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多功能变调夹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2565199阅读:2659来源:国知局
一种多功能变调夹的制作方法与工艺

本实用新型涉及变调夹的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带有启锥装置的变调夹。



背景技术:

变调夹是琴乐器(如吉他、贝斯)演奏者的常用辅助工具,其作用是简化演奏者的指按难度,以及可以快速的改变正在演奏乐曲的调式,变调夹在其结构上有众多形式,但在使用上,都要求其能够“按住”某个品位的琴弦,使用时演奏者只需将其夹在弦乐器的琴颈上,即可完成演奏调式的改变。

中国实用新型专利,专利号“201520753818.0”,名称为“一种吉他变调夹”的专利文献,公开了一种吉他变调夹,包括固定把手和活动把手,活动把手通过销轴连接在固定把手上,在所述固定把手的下端或侧面安装有取弦结构,所述取弦结构为U形开口且所述取弦结构向固定把手的内侧弯曲,通过该方案的取弦结构可以拆卸吉他上的琴弦固定钉柱。但是该方案的取弦结构设置为U形开口结构,U形开口的取弦结构的两端是相对比较尖的,在将取弦结构的U形开口卡住固定钉柱,以向下撬或向上钩拉将固定钉柱拆下时,取弦结构的U形开口的两端点与固定钉柱表面紧密接触使固定钉柱的受力集中于与取弦结构接触的两点上,这种拆卸固定钉柱的方式使固定钉柱受力只集中于某两点而容易损坏固定钉柱,即而损坏吉他;且在取弦操作时该U形开口的取弦结构的尖部容易对人体造成误伤,安全性低。



技术实现要素:

为了克服上述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实用新型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方便更换琴弦且不易损坏弦乐器的多功能变调夹。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具体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多功能变调夹,包括有上夹体和下夹体,所述下夹体通过铰轴铰接于所述上夹体,所述上夹体和下夹体之间设有弹簧,所述上夹体的端部设置有启锥装置,所述启锥装置设置为带有启锥圆孔的启锥件;当需要拆卸固弦锥时,将所述启锥件通过所述启锥圆孔套入固弦锥并卡住固弦锥,向下撬所述上夹体或向上拉起所述上夹体将固弦锥拆下。

优选地,所述启锥圆孔内设置有卡接位。

优选地,所述卡接位设置为弧面。

优选地,所述上夹体形成有第一夹持臂和第一手柄,所述下夹体形成有第二夹持臂和第二手柄,所述第二夹持臂的端部与所述第一手柄的内侧通过铰轴铰接,所述弹簧设置于所述第二夹持臂与所述第一手柄之间,所述启锥件设置于所述第一手柄的端部,且所述启锥件向所述第一手柄的内侧弯曲。

优选地,所述启锥件与所述第一手柄的夹角设置为50°~70°。

优选地,所述启锥件与所述第一手柄一体成型。

优选地,所述第一手柄和所述第二手柄的外侧均设置有防滑垫。

相比于现有技术,本实用新型的变调夹通过在上夹体的端部设置有带启锥圆孔的启锥件,当需要拆卸固弦锥时,将启锥件通过启锥圆孔套入固弦锥并稍作移动使启锥件卡住固弦锥;此时,向下撬上夹体或向上拉起上夹体时,固弦锥的下表面与启锥件的上表面紧密接触,固弦锥的受力面积大,受力均匀,而并不局限于某两点,不易损坏固弦锥。且采用启锥件来拆卸固弦锥,由于启锥件周边不存在尖部,操作安全性高,不易造成对人体的误伤。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具体实施例的变调夹侧视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具体实施例的变调夹立体结构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具体实施例的变调夹使用方法示意图;

11、第一夹持臂;111、上夹垫;12、第一手柄;121、上栓柱;21、第二夹持臂;211、下夹垫;22、第二手柄;221、下栓柱;100、防滑垫;3、铰轴;4、弹簧;5、启锥装置;51、启锥圆孔;511、卡接位;52、启锥件;6、固弦锥。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用以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

如图1、图2所示,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变调夹,包括上夹体和下夹体,上夹体和下夹体均为由锌合金材料制成。上夹体包括第一夹持臂11和第一手柄12,下夹体包括第二夹持臂21和第二手柄22,第一夹持臂11和第一手柄12近似呈倒“L”形设置,第二夹持臂21和第二手柄22近似呈倒“L”形设置,第一夹持臂11与第二夹持臂21相对设置,第一手柄21和第二手柄22相对设置,第一手柄21和第二手柄22相对的一侧为内侧。第二夹持臂21的端部通过铰轴3铰接于第一手柄12的内侧,从而使第二夹持臂21可以绕铰轴3转动。

第一手柄12的内侧还固定有上栓柱121,在第二夹持臂21上固定有与上栓柱121对应的下栓柱221,弹簧4的一端卡接于上栓柱121,弹簧4的另一端卡接于下栓柱221。在使用时通过第一夹持臂11按压琴乐器的琴弦,通过第二夹持臂21夹持琴乐器的琴颈,从而改变正在演奏乐曲的调式。

在第一手柄12的端部设置有与第一手柄12为一体成型的启锥装置5,启锥装置5设置为带有启锥圆孔51的启锥件52;当需要拆卸固弦锥时,启锥件52通过启锥圆孔51套入固弦锥并适当移动使启锥件52卡住固弦锥,向下撬上夹体或向上拉起上夹体从而钩起固弦锥。

在本实施例中,启锥件52向第一手柄12的内侧弯曲并与第一手柄12形成60度夹角设置。启锥圆孔51内设置有弧面形的卡接位511,当启锥圆孔51套入固弦锥并做适当移动时,卡接位511的弧面与固弦锥的球形表面紧密接触将固弦锥卡住,便于拔出固弦锥,且不宜损坏固弦锥。

如图3所示,利用杠杆原理,当使用启锥装置5拆卸固弦锥6时,将启锥件52通过启锥圆孔51套入第一个固弦锥6并作适当移动使卡接位511卡住第一个固弦锥6,以第二个固弦锥6与第一手柄12的外侧的切点为支点,逆时针施力向下撬第一手柄12,即可拆下第一个固弦锥6。以此方式依次拆掉其余的固弦锥6直到只剩下最后一个固弦锥6时,将启锥件52通过启锥圆孔51套入最后一个固弦锥6并作适当移动使启锥件52卡住最后一个固弦锥6,用力向上钩拉将最后一个固弦锥6拆下。

为了使第一夹持臂11和第二夹持臂12在夹持琴乐器的琴弦和琴颈时不滑动,不损伤琴弦和琴颈,在第一夹持臂11的夹持面固定有上夹垫111,在第二夹持臂21的夹持面设置有下夹垫211,上夹垫111和下夹垫211均为由硅胶制成。另外,在第一手柄12的外侧及第二手柄22的外侧均固定有防滑垫100,防止在夹持时,手和手柄之间产生滑动而夹持位置不准确。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较佳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实用新型揭露的技术范围内,可轻易想到的变化或替换,都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因此,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应该以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为准。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