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筒灯中内、外灯杯的安装结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1445761阅读:549来源:国知局
一种筒灯中内、外灯杯的安装结构的制造方法与工艺

本实用新型涉及到一种筒灯,具体涉及到一种筒灯中内、外灯杯的安装结构。



背景技术:

目前,传统的筒灯,其结构通常包括:外灯杯以及固定套设在外灯杯中的内灯杯,内灯杯中设置有带有透镜安装环,该透镜安装环中设置有透镜,所述的内灯杯中在透镜的下方设置有光源。由于这种传统的筒灯,其内灯杯相对于外灯杯的位置是固定不变的,在实际使用过程中,不能根据实际需要调整筒灯中光源的位置,从而影响了照射效果。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可以调节内、外灯杯的相对位置的筒灯中内、外灯杯的安装结构。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为:一种筒灯中内、外灯杯的安装结构,包括:内灯杯、以及用于安装内灯杯的外灯杯,内灯杯的侧壁上设置有至少一道环状的定位槽,所述的外灯杯上开设有与定位槽相配合的弹性定位开口圈,弹性定位开口圈的具体结构包括:弧形的弹性本体,弹性本体上向内设置有至少两个“V”或“U”字形凸起;所述的外灯杯上开设有与所述的“V”或“U”字形凸起一一对应配合的定位安置通孔,所有的“V”或“U”字形凸起一一对应插设在相应的定位安置通孔中。

作为一种优选方案,在所述的一种筒灯中内、外灯杯的安装结构中,所述弹性定位开口圈的两个端部均向内折弯,所述的外灯杯上设置有与所述弹性定位开口圈的一对端部一一对应配合的藏匿安置通孔,弹性定位开口圈的一对端部一一对应插设在相应的藏匿安置通孔中。

作为一种优选方案,在所述的一种筒灯中内、外灯杯的安装结构中,所述的弹性定位开口圈向内均匀设置有至少三个“V”或“U”字形凸起。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本实用新型通过在所述的内灯杯上设置至少两个定位槽,在外灯杯上设置至少三个带有“V”或“U”字形凸起的弹性定位开口圈,从而在实际安装时,可以根据实际需要调整筒灯中的光源相对于外灯杯的位置,以达到理想的照射效果。此外,通过将弹性定位开口圈的端部向内折弯,并将其藏匿于外灯杯的藏匿安置通孔中,从而可有效地防止弹性定位开口圈的端部划伤安装人员或者其它物体。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所述筒灯中内、外灯杯的安装结构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2是图1中的弹性定位开口圈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所述筒灯中内、外灯杯的安装结构的剖视结构示意图。

图1至图3中的附图标记:1、散热器,10、内灯杯,11、定位槽,2、外灯杯,3、弹性定位开口圈,30、弹性本体,31、端部,32、“V”形凸起,4、蜂窝铁板,5、螺钉。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1、图2和图3,详细描述本实用新型所述的筒灯中内、外灯杯的安装结构的具体实施方案。

如图1和图3所示,本实用新型所述的筒灯中内、外灯杯的安装结构,包括:内灯杯10、以及用于安装内灯杯10的外灯杯2,内灯杯10的侧壁上设置有两道环状的定位槽11(定位槽11的道数可以根据实际需要开设,并不仅仅局限于两道),外灯杯2上开设有与定位槽11相配合的弹性定位开口圈3,如图2所示,所述弹性定位开口圈3的具体结构包括:弧形的弹性本体30,弹性定位开口圈3的两个端部即弹性本体30的两个端部31均向内折弯,所述的外灯杯2上设置有与弹性本体30的两个端部31一一对应配合的藏匿安置通孔,弹性本体30的两个端部31一一对应插设在相应的藏匿安置通孔中,所述弹性本体30上沿着周向均匀设置有三个向内凸起的“V”字形凸起32;所述的外灯杯上开设有与所述的“V”字形凸起一一对应配合的定位安置通孔,所有的“V”字形凸起32一一对应插设在相应的定位安置通孔中;在本实施例中,所述的外灯杯2上沿着周向开设有至少两个螺纹孔,实际安装时,将开设有与外灯杯2上的螺纹孔一一对应的安装孔的蜂窝铁板4通过螺钉5固定在外灯杯2上。

实际应用时,所述的“V”字形凸起也可以设置成“U”字形凸起,两者具有相同的技术效果。

实际使用时,可以通过推拉筒灯后面的散热器1来调整内灯杯10相对于外灯杯2的位置,从而达到调整筒灯中的光源相对于吊顶等安装面的位置,以达到改善照射效果的目的。

综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非用来限定本实用新型实施的范围,凡依本实用新型权利要求范围所述的形状、构造、特征及精神所作的均等变化与修饰,均应包括在本实用新型的权利要求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