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洁部件、充电装置和图像形成装置的制造方法_2

文档序号:9374368阅读:来源:国知局
后面将描述的二次转印辊34的对向辊。
[0052]而且,在其间具有转印带31的各个颜色感光鼓21的相对侧上,分别布置一次转印辊33,该一次转印辊33将感光鼓21的外周面上形成的色调剂图像转印到转印带31。
[0053]而且,将转印到转印带31的色调剂图像转印到片材部件P的二次转印辊34与转印带31的形成钝角的下端侧的顶部接触,并且转印咬合NT由转印带31和二次转印辊34形成。
[0054]定影装置40将色调剂图像定影到片材部件P上(色调剂图像在转印装置30中被转印到该片材部件Pi)。在本示例性实施方式中,通过在定影咬合NF中加热色调剂图像的同时施加压力,定影装置40将色调剂图像定影到片材部件P上。
[0055]介质传送部50
[0056]如图6例示,介质传送部50包括:介质供给部52,该介质供给部52向图像形成部16供给片材部件P ;以及介质排出部54,该介质排出部54排出上面形成有图像的片材部件Po而且,介质传送部50包括:介质返回部58,该介质返回部58在片材部件P的两面上形成图像时使用;以及中间传送部59,该中间传送部59将片材部件P从转印装置30传送到定影装置40。
[0057]介质供给部52相对于图像形成部16的转印咬合NT,根据转印时刻逐一供给片材部件P。相反,介质排出部54向装置外部排出上面由定影装置40定影了色调剂图像的片材部件P。而且,在一个表面上已经定影了色调剂图像的片材部件P的另一个表面上形成图像时,介质返回部58反转片材部件P的正面和背面,并且将片材部件P返回到图像形成部16 (介质供给部52)。
[0058]后处理部60
[0059]如图6例示,后处理部60布置在第二壳体14内部,并且包括:介质冷却部62,该介质冷却部62冷却上面形成有图像的片材部件P ;校正装置64,该校正装置64校正片材部件P的弯曲;以及图像检查部66,该图像检查部66检查图像。
[0060]构成后处理部60的各个部分布置在介质传送部50的介质排出单元54中。介质冷却部62、校正装置64和图像检查部66从片材部件P的排出方向的上游侧以该顺序布置。
[0061]图像形成操作
[0062]接着,将示意性地描述经由图像形成装置10向片材部件P进行的图像形成过程和后处理过程。
[0063]接收图像形成命令的控制部68操作色调剂图像形成部20、转印装置30和定影装置40。因此,使感光鼓21和设置在显影装置24中的显影辊(省略附图标记)旋转,并且使转印带31循环。而且,使设置在定影装置40中的加压辊42旋转,并且使定影带(省略附图标记)循环。与操作同步,控制部68操作介质传送部50等。
[0064]因此,各个颜色的感光鼓21在旋转的同时被充电装置22充电。另外,控制部68向各个颜色的曝光装置23发送被图像信号处理部进行图像处理的图像数据。各个颜色的曝光装置23根据图像数据注入(inject)各种颜色的曝光L,并且使带电的各个颜色的感光鼓21暴露于曝光L。静电潜像形成在各颜色的感光鼓21的外周面上。各颜色的感光鼓21上所形成的静电潜像由从显影装置24供给的显影剂G显影为色调剂图像。因此,在各颜色的感光鼓21上,形成黄色(Y)、品红色(M)、青色(C)和黑色(K)中相应颜色的色调剂图像。
[0065]而且,各颜色的感光鼓21上所形成的各颜色的色调剂图像按顺序转印到转印带31,各颜色的一次转印辊33使该转印带31循环。因此,在转印带31上,形成使四种颜色的色调剂图像交叠的色调剂图像。色调剂图像通过转印带31的循环被传送到转印咬合NT。片材部件P由介质供给部52供给到转印咬合NT,以便与传送色调剂图像的时刻相符。通过在转印咬合NT中施加转印偏压,色调剂图像从转印带31转印到片材部件P。
[0066]转印有色调剂图像的片材部件P在经由中间传送部59从转印装置30的转印咬合NT朝向定影装置40的定影咬合NF被负压力吸入的同时被传送。定影装置40将热和压力(定影能)施加于穿过定影咬合NF的片材部件P。因此,转印到片材部件P的色调剂图像被定影到片材部件P。
[0067]在由介质排出部54朝向装置外侧的排出介质接收部传送从定影装置40排出的片材部件P的同时,由后处理部60执行处理。首先,在介质冷却部62中冷却被定影装置40加热的片材部件P。接着,由校正装置64校正片材部件P的弯曲。而且,由图像检查部66检测例如定影到片材部件P上的色调剂图像的色调剂浓度缺陷、图像缺陷或图像位置缺陷的有无或程度。然后,片材部件P由介质排出部54排出到第二壳体14的外部。
[0068]同时,在片材部件P的未形成图像的无图像表面(背面)上形成图像的情况下(双面打印的情况),控制部68将穿过图像检查部66的介质部件P的传送路径从介质排出部54切换到介质返回部58。因此,反转片材部件P的正面和背面,并且片材部件P被供给到介质供给部52。在片材部件P的背面上,经由与上述过程类似的过程形成(定影)图像,并且片材部件P由介质排出部54排出到第二壳体14的外部。
[0069]主部构造
[0070]接着,将描述充电装置22。
[0071]如图3所示,充电装置22布置在感光鼓21的上侧上,并且包括:充电辊70 (充电部件的示例),该充电辊70利用负极性对感光鼓21的外周面进行充电;以及清洁部件72,该清洁部件72清洁充电辊70的外周面。而且,充电装置22包括一对支撑部件90,该一对支撑部件90支撑充电辊70和清洁部件72,以便可旋转。
[0072]充电辊70
[0073]充电辊70包括:圆柱状轴部件70A,该圆柱状轴部件70A沿装置深度方向延伸;以及圆筒状辊部70B,轴部件70A穿过该圆筒状辊部70B。作为示例,辊部70B由橡胶材料形成。辊部70B的外直径是9mm,并且辊部70B的长度是224mm。
[0074]如图3例示,充电辊70从感光鼓21的上侧与感光鼓21的外周面接触。而且,充电辊70的轴部件70A由布置在充电辊70的两端部处的一对支撑部件90支撑以便能够旋转。
[0075]在该构造中,充电辊70被旋转的感光鼓21驱动而旋转。由于电压从电源(未例示)施加于被感光鼓21驱动而旋转的充电辊70,所以充电辊70对感光鼓21的外周面进行充电。
[0076]清洁部件72
[0077]如图3例示,清洁部件72包括:芯材74 (轴材的示例),该芯材74是沿装置深度方向延伸的圆柱状;以及清洁材料76,该清洁材料76螺旋地卷绕在芯材74的外周面周围。清洁部件72的清洁材料76从充电辊70的上侧与充电辊70的辊部70B的外周面接触。而且,清洁部件72的芯材74被布置在清洁部件72的两端部处的一对支撑部件90支撑以便能够旋转。换言之,芯材74由支撑部件90支撑,以可绕芯材74的轴向中心旋转。
[0078]作为示例,芯材74由树脂材料(例如,聚缩醛树脂)成型。芯材74的外径是4mm,并且芯材74的长度是270mm。
[0079]同时,作为示例,清洁材料76用发泡聚氨酯树脂成型,并且在清洁材料76不卷绕在芯材74的外周面周围的自由状态下,其沿与纵向方向垂直的方向的剖面是矩形。另外,作为示例,自由状态下的剖面形状具有的宽度是5mm并且厚度(高度)是3mm。
[0080]通过使用双面胶带(未例示),清洁材料76被固定在芯材74的外周面上。另外,在清洁材料76卷绕在芯材74周围的状态下,如图4的(A)例示,清洁材料76沿宽度方向的两端部76A从中心部76B沿芯材74的径向突出(抵抗弯曲)。
[0081]接着,将描述相对于芯材74的清洁材料76的圈数。
[0082]如图1的⑷例示,卷绕在芯材74周围的清洁材料76的两端部相对于芯材74面向充电辊70的辊部70B的清洁区域C(附图中的区域C:清洁充电辊70的区域)布置在外侧上。
[0083]清洁区域C中的清洁材料76的圈数是1(1圈)。换言之,如图1的⑶所示,只有清洁材料76在清洁区域C的图中左端部(图中D部)中的附接位置和清洁材料76在清洁区域C的图中右端部(图中E部)中的附接位置沿芯材74的周向彼此类似(相同)。换言之,清洁材料76在清洁区域C的图中左端部中的中心和清洁材料76在清洁区域C的图中右端部中的中心沿芯材74的周向彼此类似(相同)。
[0084]另外,清洁材料76沿芯材74的周向的附接不规则部是芯材74的周长的15%。在本示例性实施方式中,因为芯材74的周长是12.5mm,所以芯材74的周长的15%是1.9mm。出于该原因,即使在清洁材料76在清洁区域C的图中左端部中的附接位置和清洁材料76在清洁区域C的图中右端部中的附接位置沿芯材74的周向偏离周长15% (1.9mm)时,清洁材料76的圈数也被认为是I (I圈)。
[0085]在该构造中,清洁材料76与旋转充电辊70的辊部70B接触,并且清洁部件72被驱动而旋转。因此,清洁辊部70B。
[0086]支撑部件90
[0087]如图3所示,以可旋转
当前第2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