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无二次遮拦面视场同轴三反望远物镜的制作方法_2

文档序号:9452177阅读:来源:国知局
°,第二块折叠平面镜6的法线 10与主光轴11倾斜角度45°。光学总长仅230mm,约为焦距的1/6。
[0020] 表 1
o
[0021] 参见附图2,它是本实施例提供的望远物镜调制传递函数曲线。由图可见,边缘视 场MTF值在探测器奈奎斯特频率处为0. 32,成像质量接近衍射极限。
[0022] 参见附图3,它是本实施例提供的望远物镜点列图,由图可知,各视场点列图大部 分能量集中在艾利斑范围内。
[0023] 参见附图4,它是本实施例提供的望远物镜场曲/象散曲线与畸变曲线图。a图(左 图)是场曲/象散曲线,横坐标上对应的两条曲线分别是子午和弧矢场曲曲线,纵坐标是归 一化视场。由图可得场曲最大值小于1〇〇ym,在像差容限范围内。b图(右图)是畸变曲线, 由图可见系统边缘视场畸变量〈0. 2%。
[0024] 参见附图5,它是本实施例提供的望远物镜轴向像差曲线图。横坐标表示不同入射 高度光线的聚焦点到像面的轴向距离,纵坐标表示光线在入瞳面的入射高度。由图可知,系 统无色差,轴向像差在焦深范围内。
[0025] 实施例2 本实施例采用实施例1的指标要求,即焦距1400mm,全视场角2. 2°X1. 65°,F数7, 工作波段〇? 42ym~0? 78ym。
[0026] 参见附图6,它是本实施例提供的同轴三反望远物镜成像光路图。主镜1、次镜2 和三镜3共轴,孔径光阑位于主镜1上,偏折反射镜4位于次镜2和三镜3之间。入射光线 依次经主镜1、次镜2反射后,在次镜2和三镜3之间形成一次实像,反射光线无遮拦地穿过 偏折反射镜4的中心孔,三镜3对一次实像中继成像,反射光线无遮拦地入射到偏折反射镜 4的通光孔径,依次经偏折反射镜4、折叠平面镜5转折反射后在焦平面7处形成景物像。
[0027] 本实施例提供的望远物镜的主要结构参数如表2所列。主镜1和三镜3的光焦度 为正,面型为椭球面,次镜2面型的光焦度为负,面型为双曲面。主镜1通光口径最大,为 200mm,其中心孔直径为64mm。主镜1的相对孔径为1/0. 65,三镜3的放大倍率为2. 7。偏 折反射镜4的法线8与主光轴11的倾斜角度为23°,中心开孔尺寸为9. 1X7. 8mm。折叠 平面镜5的法线9与主光轴11的倾斜角度为22°。光学总长245mm,约为焦距的1/5. 7。
[0028] 表 2 o
[0029] 参见附图7,它是本实施例提供的望远物镜调制传递函数曲线。由图可见,边缘视 场MTF值在探测器奈奎斯特频率处为0. 34,成像质量接近衍射极限。
[0030] 参见附图8,它是本实施例提供的望远物镜点列图,由图可知,各视场点列图大部 分能量集中在艾利斑范围内。
[0031] 参见附图9,它是本实施例提供的望远物镜场曲/象散曲线与畸变曲线图。a图(左 图)是场曲/象散曲线,横坐标上对应的两条曲线分别是子午和弧矢场曲曲线,纵坐标是归 一化视场。由图可得场曲最大值小于120ym,在像差容限范围内。b图(右图)是畸变曲线, 由图可见系统边缘视场畸变量〈0. 2%。
[0032] 参见附图10,它是本实施例提供的望远物镜轴向像差曲线图。横坐标表示不同入 射高度光线的聚焦点到像面的轴向距离,纵坐标表示光线在入瞳面的入射高度。图10表 明,系统无色差,轴向像差仍在焦深范围内。
【主权项】
1. 一种无二次遮拦面视场同轴三反望远物镜,其特征在于:它包括主镜(1)、次镜(2)、 三镜(3)、偏折反射镜(4)、折叠平面镜(5)以及焦平面(7);主镜(1)、次镜(2)和三镜(3) 的回转对称轴分别与主光轴(11)重合,孔径光阑位于主镜(1)上,偏折反射镜(4)置于次 镜(2)和三镜(3)之间;来自地面景物的入射光线依次经主镜(1 )、次镜(2)反射后,在次镜 (2) 和三镜(3)之间形成一次实像,反射光线无遮拦地穿过偏折反射镜(4)的中心孔,三镜 (3) 对得到的一次实像中继成像,反射光线再无遮拦地入射到偏折反射镜(4)的通光孔径, 依次经偏折反射镜(4)、折叠平面镜转折反射后,在焦平面(7)处形成景物像;主镜(1)和三 镜(3)的光焦度为正,面型为椭球面,次镜(2)的光焦度为负,面型为双曲面。2.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无二次遮拦面视场同轴三反望远物镜,其特征在于:主 镜(1)的相对孔径为1: 〇. 5~1:1. 5。3.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无二次遮拦面视场同轴三反望远物镜,其特征在于:三 镜(3)的放大倍率为1.5~5。4.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无二次遮拦面视场同轴三反望远物镜,其特征在于:由 次镜(2)遮拦形成的环形入瞳,依次经次镜(2)和三镜(3)成像形成的环形出瞳位于偏折反 射镜(4)上。5.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无二次遮拦面视场同轴三反望远物镜,其特征在于:在 一次实像处放置视场光阑和内遮光罩。6.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无二次遮拦面视场同轴三反望远物镜,其特征在于:折 叠平面镜为一块、两块或多块。7.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无二次遮拦面视场同轴三反望远物镜,其特征在于:工 作波段为紫外到红外。
【专利摘要】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无二次遮拦面视场同轴三反望远物镜,它包括主镜、次镜、三镜、偏折反射镜、折叠平面镜和焦平面。主镜、次镜和三镜的回转对称轴重合于主光轴,孔径光阑置于主镜上。主镜和三镜面型均为椭球面,次镜面型为双曲面。偏折反射镜置于三镜的出射光路上,其法线相对于主光轴倾斜,将像面引出光轴。通过合理安排出射光瞳位置,使偏折反射镜不产生二次遮拦。本发明解决了现有的同轴三反系统存在的探测器安装困难、对面视场成像存在二次遮拦的问题,具有长焦距、大口径、遮拦小、体积小、重量轻、结构简单、工作波段宽、成像质量好的优点,适用于凝视相机、视频相机、成像光谱仪前置物镜等光学成像领域。
【IPC分类】G02B17/06, G02B23/02
【公开号】CN105204148
【申请号】CN201510664043
【发明人】韩琳, 沈为民, 傅丹鹰, 赵知诚, 孙雯, 毛保奇
【申请人】苏州大学
【公开日】2015年12月30日
【申请日】2015年10月15日
当前第2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