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线栅偏振器及其制造方法_2

文档序号:8542864阅读:来源:国知局
亮膜具有更好的光回收效率(optical recyclingefficiency),由于从线栅偏振器出射的透射光更多,所以也可增加液晶面板的亮度。
[0037]然而,现有的线栅偏振器在若干方位角(诸如45度、135度、225度和315度)的位置存在视角缺点,容易导致暗态漏光。为了解决这一困扰,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新颖的线栅偏振器结构。图2示出依据本发明的一实施方式的线栅偏振器用于液晶面板时的结构示意图。
[0038]如图2所示,在彩色滤光片基板一侧,彩色滤光层位于液晶层的上方,其包括红色滤光片R、绿色滤光片G和蓝色滤光片B。此外,上偏光片(upper polarizer) 200设置在彩色滤光层的上方。在对向基板一侧,线栅偏振器包括吸收层(absorbent layer)30和金属线栅32,由该吸收层30与该金属线栅32构成层叠的双光栅结构,并藉由该双光栅结构来改善线栅偏振器的视角。背光源302位于线栅偏振器的下方,用于向上方的液晶面板出射光线。
[0039]以下结合图3和图4对图2的线栅偏振器进行详细说明。其中,图3示出图2的线栅偏振器中的吸收层的结构示意图,以及图4示出图2的线栅偏振器中的金属线栅的结构示意图。
[0040]如图3所示,吸收层包括基板400、多个第一凸起部402、铝线404和二氧化硅层406。具体地,多个第一凸起部402被配置为间隔分布于基板400的上表面,任意相邻的两个第一凸起部402之间具有一第一光栅间距(first grid pitch)。铝线404设置于每个第一凸起部402的上表面。二氧化硅层406堆叠于铝线404的上方。较佳地,铝线404和二氧化硅层406均为蘑菇形状。
[0041]如图4所示,金属线栅包括平坦层500、铝层502和多个第二凸起部504。具体地,平坦层500涂布于二氧化硅层406的表面。铝层502设置于平坦层500的上方。多个第二凸起部504被配置为间隔分布于铝层502的上表面,任意相邻的两个第二凸起部504之间具有一第二光栅间距(second grid pitch)。之后,藉由第二凸起部504对销层502进行蚀亥IJ,从而形成了光栅结构。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一光栅间距等于第二光栅间距。在另一些实施例中,第一光栅间距大于或小于第二光栅间距。也就是说,本发明的线栅偏振器中,由金属铝和二氧化硅层镀膜堆叠所形成的光栅结构与铝层蚀刻之后形成的光栅结构各自的光栅间距并无特别的限定,二者可以相等,也可以不等,完全视实际需求而弹性决定之。
[0042]在一具体实施例,第一凸起部402和第二凸起部504为光刻胶(PR)且均采用压印法制成。
[0043]在一具体实施例,第一凸起部402以及第二凸起部504均为沿宽度方向从底部到顶部逐渐变窄的梯形。
[0044]图5示出依据本发明的另一实施方式,线栅偏振器的制造方法的流程框图。图6(a)至图6(g)分别示出采用图5的制造方法获得线栅偏振器的分解步骤示意图。
[0045]参照图5、图6(a)至图6 (g),在该制造方法中,首先执行步骤Sll,提供一基板。然后在步骤S13中,形成多个第一凸起部于基板的上表面,其中第一凸起部间隔分布且任意相邻的第一凸起部具有第一间距,如图6(a)所示。接着,在步骤S15中,依次堆叠铝线和二氧化硅层于第一凸起部的上方,如图6(b)和图6(c)所示。透过步骤S11、S13和S15,线栅偏振器的吸收层已制作完成。
[0046]接下来,在步骤S21中,涂布平坦层于二氧化硅层的表面,如图6(d)。然后执行步骤S23,形成铝层于平坦层的上方,如图6(e)。最后在步骤S25中,形成多个第二凸起部于铝层的上表面,其中,第二凸起部间隔分布,并藉由第二凸起部对铝层进行蚀刻以形成光栅结构,如图6(f)和图6(g)。
[0047]实验数据表明,当采用金属铝作为下偏光片时,其反射率高达99.89% ;采用Al/S12Al-Al的多层结构时,其反射率也达到68.3% ;虽然采用增亮膜也将光线的反射率降至56.97%,但是仍然无法降至最低。与之形成对比的是,当采用本发明的层叠的双光栅结构之后,其光线反射率仅有25.87%,这就意味着会有更多的光线穿透线栅偏振器而进入液晶面板,因而会提升面板的亮度,并降低暗态漏光的不良情形。
[0048]采用本发明的线栅偏振器及其制造方法,该线栅偏振器包括吸收层和金属线栅构成的双光栅结构,吸收层包括基板、间隔分布于基板上表面的多个第一凸起部、设置于每个第一凸起部上表面的铝线以及堆叠于铝线上方的二氧化硅层。金属线栅包括涂布于二氧化硅层表面的平坦层、设置于平坦层上方的铝层以及间隔分布于铝层上表面的多个第二凸起部,藉由第二凸起部对铝层进行蚀刻以形成光栅结构。相比于现有技术,本发明采用叠层的双光栅结构可改善现有线栅偏振器的视角缺陷,并且还可消除暗态漏光的不良情形。
[0049]上文中,参照附图描述了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是,本领域中的普通技术人员能够理解,在不偏离本发明的精神和范围的情况下,还可以对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作各种变更和替换。这些变更和替换都落在本发明权利要求书所限定的范围内。
【主权项】
1.一种线栅偏振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线栅偏振器包括: 吸收层,包括: 基板; 多个第一凸起部,被配置为间隔分布于基板的上表面; 铝线,设置于每个第一凸起部的上表面;以及 二氧化硅层,堆叠于所述铝线的上方;以及 金属线栅,包括: 平坦层,涂布于所述二氧化硅层的表面; 铝层,设置于所述平坦层的上方;以及 多个第二凸起部,被配置为间隔分布于所述铝层的上表面,其中,藉由所述第二凸起部对所述铝层进行蚀刻以形成光栅结构。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线栅偏振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凸起部和所述第二凸起部为光刻胶且均采用压印法制成。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线栅偏振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凸起部以及所述第二凸起部均为沿宽度方向从底部到顶部逐渐变窄的梯形。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线栅偏振器,其特征在于,任意相邻的第一凸起部具有一第一间距,任意相邻的第二凸起部具有一第二间距,且所述第一间距等于所述第二间距。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线栅偏振器,其特征在于,任意相邻的第一凸起部具有一第一间距,任意相邻的第二凸起部具有一第二间距,所述第一间距大于或小于所述第二间距。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线栅偏振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线栅偏振器用作液晶面板的下偏光片。
7.一种线栅偏振器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该制造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提供一基板; 形成多个第一凸起部于所述基板的上表面,其中,所述第一凸起部间隔分布且任意相邻的第一凸起部具有第一间距; 依次堆叠铝线和二氧化硅层于所述第一凸起部的上方; 涂布平坦层于所述二氧化硅层的表面; 形成铝层于所述平坦层的上方;以及 形成多个第二凸起部于所述铝层的上表面,其中,所述第二凸起部间隔分布,藉由所述第二凸起部对所述铝层进行蚀刻以形成光栅结构,所述光栅结构具有一第二间距。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凸起部和所述第二凸起部为光刻胶且均采用压印法制成。
9.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凸起部以及所述第二凸起部均为沿宽度方向从底部到顶部逐渐变窄的梯形。
【专利摘要】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线栅偏振器及其制造方法。该线栅偏振器包括吸收层和金属线栅。吸收层包括基板、间隔分布于基板上表面的多个第一凸起部、设置于第一凸起部表面的铝线以及二氧化硅层。金属线栅包括涂布于二氧化硅层表面的平坦层、设置于平坦层上方的铝层以及间隔分布于铝层上表面的第二凸起部,藉由第二凸起部蚀刻该铝层以形成光栅结构。相比于现有技术,本发明采用叠层的双光栅结构可改善现有线栅偏振器的视角缺陷,并且还可消除暗态漏光的不良情形。
【IPC分类】G02B5-30
【公开号】CN104865630
【申请号】CN201510333684
【发明人】林圣凱, 吕仁贵, 黄胜铭, 陈志强, 王铭瑞, 粘瀚升, 张晖谷, 王潍淇, 锺佳欣, 陈俊维
【申请人】友达光电股份有限公司
【公开日】2015年8月26日
【申请日】2015年6月16日
当前第2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