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电筒、充电座以及手电筒充电方法

文档序号:2850964阅读:1583来源:国知局
手电筒、充电座以及手电筒充电方法
【专利摘要】一种手电筒,包括电筒外壳、灯头组件、光源、第一感应线圈及电路组件。第一感应线圈收容于电筒外壳内,且第一感应线圈的轴线与电筒外壳平行。其中,第一感应线圈在变化的磁场中可产生感应电流,电路组件还用于将第一感应线圈产生的感应电流转化成稳定直流电。当需要对手电筒进行充电时,只需要将第一感应线圈置于变化的磁场中即可,从而避免在手电筒上设置插孔,也不需要频繁的拆卸电筒外壳,进而可大大提高手电筒的密封性能。此外,本发明还提供一种充电座及手电筒充电方法。
【专利说明】手电筒、充电座以及手电筒充电方法
【技术领域】
[0001]本发明涉及手持照明技术,特别是涉及一种手电筒、充电座以及手电筒充电方法。【背景技术】
[0002]为了节约成本并减少对环境的污染,一般的手电筒都采用可多次充放电的二次电池。在二次电池的电量用完时,需要对其进行充电。传统手电筒的充电方式有两种:第一,手电筒自带充电插孔,用直充充电器插头插入充电。第二,手电筒旋下尾盖,取出充电电池,用座充充电器来充电。
[0003]但是,第一种方法电筒带有插孔,手电筒不密封。第二种方法需要多次取出二次电池。频繁拆装尾盖使密封圈的磨损较重,同样造成手电筒不密封。因此,传统手电筒的密封性能不高。当进行特殊的活动如潜水、爆破时,传统手电筒内容易进水、进气,因而不能满足防水、防爆的特殊要求。

【发明内容】

[0004]基于此,有必要提供一种可提高手电筒的密封性能的手电筒、充电座以及手电筒充电方法。
[0005]一种手电筒,包括中空柱状结构的电筒外壳、与所述电筒外壳的一端密封连接的灯头组件及安装于所述灯头组件内的光源,还包括:
[0006]第一感应线圈,收容于所述电筒外壳内,且所述第一感应线圈的轴线与所述电筒外壳平行 '及
[0007]电路组件,收容于所述电筒外壳内并与所述第一感应线圈及所述光源电连接,所述电路组件用于驱动所述光源发光;
[0008]其中,所述第一感应线圈在变化的磁场中可产生感应电流,所述电路组件还用于将所述第一感应线圈产生的感应电流转化成稳定直流电。
[0009]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手电筒还包括收容于所述电筒外壳内的二次电池,所述二次电池与所述电路组件电连接,所述电路组件可利用转化得到的稳定直流电为所述二次电池充电。
[0010]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一感应线圈套设于所述二次电池上。
[0011]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电筒外壳为两端开口的中空柱状结构,所述电筒外壳还包括底盖,所述底盖与所述电筒外壳远离所述灯头组件的一端密封连接。
[0012]一种充电座,包括:
[0013]充电座外壳,为中空柱状结构,所述充电座外壳的一端向内凹陷形成收容槽,并在与所述收容槽相对的一侧形成立柱;
[0014]第二感应线圈,收容于所述充电座外壳内并套设于所述立柱上;及
[0015]电源接头,与所述第二感应线圈电连接,用于连接交流电源;
[0016]其中,所述电源接头接交流电源时,交流电流过所述第二感应线圈,从而使所述第二感应线圈产生变化的感应磁场。
[0017]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还包括收容于所述充电座外壳内的集成电路,所述电源接头通过所述集成电路与所述第二感应线圈电连接,所述集成电路用于调节交流电的参数。
[0018]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充电座外壳的另一端设有用于支撑所述充电座外壳的底座。
[0019]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底座与所述充电座外壳一体成型。
[0020]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底座为两端开口的中空结构且与所述充电座外壳连通,所述充电座外壳还包括底板,所述底板与所述底座固定连接,以密封所述充电座外壳。
[0021]一种手电筒充电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0022]提供一种如上述优选实施例中任一项所述的手电筒及充电座;
[0023]将所述电筒外壳远离所述灯头组件的一端置于所述收容槽内;
[0024]将所述电源接头连接到交流电源,即可实现对所述手电筒充电。
[0025]上述手电筒、充电座以及手电筒充电方法,充电时,只需先将电筒外壳远离灯头组件的一端置于收容槽内,再将电源接头连接到交流电源。根据电磁感应定律,由于第二感应线圈产生变化的感应磁场,而第一感应线圈则置于第二感应线圈产生的变化的感应磁场中,从而使第一感应线圈中产生感应电流,实现对手电筒充电。通过上述手电筒、充电座以及手电筒充电方法进行充电时,不需要在手电筒上设置插孔,也不需要频繁的拆卸电筒外壳,从而可大大提高手电筒的密封性能。
[0026]此外,由于充电时电筒外壳置于收容槽内,且第一感应线圈的轴线与电筒外壳平行,因此,可使第一感应线圈穿设于第二感应线圈内,第二感应线圈与第一感应线圈的位置重叠。故第二感应线圈产生的感应磁场的磁感线全部穿过第一感应线圈,从而避免了能量耗散,提高能量转化的效率。
【专利附图】

【附图说明】
[0027]图1为本发明较佳实施例中手电筒的结构示意图;
[0028]图2为本发明较佳实施例中充电座的结构示意图;
[0029]图3为本发明较佳实施例中手电筒充电方法的流程示意图;
[0030]图4为采用图3所示手电筒充电方法充电时,手电筒与充电座的配合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31]为了便于理解本发明,下面将参照相关附图对本发明进行更全面的描述。附图中给出了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但是,本发明可以以许多不同的形式来实现,并不限于本文所描述的实施例。相反地,提供这些实施例的目的是使对本发明的公开内容的理解更加透彻全面。
[0032]需要说明的是,当元件被称为“固定于”另一个元件,它可以直接在另一个元件上或者也可以存在居中的元件。当一个元件被认为是“连接”另一个元件,它可以是直接连接到另一个元件或者可能同时存在居中元件。
[0033]除非另有定义,本文所使用的所有的技术和科学术语与属于本发明的【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通常理解的含义相同。本文中在本发明的说明书中所使用的术语只是为了描述具体的实施例的目的,不是旨在于限制本发明。本文所使用的术语“及/或”包括一个或多个相关的所列项目的任意的和所有的组合。
[0034]请参阅图1,本发明较佳实施例中的手电筒100包括电筒外壳110、灯头组件120、光源130、第一感应线圈140、电路组件150及电池160。
[0035]电筒外壳110中空柱状结构,具有收容腔(图未标),可用于收容电气兀件。灯头组件120用于安装光源130。灯头组件120与电筒外壳110的一端密封连接。为了达到更好的防水、防爆效果,灯头组件120与电筒外壳110之间可夹持有密封圈或采用防水胶密封。光源130安装于灯头组件120内。光源130可为普通灯泡、荧光灯或LED光源等。
[0036]第一感应线圈140收容于电筒外壳110内。第一感应线圈140的轴线与电筒外壳110平行。电路组件150收容于电筒外壳110内。电路组件150与光源130电连接,可驱动光源130发光。第一感应线圈140在变化的磁场中可产生感应电流。电路组件150还与第一感应线圈140电连接,并可将第一感应线圈140产生的感应电流转化成稳定直流电。
[0037]二次电池160收容于电筒外壳110内,并与电路组件150电连接。电路组件150可将二次电池160提供的电源进行转换,进而为光源130供能。此外,电路组件150还可利用转化得到的稳定直流电为二次电池160充电。从而不用取出二次电池160,便可实现对其进行充电。
[0038]在本实施例中,第一感应线圈140套设于二次电池160上。因此,第一感应线圈140与二次电池160在电筒外壳110中位置重合,从而可有效的减小电筒外壳110的体积,使手电筒100的结构更加紧凑。而且,二次电池160还可起到固定和支撑第一感应线圈140的作用。
[0039]在本实施例中,电筒外壳110为两端开口的中空柱状结构。电筒外壳110还包括底盖111。底盖111与电筒外壳110远离灯头组件120的一端密封连接。由于需提高手电筒100的密封性能,底盖111与电筒外壳110的结合部可采用防水胶密封或者在底盖111与电筒外壳110之间设置密封圈。通过设置底盖111,可方便打开电筒外壳110,从而便于对收容于电筒外壳110内的电气元件进行拆换。需要指出的是,在其他实施例中,电筒外壳110还可与底盖111 一体成型,这样可进一步提高电筒外壳110的密封性能。
[0040]请参阅图2,本发明较佳实施例中的充电座200包括充电座外壳210、第二感应线圈220、电源接头230及集成电路240。
[0041]充电座外壳210为中空柱状结构。充电座外壳210的一端向内凹陷形成收容槽211,并在与收容槽211相对的一侧形成立柱(图未示)。在本实施例中,充电座外壳110的另一端设有用于支撑充电座外壳210的底座213。底座213的直径大于充电座外壳210的直径,从而能很好的起支撑作用。底座213可与充电座外壳210 —体成型,也可可拆卸的固定于电座外壳210上。
[0042]在本实施例中,底座213为两端开口的中空结构,且与充电座外壳210连通。因此,可方便更换收容于充电座外壳内的电气元件。此外,充电座外壳210还包括底板215,底板215与底座213固定连接,以密封充电座外壳210。
[0043]第二感应线圈220收容于充电座外壳210内并套设于立柱上。立柱可限制第二感应线圈220的移动,从而使第二感应线圈220在充电座外壳210内的位置固定。第二感应线圈220在变化的电场中可产生感应磁场。[0044]电源接头230与第二感应线圈220电连接,用于连接交流电源。电源接头230接交流电源时,交流电流过第二感应线圈220,从而使第二感应线圈220产生变化的感应磁场。在本实施例中,电源接头230与电源线电连接,从而可增大充电座200的使用范围。
[0045]集成电路240收容于充电座外壳210内。集成电路240包括整流电路、反馈电路等。电源接头230通过集成电路240与第二感应线圈220电连接,集成电路240对电源接头230所连接的交流电源的参数进行调整后,再连接到第二感应线圈220。具体的,集成电路240可调整交流电源的电流大小、电压、频率等,从而使第二感应线圈220产生预定强度及预定频率的感应磁场,以满足充电需求。
[0046]本发明还提供一种手电筒充电方法。上述手电筒充电方法用于利用上述充电座200为上述手电筒100充电。
[0047]请参阅图1至图3,在本发明较佳实施例中,上述手电筒充电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0048]将电筒外壳110远离灯头组件120的一端置于收容槽211内。
[0049]具体的,如图4所示,由于电筒外壳110远离灯头组件120 —端的内部收容有第一感应线圈140,且第一感应线圈140的轴线与电筒外壳110平行。因此,相当于将第一感应线圈140置于收容槽211内。此外,第二感应线圈220套设于立柱上,故第一感应线圈140穿设于第二感应线圈220内,第二感应线圈220与第一感应线圈140的位置重叠。
[0050]将电源接头230连接到交流电源,即可实现对手电筒100充电。
[0051]具体的,电源接头230连接交流电源后,第二感应线圈220产生的变化的感应磁场,而第一感应线圈140则置于第二感应线圈220产生的变化的感应磁场中。由于第二感应线圈220与第一感应线圈140的位置重叠,因此,感应磁场的磁感线全部穿过第一感应线圈140而避免了能量耗散,提高能量转化的效率。此外,感应磁场的磁感线全部穿过第一感应线圈140可使第一感应线圈140产生较大的感应电流,从而提高充电效率。
[0052]手电筒100通过上述手电筒充电方法进行充电时,只需先将电筒外壳110远离灯头组件120的一端置于收容槽211内,再将电源接头230连接到交流电源。根据电磁感应定律,由于第二感应线圈220产生变化的感应磁场,而第一感应线圈140则置于第二感应线圈220产生的变化的感应磁场中,从而使第一感应线圈140中会产生感应电流,实现对手电筒100充电。通过充电座200以及上述手电筒充电方法进行充电时,不需要在手电筒100上设置插孔,也不需要频繁的拆卸电筒外壳110,从而可大大提高手电筒100的密封性能。
[0053]以上所述实施例仅表达了本发明的几种实施方式,其描述较为具体和详细,但并不能因此而理解为对本发明专利范围的限制。应当指出的是,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发明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都属于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因此,本发明专利的保护范围应以所附权利要求为准。
【权利要求】
1.一种手电筒,包括中空柱状结构的电筒外壳、与所述电筒外壳的一端密封连接的灯头组件及安装于所述灯头组件内的光源,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第一感应线圈,收容于所述电筒外壳内,且所述第一感应线圈的轴线与所述电筒外壳平行;及 电路组件,收容于所述电筒外壳内并与所述第一感应线圈及所述光源电连接,所述电路组件用于驱动所述光源发光; 其中,所述第一感应线圈在变化的磁场中可产生感应电流,所述电路组件还用于将所述第一感应线圈产生的感应电流转化成稳定直流电。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手电筒,其特征在于,所述手电筒还包括收容于所述电筒外壳内的二次电池,所述二次电池与所述电路组件电连接,所述电路组件可利用转化得到的稳定直流电为所述二次电池充电。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手电筒,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感应线圈套设于所述二次电池上。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手电筒,其特征在于,所述电筒外壳为两端开口的中空柱状结构,所述电筒外壳还包括底盖,所述底盖与所述电筒外壳远离所述灯头组件的一端密封连接。
5.一种充电座,其特征在于,包括: 充电座外壳,为中空柱状结构,所述充电座外壳的一端向内凹陷形成收容槽,并在与所述收容槽相对的一侧形成立柱; 第二感应线圈,收容于所述充电座外壳内并套设于所述立柱上 '及 电源接头,与所述第二感应线圈电连接,用于连接交流电源; 其中,所述电源接头接交流电源时,交流电流过所述第二感应线圈,从而使所述第二感应线圈产生变化的感应磁场。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充电座,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收容于所述充电座外壳内的集成电路,所述电源接头通过所述集成电路与所述第二感应线圈电连接,所述集成电路用于调节交流电的参数。
7.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充电座,其特征在于,所述充电座外壳的另一端设有用于支撑所述充电座外壳的底座。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充电座,其特征在于,所述底座与所述充电座外壳一体成型。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充电座,其特征在于,所述底座为两端开口的中空结构且与所述充电座外壳连通,所述充电座外壳还包括底板,所述底板与所述底座固定连接,以密封所述充电座外壳。
10.一种手电筒充电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提供一种如权利要求1-4任一项所述的手电筒及如权利要求5、任一项所述的充电座; 将所述电筒外壳远离所述灯头组件的一端置于所述收容槽内; 将所述电源接头连接到交流电源,即可实现对所述手电筒充电。
【文档编号】F21V23/00GK103807611SQ201210455110
【公开日】2014年5月21日 申请日期:2012年11月13日 优先权日:2012年11月13日
【发明者】周明杰, 丁牛欢 申请人:海洋王(东莞)照明科技有限公司, 海洋王照明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深圳市海洋王照明技术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