等离子显示板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973366阅读:171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等离子显示板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等离子显示板。更具体地,涉及一种包括放电单元的等离子显示板,该放电单元由形成于等离子显示板后衬底上的隔肋(barrier rib)元件限定,其中,隔肋元件彼此交叉并平行于形成在前衬底上的显示电极。
背景技术
等离子显示板(PDP)是一种显示器件,它通过等离子体的放电来照亮或激发荧光体,实现图像的显示。预定电压施加到形成于PDP前后衬底上的电极上,从而在由隔肋限定的放电单元中实现等离子体放电。放电期间所产生的紫外线激发以预定图案形成的荧光体层,以实现可视图像的显示。
根据驱动电压波形、即根据放电类型,PDP分为直流(DC)PDP和交流(AC)PDP两种不同的类型。根据电极结构,PDP也可分为相对放电型PDP和表面放电型PDP。表面放电型PDP典型地包括前衬底和后衬底。此外,寻址电极以预定图案形成在后衬底上,电介质层形成在寻址电极上。隔肋形成在电介质层上。隔肋限定出放电单元,并防止了各单元之间的光电串扰。沿每个隔肋的至少一个壁面形成荧光体层。
显示电极在与后衬底相对的前衬底表面上以预定图案形成。显示电极与寻址电极正交。此外,显示电极由透明材料形成,总线电极的宽度比显示电极的宽度窄,并形成在显示电极上,以减少其线阻。形成一电介质层,覆盖显示电极和总线电极。
如上所述结构的PDP中,隔肋限定出放电单元,并防止如上所述的放电单元间串扰,并且,还在密封前后衬底期间保护放电单元不受所施加的外部压力的作用。如果隔肋高度增加,则放电单元的尺寸也增加。这就增加了荧光体层的沉积面积,并相应提高亮度。然而,在隔肋为常规条形的结构中(隔肋与寻址电极对准),隔肋高度的增加使寻址电极和显示电极之间的间距增大。由于这样增加了寻址电压,所以相应地限制了隔肋的形成高度。
美国专利No.6,495,958披露了一种等离子显示板,它包括导线电极,使得操作期间,功耗降低了。这种等离子显示板将参照图1进行描述。
如图所示,PDP100包括前衬底102和后衬底104。与后衬底104相对的前衬底102表面上,形成显示电极106,该显示电极包括共用电极106a和扫描电极106b。电介质层108形成在前衬底102上,覆盖显示电极106。形成保护层110,如氧化镁层,覆盖电介质层108。共用电极106a与扫描电极106b以交替方式形成。
隔肋112以条形图案形成在与前衬底102相对的后衬底104表面上。放电单元形成在隔肋112之间。放电期间隔肋112防止各单元间的串扰。另外,由放电气体照亮的红、绿、蓝荧光体层114形成在放电单元中。寻址电极116形成在荧光体层114上,与前衬底102上的显示电极106正交。在寻址电极116和放电维持电极(或显示电极)106之间的交互作用引发等离子体放电,并在寻址电极116和显示电极106交叉点的附近引起荧光体发光。寻址电极116形成为由导电金属材料制成的导线,比如铝、铜、金或白金。寻址电极116涂敷有绝缘体118。
在如上述结构的PDP中,由于寻址电极116安放在荧光体层114上,寻址电极116与显示电极106之间的间距比常规PDP小得多,在常规PDP中寻址电极由电介质层覆盖。因此,PDP操作期间,功耗总量的减少与寻址电极116与显示电极106之间间距的减少成比例。另外,隔肋112也可以形成得更高,使放电单元和荧光体沉积面积增加,来提高亮度,实现更稳定的放电。
然而,上述结构的缺点在于,突出到PDP外部的导线型寻址电极116终端区域仅被用来密封衬底102和104的密封剂固定。在密封过程中,这有可能导致寻址电极116的终端区域对不准(unaligned),使得各终端区域间的距离变化。

发明内容
因此,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PDP,在PDP运行期间可获得低功耗。
本发明进一步的目的是提供一种PDP,能够控制驱动PDP的功耗总量。
本发明的目的还包括提供一种PDP,能够提高图像质量。
本发明的又一目的是提供一种PDP,能够控制图像的亮度。
本发明进一步的目的是提供一种PDP,增强了图像的亮度。
本发明的再一目的是提供一种PDP,减少了寻址电极短路的可能性。
通过一种提供PDP可获得这些和其它目的,该PDP具有两组形成在后衬底上或形成在后衬底中的隔肋,每一组隔肋与另一组隔肋正交。这两组隔肋形成了放电单元阵列,荧光体放置在其中,从而覆盖隔肋的侧壁和放电单元的底部。每一放电单元由隔肋完全围住。寻址电极设置在后衬底内,在两组隔肋中一组的上方,而与另一组隔肋平行。前后衬底组合时,寻址电极与形成于前衬底内的显示电极正交。放电单元阵列可以为矩形形状,可以为一行行交错排列(三角构造),或者可以为六边形形状。
在两组隔肋都形成之后,放置寻址电极之前,每一放电单元都涂敷有荧光体。由于这种设计,荧光体可在每个放电单元中覆盖更大的面积,从而使图像更亮。
通过缩短寻址电极和显示电极之间的距离,能够降低驱动寻址电极所需的电压和功率总量。如果支承寻址电极的隔肋组(t2)增高且如果与寻址电极平行的那组(t1)降低,那么可缩短这一距离。通过分别改变第一和第二隔肋元件的高度t1与t2,可以使PDP得到由寻址电极驱动PDP所需的某一消耗总量。高度t1和t2可以调整,来改变由荧光体涂敷的面积总量,该面积总量影响图像亮度。通过将寻址电极放置在第二组隔肋的挖去部分(cut outportion)中,而不是沉积在它们的顶面上,可以进一步提高间隙与图像质量。
通过设置涂敷有电介质的导电寻址电极,可以进一步完善设计。寻址电极可进一步涂敷荧光体层,从而进一步提高图像质量。导电寻址电极可具有圆形或多边形的横截面。
通过固定寻址电极的终端末端还可以进一步完善设计。在后衬底末端,衬底边缘处的衬底中形成挖去部分或固定槽,用于固定寻址电极的终端末端。寻址电极的终端末端可放置在形成于后衬底中的挖去部分或固定槽内,然后,用例如胶带一样的粘合剂将寻址电极的终端末端固定在后衬底中的固定槽内,防止寻址电极短路,并保持寻址电极和显示电极之间的距离与对准。


通过参照附图对具体实施例的描述,本发明将更容易理解,其更完整的评价和许多附加优点也更加明显,附图中相同的附图标记表示相同或相似的元件,附图中
图1是现有技术的等离子显示板的透视图,其中,图示的等离子显示板的衬底处于分开状态;图2是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等离子显示板的透视图,其中,图示的等离子显示板的衬底处于分开状态;图3是从Y轴方向示出的图2中等离子显示板的后衬底的截面图;图4是图3中后衬底的改进例的截面图;图5是图3中后衬底的另一改进例的截面图;图6是根据本发明另一实施例的等离子显示板的后衬底截面图;图7是根据本发明又一实施例的等离子显示板的后衬底截面图;图8是根据本发明一实施例的后衬底平面图,在该衬底中放电单元形成为六边形;以及图9是根据本发明一实施例的后衬底平面图,在该衬底中放电单元形成为三角排列结构。
具体实施例方式
现在参照图2,图2是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等离子显示板透视图,在其中等离子显示板衬底图示为分开的状态。图3中的等离子显示板(PDP)包括前衬底12和后衬底14,它们都由玻璃制成并彼此相对设置。显示电极16形成在与后衬底14相对的前衬底12表面上,该显示电极16包括共用电极16a、扫描电极16b以及总线电极16c。共用电极16a与扫描电极16b以条形和交替方式形成。由金属材料制成的总线电极16c形成在每个共用电极16a和扫描电极16b上。在前衬底12的整个表面上形成电介质层18,覆盖显示电极16。形成保护层20,覆盖电介质层18,保护该电介质层并因此延长了PDP10的寿命。保护层20使用于二次电子发射的驱动电压的减小最小化并提高其效率。保护层20可用氧化镁膜制成。
隔肋22形成在与前衬底12相对的后衬底14表面上。隔肋22形成放电单元,并在放电期间防止各单元间的串扰。隔肋22包括沿Y轴方向形成的第一隔肋元件22a,正交于显示电极16;和沿X轴方向形成的第二隔肋元件22b,平行于显示电极16。第一隔肋元件22a与第二隔肋元件22b交叉,形成由这些元件包围的区域,简而言之,形成了放电单元。与图1中的放电单元不同,这些放电单元由隔肋元件界定出了所有的侧边(被隔肋完全闭合)。与图1中的排列不同,图3中的排列和第二隔肋元件22b的出现,通过更好地限定了比图1中排列更紧凑的放电空间而提高了放电的功效。与图1中的排列相比,图3中的排列还允许具有荧光体的区域扩大。如下面将论述的,由第一和第二隔肋元件限定的放电单元形状可为矩形、圆形、六边形、多边形、交错排列或任一其它形状。
参照图3,第二隔肋元件22b的高度t2小于第一隔肋元件22a的高度t1。因为寻址电极24沉积在第二隔肋元件22b的顶面上,所以高度t2很重要。由此,第二隔肋元件22b的高度t2能够影响到最终PDP结构中寻址电极24与显示电极16之间的距离。第一隔肋元件的高度t1也很重要,因为t1也将影响寻址电极24与显示电极16之间的距离。高度t1和t2还能够影响可沉积在每个放电单元中的荧光体总量。因此,通过改变t1和t2,可调整寻址电极和显示电极之间的距离,从而获得用于寻址电极的所希望的驱动电压。另外,通过改变t1和t2,还能够改变可沉积在放电单元中的荧光体量和荧光体覆盖的表面积,从而调整PDP上图像的亮度。另外,通过改变t1和t2,还能够很好地调整用于排放气体的孔的尺寸。
图3中,t2小于t1的事实允许在放电单元内部产生的放电气体顺畅地排出,并使寻址电极24更易于安装在第二隔肋元件22b上。
寻址电极24形成为由导电金属材料制成的导线,如铝、铜、金或白金等。寻址电极24还可由涂敷有这种金属材料的导线制成。寻址电极24涂敷电介质材料26。形成寻址电极24的导电导线横截面为圆形或椭圆形。但是,本发明不限于这种构造,也可使用其它多边形形状,如具有四边形或五边形横截面的导线。红色、绿色和蓝色荧光体层28在由第一隔肋元件22a和第二隔肋元件22b限定的放电单元中沉积到预定的厚度。
后衬底14的边缘中形成固定槽30。简而言之,后衬底14中,在对应于寻址电极24终端区域的区域处形成固定槽30;寻址电极24的终端区域插入到固定槽30中,使得寻址电极稳固地保持到位。这样确保当前衬底12和后衬底14组装时寻址电极保持对准。固定槽30可通过喷沙或蚀刻处理形成在后衬底14中。如胶带或粘胶等的粘合剂元件32可以进一步设置在寻址电极24的终端区域上方或固定槽30中,以便更好地将寻址电极24的终端区域固定在固定槽30中。
在结构如上的PDP10中,如上所述采用了闭合隔肋结构,并且通过改变第二隔肋元件22b的高度还可容易地改变寻址电极24的高度,从而改变寻址电极24和显示电极16之间的距离。因此,如果增加第一隔肋元件22a的高度以扩大放电单元的尺寸,并增加荧光体沉积面积,那么通过增加第二隔肋元件22b的高度t2可使寻址电极24和显示电极16之间的距离最小化,由此降低寻址放电电压,缩短寻址时间。
此外,通过设置固定寻址电极24的终端区域的固定槽30,在装配前后衬底12和14时,可保持寻址电极24的端部对准。这样避免了寻址电极24中断路的发生。
图4和图5示出了图3中PDP10的改进例。在图4的PDP中,荧光体层28不仅沿第一隔肋元件22a的内壁形成,而且还沿第二隔肋元件22b的内壁形成。简而言之,荧光体层28沉积在所有放电单元的内部。由涂敷有电介质材料26的导电导线制成寻址电极24,并如在图3的PDP中一样,将其安装在第二隔肋元件22b上。
在图5的PDP中,寻址电极24为涂敷有电介质材料26和荧光体层28的导线。简而言之,寻址电极24是先涂敷了电介质材料26,然后又涂敷了荧光体层28的导电导线。最好,该荧光体层28的颜色与相应放电单元中所涂敷的荧光体层28一样。因为除了沿着第一和第二隔肋元件22a和22b的内壁形成荧光体层28之外,荧光体层28还涂敷在寻址电极24上方,所以荧光体材料沉积的区域进一步增加了。
图6是根据本发明另一个实施例的PDP的后衬底截面图。图示的PDP处于荧光体层沉积之前的状态。隔肋122包括第一隔肋元件122a和第二隔肋元件122b,该第二隔肋元件形成得与第一隔肋元件122a一样高。凹槽222b形成在第二隔肋元件122b的远端,寻址电极24插入其中。其余结构与图3中的PDP一样。
图8是根据本发明又一实施例的等离子显示板的后衬底截面图。第二隔肋元件322b的高度小于第一隔肋元件322a的高度。另外,固定槽422b形成在第二隔肋元件322b的远端。其余结构与图3和图4中的PDP一样。
通过将隔肋糊剂涂敷到预定的高度、把干燥的薄膜保护层叠在糊剂上、曝光并形成最终的结构、然后进行喷沙处理,可形成上述实施例中用于PDP的隔肋。通过变化干燥薄膜保护层的线宽度,或者通过在形成第一隔肋元件的地方图案印制隔肋糊剂来增加第一隔肋元件的高度,可以得到不同的第一和第二隔肋元件的高度。也可以通过切割玻璃衬底或通过使用模压以想要的形状形成隔肋糊剂,从而形成隔肋。
在本发明的实施例中,当从上方看时,所述的放电单元形成为四边形。然而,当使用在隔肋元件上方放置线形寻址电极的上述基本结构时,本发明中不限于这种构造,放电单元可由隔肋形成为其它的形状。
更具体地说,放电单元可以形成为如图8中所示的六边形,或者可形成为如图9中所示的三角排列或交错矩形结构。在这几种情况下,形成寻址电极的导线可形成为具有圆形或多边形(例如,矩形或六边形)的横截面。
参照图8,第一隔肋元件沿Y轴方向以之字结构形成,第二隔肋元件通过在X轴方向上延伸,在预定区域与邻近的第一隔肋元件相互连接而形成。线形寻址电极24沿Y轴方向排列,设置在第二隔肋元件上方。
参照图9,第一隔肋元件以预定间隔沿Y轴方向以条形形成。第二隔肋元件以预定间隔在相邻第一隔肋元件之间延伸并沿X轴方向形成。在X轴方向上,从一对第一隔肋元件之间到相邻一对第一隔肋元件之间,第二隔肋元件是不对齐的。线形寻址电极24沿Y轴方向排列,并设置在第二隔肋元件上方。
在上述本发明的PDP中,通过增加隔肋高度,寻址电压不增高,放电单元扩大,使得寻址时间缩短,放电质量得以提高;并且通过所产生的荧光体沉积面积的增加,提高了亮度。
另外,由于形成有固定寻址电极终端区域的固定槽,在装配前后衬底期间,寻址电极保持对准,从而防止了寻址电极的短路。
虽然以上详细描述了本发明的实施例,但是应当清楚地理解,对在此所教导的基本发明理念进行许多改变和/或改进,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来说是显而易见的,仍然落在如所附权利要求限定的本发明的实质和范围内。
权利要求
1.一种等离子显示板,包括以预定间隙彼此相对的前衬底和后衬底;形成在前衬底上的多个显示电极;形成在前衬底上以覆盖该显示电极的电介质层;形成在后衬底上的多个第一隔肋和多个第二隔肋,它们基本彼此垂直,并形成放电单元阵列,每一放电单元都由所述第一隔肋和所述第二隔肋完全包围;形成在放电单元中的多个荧光体层;以及形成于放电单元中、并和显示电极正交的多个导电寻址电极,所述寻址电极与所述第一隔肋平行。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等离子显示板,其特征在于,寻址电极涂敷有电介质材料。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等离子显示板,还包括固定槽,该固定槽形成在对应于每条寻址电极终端区域的区域处的后衬底边缘中,用来固定寻址电极的终端末端。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等离子显示板,其特征在于,位于固定槽中的寻址电极终端区域由粘合剂元件进一步固定。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等离子显示板,其特征在于,第二隔肋的高度t2小于第一隔肋的高度t1。
6.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等离子显示板,其特征在于,荧光体层被进一步涂敷在涂敷寻址电极的电介质材料的外周上。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等离子显示板,其特征在于,形成寻址电极的导电导线的横截面是圆形。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等离子显示板,其特征在于,形成寻址电极的导电导线的横截面是多边形。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等离子显示板,其特征在于,当从前衬底方向看时,由第一隔肋和第二隔肋限定的放电单元是多边形形状的。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等离子显示板,其特征在于,当从前衬底方向看时,由第一隔肋和第二隔肋限定的放电单元是圆形形状的。
11.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等离子显示板,其特征在于,由第一隔肋和第二隔肋限定的放电单元为矩形,并与第一隔肋相对侧面上的放电单元交错排列。
12.一种等离子显示板,包括以预定间隙的彼此相对的前衬底和后衬底;形成在前衬底上的多个显示电极;形成在前衬底上以覆盖该显示电极的电介质层;形成在后衬底上的多个隔肋,其包括在与显示电极正交的方向上形成的多个第一隔肋元件和在与显示电极平行的方向上形成的多个第二隔肋元件,该第一隔肋元件与该第二隔肋元件交叉,多个隔肋形成放电单元阵列,每个放电单元都由一对第一隔肋元件和一对第二隔肋元件包围;在各放电单元形成的荧光体层;以及包含导电导线并涂敷有电介质材料的寻址电极,该寻址电极安装在第二隔肋元件上,该寻址电极与显示电极正交。
13.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等离子显示板,其特征在于,凹槽形成在第二隔肋元件的远端中,寻址电极插入到该凹槽中。
14.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等离子显示板,其特征在于,第二隔肋元件的高度t2小于第一隔肋元件的高度t1。
15.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等离子显示板,还包括固定槽,该固定槽形成在对应于每条寻址电极终端区域的区域处的后衬底边缘中,用来固定寻址电极的终端末端。
16.根据权利要求15所述的等离子显示板,其特征在于,位于固定槽中的寻址电极终端区域由粘合剂元件进一步固定。
17.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等离子显示板,其特征在于,荧光体层被涂敷在涂敷寻址电极的电介质材料的外周上。
18.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等离子显示板,其特征在于,形成寻址电极的导电导线的横截面是圆形的。
19.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等离子显示板,其特征在于,形成寻址电极的导电导线的横截面是多边形的。
2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等离子显示板,其特征在于,寻址电极通过导电导线实现。
全文摘要
本发明公开一种等离子显示板,其包括彼此相对的前衬底和后衬底;形成在前衬底上的显示电极;形成在前衬底上以覆盖该显示电极的电介质层;形成在后衬底上的隔肋,其包括在正交于显示电极方向上形成的第一隔肋元件和在平行于显示电极方向上形成的第二隔肋元件,该第一隔肋元件与该第二隔肋元件正交,限定放电单元;形成在放电单元中的荧光体层,寻址电极由导电导线实现并涂敷有电介质材料,在放电单元中该寻址电极正交于显示电极形成。在放电单元中,寻址电极可以安装在第二隔肋元件上,与显示电极正交。
文档编号H01J11/38GK1497643SQ03164979
公开日2004年5月19日 申请日期2003年9月27日 优先权日2002年9月27日
发明者文喆熙, 文 熙 申请人:三星Sdi株式会社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