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于近视眼的隐形眼镜以及治疗近视的方法_3

文档序号:8222769阅读:来源:国知局
于降低近视恶化的速率。
[0067]例如,从业医生可:
[0068]1.确认所需的近视矫正且如果需要的话进行调节,例如不充分地矫正该近视:这将设定该外光学区2的屈光力;
[0069]2.确认将来自近对象的光线聚焦至更接近视网膜或在其上或在其前面的影像点所需的相对为正的屈光力:这将决定该内光学区I的屈光力;
[0070]3.确认该外光学区2内的任何相对为正的屈光力子区的屈光力,其最初可经选择以符合步骤2中的屈光力特性;
[0071]4.如上所述调整正性屈光力区域对远距矫正区域的相对比例。
[0072]该患者已配戴该隐形眼镜一段时间后,该从业医生可:
[0073]5.再评估该患者的视力并确认该相对屈光力及/或正区域对远矫正区域的相对比例所需的任何矫正;
[0074]6.配具有该经调整屈光力曲线的第二隐形眼镜。
[0075]该从业医生当然可持续监测该患者并定期地重复上述步骤以维持令人可接受的视力并响应测定的近视恶化(如果有的话)。
[0076]该屈光力曲线的实例在下文参考图8描述且可知其等各可经修饰以获得远距矫正区域及具有相对上正性屈光力的区域的任何必要比例。
[0077]2.4过渡区
[0078]介于该内光学区I与外光学区2间的过渡区4可调和该内光学区及外光学区以提供连续的屈光力曲线。若在该内光学区I的外周部位的屈光力与该外光学区2的内部位的屈光力有阶梯改变,则可提供该过渡区4。在其它实施例中,若在该内光学区I及/或该外光学区2范围内的屈光力随直径而改变且两者交叉,则不需要单独设计的过渡区4 (该过渡区为该设计的固有部分)。在某些实施例中,该过渡区可以很窄,因此该屈光力曲线可有效地包括不连续处。
[0079]2.5外周区
[0080]该外周区3成形以抵靠眼睛的巩膜上并用以使该隐形眼镜位于并保留在合适位置。如先前所述,当该隐形眼镜100为角膜嵌体时,则可省略该外周区3。
[0081]2.6该隐形眼镜的效用
[0082]图6及图7表示通过图4及图5中所示的隐形眼镜100正在观看远对象及近对象的近视眼。在图7中,虚线表示经过该隐形眼镜100的光线的路径,而实线表示用于比较的未使用该隐形眼镜100的光线。在本实例中,该隐形眼镜100已经设计成使自一近对象通过该中心光学区的光线聚焦在视网膜上,或换言之,该内光学区I已经设计成通过将近对象的影像放置在视网膜上而去除调节迟滞。图6及图7仅表示经设计用于个别对象的距离的该隐形眼镜部位的光线。具体地说:图6仅考虑通过已经设计用于矫正远距视力的该外光学区2部位的光线,而不考虑通过相对正性屈光性的内光学区I部位的光线;图7仅考虑通过完全矫正调节迟滞的该内光学区I部位的光线。
[0083]2.7屈光力曲线实施例以及该瞳孔中心与该隐形眼镜中心的未对准
[0084]图8表示阐明画出在该内光学区I及外光学区2范围内的可能屈光力曲线,以该隐形眼镜的半径标示。画出该曲线图以表示相对于矫正近视患者的远距视力所需的屈光力的该隐形眼镜的屈光力差异。在图8中,该相对屈光力差异以屈光力的单位屈光度(D)在纵轴上标度,而距离该隐形眼镜轴的径向距离(或简言之为半径)以毫米在横轴上标度。图8表示6种不同的多区隐形眼镜(L1-L6)的曲线,其中:
[0085]LI具有内区1,其位于该中心(半径O毫米)的最高峰的差异屈光力的最大值为2D。该外光学区2可被视为在约0.5至1.0毫米的半径间的任一处开始;这两区可合并以形成连续且相对上平顺的屈光力曲线。该外光学区2包括两子区:具有经选择以矫正远距视力的实质上恒定屈光力的内子区;及在2.25毫米的半径开始的具有正屈光力差异的外子区。
[0086]L2除了该外光学区2完全用以矫正远距视力不同外,其具有与该隐形眼镜LI类似的屈光力差异曲线。
[0087]L3除了较大直径内区I及在该内区I范围内的改变速率较慢不同外,其具有一与该隐形眼镜L2类似的屈光力差异曲线。
[0088]L4具有替代的近及远“环”结构,其包括具有比矫正远距视力所需的屈光力更具2D正性的正屈光力。该外光学区2从约I毫米的半径开始。该外光学区2包括3个子区:位于该可矫正远距视力的屈光力下的环;介于1.5毫米至约1.9毫米的半径间的具有比矫正远距视力所需的屈光力更具2D正性屈光力的正屈光力环;及另一矫正远距视力的环。在其它实施例中,可提供能在该用于远距矫正的屈光力及相对为正的屈光力之间交替的更多环。具相对正屈光力之各环可具有与彼此的环相同的屈光力或各环的屈光力可不同。
[0089]L5的内区I具有实质上恒定的屈光力且其直径为约2.0毫米。为外光学区2提供窄过渡区4,并且区域间的差异屈光力为3D。
[0090]L6该隐形眼镜可提供较大的直径内区I以及通常位于1.0毫米与1.75毫米的半径间的过渡区4。该外光学区2具有随半径而恒定的屈光力。
[0091]L7该隐形眼镜提供内区1,其具有比该远距视力矫正更具约1.5D正性的相对上恒定的屈光力。该内区直径为约2毫米(自轴算起I毫米径向距离)。该外光学区410可分成介于约I毫米与2毫米径向距离间的内子区、及从约2毫米半径开始的外子区。该内子区可提供一用于矫正远距屈光不正的恒定屈光力,同时该外子区可通过提供渐增(高至+1.5D)的外周屈光力而将该等外周影像点的位置向前调整。
[0092]具有似LI的构形的隐形眼镜可通过在所有距离下仍能提供合适屈光力而允许该瞳孔中心与隐形眼镜中心可能存在未对准。例如若该瞳孔中心偏轴1.0毫米,则当配戴者注视近对象时,该内光学区I并不能有效提供合适正性屈光力。该外光学区的外子区因此可提供该必要差异或至少可减少差额。隐形眼镜L4中的正性屈光力环也可以使用类似方法处理该瞳孔中心与隐形眼镜中心的未对称且隐形眼镜的其它实施例可包括2或多个当该隐形眼镜未与瞳孔对齐时可协助近距视力的正屈光力子区。
[0093]2.8旋转性对称及非对称实施例
[0094]虽然以上说明已主要专注于旋转性对称隐形眼镜,但是可使用其它隐形眼镜构形。例如不使用通常为圆形的内光学区I (自沿着该隐形眼镜的中心/光轴观看),该内光学区I可以是通过该隐形眼镜的经线。该经线可以具0.5至3毫米宽,其符合先前所述该内光学区I的直径。该经线可以终止于外周区3。在该实施例中,该外光学区2可以是两条经线,其中该内光学区I的每一侧上具有一条经线。图10表示具有经线内光学区51、第一经线外光学区52、第二经线外光学区53及外周区54的构形的隐形眼镜50的一般结构。如同图3及图4中所示的隐形眼镜结构的情况一样,就硬式隐形眼睛或角膜嵌体而言,可省略外周区54。沿着直立半经线的屈光力曲线(参考图10中所示的隐形眼镜50的定向)可以是参考上文图8所述的轮廓中的任一条。
[0095]若隐形眼镜经稳定或以其他方式形成以定向在眼睛上且当眼睛动作时仍可维持在合适位置时,则该内光学区I的位置可偏离中心。该位置可反映当观看近对象时,该瞳孔的向内移动(朝鼻子移动)。该移动可以是约0.5毫米。
[0096]3.外周处置轮廓
[0097]在某些实施例中,该隐形眼镜100经设计可提供外周处置轮廓。
[0098]3.1用于近视的一外周处置轮廓
[0099]用于近视的外周处置轮廓的一种形式为增加的相对视场曲折。该隐形眼镜经设计可以使到达位于该外周视网膜的焦点的影像向前移动,因此该等影像可到达视网膜的一焦点或于其上或在其前面。为本目的的可控制该相对视场曲折的隐形眼镜的用途描述在国际专利公开案WO 05/055891A1中,其全文在此并入本案。图9(其为WO 05/055891A1的图3a的复制图)表示通过使在视网膜前面的焦点向前移动的外周影像的操控。
[0100]3.2可提供一外周处置轮廓的实例隐形眼镜
[0101]图8中所代表的隐形眼镜LI可提供用于近视的外周处置轮廓。如前所述,除了该相对上正性屈光力内光学区I外,该隐形眼镜LI具有从约2.25毫米的半径开始的包括具有正屈光力差异的外子区的外光区2。该内光学区I及外子区皆可使外周影像向前移动。然而,使用该外子区可以使能将外周影像放在视网膜上或其前面的设计的自由性增加,因为该内子区可能受到在近距离下得到清楚的视力的需求的限制。
[0102]图8中所代表的“环”设计隐形眼镜L4亦可提供一用于近视的外周处置轮廓。在该隐形眼镜中,从1.5毫米的半径开始的该环可以使外周影像向前移动。在其它实施例中,可存多个环,其各自可以将外周影像移至视网膜上或其前面。这些环可具恒定宽度或宽度可改变,例如外环比内环还宽。
[0103]如上所述,在该外光学区2内的相对上为正的屈光力子区可用以处理隐形眼镜I与瞳孔的可能未对准。在某些实施例中,相对为正的屈光力子区可具有经选择能符合
当前第3页1 2 3 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