密排双灯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1660177阅读:406来源:国知局
密排双灯的制造方法与工艺

本实用新型涉及脉冲灯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密排双灯。



背景技术:

脉冲强光杀菌技术是一种非热物理杀菌新技术,脉冲光技术是一种能在极端时间内以光辐射形式释放出高能量,由此产生极高峰值功率的光能,脉冲强光在照射物料时不会产生有害的副产物,工作时间段,高效节能。

在传统的双灯反光罩模块中,两块铝型材拼接处有反光罩未覆盖部分,该部分易形成灯光照射盲区,使脉冲灯杀菌效果下降。

并且,脉冲灯在工作时会产生热量,需要对灯管进行冷却,现有的常规的冷却结构是灯管外套合设有石英管,石英管和灯管间隙设置构成供水流通过的通道,但在脉冲灯长时间工作后,灯管热量仍会传递到石英管外,引起反光罩、灯管两侧的主体过热,影响脉冲灯整体的杀菌效率、安全性和使用寿命。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在反光罩内壁连续过渡以提高脉冲灯杀菌效果且杀菌效率高的密排双灯。

本实用新型解决上述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为:一种密排双灯,它包括并排排布的两个灯管,所述两个灯管上罩设有由并列设置的两块铝型材拼接构成的反光罩,所述反光罩内壁拼接成连续的弧形反光面。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优点在于:避免传统的采用两个反光罩简易拼接而在拼接处形成灯光照射盲区的缺点,反光面圆弧过渡设置,增加密排双灯的杀菌效果。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改进,所述反光罩上侧设有用于对密排双灯进行冷却的冷却结构,所述冷却结构包括通水扁管,所述通水扁管两端设有供水流进出的进出水口,所述通水扁管内设有供水流通过的流道,通过所述改进,在反光罩上设置冷却结构,在原有灯管与石英管之间通水冷却的基础上进一步冷却灯管,以增加密排双灯使用的安全性和实用寿命,水流通过通水扁管内部以带走热量,结构简单,散热效率高。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还有一种改进,所述反光罩上设有供通水扁管置入的卡槽,所述卡槽壁上涂有导热材料,通过所述改进,增加反光罩和通水扁管的接触面积,且通过导热材料将反光罩上的热量传导至通水扁管,从而增加散热效率。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还有一种改进,所述通水扁管通过压条竖向限位在卡槽内,所述压条上还设有用于与外部灯箱连接的连接孔,通过所述改进,压条将通水扁管固定在反光罩上,避免通水扁管在反光罩上移动且可以用于将反光罩与外部灯箱连接,以固定密排双灯整体。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还有一种改进,所述通水扁管包括第一扁管和第二扁管,所述第一扁管两端的进出水口设有第二直角接头和第三直角接头,所述第二扁管两端的进出水口设有第六直角接头和第七直角接头,通过所述改进,水管与直角接头连接,拆装方便。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还有一种改进,所述灯管外套合设有石英管,石英管和灯管间隙设置以构成供水流通过从而带走灯管产生的热量的通道,所述灯管两端设有主体,所述主体上设有用于与通道连通的出入水孔,所述两个灯管包括第一灯管和第二灯管,所述第一灯管两端主体的出入水孔上设有第一直角接头和第四直角接头,所述第二灯管两端主体的出入水孔上设有第五直角接头和第八直角接头,通过所述改进,水管与直角接头连接,拆装方便。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还有一种改进,所述第二直角接头为入水口,所述第三直角接头与第一直角接头连通,所述第四直角接头与第六直角接头连通,所述第七直角接头与第五直角接头连通,所述第八直角接头为出水口,通过所述改进,水流从第二直角接头进入,通过上述的循环后,从第八直角接头流出,以对灯管和反光罩同时进行冷却,管路排列有序,安装空间小,水流流量稳定,降温效果稳定。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路径还有一种改进,所述第一直角接头为入水口,所述第四直角接头与第二直角接头连通,所述第三直角接头为出水口,同时所述第五直角接头为入水口,所述第八直角接头与第六直角接头连通,所述第七直角接头为出水口,通过所述改进,同时对两个灯管和反光罩进行冷却,避免两个灯管产生温差,增加整体的使用寿命。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路径还有一种改进,所述反光面上设有镜面铝,通过所述改进,镜面铝增加反射效率,且避免传统的采用两个反光罩简易拼接而在拼接处形成灯光照射盲区的缺点,反光面圆弧过渡设置,增加密排双灯的杀菌效果。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路径还有一种改进,所述反光罩两个铝型材的连接处凸起设有反光块,所述反光块与内壁构成W型的反光面,所述反光块的凸起的高度小于灯管中心至U型底面的长度,通过所述改进,设置反光部以减少两个灯管在反光罩连接处的共同照射部分的面积,将共同照射部分的光照通过反光部反射出,增加密排双灯的光照利用率,并增加光照的均匀性。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整体结构立体图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整体结构爆炸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罩壳结构立体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罩壳结构截面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罩壳结构另一实施例截面结构示意图。

1-灯管,1.1-第一灯管,1.2-第二灯管,2-反光罩,2.1-卡槽,3-通水扁管,3.1-第一扁管,3.2-第二扁管,4-压条,4.1-连接孔,5-第一直角接头,6-第二直角接头,7-第三直角接头,8- 第四直角接头,9-第五直角接头,10-第六直角接头,11-第七直角接头,12-第八直角接头, 13-石英管,14-主体,15-镜面铝,16-反光部。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作进一步描述。

如图1-5所示,

一种密排双灯,它包括并排排布的两个灯管1,所述两个灯管1上罩设有由并列设置的两块铝型材拼接构成的反光罩2,所述反光罩2内壁拼接成连续的弧形反光面。

其中,所述反光罩2上侧设有用于对密排双灯进行冷却的冷却结构,所述冷却结构包括通水扁管3,所述通水扁管3两端设有供水流进出的进出水口,所述通水扁管3内设有供水流通过的流道。

其中,所述反光罩2上设有供通水扁管3置入的卡槽2.1,所述卡槽2.1壁上涂有导热材料。

其中,所述通水扁管3通过压条4竖向限位在卡槽2.1内,所述压条4上还设有用于与外部灯箱连接的连接孔4.1。

其中,所述通水扁管3包括第一扁管3.1和第二扁管3.2,所述第一扁管3.1两端的进出水口设有第二直角接头6和第三直角接头7,所述第二扁管3.2两端的进出水口设有第六直角接头 10和第七直角接头11。

其中,所述灯管1外套合设有石英管13,石英管13和灯管1间隙设置以构成供水流通过从而带走灯管1产生的热量的通道,所述灯管1两端设有主体14,所述主体14上设有用于与通道连通的出入水孔,所述两个灯管1包括第一灯管1.1和第二灯管1.2,所述第一灯管1.1两端主体 14的出入水孔上设有第一直角接头5和第四直角接头8,所述第二灯管1.2两端主体14的出入水孔上设有第五直角接头9和第八直角接头12。

其中,路径a:所述第二直角接头6为入水口,所述第三直角接头7与第一直角接头5连通,所述第四直角接头8与第六直角接头10连通,所述第七直角接头11与第五直角接头9连通,所述第八直角接头12为出水口。

与该路径达到同样效果的路径为,

路径b,所述第三直角接头7为入水口,所述第二直角接头6与第四直角接头8连通,所述第一直角接头5与第七直角接头11连通,所述第六直角接头10与第八直角接头12连通,所述第五直角接头9为出水口。

路径c,所述第六直角接头10为入水口,所述第七直角接头11与第五直角接头9连通,所述第八直角接头12与第二直角接头6连通,所述第三直角接头7与第一直角接头5连通,所述第四直角接头8为出水口。

路径d,所述第七直角接头11为入水口,所述第六直角接头10与第八直角接头12连通,所述第五直角接头9与第三直角接头7连通,所述第二直角接头6与第四直角接头8连通,所述第一直角接头5为出水口。

路径a、b、c、d的优点在于水管排列有序,安装空间小,便于安装模块,检查模块,而且水流流量稳定,降温效果稳定,但模块中第二个流通的灯管因水流在第一个灯管中已经吸收了热量,所以第二个灯管降温会略低于第一个灯管。

其中,路径e,所述第一直角接头5为入水口,所述第四直角接头8与第二直角接头6连通,所述第三直角接头7为出水口,同时所述第五直角接头9为入水口,所述第八直角接头12与第六直角接头10连通,所述第七直角接头11为出水口。

与该路径达到同样效果的路径为:

路径f,所述第四直角接头8为入水口,所述第一直角接头5与第三直角接头7连通,所述第三直角接头7为出水口,所述第八直角接头12为入水口,所述第五直角接头9与第七直角接头11连通,所述第六直角接头10为出水口。

路径e、f的优点在于,相较于a、b、c、d四种路径,两灯管降温效果一致,避免了灯管使用寿命差异大的问题,同时也避免了a、b、c、d四种路径中第二个流通灯管在一些条件下降温效果差而导致的灯管无法正常使用的问题。

其中,所述反光面上设有镜面铝15,该设置使得反光罩2的连接处少了凸起,使安装双灯管的空腔相对于单灯结构更宽,有利于灯管的安装,且比原双灯结构总宽度减少,节省了安装空间。

其中,所述反光罩2的连接处凸起设有反光部16,所述反光部16与内腔构成W型的反光面,所述反光部16的凸起的高度小于灯管1中心至U型底面的长度。

以上仅就本实用新型的最佳实施例作了说明,但不能理解为是对权利要求的限制。本实用新型不仅局限于以上实施例,其具体结构允许有变化。凡在本实用新型独立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内所作的各种变化均在本实用新型保护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