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一对多麦克风控制方法及系统与流程

文档序号:12036186阅读:1408来源:国知局
一种一对多麦克风控制方法及系统与流程

本发明实施方式涉及信息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一对多麦克风控制方法及系统。



背景技术:

传统的会议进行当中,如需要将声音放大,一般采用麦克风连接扩音器进行声音的放大处理。但是,一般这种情况下,一个扩音器往往只能连接一个麦克风,连接多个麦克风后,多个麦克风之间往往容易造成互相干扰。并且,现在的麦克风接受声音信号并放大后,往往不能够对声音进行记录。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实施方式主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一对多麦克风控制方法及系统,能够同时协调多个麦克风之间的工作并且记录输入的声音。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采用的一个技术方案是:提供一种一对多麦克风控制方法及系统,包括:

步骤1:多个麦克风逐一与主机进行连接;

进行配对时,包括:

主机发起呼叫,首先是查找,找出周围处于可被查找的麦克风,此时麦克风需要处于可被查找状态;

主机找到从端麦克风后,与从端麦克风进行配对;

配对完成后,麦克风会记录主端设备的信任信息,此时主机即可向从端设备发起呼叫,已配对的设备在下次呼叫时,不再需要重新配对;

链路建立成功后,主机与麦克风之间进行双向的数据或语音通讯;

步骤2:通过麦克风接收语音输入;

通过麦克风进行语音输入,通过将接收到的语音模拟信号转换成数字信号;

进行接收语音输入时包括:单个输入、多个输入。其中,单个输入为:通过其中一个麦克风接收语音输入;多个输入为:通过多个麦克风通过接收语音输入;

步骤3:将输入的语音按照预设规则进行相应地处理;

在步骤3之前,还可以包括:判断输入的语音所属的语种;判断输入的语音所属的语种包括在本地判断或在云端判断;在本地判断为:在本地对输入的语音的相关特征进行分析,判断相关特征是属与哪个语种。在云端判断为:将输入的语音上传至云端服务器中,并对输入的语音的相关特征进行分析,判断相关特征是属与哪个语种;

如不进行对输入的语音的语种进行判断,则可通过预设的语种对输入的语音的语种进行认定;

将所述输入的语音按照预设规则进行翻译包括:按照预先设定的规则将输入的语音翻译成相对应的语种;所述相应地处理包括:将输入的语音进行翻译并输出,或者将输入的语音进行保持记录;

将输入的语音进行翻译并输出包括:接收单个麦克风输入的声音进行翻译并输出,或者同时接受多个麦克风输入的声音进行翻译并输出;

将输入的语音进行保持记录包括:接收语音信号后识别语音信号的内容,并将内容转换成文字后进行存储呈相应的文档;或者,直接将接收到的语音信号进行保存为音频文档。

区别于现有技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一对多麦克风控制方法,能够同时连接多个麦克风,并且对麦克风输入的内容进行相应地处理。能够同时协调多个麦克风之间的工作并且记录输入的声音,用户体验佳。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实施方式提供的一种一对多麦克风控制方法的流程图;

图2是本发明实施方式提供的一种一对多麦克风控制系统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便于理解本发明,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发明进行更详细的说明。需要说明的是,当元件被表述“固定于”另一个元件,它可以直接在另一个元件上、或者其间可以存在一个或多个居中的元件。当一个元件被表述“连接”另一个元件,它可以是直接连接到另一个元件、或者其间可以存在一个或多个居中的元件。本说明书所使用的术语“垂直的”、“水平的”、“左”、“右”以及类似的表述只是为了说明的目的。

除非另有定义,本说明书所使用的所有的技术和科学术语与属于本发明的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通常理解的含义相同。本说明书中在本发明的说明书中所使用的术语只是为了描述具体的实施方式的目的,不是用于限制本发明。本说明书所使用的术语“和/或”包括一个或多个相关的所列项目的任意的和所有的组合。

参阅图1,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一对多麦克风控制方法,包括:

步骤101:多个麦克风逐一与主机进行连接。

多个麦克风通过2.4g、蓝牙等射频技术与主机进行无线通信连接。

每一麦克风与主机之间进行通讯时,主机为主角色,麦克风为从角色,通信时,由主机进行查找,发起配对,建链成功后,双方即可收发数据。

一个具备通讯功能的设备,可以在两个角色间切换,平时工作在从模式,等待其它主设备来连接,需要时,转换为主模式,向其它设备发起呼叫。

一个设备以主模式发起呼叫时,需要知道对方的地址,配对密码等信息,配对完成后,可直接发起呼叫。

进行配对时,包括:

主机发起呼叫,首先是查找,找出周围处于可被查找的麦克风,此时麦克风需要处于可被查找状态,如:麦克风需要按键操作才能进入可被查找状态。

主机找到从端麦克风后,与从端麦克风进行配对,此时需要输入麦克风的特征码,例如:1234或0000、8888,也有设备不需要输入特征码。

配对完成后,从端麦克风会记录主端设备的信任信息,此时主机即可向从端设备发起呼叫,根据应用不同,可能是acl数据链路呼叫或sco语音链路呼叫,已配对的设备在下次呼叫时,不再需要重新配对。

已配对的设备,做为从端的麦克风也可以发起建链请求,但做数据通讯的麦克风一般不发起呼叫。

链路建立成功后,主机与麦克风之间即可进行双向的数据或语音通讯。

在通信状态下,主机与麦克风都可以发起断链,断开链路。

在另一种情况下,主机与麦克风之间的传输应用中,主机在出厂前即提前设好与麦克风之间的配对信息,主机预存有麦克风的特征码、地址等,两端设备加电即自动建链,透明串口传输,无需外围电路干预。

一对一应用中麦克风可以设为两种类型,一是静默状态,即只能与指定的主端通信,不被别的蓝牙设备查找;二是开发状态,既可被指定主端查找,也可以被别的蓝牙设备查找建链。

经过上述的步骤,即实现了一个麦克风与主机端的连接,将多个麦克风逐一经过上述步骤进行连接,即可实现与主机的通信连接。

步骤102:通过麦克风接收语音输入。

通过麦克风进行语音输入,通过将接收到的语音模拟信号转换成数字信号。

进行接收语音输入时包括:单个输入、多个输入。其中,单个输入为:通过其中一个麦克风接收语音输入。多个输入为:通过多个麦克风通过接收语音输入。

上述的接收单向、双向之后,将语音输入信号转化成为数字信号。

步骤103:将输入的语音按照预设规则进行相应地处理。

在步骤103之前,还可以包括:判断输入的语音所属的语种。判断输入的语音所属的语种包括在本地判断或在云端判断。在本地判断为:在本地对输入的语音的相关特征进行分析,判断相关特征是属与哪个语种。在云端判断为:将输入的语音上传至云端服务器中,并对输入的语音的相关特征进行分析,判断相关特征是属与哪个语种。

如不进行对输入的语音的语种进行判断,则可通过预设的语种对输入的语音的语种进行认定。如,预设的语种为中文,则将接收的语音的语种认定为中文。

将所述输入的语音按照预设规则进行翻译包括:按照预先设定的规则将输入的语音翻译成相对应的语种。

例如,识别到输入的语种为中文,预设的规则为翻译成英文,则将输入的中文翻译成英文。

所述相应地处理包括:将输入的语音进行翻译并输出,或者将输入的语音进行保持记录。

将输入的语音进行翻译并输出包括:接收单个麦克风输入的声音进行翻译并输出,或者同时接受多个麦克风输入的声音进行翻译并输出。

将输入的语音进行保持记录包括:接收语音信号后识别语音信号的内容,并将内容转换成文字后进行存储呈相应的文档。或者,直接将接收到的语音信号进行保存为音频文档。

区别于现有技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一对多麦克风控制方法,能够同时连接多个麦克风,并且对麦克风输入的内容进行相应地处理。能够同时协调多个麦克风之间的工作并且记录输入的声音,用户体验佳。

参阅图2,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一对多麦克风控制系统,包括主机1以及多个麦克风2,每一麦克风2与主机进行无线通信连接。

主机1上设置有:数据接口、按键、喇叭、中央处理器、内存、通信接口、呼吸灯以及电池。其中,数据接口、按键、中央处理器、内存分别设置在pcb板上,数据接口、按键、内存分别与中央处理器电连接。喇叭、呼吸灯设置在主机的外壳外,并与pcb板连接。电池设置在外壳内,与pcb板连接并能够为主机提供电能。

主机上的数据接口包括:一个hdmi接口、两个usb接口、以及一个3.5mm接口。通信接口包括:wifi、蓝牙以及2.4g。

话筒2上设置有:按键、麦克风、指示灯、通信接口、电池以及充电接口。按键用于进行点击操作,发出语音控制信号或者确认、返回的控制信号。麦克风用于接收声音信号并将声音信号转换成数字信号。指示灯用于指示话筒的工作状态,并还可以指示电量的大小。电池用于为话筒进行供电。充电接口用于连接充电器,并接收电能为电池充电。

以上所描述的装置实施例仅仅是示意性的,其中所述作为分离部件说明的单元可以是或者也可以不是物理上分开的,作为单元显示的部件可以是或者也可以不是物理单元,即可以位于一个地方,或者也可以分布到多个网络单元上。可以根据实际的需要选择其中的部分或者全部模块来实现本实施例方案的目的。

通过以上的实施方式的描述,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可以清楚地了解到各实施方式可借助软件加通用硬件平台的方式来实现,当然也可以通过硬件。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可以理解实现上述实施例方法中的全部或部分流程是可以通过计算机程序来指令相关的硬件来完成,所述的程序可存储于一计算机可读取存储介质中,该程序在执行时,可包括如上述各方法的实施例的流程。其中,所述的存储介质可为磁碟、光盘、只读存储记忆体(read-onlymemory,rom)或随机存储记忆体(randomaccessmemory,ram)等。

需要说明的是,本发明的说明书及其附图中给出了本发明的较佳的实施方式,但是,本发明可以通过许多不同的形式来实现,并不限于本说明书所描述的实施方式,这些实施方式不作为对本发明内容的额外限制,提供这些实施方式的目的是使对本发明的公开内容的理解更加透彻全面。并且,上述各技术特征继续相互组合,形成未在上面列举的各种实施方式,均视为本发明说明书记载的范围;进一步地,对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可以根据上述说明加以改进或变换,而所有这些改进和变换都应属于本发明所附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