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汽车前大灯可调反光镜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2558563阅读:419来源:国知局

本实用新型涉及汽车前大灯设计领域,特别涉及一种汽车前大灯可调反光镜。



背景技术:

现在的汽车前大灯都是远近调节照明范围,在中国是右车道行驶,在会车的时候如果打了远光灯,会出现远光灯照射造成炫目刺眼的情况,从而会造成安全事故,且右边人行道的行人过马路,或突然横穿马路,司机因为夜晚视野小而不能提前发现,而造成安全事故,汽车前大灯不仅需要远近光灯的调节,更需要前大灯左右视距的调节。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汽车前大灯可调反光镜,以解决现有技术中导致的上述多项缺陷。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以下的技术方案:一种汽车前大灯可调反光镜,包括反光板组件,传动组件,所述反光板组件与传动组件连接,所述反光板组件由中间矩形板、左侧三角板、右侧三角板组成,左侧三角板与中间矩形板铰链连接,所述铰链同轴线上设有左传动轴,左传动轴与左三角板固定连接,右侧三角板与中间矩形板铰链连接,所述铰链同轴线上设有右传动轴,右传动轴与右三角板固定连接。

优选的,所述传动组件由电机、电机轴、第一锥齿轮、第二锥齿轮、第一圆柱直齿轮,第二圆柱直齿轮组成,所述电机轴上设有第一锥齿轮,电机轴末端与中间矩形板底端相连接,第二锥齿轮设在右传动轴上,第一锥齿轮与第二锥齿轮外啮合,所述右传动轴末端设有第二圆柱直齿轮,左传动轴末端设有第一圆柱直齿轮,第一圆柱直齿轮和第二圆柱直齿轮外啮合。

优选的,所述左侧三角板和右侧三角板都设有圆角。

优选的,所述第二圆柱直齿轮的基圆半径大于第一圆柱直齿轮的基圆半 径。

采用以上技术方案的有益效果是:本实用新型结构在转动中间矩形板角度的时候会通过传动组件带动左侧三角板和右侧三角板的转动,从而控制前大灯左右视距的变化,减少远光灯在路上对会车司机造成刺眼炫目的情况,能提高右边靠近人行道的视野范围,能做到提前预防行人的突然出入,能大大加强夜晚路上行车的安全性。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其中,1-反光板组件,2-传动组件,3-中间矩形板,4-左侧三角板,5-右侧三角板,6-铰链,7-左传动轴,8-右传动轴,9-电机,10-电机轴,11-第一锥齿轮,12-第二锥齿轮,13-第一圆柱直齿轮,14-第二圆柱直齿轮,15-圆角。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详细说明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

图1出示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一种汽车前大灯可调反光镜,包括反光板组件1,传动组件2,所述反光板组件1与传动组件2连接,所述反光板组件1由中间矩形板3、左侧三角板4、右侧三角板5组成,左侧三角板4与中间矩形板3铰链6连接,所述铰链6同轴线上设有左传动轴7,左传动轴7与左三角板固定连接,右侧三角板5与中间矩形板3铰链6连接,所述铰链6同轴线上设有右传动轴8,右传动轴8与右三角板固定连接。

本实施例中,所述传动组件2由电机9、电机轴10、第一锥齿轮11、第二锥齿轮12、第一圆柱直齿轮13,第二圆柱直齿轮14组成,所述电机轴10上设有第一锥齿轮11,电机轴10末端与中间矩形板3底端相连接,第二锥齿轮12设在右传动轴8上,第一锥齿轮11与第二锥齿轮12外啮合,所述右传动轴8末端设有第二圆柱直齿轮14,左传动轴7末端设有第一圆柱直齿轮13,第一圆柱直齿轮13和第二圆柱直齿轮14外啮合,三相交流电机9通过电机轴10带动第一锥齿轮11转动,第一锥齿轮11带动第二锥齿轮12转动,第二锥齿轮12通过右传动轴8带动第二圆柱直齿轮14转动,右传动轴8带动右三角板角度转 动,第二圆柱直齿轮14带动第一圆柱直齿轮13同速转动,第一圆柱直齿轮13通过左转动轴带动左三角板的角度转动。

本实施例中,所述左侧三角板4和右侧三角板5都设有圆角15,在左侧三角板4和右侧三角板5在角度转动的时候不会与前灯罩发生摩擦干扰,造成损坏。

本实施例中,所述第二圆柱直齿轮14的基圆半径大于第一圆柱直齿轮13的基圆半径,在相同的情况下,第二圆柱直齿轮14比第一圆柱直齿轮13的转动角度要大,带动的左侧三角板4转动的角度大于右侧三角板5。

基于上述:本实用新型结构在转动中间矩形板3角度的时候会通过传动组件2带动左侧三角板4和右侧三角板5的转动,从而控制前大灯左右视距的变化,减少远光灯在路上对会车司机造成刺眼炫目的情况,能提高右边靠近人行道的视野范围,能做到提前预防行人的突然出入,能大大加强夜晚路上行车的安全性。

以上所述的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应当指出,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创造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都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