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仿真动态火焰发生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2016146阅读:297来源:国知局
一种仿真动态火焰发生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涉及火焰发生装置领域,具体涉及的是一种仿真动态火焰发生装置,其具有结构简单、成本低以及便于清洗等功效,其可应用于取暖器、加湿器、电壁炉、壁挂炉和火焰模拟器等领域。

背景技术:
中国授权公告号CN101883953B公开一种仿真动态火焰发生装置,其包括雾发生器、光源、单独的雾储存器以及用于搅动雾的装置,该雾发生器用于产生用于在火焰效果的产生中使用的雾,所述光源能够与所述雾发生器协作,从而提供光输出,所述光输出被引导至所产生的雾以产生所述雾的照明,从而产生可见的火焰效果;所述雾储存器具有用于接收和聚集由所述雾发生器所产生的雾的进口,所述雾储存器具有用于分配雾的至少一个出口;所述用于搅动雾的装置位于所述雾储存器内以便促进雾通过所述至少一个出口。如此,利用雾发生器产生水雾,在用于搅动雾的装置的作用下,将所产生的水雾集中至雾储存器中,再由用于分配雾的至少一个出口向外喷出,此时在光源的照射下,将会产生模拟火焰效果,这种模拟火焰效果相较于传统依靠反光片产生的模拟火焰效果更加逼真,尤其在3D效果上更加让消费者满意。但是,上述专利技术在实际应用过程中,其至少存在如下缺陷:一、由于雾发生器中所用的水中难免出现杂质,如此组件在使用一段时间后,需要对整个炉子进行清洗,在现有结构下,其不仅需要拆下模拟燃料元件,对于容纳雾发生器、雾储存器等组件的容器仍然需要进行较大工作量的拆装,非常麻烦;同样地,在生产制造仿真动态火焰发生装置时,亦同样存在组装麻烦、生产效率低的缺陷。二、由于雾储存器的出口都是位于模拟燃料元件的背后排出,再经过光源的照射后方能产生3D火焰效果,由于火焰并非从模拟燃料元件中排出,如此火焰实际效果仍与实际火焰存在差别,故还存在进一步改良空间。有鉴于此,本发明人针对现有技术中仿真动态火焰发生装置的上述缺陷深入研究,遂有本案产生。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仿真动态火焰发生装置,以解决现有技术存在组装麻烦、生产效率低以及不便于清洗的问题。为了达成上述目的,本发明的解决方案是:一种仿真动态火焰发生装置,包括容器、雾发生器、光源以及模拟燃料元件,其中,该雾发生器容设在容器内,该容器具有容腔和开口部,该模拟燃料元件具有炭床以及铺设在炭床上的若干根模拟炭,该炭床具有空腔以及与空腔连通的雾入口和雾出口,该容器的开口部将容腔与炭床的雾入口密封连通,该光源照射从雾出口流出的雾以产生火焰效果。进一步,该炭床底部形成有环形突缘部,该雾入口由环形突缘部构建而成,该容器具有沿竖直方向延伸的侧壁,该环形突缘部与侧壁插接相连,该突缘部的外壁面与侧壁的内壁面密封抵触在一起。进一步,该容器上端部形成有插接壁,该插接壁插设在雾入口中,该插接壁的外壁面与雾入口的内侧周缘密封抵触在一起。进一步,该插接壁上还具有倾斜导雾部。进一步,该炭床内部还形成有导雾挡板,该导雾挡板将炭床空腔的一部分空间区隔成型出导雾通道,该导雾挡板一端连接在雾入口处,另一端连接在雾出口处。进一步,该炭床内部还设置有以将雾从雾入口快速抽调至雾出口的抽雾器。进一步,该炭床具有第一炭床和第二炭床,该若干根模拟炭具有铺设在第一炭床上的第一模拟炭和铺设在第二炭床上的第二模拟炭,该第一炭床和第二炭床之间间隔设置以形成过雾通道,该光源设置在过雾通道下方,该雾入口和雾出口形成在第一炭床上,该雾出口与过雾通道相连通。进一步,该第一模拟炭和第二模拟炭相互搭接在一起。采用上述结构后,本发明涉及的一种仿真动态火焰发生装置,其由容器内的雾发生器产生雾,然后雾会基于自身密度低的特点,向上自由运动至开口部,由于该容器的开口部与炭床的雾入口密封连通,由此雾将通过雾出口向外排出,在光源的照射下产生火焰效果。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结构更加简单,组装起来非常方便,只需要将炭床与容器组配相连即可,而在使用一段时间需要清洗时,只需要将握住模拟炭将炭床拆卸下来即可随时对炭床、容器以及雾发生器进行清洗,非常方便。附图说明图1为本发明涉及一种仿真动态火焰发生装置第一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发明涉及一种仿真动态火焰发生装置第二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发明涉及一种仿真动态火焰发生装置第三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图4为本发明涉及一种仿真动态火焰发生装置第四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图4A为本发明涉及一种仿真动态火焰发生装置第四实施例,人们在对其进行清洗时的示意图。图5为本发明涉及一种仿真动态火焰发生装置第五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图6为本发明涉及一种仿真动态火焰发生装置第六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图7为本发明涉及一种仿真动态火焰发生装置第七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图8为本发明涉及一种仿真动态火焰发生装置第八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图9为本发明涉及一种仿真动态火焰发生装置第九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图10为本发明涉及一种仿真动态火焰发生装置第九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图中:容器-1;容腔-11;开口部-12;侧壁-13;插接壁-14;倾斜导雾部-141;雾发生器-2;光源-3;模拟燃料元件-4;炭床-41;空腔-411;雾入口-412;雾出口-413;第二雾出口-4131;环形突缘部-414;导雾挡板-415;第一炭床-416;第二炭床-417;镂空孔-418;抽雾器-419;模拟炭-42;第一模拟炭-421;腔室-4211;第一出口-4212;第二出口-4213;第二模拟炭-422。具体实施方式为了进一步解释本发明的技术方案,下面通过具体实施例来对本发明进行详细阐述。如图1所示,其为本发明涉及一种仿真动态火焰发生装置第一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该仿真动态火焰发生装置包括容器1、雾发生器2、光源3以及模拟燃料元件4,对于该雾发生器2,其可以采用现有技术一样的结构原理,在此不进行详细描述。本发明第一实施例的特点在于:该雾发生器2容设在容器1内,该容器1具有容腔11和开口部12,该模拟燃料元件4具有炭床41以及铺设在炭床41上的若干根模拟炭42,该炭床41具有空腔411以及与空腔411连通的雾入口412和雾出口413,该容器1的开口部12将容腔11与炭床41的雾入口412密封连通,该光源3照射从雾出口413流出的雾以产生火焰效果。在本实施例中,该炭床41底部形成有环形突缘部414,该雾入口412由环形突缘部414构建而成,该容器1具有沿竖直方向延伸的侧壁13,该环形突缘部414与侧壁13插接相连,该突缘部的外壁面与侧壁13的内壁面密封抵触在一起。这样,本发明涉及的一种仿真动态火焰发生装置,其由容器1内的雾发生器2产生雾,然后雾会基于自身密度低的特点,向上自由运动至开口部12,由于该容器1的开口部12与炭床41的雾入口412密封连通,由此雾将通过雾出口413向外排出,在光源3的照射下产生火焰效果。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第一实施例结构更加简单,组装起来非常方便,只需要将炭床41与容器1组配相连即可,而在使用一段时间需要清洗时,只需要将握住模拟炭42将炭床41拆卸下来即可随时对炭床41、容器1以及雾发生器2进行清洗,非常方便。如图2所示,其为本发明涉及一种仿真动态火焰发生装置的第二实施例,其在原理上与第一实施例基本相同,在此不进行详细描述,第二实施例的区别在于,该容器1上端部形成有插接壁14,该插接壁14插设在雾入口412中,该插接壁14的外壁面与雾入口412的内侧周缘密封抵触在一起。如图3所示,其为本发明涉及一种仿真动态火焰发生装置的第三实施例,其在原理上与第二实施例基本相同,其不同之处在于:该插接壁14上还具有倾斜导雾部141,如此通过该倾斜导雾部141可以更大程度上提高雾的排放效率,提高整个炉子的开启响应速度。如图4所示,其为本发明涉及一种仿真动态火焰发生装置的第四实施例,其在原理上与第一实施例基本相同,其不同之处在于:该炭床41内部还形成有导雾挡板415,该导雾挡板415将炭床41空腔411的一部分空间区隔成型出导雾通道,该导雾挡板415一端连接在雾入口412处,另一端连接在雾出口413处。通过该导雾挡板415的设置,可以大大提高导雾效率,提高个炉子的开启相应速度。如图4A所示,在清洗时将模拟燃料元件4作为一个整体提起来,如此具有便于清洗的功效。如图5所示,其为本发明涉及一种仿真动态火焰发生装置的第五实施例,其与第一实施例的区别在于,该炭床41具有第一炭床416和第二炭床417,该若干根模拟炭42具有铺设在第一炭床416上的第一模拟炭421和铺设在第二炭床417上的第二模拟炭422,该第一炭床416和第二炭床417之间间隔设置以形成过雾通道,该光源3设置在过雾通道下方,该雾入口412和雾出口413形成在第一炭床416上,该雾出口413与过雾通道相连通。如此产生的火焰完全从第一模拟炭421和第二模拟炭422中向外排出,具有更加逼真的火焰观赏效果。如图6所示,其为本发明涉及一种仿真动态火焰发生装置的第六实施例,其与第五实施例基本相同,其不同之处在于:该第一模拟炭421和第二模拟炭422相互搭接在一起,进而进一步提高火焰的观赏效果。如图7所示,其为本发明涉及一种仿真动态火焰发生装置的第七实施例,其与第四实施例基本相同,其不同之处在于:该炭床41底部还形成有镂空孔418,此镂空孔418处起到减轻重量的作用。如图8所示,其为本发明涉及一种仿真动态火焰发生装置的第八实施例,其与第七实施例基本相同,其不同之处在于:该导雾挡板415与炭床41为独立部件,该导雾挡板415固定连接在炭床41上。如图9所示,其为本发明涉及一种仿真动态火焰发生装置的第九实施例,其与第八实施例基本相同,其不同之处在于:在炭床41内部还可以进一步设置有以将雾从雾入口412快速抽调至雾出口413的抽雾器419,如此进一步提高导雾效果,提高火焰实际观赏效果。如图10所示,其为本发明涉及一种仿真动态火焰发生装置的第十实施例,其与第六实施例基本相同,其不同之处在于:该炭床41上还设置有第二雾出口4131,该模拟炭42内形成有腔室4211以及与腔室4211连通的第一出口4212和第二出口4213,该第一出口4212位于光源照射通路处,该第二出口4213位于偏离光源照射通路处,如此在第一出口4212处形成为3D火焰燃烧,而在第二出口4213处则形成为烟雾。具体在实施时也可以只设置一个雾出口,即让雾只从第二雾出口向外喷出。上述实施例和图式并非限定本发明的产品形态和式样,任何所属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对其所做的适当变化或修饰,皆应视为不脱离本发明的专利范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