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头戴式显示器的显示方法和头戴式显示器的制造方法_2

文档序号:8921661阅读:来源:国知局
,将头戴式显示器的预处理屏幕的左半屏所显示的2D影像按照预定比例拉伸后显示在头戴式显示器的左眼屏幕。
[0059]步骤S143,将头戴式显示器的预处理屏幕的右半屏所显示的2D影像按照预定比例拉伸后显示在头戴式显示器的右眼屏幕。
[0060]在上述两个步骤中,对之前步骤S141中被压缩的3D影像对应的左视角2D影像和右视角2D影像进行拉伸,以保证用户所看到的3D影像符合原始尺寸和比例。
[0061]图2示出了根据本发明一个实施例的头戴式显示器在显示影像过程中的影像数据流示意图,该示意图从影像数据的传递和处理角度,进一步说明在头戴式显示器显示影像的过程中,图像数据的逻辑变换过程。
[0062]如图2所示,待显示影像210为一个3D长方体图像和一个2D菱形图像的叠加,分别获取该待显示影像210中的3D影像220和2D影像230 ;提取出3D影像220对应的左视角2D影像和右视角2D影像,均按照预定比例压缩后,分别显示在头戴式显示器的预处理屏幕的左半屏和右半屏,得到3D预处理影像240 ;将2D影像230按照预定比例压缩后复制为两份,分别显示在头戴式显示器的预处理屏幕的左半屏和右半屏,得到2D预处理影像250 ;3D预处理影像240和2D预处理影像250叠加为预处理屏幕显示影像260 ;将预处理屏幕的左半屏所显示的影像按照预定比例拉伸后显示在头戴式显示器的左眼屏幕,得到左眼屏幕显示影像270 ;将预处理屏幕的右半屏所显示的影像按照预定比例拉伸后显示在头戴式显示器的右眼屏幕,得到右眼屏幕显示影像280;用户左眼看到左眼屏幕显示影像270,用户右眼看到右眼屏幕显示影像280,在大脑中重新构建视觉感知影像,即用户感知影像290。
[0063]可见,基于本发明提供的头戴显示器的显示方法,用户感知影像290与与待显示影像210相同,说明在头戴显示器显示影像的过程中,影像数据信息没有缺失,3D影像和2D影像能够同时正常且完整地显示,符合用户的观看需求。在本发明的其他实施例中,无论3D影像和2D影像的形式、位置等属性如果变换,在显示过程中影像数据的逻辑变换过程均与本实施例同理,在此不再赘述。
[0064]在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中,图1所示的方法是基于Android系统的头戴式显示器的显示方法,在本实施例中,基于Android系统的头戴式显示器不仅可以完美显示3D影像,还可以完美显示2D影像,使得该基于Android系统的头戴式显示器的使用场景不再局限于3D视频和有限的3D应用,能够扩展到所有的Android应用,视频、游戏、社交、购物等应用场景均能通过本发明提供的方法正常展示,符合用户需求。
[0065]图3示出了根据本发明一个实施例的一种头戴式显示器的示意图。如图3所示,该头戴式显示器300包括:
[0066]获取单元310,用于获取待显示的2D影像。
[0067]预处理单元320,用于将该2D影像复制为两份。
[0068]显示单元330,用于将复制为两份的2D影像分别显示在头戴式显示器300的左眼屏幕和右眼屏幕。
[0069]在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中,预处理单元320,用于将所述2D影像按照预定比例压缩后复制为两份,分别显示在所述头戴式显示器300的预处理屏幕的左半屏和右半屏。显示单元330,用于将头戴式显示器300的预处理屏幕的左半屏所显示的2D影像按照预定比例拉伸后显示在头戴式显示器300的左眼屏幕;以及用于将头戴式显示器300的预处理屏幕的右半屏所显示的2D影像按照预定比例拉伸后显示在头戴式显示器300的右眼屏幕。
[0070]在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中,获取单元310,进一步用于获取待显示的3D影像;预处理单元320,进一步用于提取出3D影像对应的左视角2D影像和右视角2D影像;显示单元330,进一步用于将3D影像对应的左视角2D影像和右视角2D影像分别显示在头戴显示器300的左眼屏幕和右眼屏幕。
[0071]在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中,预处理单元320,用于将3D影像对应的左视角2D影像和右视角2D影像按照预定比例压缩,分别显示在头戴式显示器300的预处理屏幕的左半屏和右半屏;显示单元330,用于将头戴式显示器300的预处理屏幕的左半屏所显示的2D影像按照预定比例拉伸后显示在头戴式显示器300的左眼屏幕;以及用于将头戴式显示器300的预处理屏幕的右半屏所显示的2D影像按照预定比例拉伸后显示在头戴式显示器300的右眼屏幕。
[0072]在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中,头戴式显示器300为基于Android系统的头戴式显示器。
[0073]图3所示的头戴式显示器在上文中的对头戴式显示器的显示方法的各实施例中已有具体体现,在此不再赘述。
[0074]综上所述,本发明提供的技术方案,一方面通过对待显示的2D影像的复制及在左右眼屏幕上的分屏显示,使得用户的左眼和右眼分别看到完整的2D影像,经视觉皮层合成后用户获得该2D影像的完整视觉信息;另一方面通过对待显示的3D影像不同视角2D影像的提取及在左右眼屏幕上的分屏显示,使得用户的左眼和右眼分别看到该3D影像对应的左视角2D影像和右视角2D影像,经视觉皮层合成后用户获得该3D影像的完整视觉信息。解决了现有技术中不能同时显示3D影像和2D影像的问题,使得用户可以同时完整、正常地观看2D影像和3D影像,给用户提供更为完美的观影体验。
[0075]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非用于限定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凡在本发明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包含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内。
【主权项】
1.一种头戴式显示器的显示方法,其特征在于,该方法包括: 获取待显示的2D影像; 将所述2D影像复制为两份,分别显示在所述头戴式显示器的左眼屏幕和右眼屏幕。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将所述2D影像复制为两份,分别显示在所述头戴式显示器的左眼屏幕和右眼屏幕包括: 将所述2D影像按照预定比例压缩后复制为两份,分别显示在所述头戴式显示器的预处理屏幕的左半屏和右半屏; 将所述头戴式显示器的预处理屏幕的左半屏所显示的2D影像按照预定比例拉伸后显示在所述头戴式显示器的左眼屏幕; 将所述头戴式显示器的预处理屏幕的右半屏所显示的2D影像按照预定比例拉伸后后显示在所述头戴式显示器的右眼屏幕。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该方法进一步包括: 获取待显示的3D影像; 提取出所述3D影像对应的左视角2D影像和右视角2D影像,分别显示在所述头戴显示器的左眼屏幕和右眼屏幕。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提取出所述3D影像对应的左视角2D影像和右视角2D影像,分别显示在所述头戴显示器的左眼屏幕和右眼屏幕包括: 将提取出的所述3D影像对应的左视角2D影像和右视角2D影像均按照预定比例压缩后,分别显示在所述头戴式显示器的预处理屏幕的左半屏和右半屏; 将所述头戴式显示器的预处理屏幕的左半屏所显示的2D影像按照预定比例拉伸后显示在所述头戴式显示器的左眼屏幕; 将所述头戴式显示器的预处理屏幕的右半屏所显示的2D影像按照预定比例拉伸后显示在所述头戴式显示器的右眼屏幕。5.如权利要求1-4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该方法为基于Android系统的头戴式显示器的显示方法。6.一种头戴式显示器,其特征在于,该头戴式显示器包括: 获取单元,用于获取待显示的2D影像; 预处理单元,用于将所述2D影像复制为两份; 显示单元,用于将复制为两份的所述2D影像分别显示在所述头戴式显示器的左眼屏幕和右眼屏幕。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头戴式显示器,其特征在于, 所述预处理单元,用于将所述2D影像按照预定比例压缩后复制为两份,分别显示在所述头戴式显示器的预处理屏幕的左半屏和右半屏; 所述显示单元,用于将所述头戴式显示器的预处理屏幕的左半屏所显示的2D影像按照预定比例拉伸后显示在所述头戴式显示器的左眼屏幕;以及用于将所述头戴式显示器的预处理屏幕的右半屏所显示的2D影像按照预定比例拉伸后显示在所述头戴式显示器的右眼屏幕。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头戴式显示器,其特征在于, 所述获取单元,进一步用于获取待显示的3D影像; 所述预处理单元,进一步用于提取出所述3D影像对应的左视角2D影像和右视角2D影像; 所述显示单元,进一步用于将所述3D影像对应的左视角2D影像和右视角2D影像分别显示在所述头戴显示器的左眼屏幕和右眼屏幕。9.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头戴式显示器,其特征在于, 所述预处理单元,用于将提取出的所述3D影像对应的左视角2D影像和右视角2D影像均按照预定比例压缩后,分别显示在所述头戴式显示器的预处理屏幕的左半屏和右半屏;所述显示单元,用于将所述头戴式显示器的预处理屏幕的左半屏所显示的2D影像按照预定比例拉伸后显示在所述头戴式显示器的左眼屏幕;以及用于将所述头戴式显示器的预处理屏幕的右半屏所显示的2D影像按照预定比例拉伸后显示在所述头戴式显示器的右眼屏幕。10.如权利要求6-9中任一项所述的头戴式显示器,其特征在于,该头戴式显示器为基于Android系统的头戴式显示器。
【专利摘要】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头戴式显示器的显示方法和头戴式显示器,该方法包括:获取待显示的2D影像;将该2D影像复制为两份,分别显示在所述头戴式显示器的左眼屏幕和右眼屏幕。本发明提供的这种技术方案,一方面通过对待显示的2D影像的复制及在左右眼屏幕上的分屏显示,使得用户获得该2D影像的完整视觉信息;另一方面通过对待显示的3D影像不同视角2D影像的提取及在左右眼屏幕上的分屏显示,使得用户获得该3D影像的完整视觉信息。解决了现有技术中不能同时显示3D影像和2D影像的问题,使得用户可以同时完整、正常地观看2D影像和3D影像,给用户提供更为完美的观影体验。
【IPC分类】H04N13/00, G02B27/22, H04N13/04, G02B27/01
【公开号】CN104898280
【申请号】CN201510220452
【发明人】姜茂山, 宫见棠
【申请人】青岛歌尔声学科技有限公司
【公开日】2015年9月9日
【申请日】2015年5月4日
当前第2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