弹性卡扣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1757027阅读:3616来源:国知局
弹性卡扣的制作方法与工艺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弹性卡扣。



背景技术:

目前,在汽车灯具中,卡扣结构是使产品各零件间相互连接固定的有效连接方式之一,是一种方便快捷而且经济的产品装配结构,其核心部分是弹性卡扣,包括第一扣件和第二扣件,这二者分别位于需要相互连接固定的两个零件上。使用时,将第二扣件插进第一扣件的通道中,随着第二扣件的插入,第一扣件的伸出部分被第二扣件上的顶部推开,直至第二扣件的顶部到达极限位置,此时,借助卡扣自身的弹性,第一扣件的伸出部分即时复位,相应嵌入第二扣件的凹槽中,由于第一扣件的伸出部分的限位作用,第二扣件无法再退回,此时第一扣件和第二扣件形成互相扣和的状态,第一扣件和第二扣件所在的两个零件被固定在一起。

现有的弹性卡扣主要存在以下问题:

1、第二扣件刚度和强度不足,容易断裂:第二扣件往往过薄过窄,宽度大约为1.5mm左右,厚度大约为1.2mm左右,一旦断裂,其所在零件只能报废处理;

2、第一扣件的通道最窄处过窄(例如0.8mm)时,第二扣件要插入到极限位置本身就存在困难,加上第一扣件的刚度偏大,不容易变形使第二扣件通过,进一步导致二者装配困难;

3、第一扣件的通道最窄处过宽时,扣合状态下两个扣件间存在较大间隙,容易导致卡扣振动摩擦出粉,第二扣件也容易脱出,使连接处发生松动或松脱,会对行车安全造成极大威胁。



技术实现要素:

为克服现有技术的上述缺陷,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弹性卡扣,通过结构参数的优化,使其强度和刚度都得到提高,使卡扣振动出粉、断裂或脱出的现象得到改善,连接更加牢靠。

本实用新型的主要技术方案有:

一种弹性卡扣,包括第一扣件和第二扣件,所述第一扣件上设有上下贯通的通道,围成所述通道的四周侧壁中一侧壁上设有伸向所述通道内的伸出部分,所述第二扣件呈板状,板的中部设有凹槽,所述第一扣件和第二扣件相扣合时,所述第二扣件插在所述第一扣件的所述通道内,所述第一扣件的伸出部分嵌在所述第二扣件的所述凹槽中,所述第一扣件上所述伸出部分所在的侧壁与其对面侧壁之间设有若干加强筋,每条所述加强筋靠近另外两面侧壁中的其中一面侧壁。

所述第二扣件的顶部至所述凹槽的上边缘距离优选为2.5-4.5mm,所述第二扣件的厚度优选为1.5-2.5mm。

自由状态下,所述第一扣件的所述伸出部分到其所在侧壁的对面侧壁的最短距离可以为1.1-2.3mm。

扣合状态下,所述第一扣件的所述伸出部分垂直插入所述第二扣件的所述凹槽的深度优选为第二扣件厚度的50%左右,即以所述50%为中心上下一定范围内浮动,优选为第二扣件厚度的50%。例如所述第二扣件厚度为1.5mm时,所述深度可以为0.77mm。

所述通道的横截面可以呈长方形,所述通道的横截面的宽度不小于所述第二扣件的厚度。

所述通道的横截面的四角最好圆角过渡。

所述伸出部分位于其所在侧壁的横向中部,该侧壁上可以设有两处自上而下延伸的缺口,两处缺口将所述伸出部分夹在中间,所述缺口上靠近所述伸出部分的竖向边缘为倾斜边缘,使所述伸出部分在该侧壁的壁面上呈上窄下宽的梯形。

所述伸出部分的顶面可以为水平面,朝向所述伸出部分所在侧壁的对面侧壁的一面可以为竖直的与该对面侧壁平行的平面,所述伸出部分的下面为斜面,斜面的下部比上部远离该对面侧壁。

所述凹槽可以为贯通槽或非贯通槽。

所述加强筋优选位于所述通道内的偏上部,高度方向上位于所述伸出部分所对应的区域范围内,所述加强筋呈水平设置。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通过增加第二扣件的宽度和厚度,提高了第二扣件自身的刚度和强度,解决了其易断裂的问题,减少了因振动激烈造成卡扣断裂的现象。

保证扣合状态下所述第一扣件的所述伸出部分垂直插入所述第二扣件的所述凹槽的深度(即过盈量)为第二扣件厚度的50%左右,此时所述第一扣件的通道最窄处的宽窄是比较理想的,既不会导致两扣件装配困难,又不会使装配后两扣件间发生松动或松脱,以及振动摩擦出粉。

通过设置所述加强筋,在保证第二扣件能顺利插入第一扣件的通道的情况下,减少了扣合状态下两扣件间的晃动和接触面积,避免了振动摩擦出粉,而且在降低第一扣件的所述伸出部分的刚度的同时,并不降低第一扣件其他部位(或者说第一扣件主体结构)的刚度。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在扣合状态下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在扣合状态下的剖视结构简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的第一扣件的一个实施例的主视图;

图4是图3的俯视图;

图5是图3的A-A剖视图;

图6是本实用新型的第二扣件的一个实施例的主视图;

图7是图6的左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弹性卡扣,如图1-7所示,包括第一扣件1和第二扣件2,所述第一扣件上设有上下贯通的通道11,围成所述通道的四周侧壁中一侧壁上设有伸向所述通道内的伸出部分12,所述第二扣件呈板状,板的中部设有凹槽21,所述第一扣件和第二扣件相扣合时,所述第二扣件插在所述第一扣件的所述通道内,所述第一扣件的伸出部分嵌在所述第二扣件的所述凹槽中,所述第一扣件上所述伸出部分所在的侧壁13与其对面侧壁14之间设有若干加强筋15,每条所述加强筋靠近另外两面侧壁中的其中一面侧壁。所述加强筋优选为成对设置,每一对高度相同,分别靠近另外两面侧壁。如果是多对加强筋,可以分设在通道内不同高度的位置上。第二扣件插入第一扣件时从成对的所述加强筋之间插入。

由于所述加强筋的设置,并不会因为要降低所述伸出部分的刚度而降低第一扣件其他位置或者说第一扣件主体的刚度,因而为降低第一扣件的所述伸出部分的刚度,改善两扣件装配困难的问题提供了较大的改善空间。另外,所述加强筋的设置,加强了定位,减小了两扣件间的接触面积,避免了扣件扣合状态下出现晃动,改善了振动出粉问题。

所述第二扣件的顶部至所述凹槽的上边缘距离(简称为宽度)W为2.5-4.5mm,所述第二扣件的厚度H为1.5-2.5mm,相比现有的宽度1.5mm、厚度1.2mm的第二扣件,第二扣件的自身强度和刚度显著提高,因此能很好地解决因振动激烈造成卡扣断裂的问题。图6、7所示实施例中,第二扣件的宽度由1.5mm增加至3.7mm,厚度由1.2mm增加至1.5mm,确保了第二扣件的强度,消除了振动时出粉、断裂的现象。

对应于上述第二扣件的厚度范围,自由状态下,所述第一扣件的所述伸出部分到其所在侧壁的对面侧壁的最短距离L(即所述第一扣件的通道的最窄处的尺寸,也可以称为第一扣件的开口的宽度)可以为1.1-2.3mm。第二扣件的厚度要稍大于第一扣件的开口的宽度,以保持一定的过盈量。图3、4、5所示实施例中,第一扣件的开口的宽度由0.8mm增加至1.3mm,第一扣件的刚度明显减小了,相应地第二扣件的安装变得更容易。

扣合状态下,所述第一扣件的所述伸出部分垂直插入所述第二扣件的所述凹槽的深度K(等于所述过盈量)优选为第二扣件厚度的50%左右,保持这个过盈量的情况下,第一扣件和第二扣件的强度与刚度均满足了振动试验的要求,试验后,未发生断裂、脱出、出粉的现象。

通过合理控制两扣件的刚度,再通过增加或减小两扣件相关结构尺寸,就能很好地达到这个过盈量,就能避免出现第一扣件的开口过窄或过宽的现象。若第一扣件的开口较窄,则可以适当减小第一扣件的伸出部分的尺寸,或者适当减小第二扣件的壁厚;若第一扣件的开口较宽,为了避免第二扣件装入后晃动,则可以适当增大第一扣件的伸出部分的尺寸,或者适当增加第二扣件的壁厚。判断第一扣件的开口大小是否适合可以从两个方面进行:一、两扣件相扣合时不困难且扣合后不易脱出;二、根据振动标准,振动试验后,卡扣未发生脱落、断裂、出粉现象。

所述通道的横截面优选呈长方形,所述通道的横截面的宽度不小于所述第二扣件的厚度。所述通道的横截面的四角可以为圆角过渡。

所述伸出部分位于其所在侧壁的横向中部,该侧壁上设有两处自上而下延伸的缺口16,两处缺口将所述伸出部分夹在中间,所述缺口上靠近所述伸出部分的竖向边缘为倾斜边缘,使所述伸出部分在该侧壁的壁面上呈上窄下宽的梯形。缺口的设置使所述伸出部分的刚性更小,因此更易于发生弹性形变,第二扣件插入时,所述伸出部分被推开以及复位都更加灵活。

所述伸出部分的顶面可以为水平面,朝向所述伸出部分所在侧壁的对面侧壁的一面为竖直的与该对面侧壁平行的平面(该平面与该对面侧壁之间的空隙对应了所述第一扣件的通道的最窄处),所述伸出部分的下面为斜面,斜面的下部比上部远离该对面侧壁。扣合时,第二扣件从下向上插入第一扣件的所述通道,第二扣件的顶部划过所述伸出部分的下面斜面,逐渐推开所述伸出部分,直至第二扣件上的所述凹槽到达所述伸出部分所在高度,所述伸出部分回弹嵌入所述凹槽,实现扣合。

所述凹槽可以为贯通槽,也可以是非贯通槽,只要能够保证上述过盈量即可。

所述加强筋可以位于所述通道内的偏上部,高度方向上优选位于所述伸出部分所对应区域的高度范围内,这一高度能更好地起到加强作用,保证第一扣件主体的强度。所述加强筋通常呈水平设置。

所述第一扣件和第二扣件分别为一个车灯零件的一部分,其材料与相应零件的材料相同。

本文中所称的“上”、“下”、“内”、“横向”、“竖直”、“水平”、“高度方向”等含有方位信息的词均是为了表达相关结构的相对位置关系,并不是对绝对位置或绝对方位的具体限定。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