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降噪涡轮壳体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4094742发布日期:2021-02-26 23:08阅读:117来源:国知局
一种降噪涡轮壳体的制作方法

[0001]
本实用新型涉及涡轮,更具体地,涉及一种降噪涡轮壳体。


背景技术:

[0002]
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而振动在弹性介质中的传播形式就是声波,处于一定频率范围内(20~20000hz)的声波作用于人耳就产生了声音的感觉。噪声通常定义为“不需要的声音”,也是一种环境污染物。
[0003]
既然振动是噪声之源,通过解决振动就可以有效解决噪声问题。降低噪音通常所采用的三种降噪措施,即在声源处减少振动、在传播过程中降噪,以及在人耳处降噪,
[0004]
涡轮通电运行时,涡轮电机把振动传递给外壳,外壳会产生振动,进而辐射噪声,对于这种外壳的辐射噪声的有效控制方法,一是在设计上,尽量减少噪声辐射面积,二是在结构上增加阻尼材料,利用阻尼材料抑制振动的传播、从而减少噪声,这种方法称之为阻尼减振降噪技术。
[0005]
以往涡轮壳体的设计只关注了两点,一是固定涡轮,二是形成全封闭结构,希望把声音包裹在壳体里面,如图1中的一代涡轮壳体,涡轮a被硅胶套包裹,全接触,导致振动大面积传播,并且涡轮出气通道表面光滑,在传播过程中也不能实现降噪,所以该结构噪音较大,被新一代涡轮壳体结构取代。
[0006]
一代涡轮壳体缺点是涡轮采用刚性连接进行固定,导致振动直接向外扩散,并没有从噪声传播的机理考虑降噪;所以噪音控制不理想,甚至比没有外壳体时还要大。另外就是噪音向外传播的过程中,没有利用结构或材料进行降噪。


技术实现要素:

[0007]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隔绝噪音源头的振动,以及使用吸音材料降低传播过程的噪音。为此,本实用新型提出一种降噪涡轮壳体,包括:第一涡轮壳体和第二涡轮壳体,两者结合在一起形成腔体,涡轮容纳在所述腔体中;
[0008]
涡轮防尘胶圈,其设置在涡轮上端;涡轮减振垫,其设置在涡轮的下方;和涡轮出气口硅胶圈,其设置在涡轮的出气口上,其中,涡轮防尘胶圈、涡轮减振垫和涡轮出气口硅胶圈将涡轮悬浮固定在所述腔体中。
[0009]
可选地,所述降噪涡轮壳体还包括:第一海绵和第二海绵,设置在涡轮壳体的出气气道两侧;第三海绵,设置在涡轮壳体的进气气道内。
[0010]
可选地,涡轮减振垫上设置有凸台,通过凸台支撑涡轮。
[0011]
可选地,涡轮防尘胶圈、涡轮减振垫和涡轮出气口硅胶圈由软材料制成。
[0012]
可选地,涡轮防尘胶圈、涡轮减振垫和涡轮出气口硅胶圈由硅橡胶制成。
[0013]
可选地,第一涡轮壳体和第二涡轮壳体卡合在一起。
[0014]
可选地,第一涡轮壳体的壳体边缘和内部隔断面上有第一凹槽,第二涡轮壳体的壳体边缘和内部隔断面上有第二凹槽,第一凹槽和第二凹槽内涂胶后由螺钉固定在一起,
形成密封的腔体。
[0015]
可选地,涡轮防尘胶圈套在涡轮上,与涡轮紧密接触,封闭降噪涡轮壳体向上的开口。
[0016]
可选地,第一海绵、第二海绵的形状和尺寸与涡轮壳体的出气气道相吻合,第三海绵的形状和尺寸与涡轮壳体的进气气道相吻合,使得出气气道和进气气道的截面面积保持一致,形成平滑气道。
[0017]
在外形体积有限的情况下,利用弹性阻尼材料阻断涡轮振动和噪声的传递,利用吸音材料消除传播过程的噪音,通过合理设计涡轮壳体,尽量降低噪音传播到涡轮壳体外,实现降噪的目的。
[0018]
本实用新型由涡轮壳体结构紧凑,充分利用了壳体内部空间,气道的截面面积尽量保持一致,形成平滑气道,气流噪声就能最小;本实用新型利用海绵对于涡轮进气气道和出气气道中过大的截面形成的空腔进行填充,既平滑了气道,又利用了吸音材料,消除传播了过程的噪音,降低振动和噪音的效果明显。
附图说明
[0019]
为了更容易理解本实用新型,将通过参照附图中示出的具体实施方式更详细地描述本实用新型。这些附图只描绘了本实用新型的典型实施方式,不应认为对本实用新型保护范围的限制。
[0020]
图1为现有技术的涡轮壳体的立体图。
[0021]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涡轮壳体的剖面图。
[0022]
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两个对称的涡轮壳体的剖面图。
[0023]
图4为本实用新型的涡轮壳体的一部分的立体图。
[0024]
图5为图4所示部分的剖面图。
[0025]
图6为涡轮减振垫的立体图。
[0026]
附图标记
[0027]
涡轮a,第一涡轮壳体1,第一凹槽11,第二涡轮壳体9,第二凹槽91,涡轮2,涡轮防尘胶圈3,涡轮减振垫4,凸台41,出气口硅胶圈5,第一海绵61,第二海绵62,第三海绵63。
具体实施方式
[0028]
下面参照附图描述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其中相同的部件用相同的附图标记表示。在不冲突的情况下,下述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技术特征可以相互组合。
[0029]
涡轮在通电转动过程中,会产生较大的噪音,但是使用该涡轮的医疗器械在室内工作,需要产生的噪音尽量小,这样就需要有一个结构体,不但将涡轮固定,还要尽量减少涡轮产生的噪音向外扩散。而且,为了使医疗器械的体积更小,这个结构体也应当尽量紧凑。
[0030]
本实用新型的降噪涡轮壳体包括第一涡轮壳体1,第二涡轮壳体9。第一涡轮壳体1和第二涡轮壳体9结构对称,第一涡轮壳体1的壳体边缘和内部隔断面上有第一凹槽11,第二涡轮壳体9的壳体边缘和内部隔断面上有第二凹槽91。第一凹槽11和第二凹槽91内涂胶后由9个螺钉固定在一起,形成密封的腔体。
[0031]
涡轮2容纳在该腔体中,由涡轮防尘胶圈3、涡轮减振垫4和涡轮出气口硅胶圈5悬浮固定,从而让涡轮2与涡轮壳体不直接接触。涡轮防尘胶圈3,涡轮减振垫4和涡轮出气口硅胶圈5材质均为偏软的硅橡胶,柔性接触,抑制了大部分振动向外传播。
[0032]
其中,涡轮防尘胶圈3套在涡轮2上,与涡轮2紧密接触,封闭了降噪涡轮壳体向上的开口,防止灰尘进入壳体内。图4-图5显示了涡轮防尘胶圈3的结构和位置。
[0033]
出气口硅胶圈5套在涡轮2上的出气口上,与涡轮2紧密接触。图4-图5显示了出气口硅胶圈5的结构和位置。
[0034]
如图4和图6所示,涡轮减振垫4设置在涡轮2的下方,涡轮减振垫4上设置有多个凸台41(图中显示为6个),由凸台41与涡轮2接触,这样能够支撑涡轮2并且减少两者的接触面积,使声源处的振动尽可能减少外传。涡轮2的出气口处设置有出气口硅胶圈5,同样为了减振。
[0035]
降噪涡轮壳体的进气气道内设置有第三海绵63,对涡轮2进气口的噪音振动进行阻尼和消减。在涡轮壳体的出气气道两侧设置有第一海绵61和第二海绵62,从涡轮2排出的气体和噪声,在气道内分别冲击第一海绵61和第二海绵62,海绵体对噪音振动形成阻尼和消减,再次降低了出口的噪音。第一海绵61、第二海绵62和第三海绵63的形状与壳体的轮廓一致,大小以不妨碍气道的流通为宜。使得出气气道和进气气道的截面面积保持一致,形成平滑气道。
[0036]
使用同一个涡轮,分别对一代涡轮壳体和本实用新型的涡轮壳体进行了试验对比,在距离涡轮壳1米的多个方向进行噪音测试,结果显示,一代涡轮壳体测试的噪音为75分贝左右,使用本实用新型的涡轮壳体测试的噪音低于65分贝,降噪效果明显。
[0037]
以上所述的实施例,只是本实用新型较优选的具体实施方式,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范围内进行的通常变化和替换都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