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型便携式彩色照片扩印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805888阅读:207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微型便携式彩色照片扩印装置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的是有关彩色照片扩印装置的结构。
随着彩色照片的普及,彩色照片扩印设备的种类和用量也越来越多。但目前对彩色照片作定比例扩印所使用的多为各种不同形式的大型自动化设备,其结构复杂,价格昂贵,体积庞大;搬运移动困难,更无法携带,因而其适用范围窄,只适宜以固定的“座机”形式在人口集中、条件较好的地区使用,而在小城镇、农村、山区、以及在如工作场所移动性和临时性较强的旅游区中使用就较为困难。在彩色照片扩印领域中,目前在可以对彩色照片作艺术加工处理的自由放大设备方面所作出的改进方案较多,但在只需对彩色照片作定比放大的扩印设备方面的改进方案却很少,而后者却恰恰是使用最多最广泛的。
在彩色照片扩印中,从对相纸曝光时校色方式的角度划分,大致可分为加色法和减色法两类。其中加色法中常采用的又有加色法顺序曝光方式和白光加色方式两种;减色法中采用最多的是白光截止滤光的方式。目前各类彩色扩印设备所采用的多为白光截止滤光方式的减色法。由于在减色法校色方式中至少需要有前置滤色片和截止滤色片两组校色滤光片,同时由于目前的扩印设备具有越来越多而全的附属功能,而且又是扩印与冲洗结合为一体的高度自动化程序控制,因而使得其不可避免地造成机械结构复杂和体积庞大。随着各种附属功能和各功能间的相互协调配合的自动化程度要求,在完成扩印基本功能的控制操作之外为实现各种附属功能的控制操作线路结构也越来越复杂而精密。这些都是造成目前扩印设备存在上述问题的原因。另一方面,由于加色法的色彩还原能力明显优于减色法,故采用加色法方式进行彩色照片扩印目前已越来越引起重视了。
本实用新型首先的一个目的是提供一种结构简单,便于移动携带的微型彩色照片扩印装置。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的目的是提供一种采用加色法顺序曝光方式的微型便携式彩色照片扩印装置。
本实用新型采取的是与冲洗部分相分离形式的扩印装置。扩印装置的结构设置按照扩印彩色照片的基本要求可分为光源、滤色片组、混色腔体、底片夹、镜头组件、曝光暗室、相纸的供收系统及操作台等几个主要部分。其中混色腔体采取的是中部具有一定转折角的结构形式,其转折角度可随具体结构安排方式的不同而不同,一般以直角形式最为方便。混色腔体的前部为周围内壁被覆有反光材料层的混色主体部分,其设置反光材料的目的是使光源发出的光在此处经过反复多次的反射而尽可能地柔和均匀后再用于曝光成像。反光材料选择的要求不十分严格,目前常用的方式是涂布由各种反射材料颗粒构成的涂层,更为简单的其它方式例如采用平面镜反射层等也可以获得很好的效果。在混色腔体中部的转折部位设置有折角反射镜,以使光路按腔体的转折方向转折。混色腔体的末端出口处可按通常的方式设置聚光透镜,使混光的柔和均匀程度,在混色主体部分之后可以加设一层具有匀光性能的透过层,例如采用常用的毛玻璃,瓷白色有机玻璃,甚至半透明的纸质材料等都可以,对其要求应该是既要能使透过光均匀柔和,又不能过多地减少光线的透过率。
滤色片组是所有彩色扩印中必不可少的部分。随着校色方式的不同,所选用滤色片的颜色种类、多少及操作控制机构的方式和结构不尽相同。但无论校色方式是加色法还是减色法,在光源与混色腔体之间都要设置有一组滤色片,只是其目的和作用不同。如果采用减色法方式或白光加色方式校色,则本实用新型中的这组滤色片可以按能产生相对白光的要求设置滤色片,例如可以在不同密度的黄、品红、青等颜色中选用;如果是采用加色法顺序曝光方式校色,则这组滤色片可以直接选用红、绿、蓝三原色滤色片。当然,采用前种方式校色扩印时仅设置这一组滤色片往往是不够的,一般还必须在底片夹与曝光暗室之间设置第二组截止滤色片,以阻止已达到曝光量的色光继续曝光。这一点对本实用新型的装置也不例外。这组截止滤色片通常都是设置在镜头与曝光暗室之间的。由此可见,采用加色法顺序曝光方式校色扩印可以减少这组截止滤色片的设置,使结构简化。控制和操纵各滤色片进入和退出光路可以采用目前常用的方式和结构,例如使用最多的是由旋转磁铁来控制各滤色片的动作。如果采用的是加色法顺序曝光方式扩印,则滤色片组的设置就可需要将各滤色片依序沿圆周方向排布在圆盘上即可。各色滤色片在盘上设置的数量可根据需要和圆盘的允许条件而定。
镜头组件通常包括镜头、焦距调节机构和设置于镜头周围的兰硅检测器在内。其中调焦机构可以采取的结构方式虽然不只一种,但本实用新型建议采用类似照像机镜头调焦所使用的那种螺旋调焦方式,这样不仅操作更为方便准确,而且还可以大大减小体积,同时也具有更好的避光和抗外来振动干扰的性能。如果其上再设置有适当的定位和锁紧机构,则其稳定性能将更为优异。兰硅捡测器的种类可以根据不同校色曝光方式的需要予以选定。
扩印所用的相纸在供纸机构和收纸机构控制下通过曝光暗室曝光成像。相纸由供纸暗箱中的供纸轴经供纸导轮进入曝光暗室,曝光成像后经收纸暗箱中的收纸导轮而被收卷于收纸轴上。由于考虑到目前各种扩印设备在此处对相纸的编号、印号和打孔等并不是必须要进行的工作,因此本实用新型的装置省略了这些附属功能,仅由此就可以减少一系列复杂的结构部件及操作控制系统,使供收纸系统结构大为简化,体积也大幅度减小。如果将供纸导轮横截面的圆周长设计为扩印每张照片所需相纸长度的整数倍,对于实现自动控制相纸供纸长度是十分有利的。例如此时可以使供纸导轮带动一些可以启闭供纸开关的触发结构,如常用的凸轮、凹轮或其它类似的结构,带动方式中以采用同轴结构形式最为方便。倍数关系值相一致时,则触发结构每启闭一次供纸开关,即可向曝光暗室中送入扩印一张照片所需长度的相纸。供收纸系统可以由电机带动,也可以采用其它方式驱动。为了方便使用,上述的供纸暗箱和/或收纸暗箱若分别是能与扩印装置主体相分离的独立部件形式将是适宜的,这样可以免去目前扩印时常需进行的许多暗房袋操作。例如曝光成像后的相纸被收卷入收纸暗箱后,将此暗箱整体取下后即可直接送去冲洗。
扩印时的工作操作台在不同的扩印设备上可以是各种不同形式。本实用新型建议将操作台设置于扩印装置主体的一侧,这样有利于装置主体结构的紧凑,减小体积。如果通过适当的折叠构件,如通常使用的各种铰接件,使操作台在需要时能向扩印装置主体方向折叠收拢,则可以更进一步减小其总体积,这显然是有利于移动和携带的。
由上述内容可以看出,本实用新型首先将冲洗部分与扩印部分分离,从而大幅度减小了扩印设备的体积。在扩印部分中,根据扩印彩色照片所需要的最基本和使用最多最普遍的功能要求,进一步简化和改进了各部分结构,并科学地安排了各部分的排布方式,使结构紧凑合理,在满足较为全面的彩色扩印功能的前提下,尽可能地压缩减小了总体积,达到了便于携带的微型化程度。另一方面,本实用新型的装置还具有通用性强的特点,无论是采用加色法还是减色法校色在条件较差的地区和移动性大的工作条件下开展彩色照片扩印工作无疑是非常有利的。
以下结合附图,以采用加色法顺序曝光方式的倒立式彩色扩印装置进一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结构。


图1本实用新型的外形结构图2
图1的A-A剖面图图3图2的B-B剖面图由
图1可以看到本实用新型扩印装置可分为扩印装置主体和与控制线路箱相结合的操作台24两大部分,其间用铰链折叠件23连接,使操作台24可以向装置主体的方向折叠。
图2和图3显示的是扩印装置主体的结构。从光源1开始沿光路方向依次设置有滤色盘2,混色腔体4,底片夹9,镜头组件,伸缩皮腔13和曝光暗箱14。其中滤色盘2为按圆周方向排布有两组红、绿、蓝滤色片的圆盘。为使其转动时各滤色片在光路中能定位准确,可以设一个定位机构3与滤色盘2配合。混色腔体4的中部为直角转折结构,其前半部为四周内壁均为平面镜层5的混色主体部分,转折结构处有一呈45°角设置的折角反射平面镜7,混色腔体末端为聚光透镜8。为使混光的柔和均匀性更为满意,在混色主体部分与折角反射镜7之间可以加设一半透明材料的匀光透过层6。底片夹9为一般常用的夹持被扩印底片的部件。底片夹9之后是由镜头12和螺旋调焦机构10组成的镜头组件,通过转动后者外周的调焦转盘即可使镜头12上下移动调节焦距。为提高调焦后的维持稳定性,调焦转盘上可以带有一采用螺钉顶紧或其它方式的定位锁紧部件。在镜头12的下方按常规方式设置若干可以感受红、绿、蓝色光的兰硅捡测器11。镜头组件的上方是具有避光性能的伸缩皮腔13和曝光暗箱14。相纸由位于曝光暗箱14的一侧并且可以与扩印装置主体相分离的供纸暗箱15中的供纸轴16经供纸导轮17而进入曝光暗箱。曝光成像后的相纸在收纸轴20的带动下经收纸导轮19而被收卷在位于曝光暗箱14另一侧的收纸暗箱21中的收纸轴20上。将相纸在曝光暗箱与收纸暗箱之间切断后,同样可以与扩印装置主体相分离的收纸暗箱21就可以连同已收卷于其内的相纸一起被取下送去冲洗。在供纸系统中,供纸导轮17的横截面圆周长等于每扩印一张照片所需相纸的长度。该导轮还带有一个能随其同轴转动的凸轮22,与凸轮相配合的有一供纸开关18。导轮17每转动一周,凸轮22也转动一周,凸轮22也即触动供纸开关18启闭一次,而导轮每转动一周就可以准确地向曝光暗箱中送入一张照片长度的相纸供曝光成像。供收纸系统可以采用电机驱动。由于有供收纸轴及导轮的拉紧,相纸在曝光暗箱中是完全可以达到为清晰成像所需要的足够的紧张平整程度的。如果需要,曝光暗箱14可以有一个活动上盖,以方便在调节镜头焦距时的观察操作。
权利要求1.一种彩色照片扩印装置,其特征在于有光源<1>、滤色片组<2>、混色腔体<4>、底片夹<9>、镜头组件、曝光暗室<14>、供收纸系统和操作台<24>的结构,其中所说的混色腔体<4>是中间具有转折角型式的结构,其前部为周围内壁被覆有反光材料层<5>的混色主体部分,转折角处设置有折角反射镜<7>,所说的镜头组件包括镜头<12>、兰硅检测器<11>和焦距调节机构<10>,所说的供收纸系统包括供纸暗箱<15>和收纸暗箱<21>,其中供纸暗箱中有供纸轴<16>和供纸导轮<17>,收纸暗箱中有收纸导轨<19>和收纸轴<20>。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扩印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说的滤色片组〈2〉是将所需要的各滤色片沿圆周方向排布而成的圆形滤色盘形式。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扩印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说的滤色片组〈2〉是由红、绿、蓝三色排布而成的滤色盘。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扩印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说的混色腔体〈4〉中的反光材料层〈5〉是平面镜层。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扩印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说的混色腔体〈4〉中的混色主体部分之后设置有匀光透过层〈6〉。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扩印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说的底片夹〈9〉与曝光暗室〈14〉之间设置有另一组滤色片。
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扩印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说的焦距调节机构〈10〉是螺旋调焦方式的结构。
8.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扩印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说的供纸导轮〈17〉的横截面圆周长为扩印每张照片所需相纸长度的整数倍,导轮〈17〉同时还带有可以随其转动并能启动供纸控制开关〈18〉的机构〈22〉,此可以启动供纸控制开关〈18〉的机构的数量同上述导轮〈17〉截面周长与所需相纸长度之间倍数关系的值相一致。
9.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扩印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说的供纸暗箱〈15〉是可以与扩印装置主体相分离的形式。
10.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扩印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说的收纸暗箱〈21〉是可以与扩印装置主体相分离的形式。
11.如权利要求1至10之一所述的扩印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说的操作台〈24〉是位于扩印装置主体一侧,并且可以向扩印装置主体方向折叠的形式。
专利摘要本彩色扩印装置由光源、滤色片组、折角型结构的混色腔体、螺旋调焦形式的镜头组件、曝光暗室、供收纸系统及可折叠形式的操作台等主要部分组成,结构简单,体积小,重量轻,便于移动携带,而且通用性强,无论采用加色法还是减色法扩印彩色照片均可以由本实用新型扩印装置的结构实现。
文档编号G03B27/32GK2042209SQ88220549
公开日1989年8月2日 申请日期1988年12月29日 优先权日1988年12月29日
发明者徐忠 申请人:徐忠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