能获得多种频率的交流无火花电铃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5544阅读:1041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能获得多种频率的交流无火花电铃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采用电子技术应用于交流无火花电铃的振动系统中,属讯响技术领域

目前普遍采用的交流无火花电铃的振动频率为电源频率的两倍,频率不能调整。如采用“整流一逆变”技术,虽可获得变频率电铃,但成本较高。当然也可采用机电原理获得同样效果,如美国专利US4409589(国际分类号为G08B3/00)“响度和频率可调的电铃”中使用马达驱动凸轮部件控制铃锤击铃。这一方法技术复杂,成本也很高。
本实用新型采用较简易的方法来改变交流无火花电铃的振动频率,使铃声获得所需要的特性。其基本原理简述如下使电铃击铃的每一周期中,线圈中仅流过一个交流半波电流,在以后N个半波时间内停止对其供电。改变N,即改变停电的时间间隔,就能改变电铃的振动频率。N是0或1、2、3……等自然数。
如附图1,其停电间隔为一个半波,N=1,周其T=20毫秒,振动频率为50赫兹;如附图2,其停电间隔为二个半波,N=2,周期T=30毫秒,振动频率为33.3赫兹;如附图3,显然N=3,T=40毫秒,振动频率为25赫兹。由于电铃线圈实际上是电感负载,线圈上的电压、电流并不是附图1、2、3所示的波形,但周期是一样的,为说明原理作此简化。
显然,根据该原理,电铃能获得的频率为100(N+1)赫兹,(N是0或1、2……等自然数)所以本实用新型能得到的振动频率为100赫、50赫、33.3赫、25赫、20赫、16.7赫……等。
如附图4,电铃线圈1中串联二极管D,并在其两端并联一开关2,开关合上为100赫兹,断开为50赫兹。
附图5是能实现电铃各种振动频率的方框图。其中零检测电路4在电源电压接近零伏时发出负脉冲,使单稳电路5进入暂稳态,同进单稳电路5输出正电压,产生上跳,通过微分电路6输出一正脉冲信号,使双向晶意味管G导通。在暂稳态过程中,单稳电路5内的反馈电路封锁了再次进入的负脉冲。而晶闸G导通一个半波后,电流过零,自行关断。在以后时间内,单稳电路5无脉冲输出,晶闸管G不打开,线圈内无电流流过。当单稳电路5的暂稳态过程结束,又重复上述过程。调整单稳电路5的时间常数,即可调整电铃振动频率。
由于电铃线圈是电感负载,电流电压过零不与线圈电流过零重合。电源负半周开始时产生的脉冲将对晶闸管G不起作用。所以以上电路不能获得100赫的振动频率,故增设开关2,当2闭合,即可获得100赫振动频率。
附图6是附图5的具体电路。其中C1、C2、C3、R1、R2、D1、D2组成电容降压电源电路3。C4、C5、R3、R4、R5、D3、D4、BG1、BG2组成了零检测电路4。IC为集成时基电路,由IC、C6、C7、R6、R7、R8、D5、D7、W组成单稳电路5。调整W,可调整其时间常数,改变电铃振动频率。其中R8、D7组成的反馈电路能在单稳电路暂稳态过程中封锁再次进入的负脉冲。C8、D6、R9组成了微分触发电路6。
本实用新型可使电铃获得多种振动频率,改变原来交流无火花电铃振动频率单一的状况,以适应在各种场合使用。如使用20赫振动频率,就可获得电话电铃那样的效果的铃声。所以本实用新型能改善目前交流电铃制造行业的落后面貌。
图1,50赫振动频率电铃工作原理。图2,33.3赫振动频率电铃工作原理。图3,25赫振动频率电铃工作原理。以上三图中,横轴t为时间轴,纵轴u、i为电铃线圈的电压电流,T是振动周期。阴影部分为电铃线圈通电部分,虚线部分为电铃线圈断电部分。
图4,能获得100和50赫振动频率的电路原理图,其中D是二极管,1是电铃线圈,2是开关。
图5,能获得各种振动频率的原理方框图,其中G是双向晶闸管,1是电铃线圈,2是开关,3是电源,4是零检测电路,5是单稳电路,6是微分电路。
图6,具体电路。其中IC是集成时基电路,G是双向晶闸管。1是电铃线圈,2是开关,W是可变电阻,BG1、BG2是三极管。R1-R9是电阻,C1-C8是电容,D1-D7是二极管。
权利要求
1.一种用于交流无火花电铃的能获得多种频率的交流无火花电铃,其特征是由电源3、零检测电路4、时间常数可调单稳电路5、微分电路6、晶闸管G、与晶闸管G并联的开关2和电铃线圈1组成。
专利摘要
能获得多种频率的交流无火花电铃是对原交流无火花电铃这一传统的发声器械进行改进的一种电子装置。该装置能使交流无火花电铃获得100赫兹、50赫兹 33.3赫兹、25赫兹、20赫兹……等多种振动频率。所使用的技术是利用电子控制电路控制晶闸管使电铃线圈中周期性地通过一个半波电流,利用改变周期长短来获得电铃的多种振动频率。这样就能得到各种特性的铃声,以适用各种场合的使用。
文档编号为G08B3/00)“响度和频率可调的电铃”中使用马达驱动凸轮部件控制铃锤击铃。这一方法技术复杂,成本也很高。
本实用新型采用较简易的方法来改变交流无火花电铃的振动频率,使铃声获得所需要的特性。其基本原理简述如下使电铃击铃的每一周期中,线圈中仅流过一个交流半波电流,在以后N个半波时间内停止对其供电。改变N,即改变停电的时间间隔,就能改变电铃的振动频率。N是0或1、2、3……等自然数。
如附图1,其停电间隔为一个半波,N=1,周其T=20毫秒,振动频率为50赫兹;如附图2,其停电间隔为二个半波,N=2,周期T=30毫秒,振动频率为33.3赫兹;如附图3,显然N=3,T=40毫秒,振动频率为25赫兹。由于电铃线圈实际上是电感负载,线圈上的电压、电流并不是附图1、2、3所示的波形,但周期是一样的,为说明原理作此简化。
显然,根据该原理,电铃能获得的频率为100(N+1)赫兹,(N是0或1、2……等自然数)所以本实用新型能得到的振动频率为100赫、50赫、33.3赫、25赫、20赫、16.7赫……等。
如附图4,电铃线圈1中串联二极管D,并在其两端并联一开关2,开关合上为100赫兹,断开为50赫兹。
附图5是能实现电铃各种振动频率的方框图。其中零检测电路4在电源电压接近零伏时发出负脉冲,使单稳电路5进入暂稳态,同进单稳电路5输出正电压,产生上跳,通过微分电路6输出一正脉冲信号,使双向晶意味管G导通。在暂稳态过程中,单稳电路5内的反馈电路封锁了再次进入的负脉冲。而晶闸G导通一个半波后,电流过零,自行关断。在以后时间内,单稳电路5无脉冲输出,晶闸管G不打开,线圈内无电流流过。当单稳电路5的暂稳态过程结束,又重复上述过程。调整单稳电路5的时间常数,即可调整电铃振动频率。
由于电铃线圈是电感负载,电流电压过零不与线圈电流过零重合。电源负半周开始时产生的脉冲将对晶闸管G不起作用。所以以上电路不能获得100赫的振动频率,故增设开关2,当2闭合,即可获得100赫振动频率。
附图6是附图5的具体电路。其中C1、C2、C3、R1、R2、D1、D2组成电容降压电源电路3。C4、C5、R3、R4、R5、D3、D4、BG1、BG2组成了零检测电路4。IC为集成时基电路,由IC、C6、C7、R6、R7、R8、D5、D7、W组成单稳电路5。调整W,可调整其时间常数,改变电铃振动频率。其中R8、D7组成的反馈电路能在单稳电路暂稳态过程中封锁再次进入的负脉冲。C8、D6、R9组成了微分触发电路6。
本实用新型可使电铃获得多种振动频率,改变原来交流无火花电铃振动频率单一的状况,以适应在各种场合使用。如使用20赫振动频率,就可获得电话电铃那样的效果的铃声。所以本实用新型能改善目前交流电铃制造行业的落后面貌。
图1,50赫振动频率电铃工作原理。图2,33.3赫振动频率电铃工作原理。图3,25赫振动频率电铃工作原理。以上三图中,横轴t为时间轴,纵轴u、i为电铃线圈的电压电流,T是振动周期。阴影部分为电铃线圈通电部分,虚线部分为电铃线圈断电部分。
图4,能获得100和50赫振动频率的电路原理图,其中D是二极管,1是电铃线圈,2是开关。
图5,能获得各种振动频率的原理方框图,其中G是双向晶闸管,1是电铃线圈,2是开关,3是电源,4是零检测电路,5是单稳电路,6是微分电路。
图6,具体电路。其中IC是集成时基电路,G是双向晶闸管。1是电铃线圈,2是开关,W是可变电阻,BG1、BG2是三极管。R1-R9是电阻,C1-C8是电容,D1-D7是二极管。GK87202547SQ87202547
公开日1988年4月13日 申请日期1987年2月25日
发明者杨见智, 冯景祥 申请人:冯景祥, 杨见智导出引文BiBTeX, EndNote, RefMan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