有所述进气口和所述出气口。
12.可选的,所述子凹槽靠近所述进气口的横截面积,大于所述子凹槽靠近所述出气口的横截面积;所述子沉槽的横截面积,小于所述子凹槽靠近所述入风口的横截面积。
13.可选的,沿进风的方向,所述进气口的口径逐渐减小;沿出风的方向,所述出气口的口径逐渐增大。
14.可选的,所述背光模组还包括热辐射层,所述热辐射层设置在所述灯板与所述背板相对的一侧,所述热辐射层与所述导热胶之间形成所述气道。
15.可选的,在所述背光模组使用时,所述出气口与地面的间距大于所述进气口与地面的间距,所述热辐射层靠近所述出气口的厚度,大于所述热辐射层靠近所述进气口的厚度。
16.可选的,所述凹槽设置在所述背板本体上,所述进气口和所述出气口分别与所述导热胶重叠,且同时贯穿所述导热胶和所述背板本体形成孔状结构;所述凹槽内设置多个贯穿所述背板本体的排气孔,多个所述排气孔与所述导热胶不重叠。
17.本技术还公开了一种显示装置,包括显示面板以及如上所述的背光模组,所述显示面板设置在所述背光模组的一侧,所述背光模组为所述显示面板提供背光源。
18.相对于现有技术中直接将灯板贴合在金属背板上,利用金属背板来散热的方案来说,本技术背板本体与灯板相对且间隔设置,在背板本体上设置沉槽,且在沉槽内设置导热胶,导热胶与灯板之间设有气道,并且背板上设至少一个与沉槽相连通的凹槽,凹槽的两端分别设有进气口和出气口,使得这样在背板本体与灯板之间形成一个空气储存空间,灯板上的热量先散发至该空气储存空间内与空气混合后形成均匀的热气流,再通过导热胶的主动吸热功能将热气流的热量吸收后传导至背板侧,达到主动导热的效果;而且凹槽与灯板之间也能够形成一个气流通道,当背光模组工作时,灯珠点亮散发大量的热量,并传导至空气储存空间内,热空气受热上升,使得空气储存空间内的气压变低,温度较低的空气因而从进气口进入气流通道、空气储存空间内以及导热胶与灯板之间的气道,从而使背光模组内的空气流动起来,这样可以循环带走空气储存空间内的热量,散热效果好。
附图说明
19.所包括的附图用来提供对本技术实施例的进一步的理解,其构成了说明书的一部分,用于例示本技术的实施方式,并与文字描述一起来阐释本技术的原理。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性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在附图中:图1是本技术的背光模组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图1沿截面线a-a’的截面结构示意图;图3是本技术的显示装置的框图示意图;图4是本技术的第一实施例提供的背板的整体结构示意图;图5是本技术的第一实施例提供的背板上设置导热胶的结构示意图;图6是本技术的第一实施例提供的导热胶的结构示意图;
图7是本技术的第一实施例提供的沉槽的结构示意图;图8是本技术的第一实施例提供的沉槽在背板上的截面结构示意图;图9是本技术的第二实施例提供的背板上设置导热胶的结构示意图;图10是本技术的第三实施例提供的背板上设置导热胶的结构示意图;图11是本技术的第四实施例提供的背光模组的截面结构示意图。
20.其中,10、显示装置;100、背光模组;110、背板;111、背板本体;112、沉槽;113、子沉槽;114、凹槽;115、子凹槽;116、导热胶;117、齿牙;120、灯板;130、灯珠;140、气道;150、孔状结构;160、进气口;170、出气口;180、热辐射层;190、排气孔;200、显示面板。
具体实施方式
21.需要理解的是,这里所使用的术语、公开的具体结构和功能细节,仅仅是为了描述具体实施例,是代表性的,但是本技术可以通过许多替换形式来具体实现,不应被解释成仅受限于这里所阐述的实施例。
22.此外,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或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技术中的具体含义。
23.图1是本技术的背光模组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图1沿截面线a-a’的截面结构示意图,结合图1-图2,本技术公开了一种背光模组100,包括背板110、多个灯珠130、灯板120,所述灯板120与所述背板110相对设置,多个所述灯珠130设置在所述灯板120背离所述背板110的一侧;所述背板110包括背板本体111、至少一个沉槽112、和导热胶116,所述背板本体111与所述灯板120相对且间距设置,所述沉槽112设置在所述背板本体111与所述灯板120相对的一侧,所述导热胶116设置在所述沉槽112内,所述导热胶116与所述灯板120之间设有气道140;所述背板110上设有至少一个与所述沉槽112相连通的凹槽114,所述凹槽114的两端分别设有进气口160和出气口170。
24.相对于现有技术中直接将灯板120贴合在金属背板110上,利用金属背板110来散热的方案来说,本技术背板本体111与灯板120相对且间隔设置,在背板本体111上设置沉槽112,且在沉槽112内设置导热胶116,导热胶116与灯板120之间设有气道140,并且背板110上设至少一个与沉槽112相连通的凹槽114,凹槽114的两端分别设有进气口160和出气口170,使得这样在背板本体111与灯板120之间形成一个空气储存空间,灯板120上的热量先散发至该空气储存空间内与空气混合后形成均匀的热气流,再通过导热胶116的主动吸热功能将热气流的热量吸收后传导至背板110侧,达到主动导热的效果;而且凹槽114与灯板120之间也能够形成一个气流通道,当背光模组100工作时,灯珠130点亮散发大量的热量,并传导至空气储存空间内,热空气受热上升,使得空气储存空间内的气压变低,温度较低的空气因而从进气口160进入气流通道、空气储存空间内以及导热胶116与灯板120之间的气道140,从而使背光模组100内的空气流动起来,这样可以循环带走空气储存空间内的热量,散热效果好。
25.图3是本技术的显示装置的框图示意图,如图3所示,本技术还公开了一种显示装置10,包括显示面板200以及如上所述的背光模组100,所述显示面板200设置在所述背光模
组100的一侧,所述背光模组100为所述显示面板200提供背光源。这样组装形成的显示装置10具有主动导热功能,散热效果好,能够延长显示装置10的使用寿命。
26.下面参考附图和可选的实施例对本技术作详细说明。
27.实施例一:图4是本技术的第一实施例提供的背板的整体结构示意图,图5是本技术的第一实施例提供的背板110上设置导热胶116的结构示意图,结合图4-图5可知,所述凹槽114设置在所述背板本体111上,所述进气口160与所述出气口170分别为贯穿所述背板本体111形成的孔状结构150,即所述进气口160和所述出气口170都是由多个孔间隔设置形成的,且不与所述导热胶116重叠,相比采用一个较大尺寸的进气口160或出气口170而言,由于与外界连通的总面积与一个较大尺寸的入风口或出风口的面积相当,这样可以保障气流的正常流速,增加背光模组100内进行对流的空气的量,有利于后续的散热作用;同时,由于单个进气口160和出气口170的面积得以减小,还有益于防止灰尘的进入,另外,也可以起到避免异物从进气口160、出气口170进入到背光模组100中。
28.同时,本技术实施例还将背板本体111上的所有进气口160都做到所述背板本体111上的同一侧,也将背板本体111上的所有出气口170都做到所述背板本体111上的同一侧,使得进气口160和出气口170分别位于所述背板本体111上相对的两侧。这样外界空气从背板本体111的一侧进入,从另一侧出来,气流的流向相同,不会出现冲突而导致气流紊乱的问题,不会影响气流的流速。需要说明的是,如图4所示的方位,定义背板本体111横向平行的侧边分别为顶边和底边,这里的同一侧分别指靠近底边的一侧和靠近顶边的一侧。
29.由于受热的空气膨胀上升,而受冷的空气下沉,基于这一原理,本技术实施例以背光模组100、显示装置10在使用状态下的情况来定义背板本体111中进气口160和出气口170的位置。具体在背板本体111上定义出相对设置的天侧t和地侧b,进气口160位于所述背板本体111的地侧b,出气口170位于所述背板本体111的天侧t;在背光模组100、显示装置10使用时,所述天侧t高于所述地侧b,即出气口170的位置高于进气口160的位置,换言之,以台式电脑的显示器为例,显示器包括显示屏和底座,显示屏安装在底座上,当台式电脑的显示器安装在电脑桌上时,显示屏靠近底座的一侧即对应背光模组的地侧,显示屏远离底座的一侧即对应背光模组的天侧。
30.采用这样的设计后,气道140和凹槽114内的空气受到灯板120、背板110的加热后膨胀上升,从出气口170流出,该部分热空气向上流动之后,造成该部分热空气原来所在区域的气压降低,外界的冷空气由此进入到气道140和凹槽114内,这一持续的过程形成了气流的流动,使得热空气持续朝出气口170排出,冷空气持续朝进气口160流入,从而持续对灯板120和背板110进行散热。
31.进一步的,本技术还可以对进气口160和出气口170进行设计,所述进气口160和所述出气口170也可以为一个大的开口,而不是孔状设计,此时沿进气的方向,进气口160的口径逐渐减小;沿出风的方向,出气口170的口径逐渐增大。这样通过将进气口160设计为外宽内小,利用压差来引导冷空气从外往内走;通过将出气口170设计为内小外大,利用空气膨胀加速引导空气往外排,从而加快了空气的流动,有利于更好的散热。
32.具体的,可以将进气口160和出气口170都做成喇叭状,进一步将进气口160的侧壁做成45度倾斜,并且进气口160外部的直径越大越好,有利于增大压差,加快冷空气进入凹
槽114内。当然,当所述出气口170和进气口160为孔状结构时,也可以将进气口160和出气口170做成形状规整的孔状结构,即内外两侧的口径相同;或者,只将进气口160或出气口170做成形状规整的孔状结构这样也是可以的。
33.另外,当所述出气口170和进气口160为孔状结构时,进气口160由多个呈阵列排布的进气孔构成,进气孔可以是圆孔,还可以是方孔或异形孔;多个进气孔可以是呈圆形阵列排布,也可以是呈方形阵列排布。同样还可以将出气口170采用上述进气口160设计,使得出气口170由多个呈阵列排布的出气孔构成。而其中,进气孔和出气孔的大小都可以根据具体来设计,以达到更好的防尘,以及保证进出气通畅的效果。
34.而为了空气更好的流动从而使散热更全面,还可以对沉槽和凹槽的数量进行设计,具体的如图4所示,所述沉槽112包括多条并列设置的子沉槽113,所述凹槽114包括多条并列设置的子凹槽115,且多条所述子沉槽113与多条所述子凹槽114垂直交错设置;每个所述子凹槽114的两端分别设有所述进气口160和所述出气口170;即多条气道140与多条所述子凹槽115交叉设置,在所述背光模组100使用时,所述出气口170与地面的间距大于所述进气口160与地面的间距,由于沉槽112内的导热胶116与灯板120之间是有间隙的形成气道140,空气从进气口160通入后形成气流,会往出气口170的方向流动,在到达所述子沉槽113与所述子凹槽115的每一个交叉口位置时,都会进行分流(具体如图4的箭头指示方向),一部分气流会往两侧通向导热胶116的表面,一部分顺着气道140直上通往出气口170,气道140内的气流能够穿过间隙,顺带将气道140内的热空气带走,而往两侧的气流会沿着气道140在导热胶116的表面流动,将导热胶116表面的部分温度也带走,从而使背光模组100内形成一个气流流动的状态,进气口160补充冷气流,热气流又从出气口170出散出,如此循环,从而加速了背光模组100内热气流的流动,进而降低整个灯板120的温度,使整个灯板120的温度都得到均匀的释放。
35.另外,本实施例还可以对每一条子凹槽进一步设计,即将所述子凹槽115靠近所述进气口160的横截面积,大于所述子凹槽115靠近所述出气口170的横截面积;具体可采用逐渐过渡的方式,使得所述子凹槽115的横截面积从进气口160到出气口170的方向逐渐减小。
36.每条子凹槽115采用这样的设计后,较多的外界冷空气从进气口160进入,在气流逐渐流动并靠近出气口170的过程中,子凹槽115的横截面积逐渐变小,与此同时需要流出的空气较多,导致气流的流速加快,从而加快了背光模组100内部和外部的气流交换,从而可以加速背板110和灯板120的冷却。
37.并且还可以将每条子沉槽113的横截面积设置得小于所述子凹槽115靠近所述进气口160的横截面积,从而不会使得进入子凹槽115内的较多空气被子沉槽113分走,导致气流的流速变慢。
38.图6是本技术的第一实施例提供的导热胶的结构示意图,如图6所示,其中,所述导热胶116朝向所述灯板120的顶部为由多个齿牙117间隔设置组成的锯齿结构。
39.由于空气在背板110内上升的过程中,空气会被不断的加热膨胀;当路过导热胶116位置的时候,一部分空气会膨胀而往导热胶116延伸的方向向两侧走,形成对流,此时向上的气流从出气口170出气后,靠近出气口170的位置压强较小,会引导下方的气流往上流动,也能够带走导热胶116表面的部分温度,降低导热胶116的温度,使导热胶116吸收更多的热量传递至背板110,导热效果好。
40.同时,导热胶116的锯齿结构还能够增加导热面积,锯齿结构的导热胶116每一个齿牙117之间由两条侧边形成一个夹角空间,气流从导热胶116表面流过的时候,导热胶116表面接触到的热气流的面积也就增大,导热效果增强,而且当气流流动至气道140与导热胶116交叉处时,还可以从夹角之间通过,带走导热胶116表面更多的热量,帮助导热胶116降温。
41.其中,所述夹角为45
°
,每两个齿牙117的顶面之间的间隔为5-10mm,这样设置相对比较均匀,当然,也可以根据具体的背光模组100的大小来设计。而所述导热胶116为导热硅胶,当然也可以采用其它的导热材料。
42.另外,所述导热胶116粘贴满整个沉槽112,设置的导热胶116的面积较大,整体的导热效果更好,灯板120的散热更快。当然,也可以在沉槽112内局部设置导热胶116,具体可根据实际情况来进行设置。
43.而且,结合图4-图5可知,所述凹槽114与所述沉槽112是垂直设置的,且所述凹槽114为直条型,这样与灯板120配合形成的气流通道比较顺畅,空气一般都是往上上升的,而且由于灯板120发热,会对进入的空气进行加热作用,空气膨胀速度也较快,这样设置以后,热气流在上升的过程中速度也比较快,不容易发生拥堵的情况,因此不容易由于热气流的存在反而使背光模组100内的气温更高。当然,所述凹槽114与所述沉槽112也可以不垂直设置,且凹槽114为其它形状也可以,此时将整个气道140设置得比较通畅即可。
44.进一步的,图7是本技术的第一实施例提供的沉槽的结构示意图,图8是本技术的第一实施例提供的沉槽在背板上的截面结构示意图,结合图7-图8可知,沿所述沉槽112的宽度方向,所述沉槽112的截面为三角形结构,此时,铺设导热胶116的时候,导热胶116与背板本体111粘贴的接触面积相对增大,而且与背板本体111接触后紧紧的嵌合,一方面提高导热胶116的粘贴稳固性,另一方面导热面积更大,且将热量在背板本体111上形成一个逐渐向两侧引导的形态,使热量的导出更均匀。当然,所述沉槽112的截面也可以为其它形状结构,比如矩形、弧形等等,当沉槽112的截面为弧形时,导热胶116与背板110的接触面积也相对较大,而且还能够将热量导至背板110上并且呈放射性的往背板110外侧导出,导热效果也相对较均匀。
45.结合图2可知,所述背光模组100还包括热辐射层180,所述热辐射层180设置在所述灯板120与所述背板110相对的一侧,所述热辐射层180与所述导热胶116之间形成所述气道140。
46.由于热辐射层180具有主动辐射热量的功能,这样设置以后,热辐射层180能将对应的热气流的热量主动的往导热胶116的方向引导,使热量更集中,且被导热胶116吸收导至背板110,从而降低灯板120上热量的堆积。其中,所述热辐射层180为石墨碳,可以采用印刷的方向来铺设。
47.当然,所述热辐射层180也可以为其它的热辐射材料。其中,所述热辐射层180与所述导热胶116之间的间距为0.3-0.5mm。这样的间距在保证热气流能够顺畅通行的同时,也能够保证导热胶116表面部分温度也被带走。
48.其中,所述热辐射层180的厚度可以均匀铺设,这样热辐射层180能够在每个位置相对均匀的将热气流的热量传导至整个背板110侧。
49.由于靠近出气口170的位置,聚集的热气流比较多(因为热空气向上流动的原因,
以图4所示方位为例,此时灯板120的上部会聚集更多热量,这里的更多热量既包括灯板120靠近背板本体111的一侧,也包括灯板120靠近灯珠130的一侧),该位置的热量较高,所以也可以在靠近所述出气口170的位置,将所述热辐射层180的厚度设置得大于靠近所述进气口160的所述热辐射层180的厚度,这样可以加快该位置热气流热量的导出,从而加快散热。
50.如图4、图5所示,本实施例中,所述进气口160和所述出气口170相互背离,且分别位于远离所述气道140与所述导热胶116交叉口的一端,这时空气从进气口160进入后,经过一段距离后才发生分流,那么空气在最底部的交叉口开始进入分流的空气就比较多,这样底部的热空气被带动的也就比较多,层层递进,到达最上方的时候,能够带走的热气流的量也就相对较多,有利于内部空气流通导热,提高散热效果。
51.而且,所述沉槽112与所述凹槽114都为多条设置,这样设置,多条凹槽114与灯板120之间形成多条气流通道,这样就可以从多个位置通入冷空气,使进入的冷空气的量多且更快的充满整个背光模组100内,加快热气流的流动,而导热胶116均匀分布在对应的多条沉槽113的位置上,能够对整个储气空间内的热气流进行导热作用,而且还可以进一步的增加气流的流动通道,冷空气通入后可以进行多个不同方向的对流运动,使气流流动的速度更快,从而加快热气流的热量被均匀打散混合,流动后从多个出气口170排出,加快灯板120的散热速度。
52.而由于从进气口160通入的空气在上升的过程中不断被加热温度上升,越往上空气的温度就越高,因此,可以将靠近所述出气口170的所述沉槽112的宽度设置得大于靠近所述进气口160的所述沉槽112的宽度,这样在靠近出气口170的位置,导热胶116面积较宽较大,对热气流的吸热作用相对较强,所以当被加热后的空气上升至该位置时,能够被更多的吸热,使该位置聚集的热气流的温度相对下降,调整整体的温度,避免内部部分位置温度过高而影响灯板120。另外还可以将所述导热胶116内,靠近所述出气口170的相邻的所述齿牙117之间的所述气道140的横截面积,设置得小于靠近所述进气口160的相邻的所述齿牙117之间的所述气道140的横截面积,这样靠近出气口170位置的导热胶116的锯齿状细且密,两个齿牙117之间的夹角相对较小,这样热气流在通过时能够被分流得更细,而且使更多的空气能够接触导热胶116的表面,从而带走导热胶116表面的部分温度,从而降低内部的气温。其中,设置靠近所述出气口170的所述沉槽112的宽度较宽与设置靠近出气口170位置的导热胶116的锯齿状细且密的设计可以分别进行,也可以将两者进行结合,具体根据背光模组的形状大小来选择设置,以达到更好的导热、散热效果。
53.当然,还可以在所述凹槽114内也设置导热胶116,具体可根据凹槽114的深度来铺设导热胶116的厚度,这样热气流在通过气道140时,热气流的部分热量能够被凹槽114内的导热胶116吸收而导向背板110,由背板110散发出去,一方面降低热气流的整体温度,使热气流上升过程中升温较慢,膨胀得也较慢,避免对出气口170产生较大的冲击力;另一方面,也能够主动吸收灯板120侧的温度,将热量导至背板110,从而降低灯板120侧的温度。
54.另外,同一个沉槽112内的导热胶116的厚度也可以根据情况来设置,由于热气流一般都处于比较靠出气口170的位置,因此可以将靠近出气口170位置的沉槽112内的导热胶116的厚度做不同的设计,该沉槽112内的导热胶116的厚度,沿沉槽112的宽度的方向,逐渐增厚,使得该处的导热胶116能够对热气流吸热逐渐增强,以提高靠近出气口170位置的导热胶116的吸热能力,与其它位置的导热胶116配合后,达到更均匀导热、散热的效果。当
然,也可以从背板110底部的第一个沉槽112开始,将导热胶116的厚度沿气道140的方向,按照逐渐增厚来铺设,即最靠近进气口160的沉槽112内的导热胶116的厚度最薄,而最靠近出气口170方向的沉槽112内的导热胶116的厚度最厚,这样空气进入后在灯板120温度的影响下,空气的温度是呈一个逐渐上升的状态,因此,配合导热胶116这样的设计,逐渐从低至高吸收空气的热量,也能够使背光模组100内部的温度比较平衡,避免灯板120温度太高而受损。
55.实施例二:图9是本技术的第二实施例提供的背板上设置导热胶的结构示意图,如图9所示,本实施例与第一实施例不同的是,所述凹槽114设置在所述背板本体111上,所述进气口160和所述出气口170分别与所述导热胶116重叠,且同时贯穿所述导热胶116和所述背板本体111形成孔状结构150;所述凹槽114内设置多个贯穿所述背板本体111的排气孔,多个所述排气孔与所述导热胶116不重叠。
56.由于导热胶116上吸收热量后温度较高,这样设置后,冷空气从所述进气口160进入时,直接将导热胶116上的部分热量带走,此时导热胶116的温度下降的辐度较大,进而后续可以更大的对灯板120处的热量进行吸收,而出气口170处的导热胶116,则能够在热气流集中散出时还可以对热气流进行吸热作用,使聚集的热气流的部分热量由背板110导出散发出去,而不至于全部集中从出气口170涌气,从而减小热气流对出气口170的膨胀和冲击力;并且在凹槽114内与导热胶116不重叠的位置开设贯穿背板本体111的排气孔,部分热气流在上升的过程中还可以通过排气孔直接从背板本体111上排出去,从而减少背光模组100内的热气流的量,进而降低背光模组100内的气温,达到散热的效果。
57.实施例三:图10是本技术的第三实施例提供的背板上设置导热胶的结构示意图,如图10所示,本实施例与第一实施例不同的是,所述背板本体111的中部朝背离所述灯板120的方向凹陷形成所述沉槽112;即此时在背板本体111上形成一个能够整个铺设导热胶116的大的沉槽112,这样铺设粘贴导热胶116的整体面积较大,导热胶116与灯板120对应的面积也较大,直接对灯板120进行导热作用更强更集中。
58.而且,整面都是导热胶116,这样热气流在空气储存空间内部流动的过程,不管热气流流动至哪个位置都能够被导热胶116吸收热量并将热量导向背板110侧,从而降低空气储存空间内部的温度;而所述凹槽114设置在所述导热胶116上,所述出气口170和所述进气口160分别为贯穿所述导热胶116与所述背板本体111形成的孔状结构150,利用在导热胶116上挖槽与背板110形成气道140,冷空气在进气口160通入,进入时一方面直接带走底层的热气,而在经过气道140上升的过程中,逐渐吸收气道对应的导热胶116的温度,利用气道将吸收了灯板侧的热量的导热胶的部分热量带走,从而降低导热胶的温度,以便导热胶继续工作;而出气口170导出的气流同时能够带动导热胶116与灯板120之间的热气流往上上升后至出气口170导出,也能够促进导热胶116与灯板120间的热气流的流动,达到散热效果。此时,如图9所示,本实施例的凹槽可以设置得密集一些,这样更对整个导热胶的热量的散发,以及更好的带动空气储存空间内的热气流的流动,达到更好的散热效果。
59.实施例四:图11是本技术的第四实施例提供的背光模组的截面结构示意图,如图11所示,本
实施例与第一、第二和第三实施例不同的是,所述导热胶116的齿牙117的端部与所述灯板120抵接,相邻所述齿牙117之间与所述灯板120形成所述气道140。
60.由于显示装置10在使用的过程中会有晃动的情况,会对背光模组100形成一个挤压的作用,这样设计,可以利用导热胶116的齿牙117的端部与灯板120抵接后起到减震的作用,而且由于导热胶116为锯齿结构,且齿牙117的端部的端面是一个圆弧状,这样与灯板120抵接面积较大,即使是有重力进行挤压,压力能够被分散,另外每一个齿牙117的导热胶116是一个一个分开与灯板120抵接的,也能够对挤压重力起到分散平衡的作用,避免挤压重力过大时损坏灯板120。
61.其中,可以根据显示装置10的体积大小来设置导热胶116的齿牙117的大小以及齿牙117的端部端面的弧度,达到更好的减震效果。
62.需要说明的是,本技术的发明构思可以形成非常多的实施例,但是申请文件的篇幅有限,无法一一列出,因而,在不相冲突的前提下,以上描述的各实施例之间或各技术特征之间可以任意组合形成新的实施例,各实施例或技术特征组合之后,将会增强原有的技术效果。
63.以上内容是结合具体的可选实施方式对本技术所作的进一步详细说明,不能认定本技术的具体实施只局限于这些说明。对于本技术所属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技术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简单推演或替换,都应当视为属于本技术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