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卤灯的改良结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886232阅读:184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金卤灯的改良结构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金卤灯。
技术背景 引起石英金卤灯光色离散性大的因素是其偏低的冷点温度。如何升高冷点温度减 少石英金卤灯的光色差异,各方光源专家曾经尝试过多种方法,但效果甚微。金卤灯形成冷 点的原因有电极不正(如图l所示,产生f距离的偏移量),电弧管夹封部位尺寸不一,均 会形成冷端,水平燃点时排气管烧尖部朝下形成排气管烧尖凹孔冷点(如图2所示,图中 的A部分),竖直燃点或倾斜燃点时下端的电极与石英夹封部位形成冷点(如图3所示,图 中的B部分)。在目前的工艺以及生产条件下,难以一一克服,引致同一批石英金卤灯群点 时,每只灯的冷点温度均有较大的差异,致使同批产品产生很大的光色离散性;现有石英金 卤灯结构在发生炸管时,由于只有外泡保护,保护效果非常差,发生炸管时,炸碎的玻璃四 处飞溅,存在安全隐患。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为了克服上述现有技术的缺点,提供一种可使冷点温度升 高、增强光色一致性的金卤灯结构。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技术方案为金卤灯的改良结构,包括有内胆 和外泡,其特征在于在外泡内设置有把内胆完全包裹的保温泡。 所述的保温泡为圆柱形或橄榄形结构。 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后,由于保温泡的存在,除了起到一定的保温作用,使冷点温度 得以升高,改善金卤灯的光色外,还可以起到保护作用,发生炸管事故时,保温泡作为第一 层保护层,外泡作为第二层保护层,在双层保护的作用下,有效阻止炸碎的玻璃四处飞溅, 提高安全性。

图1是现有技术金卤灯电极处的结构图; 图2是现有技术金卤灯水平放置同时烧结部分向下的结构图; 图3是现有技术金卤灯竖直放置时的结构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金卤灯的结构图之一 ; 图5是本实用新型金卤灯的结构图之二 ; 图6是本实用新型金卤灯的结构图之三; 图7是本实用新型金卤灯的结构图之四。
具体实施方式
现结合附图4 附图7详细阐述 实用新型[0015] 本实施例的金卤灯的改良结构,包括有内胆1和外泡2,其特征在于在外泡2内 设置有把内胆1完全包裹的保温泡3。所述的保温泡3为圆柱形结构,也可以是方柱形、椭 圆形、球形或橄榄形等,凡是设于外泡2内能完全包裹住内胆1的泡体都属于本实用新型的 保护范围。 以上所述之实施例只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并非以此限制本实用新型的实 施范围,故凡依本实用新型之形状、构造及原理所作的等效变化,均应涵盖于本实用新型的 保护范围内。
权利要求金卤灯的改良结构,包括有内胆(1)和外泡(2),其特征在于在外泡(2)内设置有把内胆(1)完全包裹的保温泡(3)。
2. 根据权利要求l所述的金卤灯的改良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的保温泡(3)为圆柱 形或橄榄形结构。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公开一种金卤灯的改良结构,包括有内胆和外泡,其特征在于在外泡内设置有把内胆完全包裹的保温泡。所述的保温泡为圆柱形或橄榄形结构。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后,由于保温泡的存在,除了起到一定的保温作用,使冷点温度得以升高,改善金卤灯的光色外,还可以起到保护作用,发生炸管事故时,保温泡作为第一层保护层,外泡作为第二层保护层,在双层保护的作用下,有效阻止炸碎的玻璃四处飞溅,提高安全性。
文档编号H01J61/30GK201449980SQ20092006138
公开日2010年5月5日 申请日期2009年7月28日 优先权日2009年7月28日
发明者李汉茂, 程爱民 申请人:朱应根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