灯具的散热结构以及使用该散热结构的灯具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3132321阅读:820来源:国知局
灯具的散热结构以及使用该散热结构的灯具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LED照明领域,特别涉及一种灯具的散热结构以及使用该散热结构的灯具。



背景技术:

在博物馆、美术馆、展览馆等场所,通常是将展品陈列于墙壁或者展柜内以供人们参观、欣赏等,为了使人们更好的看清楚展品以及展品能更清晰、直观的向人们展示其独特的信息,通常在展品的前方安装有投射灯具,使其在完美的光斑下很好的展示出来,展品大小需要不同大小的光斑;因此提出了一种可调光斑大小的灯具,其采用的是可伸缩式的光源设计,即设计在灯体内的光源可以移动,但是这带来一个问题,基本上光源都设置在灯体内部的一个可活动部件,由于其与灯体是独立的,加之灯体内封闭的环境,使得这种灯具散热效果不佳。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提供了一种灯具的散热结构以及使用该散热结构的灯具。

一种灯具的散热结构,包括灯体外壳、可相对旋转地设置在所述灯体外壳内且外侧面设有螺旋凹槽的旋转轴、以及可相对活动地套在所述旋转轴上的光源部,所述灯体外壳内部包括多层同轴设置的腔壁,每个所述腔壁之间通过腔壁骨架固定连接,其中最内层腔壁的内侧面紧贴所述光源部外侧面。

进一步的,所述光源部包括套在所述旋转轴上的散热部以及设置在所述散热部前端的LED光源,所述散热部紧贴所述最内层腔壁的内侧面。

进一步的,所述腔壁层数为两层。

进一步的,所述腔壁骨架呈辐射状。

进一步的,所述光源部与所述旋转轴接触的内侧面固定有若干卡入所述螺旋凹槽内的凸齿;所述灯体外壳上设有防止所述光源部相对所述灯体外壳旋转的限位部;所述螺旋凹槽的横截面为方形凹槽。

进一步的,所述外壳尾部的底面通过螺丝结构与所述灯体外壳连接。

另外,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一种包括如上所述灯具散热结构的灯具,其特征在于:还包括设置在所述光源部前端的透镜模组,所述光源部前端还设有反光环,所述反光环固定在所述灯体外壳上。

进一步的,所述凸齿由从所述散热部的外侧面像散热部轴心旋入的平头螺丝形成。

进一步的,所述灯体外壳尾部设有直径小于所述旋转轴的旋转通孔,所述旋转轴还包括设置在所述灯体外壳尾部外侧的旋钮,所述旋钮通过螺丝结构与所述旋转轴固定连接,所述旋钮以及旋转轴将所述旋转通孔夹在中间。

进一步的,所述限位部包括设置在所述灯体外壳上的限位齿以及设置在所述光源部外侧面的限位槽,所述限位槽平行于所述光源部的轴心且套在所述限位齿上。

本实用新型的一种灯具的散热结构以及使用该散热结构的灯具,其有益效果在于:

1.光源部与墙壁的接触式导热能高效地将等体内热量传到出去

2.同时腔壁骨架的设计也大大增加了散热表面面积。

3.灯具的内部光源的可移动设计,使光斑大小调节尺寸大大增加,灯具角度为12°~60°之间。

4.光源位置调整过程中不影响外观,使灯具更加美观。

5.通过旋转结构进行光源位置调节,比抽拉式调节的出光角度调节更加精准。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灯具散热结构爆照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灯具散热结构横截剖面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灯具结构爆炸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中的灯具轴截面剖面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中的灯具光源部伸出状态图。

灯体外壳为1;灯体外壳尾部的底面为11;旋转通孔为12;腔壁为13;腔壁骨架为14;旋转轴为2;螺旋凹槽为21;旋钮为22;光源部为3;散热器为31;LED光源为32;凸齿为33;限位部位为4;限位槽为41;限位齿为42;反光环为5;透镜模组为6。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进行详细阐述,以使本实用新型的优点和特征更易被本领域技术人员理解,从而对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作出更为清楚的界定。

需要说明的是,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术语“中心”、“纵向”、“横向”、“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者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实施例1:

一种灯具的散热结构,如图1~2所示,包括灯体外壳、旋转轴以及光源部。其中灯体外壳呈圆筒状,其内设有柱状腔体。光源部用于向外发出光线,其设置在灯体外壳的柱状腔体内,并且在旋转轴的驱动下,光源部可以实现沿该柱状腔体的轴向前后移动。其中为了增加散热效果,灯体外壳内部包括多层同轴设置的腔壁,每个腔壁之间通过腔壁骨架固定连接,其中最内层腔壁的内侧面紧贴所述光源部外侧面。在本身实施例中,腔壁的层数为两层,一层是最外层的灯体外壳,另一层则是与光源部接触的内层腔壁。两腔壁之间连接有多个腔壁骨架,腔壁骨架由于将热量从内腔壁转移至外腔壁,从而降低灯体内部的热量。为了增加散热表面的面积,腔壁骨架呈辐射状,基于腔壁轴心向外辐射,大大增加散热面积。同时,光源部包括套在旋转轴上的散热部以及设置在散热部前端的LED光源,散热部紧贴最内层腔壁的内侧面,从而也可以将热量进行快速传导。

实施例2:

作为实施例1的一种补充,本实施例与实施例1的区别在于,为了推动光源部的运动,光源部内同样设置有空腔,并且套入在旋转轴上。旋转轴的外侧面设置有螺旋凹槽,螺旋凹槽的横截面为方形凹槽。同时光源部的内侧面固定有至少一个卡入螺旋凹槽中的凸齿,这些凸齿可以沿螺旋凹槽运动,当旋转轴进行旋转时,若光源部相对旋转轴产生旋转,则其凸齿必然会在螺旋凹槽上运动,从而推动光源部在轴向上相对旋转轴运动。因此,可以理解的,为了达到最佳的配合效果,光源部最好不与灯体外壳相对旋转,灯体外壳上设有防止所述光源部相对所述灯体外壳旋转的限位部。具体的限位部包括限位齿和限位槽,其中限位齿设置在灯体外壳的内侧面上,而限位槽则设置在光源部外侧面,限位槽平行于光源部的轴心,同时限位齿卡入限位槽中,使光源部只能够相对与灯体外壳的轴向进行移动。

由于旋转轴与光源部的内侧紧密接触,热量也可以通过旋转轴对热量进行传导,最终传导至灯体外部的旋钮处,实现多维度散热,进一步降低灯体内光源部的温度。

实施例3:

作为实施例1的一种改进,本实施例与实施例1的区别在于,为了方便旋转轴旋转,旋转轴还包括设置在所述灯体外壳尾部外侧的旋钮。其具体与旋转轴配合情况请参照图1,首先在灯体外壳尾部设有直径小于所述旋转轴的旋转通孔,使旋转轴不能通过旋转通孔漏出灯体外,同时,旋钮在灯体外通过螺丝结构与灯体内的旋转轴固定连接,旋钮以及旋转轴将旋转通孔夹在中间。优选的,旋转轴与螺旋通孔接触的面的直径可以相对减小,使其与旋转通孔相适应,在旋转通孔的配合下可以通过旋转旋钮来使旋转轴平顺地旋转。为了更加利于组装,灯体外壳尾部的底面通过螺丝结构与灯体外壳连接。

实施例4:

基于上述任一实施例所述的灯具的散热结构,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一种包括了该散热机构的灯具,如图3~5所示,其还包括设置在所述光源部前端的透镜模组,同时光源部前端还这是有反光环,所述反光环固定在灯体外壳上,用于进一步收光。

在本实用新型的灯具使用过程中,由于光源位置可调,其与透镜模组的相对位置则在调整中发生变化,从而导致光源在透镜模组的调整下显现出不同大小的光斑。另外,这种旋钮式的调节方式可以更加精确地调整光斑大小,达到精确控制光斑的目的。

实施例5:

本实施例与上述两个实施例的区别在于,光源部包括散热器以及设置在散热器的LED光源,散热器套在旋转轴上,LED光源通过螺丝结构紧贴于散热器上,方便散热,凸齿可以是与由从散热部的外侧面像散热部轴心旋入的平头螺丝形成方便组装和生产,为了在不旋转旋转轴时,光源部更好地保持一个状态,凸齿可以设置两个。

上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作了详细说明,但是本实用新型并不限于上述实施方式,在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所具备的知识范围内,还可以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宗旨的前提下作出各种变化。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