变焦透镜和包括变焦透镜的图像拾取装置的制造方法_4

文档序号:9630843阅读:来源:国知局
[0135] d3 0.31 0.31 14,87 d9 23.66 14.05 1.13 MB 5 18 6.19 5 97 dl8 4,8f 5.22 16.98 dll 2,02 4,74 0.99
[0136] 变焦透镜单元数据
[0137] 单元 第一表面 焦距 1 1 48,90 2 4 -10.92 3 10 23.13 4 16 23 46 5 19 113.50 6 Μ -34.67
[0138] [数值例3]
[0139] 单位mm
[0140]表面数据
[0141] 表面号 rdnd 祕有效直径. 1 31.934 0 85 1.94595 18.0 23.70 % 22.698 3,67 1.80420 46J 22.34 3 348.686 (可变) 21.82 4 175.944 0.67 1.77250 49 6 17.80 5 9,254 4.41 13.28 6- -21.749 0,40 1.76802 49.2 12.69 7 63.771 0,10 12 40 8 25.588 1.26 1.95906 17.5 12 32 9 168.719 (可变) 12.12 10 (光阑) m(可变) 10.38 11* 14猶 2遍 1·:7腳2 49.2 12,:65 12* -55.682 0.10 12.46 13 Π 636 2.75 1.83481 42 7 11.49 14 133.910 0 45 1.85478 24 8 10.45 15 7.8 腳6.72 9.06 16 22 W43.06 1.49700 81.5 11,26 17 -11.703 0 50 1.83481 42 7 11.49 18 -14.998 (可变) 11.83 If -17.579 0,40 1.61405 55 0 1211
[0142] 20* 97.749 (可变) 12.69 21 14.270 3.261.59522 67.7 17.93 22 49.886 (可变) 17·71 像面 m
[0143] 非球面数据
[0144] 第六表面
[0145] K= 0· 00000e+000A4 =-1. 78427e-005A6 = 2. 76169e-007
[0146] A8 = -1. 51025e_008A10 = 1.40169e_010
[0147] 第十一表面
[0148] K= 0· 00000e+000A4 = -4. 64998e-005A6 = 8. 46809e-008
[0149] 第十二表面
[0150] K= 0· 00000e+000A4 = 1.88687e-005A6 = 3. 63173e-007
[0151] A8 = -4. 92636e-009A10 = 4. 58148e-011
[0152] 第二十表面
[0153] K= 0· 00000e+000A4 = 7. 29286e-005A6 =-8. 35581e-008
[0154] A8 = -9. 38328e-009A10 = 7. 56034e-011
[0155] 各种数据
[0156] 变焦比 3.94 广角 中间 逸摄 焦距 9 06 15.73 35.70
[0157] F 数 1 85 2.54 2 88 牟场角(度) 35.52 25J4 12,46 像高 6.47 7.65 7,89 透镜总长 58 91 59,27 67 86 BE 5 63 8.46 6.94 ?3 0.37 413 1463 d9 12 59 2.95 0 70 dlO 5,10 5 98 0 94 €18 1J4 3.04 8.33 d20 2:J3 3.48 S.09 d22 5 63 8.46 6.94
[0158] 变焦透镜单元数据
[0159] 单元 第一表面 焦雖 1 I 46.97 2 4 -10,08 3' 10 〇〇 4 11 14.78 5: 19 -24.23 6 21 32.47
[0160] [表1]
[0161]
[0162] 接下来,参考图10描述本发明的变焦透镜被用作拍摄光学系统的示例。图10是 包括包含本发明的变焦透镜和诸如CCD传感器或CMOS传感器的被配置为接收由拍摄光学 系统11形成的对象图像的光的图像拾取元件(光电变换元件)12的拍摄光学系统11的图 像拾取装置10的示例的图解说明。此外,图像拾取装置10包括:记录单元13,该记录单元 13记录由图像拾取元件12接收的对象图像;以及取景器14,用于观察显示在显示元件(未 示出)上的对象图像。显示元件由液晶面板等形成,并且显示在图像拾取元件12上形成的 对象图像。
[0163] 以这种方式,本发明的变焦透镜可以应用到诸如数字照相机的光学仪器以实现具 有高的光学特性的光学仪器。注意,本发明可以同样地应用到没有快速返回镜的单镜头反 射式(SLR)照相机。注意,本发明的变焦透镜可以同样地应用到摄像机。
[0164] 虽然本发明已经参考示例性实施例被描述,但是要明白本发明不限于公开的示例 性实施例。以下权利要求的范围应被赋予最宽的解释以包含所有这类修改以及等同结构和 功能。
【主权项】
1. 一种变焦透镜,其特征在于,从物侧到像侧依次包括: 第一透镜单元,具有正折光力; 第二透镜单元,具有负折光力;以及 后部单元,包括多个透镜单元并且作为整体具有正折光力, 其中,在变焦期间,相邻透镜单元之间的间隔改变, 其中,后部单元包括具有正折光力的对焦单元和在远摄端具有负折光力的布置在对焦 单元的像侧的光学系统,该对焦单元被配置为在聚焦期间移动,以及 其中,以下条件表达式被满足: 2. 0< |fpt/ft|, 其中ft表示变焦透镜在远摄端的焦距,fpt表示布置在对焦单元的物侧的光学系统的 组合焦距。2. 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变焦透镜,其中以下条件表达式被满足: 0. 4<ff/ft<l. 0, 其中ff表示对焦单元的焦距。3. 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变焦透镜,其中以下条件表达式被满足: 0. 5<|frt/ft|<10. 0, 其中frt表示布置在对焦单元的像侧的光学系统在远摄端的组合焦距。4. 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变焦透镜,其中以下条件表达式被满足: -0· 2〈βft〈0. 2, 其中βft表示对焦单元在远摄端的横向倍率。5. 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变焦透镜,其中以下条件表达式被满足:1. 〇<0rt<l. 3, 其中βrt表示布置在对焦单元的像侧的光学系统的在远摄端的组合横向倍率。6. 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变焦透镜,其中以下条件表达式被满足: 0.05〈dft/dt〈0. 20, 其中dft表示在远摄端对焦单元和在物侧与对焦单元相邻地布置的透镜之间的间隔,dt表不在远摄端的透镜总长。7. 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变焦透镜,其中对焦单元由单个透镜单元形成。8. 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变焦透镜,其中以下条件表达式被满足: 0. 0<(rl+r2)/(rl-r2)<0. 5, 其中rl表示最靠近对焦单元的物侧的透镜表面的曲率半径,r2表示最靠近对焦单元 的像侧的透镜表面的曲率半径。9. 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变焦透镜,其中以下条件表达式被满足: 0. KFnot/ (ft/fw)<l. 0, 其中Fnot表示在远摄端变焦透镜的整个系统的F数,fw表示在广角端变焦透镜的焦 距。10. 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变焦透镜,其中以下条件表达式被满足: 1. 0〈n/ft〈2. 0, 其中Π表示第一透镜单元的焦距。11. 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变焦透镜,其中以下条件表达式被满足: 0.8<|f2/fw|<l. 5, 其中f2表示第二透镜单元的焦距,fV表示在广角端变焦透镜的焦距。12. 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变焦透镜,其中对焦单元和包括对焦单元的透镜单元中的一 个被配置为在变焦期间沿着与其它透镜单元的轨迹不同的轨迹移动。13. 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变焦透镜,其中后部单元从物侧到像侧依次由以下组成:具有 正折光力的第三透镜单元,具有正折光力的第四透镜单元,以及具有负折光力的第五透镜 单元。14. 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变焦透镜,其中后部单元从物侧到像侧依次由以下组成:具有 正折光力的第三透镜单元,具有正折光力的第四透镜单元,具有正折光力的第五透镜单元, 以及具有负折光力的第六透镜单元。15. 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变焦透镜,其中后部单元从物侧到像侧依次由以下组成:具有 正折光力的第三透镜单元,具有负折光力的第四透镜单元,以及具有正折光力的第五透镜 单元。16. 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变焦透镜,其被配置为在固态图像拾取元件上形成图像。17. -种图像拾取装置,包括: 如权利要求1到16中的任意一项所述的变焦透镜;以及 图像拾取元件,被配置为接收由所述变焦透镜形成的图像。18. 如权利要求17所述的图像拾取装置,其中以下条件表达式被满足: 0· 3〈hgt/ (YmaxXFnot)〈1. 0, 其中Fnot表示在远摄端的变焦透镜的F数,hgt表示进入最靠近后部单元的物侧的透 镜表面的轴向光线和离轴光线中的具有最高入射高度的光线的入射高度的最大值,Ymax表 示图像拾取元件的有效范围的对角线长度的一半。
【专利摘要】本发明涉及变焦透镜和包括变焦透镜的图像拾取装置。提供一种变焦透镜,从物侧到像侧依次包括:第一透镜单元,具有正折光力;第二透镜单元,具有负折光力;以及后部单元,包括多个透镜单元并且作为整体具有正折光力,其中,在变焦期间,相邻透镜单元之间的间隔改变。后部单元包括具有正折光力的对焦单元,该对焦单元被配置为在聚焦期间移动。布置在对焦单元的像侧的光学系统在远摄端具有负折光力。在远摄端的变焦透镜的焦距(ft)和布置在对焦单元的物侧的光学系统的组合焦距(fpt)各自被恰当地设置。
【IPC分类】G02B15/173
【公开号】CN105388600
【申请号】CN201510534870
【发明人】畠田隆弘
【申请人】佳能株式会社
【公开日】2016年3月9日
【申请日】2015年8月27日
【公告号】US20160062096
当前第4页1 2 3 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