排气口消声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5656196发布日期:2018-10-12 23:54阅读:485来源:国知局

本实用新型涉及消声器材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排气口消声器。



背景技术:

在生产活动中,原料在生产设备内反应产生大量气体,为了减小设备内气压,这些气体通过设备的排气口(排气阀)、排空口(排空阀)、安全阀等出口排出;由于设备内气压较高,气体排出时速度快,引起设备及周围空气剧烈震动,产生巨大噪音,有时能高达80~120分贝;噪音不仅会严重影响工作人员的工作质量和效率,还会干扰周围人和动物的正常生活,使人感到烦躁,危害身体健康,甚至引发社会矛盾。

排气口消声器可安装于上述排气口、排空阀、安全阀等出口处,能够有效控制噪音。传统排气口消声器存在结构复杂、造价高、消声效果差、安装和维护繁琐等缺点,不但增加生产成本,而且难以达到减噪要求。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排气口消声器,以解决上述现有技术存在的问题,提供一种结构简单、消声效果好、稳定可靠、方便安装和维护的排气口消声器。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了如下方案: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排气口消声器,包括下筒体、进气管和上筒体,所述下筒体为两端开口的空心筒体,所述下筒体的下端连接有一进气接口,所述进气接口用于与生产设备的排气口连接并连通所述下筒体与生产设备的排气口,所述下筒体的侧壁上设置有多个排气孔,所述下筒体的内侧壁上覆有下消声棉;所述进气管的下端与所述进气接口连接,所述进气管上设置有多个减压孔;所述上筒体下端开口且所述上筒体的上端为球面,所述上筒体的下端与所述下筒体的上端连接,且所述进气管的上端伸入至所述上筒体内,所述上筒体上设置有多个减压排气孔,所述上筒体的内壁上覆有上消声棉。

优选的,所述下筒体为锥形筒体,且所述下筒体的大端与所述上筒体连接,所述排气孔的孔径自所述下筒体的大端至小端逐渐变大。

优选的,各所述排气孔在纵向上不共线。

优选的,所述进气接口卡接于所述下筒体的下端开口处,且所述进气接口螺纹连接有一进气接口螺母以将所述进气接口定位于所述下筒体的下端开口处,所述进气接口与所述下筒体的下端开口之间设有一密封胶垫。

优选的,所述进气管的下端与所述进气接口螺纹连接。

优选的,所述进气管的下端设置有进气管外螺纹,并与所述进气接口内侧壁上的内螺纹螺纹连接。

优选的,所述减压孔设置于所述进气管的上部上,且各所述减压孔在纵向上交错分布。

优选的,所述减压排气孔设置于所述上筒体球面部分的下部上。

优选的,所述上消声棉的内侧壁和所述下消声棉的内侧壁均为波浪形侧壁。

优选的,所述上筒体与所述下筒体螺纹连接。

本实用新型相对于现有技术取得了以下技术效果: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排气口消声器,为一种折流式排气口消声器,减噪的本质原理是控制和减轻震动,折流式排气口消声器从减缓进气流速和吸收声波两个方面减噪。本实施例提供的排气口消声器,通过进气接口与生产设备的排气口连接并连通下筒体与生产设备的排气口,生产设备产生的高速气流通过排气口进入排气口消声器,首先经过进气管,小部分气流由进气管上的减压孔分散进入至上筒体和下筒体的内部空间内,而大部分气流流经进气管后通过进气管上端的开口进入至上筒体的内部空间,少量气流经上筒体的减压排气孔排出,起到减压和排气作用;大部分气流被消声器上筒体的球面构造减速、折回,使进气流平顺折流,降低进气流速,有效减少震动的产生,而且消声器上筒体的这种球形折流设计,使得排气方向与进气方向垂直或相反,其折流效果能够避免排气吹向人或其他物品而造成损害;上消声棉和下消声棉进一步将气流减速,同时搅乱气流,减轻震动,吸收已经形成的噪音;最后气流经由上消声棉和减压排气孔以及下消声棉和排气孔均匀排出消声器,到达减噪消音、通畅排气的效果。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排气口消声器的纵剖面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排气口消声器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排气口消声器的气流走向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排气口消声器的装配示意图。

图中:1-下筒体;2-上筒体;3-进气管;4-进气接口;5-进气接口螺母;6-密封胶垫;7-下消声棉;8-上消声棉;9-波浪形侧壁;10-减压孔;11-减压排气孔;12-排气孔。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排气口消声器,以解决上述现有技术存在的问题,提供一种结构简单、消声效果好、稳定可靠、方便安装和维护的排气口消声器。

为使本实用新型的上述目的、特征和优点能够更加明显易懂,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

实施例一

本实施例提供一种排气口消声器,如图1~4所示,包括下筒体1、进气管3和上筒体2,下筒体1为两端开口的空心筒体,下筒体1的下端连接有一进气接口4,进气接口4用于与生产设备的排气口连接并连通下筒体1与生产设备的排气口,下筒体1的侧壁上设置有多个排气孔12,下筒体1的内侧壁上覆有下消声棉7;进气管3的下端与进气接口4连接,进气管3上设置有多个减压孔10;上筒体2下端开口且上筒体2的上端为球面,上筒体2的下端与下筒体1的上端连接,且进气管3的上端伸入至上筒体2内,上筒体2上设置有多个减压排气孔11,上筒体2的内壁上覆有上消声棉8。

本实施例提供的排气口消声器,为一种折流式排气口消声器,减噪的本质原理是控制和减轻震动,折流式排气口消声器从减缓进气流速和吸收声波两个方面减噪。本实施例提供的排气口消声器,通过进气接口4与生产设备的排气口连接并连通下筒体1与生产设备的排气口,生产设备产生的高速气流通过排气口进入排气口消声器,首先经过进气管3,小部分气流由进气管3上的减压孔10分散进入至上筒体2和下筒体1的内部空间内,而大部分气流流经进气管3后通过进气管3上端的开口进入至上筒体2的内部空间,经上筒体2的减压排气孔11排出少量气流,起到减压和排气作用,大部分气流被消声器上筒体2的球面构造减速、折回,使进气流平顺折流,降低进气流速,有效减少震动的产生,而且消声器上筒体2的这种球形折流设计,使得排气方向与进气方向垂直或相反,折流效果能够避免排气吹向人或其他物品而造成损害;上消声棉8和下消声棉7进一步将气流减速,同时搅乱气流,减轻震动,吸收已经形成的噪音;最后气流经由上消声棉8、减压排气孔11、下消声棉7、排气孔12均匀排出消声器,到达减噪消音、通畅排气的效果。

本实施例提供的排气口消声器,下筒体1为锥形筒体,能够使得气体更顺畅地通过下筒体1上的排气孔12排出,保证排气口消声器的排气效果,并能够增大覆于下筒体1上的下消音棉7的面积,增强下消音棉7吸音降噪的效果;且下筒体1的大端与上筒体2连接,排气孔12的孔径自下筒体1的大端至小端逐渐变大,能够增加气流与下消声棉7的接触时间和面积,进一步增强降噪效果,同时减小排气口消声器的排气阻力,保证排气的顺畅性。

各排气孔12在纵向上不共线,能够实现排气口消声器的均匀、顺畅排气。

本实施例提供的排气口消声器,进气接口4卡接于下筒体1的下端开口处,具体的,进气接口4通过其上端的卡接部卡接于下筒体1的下端开口上端面上,进气接口4的外侧壁设有外螺纹,进气接口4通过其侧壁的外螺纹与生产设备排气口或安全阀相连并固定。且进气接口4外侧壁螺纹连接有一进气接口螺母5以将进气接口4定位于下筒体1的下端开口处,进气接口4与下筒体1的下端开口之间设有一密封胶垫6,进气接口4与进气接口螺母5通过螺纹连接挤压、固定、连接下筒体1和密封胶垫6。

本实施例提供的排气口消声器,进气管3的下端与进气接口4螺纹连接,具体的,进气管3的下端设置有进气管外螺纹,并与进气接口4内侧壁上的内螺纹螺纹连接。

本实施例提供的排气口消声器,减压孔10设置于进气管3的上部上,且各减压孔10在纵向上交错分布,能够将气流高效减压,减小进气对消声器的冲击力,并使气体均匀扩散至消声器内部。

本实施例提供的排气口消声器,减压排气孔11设置于上筒体2球面部分的下部上。

本实施例提供的排气口消声器,上消声棉8的内侧壁和下消声棉7的内侧壁均为呈波浪形状的波浪形侧壁,符合噪音波形,能够最大程度的减轻震动、吸收噪音,且下消声棉7和上消声棉8具有优良的透气性。

本实施例提供的排气口消声器,上筒体2与下筒体1螺纹连接。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排气口消声器,上筒体和下筒体组成外观呈水滴形的排气口消声器,能够有效对排气口、排空阀、安全阀等减噪消音,具有结构简单、消声效果好、安装维护便捷、稳定可靠的优点,是一种用于各类生产活动减噪的理想消声器。

需要说明的是,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排气口消声器,并不限制下消声棉和上消声棉分别与下筒体和上筒体的连接关系,下消声棉和上消声棉能够分别装入下筒体和上筒体中即可,如下消声棉或上消声棉上结垢过多降低消声效果和排气性,应及时清洗或更换消声棉。下消声棉或上消声棉可以使用粘胶水粘接于下筒体或上筒体内侧壁上,也可以直接将下消声棉和上消声棉分别装入下筒体和上筒体中,由于下消声棉和上消声棉本身具有一定硬度,且通过下消声棉上端和上消声棉下端的楔形结构和进气流压力可以固定住下消声棉和上消声棉。

本实用新型中应用了具体个例对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及实施方式进行了阐述,以上实施例的说明只是用于帮助理解本实用新型的方法及其核心思想;同时,对于本领域的一般技术人员,依据本实用新型的思想,在具体实施方式及应用范围上均会有改变之处。综上所述,本说明书内容不应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